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碳达峰碳中和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建成兆瓦级新型储能电站60座、装机超1GW!合肥新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方案发布
文 |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4月25日, 合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合肥市新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方案》 ,方案指出, 力争到2025年底,全市新能源装机规模大幅提升,达750万千瓦以上,集中式光伏、风电装机 规模达330万千瓦以上,新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达到15%。 展望到2027年底,全市 新能源装机规 模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力争达到1200万千瓦。 开展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行动。大力推动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 重点 发展百兆瓦级电网侧独立储能 ,支持符合条件的电源侧储能电站转为电网侧储能电站,支持各 类企业通过合同能源管理、共享共建等方式建设用户侧储能电站,探索构网型新型储能技术研 发与工程示范, 开展分布式光伏配储研究及试点应用。 力争到2025年底,全市建成兆瓦级新 型储能电站60座、装机总规模超100万千瓦,其中建成百兆瓦级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5座。 开展"光伏+"综合应用示范行动。聚合全市新能源场景资源,制定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行动 计划,大力推广光伏建筑一体化系统、"光伏+智慧农业" "光伏+储能""光储充检换 "一体化充 电桩等"光伏+"综合应用场景,持续拓展新型 ...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人民网· 2025-04-27 05:56
绿色发展政策与目标 - 习近平主席强调绿色转型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由之路和经济社会发展新引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绿色转型列为重点任务 [1] - 全国碳市场体系首次扩围至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覆盖全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60%以上,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平稳运行 [1] - 中国构建全球最大可再生能源体系,贡献全球四分之一新增绿色面积 [3] 地区与企业绿色实践 - 兰州新区出台30余项绿色金融政策,建行福建分行提供超7000万元绿色信贷支持废旧塑料瓶再生项目 [2] - 伊利集团拥有44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和2家绿色供应链企业,茅台集团2024年单位产品二氧化碳排放较2020年下降3%,目标2030年全产业链碳足迹下降20% [2] - 榆林市推进能源革命示范区建设,建成零碳智慧能源中心和煤制可降解材料示范项目 [4] 能源与工业转型 - 中国能建集团投资全球首个300兆瓦压气储能项目,中核集团推出核电技术服务品牌"八方核护"覆盖全生命周期 [5][6] - 贵州磷化集团2024年煤炭消费占比下降5.40%,生物质燃料消费增长83.49%,开发磷石膏高值化利用CCER项目 [7] - 云南驰宏锌锗建立全产业链无废模式,扬子江药业贯穿药品生产全流程低碳管理,五粮液实施煤改电气工程年减标煤4万吨 [7][8] 绿色技术与金融创新 - 京东物流通过太阳能供电仓库和新能源车配送降低碳排放,保利发展累计落地超低能耗项目111万平方米 [8][10] - 海尔卡奥斯园区能源利用率提升30%以上,海信集团创建17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并主导100余项绿色标准 [10] - 农行广东分行绿色信贷余额达5198亿元(年初增901亿元),云天化累计创建7座国家级绿色矿山和20个绿色工厂 [11][12] 绿色金融与保险服务 - 中国人寿财险青海分公司推出"绿色车险"和"低碳生活平台"等创新保险方案 [12]
积极推广构网型储能!十部门印发交通运输与能源融合发展指导意见
政策目标与量化指标 - 到2027年交通运输行业电能占终端用能比例达10%,交通基础设施沿线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不低于500万千瓦[2] - 2035年初步建立以清洁低碳能源为主的交通运输用能体系,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主流,新能源营运重卡规模化应用[7] - 新增汽车中新能源汽车占比逐年提升,交通运输绿色燃料生产能力显著提升[7] 交通基础设施清洁能源开发 - 铁路领域:利用候车楼、货场、站房等资源建设光伏屋顶及车棚,新建大型场站预留光伏安装条件[10] - 公路领域:在服务区、收费站等区域建设清洁能源项目,推广柔性输配电、构网型储能等技术,规划源网荷储充一体化项目[10] - 港口航道:依托港池、仓库等开发海洋能、光伏、风电,推广新能源港内集装箱卡车及船舶充换电站[10] - 枢纽场站:利用屋顶及土地开发分布式新能源,供冷供热采用地热能、空气能,配置新型储能及柔性制氢资源[11] 技术创新与系统优化 - 推广新能源柔性汇集接入、智能微电网、车网互动、虚拟电厂等技术,提升配电网承载能力[12] - 探索构网型技术的绿色交通应急电力系统,在灾害多发区部署移动储能充电车及应急设施[12] - 推动交通能源系统参与电力市场调节,智能化充电设施纳入电力需求侧管理[12] 运输装备绿色转型 - 铁路:淘汰高耗能机车,推广电动、氢能、混合动力机车及配套供能设施[13] - 公路:加快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淘汰国四以下标准车辆,推动新能源重卡规模化[13] - 船舶:发展LNG、绿氢等清洁能源动力船舶,探索光伏发电技术应用[13] - 航空:布局新能源航空器试验基地,建立适航审定体系[13] - 邮政快递:推广新能源配送车辆及无人机,应用可持续航空燃料[13] 绿色燃料体系与产业融合 - 提升LNG、绿氨、氢能等绿色燃料供应能力,建设生产基地及储运加注网络[14] - 打造交通运输虚拟电厂,发展电池资产管理、新能源装备融资租赁等新兴产业[15] - 推动动力电池、氢燃料电池等产业链补链强链,培育退役组件回收等后市场产业[16] 政策与资金支持 - 2030年前免收集中式充换电设施需量电费,分时电价提升车网互动积极性[17] - 利用专项债、绿色信贷等资金渠道,落实新能源车船税收优惠[17] - 制定电动重卡、氢能船舶等标准,推进国际标准互认[17] - 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启曜"行动,打造零排放运输通道及零碳服务区试点[17]
【招银研究|行业深度】石油化工行业跟踪报告——超级乙烯周期的阵痛与机遇
招商银行研究· 2025-04-15 19:57
作者:招商银行研究院 南京分行 ■ 回顾:化工品市场深度回调后进入漫长磨底阶段。 2021年至今,国内化工品价格经历了大起大落的高光-急 跌-磨底三个阶段。企业经营效益持续低迷,"增收不增利"。几年产能建设高峰后,全行业的资本开支增速已 见顶回落。 ■ 政策约束下炼油产能即将进入出清阶段。 2024年,我国炼油产能已达9.56亿吨,基本逼近"10亿吨"的碳达峰 政策上限。未来两年最后一批炼化一体化项目陆续投产后,炼油供给侧将进入存量优化阶段。在中小产能清 退、全行业"降油增化"和短期需求冲击有限的情况下,汽柴油裂解价差有望保持稳定,炼油盈利仍然可期。此 外,消费税监管趋严,也将利好规范化的大中型炼厂。 ■ 中国持续引领全球乙烯扩能,拐点预计2027年出现。 在全行业"降油增化"以及烯烃原料多元化的驱动下,中 国乙烯产能增至5374万吨。虽然民营大炼化建设已经告一段落,但是其余竞争主体仍在各种因素的驱动下引领 着本轮产能扩张,预计持续至2027年,届时乙烯规模有望突破7000万吨。 ■ "内卷式"竞争加剧,外商独资入局或推动技术升级。 不同的工艺路线的原料成本截然不同,竞争力各有差 异。乙烷裂解和煤制烯烃的盈利 ...
新天绿色能源(00956) - 海外监管公告-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年度报告及审计报告
2025-03-25 21:06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及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對本公告的內容概不負責,對其準確性或完 整性亦不發表任何聲明,並明確表示,概不對因本公告全部或任何部分內容而產生或因倚賴該等內 容而引致的任何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CHINA SUNTIEN GREEN ENERGY CORPORATION LIMITED* 新天綠色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於中華人民共和國註冊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代號:00956) 海外監管公告 本公告乃由新天綠色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本公司」)根據《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證券上市規則》第 13.10B條作出。 茲載列本公司於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刊發之《新天綠色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報告摘要》《新 天綠色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年度報告》及《新天綠色能源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已審財務報 表》,僅供參閱。 承董事會命 新天綠色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譚建鑫 執行董事及總裁 中國河北省石家莊市,2025年3月25日 於本公告日期,本公司非執行董事為曹欣博士、李連平博士、秦剛先生、王濤先生及張旭蕾女士; 本公司執行董事為譚建鑫先生;以及本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為郭英軍先生、陳奕斌先生及林濤博 士。 * ...
每日速递 | 30亿元固态电池项目落地贵州​
高工锂电· 2025-03-25 17:54
电池 - 2025年财政政策实施更大力度“绿色转向”,新能源汽车产业被确立为战略支点,要加强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支持,推动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继续推广新能源汽车;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1286.6万辆,较上年增长35.5%,占国内汽车总销量比重首次突破40% [1] - 3月21日,贵州纳维科创有限公司生物碳基固态电池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奠基,总投资30亿元,占地233亩,规划年产4.2GWh高安全固态电池及530套数据中心储能系统,计划2026年6月建成投产 [2] - 3月24日消息,亿纬锂能子公司收到长安汽车关于HEV电池总成等零部件的供应商定点通知,项目实施将推动公司在混合动力领域发展,提升市场拓展力等 [3] - 近日,楚能新能源与特隆美储能签署5GWh储能电芯战略合作协议 [4] 材料 - 近日,陕西银矿与红马科技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年产4800吨硫酸镍项目建设;陕西银矿依托煎茶岭镍业提供原料保障,红马科技凭借产业规模及电池回收技术实现双原料路径创新融合 [7] 电池回收 - 据万德斯公告,实控人刘军等拟转让万德斯投资100%股权,价款4.13亿元;交易完成后,瑞源国际将成间接控股股东,万德斯实控人将变更为无实际控制人;瑞源国际是奇瑞控股旗下全资一级子公司 [10]
622家!陕西省重点用能单位名单(2025年版)发布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3-25 15:53
文 |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扎实开展国 家碳达峰第二批试点,建立一批零碳园区、零碳工厂。 2月27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指出,统筹新能源与重点产业优化布局,拓展新能源应用场景,在工业、交通、建筑、 数据中心等重点领域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积极支持零碳园区建设和光伏建筑一体化,更好促进新能源就地消纳。 各设区市、杨凌示范区发展改革委(局),省节能中心,各重点用能单位: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陕西省节约能源条例》有关要求,现将陕西省重点用能单位名单(2025年版)予以公布,并就相关工作要 求通知如下: 一 、各市区要加强本地区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指导工作,配合做好新进重点用能单位的能耗在线监测接入端系统建设。新进重点用能单位需于2025 年4月底前完成系统注册,并确保能耗监测数据及时准确上传。 二、省节能中心需切实履行主责主业,保障各重点用能单位尽快完成接入端系统建设,做好接入后的系统运行、管理工作。 三、各市区发展改革部门、节能中心(节能监察机构)、各重点用能单位应认真履行法律规定的责任义务,切实做好节能工 ...
财政部重磅!2025年要提高财政赤字率,安排更大规模政府债券
证券时报· 2025-03-24 16:47
财政政策核心方向 - 2025年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聚焦扩大内需、提振消费、增加民生保障和基建投资[2] - 计划提高退休人员养老金及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2] - 统筹政府债券发行以支持关键领域投资,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2] 财政收支执行情况 - 2024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97万亿元,同比增长1.3%,其中税收收入下降3.4%,非税收入增长25.4%[8] -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8.46万亿元,增长3.6%,科技支出增长5.7%,农林水支出增长12.4%[10] - 中央财政赤字规模4.06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1万亿元[4] 重点领域政策支持 消费与投资 - 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用于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带动四季度社零增长3.8%[20] - 汽车和家电以旧换新分别超680万辆、6200万台,相关销售额1.3万亿元[20] - 专项债券支持4万余个项目,其中3500亿元用作交通基建项目资本金[13]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中央本级科技支出大幅增长,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奖补资金31.17亿元覆盖1039家企业[23] - 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9.2%,工业技改基金带动社会资本超2万亿元[24] - 新能源汽车销量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占汽车总销量比重首破40%[22] 民生保障 - 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至670元/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达94元/人[46] - 发放国家助学贷款955亿元,惠及3400万人次,贷款额度提高至本科生2万元/年[16] - 中央财政安排1.1万亿元保障养老金发放,全国统筹调剂资金规模2533亿元[43]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 新增6万亿元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预计节约利息支出6000亿元[15] - 专项债券管理机制优化,资本金比例上限由25%提至30%,新增5个投向领域[51] - 2024年隐性债务规模从14.3万亿元降至2.3万亿元[15] 区域与绿色发展 - "三北"工程补助120亿元,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首次超90%[25][26] - 大气污染防治资金340亿元,PM2.5浓度同比下降2.7%[25] - 非常规天然气占国内供应量近40%,中央财政安排清洁能源专项资金[33] 外贸与外资支持 - 对43个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实施零关税,降低1010项商品进口暂定税率[34] - 中欧班列枢纽纳入启运港退税政策,新增郑州、重庆等铁路离境港[34] - 上海自贸区试点离岸贸易印花税免征政策[35] 注:数据均引用自原文标注段落,未包含风险提示等非核心内容
中财办:把消费打造成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压舱石
证券时报· 2025-03-24 12:33
文章核心观点 在外部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的情况下,中国将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努力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稳定锚”,并阐述了五个方面的“确定性” [1][2] 五个方面的“确定性” 坚持扩大内需 - 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将消费打造成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压舱石,当前我国消费规模大但在国民经济和总需求中比例低,与发达国家有20个百分点差距,扩大消费潜力大 [2] - 综合施策扩大消费,包括增强消费能力、扩大服务消费、优化消费环境、减少后顾之忧;扩大投资也有很大空间,将加快形成内需支撑、消费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 [3] 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我国工业门类齐全、产业链完整、配套能力强、集成优势明显,有基础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升 [5] - 推动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发展新质生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减轻企业负担;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规范竞争秩序,推动企业协同发展 [5] 坚持开放合作 - 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将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推进服务业开放,发展绿色贸易、数字贸易,欢迎国际资本回归中国 [6] - 开放合作是共赢之道,坚决反制无理打压遏制,维护自身利益;中国是多边贸易体系维护者,愿与各国分享超大规模市场机遇,经常项目顺差占GDP比重降至2%左右 [7]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 - 房地产市场、地方政府债务和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将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构建新模式,做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置换,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 [8]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 - 我国绿色产业、技术、金融发展居世界前列,将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9] - 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参与和引领全球环境与气候治理 [9] 其他要点 - 今年我国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有望良好开局,宏观政策有逆周期调节空间,将实施积极有为政策,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十四五”规划收官,为“十五五”打下基础 [11]
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增超50%
证券时报· 2025-03-21 19:28
在政策持续发力和市场机制不断完善的背景下,2025年以来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呈现出大幅增长态势。 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以发行起始日为准,今年以来,已发行和正在发行的绿色债券规模超过1600亿元,与2024年同期相比增长了54.45%。 东方金诚认为,绿色金融作为金融领域的五篇大文章之一,在支持绿色产业和项目建设,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过程中将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国家大力支 持发展下,可以预计2025年绿色依然是发展主旋律,在绿色低碳和科技创新的双轮驱动下,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将持续增强"进"的动能,并有望在一带一路等多领 域推陈出新。 值得一提的是,在债券利率下行的背景下,今年绿色债券的发行利率普遍较低。农业银行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的3年期绿色金融债的发行利率为1.85%,发行规模为 500亿元;发行的5年期绿色金融债的发行利率为1.88%,发行规模为100亿元。 除了银行外,非银金融机构发行的绿色债券同样引人注目。3月21日,据光大金融租赁公司的消息,3月17日,光大金融租赁公司发行的30亿元绿色金融债在卢森 堡证券交易所(下称卢交所)和卢森堡绿色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该债券为卢交所挂牌的首只境内非银金融机构绿色债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