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价换量
搜索文档
楼市,一个重大信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4 10:29
行业趋势 - 2025年前7月TOP100房企销售总额为2.07万亿元,同比下降13.3%,跌幅较去年同期约四成的降幅明显收窄 [3][7] - 房企普遍采取以价换量策略,销售均价低于去年同期,如绿城7月销售均价26733元/平方米(去年同期29755元/平方米)[4][5] - 央国企占据销售榜前列,保利、绿城、中海、华润、招商成为前7月仅有的五家千亿阵营房企,但销售额同比下滑7.3%-18.3% [3][4] 公司表现 - 保利以1631.85亿元销售额暂列销冠,但签约面积和金额同比分别减少26.81%和17.85% [3] - 龙湖销售额同比下降30%至410.1亿元,新城控股销售额同比下滑过半至119.90亿元 [4] - 金茂销售额同比增长超20%至618.07亿元,越秀地产销售规模也高于去年同期 [4] 市场动态 - 62家沪深上市房企中,45家(11家首亏+28家续亏+6家预减)半年度业绩预告亏损或利润下滑,仅17家预增或扭亏 [8] - 北京松绑五环外限购并优化公积金政策,核心城市二手房成交量有望在政策及以价换量带动下保持平稳 [10] - 房企期待政策持续优化带来销售窗口期,但利润率走低问题短期内难以彻底改善 [10]
在各项稳楼市政策的推动下 前七月头部房企销售趋稳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4 08:31
行业销售表现 - 2025年1-7月TOP100房企销售总额2.07万亿元同比下降13.3% 较去年同期40.1%的跌幅显著收窄 [1][10] - 千亿阵营房企数量减少至5家 包括保利(1631.85亿元)、绿城(1368亿元)、中海(1320亿元)、华润(1236亿元)及招商(1046亿元) [1][3] - 头部房企销售额普遍下滑 保利降17.85%、绿城降7.3%、中海降18.3%、华润降11.8%、招商降11% [1][3] 企业个体表现 - 龙湖合同销售金额410.1亿元同比下降30% 销售面积308.2万平方米降27.5% [4] - 新城控股销售额119.9亿元同比下滑超50% 销售面积154.9万平方米 [5] - 金茂销售额618.07亿元同比增长超20% 越秀地产销售规模亦高于去年同期 [6] 价格策略 - 房企普遍采取以价换量策略 绿城7月销售均价26733元/平方米较去年同期29755元/平方米下调 [7] - 禹州销售均价14606元/平方米低于去年同期15391元/平方米 世茂及合生均价均低于上年同期 [7] - 约62家上市房企中11家首亏、28家续亏、6家预减 仅17家预增或扭亏 [11] 市场趋势 - 政策推动市场趋稳 北京松绑五环外限购及优化公积金政策 [12] - 核心城市二手房成交量有望保持平稳 新房市场将进一步回稳 [12] - 房企利润率走低情况改善仍需时间 重点城市政策优化或带来新销售窗口期 [12]
前七月房企销售降幅收窄 保利发展1632亿元暂列“销冠”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3 18:46
行业趋势 - 2025年1-7月TOP100房企销售总额为2.07万亿元,同比下降13.3%,跌幅较去年同期约40%明显收窄 [2][8] - 房企普遍采取以价换量策略,销售均价低于去年同期,如绿城7月销售均价26733元/平方米(去年同期29755元/平方米)[7] - 政策推动市场趋稳,北京8月推出松绑限购等新政,核心城市二手房成交量有望保持平稳 [10] 头部房企表现 - 保利以1631.85亿元销售额暂列第一,同比减少17.85%,绿城(1368亿元)、中海(1320亿元)、华润(1236亿元)、招商(1046亿元)组成千亿阵营 [2][3] - 千亿阵营房企数量同比减少1家,五家企业销售额均下滑,绿城降幅最小(-7.3%),中海降幅最大(-18.3%)[3] - 金茂销售额618.07亿元,同比增长超20%,越秀地产销售规模亦高于去年同期 [6] 其他房企动态 - 龙湖销售额410.1亿元,同比下降30%,新城控股销售额119.90亿元,同比下滑过半 [4][5] - 出险房企如旭辉、合生、中梁等销售规模均同比下滑,行业缩表趋势延续 [6] - 62家上市房企中,45家半年度业绩预告为亏损或预减,仅17家预增或扭亏,利润承压主因降价销售策略 [9] 市场展望 - 房企期待政策优化带来销售窗口期,但利润率改善仍需时间 [10] - 新房市场在政策发力和积极销售策略下有望进一步回稳,核心区域竞争激烈导致降价成为主要手段 [9][10]
实探深圳楼市丨二手房“以价换量”,业界期待政策放松节奏提速
证券时报· 2025-08-12 22:21
深圳二手房市场现状 - 8月以来深圳二手房市场开局良好 上周全市二手房录得1216套 环比增长2.7% [3] - 8月深圳门店二手住宅看房成交率为4.22% 较7月上涨0.26个百分点 [3] - 8月上旬日均签约量较7月增长6.4% 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2.5% [3] - 二手房市场呈现"以价换量"特征 仅热门次新房 低总价刚需盘和优质学区房维持一定热度 [3] 新房市场特征 - 新房市场呈现"个别明星盘热 多数楼盘平淡"特征 竞争压力大 [5] - 新房相比二手房市场回调压力更大 [5] 政策预期与市场情绪 - 市场从业者期待更多优化政策出台以提振情绪 [1] - 北京楼市新政释放信号 限购政策优化有利于提振市场预期 [7] - 一线城市政策总体保守 未来放松节奏可能加速 [7] 专家观点 -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预计深圳二手住房交易将继续在高位徘徊 [5] - 深圳贝壳研究院指出高性价比房源增多刺激置业者加快入市 [7] - 中指研究院认为一线城市将采取渐进式政策推进节奏 [7]
国联民生证券:扫地机龙头经营节奏向好 盈利有望触底修复
智通财经· 2025-08-12 10:29
行业景气度 - 海外扫地机行业竞争格局总体延续 亚马逊Prime Day销售数据与海外APP下载量显示龙头公司石头 科沃斯 追觅稳居市场前列 iRobot美国份额有所修复[1] - 海外市场出现以价换量趋势 推动产品结构升级优化 主要市场亚马逊带基站或带拖地功能产品已占据多数 高端价格段下探但消费者主动向上升级 合力推动扫地机均价提升[1] - 龙头公司海外量价齐升延续增长可期 科沃斯预告外销高增表现突出 Prime Day期间龙头GMV延续快速增长[1] 竞争态势 - 中国品牌海外折扣幅度降低 Prime Day期间折扣普遍低于2024年黑五 竞争态势边际趋缓[2] - 各区域市场表现分化 美国亚马逊性价比价位段占比提升 科沃斯X9 PROOMNI和iRobot Roomba Plus 405有效拉动份额 德国亚马逊结构稳定石头份额稳固科沃斯在高价位段有斩获 法国亚马逊性价比占比提升追觅高价位领跑石头和科沃斯在中高端及高端市场突破[2] - 龙头公司竞争策略更趋灵活 焦点由价格转向渠道与产品结构升级 通过优化折扣与价格带布局平衡份额拓展与盈利能力关系 盈利能力有望触底修复[2] 产品与需求前景 - 产品形态持续演进 供给推动需求 中国市场仍是新品首发重要阵地[3] - 2025年多家龙头推出创新产品 科沃斯洗地机器人凭活水洗地走红 T80系列价格下探至4000元左右 6月传统电商销量占行业比例超16% 大疆DJIROMO扫地机8月发布采用双目视觉+双圆盘拖布方案 追觅Matrix 10 Ultra推出自动换拖布分区清洁功能[3] - 行业下半年基础与创新产品双线布局 高端功能下放推动需求释放 行业或延续双位数以上增长[3]
“反内卷”和“以价换量”如何影响通胀
2025-08-11 22:06
行业与公司 - 行业:宏观经济与通胀分析 - 公司:未提及具体公司 核心观点与论据 通胀数据表现 - 7月中国CPI同比下降0.3%,PPI同比下降4.4%,均低于市场预期[1] - 7月CPI同比为0%,核心CPI同比为0.8%,PPI同比为-3.6%[2] 影响CPI的因素 - 食品价格拖累CPI,猪肉价格同比下降9.5%,影响CPI下降约0.13个百分点[3] - 燃料价格因国际原油价格上涨,降幅收窄[3] - 反内卷政策影响商品CPI,燃油小汽车和新能源小汽车价格同比分别下降2.6%和1.9%[3] - 服务消费活跃,服务CPI同比上涨0.5%,教育、旅游和医疗等服务表现突出[3] 影响PPI的因素 - 需求疲软和关税不确定性导致上游开采业、原材料加工行业及下游消费行业均下跌[3] - 反内卷政策优化煤炭、钢铁、光伏、水泥及锂电等行业竞争秩序,环比降幅收窄[3] 未来通胀走势 - 物价修复动能将从商品转向服务,新《价格法》草案扩展低价清销至服务领域[4] - 服务价格改善将为整体物价修复提供动能[4] - 反内卷政策支撑PPI温和修复,但需求侧刺激力度较弱[5] - 美国新一轮关税及贸易限制措施不确定性制约通胀回升[5] - 短期内PPI难以回到正向区间,CPI同比转正时间可能更早[5] 其他重要内容 - 政治局会议强调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4] - 投资者需关注政策变化和国际贸易形势对市场的影响[1]
7月上海二手房“量稳价跌” 业内:市场韧性仍足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1 22:02
上海二手房市场"量稳价跌"。 上海中原地产数据显示,7月上海二手住宅成交1.69万套;7月二手房价格指数环比下跌1.82%,已经连 续3个月下跌。 上海中原地产市场分析师卢文曦通过微信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今年7月的成交量表现其实比 2023年同期更好,2024年则是因为新政刺激了交易增长。近3年,上海二手房成交量逐年走高,呈现稳 中有升态势,但价格下行趋势并没有真正止住。" 以价换量仍然是常态 卢文曦说:"现在(部分二手房)的价格更接近2016年。这其中有些结构性差异,比如地段差、房龄久 的老公房还在不断筑底,什么时候能够真正回升,还是要看市场成交量和政策支持,次新商品房、优质 地段商品房则相对抗跌。" "二手房价降幅明显收窄" "目前整体房价确实算2015年以来最低的了。"每经记者以卖房人身份咨询虹口区凉城板块的"老破小"房 源价格,链家中介人员张广(化名)通过企业微信这样回复。 每经记者查询发现,市区内环内部分次新小区价格相对抗跌,如中远两湾城2房2厅户型,近期成交单价 在75000元~86000元/平方米。 这一价格与高峰时期(2022年8月单价约10万元/平方米)相比回落幅度较大,但与202 ...
上海7月二手房成交量稳了 但挂牌总量偏高 “大多数房源都能再砍一点价”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9 20:09
上海二手房市场量稳价跌 - 7月上海二手住宅成交1 69万套 环比减少8 67% 同比减少7 01% 但成交量仍保持高位 呈现稳中有升态势 [3] - 7月二手房价格指数环比下跌1 82% 已连续下跌3个月 价格下行趋势未止住 [3] - 全市二手房挂牌总量偏高 带来价格进一步竞争 [3] 成交结构与区域分化 - 300万元以下房源成交占比持续攀升 首次购房者及年轻家庭为市场主要驱动力 [4] - 7月仅5个区二手房挂牌价上涨 长宁区涨幅最高达3 4% 松江区涨2% 黄浦 青浦 闵行微涨0 3%-0 4% [6] - 静安 虹口 徐汇 杨浦等市中心区域挂牌价均下跌 区域间及产品分化加剧 [6] 价格水平与产品差异 - 部分二手房价格接近2016年水平 地段差 房龄久的老公房持续筑底 次新商品房和优质地段房源相对抗跌 [6] - 虹口区凉城板块广苑小区7月挂牌均价44237元/平方米 较三年前64600元/平方米下跌超30% 6月成交单价低至34406元/平方米 [8] - 中远两湾城次新房近期成交单价75000-86000元/平方米 较2022年峰值10万元/平方米回落 但仍高于2019年同期 [6][8] 市场交易特征 - 以价换量仍是市场常态 带看量环比持平 刚需主导特征明显 [4][5] - 改善客户群体多元化趋势显现 但受新房市场分流影响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4] - 当前房价为2015年以来最低水平 但降幅明显收窄 未现恐慌式下行 [6][8]
上海挂牌的二手房,“大多数都能再砍一点价”
虎嗅· 2025-08-09 19:40
上海二手房市场分析 成交量与价格趋势 - 7月上海二手住宅成交1 69万套 环比减少8 67% 同比减少7 01% [1] - 7月二手房价格指数环比下跌1 82% 连续下跌3个月 [1] - 近3年上海二手房成交量逐年走高 呈现稳中有升态势 但价格下行趋势未止住 [2] - 7月成交绝对量未跌破1 5万套 显示市场韧性较足 [3] 价格分化与区域表现 - 7月上海仅5个区二手房挂牌价上涨 长宁区上涨3 4% 松江区上涨2% 黄浦区 青浦区微涨0 4% 闵行区涨幅0 3% [5] - 静安 虹口 徐汇 杨浦等市中心区域挂牌价格均呈现不同程度下降 [6] - 区域间 区域内及产品间的分化加剧 [6] - 部分二手房价格接近2016年水平 地段差 房龄久的老公房持续筑底 次新商品房 优质地段商品房相对抗跌 [7] 成交结构与市场需求 - 市场需求呈现刚需主导特征 300万元以下房源成交占比持续攀升 首次购房者及年轻家庭为主要驱动力 [3] - 改善客户群体多元化趋势显现 但整体未形成规模效应 新房市场高端项目热销分流置换需求 [3] - 以价换量仍是市场常态 [4] 典型案例分析 - 中远两湾城2房2厅户型近期成交单价75000元~86000元/平方米 较2022年8月高峰时期10万元/平方米回落 但仍高于2019年同期 [8][10] - 虹口区凉城板块广苑小区7月挂牌均价约44237元/平方米 较三年前64600元/平方米下跌超30% 6月成交单价34406元/平方米 [10] - 大多数房源挂牌价仍有议价空间 具体取决于房源情况和房东心态 [11] 市场情绪与展望 - 近期二手房价格降幅明显收窄 未出现恐慌式下行 [12] - 市场韧性较足 但价格下行趋势尚未真正止住 [2][12]
7月进出口数据点评:出口超预期的线索观察和后续关注
兴业证券· 2025-08-07 23:18
出口表现 - 2025年7月中国出口同比+7.2%,高于预期的+5.8%,进口同比+4.1%,高于预期的+0.3%,贸易顺差982.4亿美元,同比增长127.6亿美元[3] - 集成电路出口同比增速从24.2%升至29.2%,进口端需求也保持上行[5] - 对欧盟出口同比增速从7.5%升至9.2%,环比回升至季节性水平[5] - 对非美欧出口环比弱于季节性,显示"转口"需求减弱[5] 进口表现 - 中国内地从香港进口同比激增175%,主要集中贵金属品类,占比近八成[5] - 进口回升集中在初级制品、能源产品等,内需相关品类如机床、美妆用品等仍弱[5] 风险与关注点 - 8月7日新"对等关税"生效,整体税率抬升,需关注美国需求波动和关税扰动[5] - 全球制造业PMI下行至收缩区间,中国新出口订单指数逆季节性走弱[5] - 东盟、印度等新兴市场经济景气上行,关注"再工业化"带来的结构性机会[5] 量价分析 - 7月出口单价快速走弱,但出口数量大幅抬升,呈现"以价换量"特征[5] - 人民币升值仅能部分解释美元计价下的出口单价下滑[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