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硬科技
icon
搜索文档
科创50ETF跌超3%,关注5日线得失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2 13:45
指数表现 - 科创50ETF(588000)当日下跌3.49% [1] - 持仓股思特威、澜起科技、盛美上海、恒玄科技、拓荆科技、华海清科跌幅均超5% [1] - 指数6~8月连续收阳且未出现明显调整 当前属正常获利了结范畴 [1] 技术形态与行业分布 - 指数短中长期均线依次排列 进攻形态未走坏 需关注5日线争夺 [1] - 电子行业占比63.74% 医药生物行业占比11.78% 合计达75.52% 行业集中度高 [1] - 覆盖半导体、医疗器械、软件开发、光伏设备等硬科技细分领域 [1] 长期前景 - 指数仍处于基点附近 参照创业板历史走势具备成长空间 [1] - 硬科技长期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建议投资者持续关注 [1]
五粮液新设一支10亿基金;丰年资本高端制造三期基金完成10亿元首关丨08.25-08.31
创业邦· 2025-09-02 08:08
政府引导基金 - 浙江省设立三大百亿级基金集群,总规模300亿元,首批150亿元进入协议签署阶段,包括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基金、国有企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基金和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基金 [7] - 杭州鑫芽启航自有资金投资合伙企业成立,出资额100亿元,由杭州兴晟股权投资有限公司与杭州富阳产业基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资 [8] - 广东省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成立,出资额100.1亿元,由广东粤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和广东粤财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经营范围包括私募股权投资 [8] - 国新创投基金落地杭州,规模100亿元,存续期15年,投资中央企业外部项目数量占比不低于50%,投资规模占比不低于30%,重点覆盖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领域 [9] - 口腔产业基金落地顺义,首期规模1亿元,远期规模10亿元,投资重点聚焦口腔医疗器械、医疗机器人、口腔材料、口腔人工智能及口腔医疗服务 [9] - 安徽省产业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成立,注册资本50亿元,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颠覆性创新孵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 [11] - 中原科技城种子基金成立,规模2亿元,采取母子基金模式运作,重点扶持区域内初创型科技企业 [11] - 佛山市汾江科创带广科创业投资基金成立,首期到位4000万元,聚焦智能装备与先进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与医疗、新能源等领域 [12] - QFLP基金项目落户南通开发区,规模3000万美元,主要投向国内医疗医药行业研发实力与市场前景俱佳的企业 [12] - 合肥瑶海科创基金总规模20亿元,公开遴选第一批参股子基金管理机构,单只子基金规模不低于5亿元,投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机器人领域 [12] - 长沙湘江交融高创燕远创业投资基金成立,总规模3亿元,期限8年,重点投资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前沿领域 [13] - 沈阳大东区拟组建科技型天使基金,总规模1.6亿元,投资涵盖智能制造等领域,重点关注辽宁四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及22个产业集群项目 [13] - 长江庚智创新发展创业投资基金完成备案,总规模30亿元,首期规模5亿元,重点投向新材料领域,兼顾泛半导体行业的高端装备项目 [14] - 湖南省金芙蓉产业引导基金拟设新材料产业子基金,规模不小于10亿元,母基金出资不超30%,投向新材料相关领域比例不低于60% [14] 市场化基金 - 宜宾智创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基金成立,出资规模10.1亿元,由宜宾五粮液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 [16] - 丰年资本高端制造三期基金完成10亿元首关,预计最终规模25亿元,市场化投资人出资比例达50%以上,重点投资国内技术初步成熟、市场需求明确的科技企业 [16] - 国新创投基金成立,出资额100亿元,存续期15年,投资重点为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主要投资标的为具备硬科技实力的种子期、初创期及成长期科技创新企业 [16] - 宁波工投睿璟创业投资基金成立,出资规模10亿元,由宁波通商基金担任执行事务合伙人 [17] - 苏州宽遇股权投资基金成立,注册资本约224.3亿元,由腾讯关联公司深圳市小薯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腾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和多家保险公司及其他企业共同出资 [18] - TCL科技拟出资6亿元参与设立深圳市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总认缴出资额20亿元,投资超高清视频显示领域 [18] - 申通快递拟出资3亿元参投吉仓三期股权投资基金,认缴出资总额10亿元,主要投资于AlibabaWLCCHoldingLimited及关联人士持有的物流不动产项目 [19] - 维宏股份拟出资不超过1亿元参投嘉兴宏溥智造并购私募基金,投资方向为智能制造产业链的技术驱动型企业的参股及并购机会 [19] - 创源股份拟出资5000万元参投宁波黑蚁四号股权投资基金,认缴出资总额5亿元,投资领域主要为大消费产业,重点关注消费行业中的领先企业 [20] - 江顺科技拟出资2000万元参投江阴一合乙巳创业投资基金,认缴出资总额4848万元,投资方向重点围绕航空航天等赛道 [20] - 景嘉微拟出资1000万元参投长沙奇安麒麟创业投资基金,认缴出资总额5亿元,重点投资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以及信创、军民融合、数据要素、人工智能等领域 [21] - 三博脑科拟出资1000万元认购北脑一期股权投资基金份额,认缴出资总额9000万元,投资领域为脑科学相关的医疗器材、耗材及药物 [21] - 华之杰拟出资1000万元参投上海音波迭代硅基创业投资基金,认缴出资总额3亿元,投资方向主要围绕具身智能及产业链上下游相关领域 [22][23] - 昭衍新药拟出资不超过1000万元参投深圳市倚锋光明科学城种子基金,目标募集规模1.275亿元,重点投资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领域 [23]
博时基金:打造一流投资机构 疏通科技创新投融资链路
搜狐财经· 2025-09-02 08:05
公募基金对科创产业的投资布局 - 博时基金自2023年启动"科创中国——新质生产力调研行"以来,已深入调研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的18家"硬科技"企业,提升投资者对科创企业的认知度 [1][1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博时基金投资的科技公司总市值增长约50%,科技方向权益类公募产品数量增长2倍多,占公司权益类产品数量的一半 [17] - 博时基金合计发行75只基金,投向科技创新方向的基金规模超500亿元 [17] 科创主题基金产品发展 - 市场上有316只名称含"科创"或"科技创新"的公募基金,合计规模达4544.16亿元 [2] - 21家基金公司布局科创板主题基金(含联接)数量达38只,合计规模达2127.68亿元 [2] - 景顺长城基金持有科技类股票规模达831亿元,占公司整体持仓规模比例的44% [10][12] 基础设施REITs及科创债发展 - 首批10只科创债REITs发行募集资金达858亿元,截至8月15日总市值达1578.1亿元 [2] - 嘉实中证科技主题ETF募集规模超200亿元,为科技创新提供直接融资渠道 [2] - 基础设施REITs认购倍数显著,南方某数据中心REIT网下认购倍数达167.06倍,另一只达166.1倍 [3] 公募基金科创板配置情况 - 公募基金对科创板的配置比例达15.36%,较一季度末上升0.19个百分点 [3] - 科创板超配比例由7.60%升至7.72%,显示机构持续增配 [3] 人工智能技术在投研中的应用 - 博时基金于2018年成立金融科技中心,2023年成立人工智能实验室,将AI技术应用于投研效率提升、风险管理和交易头寸管理 [18] - 公司搭建"博识"AI助手及知识库工具,提供智能会议路演、AI调研员、行业数据分析视图等功能,提升投研人员信息获取效率 [18] - 景顺长城基金整合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数据处理、智能摘要生成和行业知识库管理能力,量化投资领域应用于基本面数据预测、因子配置等 [13] 机构科创投研体系建设 - 博时基金2017年成立以科创投资为核心的投研一体化小组,深耕TMT、新能源、医药生物、高端装备等行业 [16] - 公司搭建专业化产业研究团队,研究领域从半导体、通信等传统领域拓展至AI、智能驾驶、量子计算等新兴领域 [4] - 景顺长城基金组建科技军团,加强科技投研能力建设,深入研究全球科技产业发展格局和技术创新趋势 [12] 产品创新与服务模式转型 - 博时基金提出成长溢价理念,解决不同生命周期科创企业估值定价难题 [17] - 公司加快完成"四个转变":经营理念聚焦长期价值创造、功能定位强化科技金融与绿色金融、模式创新构建ETF价值赋能体系、合规风控建立多位一体监管体系 [19][20][21] - 景顺长城基金形成从权益到固收的科技产品矩阵,积极参与上市公司治理,推动科技公司提升社会责任意识 [12][13] 长期投资理念与产业支持 - 景顺长城基金自2013年起布局科技成长赛道,坚持科技创新是长期主线的投资理念 [11] - 公募基金通过发挥资本市场价格发现功能,促进资本与科技深度融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10][12] - 博时基金参与所有科创板股票"打新"工作,为IPO提供合规定价支持 [17]
好戏连台 公募基金深耕科技创新
上海证券报· 2025-09-02 03:06
政策导向与行业方向 - 中国证监会发布文件推动要素资源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低碳、普惠民生等领域集聚 [4] -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为35万亿元规模公募基金行业改革发展勾勒蓝图 [4] - 深圳公募基金业落实文件精神 精准对接科技创新需求并吸引境外资金 [4] 产品创新与规模增长 - 名称含"科创"或"科技创新"的公募基金达316只 规模合计4544.16亿元 [5][7] - 首批10只科创债ETF首日募集资金达289.88亿元 [6] - 截至8月15日首批科创债ETF规模增至1157.91亿元 其中嘉实中证AAA科技创新公司债ETF突破200亿元 [6] - 21只基础设施REITs为科创产业融资超380亿元 [5] - 公募基金对科创板配置比例达15.36% 超配比例由7.50%提升至7.72% [7] 融资渠道拓展 - 科创债ETF为科技型企业开辟新直接融资通道 激活债市科技板流动性 [6] - 首批两单数据中心REITs吸引69亿元资金 公众发售部分均一日售罄 [8] - 南方润泽科技数据中心REIT网下认购达初始份额167.06倍 南方万国数据中心REIT达166.1倍 [8] - 招商基金与中金基金推出产业园REITs合计募资318.35亿元 [9] - 基础设施REITs帮助重资产企业盘活存量资产并提升资产周转速度 [8] 产业赋能案例 - 博时蛇口产园REIT扩募购入深圳光明科技园 培育智能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9] - 纳入REITs后产业园新增16家高新技术企业及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9] - 博时基金为园区引入优质企业客户并提供金融资源对接 [10] 投研能力建设 - 南方基金组建产业图谱研究团队 覆盖从半导体到AI等新兴赛道 [11] - 鹏华基金搭建科技研究小组 全产业链梳理科技板块并深入研究全球产业格局 [11] - 公募基金需加强科技创新投资能力建设 助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12]
科创板上市公司半年报释放积极信号
证券日报· 2025-09-02 00:41
科创板整体业绩表现 - 589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中395家上半年实现盈利 占比超六成 [1] - 人工智能和创新药等高景气赛道展现强劲增长势头 [1] 人工智能领域企业表现 - 寒武纪实现营业收入28.81亿元 同比增长4347.82% [1] - 寒武纪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0.38亿元 成功扭亏为盈 [1] - 奥比中光实现营业收入4.35亿元 同比增长104.14% [2] - 奥比中光归母净利润6019万元 同比扭亏为盈并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 [2] - 奥比中光营收增长主要来自三维扫描及支付等应用场景拉动 [2] 创新药企业业绩突破 - 百济神州实现营收175.18亿元 同比增长46.03% [1] - 百济神州实现净利润4.50亿元 同比扭亏为盈 [1] - 百济神州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转正至16.31亿元 [1] - 公司核心产品百悦泽®全球销售额125.27亿元 同比增长56.2% [1] 光模块与半导体企业增长 - 仕佳光子上半年实现营收9.93亿元 同比增长121.12% [2] - 仕佳光子净利润2.17亿元 同比增长1712.00% [2] - 源杰半导体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0.57% [2] - 源杰半导体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30.31% 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379.16% [2]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 科创板聚焦硬科技定位与制度设计促进科技龙头涌现 [3] - 企业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和规模化应用展现盈利能力 [3] - 工业机器人和智能物流等刚需场景推动技术加速落地 [2]
A股“新股王”需要具备五方面特质
国际金融报· 2025-09-01 18:24
核心观点 - 寒武纪股价一度超越贵州茅台成为A股"新股王" 但历史表明多数类似案例经不住时间考验 最终股价回落 [1] - 具备长期"股王"地位的上市公司需满足五大特质:行业政策支持、科技竞争力、优秀业绩、高知名度、合理流通股本 [1][2] 行业特质 - 所处行业需为国家宏观政策支持的重点领域 如新质生产力相关行业 [1] - 需具备"硬科技"和全球领先的竞争优势 以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1] 财务表现 - 优秀业绩是支撑"股王"地位的长期基础 题材和概念仅能推动短线炒作 [1] 品牌影响力 - 需在全国乃至全球拥有高知名度与强大品牌效应 例如贵州茅台在国内家喻户晓 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1] 公司治理 - 需爱惜自身形象 避免为配合炒作推出高送转方案 [2] - 不应参与内幕交易或配合机构操纵价格 避免违法违规行为导致监管处罚 [2] - 大股东等原始股东不应大规模减持股票 以免动摇投资者信心 [2] 股本结构 - 流通股本不宜过大 控制在20亿股或15亿股以内较为适宜 [2] - 流通股本过大会消耗大量市场资金 给股市资金面带来压力 难以支持成为"新股王" [2]
别藏了!各位医疗健康&生命科技领域的“创新狂人”们,出招吧
创业邦· 2025-09-01 18:24
活动概述 - 2025值得关注的硬科技创变者榜单医疗科技赛道招募活动 旨在发掘早期医疗健康与生命科技领域的创新项目[2] - 活动鼓励拥有硬核技术但尚未融资或接触风险投资的新兴企业参与 强调产品演示能力而非成熟度[2][4] - 入选企业将获得直通Demo China舞台的机会 面向200+顶级投资人进行展示[2] 参与条件 - 参赛企业需在中国境内注册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且处于早期发展阶段[4] - 项目需具备可演示的产品或服务 PPT方案需具备足够创新性[4] - 未接触过风险投资或未融资的企业将获得优先考虑[4] - 团队需包含科研工作者担任创始成员或首席科学家 并具备科研成果背景[4] 行业领域 - 活动聚焦生物科技 合成生物 医疗解决方案平台 智能医疗器械等硬科技细分赛道[5] - 强调技术驱动型创新 要求项目具备改变行业的潜力[2][5] 活动安排 - 活动将于9月24-25日在杭州举行 链接100+人工智能及硬科技早期企业与200+活跃投资机构[6] - 现场将提供投资意向书对接机会 促进投资机构与创新企业直接互动[2][6] 评审团队 - 评审团由8家投资机构代表组成 包括紫金港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李芳丽[10] - 软银中国合伙人刘缪[12] - 创东方投资合伙人卢刚[14] - 七晟资本总经理世界四[16] - 北极光创投合伙人宋高[18] - 腾业创投管理合伙人孙敬伟[20] - 复朴投资创始合伙人走X每次[22] - 约印医疗基金创始人兼董事长天天卡子[24]
瑞德智能(301135.SZ):通过参与创东方厚泽基金积极布局半导体等硬科技核心领域
格隆汇· 2025-09-01 15:16
公司战略布局 - 公司高度重视与国家战略同频的产业投资机会 通过参与创东方厚泽基金积极布局半导体等硬科技核心领域 [1] - 未来将持续借助产业基金平台 积极关注GPU AI加速芯片 高性能计算等半导体细分领域 挖掘在核心IP 先进工艺 Chiplet先进封装 产业链关键设备与材料等环节的投资机会 [1] - 探索与公司主营业务可形成协同的优质项目 目前基金储备项目中已有若干半导体产业链企业正在评估 [1] 基金投资进展 - 基金已决策投资多个集成电路领域的优质项目 虽暂未直接涉足GPU芯片 但已重点覆盖半导体产业链上游核心环节 [1] - 投资某CPU芯片设计公司 专注于RISC-V架构CPU研发 团队顶尖 量产确定性高 产品应用于工业控制与企业网络 是实现CPU国产化替代的重要力量 [1] - 投资某射频前端模组公司 先进射频前端芯片企业 在5G通信 低轨卫星和物联网模块领域技术领先 已实现品牌手机量产 [1] 技术发展重点 - RISC-V架构CPU研发为未来拓展智能专用处理器领域奠定基础 [1] - 射频前端芯片技术在5G通信 低轨卫星和物联网模块领域保持领先地位 [1] - GPU被确认为人工智能 智能计算和图形处理核心硬件的关键地位及战略价值 [1]
中国经济“半年报”:奋楫笃?,稳中提质
安永· 2025-09-01 14:56
宏观经济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5.3%,达到人民币66万亿元[9] - 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2%[4][9]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约10%[9] 消费领域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人民币24.5万亿元,同比增长5.0%[4][25] - "以旧换新"五大品类带动销售额人民币1.6万亿元,超过2024年全年规模[4][25] - 二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放缓,居民存款余额达人民币162万亿元,较去年底增长7.42%[42] 工业与制造业 -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装备制造业是主要支撑[12] - 工业机器人、太阳能电池和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7.9%、24.1%和18.8%[12] - 二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下降至74%[12] 外贸表现 - 货物贸易进出口达人民币21.8万亿元,同比增长2.9%[4][32] - 民营企业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12.5%[4][32] - 工业机器人出口增长61.5%,锂电池、风力发电机组出口增速超20%[32] 投资情况 - 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回落至2.8%[4][20] - 今年"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共人民币8000亿元已全部下达[20] -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人民币4232.3亿元,同比下降15.2%,但新设外资企业逆势增长11.7%达30014家[37] 政策动向 - 财政政策方面,广义财政支出达人民币18.8万亿元,增速8.9%[42] - 专项债和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保持较快节奏,支持基建投资[7][42] - "反内卷"政策聚焦汽车、光伏、锂电池等行业,工信部将在十个重点行业推动产能治理[42] 房地产与城市发展 - 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为7.7亿平方米,库存规模较高[42] - 房地产市场进入以城市更新为主的高质量发展时期,从"增量"转向"存量"[42] - 各级政府加强城市更新、保障性住房和专项债收购存量闲置土地等重点项目[7][42]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人工智能+"行动进入规模化、商业化、生态化发展新阶段[7][42] - 下半年A股IPO进一步聚焦科创领域,"硬科技"成为并购重组主战场[7][42] - 政府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优化AI创新生态,强化算力、算法和数据供给[42]
科创板去年业绩领跑A股 “硬科技”企业活力、韧性尽显
证券日报· 2025-09-01 10:33
板块整体业绩表现 - 2022年科创板营业收入1.21万亿元同比增长29% 归母净利润1135.89亿元同比增长6% [1] - 2023年一季度近六成公司营收同比增长 超四成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 [1] - 科创50成份股2022年营收6105.82亿元占比50% 净利润713.50亿元占比63% 两项指标同比增幅均达44% [2] 细分行业表现 - 新能源领域光伏及储能公司业绩持续稳定增长 [2] - 光伏行业头部一体化组件企业受益全球装机量增长 一季度业绩普遍快速提升 [2] 机构投资动向 - 基金持仓科创板比例从2022年四季度0.55%升至2023年一季度1.33% 增配1.12个百分点至9.05% [3] - 电子和计算机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产业获得大幅增配 [3] 研发投入情况 - 2022年研发投入1284.68亿元同比增长28% 2023年一季度研发投入244.35亿元同比增长6% [4] - 中复神鹰突破干喷湿纺碳纤维技术 建成国内首条千吨级产业化生产线 [4] 盈利改善进展 - 截至2023年4月底累计48家未盈利企业中18家实现"摘U" [6] - 2022年9家公司首次实现扣非前后净利润转正 于2023年成功"摘U" [6] - 芯原股份研发投入持续超营收30% 沪硅产业通过技术提升实现量价齐升 [4][5] 板块结构特征 - 256家科创板公司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录 占比达50% [7] - 板块聚焦核心技术突破企业 形成资本与创新协同机制 [7] - 晶科能源通过IPO及可转债融资强化N型电池组件研发生产能力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