非银存款
搜索文档
银行行业:社融增速继续下降,非银存款延续高增
东兴证券· 2025-11-18 10:22
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 [4] 核心观点 - 10月信贷投放季节性放缓,实体需求有待修复,预计年末信贷需求延续偏弱,政府债高基数下对社融支撑减弱,社融增速继续回落 [10] - 四季度以来市场风险偏好边际回落,投资风格再平衡,银行板块逐步修复 [10] - 低利率环境下银行高股息具有吸引力,保险资金、国资股东、AMC等长期资金配置积极,银行主动基金持仓处于历史低位,未来业绩基准改革落地将引导主动基金配置均衡化,欠配板块较为受益 [10] - 在净息差阶段性企稳、中收持续改善、资产质量整体稳健之下,银行基本面具有较强韧性,看好市场风格再平衡下银行板块估值修复行情 [10] 社融数据分析 - 10月末存量社融同比+8.5%,增速环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 [1][2] - 社融(剔除政府债)同比+5.9%,增速环比持平 [2] - 10月单月社融新增8142亿,同比少增5978亿 [2] - 政府债券净融资4893亿,同比少增5602亿 [2] - 人民币贷款减少201亿,同比少增3166亿 [2] - 表外融资方面,委托贷款新增1653亿,同比多增1872亿,与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相关 [2] - 未贴现银票减少2894亿,同比少增1498亿,信托贷款新增156亿,同比少增16亿 [2] - 直接融资方面,企业债券融资2469亿元,同比多增1482亿,股票融资696亿,同比多增412亿 [2] - 展望后续,考虑今年政府债发行进入尾声,未来两个月政府债对社融拉动作用继续减弱,而信贷需求持续偏弱,预计年末社融增速继续下行至8%左右 [2] 信贷数据分析 - 10月末人民币贷款同比+6.5%,增速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 [3] - 10月人民币贷款新增2200亿,同比少增2800亿 [1][3] - 剔除非银、票据后贷款减少5204亿 [3] - 银行信贷大幅少增主要是四季度进入银行信贷淡季,银行为明年储备项目,对公投放偏弱,以及近年对公强零售弱特征强化,尤其是零售按揭持续低迷影响较大 [3] - 非金企业贷款新增3500亿,同比多增2200亿,主要是票据融资支撑,而一般贷款增长疲弱 [3] - 企业短贷减少1900亿,与去年同期持平,企业中长贷新增300亿,同比少增1400亿,票据融资新增5006亿,同比多增3312亿,10月末票据转贴现利率再现零利率 [3] - 10月固定资产投资降幅扩大至-1.7%(前值-0.5%),小口径基建投资同比-0.1%(前值+1.1%),制造业投资同比+2.7%(前值+4%),房地产投资-14.7%(前值-13.9%),企业中长期信贷需求有限 [3] - 居民贷款减少3604亿,同比少增1100亿,其中居民中长贷减少700亿,同比少增1800亿 [4] - 10月地产销售转弱,30城新房成交面积同比-23.65%,17城二手房成交面积同比-18.21%,增速较上月均显著回落,房价继续下行,居民新增按揭需求有限 [4] - 居民短贷减少2866亿,同比少增3356亿,在居民就业收入预期仍待改善、地产销售量价持续磨底下,居民部门加杠杆预期持续低迷 [4][9] 货币供应与存款分析 - 10月M1同比增6.2%,增速环比回落1个百分点,主要是基数回归正常 [9] - M2同比增8.2%,增速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 [1][9] - 10月人民币存款新增6100亿,同比多增100亿 [1][9] - 居民存款、企业存款分别减少1.34万亿、1.08万亿,同比少增7700亿、3553亿 [9] - 非银存款新增1.85万亿,同比多增7700亿,跨季后存款延续非银化趋势 [9] - 财政存款新增7200亿,同比多增1248亿 [9]
基数回升拖累M1增速
财通证券· 2025-11-14 10:32
社融与信贷数据 - 10月新增社融8150亿元,同比少增5970亿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长8.5%,较前值下降0.2个百分点[4] - 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2200亿元,同比少增2800亿元,中长贷净偿还400亿元,同比多减3200亿元[6] - 10月企业贷款同比多增2200亿元至3500亿元,但中长贷同比少增1400亿元,票据融资同比多增3312亿元至5006亿元[7] - 10月居民贷款下降3604亿元,同比多减5204亿元,其中短贷净偿还2866亿元同比多减3356亿元,中长贷净偿还700亿元同比多减1800亿元[7] 政策性工具与市场表现 - 10月新增委托贷款1653亿元,同比大幅多增1872亿元,反映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效果初现[14] - 北京和深圳10月二手房成交套数同比分别下降至-28.2%和-26.6%,而9月同比增速分别为20.0%和42.1%[13] - 10月非银存款新增18500亿元,同比多增7700亿元,为近5年同期最高,反映季初资金回流理财产品[20] 货币供应与政策展望 - 10月M1同比增长6.2%,较前值下降1个百分点,主要因基数回升拖累增速[23] - 央行在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淡化信贷规模诉求,强调治理银行存贷款利率无序竞争,预计降息时点可能在明年初[26]
从M1、M2到资产配置——四季度M1同比的拆解预测
一瑜中的· 2025-11-04 00:04
核心观点 - 静态预测显示,旧口径M1同比预计从9月的6.2%回落至年底的3.4%,但仍显著高于2024年年底的-1.4%;M2同比从9月的8.4%回落至年底的8.0%,同样高于2024年年底的7.3% [2] - 货币变化对资产走势具有指示意义,例如旧口径M1同比领先PPI和工业产成品库存同比约三到四个季度,其超预期抬升可能为明年PPI改善奠定基础 [3][4] - 四季度M1同比存在超预期变化的可能路径,主要取决于企业贷款、生产性投资、居民存款行为及财政政策的组合 [4][63][64] M2增长规模分析框架与预测 - M2的增长由五大因素派生:企业加杠杆、居民加杠杆、政府加杠杆、外汇派生及其他因素 [7][8][18] - 过去一年(2024年10月~2025年9月)M2新增规模约为25.9万亿,其中企业加杠杆贡献约14万亿,政府加杠杆贡献约12.2万亿,是主要支撑力量 [20] - 预计2025年全年M2增长规模约为25万亿,四季度同比回落约9000亿,主要原因包括政府债发行节奏错位导致政府加杠杆对M2的拉动同比少增约5600亿,以及反内卷政策下企业贷款预计同比少增3000亿 [8][22][28][30] M1增长规模分析框架与预测 - 分析框架基于公式:旧口径M1 = M2 - 其他货币,其中其他货币包含居民存款、非银存款、单位定期存款等 [7][9][17] - 预计四季度旧口径M1增长规模同比回落1.6万亿,同比从9月的6.2%回落至年底的3.4% [9][52] - 回落原因包括:在权益市场波动较小的假设下,居民存款同比回落6200亿;非银存款因季末扰动回归,假设四季度同比持平;单位定期存款等其他因素同比回落6000亿 [9][46][48][50] 货币变化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 旧口径M1同比是价格改善的领先指标,领先PPI同比和工业产成品库存同比三到四个季度,PPI与CPI剪刀差持续向上是周期股跑赢大盘的先决条件 [3][54] - 非银存款是金融市场的欠配资金,其规模与Wind全A成交金额高度相关,非银存款多增是权益市场成交放量的同步映射 [3][55] - 居民新增存款占M2比重回落期间,以创业板指为代表的成长股通常跑赢以沪深300为代表的价值股,反之亦然 [3][55] - 企业存款同比与居民存款同比的剪刀差领先企业利润和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约一年左右 [3][57] 四季度M1同比可能的超预期路径 - 路径一(压供给+提需求):企业贷款抬升、生产性投资回落、基建投资提升,将推动M1和M2同比向上,为明年PPI改善奠定基础,并可能改善非银流动性 [4][63] - 路径二(居民行为改善):M2同比回落、居民存款减少、企业存款抬升,对应居民投资消费意愿改善,经济循环行为改善推动M1同比抬升和PPI改善,但总量货币收缩下非银存款抬升有限 [4][64] - 路径三(稳增长诉求抬升):企业贷款和生产性投资均抬升,对应反内卷政策放缓,M2同比抬升但M1同比维持低位,中期物价改善可能推迟,权益市场波动将影响存款在居民或非银部门的分布 [4][5][64]
从M1、M2到资产配置——四季度M1同比的拆解预测
华创证券· 2025-11-02 12:42
核心观点 - 静态预测下,旧口径M1同比预计从9月的6.2%回落至年底的3.4%左右,仍高于2024年年底的-1.4%;M2同比从9月的8.4%回落至年底的8.0%左右,仍高于2024年年底的7.3% [1] - 历史经验显示,旧口径M1同比领先PPI和工业产成品库存同比大致三到四个季度,而PPI同比与CPI同比剪刀差的持续向上是周期跑赢大盘的先决条件 [2] - 四季度M1同比超预期抬升的可能路径包括:企业贷款抬升+生产性投资回落+基建投资提升(压供给+提需求)、M2同比回落+居民存款减少+企业存款抬升(居民投资消费改善+反内卷持续推进)、企业贷款抬升+生产性投资抬升(稳增长诉求抬升+反内卷政策放缓) [2][3] M2分析框架与预测 - M2增长规模可拆分为五因素:企业加杠杆、居民加杠杆、外汇派生、政府加杠杆、其他因素 [6] - 过去一年(2024年10月~2025年9月),M2新增规模约为25.9万亿,其中企业加杠杆增长规模约14万亿,政府加杠杆新增规模约12.2万亿,居民加杠杆新增规模约1.7万亿,外汇派生规模约1.1万亿,其他因素回落3.1万亿 [17] - 四季度M2增长规模预计同比回落9000亿,主要原因包括:政府加杠杆规模对M2的拉动较去年同期少增5600亿;企业贷款规模预计同比回落3000亿;居民加杠杆、外汇派生和其他因素对货币派生的影响基本稳定 [6] M1分析框架与预测 - 旧口径M1分析框架为M1=M2-其他货币,其他货币包含居民存款、非银存款、单位定期存款等其他因素 [7] - 四季度旧口径M1增长规模预计同比回落1.6万亿,主要原因包括:四季度居民存款较去年同期回落6200亿(与三季度同比回落幅度持平);9~12月非银存款加总同比去年同期持平;单位定期存款等其他因素四季度同比回落6000亿 [7] - 2025年M1增长规模预计约为2.3万亿,M2增长规模约为25万亿 [53] 货币变化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 非银存款同比多增是权益市场成交金额放量的同步映射,非银存款规模与wind全A成交金额高度相关 [2][48] - 居民新增存款占M2比重回落期间,以创业板指为代表的成长股通常能跑赢以沪深300为代表的价值股,反之亦然 [2][59] - 企业存款同比和居民存款同比剪刀差领先企业利润一年左右,同样也领先十年期国债大概一年左右 [2][61] 关键假设与驱动因素 - 四季度企业贷款同比少3000亿,主要由于反内卷政策推进 [1] - 5000亿政府债+5000亿政策性金融工具全部落地,央行和银行增持其中的80% [1] - 四季度权益市场的波动和回撤仍相对偏小,居民存款同比回落幅度与三季度基本一致 [1] - 居民加杠杆、外汇派生规模以及其他因素同比去年四季度持平 [2]
国泰海通 · 晨报1017|固收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 2025-10-16 20:24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9月金融数据最值得关注的点是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同比大幅少增19,700亿元,主要归因于2024年同期股市行情爆发形成的高基数,以及2025年9月股市震荡行情的影响 [2][4] - 年内资金从银行流向非银金融机构的节奏预计将放缓,这对债券市场的压力可能阶段性减轻 [2] - 9月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少增,主要受政府债券融资高基数和信贷投放持续弱势的双重拖累 [2][3] 社会融资规模 - 9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为35,338亿元,同比少增2,297亿元,高于Wind一致预期的32,686亿元 [3] - 从结构看,人民币贷款同比少增3,662亿元,政府债券同比少增3,471亿元,是企业债券同比多增2,031亿元和表外三项融资合计同比多增1,869亿元的主要拖累项 [3] 信贷投放 - 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900亿元,同比少增3,000亿元,低于Wind一致预期的13,900亿元,但票据冲量动力不强 [3] - 居民部门贷款呈现分化: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200亿元,与同期楼市成交略强相关;短期贷款同比少增1,279亿元,尽管有消费贷贴息政策支撑,但增长有限 [2][3] - 企业部门贷款结构变化明显:短期贷款同比多增2,500亿元,而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500亿元 [3] 货币供应与存款 - 货币供应量增速变化不一:M1同比增速为7.2%,环比上升1.2个百分点;M2同比增速为8.4%,环比下降0.4个百分点 [3] - M2与M1增速剪刀差缩小1.6个百分点至1.2%,社会融资规模与M2增速剪刀差扩大0.3个百分点至0.3% [3] - 存款结构变化显著:居民存款同比多增7,600亿元,持续呈现活期化趋势;非银存款同比大幅少增19,700亿元;政府存款同比少增6,042亿元 [3][4]
存款搬家停下来了!这是什么信号?
大胡子说房· 2025-10-16 19:23
核心观点 - 当前经济仍处于通缩环境,CPI和PPI数据疲软,为后续政策宽松提供空间 [5] - M1增速显著回升,但主要由定期理财收益不佳导致资金回流活期驱动,而非经济基本面改善 [6][9] - 9月份未出现存款搬家,居民存款增加而非银存款下降,反映市场赚钱效应不足和投资者观望情绪 [10][13] - 资本市场上涨的底层逻辑依然存在,政策层面有动力通过刺激股市来帮助经济摆脱通缩和修复资产价格 [15][17][18] - 短期市场震荡源于等待下旬关键事件落地,中长期看好市场走势,3900点并非顶点 [19][20][21] 价格指数数据(CPI与PPI) - 9月CPI同比下降0.3%,环比上涨0.1% [1] - 9月PPI同比下降2.3%,降幅较上月收窄,环比持平 [3] - CPI低于2%及PPI为负表明消费需求不足、生产企业提价困难,经济处于通缩状态 [5] - 通缩环境意味着政策调整空间巨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有望持续加码直至数据反弹 [5][6] 货币供应数据(M1与M2) - 9月末M2余额335.38万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6个百分点 [6] - 9月末M1余额113.15万亿元,同比增长7.2%,增速较去年同期(-3.3%)大幅提升10.5个百分点 [6] - M2-M1剪刀差收窄至1.2个百分点,创今年初统计口径调整以来新低 [6] - M1增速加快主因是国债价格下跌导致定期理财收益受损,促使资金从理财回流至活期存款 [9] 存款与市场流动性 - 9月份居民存款增加2.96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减少1.06万亿元 [10] - 存款增加与非银存款减少表明9月未出现存款搬家,资金从股市、基金等投资市场回流银行 [10] - 此现象与7-8月市场连续上涨时的存款搬家形成对比,主要因9月市场横盘震荡,赚钱效应不明显 [11][12][13] - 市场信心并未消失,一旦市场恢复流畅上涨趋势,存款有望再次加速入场 [14] 市场展望与驱动因素 - 政策层面有持续拉动资本市场的需求,以帮助经济摆脱通缩并完成东大资产的价值重估 [15][16][17] - 刺激资本市场需要在增加流动性的同时拉动股价,此为市场上涨的底层逻辑 [18] - 短期市场震荡源于等待三大关键事件结果:11月1日前与懂王的关税谈判、月底重要会议、美联储第二次降息 [20][21] - 3900点并非市场顶点,中长期走势依然看好 [19]
资金面更加保守,科技十月难翻身
虎嗅· 2025-10-16 18:34
社会融资总量数据 - 9月新增社会融资总量为3.53万亿元,表现中规中矩,既未超出预期也谈不上令人失望 [1] - 银行信贷依旧疲软,增幅有限,表明企业与个人的借贷意愿不强 [1] 非银存款变化 - 9月非银存款减少1.06万亿元,而7月该数据曾单月激增4.7万亿元,8月继续增加 [2] - 非银存款下降可能源于证券账户资金撤离,也可能来自银行理财、货币基金或债券基金的赎回 [2] - 该指标曾被视为牛市信号,其收缩导致市场心态趋于保守,行动更趋谨慎,对科技板块形成潜在压力 [2]
张瑜:金融数据映射的经济与股市的变化——2025年9月金融数据点评
一瑜中的· 2025-10-16 17:50
核心观点 - 2025年9月金融数据的关键变化受到季节性扰动影响,需审慎解读 [4] - M1同比大幅抬升1.2个百分点至7.2%,主要反映居民活期存款增长,而非企业现金流改善 [4][5] - 非银存款同比大幅少增1.97万亿元,但此弱化可能源于季末考核等季节性因素,尚不能断定权益市场活跃度拐点已现 [4][8][9] - 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500亿元,偏弱的态势有助于中期供需均衡的改善 [5] - 表征经济循环的企业居民存款剪刀差和货币周转效率指标在9月未延续改善趋势,需进一步观察 [6][19][20] 关注存款数据的季节性扰动 非银存款同比回落是否预期权益市场活跃程度出现拐点 - 非银存款被视为金融市场的欠配资金,其新增规模与权益市场成交额趋势一致 [8][14][15] - 2025年9月非银存款减少1.06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少增1.97万亿元,而7-8月新增3.22万亿元,同比多增1.84万亿元 [8][15] - 9月数据大幅回落存在特殊性,主因是银行季末对一般存款的考核压力,导致资金从非银存款向一般存款转移的季节性现象 [4][9][15] - 2024年9月因政策推动居民投资情绪旺盛,非银存款基数较高(2.29万亿元),2025年三季度非银存款增长2.26万亿元,仍处于历史较高区间 [9][16] - 单月数据尚不足以判断趋势形成,需观察10月数据 [4][9] M1同比抬升是否反映企业预期持续改善 - 9月新口径M1同比抬升1.2个百分点至7.2%,新增规模1.9万亿元,同比多增1.35万亿元 [4][23] - M1抬升或主要源于居民端:9月居民存款新增2.96万亿元,同比多增7600亿元,而非金融企业存款仅新增9194亿元,同比多增1494亿元 [5][23] - 关键领先指标出现反复:企业居民存款剪刀差9月回落至-5.8%(8月为-5.6%);居民新增货币占M2比重9月上行至64%(8月为59%) [19][20] - 新口径M1包含居民活期存款,其波动可能与旧口径M1(仅含现金和单位活期存款)背离,建议参考旧口径数据评估企业真实预期 [5][10][24] 9月金融数据概况 信贷 - 9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9万亿元,同比少增3000亿元;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6%,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 [27] - 企业中长期贷款增加9100亿元,同比少增500亿元;企业短期贷款增加7100亿元,同比多增2500亿元 [27] - 居民贷款增加389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同比少增1279亿元,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200亿元 [27] 社融 - 9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53万亿元,同比少增2300亿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长8.7%,较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 [2][31] - 政府债券净融资1.19万亿元,同比少增3500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同比多增2031亿元 [31] 存款 - M2同比增长8.4%,较上月回落0.4个百分点;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8% [2][32] - 住户存款增加2.96万亿元,同比多增7600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减少1.06万亿元,同比多减1.97万亿元 [32]
宏观点评:信贷不弱,M1不强-20251016
财通证券· 2025-10-16 17:11
信贷与社融结构 - 9月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从6.8%回落至6.6%,新增信贷同比少增3000亿元(3662亿元)[4][7][8] - 信贷结构分化:短期贷款同比多增1221亿元,中长期贷款仅少增300亿元[4][10][12] - 信贷缺口主要来自表内票据融资,企业票据融资净偿还4026亿元,同比多减4712亿元[4][10][14] - 表外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新增3235亿元,同比多增1923亿元,部分票据融资需求转向表外[4][13][14] - 9月新增社融3.53万亿元,同比减少2297亿元;社融存量同比8.7%,较前值下降0.1个百分点[6] 政策性工具与财政影响 - 政策性金融工具在9月底投放,参考2022年经验,四季度委托贷款可能快速增长(2022年8、9月委托贷款同比多增1578亿元、1530亿元)[4][18][22] - 9月财政存款减少8400亿元,同比多减6042亿元,反映财政支出提速以应对增长压力[4][26][29] 货币供应与市场流动性 - 9月M2同比8.4%,较前值下降0.4个百分点;M1同比7.2%,较前值上升1.2个百分点[6] - M1增速拐点可能临近,因低基数效应减弱(去年10-12月M1增速分别为-2.3%、-0.7%、1.2%)[4][30] - 非银存款9月净减少1.06万亿元,同比多减1.97万亿元,主要因理财资金季末回表至银行,而非股市资金撤出[4][23][28]
“存款搬家”:非银高增并非对应居民入市,银行扩充同业负债才是主因
凤凰网· 2025-10-16 13:23
存款总量与结构变化 - 前三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22.71万亿元,其中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增加4.81万亿元 [1] - 9月末住户存款增长至12.73万亿元,较8月末的9.77万亿元大幅增加近3万亿元 [1] - 9月末银行理财存量规模较8月末减少1284.71亿元,降至30.82万亿元 [4] 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解读 - 非银存款高增不等于券商流入资金增多,银行理财子、保险资管的同业存款大幅增长也会导致非银存款增加 [1] - 非银存款一般指银行吸收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持有的同业存单,并非专指证券公司的保证金类存款 [2] - 非银存款增长较快与非银存款定期化、持有同业存单多增较多有关 [1] 月度数据波动与市场解读 - 7月份非银存款增加2.14万亿元,同比多增1.39万亿元;8月增加1.2万亿元,同比多增5500亿元;9月份非银存款数据出现明显回落 [1][2] - 9月份A股表现可圈可点,但对应的非银存款大幅回落,居民存款大幅反弹,显示此前市场将非银存款高增简单解读为居民存款搬家进股市过于武断 [2] 银行负债与业务动态 - 在居民存款增长一般和政府债券发行高峰期的背景下,银行有通过非银同业存单等方式扩充负债规模的需要 [3] - 7、8月份有知名城商行大举扩充同业存款的动作 [3] - 相比居民存款利率下行,同业存款利率相对较高,过去曾发生存款绕道基金、理财存入同业的情况 [3] 理财产品与基金销售情况 - 含权类产品今年的销售占比有一定提升,但无爆发式增长 [5] - 银行基金产品整体销量在年内尤其是近几个月未出现太大变化,没有大幅增长的情况 [5] - 在购买含权类基金产品的结构中,挂钩指数产品的比例相对较高,直接投向股市某个板块的产品并不受欢迎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