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

搜索文档
美媒:涨价带来冲击 关税政策正在伤害美国工薪阶层
中国新闻网· 2025-08-21 15:05
美媒:涨价带来冲击 关税政策正在伤害美国工薪阶层 中新网8月21日电 据美国《国会山报》20日发表观点文章称,特朗普政府以高关税进行威胁并胁迫贸易 伙伴的行事风格,已然加剧了其贸易政策的"毒性"。 文章称,最初宣布关税政策的消息搅动了股市债市,还引发了消费者的恐慌与不安。但如今,有两点已 愈发清晰。 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万可义 广告等商务合作,请点击这里 文章指出,美国工薪阶层将全面承受这些关税相关成本上涨带来的冲击。对进口汽车加征的关税,最终 都会体现在汽车涨价上。由于汽车在普通美国消费者的预算中占比不小,涨价对他们的薪水和钱包来 说,都将是沉重一击。 分析称,预算紧张的消费者会谨慎规划薪水的支出方式,而对于汽车这类必需品,关税导致的涨价将迫 使他们削减其他重要领域的开支。这种被迫的支出重新平衡,总体而言会进一步收紧家庭预算,降低美 国工薪阶层的生活质量。 文章还表示,特朗普政府正因对关税如何伤害美国工薪阶层的刻意忽视,自食恶果。 今年3月,特朗普称美国政府并不在乎汽车关税是否会推高消费者价格。5月,面对沃尔玛、亚马逊和美 泰公司的抱怨,特朗普竟要求美国企业"自行承担关税成本",而非通过涨价转嫁给消费者 ...
安联贸易:2025全球应收账款与营运资金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8-21 11:53
全球营运资金需求趋势 - 2024年全球营运资金需求(WCR)增加2天至78天,为2008年以来最高水平,2025年初未显缓解迹象 [2][8][11] - 全球35%的企业营运资金需求超过90天营业额,2025年第一季度季节性反弹环比增加8天,高于长期平均的7天 [2][8] -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DSO)增加2.4天,略高于营运资金需求增幅,应付账款周转天数(DPO)小幅增长1天,存货周转天数(DIO)保持稳定 [8][19] 区域差异分析 - 西欧连续第三年上升4天,亚太地区增长2天,北美下降3天,形成鲜明对比 [2][8][12] - 北美地区营运资金需求降至69天,比全球平均水平低9天,11%的企业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超过90天 [12][29] - 亚太地区营运资金需求达82天创历史新高,25%的企业收款周期超过90天,高于全球21%的平均水平 [27] 行业动态 - 几乎所有行业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持续增加,运输设备(+11天)和电子行业(+4天)尤为明显 [3][9][34] - 七个行业在北美、西欧和亚太地区均出现营运资金需求上升:运输设备(+16天)、零售(+4天)、化工(+3天)、金属(+3天)、软件/IT服务(+3天)、机械设备(+2天)和能源(+0天) [9][35] - 运输设备(118天)、电子(118天)、机械设备(117天)和制药(103天)四个行业营运资金需求超过100天门槛 [34] 美国企业策略 - 美国企业通过去库存释放资金,2024年库存调整导致营运资金需求减少3天 [2][8][29] - 2025年第一季度进口额接近1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7%,但商业库存下降,体现选择性提前采购策略 [2][8] - 制药和医疗用品行业第一季度进口额相当于2024年进口总额的40%,服装进口增长10%但库存下降 [2][8] 欧洲企业风险 - 欧洲企业应收账款回款延迟,连续第三年增加2天,持续充当"影子银行" [2][8] - 2024年第四季度至2025年第一季度预计提供约110亿欧元贸易信贷,规模接近同期银行月新增信贷流量 [2][8] - 若遭遇增长冲击或加息,融资负担可能急剧攀升,例如贸易战触发关税可能导致GDP下降1个百分点,迫使欧洲企业额外承担85亿欧元融资 [8] 库存与现金流管理 - 库存占全球营运资金需求的70%,2024年第四季度库存水平54天,略低于2022年创纪录水平 [19] - 北美地区库存明显缓解(-2.6天),抵消西欧(+1.4天)和其他地区(+0.5天)的库存增加 [19] - 全球44%的企业存货周转天数超过60天,21%超过90天,欧洲各国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存在巨大差异 [8][28] 股东回报与资本支出 - 美国企业将资源重新分配给股东,2025年股票回购规模有望超过1万亿美元,第一季度已宣布2340亿美元 [2][8][47] - 在政策不确定性持续存在的情况下,资本支出受到限制,企业优先选择股票回购和股息分配而非大规模投资 [8][47] - 服装零售库存持平或下降,额外进口商品直接进入消费者衣橱,而非企业资产负债表 [46]
听说要和中国打贸易战,在座的欧洲各国领导人,没一人敢抬头吱声
搜狐财经· 2025-08-21 11:53
美国对华关税提议遭遇G7抵制 - 美国财长在G7峰会提议对中国加征200%次级关税 但未获得欧洲领导人响应 [1][3] - 该提议试图将七国集团绑定到反华制裁战略中 但遭遇集体沉默抵制 [3] 中欧经贸关系的深度依存 - 2024年中欧贸易额达到8560亿欧元 [3] - 德国汽车行业35%利润依赖中国市场 [3] - 法国空客和奢侈品行业无法承受对华贸易战冲击 [3] - 意大利中小企业依赖中国供应链 [3] 欧盟对制裁中国的谨慎立场 - 欧盟仅象征性将3家中资贸易公司列入对俄制裁清单 远少于美国要求 [5] - 欧盟坚持"不损害对华关系"底线 拒绝全面制裁中国实体 [5] - 若切断中俄贸易 欧洲新能源 光伏和稀土产业将遭受毁灭性打击 [5] 历史关税战的教训 - 特朗普首任期对华关税战使欧盟损失超过1700亿欧元 [3] - 若实施200%对华关税 中国对等反制将使欧盟对华出口骤降近乎零 [3] - 千万就业岗位将受到威胁 [3] 美欧之间的贸易博弈 - 美国威胁对欧盟汽车加征关税 [5] - 欧盟起草对美惩罚性关税清单 针对美国农业州即特朗普票仓州 [5] - 美国已多次延长与中国的关税休战期 [5] 次级关税的广泛影响 - 美国提议的次级关税针对所有购买俄罗斯能源国家 包括印度 土耳其和部分欧盟成员国 [5] - 欧洲担忧此先例将导致美国未来胁迫其放弃与伊朗 沙特等国的能源合作 [7]
来者不善?美高官面不改色,替中方说好话,中国和印度,真的不一样
搜狐财经· 2025-08-21 10:46
关税政策差异 - 美国对印度纺织品和珠宝等主要出口商品加征50%关税 对年出口额870亿美元的对美出口业务造成冲击[1] - 美国暂缓对中国加征关税并将谈判期限延长90天 因中国具备强硬反制能力和完整产业链[3] 行业影响分析 - 印度鞋履制造业巨头法里达集团冻结100亿卢比新厂投资计划 因50%关税导致零利润[1] - 印度对美出口可能下降60% 预计拖累2026财年GDP增长近1个百分点[1] - 印度制造业占GDP比例仅为13% 较2015年下降且未达到25%目标 半导体项目面临台积电和三星撤资[5] 贸易策略对比 - 印度坚持保护农业和乳制品市场 因该领域涉及42%人口生计且为政治票仓[3] - 中国通过调整关税 限制稀土出口和扩大内需等多手段实施贸易反制[5] - 中国企业通过调整供应链 开拓新市场和提升附加值消化成本压力[5] 地缘经济关系 - 印度购买俄罗斯原油同时转售欧盟赚取差价 该贸易模式触及美国制裁红线[3] - 中国与欧盟 东盟及金砖上合组织深化合作 构建多元化贸易伙伴减少对美依赖[5] - 美国对印度年出口额仅420亿美元 贸易反制对其影响有限[8]
中方外长密见印度三高层,莫迪一句话让人意外,中印谈成20件大事
搜狐财经· 2025-08-21 10:16
地缘政治背景 - 中国外长王毅于2025年8月18日至20日访问印度 打破三年未访记录 会晤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 外交部长苏杰生及总理莫迪 [1] - 印度总理莫迪表示"印中是伙伴而非对手" 反映印度在国际局势中寻求战略避险 [1] - 美国于2025年8月27日对印度纺织品 珠宝和机械配件等关键出口商品征收50%惩罚性关税 并暂停与印度贸易谈判 [1][3] 印度经济状况 - 印度外资在六个月内撤离250亿美元 股市市值蒸发1.2万亿美元 GDP增速从7.8%下跌至6.1% [3] - 美国威胁扩大对印度制裁范围 若印度继续从俄罗斯购买原油并转售欧洲 将面临能源供应切断风险 [3] - 印度"5万亿美元经济体"目标面临挑战 [3] 中印合作成果 - 双方敲定20项合作成果 包括重新开放仁青岗等三处边境贸易市场 恢复中断五年的边民小额贸易 [3] - 中国承诺回应印度在稀土 化肥和隧道掘进机等供应需求 9月重启两国直航并扩大印度香客赴藏朝圣规模 [3] - 设立东西中三段将军级会谈机制以管控边境争议 但未就主权问题让步 [5] 战略博弈细节 - 中国避免提及具体投资金额 采用"提供便利"等模糊表述 [5] - 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公开承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排除利用台湾问题作为谈判筹码的可能性 [5] - 印度支持中国主办上海合作组织峰会 出席天津会议 联合声明写入"共同反对单边霸凌" [7] 印度政策转变 - 莫迪于2025年3月表示"中印竞争不应演变为冲突" 预示对华政策转变 [7] - 印度军方私下承认边境军事实力不如中国 国内民族主义情绪反噬风险使政府如履薄冰 [7] - 印度主动推进边境管控机制 缓解民粹主义压力 [7] 交易本质与风险 - 印度采取"借华抗美"策略 通过在边境问题妥协换取经济喘息空间并迫使美国让步 [8] - 中国未在文件中提及"龙象共舞"说法 看穿印度权宜之计本质 [8] - 双方未最终敲定稀土协议 特朗普政府考虑升级对印度制裁 [9]
美国不敢动中方,只因中方是美税收入最大来源,特朗普不想改变?
搜狐财经· 2025-08-21 08:30
关税政策对美国进口行业的影响 - 中国商品单月关税达70.78亿美元 税率飙升至40.3% 占美国关税总收入65% [1] - 美国零售商下架中国制造微波炉 价格较年初上涨28% 自行车涨价19%导致滞销 [1] - 美国海关清关时效延长至72小时 230亿美元货物滞留港口 [4] 美国制造业与供应链成本压力 - 通用电气削减15%航空发动机产能 [2] - 苹果供应链成本激增12% 拟将iPhone 17起售价提高300美元 [2] - 中国玩具制造商因利润微薄转向东南亚市场 运动鞋加税后单件利润仅0.5美元 [4] 稀土贸易与战略物资管制 - 中国对7类稀土实施出口管制 弗吉尼亚级核潜艇每艘需4.17吨镝元素 [4] - 中国稀土精炼厂增产永磁体 主要用于C919客机 永磁板块股价月涨21% [4] 财政与债务负担加剧 - 美国财政赤字同比跃升19% 总额达1.63万亿美元 [2] - 关税收入仅覆盖国债利息十分之一 无法弥补赤字缺口 [2] - 10年期美债收益率若突破5% 利息支出将吞噬整个国防预算 [6] 全球贸易格局重构 - 特斯拉通过墨西哥组装实现免税进入美国市场 [4] - 欧盟加速签署中欧投资协定 东盟商讨联合反制措施 [8] - 美元指数百日暴跌9% 创1973年以来最差纪录 [8] 关税政策执行困境 - 美国海关人员缺口达5850名 国会仅批准新增150个岗位 [8] - 美国对印度加税被解读为威慑策略 中国准备对汽车化工品征收125%反制关税 [6]
没能让中国妥协,36万亿的美债填不上,特朗普扭头就要准备“解决”掉债主
搜狐财经· 2025-08-21 00:52
美国债务状况 - 美国国债总额突破36万亿美元 其中公共债务超过28万亿美元 政府内部债务超过7万亿美元 [3][4] - 2024年国债利息支付达9210亿美元 占联邦预算17% 相当于巴西或加拿大GDP规模 [4] - 债务占GDP比率从94%飙升至117% 财政缺口持续扩大 [4] 特朗普政府经济政策 - 减税政策未能刺激经济增长 反而导致财政缺口扩大 [4] - 2025年起对中国加征高科技产品关税 包括芯片和敏感商品 [5] - 2025年5月部分取消关税以缓解国内企业和农场主库存压力 [6] - 计划削减美联储持有的7.5万亿美元国债但遭遇政治阻力 [7] 中美贸易战影响 - 中国采取农产品和工业品反制措施 加速供应链向东南亚转移 [5] - 中国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 避免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 [8] - 贸易战陷入僵局 双方互相消耗未达成有效解决方案 [6] 中国战略调整 - 加速人工智能 电池技术 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自主研发 [8] - 构建自给自足经济体系 减少对西方技术依赖 [8] - 通过国内市场开发和自主创新缓解外部压力 [8] 全球经济格局变化 - 美元霸权面临挑战 美国全球经济地位可能受影响 [9] - 中国成为全球经济重要引擎 为格局带来深远变化 [9] - 中美在战略 科技 贸易领域博弈将决定全球经济未来走向 [10]
勇利投资(01145.HK)上半年收入438.1万美元 同比下降14%
格隆汇· 2025-08-20 18:2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438.1万美元 同比下降14%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170.8万美元 去年同期为溢利127.8万美元 [1] - 每股基本亏损0.16美分 去年同期为盈利0.12美分 [1] 海运业务状况 - 超灵便型乾散货船租金同比暴跌34.1% [1] - 市场面临巨大压力 主要因贸易战致商品需求疲弱 [1] - 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导致商品需求萎缩及船舶供过于求 [1] 业务策略调整 - 公司为缓解海运业务周期性影响 策略性重启贸易业务 [1]
勇利投资公布中期业绩 净亏损170.8万美元 同比盈转亏
智通财经· 2025-08-20 18:20
公司业绩表现 - 收入总额438.1万美元 同比减少13.59% [1] - 净亏损170.8万美元 同比盈转亏 [1] - 每股亏损0.16美分 [1] 海运业务状况 - 超灵便型干散货船租金同比暴跌34.1% [1] - 市场面临巨大压力 船舶供过于求 [1] 市场环境影响因素 - 美国与他国贸易战升级导致商品需求疲弱 [1] - 乌克兰及巴勒斯坦地缘政治冲突持续 [1] - 商品需求萎缩与船舶供过于求形成综合影响 [1] 业务战略调整 - 2025年上半年策略性重启贸易业务 [1] - 旨在缓解海运业务週期性影响 [1]
勇利投资(01145)公布中期业绩 净亏损170.8万美元 同比盈转亏
智通财经网· 2025-08-20 18:18
业绩表现 - 公司2025年中期收入总额438.1万美元 同比减少13.59% [1] - 公司净亏损170.8万美元 同比由盈转亏 [1] - 每股亏损0.16美分 [1] 海运业务状况 - 超灵便型干散货船租金同比暴跌34.1% [1] - 海运业务面临巨大市场压力 [1] - 船舶供过于求及商品需求萎缩是租金暴跌主因 [1] 宏观环境影响 - 美国与他国贸易战紧张局势升级导致商品需求疲弱 [1] - 乌克兰及巴勒斯坦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加剧需求萎缩 [1] 业务策略调整 - 公司为缓解海运业务週期性影响 于2025年上半年策略性重启贸易业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