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

搜索文档
从公交卡到碳市场,上海碳普惠串起绿色生活价值链
中国环境报· 2025-07-08 10:01
上海碳普惠平台上线 - 2025年6月25日全国低碳日上海主场活动上正式推出碳普惠平台,市民可通过绿色出行行为积累碳减排量兑换权益 [1][14][16] - 平台提供77种兑换权益包括数字人民币、商品券、热门IP周边等,涵盖"蛋仔派对异形抱枕"等潮品及各类服务券 [1][14] - 试运行8个月期间已吸引13万用户参与,典型案例显示市民每日地铁通勤可积累6.23千克减排量(对应6230积分),42万积分可兑换48.9元数字人民币 [1][16] 碳普惠机制设计 - 采用"1克减排量=1碳积分"的标准化计量方式,积分通过"沪碳行"商城转化为可交易减排量进入碳市场 [16] - 构建"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市场运作、多平台互通"体系,实现减排行为激励与市场化机制衔接 [11][23] - 已接入地面公交、轨道交通、共享单车、纯电动车4大核心减排场景,覆盖市民日常出行 [12][24][37] 个人碳账户体系 - 依托"随申办"平台建立个人碳账户,解决多场景数据孤岛问题,实现减排量自动归集 [12][24] - 账户具备三重功能:碳账本(记录管理)、碳资产(市场定价)、碳信用(金融应用) [12][25] - 采用区块链技术保障数据安全,建立20余个访问入口支持多渠道登录 [35] 商业运营模式 - 积分商城对接互联网/金融平台,允许权益方将聚集积分转化为减排量通过碳市场交易 [26] - 市场联动机制使10站地铁(约6.2千克减排量)或2-3次公交即可兑换1元权益,支付宝推出1折兑换活动放大权益价值 [27] - 减排量已应用于碳配额履约、生态赔偿、活动碳中和等场景,30余家企业获"优秀合作伙伴奖" [30] 政策与技术支撑 - 2021-2025年出台《上海市碳普惠管理办法》等系列政策,明确减排量法律属性及市场衔接机制 [32] - 制定7个碳普惠方法学(含Ⅰ/Ⅱ类),交通场景精确到克级核算(如每公里地铁减碳97克) [33][34][37] - 应用隐私计算/智能合约技术实现数据不出域监管,未来将拓展旧衣回收等生活场景 [35]
统一品牌标识、优化用户体验,中原消费金融旗下品牌升级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08 09:53
品牌升级 - 河南中原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旗下大额消费信贷产品"柚卡"正式升级更名为"中原提钱花" [1] - 品牌升级旨在提升品牌影响力与辨识度,强化"中原"母品牌的市场认知 [1] - 产品功能、费率、权益及相关服务流程均保持不变,既有的合同文本效力及用户权利义务不受影响 [1] - "柚卡"品牌名称因地域文化差异在川渝等地区展业时曾引发用户认知偏差,此次升级为"中原提钱花"实现了三重提升:增强用户信任度、降低用户记忆成本、降低获客成本 [2] 公司概况 - 中原消费金融是河南省唯一一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成立于2016年 [2] - 公司致力于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消费金融服务 [2] - 创新构建"线上+线下"全场景服务模式,旗下有中原消费金融APP及柚卡APP两大核心产品 [2] - 中原消费金融APP提供小额、便捷的线上信贷服务,覆盖日常消费场景 [2] - 柚卡APP(现中原提钱花)依托专属客户经理模式,为小微企业主等群体提供更高额度的消费金融支持 [2] 业务模式 - 采用"线上+线下"全场景服务模式,与国家倡导的金融科技与普惠服务深度融合的发展方向高度契合 [3] - 通过自主研发的"信鸽"风控系统,有效破解征信缺失难题 [3] - 为传统金融服务难以覆盖的群体提供金融支持,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 [3] - 促进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公平性 [3] 行业背景 - 消费金融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消费升级、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1] - 国家大力号召金融提振消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1] - 品牌升级是顺应国家金融提振消费政策指引的重要举措 [3]
阿根廷前科技创新部部长菲尔穆斯:中国实践表明,经济增长与普惠共享可兼顾
环球时报· 2025-07-08 06:39
中拉可持续发展合作 - 中国与拉美国家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开展深度合作,通过图片展等形式展示十年合作成果,获得阿根廷各界积极反响 [1] - 中拉合作聚焦绿色技术创新,签署多项能源转型项目协议,倡导通过创新保护自然环境 [7] 拉美经济发展模式转型 - 拉美国家正摆脱传统初级产品供应者角色,推动工业化进程以实现更公平的经济增长成果分配 [4] - 拉美领导人优先发展工业与科技,试图改变殖民时期遗留的不平等社会经济结构 [4] - 中国发展模式证明经济增长与普惠共享可兼顾,通过技术共享打破"原材料供应国-技术垄断国"的全球分工 [4] 中拉科技合作进展 - 中阿科技合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2004年进入实质性阶段,2014年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6] - 生物技术、农业与纳米科学成为中阿三大优先合作领域,太空合作包括深空探测站和40米射电望远镜项目 [7] - 2021年成立中阿创新与技术政策研究中心,2023年在地球大气科学、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深化协作 [7] 区域一体化与多边合作 - 拉美通过拉共体和南美洲国家联盟等区域组织强化自主性,减少对美国依赖 [5] - 中国提出的"三大全球倡议"被拉美视为重要贡献,为多边主义发展提供可持续增长路径 [5] - 拉中战略协作通过拉共体和南方共同市场框架实现区域化纵深发展 [7] 中国发展经验借鉴 - 中国将数字技术融入公共基础设施助力数亿人脱贫,人工智能技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6] - 中国"教育-科技-生产力-民生改善"的发展链条成为拉美重点学习模式 [6] - 中国构建独特的经济组织模式,既顺应历史变革又勇于挑战变局 [7]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 《智普惠 新金融(2024)》重磅发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7 20:01
普惠金融政策与发展目标 - 金融监管总局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银行业保险业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未来五年基本建成高质量综合普惠金融体系,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迈上新台阶的发展目标 [1] - 普惠金融已从政策倡议演变为推动经济社会均衡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破解小微企业、涉农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等结构性难题 [1] 普惠金融实践与创新案例 - 《智普惠 新金融——中国普惠金融典型案例集锦(2024)》收录八十余个案例,涵盖乡村振兴、小微企业发展、服务新市民、产品与服务创新、金融消费权益保护五大领域 [1] - 兴业银行运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推出"活体生物数字化"贷款模式,破解三农领域信贷抵押难题 [2] - 中国工商银行推出"兴农快贷"等专属融资产品,支持种业研究领域高新技术小微企业 [2] - 中国进出口银行创新"进出口银行+转贷行+风险补偿资金池"的小微外贸企业风险共担转贷款业务模式,支持外贸企业 [2] 普惠金融与科技融合 - 数字化、智能化渗透到普惠金融各个环节,大数据、人工智能成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 [2] - 中国银行内蒙古分行推出"节水贷",中国工商银行深圳分行依托卫星遥感技术优化农业信贷模型,精准服务农村经济与粮食安全 [4] 普惠金融支持小微企业 - 中国农业银行提供多元化、接力式普惠金融服务,护航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 [4] - 中信银行为"专精特新"小微企业量身定制"科创e贷"及综合服务方案 [4] 普惠金融服务新市民 - 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厦门银行等机构探索养老金融、社区金融与新就业群体金融服务,形成契合不同城市化阶段的金融支持方案 [5] 普惠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 - 建设银行推出数字化金融教育项目,深圳农商行优化传统服务和智能化服务,为聋哑人士优先办理业务,展现普惠金融"有温度"的一面 [5] 普惠金融未来发展方向 - 专家建议政府与市场"双轮驱动",政府强化信用体系、数据共享机制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市场主体强化技术投入提升服务能力与效率 [3] - 普惠金融正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在共同富裕与数字经济双重驱动下,行业将迎来新一轮改革与创新 [5]
蓝海银行八周年行庆健步走圆满举行
齐鲁晚报· 2025-07-07 11:35
活动伊始,蓝海银行党委副书记、行长王业方致辞,回望蓝海银行八年创业路,从零起步的点点星火, 已逐渐形成燎原之势。"科技金融、普惠大众"的核心使命,引领蓝海银行栉风沐雨、稳健发展;"一流 银行、百年蓝海"的宏大愿景,激励蓝海人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当前,蓝海银行正处于转型变革的关键时期,注定比过往的创业征途更加艰辛、更具挑战。站在承载历 史的老职场前,正是为了重温创业初心,汲取前行力量,从过去走向未来,从线上走向"O2O",从一个 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同心笃行共赴山海 上午8时28分,12支队伍正式出发。 6月28日,蓝海银行以"奔跑8,蓝海!"为主题,成功举办八周年行庆健步走活动,以一场意义非凡的徒 步活动,致敬往昔奋斗时光,展望未来璀璨征程。从承载无数回忆的老职场出发,迈向充满希望的新职 场,10公里的路程,不仅是一场体力的挑战,更是一次凝聚力量、传承精神之旅。 星火汇聚梦想起航 上午8时,朝阳初升,队旗招展,12支队伍在蓝海银行老职场一字排开,蓄势待发。 尽管汗水湿透了衣衫,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大家尽情享受着徒步带来的快乐,也在行走 中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风华八载再启新程 历时不到2个小 ...
在全面绿色转型中讲好中国生态环保故事
中国环境报· 2025-07-07 07:17
全面绿色转型的理论创新 -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全面绿色转型提供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2] -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深化人类与自然关系认识 [3]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打破传统发展模式束缚,揭示经济与环保辩证关系 [3] -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3] 全面绿色转型的制度创新 - 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构建 [4] -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制度、排污许可管理制度等推动生产经营绿色转型 [4] - 交通运输碳排放核算与监管制度推进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4] - 建筑能效等级制度、废弃物收集利用体系促进城乡建设绿色转型 [4] 全面绿色转型的实践创新 - 厦门筼筜湖治理、"三北"工程等标志性项目展示生态保护修复成果 [5] - 塞罕坝造林、右玉荒漠化防治等提供中国特色生态治理模式 [5] - 清洁能源、节能环保产业、循环经济成为新经济增长点 [6] - 生态移民工程、生态旅游业等实现民生改善与环境保护双赢 [6] 生态环保故事的传播策略 - 采用国际环保话语衔接与分众化传播策略增强感染力 [7] - 运用影视、VR/AR等数字技术实现数据可视化与沉浸式体验 [8] - 构建全媒体矩阵,培养复合型对外传播人才队伍 [9]
让普惠养老更好融入社区
经济日报· 2025-07-07 05:41
政策导向与市场机遇 - 中办、国办提出完善普惠养老、普惠托育服务价格形成机制,支持养老、托育等普惠社会服务进社区,为银发经济发展注入动能 [1] - 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2%,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1] 普惠养老模式创新 - 银发健身模式推动"被动养老"向"主动健康"理念转变,成为激活社区养老生态的关键抓手 [1] - 各地构建"文化学习+健康运动+社群运营"三位一体服务模式,为老年人定制个性化运动处方和"低强度、高趣味"课程体系 [2] - 上海市杨浦区创新分层服务模式,依托社区活动室打造"老年健康教育沙龙",提供免费健康检测和定制化运动处方 [2] 社区赛事与产业联动 - 各地以社区为场景构建"赛事—服务—产业"生态链,通过普惠性赛事增强银发族黏性 [2] - 黑龙江绥芬河借"全国老年人健身球操公开赛"完善康养设施,开发普惠型康养产品,形成"赛事引流—服务下沉—产业联动"范式 [2] - 重庆市以老年人体育健身运动会为抓手,推动荣昌区建设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 [2] 文旅康养融合发展 - 广西巴马依托"深圳巴马大健康合作特别试验区"平台,推动"文化+旅游+康养"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产业动能 [3] - 特色文旅项目链接在地资源,实现文旅消费从"流量"到"留量"的价值转化 [3]
工商银行深耕普惠金融 精准滴灌地方特色产业
证券日报· 2025-07-06 23:44
工商银行普惠金融支持特色农业 - 工商银行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 通过"种植e贷"等特色金融产品精准支持果农果企 助力乡村振兴 [1] - 广东茂名分行向当地农业公司发放近200万元贷款 解决荔枝订单激增带来的采摘运输资金需求 该企业采用"公司+果园+农户"模式 销售网络覆盖多个省份 [1] - 云南昭通支行推出"李子贷"特色产品 为种植150余亩半边红李子的农户提供资金支持 帮助升级滴灌设施提高种植效率 [2] 特色水果产业发展现状 - 广东茂名荔枝产业呈现丰收景象 不同品种荔枝缀满枝头 当地农业企业建立了从种植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1] - 云南绥江半边红李子获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 成为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1] - 贵州纳雍玛瑙红樱桃产业快速发展 但面临种苗采购、果园管理等环节的高资金投入问题 [2] 金融支持农业成效 - 工商银行普惠贷款帮助贵州纳雍樱桃种植户解决"缺抵押、担保难"问题 使种植规模扩大 产量和品质显著提升 [2] - 金融支持使广东茂名农业企业旺季生产经营得到保障 荔枝销售网络覆盖北京、上海等地商超和农批市场 [1] - 云南昭通李子种植户在获得贷款后不仅缓解经营压力 还实现了种植设施升级 [2]
建立健全普惠信贷体系 为小微与“三农”发展注入活力
证券日报· 2025-07-06 23:43
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银行业保险业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未来五年基本建成高质量综合普惠金融体系,包含16条具体措施 [1] - 《方案》重点完善普惠信贷管理体系,覆盖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三农"及重点帮扶群体,旨在解决融资难题 [1] 普惠信贷管理体系的宏观意义 - 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是国民经济重要力量,创造大量就业和税收,"三农"问题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 [1] - 普惠信贷支持可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1] 普惠信贷管理体系的微观影响 - 提升金融服务覆盖面和可获得性,帮助小微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升技术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 [2] - 支持"三农"主体购置生产资料(种子、化肥、农机具等),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 金融机构的实施路径 - 转变观念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同时完善风险防控机制,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提升风险评估效率 [2] - 创新个性化信贷产品,增强服务灵活性与针对性,加强与担保机构、保险公司合作提供全方位服务 [3] - 需科学设定监管目标,完善监管评价及信贷政策导向评估机制 [2] 政策支持与未来展望 - 政府可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金融机构开展普惠信贷业务 [3] - 普惠信贷管理体系完善将为小微企业和"三农"发展注入动力,满足多样化普惠金融需求 [3]
数智驱动 构建数字普惠金融新生态——第七届数字普惠金融大会在京举行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06 23:41
数字普惠金融大会核心观点 - 第七届数字普惠金融大会以"数智新动能 普惠新未来"为主题 聚焦金融业如何利用数字化 智能化技术推动普惠金融发展 促进中小企业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1] - 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突破时空限制 降低成本 提升效率 优化风控等能力 为解决传统普惠金融难题提供新机遇 [4] - 大会通过政策解读 趋势探讨 成果发布等方式展示数字普惠金融新成果 旨在共建数字普惠金融新生态 [5] 政策与监管方向 - 中国人民银行将加大金融资源投入 优化小微企业融资环境 加强部门协作推动普惠金融发展 [3] - 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通过落实政策 完善金融产品 搭建交流平台等措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2] - 需深化普惠金融重要性认识 加大技术应用 优化产品供给 提升精准度和便利化水平 [1] 金融机构实践案例 - 邮储银行构建小微金融5D数字化体系 近三年累计发放普惠小微贷款4 5万亿元 截至2024年3月末线上贷款占比达87% [3] - 邮储银行将推动"五篇大文章"创新融合 采用"线下物理触达+线上数字赋能"双轮驱动模式 [3] 技术赋能路径 - 人工智能 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发展为普惠金融提供新动力 推动成本可负担 商业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2] - 需运用数字科技增加金融供给 优化资源配置 提升机构创新能力 扩大消费需求 助力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 [1] 行业发展成果 - 中国普惠金融体系持续完善 产品服务创新加速 金融服务覆盖率 可得性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2] - 会上发布《中国数字金融发展报告(2024)》并启动2025版编撰 同时举行"数字普惠金融创新成果"发布仪式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