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
搜索文档
首批增量科创成长层公司今日上市 科创板包容性集聚“硬科技”动能
上海证券报· 2025-10-28 04:32
科创板“科创成长层”改革落地 - 10月28日禾元生物、西安奕材、必贝特3家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集体上市成为首批增量科创成长层公司使科创成长层公司总数达到35家科创板上市公司总数达到592家 [1] - 此次上市标志着今年6月18日中国证监会推出的深化科创板改革“1+6”政策措施正式落地特别是科创成长层的设置和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的重启 [1] - 改革政策发布后一批前沿科技领域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包括摩尔线程、沐曦股份IPO过会兆芯集成进入问询阶段以及本源量子、星河动力等商业航天企业启动IPO辅导 [1] 首批增量科创成长层公司概况 - 3家公司均属于未盈利企业但具备硬科技实力西安奕材为半导体行业新秀是国内12英寸硅片领域头部企业基于2024年月均出货量和年末产能统计为中国境内第一、全球第六的12英寸硅片厂商全球市场份额占比分别约为6%和7%截至2025年上半年是中国境内该领域拥有已授权境内外发明专利最多的厂商 [2] - 西安奕材是“科创板八条”发布后首家获得IPO受理的未盈利企业选择科创板第四套标准申报上市即预计市值不低于3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亿元 [2] - 禾元生物与必贝特来自生物医药行业均采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申报上市禾元生物是重启第五套标准后首家IPO过会并取得注册批文的企业也是科创成长层新注册企业中首家启动发行的企业 [2] 生物医药公司硬科技实力 - 禾元生物全球首创“稻米造血”技术获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支持其自主研发的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水稻)于今年7月获批上市是我国首个获批上市的重组人血清白蛋白产品适应症为肝硬化低白蛋白血症 [3] - 必贝特专注于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领域创新药研发其1类创新药产品BEBT-908(注射用盐酸伊吡诺司他)于6月30日获批上市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公司正积极推进商业化此外BEBT-209处于III期临床试验BEBT-109已获准开展III期临床试验 [3] 科创成长层存量公司创新潜能 - “1+6”政策后32家尚未扭亏的存量未盈利上市公司全部进入科创成长层主要分布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4] - 2024年32家存量公司研发投入合计达306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中位数为65.40%领跑科创板 [4] - 科创板成长层13家存量创新药企业已成功推出20款具备“全球新”属性的国家1类新药推动10款创新药物在17项适应症治疗上取得“突破性疗法”认定 [5] 创新药与信息技术领域进展 - 今年以来一批创新药企业推动多单出海交易落地潜在交易总额合计近50亿美元例如迈威生物与Calico就IL-11靶向疗法达成协议潜在交易总额达5.96亿美元诺诚健华与Zenas BioPharma达成协议预计取得1亿美元首付款和近期里程碑付款及700万普通股股票潜在交易总额超20亿美元 [5] - 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芯联集成成为中国最大车规级IGBT生产基地之一产品渗透国内90%以上新能源车企寒武纪深化与头部企业技术合作融入国产AI基础设施建设星环科技连续5年蝉联中国大数据平台市场份额第一核心产品落地金融、能源、政务等行业云天励飞自研DeepEdge 10芯片为深空探测实验室星载计算提供支撑 [6]
科创板“1+6”改革落地有多重意义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0-28 01:08
科创板“1+6”改革落地 - 科创板“1+6”改革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武汉禾元生物、西安奕斯伟材料、广州必贝特医药成为科创成长层设立后首批上市的三家未盈利企业 [1] - 改革中的“1”指设立科创成长层,旨在精准服务技术有较大突破、商业前景广阔、持续研发投入大但目前未盈利的科技型企业 [1] 制度包容性与资本生态 - 科创成长层彰显制度包容性,为“高研发、暂未盈利”的硬科技企业搭建连接技术与资本的桥梁 [2] - 该制度适配“研发投入大、盈利周期长”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等行业,被视为一场“及时雨” [2] 融资渠道与新质生产力培育 - 科创成长层畅通硬科技企业融资渠道,助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3] - 改革后科创板新增受理26家企业,其中8家为未盈利企业,同时存量32家未盈利企业已纳入科创成长层 [3] -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将拓展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已有相关企业推进IPO进程 [3] 估值逻辑与资金引导 - 科创板引导市场从关注短期利润转向评估企业技术壁垒、市场潜力和长期价值 [4] - 改革落地以来新增21只科创板ETF上市,上交所上市科创板ETF总数达105只,总规模3000亿元,覆盖科创50、科创100等宽基及人工智能、半导体等行业主题 [4] 企业上市后发展实践 - 企业上市后需专注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落地,技术创新和商业化能力是立足根本 [5] - 例如芯联集成电路制造的产品已渗透国内90%以上的新能源车企,泽璟生物制药上市后实现3个新药获批上市 [5] - 寒武纪平移至科创成长层后4个月,通过科创板再融资机制成功获取39.85亿元定增资金支持研发 [4]
大涨!“硬科技”爆发
中国证券报· 2025-10-27 22:44
市场整体表现 - 10月27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沪指逼近4000点,创业板指和科创50指数分别上涨1.98%和1.50% [4] - 中证A500指数和沪深300指数午后走强,分别上涨1.30%和1.19% [4] - 港股市场走强,半导体、建材、大金融等板块集体上涨 [9] "硬科技"板块领涨 - 存储芯片、光模块、半导体设备等"硬科技"板块涨幅靠前,兆易创新、生益科技等个股涨停,新易盛、工业富联、闻泰科技等涨超8% [4] - 部分5G通信主题ETF涨超5%,芯片设备ETF、通信ETF广发、信息技术ETF等涨超3% [4] - 芯片ETF龙头跟踪国证半导体芯片指数,覆盖半导体全产业链,其前五大权重股寒武纪、中芯国际、海光信息、北方华创、澜起科技合计权重超48%,10月以来该ETF资金净流入超4.8亿元,最新规模超51亿元 [4] - 芯片设备ETF今年以来涨幅超55%,10月以来资金净流入超3亿元,最新规模超16亿元 [5] - 港股通科技ETF连续11周获得资金净买入,最新规模突破57亿元 [5] 黄金ETF资金流向 - 10月20日至10月23日,黄金ETF及上海金ETF合计净流入超155亿元,但10月24日转为净流出近20亿元 [2][11] - 上周多只黄金主题ETF获得显著资金净流入,例如黄金ETF净流入31.35亿元,黄金基金ETF净流入30.78亿元 [12] - 黄金ETF、上海金ETF在10月27日小幅收跌 [2][6] 其他板块及ETF表现 - 游戏、地产、消费等板块表现趋弱,3只游戏主题ETF均跌超1.5% [6] - 香港证券ETF交投活跃,10月27日成交额激增近120亿元,达到284.77亿元,创近两周新高,当日涨幅超2% [9] - 中韩半导体ETF交投持续活跃,换手率连续两个多月维持在100%以上 [9] - 上周可转债ETF和30年国债ETF均吸引超10亿元资金净流入 [11] - 上周双创主题ETF遭遇资金净流出,创业板ETF和科创50ETF分别净流出超37亿元和20亿元 [11][12] 跨境ETF溢价风险 - 截至10月27日,多只跟踪纳斯达克100、日经225等指数的跨境ETF溢价率在5%以上 [3][15] - 多家基金管理人发布公告提示跨境ETF溢价风险,提醒投资者关注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溢价风险 [15] 机构观点 - 有机构认为海外扰动影响最大的时刻或已过去,市场进入积极因素密集催化阶段,风险偏好有望抬升,科技成长景气主线共识有望再次凝聚 [13] - AI板块经历调整后拥挤度压力显著回落,创新药产业链情绪消化较为充分,后续有望回归基本面逻辑 [13] - 有观点指出短期内外风险均有所缓和,A股中期上行趋势有望延续,投资主线仍围绕科技,建议关注国产算力、海外算力、机器人等方向 [13]
沪指放量大涨1.2%,A500ETF易方达、沪深300ETF易方达等产品受市场关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7 22:20
今日市场震荡上涨,沪指高开高走涨超1%,再创十年新高,盘中逼近4000点,全市场成交额为23566亿元,较上日放量3650亿元。盘面上,热点轮番活跃, 存储芯片、小金属、可控核聚变、钢铁、算力硬件股涨幅居前;风电设备、游戏、海南自贸区、深圳、文化传媒板块跌幅居前;港股方面,AI硬件与应用 方向齐发力,医药股不同程度回暖。 截至收盘,中证A500指数上涨1.3%,沪深300指数上涨1.2%,创业板指数上涨2.0%,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上涨1.5%,恒生中国企业指数上涨1.1%, A500ETF易方达(159361)全天成交额近40亿元。 科创似大密抗基:科创彼50ETF 跟踪上证科创板50成份指数 该指数由科创板中市值大、流 动性好的50只股票组成,"硬 科技"龙头特征显著,半导体 占比超65%,与医疗器械、软 件开发、光伏设备行业合计占 比近80% 令日 该指数涨跌 该指数 滚动市盈率 1.5% 182. 4倍 港股大盘宽基: H股ETF 跟踪恒生中国企业指数 该指数由在港上市中国内地企 业中50只市值大、成交活跃的 股票组成,指数行业覆盖较为 广泛,可选消费、信息技术、 金融、能源行业合计占比近 85% ...
科创板科创成长层面面观|培育与硬科技企业发展相适配的“资本生态”
证券日报· 2025-10-27 13:08
科创成长层设立与定位 - 科创成长层为高研发、暂未盈利的硬科技企业搭建连接技术与资本的桥梁 [1] - 板块定位源于对硬科技发展规律和全球科技竞争格局的深度回应,补强硬科技融资关键一环 [2] - 板块以承前启后之势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铺路架桥,提振市场信心 [2] 企业案例与融资成效 - 寒武纪作为首批平移至科创成长层企业,平移后4个月通过科创板特色再融资机制获得39.85亿元定增资金 [1] - 寒武纪上市后5年内完成两笔再融资,连同IPO募资合计超82亿元,带动业绩实现连续4个季度盈利 [2] - 摩尔线程科创板IPO从受理到过会仅用时88天,将成为首批原生登陆科创成长层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之一 [1] 企业集聚与板块效应 - 科创成长层目前已平移纳入32家企业,新政后新增申报18家 [3] - 武汉禾元生物、西安奕斯伟材料、广州必贝特医药等公司正在发行并直接进入成长层 [3] - GPU独角兽摩尔线程、沐曦集成电路已过会,CPU厂商兆芯等未盈利企业进入IPO审核通道,集聚效应放大 [3] 技术突破与产业应用 - 半导体制造领域,芯联集成已成为中国最大车规级IGBT生产基地之一,产品渗透国内90%以上新能源车企 [5] - AI算力领域,寒武纪深化与头部企业技术合作,深度融入国产AI基础设施建设 [5] - 通信赛道,翱捷科技5G智能手机芯片成功流片,中信科移动开展17项6G关键技术研究 [5] - 算法应用领域,星环科技连续5年蝉联中国大数据平台市场份额第一,云天励飞自研芯片为深空探测提供支撑 [6] 前沿布局与未来增长 - 埃夫特智能机器人工业机器人份额居国产企业前三,新一代伺服驱动器进入小批量阶段 [7] - 奥比中光3D视觉产品与优必选、天工机器人等人形机器人客户达成合作 [7] - 奥比中光自2022年7月以未盈利状态登陆科创板,至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扭亏为盈,营收利润稳步增长 [7] 制度创新与生态培育 - 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扩围,覆盖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更好服务国家战略 [8] - 第五套标准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提升对企业含科量的精准识别能力 [8] - 试点预先审阅机制有助于优质半导体、AI企业保护商业秘密,避免过早披露信息造成不利影响 [8]
聚焦科创成长层丨继往开来,看科创成长层如何托举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成长
证券时报· 2025-10-27 12:18
科创成长层定位与意义 - 科创成长层为高研发、暂未盈利的硬科技主体搭建连接技术与资本的桥梁,是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的及时雨[1] - 板块定位清晰立意高远,补强硬科技融资关键一环,回应全球科技竞争格局[3] - 对存量企业体现政策适配性,如寒武纪平移后获39.85亿元定增资金提升长期竞争力[1][3] 企业案例与市场影响 - 寒武纪作为平移企业代表,上市后5年内完成两笔再融资,IPO募资合计超82亿元,产品在多个重点行业规模化部署并实现连续四个季度盈利[3] - 增量企业加速集聚,科创成长层已平移纳入32家企业,新政后新增申报18家,摩尔线程等GPU独角兽过会,兆芯集成等进入IPO审核通道[4] - 奥比中光自2022年7月以未盈利状态登陆科创板,至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扭亏为盈,营收利润稳步增长[10] 技术突破与产业应用 - 半导体制造领域芯联集成成为中国最大车规级IGBT生产基地之一,产品渗透国内90%以上新能源车企[7] - AI算力领域寒武纪深化与头部企业技术合作,融入国产AI基础设施建设[7] - 通信赛道翱捷科技5G智能手机芯片成功流片,信科移动开展17项6G关键技术研究[7] - 算法应用领域星环科技连续5年蝉联中国大数据平台市场份额第一,云天励飞自研芯片支撑深空探测实验室星载计算[8] 前沿布局与未来赛道 - 具身智能赛道埃夫特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居国产企业前三,新一代伺服驱动器进入小批量阶段[10] - 奥比中光聚焦机器人3D视觉,与优必选、天工机器人等人形机器人客户达成合作[10] - 中芯国际作为首家摘U企业,上市后五年月产能翻番,全年营收达500亿元里程碑,稳居全球纯晶圆代工领域第二[8] 制度创新与生态建设 - 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扩围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更好服务国家战略[11] - 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提升对硬科技企业含科量的精准识别能力[11] - 试点预先审阅机制有助于优质半导体、人工智能企业保护商业秘密,避免过早披露造成不利影响[11]
聚焦科创成长层丨继往开来,看科创成长层如何托举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成长
证券时报· 2025-10-27 12:14
文章核心观点 - 科创成长层的设立为高研发投入、暂未盈利的硬科技企业提供了关键的资本支持平台,通过更具包容性的政策和融资机制,助力企业技术攻坚和长远发展 [1][3][11] - 科创成长层已吸引并汇聚了一批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和国产替代的企业,其集聚效应和示范效应正不断放大 [4][6][7] - 相关改革举措持续优化资本生态,通过扩围上市标准、引入专业投资者等机制,进一步支持前沿科技领域企业的发展 [11][12] 科创成长层的定位与意义 - 科创成长层旨在为“高研发、暂未盈利”的硬科技主体搭建连接技术与资本的桥梁,是对硬科技发展规律的深度回应 [1][3] - 对存量企业如寒武纪而言,平移至科创成长层意味着“政策适配”,公司上市后5年内通过IPO及再融资合计募资超82亿元,解决了发展燃眉之急,并实现连续四个季度盈利 [3] - 政策吸引下,“新鲜血液”加速集聚,截至文章发布时,科创成长层共平移纳入32家企业,新增申报18家,多家企业即将上市或已过会,集聚效应放大 [4] 企业的技术突破与产业贡献 - 半导体制造领域,芯联集成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车规级IGBT生产基地之一,产品渗透国内90%以上的新能源车企 [7] - AI算力领域,寒武纪深化与头部企业的技术合作,深度融入国产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 [7] - 通信赛道,翱捷科技5G智能手机芯片成功流片,信科移动开展17项6G关键技术研究,稳固全球标准话语权 [7] - 算法应用领域,星环科技连续5年蝉联中国大数据平台专业厂商市场份额第一,云天励飞自研芯片为深空探测实验室提供核心支撑 [7] - 上市后实现扭亏为盈的范例存在,如中芯国际上市后五年月产能翻番,全年营收达500亿元,在纯晶圆代工领域稳居全球第二 [8] 前沿布局与长期发展 - 部分企业在具身智能等未来赛道抢占先机,例如埃夫特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居国产企业前三,其新一代伺服驱动器已进入小批量阶段 [10] - 奥比中光聚焦3D视觉,与优必选等人形机器人客户合作,公司自2022年7月上市后,于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扭亏为盈,营收利润稳步增长 [10] 制度创新与生态建设 - 第五套上市标准适用范围扩围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以服务国家战略 [12] - 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以提升对硬科技企业“含科量”的精准识别能力 [12] - 试点预先审阅机制,有助于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优质企业保护商业秘密,避免过早披露信息造成不利影响 [12]
成交额第一!科创50ETF(588000)盘中成交额超30亿元,居同类基金首位。
搜狐财经· 2025-10-27 11:43
相关ETF:科创50ETF(588000) 每日经济新闻 展望后市,兴业证券指出,随着中美进行贸易谈判、美联储降息预期强化,海外扰动最大的时刻或已逐 步过去;更重要的是四中全会公报积极定调提振信心、凝聚共识、夯实本轮行情向好的中长期叙事。结 构上,前期避险交易带来的"再平衡"带动结构上的性价比问题逐步消化后,景气优势、产业趋势与政策 支持叠加,以积极挖掘科技成长产业机会为主,重视AI、军工、创新药。 科创50ETF(588000)追踪科创50指数,指数持仓电子行业70.55%,计算机行业4.54%,合计75.09%, 与当前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前沿产业的发展方向高度契合。同时涉及半导体、医疗器械、软件开发、光 伏设备等多个细分领域,硬科技含量高,看好中国硬科技长期发展前景的投资者建议持续关注。 10月27日上午,A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截至10:16,科创50ETF(588000)上涨0.46%。盘面上,该 ETF持仓股生益电子领涨,涨超7%,西部超导、艾力斯等纷纷跟涨,涨超4%。截至发文,科创50ETF (588000)成交额超30亿元,位居同类产品第一。 ...
港中大激光技术创业,瞄准400亿市场,高精密仪器厂商获香港近亿元支持|早起看早期
36氪· 2025-10-27 08:09
公司概况与近期动态 - 朗思科技成立于2020年,是香港中文大学先进激光光谱实验室唯一指定孵化的企业,专注于高精度激光气体分析仪、气体传感器、激光遥测仪等产品的自主研发和生产 [4] - 公司近日入选香港创新科技署“产学研1+计划”,预计获得近亿港元融资配对资助,并将在今年完成新一轮融资,以拓展能源、半导体及生命科学领域 [4] - 公司创始团队来自香港中文大学、斯坦福大学等高校,首席科学家师从激光分析气体物质领域的院士,CEO曾获香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冠军并入选胡润U30创业者榜单 [12] 技术突破与产品创新 - 2022年,公司针对氢气在特定中红外激光波长的微弱吸收,通过国产超稳腔专利技术进行信号增强,研发出国内首套激光在线氢气分析仪,填补了国内激光在线检测氢气浓度的空白 [6] - 公司创新设计出模块化激光气体分析仪系列MT01,支持定向拆替,解决了气体分析市场仪器整体性和需求定制化之间的矛盾,降低了成本 [6] - 公司推出的LRS系列激光遥测仪在监测距离和产品克重上取得行业突破,LRS-ULTRA有效测量距离扩展至500米以上,LRS-MINI重量不足80克,匹配无人机巡检的轻克重需求 [9] - 激光遥测仪创新了机器人巡检功能,延展了机器人的监测覆盖范围,能进行实时、定量的浓度测量,并已与国内头部机器人公司开展合作 [10] 市场应用与拓展 - 公司产品覆盖能源开采、运输、储存和生态环境监测中20多种主要气体分子的ppb-ppm级实时在线分析,主要应用于石油天然气开采、管网安全、氢能、生态环境碳监测、半导体、国家重大科考等领域 [4] - MT01系列从能源行业拓展至半导体晶圆加工行业的在线气体检测,该领域市场规模为35亿美元/年,增长率达19.1%,公司已与国内头部晶圆厂展开合作,需求灵敏度达0.1ppb [7] - LRS系列激光遥测仪已投入市场应用,包含云台搭载进行油气场站排查,以及无人机和巡检车搭载进行甲烷泄漏监测 [9] - 激光遥测仪LRS系列预计将迅速为公司贡献50%以上的营收占比 [12] 行业背景与竞争格局 - 全球激光分析设备市场规模接近433亿港元/年,年增长率16.6%,但行业集中度极高,ABB、PICARRO等海外企业长期垄断技术和市场 [6] - 激光遥测仪行业是过去五年被验证过的较成熟市场,竞争激烈,但公司认为后续差异化产品力是其优势所在 [7] - 相比于精准定量的激光气体分析仪,配合工业云台、无人机等载体进行大范围监测的遥测仪注重产品集成化,成本较低而需求量大,是技术产业化落地的重要路径 [7]
聚焦科技创新、推动产融结合 2025达晨企业家峰会暨产融大会举办
上海证券报· 2025-10-26 22:35
峰会概况 - 2025达晨企业家峰会暨产融大会于10月23日至24日在浙江杭州临安举办 [1] - 参会嘉宾超700名,来自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半导体、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 [1] - 峰会由达晨财智与达晨上市公司联盟主办,多家浙江省及杭州市国有投资平台共同协办 [1] 核心观点与战略方向 - 强调企业家与科学家同为人类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呼吁社会尊重企业家精神,完善营商环境并建立宽容失败的文化 [3] - 提出企业实现确定性成长的八大路径:坚持自主可控与进口替代、选择新兴高成长行业、极致降本、技术创新差异化、全面出海、把握AI机遇、构建产业生态领导力、拥抱资本市场 [5] - 公司始终押注硬科技,聚焦智能制造、信息技术、医疗健康、军工、文化科技等领域 [5] 公司业务与投资成果 - 公司管理基金规模近660亿元,累计投资800余家企业,成功退出301家,其中143家企业上市 [5] - 累计有240余家投资企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5] - 已累计投资浙江省企业72家,投资总额超36亿元,推动10家企业成功上市,28家企业成长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11] 人工智能与具身智能焦点 - 峰会特设AI及具身智能企业展区,并举办“AI巅峰对话”圆桌环节 [6][8] - 讨论焦点包括创业公司与大厂破局共生,创业公司需凭借灵活性和技术生态构建护城河 [8] - 具身智能领域,人形机器人To C市场有望成为万亿级赛道,需注重交互与情感陪伴属性 [8] 区域合作与产融结合 - 达晨在杭州临安设立达晨(杭州)产融创新中心,作为整合资本、产业与政府资源的生态平台 [11] - 该中心旨在加速项目落地与产业链协同,为长三角一体化注入创新活力 [11] - 公司所投项目与浙江省重点支持产业方向高度契合,持续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 [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