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化转型

搜索文档
广汽集团7月销量下跌超15% 广汽本田销量“腰斩”
犀牛财经· 2025-08-13 16:18
广汽集团7月销量表现 - 7月汽车销量11.95万辆 同比下降15.38% [2] - 1-7月累计销量87.48万辆 同比下降12.89% [2] 主要合资品牌表现 - 广汽本田7月销量16,033辆 同比暴跌51.81% [2][3] - 广汽本田1-7月累计销量170,680辆 同比下滑29.24% [2][3] - 广汽本田自2021年起连续4年销量下滑 2024年销量47.06万辆同比下滑26.52% [2] - 广汽丰田7月销量58,011辆 同比增长8.23% [3][4] - 广汽丰田1-7月累计销量402,683辆 同比增长3.36% [3] 自主品牌表现 - 广汽传祺7月销量24,079辆 同比下降6.66% [3][4] - 广汽传祺1-7月累计销量170,366辆 同比下降20.64% [3] - 广汽埃安7月销量21,124辆 同比下降25.32% [3][4] - 广汽埃安1-7月累计销量129,801辆 同比下降16.05% [3] 新能源汽车业务 - 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33,411辆 同比下降1.38% [3] - 1-7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187,536辆 同比下降5.27% [3] - 自主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达74.9% 主流合资品牌仅为6.7% [3] 公司经营状况 - 广汽集团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18.2亿元至26亿元 [4] - 2024年出现20年来首次亏损 扣非后巨亏43.5亿元 [4] 战略转型举措 - 实施3年"番禺行动" 推进自主品牌一体化运营改革 [4] - 投资15亿元成立华望汽车 与华为开展全栈合作 [4] - 首款高端车型预计2026年上市 布局全固态电池研发计划2026年装车 [4] - 出口累计同比增长45.8% 马来西亚和泰国工厂建成投产 [4] 挑战与风险因素 - 电动化转型迟缓 产品竞争力不足 [3] - 广汽本田因转向机缺陷一次性召回50.96万辆主销车型 [3] - 国内车市进入残酷淘汰赛阶段 [4]
大行冲港股IPO,83岁老汉能否带领企业突破重围?
搜狐财经· 2025-08-13 09:38
文 | 大力财经 在资本市场的舞台上,深圳市大行科工有限公司的上市计划吸引了众人目光。这家由83岁高龄的韩德玮博士缔造的企业,有望成为"中国折叠自行车第一 股"。 大行凭借其在折叠自行车领域的深厚底蕴与亮眼业绩,踏上了港股主板上市的征程。然而,光鲜背后,代工依赖、市场收缩与行业竞争等诸多挑战如影随 形。 大行的故事始于1975年全球石油危机背景下韩德玮教授的灵光一闪。1982年,第一辆大行折叠自行车在香港诞生,航空铝合金车架、仅0.3立方米的折叠体 积、12公斤的重量、15秒内完成折叠操作等特性,使其在台湾首年销量突破6000辆,成功叩开东南亚市场大门。 当时东南亚城市化进程中"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需求,与台湾完善的制造业基础,为大行的发展提供了绝佳机遇。 | 索引号 | bm56000001/2025-00008624 | 分 | | 结果公示备案管理 | | --- | --- | --- | --- | --- | | 发布机构 | | 发文日期 | | 2025年07月17日 | | DE 称 | 关于大行科工(深圳)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 | | | | | 文 몰 | 国合函[2025] ...
东风集团股份突然停牌,有大事要发生?最新回应!上半年净利润预计最高下滑95%……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2 22:55
公司动态 - 东风集团股份于8月11日上午九点整起短暂停牌,以待刊发一份载有内幕消息的公告,截至发稿时尚未复牌 [1] - 市场猜测包括"A+H两地上市"、"岚图分拆IPO"、"合资改革"等,但公司回应以公告为准 [3] - 6月以来公司调整动作频频,包括成立奕派汽车科技公司、年中工作会明确下半年重点任务、东风资产管理向岚图汽车增资10亿元等 [8] 财务表现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区间为0.3亿元至0.7亿元,较2024年同期下降约90%至95% [3] - 截至停牌前,公司总市值为492.68亿港元,市盈率(TTM)为786.67 [2] 销量数据 - 1至7月东风集团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24.96万辆,同比增长约35.5%,但整体销量为97.85万辆,同比下降约8.9% [6] - 母公司东风公司1至7月累计汽车销量为126.04万辆,同比下降约10.8% [6] - 合资品牌板块下滑明显:东风日产累计销量30.64万辆(同比下滑16.8%)、东风本田17.34万辆(同比下滑31.2%)、神龙汽车3.04万辆(同比下滑29.2%) [6] - 自主品牌表现较好:岚图汽车累计销量6.67万辆(同比增长85.8%)、猛士科技1648辆(同比增长41.6%)、东风奕派科技13.25万辆(同比增长33.1%) [12] 业务转型 - 合资品牌电动化转型缓慢,前期产品多基于"油改电",未能满足市场需求 [6] - 东风日产推出基于全新天演架构的纯电车型N7,搭载高阶智驾系统 [7] - 东风本田推出基于云驰智能高效纯电W架构的S7,CLTC续航达620至650km [7] - 神龙汽车推出新能源品牌示界,首款车型示界06已上市 [7] 战略布局 - 东风奕派科技整合风神、奕派、纳米三大品牌,计划到2028年产品矩阵达20款 [8][12] - 与华为合作的"DH项目"将开发高端智能SUV,搭载乾崑智驾ADS 4与鸿蒙座舱5技术,2026年上市 [9] - 风神品牌专注节能车领域,计划到2028年推出10款车型 [9] - 全新战略车型东风风神L8启动预售,定位紧凑型插电混动SUV,预售价格12.99万至14.99万元 [9]
奔驰净利腰斩,多家燃油车企业绩滑铁卢
36氪· 2025-08-12 18:08
核心观点 - 传统燃油车企面临电动化转型阵痛 普遍出现营收和利润下滑 但正通过调整战略 加强混合动力布局和燃油车智能化转型来应对市场变化 [1][2][5][6][9][12][15] 财务表现 - 丰田2026财年第一财季销售额同比增长3.5%至12.25万亿日元 但营业利润同比下降11%至1.17万亿日元 净利润同比大降37%至8413.5亿日元 [2] - 本田2026财年第一财季销售净额同比减少1.2%至5.34万亿日元 经营利润同比大幅减少49.6%至2441.7亿日元 净利润同比减幅达50.2%至1966.7亿日元 [2] - 日产2025年第一财季营收同比下滑9.7%至2.7万亿日元 净亏损1157亿日元 连续4个季度亏损 [3] - 大众汽车集团2025年上半年销售收入同比下滑0.3%至1584亿欧元 营业利润同比下滑32.8%至67亿欧元 税后利润同比下滑38.3%至44.77亿欧元 [3] - 奔驰今年上半年营收同比下滑8.6%至663.77亿欧元 净利润同比下跌55.8%至26.88亿欧元 [4] - 宝马集团上半年销售收入同比下降8%至677亿欧元 税后净利润同比下滑29%至40亿欧元 [5] - 奥迪上半年营业收入增长5.3%至325.7亿欧元 但税后利润同比下滑37.5%至13.46亿欧元 [5] 电动化转型影响 - 本田记录与电动汽车相关一次性支出1130亿日元 约占当季净利润57.5% [3] - 大众汽车将业绩下滑归因于利润率较低的全电动车型销量增加 上半年纯电动汽车交付量达46.55万辆 同比增长47% [3] - 大众软件子公司CARIAD和电池业务PowerCo共创造17.6亿欧元亏损 [3] - 奥迪推进大规模转型 涉及研发新一代纯电平台 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等巨额前期投入 [5] 战略调整 - 本田将原计划到2030财年纯电动汽车投资从10万亿日元减少至7万亿日元 并下调2030年纯电动汽车销量占比目标 [6] - 本田强化混合动力战略 计划2027-2030年间推出13款新一代混动车型 目标2030年混动车年销量达220万-230万辆 占总销量60%以上 [6] - 奥迪撤回2033年停止研发和销售内燃机汽车计划 不再设定明确终止时间表 [9] - 奔驰调整2030年电动化战略 不再坚持全面转向纯电销售 将目标调整为2030年新能源车型(含混动)占比最高达50% [9] 混合动力表现 - 丰田2026财年第一财季全球混合动力车型销量达116.5万辆 同比增长16.7% 插电式混合动力销量4.7万辆 同比增长38.8% [8] - 宝马品牌上半年电动汽车交付27.2万辆 同比增长6.5% 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交付9.8万辆 同比增长28.9% [8] 中国市场表现 -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7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45万辆 同比增长1% [11] - 一汽丰田上半年累计销量37.78万辆 同比增长16% [11] - 广汽丰田上半年累计销量34.89万辆 同比增长2.72% [11] - 一汽-大众上半年累计销量43.61万辆 同比增长3.5% [11] - 今年前七个月常规燃油车新车降价力度算术平均达1.6万元 降价力度达9.1% [12] 产品智能化转型 - 上汽奥迪A5L Sportback成为全球首款搭载华为乾崑ADS的燃油车 [13][15] - 上汽大众采取"油电同进 油电同智"战略 多款燃油新车搭载与大疆联合开发的IQ.Pilot智驾系统 [15] - 广汽丰田与华为 Momenta和小米构建深度技术联盟 [15] - 宝马与Momenta合作开发面向中国市场的智能驾驶辅助解决方案 并已牵手华为鸿蒙生态和阿里巴巴通义千问大模型 [15]
春风动力上半年净利增超四成 燃油电动双轮驱动成效显著
证券时报网· 2025-08-12 14:36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8.55亿元,同比增长30.90% [1] - 归母净利润10.02亿元,同比增长41.35% [1] 全地形车业务 - 销量10.18万辆,销售收入47.31亿元,同比增长33.95% [1] - 营收贡献度达48.0%,出口额占国内全地形车行业出口总量74.05% [1] 摩托车业务 - 销量15.03万辆,销售收入33.46亿元,同比增长3.03% [1] - 内销两轮摩托车销量7.91万台,营收16.97亿元,同比增长17.35% [1] - 国内200CC以上跨骑摩托车市场销量第一,出口销量7.13万辆实现营收16.49亿元 [1] 电动化转型进展 - 极核电动品牌销量25.05万辆,销售收入8.72亿元,同比增幅652.06% [1] - 燃油+电动双轨战略推动高端电动市场爆发式增长 [1] 渠道与研发投入 - 全球零售终端突破7000家,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 - 国内直辖市和省会城市100%覆盖,地级市覆盖率超90% [2] - 研发费用5.49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5.57%,同比增长19.86% [2]
从欧洲车企2025中报看电动化趋势:欧洲电车转型正当时
开源证券· 2025-08-12 14:07
行业投资评级 - 电力设备行业投资评级为"看好"(维持)[1] 核心观点 - 欧洲车企2025H1电动化趋势延续,大众/雷诺/宝马BEV销量分别同比+89%/+57%/+35%,Stellantis旗下雪铁龙品牌欧洲纯电销量同比+185%[3][13] - 2025-2026年欧洲车企密集推出新车型:雷诺5(2.5万欧元起)、大众ID.2(2026年)、宝马iX3(NEUE KLASSE平台)等[4][16][66] - 欧盟碳排放考核改为2025-2027三年均值,延缓但趋势不变,车企新平台车型将推动市场放量[5][74] 车企表现分析 大众集团 - 2025H1欧洲BEV交付34.8万辆(同比+89%),市场份额从20%提升至28%,ID系列占欧洲畅销BEV车型4/6席[35][38][39] - 西欧BEV渗透率20%(同比+10pcts),积压订单92.5万辆中BEV占比超22%[39][42] - 产品规划:9月展出入门级电车家族,2026年推2万欧元ID.2,中国专属电子电气架构平台2025年底首发[44][49] 雷诺集团 - 2025H1欧洲BEV销量同比+57%,雷诺5以3.6万辆领跑B级市场,新推2.5万欧元版本(40kWh电池)[18][21][23] - 2025年计划推出4款BEV(含雷诺4/Alpine A390),2026年推2万欧元Twingo及1.8万欧元Dacia车型[25][27] - 目标2025年单车销售成本降400欧元,研发周期缩短至2年内[28][34] Stellantis集团 - 雪铁龙品牌欧洲纯电销量同比+185%,Smart Car平台车型(E-C3/C3 Aircross)贡献显著[51][53] - 下半年将基于Medium平台推出Jeep Compass/雪铁龙C5 Aircross/DS N°8,欧洲工厂产能持续爬坡[54][57][59] 宝马集团 - 2025H1欧洲新能源车销量同比+34.8%,MINI纯电交付4.6万辆(同比+361.7%)[60][62] - NEUE KLASSE平台首款iX3将于9月发布,GEN6电池成本降40-50%,续航达800公里[66] 奔驰集团 - 2025H1新能源车销量同比持平,BEV下滑19%,CLA将开启史上最大产品发布计划[68][69] - MBEA电动架构首款车型9月亮相,支持NMC/LFP电池技术[72] 投资建议 - 锂电池:推荐宁德时代(2025E PE 18.32x)、亿纬锂能等[75] - 锂电材料:推荐湖南裕能(2025E PE 14.05x)、恩捷股份等[75] - 充电桩:推荐通合科技,受益标的盛弘股份[75]
广汽本田“换将”求生 “广丰系”高管高洪祥接棒
犀牛财经· 2025-08-12 13:50
管理层变动 - 高洪祥接替李进出任广汽本田董事及执行副总经理 李进调回集团总部 [2] - 高洪祥此前担任广汽丰田发动机有限公司董事及副总经理 此次为广汽本田再度引入"广丰系"高管 [3] 财务与销售表现 - 公司销量从2021年78万辆下滑至2024年47万辆 净利润从2020年124亿元降至2024年18亿元 [2] - 2025年上半年销量约15.5万辆 同比下滑25.63% [2] 产品战略困境 - 飞度车型2019年销售11万辆 2025年上半年国内销量不足3000辆 [2] - 缤智 凌派等车型同样面临销售下滑 [2] - 冠道车型自2016年上市未换代且仅提供纯燃油动力 [2] - 雅阁新一代车型放弃i-MMD油混技术转向插电混动 因产品性能与自主品牌差距较大而收效甚微 [2] 新能源转型挑战 - 日方主导bZ品牌与中方主导铂智品牌均未成为爆款车型 [3] - 从e:N到极湃再到烨品牌 公司未找到电动化转型锚点 [3] - 本田P7纯电SUV上市3个月总销量仅745台 [3] 行业竞争对比 - 广汽丰田2025年7月销量约6.6万辆 同比增长11.7% 超过本田在华两家合资公司销量之和 [3] 发展前景 - 公司合资协议期限至2028年5月13日 剩余不足三年为关键发展期 [3] - 新任管理层需协调中日双方对中国市场步调以实现销量翻身 [3]
福兰时代 雷诺的“三把火”烧向哪儿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8-12 11:40
在前任首席执行官卢卡·德·梅奥突然决定离职,并转战奢侈品赛道后,经过1个多月的筛选和斟酌, 雷诺集团终于敲定了新的掌门人。当地时间7月30日,雷诺集团宣布,正式任命福兰为新任首席执行 官,7月31日起生效,任期4年。 福兰接棒雷诺首席执行官一职时,正值这家法国百年车企处于内外交困的关键节点。梅奥的突然离职不 仅引发管理层震荡,更让集团在电动化转型、对外合作等核心战略推进上出现"断档"。面对这样的局 面,福兰需要尽快稳住阵脚,同时以长远眼光布局未来。 延续转型的同时亟需提升竞争力 当前,雷诺集团正值战略转型关键期。面对前任首席执行官的突然离职,雷诺集团选择了一位经验丰富 的内部人士来稳定公司局面,尤其是在上半年集团遭遇巨额亏损的情况下。 没错,福兰并非"空降兵",而是从雷诺体系内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核心管理者。从履历来看,福兰是雷诺 集团的一员老将。他曾在法国政府部门任职,2002年加入雷诺,2005年出任雷诺-日产联盟葡萄牙分公 司总经理;2010年出任雷诺俄罗斯子公司副首席执行官,主管运营事务;2011年在韩国担任雷诺三星 (现更名"雷诺韩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2016年出任雷诺中国区及亚太区首席运营官,并 ...
一条没有汽车的广告,引爆总统骂战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8-11 07:08
品牌重塑争议 - 捷豹发布前卫广告引发巨大争议,广告中无汽车画面,主打亮粉色时装秀、跨性别模特和泼墨艺术等多元文化元素[4][9][10] - 广告被保守派批评为"对工业精神的背叛",特朗普称其"愚蠢至极"并断言公司陷入混乱[4][14] - 公司解释广告旨在吸引年轻高端消费者,采用"不复制任何人"的设计哲学,更换经典徽标[11] 管理层回应 - 新任CEO巴拉吉在财报会上反驳特朗普,称品牌重塑是面向电动化时代的重生[5][18] - 强调转型战略已获市场认可,前任CEO离职为正常退休安排,非广告争议导致[20][29] - 公司连续11个季度盈利,2025/26财年Q1税前利润3.51亿英镑(同比降近50%)[22][23] 电动化转型进展 - 捷豹计划2025年起转型纯电动豪华品牌,2025-2026年推出三款新车型[31] - 已停产所有燃油车型(XE/XF轿车、F-Type跑车等)[32] - 多款电动车型延期:纯电揽胜延至2026年,首款量产车Type 00 2026年8月投产[35] 转型挑战 - 产品真空期达2年,存在消费者遗忘风险[37] - 品牌形象从英伦绅士转向前卫时尚可能流失传统客户[37][38] - 行业评论认为新广告可能导致品牌身份迷失[39] 战略决心 - 管理层展现破釜沉舟决心,坚持既定转型路线[40][41] - 预计下半年销量和利润率将改善,视当前波动为转型阵痛[23][41]
本田第一财季净利腰斩
搜狐财经· 2025-08-10 09:26
本田2026财年第一财季财报表现 - 公司第一财季销售净额为5.34万亿日元(约合2600.53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1.2% [1] - 经营利润为2441.7亿日元(约合118.91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减少49.6% [1] - 净利润为1966.7亿日元(约合95.78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幅高达50.2% [1] - 公司预计2026财年全年经营利润为7000亿日元(约合340.89亿元人民币),较之前预计的5000亿日元有所上调,但远低于市场预估的8962.4亿日元(约合436.48亿元人民币) [1] 本田全年业绩预期调整 - 预计2026财年销售净额21.10万亿日元(约合1.023万亿元人民币),此前预计20.30万亿日元,市场预估21.21万亿日元 [2] - 预计全财年净利润4200亿日元(约合203.66亿元人民币),此前预计2500亿日元,市场预估5986亿日元 [2] - 预计2026财年全球集团零售销量为362万辆,与此前预测的数字持平 [2] 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 - 关税影响以及汇率波动是一季度业绩不佳的重要原因 [2]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与日本达成贸易协议,日本将向美国支付15%的对等关税 [2] - 关税政策的频繁调整让公司经营环境充满不确定性 [3] 日本汽车行业整体表现 - 日产2025年第一财季营收27069亿日元(约合1318.26亿人民币),同比下滑9.72%,净亏损1157亿日元(约合56亿元人民币),已连续4个季度出现亏损 [3] - 马自达今年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从去年同期盈利498亿日元转为亏损421亿日元(约合20.41亿元人民币) [3] - 日本六大车商5月在美销量数据显示,马自达销量同比减少18.6%至2.8937万辆,斯巴鲁减少10.4%至5.2292万辆 [3] 本田在中国市场的挑战 - 6月在华销量为58596辆,同比下降15.2% [3] - 中国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本土品牌崛起,市场竞争激烈,本田市场份额受到挤压 [3] - 公司需要加快在中国市场的电动化转型步伐,提升产品竞争力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