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智能座舱
icon
搜索文档
三年累计亏损5.77亿元,泽景电子冲击港股IPO
北京商报· 2025-05-11 18:26
公司上市申请 - 江苏泽景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于5月9日提交港股上市申请书 [1] - 公司是中国智能座舱视觉与交互解决方案的先行者,主打产品为W-HUD解决方案CyberLens和AR-HUD解决方案CyberVision [1] 财务表现 - 2022-2024年收入逐年增长,分别为2.14亿元、5.49亿元、5.78亿元 [2] - 同期年内亏损分别为2.56亿元、1.75亿元、1.38亿元,归属净利润累计亏损5.77亿元 [2] - 毛利率从2022年的22.6%提升至2024年的25.6% [2] 负债与研发 - 负债总额从2022年末8.2亿元增至2024年末16.74亿元,资产负债率维持在213%-246%高位 [3] - 2022-2024年研发支出总额2亿元,研发费用占比从39%降至10.7%,研发团队占比35.1% [3] 客户结构 - 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93%降至80.9%,第一大客户收入占比从47.6%降至23.2% [4] - 2024年第一大客户为纳斯达克及港交所上市的北京主机厂客户F [4] 行业前景 - 全球W-HUD销量预计从2024年1070万台增至2029年2090万台,AR-HUD同期从200万台增至760万台 [5] - 中国HUD厂商技术接轨国际标准,公司计划通过协同出海或直接合作拓展海外市场 [5]
近半收入依赖单一车企,泽景电子陷入亏损泥潭|IPO观察
第一财经· 2025-05-11 12:40
公司概况 - 泽景电子成立于2015年,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注于抬头显示(HUD)及增强现实抬头显示(AR-HUD)产品,拥有蔚来、吉利、北汽、奇瑞等量产客户 [2] - 公司在全国布局5个区域中心:仪征(总部和制造中心)、西安(研发中心)、上海(管理及客户服务支持中心)、长春(北方服务中心)、重庆(西南服务中心) [2] - 2022-2024年连续亏损,亏损额分别为2.56亿元、1.74亿元和1.38亿元,2024年首次实现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净额0.292亿元 [4][6]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从2022年2.14亿元增至2023年5.5亿元(同比增长157%),2024年进一步增至5.77亿元(增速放缓至4.9%) [4][6] - 毛利率持续改善:2022年22.6%、2023年25.6%、2024年27.3% [6] - 研发开支占比显著下降:从2022年39.0%降至2024年10.7%,但绝对值从0.83亿元增至0.62亿元 [6] 客户集中度 - 2022-2024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分别为93.0%、93.8%和80.9%,最大客户收入占比从47.6%降至23.2% [2] - 最大客户特征:2014年11月成立的合肥主机厂,在纽交所、港交所及新交所上市,极可能是蔚来 [2]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车载HUD市场本土厂商份额从2020年16.7%飙升至2024年79.2% [7][10] - 2024年前五大供应商市场份额达66.5%,泽景电子以16.2%份额排名第二,第一名公司A(疑似华阳集团)占23.3% [7][10] - 国际厂商(如日本公司B)份额萎缩,前五名中仅剩一家外资企业占9.0%份额 [10] 产品与技术 - AR-HUD技术被部分电动车车主认为可提升行车安全,但保险公司对其实际效果存疑 [3] - 行业协作模式转变:从单向供需转为整车厂与供应商深度协同开发,参与前期定义与系统设计 [3] 市场挑战 - 面临主机厂持续压价压力,若无法推出高毛利新品将影响盈利能力 [4] - 自动驾驶和AI技术发展可能颠覆现有智能座舱产品形态 [5] - 行业竞争加剧,新进入者与车企扶持的供应商导致价格战风险 [5] 市场份额数据来源 - 采用灼识咨询报告,支付费用55万元,数据通过专家访谈及公开资料分析获得 [7][8] - 香港市场对第三方咨询数据披露要求与内地存在差异,可能涉及法律风险 [8]
【联合发布】重点新车上市预告(2025年5月)
乘联分会· 2025-05-09 16:34
新车上市概览 - 本月将有4款重磅新车上市,分别是吉利银河星耀8、智己L6、尊界S800和传祺向往M8 [1][3] 吉利银河星耀8 - 定位为中大型插电混动轿车,5月9日上市 [3] - 提供雷神EM-i和EM-P两种电混系统,EM-i车型CLTC纯电续航60/130公里,EM-P车型CLTC纯电续航130公里 [4] - 搭载银河Flyme Auto智能座舱系统,接入DeepSeek大模型,配备116TOPS算力的双智驾芯片和激光雷达 [4] - 内饰配置包括悬浮式液晶仪表屏、横向大尺寸中控屏、AR-HUD抬头显示系统及VIP座椅 [4] 智己L6 - 2025款智己L6将于5月13日上市,预售价21.99-28.99万元 [6] - 全系升级800V高压平台,搭载灵蜥数字底盘2.0和智慧四轮转向系统,转弯半径仅4.69米 [6][7] - 标配激光雷达和英伟达Orin-X芯片,支持无图城市领航功能 [6] - 新增马蒂斯红车漆,优化前脸设计,配备分段式调节全景天幕和贝果舒压系统座椅 [6] 尊界S800 - 华为与江淮合作推出的首款车型,定位百万级超豪华车,5月31日上市 [7][8] - 搭载途灵Ⅱ龙行平台,实现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和智能域控的"三智"融合 [7] - 配备L3级智能驾驶和8项黑科技,包括超级巡航、超机动性等功能 [7] - 内饰采用浅色调和天然材质,配备星空顶设计 [7] 传祺向往M8 - 广汽传祺与华为合作的中大型MPV,5月上市 [8][9] - 搭载华为鸿蒙座舱HarmonySpace,配备多块显示屏和智慧场景功能 [9] - 采用2+2+3七座布局,第二排为双零重力座椅,配备多项豪华功能 [9] - 动力系统采用2.0T插电混动,CLTC纯电续航248公里,综合续航1200公里 [9] 行业趋势 - 新车在智能驾驶方面部分达到L3级标准 [10] - 智能座舱集成前沿系统并融合大模型技术 [10] - 部分车型升级800V高压平台 [10] - 内饰设计注重舒适豪华,打造高品质驾乘空间 [10]
杀疯了!汽车供应链惊现“合作潮”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09 10:04
汽车供应链合作新趋势 核心观点 - 汽车供应链企业正打破传统边界,通过跨领域合作掀起"跨界联盟"风暴,涉及智能座舱、自动驾驶、核心零部件等多个领域 [2] - 行业面临内卷、脱钩与转型压力,合作成为企业应对挑战、实现降本增效和资源共享的关键策略 [5][6] - 未来供应链合作将向更深更广方向发展,包括资本层面合作、国际市场拓展及本地化需求满足 [8][9] --- 合作案例与技术整合 智能座舱领域 - 伟世通与火山引擎合作开发基于AI大模型的下一代智能座舱解决方案,结合汽车电子经验与AI创新能力 [3] - 黑芝麻智能与英特尔合作开发舱驾融合平台,计划2025年Q2推出参考设计,整合智能座舱与自动驾驶芯片技术 [3] 自动驾驶领域 - 博世与地平线签署战略合作,结合汽车行业经验与智能驾驶芯片算法优势,共同开发辅助驾驶系统 [3] - 均联智行与保隆科技联合开发L2~L4级智能驾驶技术,目标2025年落地3款量产车型(含30万级高端电车) [4] - 四维图新联手高通推出高性价比智驾方案,聚焦行泊一体与舱泊一体技术 [4] 核心零部件国产化 - 星宇股份、欧冶半导体、晶能光电联合发布全球首款全自主iVISION智眸大灯,实现芯片、算法到光源100%国产化闭环,预计加速智能车灯35%市场渗透 [3] - 中国汉德车桥与盖瑞特合作开发新一代商用车电驱动桥,有望降低20%维护成本 [4] --- 行业合作驱动因素 市场与竞争压力 - 国内市场内卷严重,整车企业降本压力传导至供应链,迫使供应商通过合作避免重复研发、共享资源 [5][6] - 全球关税问题与脱钩风险加剧,促使企业探索跨国合作以优化全球布局 [5] 技术与转型需求 - 新业务与新技术迭代加速,合作可分散投资风险并实现协同效应(如保隆科技与蒂森克虏伯倍适登联合开发减震器产品) [5][8] - 外资企业需本地化融入中国产业链,国内企业需借助国际合作开拓海外市场 [8][9] --- 未来合作方向 深度协同与成本优化 - 联合采购可提高议价能力降低原材料成本,共享生产设施可提升设备利用率 [8] - 资本层面合作或成为趋势,如合资企业共同分担风险与收益 [8] 国际化进程加速 - 国内企业可通过合作学习国际管理经验与技术,利用外资销售渠道拓展海外市场 [9] - 外资企业借助本土合作伙伴适应中国市场,实现"世界共赢链"式发展 [8][9]
直面大型SUV红海市场 领克900限时28.99万元起售
中国经济网· 2025-05-09 08:15
产品发布 - 领克汽车推出全新旗舰车型领克900 定位为"智享百变旗舰大六座SUV" 推出1.5T Halo、1.5T Ultra、2.0T Ultra、2.0T探索版四大配置 限时售价28.99万元至39.69万元 [1] - 新车依托SPA Evo大型电混车专属架构 直面竞争激烈的大型SUV市场 [1] 产品特点 - 车身尺寸5240mm×1999mm×1810mm 内部空间6.16㎡ 得房率88.2% 车内空间高度最高1293mm [3] - 首发双180°电动旋转座椅 全员标配云感舒压座椅 含加热和按摩功能 [3] - 搭载LYNK Flyme Auto智能座舱系统 配备高通骁龙双8295芯片 支持30英寸6K主屏、后排30英寸6K娱乐屏及95英寸AR-HUD等"八屏互联" [3] - 全球首款搭载哈曼卡顿31扬声器performance音响系统的量产车 [3] 动力系统 - 全系标配4秒级零百加速能力 搭载1.5T/2.0T混动专用发动机与3挡DHT电混架构 支持纯电、增程、混动全场景模式 [5] 操控性能 - 首发"Super AI数字底盘" 整合闭式双腔空悬与CCD电磁减振 悬架调节行程105mm 离地间隙234mm [6] - 转弯半径不到5米 支持华尔兹式掉头、窄路蟹行等功能 [6] 智能驾驶 - 全系标配千里浩瀚智能安全辅助驾驶系统 配备激光雷达 采用NVIDIA DRIVE AGX Orin-X芯片及全球首发的NVIDIA DRIVE AGX Thor芯片(算力700Tops) [8] - 标配18项主动安全功能 包括最高安全刹停速度130km/h的AEB前向碰撞减缓、AES自动紧急避让等 [10] - 千里浩瀚H5方案具备城市NOA、高速NOA、HPA记忆泊车功能 H7方案实现"满血版"车位到车位功能 [10]
闪电快讯 | 理想L系列智能焕新版发布:辅助驾驶芯片升级 全系标配激光雷达
新浪财经· 2025-05-08 22:47
产品升级 - 理想L系列智能焕新版针对外观造型、底盘、辅助驾驶、智能座舱等软硬件功能进行升级,全系车型计划于5月9日开始交付 [1] - AD Pro搭载新一代地平线征程6M芯片,AD Max搭载NVIDIA Thor-U芯片,拥有700TOPS算力 [1] - 下半年将为AD Max平台带来新一代VLA司机大模型方案,支持Thor-U芯片和双Orin-X芯片 [1] - 理想L系列全系标配激光雷达,AD Pro主动安全能力向AD Max看齐 [1] - AD Pro支持视觉与激光雷达数据融合,可在高速120km/h下实现夜间事故车AEB刹停、夜间儿童鬼探头AES避让和夜间两台事故车AES连续避让 [1] - 全系车型标配360度AEB和防油门误踩功能,在低速场景下也能有效避免碰撞 [1] 智能座舱与交互 - 理想同学新增毛绒形象、微表情和微动效,支持自定义形象 [3] - 升级后的账号系统可记忆家人特征,智能切换专属坐姿、驾驶风格与桌面布局 [3] - 理想同学具备Agent能力,可处理车外任务如点餐、订座、买票等 [3] - 理想L9智能焕新版新增十八点热石揉捏按摩、21.4英寸后舱娱乐屏(显示面积增加约86%)、21个PSS高品质扬声器组成铂金音响系统 [9] - 理想L9配备全新800万超清流媒体内后视镜,解决二排屏幕遮挡后视视野问题 [9] 车型配置与价格 - 理想L6智能焕新版新增天青色特别版珍珠漆、黑棕双色内饰和20/21英寸新轮毂,售价24.98-27.98万元 [3] - 理想L7/L8智能焕新版新增蓝灰特别版冷光漆、黑棕双色内饰和20/21英寸轮毂 [7] - 理想L7智能焕新版售价30.18-35.98万元,L8售价32.18-37.98万元 [7] - 理想L9智能焕新版新增雅灰特别版冷光漆,Ultra车型采用磨砂质感哑光金装饰,售价40.98-43.98万元 [12] 性能与续航 - 理想L7/L8智能焕新版标配双腔魔毯空气悬架,提升车身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 [5] - Max版本搭载52.3kWh大电池,L7 Max纯电续航由225km提升至286km,总续航由1360km增至1421km [5] - L8 Max纯电续航由225km增至280km,总续航由1360km增至1415km [5] - 大电池支持25分钟从20%快充至80% [5] - 理想L9智能焕新版搭载双腔双阀魔毯空气悬架,转弯侧倾最大减少24%,起步抬头和刹车点头幅度最大减少12%,飞坡上下起伏最大减少19.5% [9] - 理想L9麋鹿测试成绩提升至80.34km/h [9] 市场表现 - 理想L6自2024年4月上市以来累计交付超过25万辆 [3] - 理想L7和L8累积交付量超过50万辆,其中超过70%用户选择AD Max版本 [3] 技术升级 - 理想L7/L8智能焕新版AD Pro标配激光雷达,通过超级对齐机制匹配端到端大模型 [3] - 理想L9 Ultra车型搭载英伟达Thor-U芯片 [11] - 去年推出的端到端+VLM高级辅助驾驶系统实现自主通过复杂场景,下半年AD Max平台将升级为VLA司机大模型方案 [11]
中国芯片上车:闯入英伟达和高通的舒适区 | 海斌访谈
第一财经· 2025-05-07 15:33
汽车产业链全球化与本地化趋势 - 汽车产业链正在全球本地化(Glocal)的道路上深化发展 全球化时代结束 外资芯片企业面临中国本土化压力 [1][2][15] - 中国本土芯片企业如地平线 黑芝麻智能 芯擎科技等逐步获得车企认可 从英伟达 高通等外资巨头手中争取到部分订单 [2][5][6][8] - 整车企业和一级供应商希望芯片供应多元化 避免单一供应商垄断 [11] 智能驾驶芯片市场竞争格局 - 英伟达仍占据中国智驾芯片最大市场份额 客户包括奇瑞 小米 理想 奔驰等 [5] - 地平线HSD系统获得奇瑞全系列车型订单 最早2024年9月量产 2021年合作仅10万台 2024年奇瑞销量超260万辆 [4][5] - 黑芝麻智能A1000家族芯片(16nm)已商业化 应用于领克 吉利等多款车型 [6] - 实现高速领航辅助驾驶需100TOPs NPU算力 大算力芯片国产化是最大难题 [9] 智能座舱芯片市场现状 - 高通垄断中国座舱域控芯片市场 市占率从2024年1-2月65 4%升至2025年1-2月77 0% [10] - 伟世通首次采用中国芯擎科技"龍鷹一号"芯片 已定点30余款车型 但市场推广效果尚未显现 [8] - 安波福在中国推进芯片国产化 但国产化率仍不够高 新项目快速导入国产芯片 老项目逐步替换 [8][9] 地缘政治对芯片供应链的影响 - 美国关税政策使美系芯片企业在华业务面临挑战 供应链稳定性存疑 [13] - 德州仪器20%营收来自中国 其模拟芯片可能被英飞凌或中国企业替代 成都工厂可作为备选生产基地 [14][15] - 英特尔中国汽车市场座舱芯片产自爱尔兰 高通芯片产自韩国 供应链断裂风险较低但成本可能上升 [14]
宁波华翔(002048) - 2025年5月6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07 15:22
分组1:业务经营与盈利情况 - 剥离欧洲业务对2025年当期损益有重大影响,但完成后欧洲经营实体不再纳入合并报表,长期业绩更能反映经营与盈利水平 [2] - 预计2025年自主品牌国内营收占比超40%,未来深耕并提升市场份额 [2] - 2024年净利润下滑,因海外业务亏损加剧(欧洲量产、北美汇兑损益),国内新厂投产费用增加和自主品牌客户开拓致毛利率压力,公司将剥离欧洲业务、提升北美运营、优化国内产品结构解决问题 [3] - 东南亚市场以日系客户为主,经营健康、盈利稳健,未来根据国内自主品牌发展综合考虑发展战略 [3] - 电子件收入仅增长0.6%,电池包壳体等业务拓展顺利,因统计口径未归到电子件产品 [6] 分组2:技术研发与产品升级 - 紧跟市场和主机厂需求,加大研发力度,进行产品迭代升级,计划并购补齐产品空白,探索新兴产业应对技术迭代挑战 [3] - 作为国内头部汽车座舱内饰供应商,在多方面加大研发投入,满足客户需求,未来拓展产品品类形成全座舱模块化供货能力 [3][4] - 近年在研发领域加大投入,在智能化等方向迭代升级,上海车展有前瞻性产品展示 [4] - 电池壳体产能布局基本完成,预计明年开始稳步量产 [7] 分组3:资源分配与成本控制 - 产品与动力总成类型无直接关系,根据市场变化进行产品升级和客户迭代,新能源客户占比提升 [5] - 新工厂投产短期内压缩利润空间,长期随着产能利用率提升等因素对利润有积极影响 [5] - 产品升级紧跟市场和主机厂需求,进行产品迭代,提升座舱模块化研发和供货能力;成本控制推动精益化等,借助AI工具,推进组织变革和优化兑现规模效应 [6] 分组4:业务整合与市场竞争 - 埃驰中国和宁波华翔车门系统公司合并成立新公司,整合按计划推进 [5] - 核心优势在于优质且迭代的客户渠道、优秀研发能力和前瞻性布局、完备生产基地布局、品牌优势 [6] - 正开拓自主品牌阶段有毛利率压力,会优化和管控成本结构争取提升空间 [7] 分组5:政策应对与供应链合作 - 积极关注碳关税演变及影响,有员工负责相关工作,详情见《2024年宁波华翔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报告》 [8] - 子公司上海翼锐已进入头部新势力供应链并深化合作 [8] - 在北美布局完善,大部分产品属地化生产,加大投入减少对进口零部件依赖规避关税政策风险 [8]
【招商电子】生益电子:Q1业绩高增符合预期,关注公司大客户订单需求及新产能释放
招商电子· 2025-05-05 22:09
25Q1业绩表现 - 公司25Q1收入达15 79亿 同比+78 55% 环比+4 79% 归母净利2 0亿 同比+656 87% 环比+37 63% 扣非归母净利1 98亿 同比+715 72% 环比+32 45% [1] - 毛利率29 84% 同比+10 96pct 环比+4 89pct 净利率12 67% 同比+9 68pct 环比+3 02pct 盈利能力显著改善 [1] - 业绩高增主因AI算力业务占比提升 高端产品如多层板及高阶HDI需求增长 叠加降本增效措施 [1] 业务结构及订单动态 - 25Q2订单饱满 产能稼动率接近满载 技术能力与产品卡位领先 海外及国内算力客户拓展顺利 [2] - AI服务器 800G交换机等算力相关订单需求持续向好 高端产能逐步释放推动业绩逐季增长 [2] - 需关注亚马逊等海外客户算力Capex变化及800G交换机订单放量进度 当前股价已反映关税及Capex下修预期 [2] 产能扩张与业务布局 - 25-26年公司重点扩充AI服务器 800G交换机领域高端产能 AI配套主板及加速卡产品已量产 亚马逊等客户合作深化 [3] - 国内算力板供应链卡位优势显著 25年智能算力中心高多层电路板项目一期产能将持续释放 [3] - 通讯网络领域开发5 5G/6G 卫星通讯 800G交换机 光模块等高端PCB产品 汽车电子领域智能驾驶 动力能源等订单快速放量 [3] 长期增长驱动 - 公司深耕通讯网络 HPC 汽车电子三大赛道 新增产能释放将推动长期增长 [3] - AI服务器收入规模预计保持高速增长 高阶产品量产提升单价 多领域客户导入强化业绩弹性 [3] 财务预测与评级 - 基于订单饱满及高端产能释放预期 预计25-27年营收及归母净利将持续增长 具体数值未披露 [4]
继峰股份 | 2025Q1:利润超预期 业绩步入释放期【民生汽车 崔琰团队】
汽车琰究· 2025-05-01 10:33
事件概述 - 公司2025Q1实现营收50.4亿元,同比-4.7%/环比-5.8%;归母净利1.0亿元,同比+449.5%/环比扭亏为盈;扣非归母净利0.9亿元,同比+453.1%/环比扭亏为盈 [3] 利润超预期与业绩释放 - 2025Q1利润同比+449.5%/环比扭亏为盈,主要因格拉默业绩扭亏为盈(净利润6,540万元,同比提升10,680万元) - 格拉默业绩改善得益于"Top 10"计划重组措施见效,包括EMEA地区产能调整及劳资协议优化 [4] 智能电动与座椅业务突破 - 2021-2022年累计获得三家新能源主机厂座椅总成项目定点,实现乘用车座椅业务从0到1突破 - 2023年5月量产座椅,5-12月累计交付6.5万套(营收6.55亿元);2024年交付33万套(营收31.10亿元) - 截至2025年4月在手项目定点21个,生命周期总金额888-935亿元,年化收入潜力148-156亿元(占继峰本部2024年收入230%-242%) - 2025/2026年座椅事业部收入考核目标50/100亿元,净利润目标1.5/5.0亿元 [5] 全球智能座舱战略布局 - 2019年并表格拉默后,2023年推动全面降本增效,联合开拓市场实现客户与产品协同 - 横向拓展乘用车座椅、音响头枕、车载冰箱等智能化产品,纵向布局重卡座舱、电动出风口等 - "大继峰"(继峰+格拉默)目标成为全球智能座舱龙头 [6]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预计2025-2027年收入267.50/299.50/359.50亿元,归母净利润6.59/9.45/13.43亿元 - 对应EPS 0.52/0.75/1.06元,2025年PE 24倍(基于2025年4月29日收盘价12.23元/股)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