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协同
搜索文档
共筑食品健康与产业链协同新生态 雪天盐业与唐人神集团签署战略合作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10 21:09
公司战略合作 - 雪天盐业与唐人神集团于9月8日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 - 双方将共同推进减钠产品研发、品牌联合推广、新市场拓展及食品包装合作 [4] - 合作旨在打通从原料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生态链条并构建产业链协同新生态 [4] 雪天盐业业务概况 - 公司形成盐及食品、盐化工、新能源材料三大业务板块 [3] - 盐化工板块拥有百万吨级产能 新能源材料板块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3] - 食用盐全国市场占有率居行业前列 持续研发生态盐、低钠盐等创新产品 [3] 唐人神集团发展历程 - 集团38年来从小型饲料厂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2024年实现产值308亿元 [3] - 坚持聚焦农业主业 以工业思维推动农业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3] - 面向未来万亿级食品市场 以生态健康原料生产高质量食品 [3] 合作基础与目标 - 合作基于雪天盐业健康减盐技术、产业链资源优势和唐人神质量管控、食品开发经验 [4] - 响应湖南省"湘智兴湘"战略 服务民生健康并实现共享共赢共生 [4] - 双方同属民生基础行业 合作基于共同理念和守护人民健康的使命 [3]
别只盯着AI了,下一个“硬科技”风口:工业母机
36氪· 2025-09-08 07:47
行业概述与市场现状 - 工业母机是装备制造业的核心基础和国家制造业竞争力体现 被称为工业品制造"心脏" [1] - 中国是全球最大机床生产和消费国 2024年市场规模达7128.86亿元 较2019年6313.62亿元实现增长 预计2029年将突破8000亿元 [1] 政策催化与标准建设 - 国家标准委与工信部联合印发《工业母机高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方案》 设定2026年制修订标准不少于300项和国际标准转化率90%的目标 [2] - 构建覆盖6大层次34大类的全产业链标准框架 包括基础通用、设计配套、制造装备等环节 [2] - 采用"标准前置"模式 要求国家重大专项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立项时同步布局标准研制 [3] - 首次将碳排放核算、能效等级和工控安全纳入强制要求 [3] 市场表现与企业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规模以上机械工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8% 利润总额增长9.4% 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 [3] - 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同比增长13.5% 行业呈现强劲复苏态势 [3] - 多家企业净利润增速超30% 其中华东数控净利润同比暴涨140.53% 乔锋智能、创世纪、国盛智科分别增长56.43%、47.38%和32% [3] 投资逻辑一:国产替代 - 高端数控机床国产化率不足20% 预计2030年将跃升至60% 存在巨大替代空间 [4] - 国产设备价格比进口设备低30-50% 具备明显价格优势 [4] - 科德数控五轴机床加工精度达纳米级 华中数控9型AI数控系统实现全空间精度补偿 秦川机床磨齿机精度达0.001毫米 [4] 投资逻辑二:新兴需求爆发 - 新能源汽车一体化压铸技术带动大型五轴龙门加工中心需求 电池、电机壳体等零部件加工成为新增长点 [5] - 人形机器人产业爆发 精密减速器、丝杠等零部件加工需要微米级精度设备 预计2029年带动相关设备需求超100亿元 [5] - 低空经济领域eVTOL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 带动增减材复合加工装备需求 2024年核心产业规模预计达5800亿元 [6] 技术发展与产业链协同 - 工业母机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新技术深度融合 能效水平显著提升 [4][5] - 整机企业与部件企业建立战略合作 科德数控与昊志机电在电主轴领域合作 汉江机床与华中数控在数控系统领域协同创新 [4] 重点关注方向与趋势 - 五轴联动等高端数控机床厂商技术壁垒高且替代空间大 [7] - 数控系统、主轴等核心部件企业突破卡脖子环节且盈利能力增强 [7] - 专注新能源、航空航天领域的专用设备商受益新兴需求爆发 [7] - 智能制造与工业母机深度融合 数字孪生、人工智能新技术应用 [7] - 新材料加工带来设备升级需求 包括复合材料、高温合金等难加工材料 [7] - 国产设备出海机遇 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市场拓展 [7] 关键节点监测 - 政策落地节奏:专项贷款、税收优惠是否在Q4集中出台 [8] - 产能释放:科德、海天等新产线2025年投产后业绩弹性 [8] - 出口拓展:人民币汇率低位下性价比优势推动出口增长 [8] 企业筛选标准 - 研发投入占比超过5% 拥有核心专利技术 [8] - 下游客户优质 现金流健康 管理层专业专注 [8] - 订单饱满且业绩确定性强 [8]
广东发布10条措施加快扩大工业有效投资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9-05 09:19
政策核心内容 - 广东省政府发布《广东省加快扩大工业有效投资实施方案(2025—2027年)》 打造吸引工业投资引力场 [1][4] 产业发展重点领域 - 巩固传统优势产业投资 包括电子信息 石化化工 家电 汽车 机械 材料 轻工纺织 食品饮料产业强链补链延链稳链 [2] - 加快发展新赛道产业 包括人工智能 机器人 集成电路 新型显示 先进装备 新材料 新型储能 生物医药 生物制造 低空经济 智能终端 [2] - 实施场景示范领航工程 开展场景创新 标杆示范 成果推广行动 建设若干应用综合示范区域 [3] 创新支持机制 - 综合运用公开择优 揭榜挂帅方式加快组织化工新材料 先进装备和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攻坚 [3] - 构建新型技术转移转化体系 建立健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沿途下蛋 就地转化机制 [3] - 省市人才政策重点向人工智能 机器人等新赛道领域倾斜 支持企业精准靶向引进培育高精尖缺人才 [1][5] 资金与资源保障 - 升级组建省产业发展投资基金 争取国家相关产业投资基金在粤设立子基金 [4] - 引导天使投资 风险投资 私募股权投资等社会资本加大新赛道项目投入 [4] - 打造工业发展集聚区 新赛道产业策源地 新质生产力引领区 通过园中园方式建设运营新赛道特色园区 [4] 产业治理体系 - 构建群链一体化产业体系 充分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和产业链协同效应 [4] - 推动企业加强公司治理 构建政府 企业 社会组织等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 避免同质化无序竞争 [4]
宁夏启动工业高质量发展七大攻坚行动
中国新闻网· 2025-09-04 19:47
核心观点 - 宁夏启动工业高质量发展七大攻坚行动 总投资额近3500亿元的96个重点项目为牵引 旨在推动工业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1][2][3] 化工园区扩容提质行动 - 至2026年6月完成9个园区扩区调位或认定 推动96个拟建项目落地 总投资3490亿元 建成后新增产值1200亿元以上[1] - 实行一园一策一台账机制 同步配套专项债及低成本化改造资金支持[1] 园区改革创新发展行动 - 剥离社会事务 深化管理模式 推动1+4+7改革政策落地 2025年目标园区工业总产值达6000亿元[1] - 建立月度推进 双月汇报 年度考评机制 安排1.2亿元资金激励先进[1] 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行动 - 聚焦10条重点产业链 2025年产值目标2000亿元[2] - 建立链长+专班+链主机制 每年突破30项卡脖子技术 对技术改造项目给予最高300万元资金奖励[2] 数字信息产业提速行动 - 2025年服务器制造产值目标50亿元 2026年突破200亿元[2] - 推动芯怡科技 新华三等项目落地 开展300家企业数字化转型诊断 配套5亿元数字经济基金[2] 重大项目招引攻坚行动 - 全年目标招引50个高技术 高成长 高附加值合作项目 确保招商引资金额突破1000亿元[2] - 创新招商模式 对成效突出地市最高奖励500万元[2] 重点项目建设促进行动 - 重点项目实行三级包抓机制 确保2025年工业投资增长10%以上[2] - 力争2025年入园项目总体开工率达到90%以上 拟投产项目全部如期建成[2] 中小微企业服务提升行动 - 促进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 规上中小企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0%[3] - 扩大惠企助企政策覆盖面和人才引进力度[3]
镇洋发展(603213.SH):浙江沪杭甬拟换股吸收合并镇洋发展 9月3日起复牌
智通财经网· 2025-09-03 00:48
交易结构 - 浙江沪杭甬以发行A股方式换股吸收合并镇洋发展 浙江沪杭甬为吸收合并方 镇洋发展为被吸收合并方[1] - 换股比例为1:1.0800 即每1股镇洋发展股票可换得1.0800股浙江沪杭甬A股股票[1] 业务整合 - 交易完成后浙江沪杭甬主营业务将拓展至化工行业 并承接镇洋发展现有业务[1] - 双方将凭借氢能制备及应用场景优势 在新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形成深度协同[1] - 通过资产、人员和管理整合增强综合实力 深化交能融合 提升绿色转型能力[1] 战略价值 - 业务与资源全面整合可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提升资源配置效率[1] - 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与行业地位 实现全产业链协同效应[1] - 借助"A+H"双融资平台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1] 交易时间 - 公司A股股票、可转换公司债券及转股将于2025年9月3日开市时起复牌[1]
星宇股份系列五十四-中报点评:单二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 9%,新订单、新产能、新产品持续突破【国信汽车】
车中旭霞· 2025-09-02 00:04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Q2公司实现营收36.63亿元,同比增长10.85%,环比增长18.36% [10][17] - 2025Q2归母净利润3.84亿元,同比增长9.35%,环比增长19.31% [10][17] - 2025H1累计营收67.57亿元,同比增长18.20%,归母净利润7.06亿元,同比增长18.88% [17] - 2025Q2毛利率19.64%,同比提升0.27个百分点,环比提升0.81个百分点 [12][23] - 2025Q2净利率10.49%,环比提升0.08个百分点 [12][23] 产品与技术发展 - 2024年车灯产品均价203元,较2023年162元提升25% [14] - 前照灯技术持续升级路径:LED→ADB→DLP,ADB车灯提升驾驶安全性,DLP支持智能投影交互 [36] - 公司开发智能前照灯系统、像素化交互灯、智能数字格栅及车灯控制器HCM/RCM/LCU等新产品 [16][38] - 2024年前照灯销量903万只,同比增长18.4%,后组合灯销量1770万只,同比增长22.8% [14] - 问界M9及M8车型搭载公司与华为联合开发的百万像素DLP模组,支持精准遮蔽及动态光毯功能 [49] 客户与订单进展 - 2025H1承接52个新车型研发项目,实现37个车型批产 [16][51] - 客户结构从合资品牌为主转向自主品牌及新能源客户,覆盖奇瑞、问界、理想、蔚来等头部车企 [10][56] - 2024年获得大众集团最高荣誉"大众集团奖",并连续两年荣获蔚来质量卓越合作伙伴奖 [56][57] - 新能源车型项目占比达40%,2025Q2奇瑞产量同比增长10.88%,问界产量同比增长10.68% [30][56] 产能与全球化布局 - 塞尔维亚工厂产能逐步释放,2025年注册成立墨西哥及美国子公司完善海外布局 [16][59] - 2025年8月启动智能汽车电子及视觉系统产业中心项目,达产后年产1000万只智能车灯 [16][60] - 公司通过"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四级"认证,推进数字化变革提升生产效率 [63] 行业技术趋势 - 车灯技术向电子化、智能化发展,ADB及DLP前照灯渗透率提升 [36] - 贯穿式后组合灯成为趋势,室内氛围灯因个性化需求成为新增长点 [36] - 行业技术升级驱动产品均价持续提升,2024年国内前灯市占率预计达16% [14] 战略合作与产业链协同 - 与华为合作开发智能车灯及车载光解决方案,问界M9车型配套前后灯总成 [46][49] - 与地平线合作推进"行泊一体解决方案"量产,基于征程3芯片的方案已获头部车企定点 [46][64] - 联合欧冶半导体、晶能光电开发iVISION智眸大灯,集成国产SoC芯片及Micro LED光源 [50] - 合作企业包括虹软(人工智能视觉)、一径科技(激光雷达)等,拓展技术能力圈 [45][46]
长安汽车(000625) - 2025年09月01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01 21:11
公司战略与产业链整合 - 中国长安汽车通过整合上下游产业链构建自主可控的供应链闭环[1] - 采用"技术垂直整合+制造水平分工+产能平台共享"的整零融合模式[2] - 强化协同研发、优化资源配置、突出转型升级三大内部协同方向[2] - 构建开放生态体系,加强区域合作和跨界合作[2] 品牌战略与目标 - 长安启源2027年全球销量目标100万辆,2030年180万辆[3] - 长安启源计划打造3-5个30-50万台级全球爆款产品[3] - 深蓝汽车2030年海外销量占比目标35%[3] - 深蓝汽车2030年前累计研发投入超1000亿元[3] - 深蓝汽车2030年前计划推出30款新车型[3] 销量表现与业绩 - 2025年上半年累计销量135.5万辆,创近8年新高[4] - 新能源销量45.2万辆,同比增长49.1%[4] - 阿维塔连续4个月销量破万[4] - 深蓝汽车全球交付破50万辆[4] - 长安启源Q07累计交付3万辆[4] - CS75系列总销量超280万辆[4] 产品规划与上市 - 长安启源Q07激光版将于2025年9月上市[4] - 长安启源A06将在四季度上市[4] - 全新纯电小型SUV启源Q05预计四季度上市[4] - 深蓝L06超级智能轿跑将推出[5] - 深蓝S07、S05将登陆欧洲市场[5] - 阿维塔聚焦25万-70万价格区间[5] - 阿维塔2026年将推出百万级大六座旗舰产品[5] 海外市场拓展 - 已布局100余个国家市场,全球渠道网点超1.4万个[5] - 全球规划20个海外工厂[5] - 泰国罗勇工厂2025年5月正式投产[5] - 预计2025年底海外合计产能达46万辆[5] - 东南亚市场2027年销量目标进入世界品牌TOP10[5] - 欧洲市场2027年前累计导入6款新能源车型[5] - 中南美洲市场2026年销量目标进入世界品牌TOP10[5] - 中东市场2026年销量目标进入世界品牌TOP10[6] - 非洲市场2028年销量目标进入世界品牌TOP10[6] - 欧亚市场2026年销量目标进入世界TOP10[6] 合作伙伴关系 - 阿维塔与华为、宁德时代合作持续深化[4] - 阿维塔与华为1000人研发团队已进驻重庆总部[4] - 华为与阿维塔联合共创旗舰SUV将于明年推出[4] - 宁德时代为阿维塔提供动力电池和资金支持[4]
合盛硅业深陷周期季度首亏6.57亿 碳化硅良率国内领先243只基金加仓
长江商报· 2025-09-01 06:4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7.75亿元 同比下降26.34% [2][3] - 归母净利润亏损3.97亿元 同比下降140.6% 为历史首次亏损 [2][3] - 扣非净利润亏损5.33亿元 同比下降159.29% [3] - 第二季度单季亏损6.57亿元 同比下降245.87% 拖累整体业绩 [2][5] 季度业绩分化 - 第一季度营业收入52.28亿元 同比下降3.47% 仍保持盈利2.6亿元 [5]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45.48亿元 同比大幅下降42.11% 出现大幅亏损 [5] - 第二季度为首次单季度亏损 [6] 现金流与负债状况 - 经营现金流净额35.24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1987.93% [8] - 资产负债率62.83% 较2024年末下降1个百分点 [8] - 有息负债275.95亿元 同比减少49.29亿元 [8] 行业环境与公司应对 - 工业硅 多晶硅行业供需阶段性失衡 市场价格持续下行 [2][6] - 原材料价格走弱导致价格跌破历史低位 [6] - 公司通过精细化管理优化生产效能 保持双龙头地位 [8] - 通过设备管理系统及AI算法提升装置负荷率 [8] 技术研发进展 - 有机硅领域实现氨基硅油和有机硅乳液产业化 品质达国际领先水平 [9] - 碳化硅领域掌握全产业链核心工艺技术 [9] - 6英寸碳化硅衬底全面量产 晶体良率95%以上 外延良率98%以上 [9] - 8英寸碳化硅衬底开始小批量生产 12英寸研发顺利 [9] 资本市场反应 - 2025年二季度243只基金加仓 基金持股数较一季度末翻倍 [2][9] - 基金合计持股2448.83万股 较一季度增加1410.23万股 [9] 历史业绩对比 - 2015-2024年中期归母净利润持续为正 [4] - 2022年中期净利润达峰值35.45亿元 [4] - 2023-2024年中期净利润分别为17.82亿元 9.78亿元 连续两年下降 [4]
电动载人汽车出海月报|7月出口量同比激增,出海迈入“生态输出”新阶段
新浪财经· 2025-08-30 16:38
行业出口总体表现 - 2025年1-7月电动载人汽车累计进出口总额365.83亿美元,同比增长19.00% [5] - 1-7月累计出口金额345.62亿美元,同比增长25.79%;出口数量189.70万辆,同比增长48.58% [5] - 7月单月出口额58.72亿美元,同比增长48.87%,环比增长15.27%;出口量32.50万辆,同比增长69.40%,环比增长15.27% [5] - 7月出口平均单价18065.58美元,同比下降12.13%,与6月价格基本持平 [5] 产品结构分化特征 - 乘用车出口占比显著,7月数量占比99.58%,金额占比95.52% [7] - 乘用车出口金额56.08亿美元,同比增长46.28%;出口量32.36万辆,同比增长69.27%;均价17329.07美元,同比下降13.58% [7] - 纯电乘用车均价16363.91美元(同比降17.74%),插电混动20769.17美元(同比降18.28%),非插电混动15909.13美元(同比降2.95%) [7] - 客车出口量1381辆,同比增长106.12%,环比降28.22%;出口额2.63亿美元,同比增137.98%,环比降22.57%;均价190664.34美元,同比增15.46% [9] - 纯电动客车出口1366辆,同比增108.55%,均价192601.02美元(同比增17.20%);混合动力客车出口15辆,环比增650%,均价14297.33美元(同比降92.86%) [9] 区域出口格局变化 - 1-7月上海市以72.64亿美元出口额居首(同比降7.98%),江苏省45.11亿美元(同比增124.50%)第二,陕西省36.11亿美元(同比增89.95%)第三 [10] - TOP10来源地合计出口额246.97亿美元,占全国总额86.08% [10] - 7月上海市重回出口额榜首,与江苏省、广东省形成新头部梯队;四川省跌出前十,重庆市进入前十 [12] - 7月出口增速最高TOP5省份为甘肃、江西、湖南、江苏和黑龙江;最低TOP5为西藏、内蒙古、河北、辽宁和贵州;9省增速超100%,9省负增长 [14] 全球市场拓展情况 - 1-7月出口额TOP3目的地:比利时38.60亿美元(同比降11.41%)、英国32.89亿美元(同比增14.00%)、阿联酋20.97亿美元(同比增79.04%) [17] - TOP10目的地合计195.82亿美元,占总出口额56.66%;韩国新进入前十,泰国退出 [17] - 7月对110个国家/地区出口正增长,37个国家/地区负增长;增速最高TOP5目的地为斯里兰卡、阿根廷、中国台湾、佛得角和越南 [19] - 7月出口覆盖全球166个国家和地区;亚洲市场出口额22.21亿美元(同比增62.03%),欧洲市场25.13亿美元(同比增42.84%) [22] - 非洲市场同比增速108.66%,南美洲市场同比增速245.23%位列各大洲首位 [22] 企业战略与产能布局 - 比亚迪巴西工厂规划产能15万辆,实现拉美本地化生产;长安汽车计划在欧洲建厂;吉利汽车进军英国、意大利市场,计划2025年Q4推出两款新能源SUV [23] - 阿联酋阿布扎比港口集团开通首条通往中东、地中海和非洲的汽车出口滚装航线,单次运载近4000辆中国产汽车 [23] - 宁德时代在印尼启动60亿美元电池工厂项目,总电池容量达15GWh,涉足汽车电池和太阳能储能系统 [23] - 深蓝汽车在挪威发布深蓝S07,计划登陆多个欧洲国家;阿维塔科技签约埃及总代协议;比亚迪泰国工厂下线第9万辆新能源汽车,首辆驱逐舰05本地化生产 [24] - 比亚迪"深圳号"滚装船装载6817辆新能源汽车驶向欧洲 [24]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东省加快扩大工业有效投资实施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
搜狐财经· 2025-08-30 11:58
广东省加快扩大工业有效投资实施方案(2025—2027年)核心观点与关键要点总结 扩大工业有效投资政策框架 - 升级组建省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并争取国家相关产业投资基金在粤设立子基金 统筹发挥财政资金和政府投资引导作用 [2][6] - 引导天使投资 风险投资 私募股权投资等社会资本加大新赛道项目投入 [2][6] - 鼓励国资国企加快新赛道领域投资布局 支持央地 省市国资和民间资本通过项目共投 创新协同等多途径开展产业合作 [2][6] 重点产业投资方向 - 加力推动电子信息 石化化工 家电 汽车 机械等八大产业强链补链延链稳链 [6] - 加快推进广东强芯 汽车芯片应用牵引等重大工程 深入实施百链韧性提升专项行动 [6] - 引进建设产业粘性大 市场前景好 技术先进 绿色低碳的优质项目 提升投资能级 [6] - 对5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建立首谈首报机制 对特别重大招引项目依法依规制定精准支持政策 [6] 重点项目推进机制 - 健全省制造业重大项目建设专项指挥部统筹 地市为主体 省市联动的推进机制 [6] - 实施制造业新开工 新投产 新储备三新项目攻坚行动 省市县分级建立攻坚项目库 [6] - 开辟项目审批绿色通道 推动同一阶段审核审批事项同步办理 实现要素保障一件事一次办 [6][7] 创新成果转化体系 - 实施省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和重点领域研发计划 推进核心软件攻关 璀璨行动等重大工程 [7] - 综合运用公开择优 揭榜挂帅等方式加快化工新材料 先进装备和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攻坚 [7] - 实施人工智能+ 机器人+等行动 系统推进人工智能生态体系建设 [7] - 建立健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沿途下蛋 就地转化机制 通过先用后付 飞地孵化等模式促进成果转化 [7] 产业治理与集群发展 - 深化链长+链主制 发挥链主企业产业生态主导作用 牵引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7] - 构建群链一体化产业体系 促进链成群 以群带链 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和产业链协同效应 [7] - 推动企业加强公司治理 构建政府 企业 社会组织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 避免同质化无序竞争 [7] 产业园区建设与载体升级 - 高标准推进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 大型产业集聚区 省产业园区等建设 [7] - 实施县域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 推动管委会+开发公司管理运营创新 [7] - 选择具备条件地市探索园区绿电直连模式 优化省特色产业园培育机制 [7] - 引导国有资本 民间资本通过园中园方式建设运营新赛道特色园区 [2][7] 资金支持政策 - 省级企业技术改造资金对新赛道项目优先支持并适当提高支持比例 [7] - 用好制造业企业贷款贴息政策 落实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 先进制造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 [7] - 鼓励政策性 开发性 商业性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 提供精准有效支持 [7] 资源要素保障措施 - 对重大先进制造业项目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应保尽保 符合条件的可申请办理先行用地 [7] - 鼓励采用长期租赁 先租后让 弹性年期供应等方式供应工业用地 [7] - 全面推进产业项目建设三证齐发 拿地即开工 [7] - 对年新增投资总额10亿元以上重点引资项目 允许各地统筹使用市域内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 [7] 人才政策支持 - 省市人才政策重点向人工智能 机器人等新赛道领域倾斜 [7] - 支持企业精准靶向引进培育高精尖缺人才 [7] - 采取单列评审赛道 设立支持专项 放宽申报条件等方式遴选科技领军人才 创新企业家 青年科技人才 [7] 营商环境优化 - 探索建立新赛道领域包容审慎的柔性监管机制 [2][8] - 在政府投资基金等领域建立以尽职合规责任豁免为核心的容错机制 [2][8] - 完善国有资金出资 考核 容错 退出相关政策措施 营造鼓励创新 宽容失败氛围 [2][8] - 深化粤港澳三地联动 对接京津冀 长三角地区 联合开展前沿技术多路径探索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