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

搜索文档
势银数据 | 2025年上半年氢车上牌销量同比减少22.0%,TOP5燃电配套企业洗牌
势银能链· 2025-07-25 11:12
燃料电池H1数据 - 2025年H1燃料电池装机量为253.69MW 同比减少5.6% 环比减少53.8% [3] - 2025年H1燃料电池汽车上牌销量为1967辆 同比减少22.0% 环比减少57.3% [3] 企业装机与配套 - 东方氢能、现代、云韬氢能占据TOP3 配套企业市场集中度达64.4% 其中东方氢能占比19.6% [5] - 装机量TOP5企业集中度61.1% 东方氢能以19.7%占比居首 现代第二 云韬氢能第三 [6] - 东方氢能落地385辆商用车 牵引车占比37.7% 其中380辆来自成都项目 [5] - 现代氢能科技主推90kW冷链物流车 上半年落地340辆 广州地区为主 [11] - 云韬氢能聚焦110-130kW自卸车和专用车 [11] 车企FCEV上牌销量 - 中国重汽以564辆销量居首 布局四川/山东/山西 专注牵引车和专用车 [14] - 现代汽车销量排名第二 三一汽车排名第三 [14] 使用城市分布 - 成都以500辆上牌量居首 广州第二 北京第三 [15] - 非示范城市上牌量占比40.9% 超越单一示范城市群 [16] - 广东城市群投放占比32.0% 北京城市群占18.7% 上海/河北分别仅6.1%/2.0% [16] - 合肥氢能环卫车累计达356辆 为全国最多 [17][19] 车辆功能用途 - 牵引车占比36.7%居首 冷链物流车次之 专用车第三 [20] - 自卸车和专用车占比同比提升 反映大功率应用趋势增强 [21] 行业整体进展 - 截至H1全国氢车保有量3.02万辆 完成2025年目标的60.4% [25] - 五大示范城市群累计推广1.56万辆 距离目标仍有缺口 [25] - 下半年存在三大利好:示范城市群考核可能延期 广东城市群加速落地 新增6城或带来3000辆增量 [25]
【环球财经】全球不稳定性加剧凸显德中合作价值——访德国斯图加特会展中心首席执行官布莱因罗特
新华社· 2025-07-24 16:40
德中经贸合作重要性 - 德中两国加强合作在当前全球地缘局势紧张、供应链承压、贸易壁垒增多的背景下尤为重要,基于信任和尊重的伙伴关系是关键 [1] - 德中关系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关键在于彼此信任、尊重、互鉴以及悠久的交往传统 [1] 展会行业推动合作 - 展会行业作为连接德中经济的重要平台,积极推动双方合作,大量中国观众和参展商参与德国展会,德国企业也积极参与中国展会 [1] - 中国市场对德国企业至关重要 [1] 德中合作前景与机遇 - 德中双方有大量合作机会,不仅能造福两国,也能惠及世界,应聚焦共同利益和携手推进的领域 [1] - 两国差异存在,但共同点更为广泛和坚实,在应对全球性挑战时合作愈加重要 [1] 全球化与健康经济合作 - 全球经济过去几十年的显著进步得益于全球化带来的普遍繁荣,全球化并非"零和游戏" [1] - 健康的经济合作是双方共享发展红利,而非一方赢一方输 [1] 颠覆性技术与全球性挑战 - 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自动化与机器人技术的飞跃正在深刻改写全球运行规则,合作而非割裂是明智之选 [2] - 绿色技术、氢能、燃料电池、电解水制氢等领域蕴藏巨大机遇,德中两国乃至全球各国协同攻关刻不容缓 [2]
酒钢破局液氢储存特种钢材需求
势银能链· 2025-07-24 11:33
氢能产业发展 - 全球能源结构向清洁能源转型推动氢能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黄金期 氢能产业链中液氢储存对特种钢材需求迫切 [3] - 氢能作为零碳能源重要载体 储运环节对材料要求严苛 液氢需在-253℃极低温下储存 液氦温度低至-269℃ 普通钢材在极端环境下易脆性断裂 [4] 宏兴股份不锈钢分公司技术突破 - 2022年公司捕捉到氢能产业对极低温材料需求 组建团队启动液氢储罐材料预研 填补西北地区技术空白 [4] - 研发团队攻克奥氏体不锈钢化学成分优化设计 高可焊性综合设计 高纯净度冶炼控制等多项技术难点 历时一年成功开发S31603(JLH)奥氏体不锈钢钢板 [4] - S31603(JLH)钢板在-269℃极低温状态下具有理想塑性 冲击韧性和断裂韧性 氢脆敏感性极低 满足液氢/液氦储存设备要求 [5] - 产品通过中国特检院全流程评审 适用厚度5-60mm 温度范围-269-100℃ 获准用于极低温液氢/液氦储存设备制造 [7] 行业影响 - 该技术成果填补西北地区极低温压力容器用特种钢材选材空白 缓解国内该领域材料匮乏问题 [9] - 推动氢能产业国产化进程 助力清洁能源转型与"双碳"目标落地 [9] 势银公司业务 - 提供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月度分析报告 产业研究 数据产品及咨询顾问服务 [1] - 计划举办2025势银绿氢产业大会 聚焦绿氢产业发展 [1]
氢能,有的向左,有的向右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24 10:35
氢能行业动态 - 全球第四大汽车集团Stellantis宣布终止氢燃料电池技术开发项目,停止推出新一代氢燃料动力商用车型,并终止法国Hordain和波兰Gliwice的氢燃料动力车型量产计划 [1][3] - 印度太阳能公司(SECI)终止"国家绿色氢能中心"招标计划,原定投资20亿卢比(约2330万美元),计划建设至少两个年产能10万吨的绿氢中心 [2] - 澳大利亚CQ-H2绿色氢能计划终止,原计划在格拉德斯通投资125亿澳元(约587.7亿人民币)向日本与韩国出口绿氢 [2] 企业退出案例 - Repsol与Hydric Power合作项目在Puertollano的绿氢计划搁置,估值逾1亿欧元 [3] - 壳牌搁置奥克拉氢能中心(日产1200吨氢气、年产能2.5GW),Equinor取消蓝氢和绿氢项目 [3] - BP叫停HyGreen绿氢和H2Teesside蓝氢两大标杆项目,其中H2Teesside项目或削减75%规模甚至彻底关停 [3] - 埃克森美孚在德州Baytown炼厂投资3.3亿美元发展清洁氢的项目搁浅 [4] - Cleveland-Cliffs叫停5亿美元的氢冶金项目 [4] - Air Products撤回原计划在亨伯河口伊明汉建设的20亿英镑(约合27.2亿美元)氢进口码头 [4] 坚持氢能发展的国家与企业 - 法国修订《国家无碳氢战略2025》,计划到2030年部署4.5GW电解设备,2035年达8GW,满足工业和交通领域52万吨/年氢能需求 [5] - 中国2024年氢能生产消费规模超3650万吨,位列全球第一,可再生能源制氢产能占比超50% [6] - 沙特阿拉伯发布"绿色沙特倡议",阿联酋计划到2031年成为全球氢能产业领先者,阿曼目标到2030年绿氢年产能达100万吨 [6] - 南非计划到2030年实现年产1000万千瓦电解产能及约50万吨氢气 [6] - 智利提出到2025年实现5GW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装机容量 [6] - 国家能源集团、中国石化、现代汽车、丰田汽车、林德集团继续坚持氢能发展 [7] 氢能行业特点 - 氢能行业是资本密集型行业,从研发、生产到市场推广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8] - 氢能技术的商业化进程相对缓慢,难以在短期内实现盈利 [8] - 资本市场对传统能源企业如BP、埃克森美孚的评价注重利润、现金流等传统财务指标,而氢能是长期项目 [8][9] - 中国地域辽阔,新能源资源分布广泛,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全球第一,为氢能提供了低成本制氢基础 [9] - 欧美国家政策不连续是氢能项目左右摇摆的重要原因 [9] - 欧美国家加氢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极大限制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和应用 [10]
上半年大连市经济同比增长6.0% 量质齐升超预期
中国发展网· 2025-07-23 15:27
宏观经济表现 - 大连市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4647亿元 同比增长6% 高于全国增速0.7个百分点 [1] - 第二产业增速达9.4% 显著高于第三产业4%和第一产业4.5%的增速 [1]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5% 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9% 股份制企业增长17.3% [1] 产业发展动态 -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9% 高端船舶和汽车制造业快速发展 [3] - 高技术制造业投资激增168% 工业企业技改投资增长39.8% [2] - 新能源产业和低空经济稳步推进 新兴产业聚能起势 [3] 投资与消费 -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 其中第一产业投资暴增226.1% [2]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25.7亿元 增长7.4% 商品零售增长7.5% [2] - 计划开展1200场特色消费活动 重点培育赛事经济/演唱会经济等新增长点 [6] 科技创新进展 - 获批5家全国重点实验室 建成6个校企联合研发中心 [3] - 英歌石科学城确定入驻398个细分领域实验室 [3] - 4家中试基地入选国家首批重点培育中试平台 [3] 重点项目建设 - 推进中石油大石化易地改造/庄河核电/海上风电等项目前期工作 [5] - 加快建设金州湾国际机场/长海大桥/航运中心大厦等重大项目 [5] - 推动石化产业下游延伸 提升装备制造智能化水平 [6] 对外开放与营商环境 - 中欧班列发运7500余标箱 完成4架飞机保税融资租赁 [3] - 累计授信687.5亿元 放贷487.2亿元 小微企业融资指标全省第一 [4] - 加快自贸片区整合提升 推动保税混矿等新模式发展 [7] 民生与就业 - 公共预算民生支出占比达87.1% 城镇新增就业8.4万人 [4] -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超527万人 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89.3% [4] - 计划推动城市更新 保障房筹集 实现房地产止跌回稳 [7]
豪掷2.75亿招标氢能车辆,谁能中标?
第一商用车网· 2025-07-23 14:58
大冶市氢能矿场车辆采购项目 - 项目预算2.75亿元采购294辆氢能车辆,包括9T自卸车20辆、31T自卸车228辆、氢能装载机18辆、氢能挖掘机28辆 [1][2] - 合同履行期限为90个日历日,采购方式为公开招标,未专门面向中小企业 [3] - 申请人需满足《政府采购法》二十二条要求,包括独立民事责任能力、商业信誉、设备技术能力等 [4] - 存在控股或管理关系的单位不得同时投标,项目设计或监理服务方不得参与其他招标活动 [5][6] - 申请人需无失信记录、重大税收违法或政府采购严重违法记录 [7] 招标流程与技术要求 - 文件获取时间为2025年7月19日至25日,需通过大冶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注册下载 [8] - 响应文件提交截止时间为2025年8月14日09时,需上传加密电子投标文件至指定平台 [9][10] - 公告期限为5个工作日,供应商需完成企业入库及CA数字证书办理 [11][12] - 已上传文件的供应商可在截止前撤回投标,下载公告附件不视为正式投标 [14][15] 相关行业动态 - 零一汽车完成5亿元融资,由Momenta、兴杭创投、辰韬资本联合领投 [22] - 一汽解放与特来电签署战略合作,双方董事长出席 [22] - 2023年上半年天然气重卡销量达9万辆,东风同比增长14%,解放与重汽竞争激烈 [22] - 6月新能源客车市场中,宇通蝉联销量冠军,远程汽车同比暴涨36倍进入前三 [22]
从香港街灯到全球能源玩家 看百年燃气巨头之焕新蝶变——专访香港中华煤气行政总裁黄维义
新华财经· 2025-07-23 14:36
公司业务发展历程 - 公司成立于160多年前 从香港本地燃气供应商起家 在燃气行业深耕超过一个半世纪 [2] - 1994年进入内地市场 目前已拓展至全国29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 拥有超过320个城燃项目 [3] - 年售气量达364亿立方米 燃气管网总长度超过13万公里 服务4200多万户用户 [3] 传统燃气业务布局 - 拥有多元化气源供应体系 包括四川页岩气、山西煤层气和海外LNG进口资源 [3] - 配套储气调峰设施包括江苏金坛储气库、河北曹妃甸LNG接收站和四川合纵能源 [3] - 内地燃气市场仍存在稳定增长空间 公司致力于降低终端用能成本提升能源可负担性 [3] 环保与智慧能源业务 - 开展燃煤锅炉整合替代和工业窑炉清洁化改造 同时推进老旧燃气管网改造和"瓶改管"工程 [4] - 自主研发智慧能源系统为医院、学校和商业综合体提供供电、供热、制冷定制方案 [4] - 在江苏苏州工业园区实施餐厨垃圾变沼气项目 年产生物天然气1000万立方米 [4] - 全国共9个类似项目 年处理垃圾产生绿色天然气总量达3000万立方米 [4] 水务与环境业务 - 2005年成立"华衍"品牌 将业务拓展至水务及环境领域 [4] - 全年售水及污水处理总量超过16亿吨 年固废处理量超160万吨 [4] 氢能与可再生能源 - 公司拥有160多年氢气使用经验 原人工煤气中含50%氢气 [5] - 在山东潍坊开展"氢进万家"项目 利用电厂低谷电力制氢并掺入天然气管网 计划供应10万户家庭 [5] - 利用40多万户工商业用户屋顶资源部署光伏系统 实现"自发自用、余电上网" [5] - 已开展128个零碳智慧工业园区项目 [5] 可持续航空燃料 - 公司是全球第二大可持续航空燃料供应商 [6] - 江苏张家港生产基地年产能约35万吨SAF及氢化植物油绿色燃料 [6] - 马来西亚新生产基地正在建设中 [6] - 新加坡计划从2026年起要求所有航班使用1%可持续航空燃料 [6] 绿色甲醇业务 - 在内蒙古建设工厂 将生物质废弃物和废轮胎加工成绿色甲醇 [7] - 自2022年起连续三年获得欧盟ISCC EU及ISCC PLUS认证 [7] - 2024年3月为韩国巨轮加注2900吨国产绿色甲醇 实现国产绿色甲醇首次大规模加注 [7] - 计划在广东佛山建设新生产基地 服务大湾区航运业绿色转型 [7] 综合能源服务转型 - 公司从传统燃气业务向多元化能源服务转型 涵盖生物质天然气、绿色航空燃料、自来水、氢气等多个领域 [7] - 在能源服务转型过程中保持燃气核心业务优势 同时拓展新兴能源业务 [7]
全国首艘氢电拖轮正式投用——青岛港来了“海上混动车”
科技日报· 2025-07-23 09:27
氢电拖轮技术突破 - 全国首艘氢电拖轮"氢电拖1"在青岛港投用,采用"氢燃料电池+液冷锂电池"混动系统,实现零碳排放[1] - 拖轮输出功率达7000匹马力,锂电池总容量7838千瓦时,静水航速14.2节,拖力82吨[2] - 与传统燃油拖轮相比,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00吨,相当于植树造林1000多亩[3] 动力系统创新 - 动力系统采用宁德时代船用液冷磷酸铁锂电池与质子交换膜氢燃料电池串联混动[2] - 锂电池提供瞬时高功率输出,氢燃料电池保障长周期稳定供电[2] - 推进系统设经济与动力双模式,经济模式延长续航,动力模式增强拖拽能力[3] 智能化应用 - 驾驶舱配备三屏综合显示系统,集成北斗导航、电子海图、船舶自动识别功能[6] - 实时接入港口数字孪生平台,实现毫米级协同作业与碰撞预警[6] - 配套全自动智能岸基充电装置,充电效率提升200%以上[6] 港口绿色转型 - 青岛港配套建设全国港口首座加氢站,支持氢能船舶与集卡运营[6] - 船体采用轻量化设计降低能耗,运行噪声显著低于传统柴油拖轮[4] - 项目作为"双碳"标杆案例,将拓展氢能应用场景推动行业绿色升级[6]
化工业锚定高效安全环保发展
经济日报· 2025-07-22 06:06
行业现状与挑战 - 2025年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化工产品生产国 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服装 农业 建筑和交通等领域 [1] - 行业面临成本压力上升挑战 下游需求疲软 大宗化工产品价格低迷 部分企业处于亏损边缘 [1] - 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与气候变化加速演进推动能源革命和绿色发展成为行业共识 [1] 转型方向与技术路径 - 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核心方向包括新工艺新装置研发和科技驱动的数字化转型 [1] - 合成生物学驱动的生物制造技术通过基因编辑和酶工程实现原料可再生和生产低碳化 [2] - 循环经济新技术助力化工材料实现闭环循环利用 推动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2] - 未来10年行业最大变革将是工艺革命与AI全面应用的深度融合 重塑行业底层逻辑 [2] - AI工业大模型将替代科研与工程设计中的复杂计算工作 推动从高碳制造向绿色智造转型 [2] 氢能发展重点 - 氢能作为新能源代表面临发展挑战 需加快构建类似天然气工业的绿氢工业体系 [3] - 推进制取 储运 利用三大绿氢技术体系的三步走战略 [3] - 加速绿氢对灰氢 蓝氢的替代进程 通过全产业链技术创新助力新型能源系统建设 [3] 技术突破与国产化进展 - 2024年在先进高分子材料 电子化学品及功能化学品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3] - 中国石油开发出多个超低密度和极低密度聚乙烯系列新产品 实现气相法生产聚烯烃弹性体技术突破 [3] - 锂电池领域实现隔膜 电极 电解液等材料的全面国产化 [3] - 在光伏级EVA 光学级PMMA 电子化学品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建成示范装置 打破国外长期垄断 [3]
化工行业新材料周报(20250714-20250720):KimiK2模型发布,本周金属硅、PBAT、缬氨酸价格上涨-20250721
华创证券· 2025-07-21 18:1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推荐(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短期补库行为使交易环节回暖,但 25 年整体税率高于 24 年,市场对 EPS 下行及关税反复仍有担忧,Q2 和 Q3 看好成长板块,尤其是卡脖子和自主可控的新材料方向机会,化工行业新材料标的估值有优势,原材料压抑和自主可控带来的份额提升有望实现量利共振,建议关注新材料公司成长机会 [4] - 新材料可分为技术壁垒高需国产化突破、靠下游增量需求加速国产化、因终端产业链内迁实现国产替代、内卷降价换需求空间四类 [16] - 新能源材料方面,锂电池关注新技术落地和储能需求增长,光伏关注落后产能出清,海风招标有望加速带来材料创新 [31] - 消费电子中手机需求增速放缓后恢复增长,可穿戴设备成新增长点,“国补”扩大到消费电子领域,2025 年消费电子板块有望快速增长 [66] - 2025 年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智能化及成本优化是主要难题,高强度、轻量化、高性价比的新材料是首选,机器人需求增长将催化材料市场化竞争实现降本 [74] - 氢能战略地位确立,地方政策助力,各环节内生变革降本,氢能重卡引领需求增长,工业替代应用潜力大 [79] - 纯化过滤行业因下游新兴市场发展需求旺盛,传统领域稳定增长,新兴领域如盐湖提锂和半导体将贡献重要需求增量 [99] - 半导体材料“先进”封装模式创新和国产替代双轮驱动,国内光刻胶以低端为主,高端被国际龙头垄断 [110] - 合成生物学市场空间和应用领域广阔,技术迭代发展快,有望颠覆石化生产路线,实现生物质能源高效利用,生物基材料产业发展受政策支持 [132] - 再生资源在双碳目标中有战略价值,全球废塑料回收再生发展快,欧盟政策驱动生物柴油市场,可降解塑料推行是长期趋势 [164] 各部分总结 行业更新 - 本周新材料板块跑赢大盘和基础化工板块,涨幅较高的是半导体材料相关标的,涨幅前 5 为上纬新材、东材科技等,跌幅前 5 为宏柏新材、久日新材等 [4][8] - 本周价格上涨的品种有金属硅、PBAT、缬氨酸,跌幅较大的有电子级双氧水、6F、环氧树脂 [4][8][21] - 工信部召开光伏企业座谈会治理低价竞争、推动落后产能退出,中美贸易摩擦关税缓和带来补库窗口期,市场对 EPS 下行及关税反复仍有担忧,建议关注新材料公司成长机会和进口替代新材料领域机会 [4][9][10] -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杜邦中国立案调查,关注国产化受益方向,海外大厂减产使 DDR4 内存价格飙升,深圳对人工智能终端技术攻关最高资助 2000 万,北京、河北、四川启动氢能试点申报,国内发布开源模型 Kimi K2,韩国通过合成生物学促进法案,4AIR 平台注册超 1000 万加仑 SAF [12][13][14][15] 交易数据 - 本周华创化工行业指数 73.06,环比 -0.22%,同比 -25.03%;行业价格百分位为过去 10 年的 18.49%,环比 -0.08%;行业价差百分位为过去 10 年的 0.18%,环比 -0.30%;行业库存百分位为过去 5 年的 91.12%,环比 +1.91%;行业开工率为 65.71%,环比 +0.36% [17] 新材料子板块基本面跟踪 新能源材料 - 工信部召开光伏企业座谈会治理低价竞争、推动落后产能退出,预计 2025 年风、光新增装机超 500GW [30] - 锂电、光伏、风电供给需求快速放大,新能源车关注新技术落地,储能有望成锂电池重要需求贡献,光伏关注落后产能出清,海风招标有望加速带来材料创新 [31] - 硅料收储、价格跳涨,美国征收 93.5%石墨反倾销关税,磷酸铁锂、提锂技术纳入限制出口目录,中复神鹰与金风科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32][33] - 重点公司如龙蟠科技、川恒股份、金石资源等在新能源材料领域有不同优势和发展前景 [34][35] 消费电子材料 - 2025Q1 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 3.3%,小米、华为等出货量和增速排名靠前,苹果出货量下滑 [65] - 消费电子中手机需求增速放缓后恢复增长,可穿戴设备成新增长点,“国补”扩大到消费电子领域,2025 年消费电子板块有望快速增长 [66] - 谷歌将举办新品发布会,中国品牌在 AR 眼镜市场占据主导位置 [67] - 重点公司如国瓷材料、松井股份在消费电子材料领域有多元化业务和发展潜力 [68][69] 机器人前沿材料 - 特斯拉 Optimus 人形机器人试生产线亮相,预计年底数千台将入驻工厂,有望引领人形机器人快速量产 [71] - 2025 年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智能化及成本优化是主要难题,高强度、轻量化、高性价比的新材料是首选 [74] - 马斯克暗示特斯拉将展示“有史以来最史诗级”产品,我国工业机器人出口市场份额跃居全球第二,今年上半年增长 61.5%,人形机器人首个商业化大单落地 [75] - 重点公司如中研股份、新莱福在机器人材料领域有相关技术和产品优势 [76][77] 氢能 - 工信部等两部门发布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行动方案,开展新能源关键共性计量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建设新能源智能安全评价与计量测试平台 [78] - 氢能战略地位确立,地方政策助力,各环节内生变革降本,氢能重卡引领需求增长,工业替代应用潜力大 [79] - 考克利尔氢能收购法国 McPhy 关键资产,荣创新能研发固态储氢燃料电池应急发电系统,中建七局等联合体中标绿电制氢项目,美锦能源开发并完成国内首台 L4 级自动驾驶氢燃料电池重卡道路测试 [83][84] - 重点公司如亿华通、国鸿氢能、美锦能源在氢能领域有研发、产业化和全产业链布局等优势 [85][86][87] 纯化过滤 - 本周碳酸锂价格上涨,万得盐湖提锂概念指数和锂电池指数上涨,诺和诺德公司的司美格鲁肽在德里高等法院有专利冲突,万得减肥药概念指数上涨 [98] - 纯化过滤行业因下游新兴市场发展需求旺盛,传统领域稳定增长,新兴领域如盐湖提锂和半导体将贡献重要需求增量 [99] - 诺和诺德公司司美格鲁肽专利冲突待裁决,蓝晓科技产品可应用于多种金属提取 [101] - 相关公司如蓝晓科技、新化股份、久吾高科等在纯化过滤行业有研发、生产和应用等优势 [102] 半导体材料 - 国内大模型发布并开源的最新一代 MoE 架构基础模型 Kimi K2,token 使用量超越马斯克创立的 xAI [110] - 半导体材料“先进”封装模式创新和国产替代双轮驱动,国内光刻胶以低端为主,高端被国际龙头垄断 [110] - OpenAI 收购 AI 编码初创公司失败,价值 550 亿美的大型半导体项目取消,盛视科技收购 Aldebaran 核心资产 [112] - 相关公司如德邦科技、华海诚科、联瑞新材在半导体材料领域有高端电子封装材料研发及产业化等优势 [113] 合成生物学 - 本周赖氨酸、苏氨酸价格持平,缬氨酸价格小幅上涨,葡萄糖和玉米淀粉市场价格下跌,芬兰企业用空气造蛋白工厂即将投产 [123] - 合成生物学市场空间和应用领域广阔,技术迭代发展快,有望颠覆石化生产路线,实现生物质能源高效利用,生物基材料产业发展受政策支持 [132] - 武汉大学、安徽大学等团队有相关研究成果,芬兰气体蛋白企业和动物保健生物技术公司有合作和融资进展 [135][136] - 重点公司如凯赛生物、华恒生物、华熙生物等在合成生物学领域有生物制造技术产业化和产品多元化等优势 [137][140][141] - 合成生物学领域融资速度加快,国内初创企业过去 1 年有多项融资,专利数据显示相关公司有技术创新 [149][150][152] 再生及可降解材料 - 哥伦比亚国家石油公司与民航局启动 SAF 推广项目,生物燃料和再生塑料板块部分产品价格有变动,PBAT 和 PLA 市场价格持平 [160][161] - 再生资源在双碳目标中有战略价值,全球废塑料回收再生发展快,欧盟政策驱动生物柴油市场,可降解塑料推行是长期趋势 [164] - 哥伦比亚国家石油公司与民航局启动 SAF 推广项目 [168] - 重点公司如英科再生、卓越新能、嘉澳环保等在再生及可降解材料领域有全产业链布局、产能建设和技术研发等优势 [169][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