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型城镇化
icon
搜索文档
2025中国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发布 揭晓500强榜单
中国经济网· 2025-06-05 17:23
镇域经济评价体系 - 评价体系涵盖经济实力、产业能力、消费活力、城乡合力四个维度,包含4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1] - 经济实力指标包括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上工业总产值、经济发展潜力[2] - 产业能力指标包括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各类市场主体数量、规模以上服务企业数量、创新型企业数量[2] - 消费活力指标包括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商业网点密度、A级及以上景区数量[2] - 城乡合力指标包括城乡居民收入比、获国家认证农产品数量、公共服务设施数量、电商发展成熟度[2] 镇域经济发展现状 - 全国500强镇中2023年GDP超500亿元的建制镇有20个,规上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的有18个[3] - 全国500强镇中规上工业企业超300家的镇达49个,规上服务业企业超100家的镇达83个,创新型企业超200家的镇达186个[3] - 中部百强镇中GDP超100亿元的镇有32个,西部百强镇中GDP超100亿元的镇有26个[3] - 中部百强镇中规上工业总产值超100亿元的镇达36个,西部百强镇中达38个[3] 镇域经济发展策略 - "三融"方略包括融城、融产、融农[3] - 融城策略要求近郊镇融入都市圈,远郊镇融入县域经济共同体[3] - 融产策略强调纵向嵌入重点产业链,横向实现产业协作[3] - 融农策略包括延伸农业全产业链和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通[3] 镇域经济现代化建议 - 通过"五个一"工程构建产业新生态,包括选准主导产业、培育链主企业、建设核心园区等[4] - 创新治理模式需理顺县镇权责,探索园镇协同治理机制[4] - 优化资源配置需盘活土地存量、共享数据资源、推动技术下沉等五类要素[4]
【咸阳】推动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提升城乡颜值 绘就幸福底色
陕西日报· 2025-06-04 06:34
城镇化建设进展 - 咸阳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1.55%,连续两年增幅居全省地市第一 [2] - 三原县主城区面积达2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65% [3] - 咸阳市推进县城和小城镇建设,实现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 [1] 城市更新与景区改造 - 三原县以"一河一庙一书院"为牵引,投资2.98亿元实施城隍庙景区提档升级,包括庙前广场改造、博物馆及游客服务中心建设 [3] - 清河湿地公园城区段达5.4公里,改造后269米土路变为水泥路并建文化走廊 [3] - 城隍庙景区背街改造后吸引大量游客,提升居民居住环境 [3] 老旧小区改造 - 咸阳市秦都区恬梦园小区改造重点为屋面防水卷材铺贴,采用"举牌验收"制度确保质量 [4] - 咸阳市2023年改造323个老旧小区,投资1600万元加装电梯106部,重点改善楼宇主体屋面防水、室外雨污分流等 [6] - 恬梦园小区经20多天改造后焕然一新,包括道路、车位、楼面修缮 [5] 农村住房改善 - 三原县大程镇荆中村农房重建增加抗震柱,提升安全性和居住舒适度 [7][8] - 咸阳市完成危房改造1721户、农房抗震改造7243户,农村住房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8] - 农房改造从上报审核到入户排查共14个环节,全程跟踪指导确保质量达标 [8]
“百千万”何以再造一个新广东?从这份成绩单,读懂背后密码
南方都市报· 2025-05-30 15:12
县域产业 - 广东57个县(市)2024年整体经济增速快于全省平均水平,17个区、2个县(市)获评全国百强区、百强县,57个县(市)实现整体人口净流入 [2] - 肇庆四会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2024年产值102.72亿元(增长12.13%),新型储能产业产值70.33亿元(增长14.34%),电子信息产业产值52.57亿元(增长10.19%) [2] - 广东打造22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84个农业产业强镇,推进10个千亿级及5个数百亿级农业产业集群,茂名信宜市通过头部企业合作推动农产品进驻港澳商超 [3] 海洋经济 - 广东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90个,建成重力式深水网箱6371个(全国第一),桁架类网箱15个(全国第三) [4] - 海上风电总装机容量累计达1222万千瓦(全国第一),连续4年年度新增并网容量超100万千瓦 [4] 新型城镇化 - 广东57个县(市)2023年以来实现整体人口净流入,124个镇入选全国千强镇 [5] - 茂名市2024年末城镇化率48.11%,城镇常住人口301.8万人(较2022年末增加15.84万人),信宜、高州、化州两年新增城镇常住人口11.02万人 [6] - 清远英德、佛冈入选新型城镇化试点县(市),依托产业园区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 [6] 基础设施与风貌提升 - 湛江遂溪投入近3亿元融入醒狮文化改造城市,超5亿元完成6个老旧小区改造及21公里道路升级 [7] - 河源连平县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串联7个村,阳西县70%乡镇完成典型镇培育,30%行政村完成典型村培育 [9] - 汕尾城区100余栋闲置农房加固修缮,亚洲村、新北村"空心村"转型研学中心等 [9] 农文旅融合 - 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五一"假期民宿一房难求,全省100个乡村旅游点接待游客188.9万人次(同比增长15.5%) [10] 集成式改革 - 粤西成立300多家"强村公司",茂名高州强村公司整合资源发展荔枝、龙眼种植及深加工 [11] - 珠海斗门区"多户联建"村民公寓解决宅基地供需矛盾,入选集成式改革典型案例 [13] - 全省累计创建7个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7项综合改革试点、13个专项改革试点 [13]
中经评论:“有里有面”,做好城市更新“绣花功”
中国经济网· 2025-05-24 10:08
尊重人民群众意愿,顺应城市 发展规律,告别以往的大拆大 建 , 做 好 微 改 造 的 " 绣 花 功",是城市发展的时代要 求,也是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 有之义。 扫码进入专栏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近日,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 (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建设好房子、好小 区、好社区、好城区"。 一座城市就像一个人,会在新陈代谢中不断成长。由外延扩张转向内涵提质,从"有没有"转向"好不 好",当前我国城市发展正经历深刻转型。城市更新,一头连着民生福祉,一头连着经济发展,既关系 到城市面貌和居住品质的提升,又是扩大内需、提升发展能级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随着各地城市更新行动逐步推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在不断增强。数据显 示,2019年至2024年,全国累计开工改造老旧小区28万个,惠及居民4800万户、超过1.2亿人,共改造 提升各类老化管线36万公里,增设停车位387万个,建设养老、托育等各类社区服务设施7.8万个。 评 新 而 论 城市更新 稳妥推进危险住房改造,支持有条件的楼栋加装电梯,构建城市一刻钟便 ...
广东“28条”促进“百千万工程”
广州日报· 2025-05-22 04:09
《若干措施》还提出打造高水平县域营商环境。深化政务服务标准化便利化改革,在产业园区试点AI 智能审批。实施粤东粤西粤北营商环境提升工程。 发展壮大县域产业是"百千万工程"的重中之重。《若干措施》从特色产业培育、产业融合发展、园区平 台建设、科技赋能、绿色生态化五方面提出措施。 值得关注的是,《若干措施》提出强化现代化海洋牧场、海上风电、海工装备等发展建设能力,加力建 设沿海渔港经济区,推进省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建设省级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方晴)近日,中共广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印发《关于以改革更好促 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围绕健全县域高质量发展 动力机制、县域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城乡区域 协调发展体制机制,以及强化组织保障提出28条改革措施,并逐项明确了牵头责任单位。 《若干措施》从管理体制改革、强化财政激励、健全投融资机制等方面增强县域高质量发展动力。 深化扩权强县改革,提出完善县(市)"点菜",省、市"上菜"的菜单式赋权方式,通过下放、委托 ...
南京、济南弱省会何解?东部首位度:从“一城独大”到多中心开花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1 21:16
省会城市经济首位度分析 - 2024年27个省会城市首位度数据显示,东部省会普遍低于中西部,海口以31.13%占比领跑东部,济南(13.72%)、南京(13.50%)垫底 [1][4][5] - 银川(53.42%)、长春(53.14%)、西宁(47.13%)位列全国前三,西安(37.47%)、成都(36.34%)等中西部省会首位度显著高于东部 [4] - 东部省会首位度呈现三梯队:海口>30%,福州(24.65%)/杭州(24.25%)/广州(21.91%)在20-30%区间,石家庄(17.26%)/济南/南京在10-20%区间 [5] 多中心城市格局形成 - 东部省份普遍呈现"双子星"或"多中心"模式,如广州(22.47%)—深圳(26.70%)、南京(14.26%)—苏州(18.42%)、济南(13.17%)—青岛(17.35%) [6][7] - 长三角形成多极体系:上海(12735.06亿元)牵引,南京—苏州、杭州(5715亿元)—宁波(4420.5亿元)形成千亿级差距的次级中心 [7] - 京津冀区域唐山(19.17%)GDP首破万亿,与石家庄(18.44%)形成双核,承接京津产业项目948个总投资6065.92亿元 [7]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 2025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显示,浙江推进杭州(人工智能高地)—宁波(港口航运)双城记,支持温州打造"第三极" [8][9] - 广东差异化定位广州(制造业/科创中心)与深圳(金融/创新之城),深圳将建设国家超算中心二期、大湾区债券平台 [9] - 山东构建沿黄陆海大通道,推动烟台—大连联动;广东实施"百县千镇万村"工程,建设15个产业转移平台 [10][11] 城市竞争新趋势 - 东部省份从"强省会"转向多中心协同,通过产业差异化定位(如杭州AIvs宁波港口)实现要素优化配置 [8][9] - 省际协同机制创新成为重点,如山东探索济南—青岛都市圈联动,广东建立深汕/广清等特别合作区 [10][11] - 技术要素重塑竞争格局,未来多极平衡发展将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命题 [11]
重磅!广东出台28条改革措施,更好促进“百千万工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1 19:23
健全县域高质量发展动力机制 - 深化县镇管理体制改革,通过菜单式赋权赋予县(市)更多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推广县镇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成果 [3] - 强化财政体制激励导向,优化共享收入分成比例,建立促进高质量发展转移支付激励约束机制 [3] - 健全县域投融资机制,深化专项债券项目"自审自发"试点,支持国企承接专项债券项目,培育县域国企作为市场发债主体 [3] - 打造高水平县域营商环境,探索AI智能审批,推行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实施民营企业家权益保障专项行动 [4] 健全县域产业发展体制机制 - 健全特色产业培育机制,建立"一县一策"支持县域特色产业发展,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强化现代化海洋牧场、海上风电等发展建设能力 [5] - 创新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健全农产品深加工机制,培育预制菜等食品工业,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5][6] - 创新园区平台建设管理运营机制,优化高新区、经开区建设能级,支持中山、东莞探索跨镇街园区管理体制 [7] - 推动科技赋能县域产业发展,实施科技成果"入县达镇"行动,探索"珠三角研发+粤东西北产业化应用"模式 [8] - 创新绿色生态化发展模式,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推进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试点 [8] 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 - 完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机制,健全县镇村规划设计体系,推广乡村地区"通则式"规划管理模式 [7] - 健全城市更新机制,建立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一体化推进机制,全面推行城中村"依法征收、净地出让"改造新模式 [7] - 优化乡镇分类建设机制,构建分类建设指标体系,推动中心镇按照小城市标准规划建设 [7] - 完善住房保障机制,健全县域房地产市场高质量发展机制,鼓励发放购房补贴支持进城农民购房 [8] - 健全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推动财政转移支付等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规模挂钩,拓展电子居住证智能化应用场景 [8] 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 - 健全稳粮保供机制,建立耕地种植用途监测体系,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9] -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完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协同联动机制,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9][10] - 健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机制,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入股、托管等方式与其他市场主体合作 [10] - 健全美丽乡村建设机制,整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县域"光伏+建筑"应用试点 [10] - 完善现代乡村治理机制,深化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11] 健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 - 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管护,促进农村公路建设与美丽乡村走廊等有机融合,推进5G网络向农村延伸 [12] - 完善城乡公共服务均衡配置机制,加快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深化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和城市医联体建设 [13] -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建设用地周转规模支持制度,有序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 [13] - 健全区域间产业链协作机制,创新"飞地经济"等产业合作模式,深化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对口帮扶协作 [14] - 推动跨境电商创新发展,健全"跨境电商+产业带"发展机制,开展县域"跨境电商带"试点 [14] - 提升开放平台能级,加快建设汕头、湛江临港经济区,推进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建设 [15] 组织保障 - 健全改革高效落实机制,确保各项改革任务1-2年内取得实质性突破,3年内取得明显成效 [16] - 鼓励差异化探索创新,支持基层开展首创性、差异化改革探索,健全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 [17] - 强化改革经验复制推广,及时把点上创新经验转化为面上制度安排,打造广东改革品牌 [17]
ST英飞拓(002528) - 2025年5月21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21 17:44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 年实现营业总收入 9.45 亿元,同比下降 32.35% [1] - 2024 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4.04 亿元,减亏 47.63% [1] 未来盈利规划 - 围绕可持续发展目标,构建核心能力,加强业务协同,防控经营风险,稳定经营基本盘 [2] - 发挥国际化经营、国资上市平台等优势,引进战略资源,培育增量业务,形成新业绩增长点,进一步减亏并力争扭亏为盈 [2] 公司相关事项进展 - 尚未收到中国证监会就立案调查事项的结论性意见或决定,持续关注并及时披露进展 [2] - 采取加强内控建设、聚焦主业发展、降本增效、盘活资产等举措,力争早日消除其他风险警示情形,关注巨潮资讯网公告 [2] 股份回购与增持 - 目前没有回购或增持股份的计划,会综合考虑市场、财务状况及法规要求,有计划将及时披露 [2] 行业前景与表现 - 近年来国家出台政策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数字化转型,海外智能家居有市场机会,中长期行业将保持一定增长态势,市场机会与激烈竞争并存 [2] - 2024 年公司所处行业市场机会和激烈竞争并存,其他主要企业业绩因主业和企业情况参差不齐 [3]
28条措施出炉!广东以改革更好促进“百千万工程”
南方农村报· 2025-05-21 15:01
县域高质量发展动力机制 - 深化县镇管理体制改革 通过菜单式赋权方式赋予县(市)更多经济社会管理权限 深化"县直报省 省直达县"改革 [9][10] - 强化财政体制激励导向 优化共享收入分成比例 国家税制改革增加的地方收入向市县倾斜分配 [14][15] - 健全县域投融资机制 推动财政"补改投"改革 加大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专项债券支持力度 培育县域国企作为市场发债主体 [17][18][19] 县域特色产业发展 - 建立"一县一策"特色产业培育机制 发挥龙头企业链主作用 培育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30] - 强化现代化海洋牧场 海上风电 海工装备等发展建设能力 推进省级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 [32][33] - 创新产业融合发展机制 培育壮大预制菜等食品工业 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 [36][37] 新型城镇化建设 - 健全县域房地产市场高质量发展机制 采用购房补贴 房票等形式支持农民进城购房 [59][60] - 加强典型镇培育 推动中心镇按小城市标准规划建设 重点打造工业重镇 商贸强镇等特色镇 [63][65] - 压茬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 统筹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 [55][57] 乡村振兴长效机制 - 健全产粮大县支持政策 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75] - 创新农村集体经济市场运行机制 支持通过入股 托管等方式与其他市场主体合作 [77] - 探索建立"土地超市" 健全闲置农房流转和盘活利用机制 [79][99] 城乡协调发展 - 高水平打造产业承接主平台 创新"飞地经济"等产业合作模式 [100][101] - 深化珠三角与粤东粤西粤北对口帮扶协作 引导省属国企向欠发达地区布局 [102] - 健全城乡基础设施管护 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 发展物流统仓共配 [86][87]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陈建飚:要以新理念新模式统筹谋划新型城镇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0 22:46
新型城镇化建设 - 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发展空间格局,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制,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1] - 高标准建设美丽城市的关键在于生态融合和设施联通,提升市民可感知性 [1] - 新型城镇化需从规划设计、产业就业、风貌提升、设施建设、制度机制五方面统筹谋划 [2] - 优化产业布局是新型城镇化建设关键,需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全局谋划产业空间格局,形成产业集群 [2] - 扩绿增收打造宜居宜业县城,优化绿地布局,推广绿色建筑,活化利用古村落和古建筑,探索结对帮扶建设模式 [3] 国家公园体系建设 - 全面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体现对国家公园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信心 [4] - 自2021年设立首批5个国家公园到2035年建设49个国家公园,基本建成全球最大国家公园体系 [4] - 国家公园通过功能区划、生态补偿、社区参与等途径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协调统一 [4] - 完善特许经营监管和收益分配机制,提升生态效益与社会福祉 [4] - 建立统一的国家公园标志,提升相关产业空间和产品价值,促进周边社区经济增长 [5] - 利用AI大模型、机器人技术提升国家公园自然资源监测保护和管理水平 [6]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6] -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持续探索绿色低碳建设技术,主导和参与编制多项行业标准与技术图集 [6] - 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城市建设、产业园区升级改造等多领域协同创新,驱动现代化产业体系重构升级 [6] - 设立新赛道子公司培育新兴和未来产业,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7] - 开展"大绿色化业务",打造超低能耗、零能耗建筑产品,拓展数智化业务 [7] - 拓展城市更新业务、老旧小区改造业务、建筑光伏一体化设计改造业务 [7] - 开展市政绿色低碳产业新业务,如智慧水务、生态环境监测与修复等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