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管理费
icon
搜索文档
深度解读来了!基金公司热议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将增加发行浮动管理费率主动权益基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08 12:01
对于方案的发布,基金公司也纷纷展开热议,多家管理人针对费率机制革新、优化主动权益收费模式, 壮大权益类基金、提升市场活力,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解读。也有基金公司表 示,下一步将根据相关要求,增加发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率主动权益基金,进一步强化业 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探索优化主动权益类基金收费机制,强化与投资者利益绑定 5月7日,证监会正式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优化基金运营模式、完善行 业考核评价制度、提升公募基金权益投资规模与占比等举措,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揽子政策 措施,也为公募基金的后续工作指明了方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行动方案提出的25条举措中,对主动权益类基金收费机制的探索受到基 金管理人和投资者的高度关注。 5月7日下午,中国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聚焦投资者 回报与行业长期发展,落实新"国九条"要求,提出25条举措,标志着公募基金进入以回报为导向、高质 量转型的新阶段。 与国际成熟市场类似,目前我国主动权益类基金主要采用固定费率模式,按基金资产净值的一定比例收 取管理费。2023年 ...
公募重磅改革方案落地!权威解读来了!
天天基金网· 2025-05-08 11:15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举措 改革收费模式与利益绑定机制 - 优化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收费模式,推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机制,根据持有期和年化收益率分档收取管理费(持有≥365天挂钩收益率,<365天仅收基础费)[2] - 头部机构需在一年内发行浮动费率基金数量占主动权益类新发产品的60%以上,后续评估后全面推广[3] - 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监管约束,明确其设定、修改及纠偏机制,避免基金风格漂移[3][4] 完善长周期考核与激励机制 - 基金公司高管考核中投资收益指标权重不低于50%,基金经理考核中产品业绩权重不低于80%[5][6] - 三年以上中长期收益考核权重占比≥80%,绩效薪酬与业绩挂钩(低于基准10%则降薪,显著超额可提薪)[6] - 投研团队推行3~5年长周期考核体系,建立激励递延及跟投机制(如海富通基金案例)[7] 壮大权益类基金创新发展 - 提升权益类基金在监管分类评价中的权重,支持浮动费率、指数化及主题投资产品创新[8] - 简化注册流程:ETF5个工作日内完成注册,主动权益类基金10个工作日,混合/债券型基金15个工作日[9] - 推动ETF快速注册机制,鼓励宽基指数基金试点,增强市场流动性和中长期资金配置工具供给[9] 提升投资者服务与行业治理 - 建立销售机构分类评价机制,纳入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投资者持有期限等指标[10] - 支持头部公司综合财富管理能力建设,推动中小公司差异化发展及市场化并购重组[12] - 强化投研核心能力建设,完善流动性风险防控机制,打击违规行为以提升行业合规水平[12][13]
强化基金公司与投资者利益绑定 行动方案提出多条举措→
搜狐财经· 2025-05-08 10:58
基金公司管理费改革 - 对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推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模式 业绩差的必须少收管理费 [1] - 浮动管理费模式下 基金公司根据实际业绩表现计提不同档次管理费 符合同期基准的适用基准档费率 明显低于基准的适用低档费率 显著超越基准的适用升档费率 [3] - 要求头部机构新注册的主动权益类基金的60%采取浮动费率安排 试行一年后逐步推开 已有20余家机构准备申报发行此类新产品 [3] 强化利益绑定机制 - 将业绩跑赢基准 投资者盈亏情况等指标纳入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考核体系 推动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 [4] - 基金公司股东和董事会对高管考核中 基金投资收益指标权重不低于50% [4] - 基金公司内部对基金经理考核中 基金产品业绩指标权重不低于80% [4] 考核体系变革 - 全面建立以基金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 涵盖基金产品业绩和投资者盈亏情况 包括净值增长率 业绩比较基准对比 基金利润率 盈利投资者占比等指标 [6] - 对三年以上产品业绩低于基准超过10个百分点的基金经理 绩效薪酬应当明显下降 对显著超越基准的基金经理 可适度提高绩效薪酬 [8] 薪酬管理机制 - 建立健全与基金投资收益挂钩的薪酬机制 强化基金公司 高管与基金经理的强制跟投比例与锁定期要求 [6] - 严格落实高管和关键岗位人员绩效薪酬延期支付制度 对严重违法违规人员薪酬依法追索扣回 [6]
证监会:建立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东兴证券实控人将由财政部变更为汇金公司 | 券商基金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08 09:15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 - 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根据业绩表现调整费率:符合基准适用基准档费率,明显低于基准适用低档费率,显著超越基准适用升档费率 [1] - 浮动费率机制通过"收益达标多收、业绩未达少收"实现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深度绑定,促使基金经理注重长期业绩 [1][3] - 超20家基金公司即将上报首批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创新浮动费率产品,打破"旱涝保收"固定费率模式 [3] 东兴证券股权变更 - 东兴证券实控人由财政部变更为汇金公司,控股股东仍为中国东方,公司称对治理及生产经营无重大影响 [2] - 股权变更为国有股权无偿划转方案执行,反映金融监管政策导向,市场关注汇金公司可能带来的新战略方向 [2] 上市券商分红情况 - 42家上市券商拟2024年年终分红387亿元,仅天风证券和太平洋证券因可分配利润为负数不参与分红 [4] - 17家券商2024年度现金分红比例超40%,高于2023年度,七成券商近三年每年分红比例保持在30%以上 [4] - 上市券商建立持续稳定的股东回报机制,显示行业盈利能力增强 [4] 行业影响 -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将推动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优化竞争格局,利好优质基金公司 [1][3] - 创新浮动费率产品有助于引导资金流向优质基金,优化市场资源配置,金融科技、资产管理等板块或受益 [3] - 券商板块因高分红和股权变动事件,市场对其业务拓展和股东回报能力预期提升 [2][4]
影响市场重大事件:央行自5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证监会表态,建立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08 08:49
货币政策调整 -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25年5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同时下调汽车金融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存款准备金率5个百分点 [1] - 自2025年5月7日起下调再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下调后3个月、6个月和1年期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分别为1.2%、1.4%和1.5%,抵押补充贷款利率为2.0%,专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为1.5% [1] - 将支持资本市场两项货币政策工具的额度合并使用,总额度8000亿元(原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5000亿元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3000亿元) [2] 科技创新金融支持 - 增加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额度3000亿元,总额度达8000亿元,不再分列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首次贷款和支持技术改造贷款的额度 [3] - 央行与证监会联合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等三类主体可发行,募集资金用于科技创新领域投融资 [4] - 债券市场"科技板"准备工作已完成,近500家市场机构计划发行超300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 [6] 行业活动与政策 -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将于8月15日至17日在北京国家体育场和速滑馆举办,参赛机器人需满足自研或采购等六大条件 [1] - 工信部与商务部开展2025纺织服装"优供给促升级"活动,重点推动纤维新材料应用、品牌建设及纺织生物医用材料与下游企业对接 [8] 资本市场改革 - 证监会建立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机制,新设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推行浮动费率模式,头部机构需发行此类基金占比不低于60% [5] 信用体系优化 - 国家发改委等三部门全面推行以专项信用报告替代有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报告需涵盖行政处罚、行政强制、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和刑事裁判等信息 [7] 医疗健康动态 - 世卫组织正在制定使用GLP-1RA和GLP-1RA/GIP双受体激动剂治疗成人肥胖的指南,预计2025年8月或9月出台最终方案 [5]
证监会重要发布!长期业绩差的基金经理,降薪!25条举措,公募要与投资者“同甘共苦”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8 08:44
公募基金改革方案核心观点 - 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25条改革措施,覆盖运营模式、考核制度、权益类基金发展、风险防控等六大方面 [2] - 改革旨在推动行业从"重规模"向"重投资者回报"转型,构建更健康可持续的市场生态 [2] - 重点包括优化收费模式、强化利益绑定、提升服务能力、扩大权益投资规模、强化监管等五大方向 [4][6][7][8][9] 五大改革要点 1 优化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收费模式 - 推行与业绩挂钩的浮动管理费率:业绩低于基准则少收管理费,显著超越基准可升档费率 [4][11] - 头部机构需在一年内使浮动费率产品占比不低于主动权益类新发产品的60% [5][12] - 已有20余家机构准备申报新产品,费率体系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锚定作用" [12][13] 2 强化基金公司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 - 建立以基金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投资者利益指标权重提升 [6][15] - 高管及基金经理跟投比例提高,锁定期延长 [6][16] - 基金经理三年以上业绩低于基准10个百分点需降薪,显著超基准可加薪 [15] 3 提升行业服务投资者能力 - 优化投研、产品设计等资源配置,践行长期投资理念 [7] - 加快推出基金投顾规定和机构投资者直销平台 [7] 4 提高权益投资规模和稳定性 - 增加指数基金和中低波动含权产品供给 [8] - 实施三年以上长周期业绩考核,增强投资行为稳定性 [8] 5 强监管与高质量发展并重 - 完善公司治理和流动性风险防控机制 [9] - 加强合规管理,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9] 浮动管理费率实施细节 - 采取新老划断,存量产品不强制要求,分阶段推进头部与中小机构 [12] - 费率分档示例:基准档1 2%,低档0 6%,升档1 5% [11] 薪酬与考核体系调整 - 基金公司高管考核中投资收益指标权重不低于50%,基金经理考核中产品业绩权重不低于80% [15] - 三年以上中长期收益考核权重不低于80% [15] - 修订《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指引》将监管要求嵌入内部制度 [16]
影响8亿基民的公募基金“大动作”,来了!
华尔街见闻· 2025-05-08 07:58
核心观点 - 监管机构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包含25条举措,覆盖范围广、力度大,旨在推动公募基金全方位改革[1][2] - 方案聚焦投资者痛点,重点改革主动权益基金收费模式和基金经理薪酬机制,强化利益一致性[3][14] - 方案对基金投资行为稳定性、销售评价、公司治理等方面提出新要求,并支持行业做大做强[18][22][25][29] 主动权益基金收费模式改革 - 大力推进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转向浮动管理费模式,建立与业绩挂钩的收费机制[4] - 新设主动权益类基金优先推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费率,持有期投资者适用费率与业绩表现挂钩[4] - 头部机构一年内发行浮动费率基金数量不低于主动权益类新发基金的60%,一年后评估优化并全面推开[5][6] - 改革将影响基金公司产品报送类型和风格,可能大幅影响权益规模较大公司的营收[6][7] 基金经理薪酬改革 - 对三年以上业绩低于基准超10个百分点的基金经理,绩效薪酬应明显下降;显著超越基准的可适度提高[9] - 基金公司高管考核中投资收益指标权重不低于50%,基金经理考核中产品业绩指标权重不低于80%[10] - 三年以上中长期收益考核权重不低于80%,淡化规模指标,促进中长期业绩表现[11][12] 强化利益一致性 - 提高高管和基金经理跟投比例及锁定期要求,建立与投资收益挂钩的薪酬制度[16] - 监管评价体系纳入投资者盈亏、业绩比较基准对比等指标,相关加分幅度提升50%,占评分权重不低于80%[16] - 建议股东将分红50%以上购买旗下产品并逐年解禁,进一步强化利益绑定[17] 增强投资行为稳定性 - 设定清晰业绩比较基准,避免风格漂移,确保投资者所见即所得[19] - 制定业绩比较基准监管指引,严格监管基准设定和修改行为[19] - 三年以上考核权重不低于80%,减少追涨杀跌,提高长期收益[20] 基金销售和评价新要求 - 出台基金投顾管理规定,规范投顾业务发展[23] - 建立销售机构分类评价机制,纳入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投资者盈亏等指标[24] - 构建五年以上长周期业绩为核心的评价体系,提高投资者盈亏和基准对比权重[24] 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 督促大股东、董事会、经营层归位尽责,完善流动性风险防控机制[26] - 改革独立董事选聘机制,防范大股东不当干预与内部人控制[26] - 推动《基金法》修订,加强重点领域制度供给,提高违法违规成本[26][28] 支持行业做大做强 - 强化投研能力建设,支持团队制管理模式,做大做强投研团队[29] - 鼓励AI、大数据等技术应用,支持设立科技子公司[30] - 实施员工持股等长效激励,支持优质头部公司创新发展和中小公司差异化经营[31] - 支持市场化并购重组,推动违规机构出清[31]
关注业绩比较基准锚定作用 创新浮动费率产品有望落地
中国证券报· 2025-05-08 04:41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 - 中国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建立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 [1] - 首批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创新浮动费率产品有望面世,超20家基金公司即将上报相关产品 [1][2] - 新机制将打破"旱涝保收"的固定费率模式,将基金管理人激励与投资者回报深度绑定 [1] 创新浮动费率产品设计 - 管理费由"基础管理费+或有管理费+超额管理费"构成,计费方式取决于年化收益率与业绩比较基准的对比及持有时间 [2] - 与以往产品不同,新机制将根据不同投资者持有不同基金份额的实际收益情况差异化收取管理费 [2] - 业绩比较基准作为锚定,超越基准时管理费上升,未达基准时管理费或大幅减少,改变基金公司盈利逻辑 [2] 监管政策导向 - 证监会主席吴清表示将优化主动权益类基金收费模式,业绩差的必须少收管理费 [3] - 新设立的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将大力推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模式 [3] - 头部公募机构未来一年内发行的主动权益产品中浮动费率机制产品占比不低于60% [3] 信息披露要求 - 修订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信息披露模板,强化业绩表现及管理费分档收取的信息披露 [4] - 综合展示产品中长期业绩、业绩比较基准对比、投资者盈亏情况、产品综合费率水平等信息 [4] 浮动费率机制发展历程 - 2019年底推出逐笔计提业绩报酬的浮动费率产品,对年化收益率超过8%的部分按20%提取业绩报酬 [5] - 2023年8月获批20只浮动费率产品,分为与规模、持有时间、业绩挂钩三类 [5][6] - 截至5月6日,大部分产品实现正收益,部分产品回报率超过28%-40% [6]
强化利益绑定,让公募基金真正为投资者服务
南方都市报· 2025-05-08 00:09
行业监管改革 - 中国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旨在改变资管行业"旱涝保收"的生态 [2] - 方案提出浮动管理费率机制,业绩明显低于比较基准的基金公司必须少收管理费 [2] - 新规将基金公司、基金经理与投资者利益紧密绑定,要求差异化管理费率与业绩挂钩 [2] 利益绑定机制 - 浮动管理费率促使基金公司和基金经理更加重视业绩而非规模 [3] - 提高基金公司高管和基金经理跟投本公司产品的比例和锁定期要求 [3] - 督促基金公司建立与投资收益挂钩的薪酬管理制度,增强责任感 [3] 产品与考核优化 - 优化基金注册安排,推出更多场内外指数基金和中低波动含权型产品 [4] - 强化基金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约束力,全面实施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 [4] - 长周期考核有助于引导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提升权益类基金规模和稳定性 [4] 行业影响 - 行动方案有助于提升行业整体服务水平和竞争力,为资管行业注入新活力 [5] - 新规推动公募基金走出舒适区,靠真本事获取酬劳 [5] - 最终目的是为投资者带来更优质的投资体验 [5]
公募重磅改革方案落地,有哪些要点?基金公司最新解读
券商中国· 2025-05-07 23:02
核心观点 -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通过25条举措推动行业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形成高质量发展拐点 [1] - 方案重点包括优化收费模式、强化利益绑定、提升权益投资规模和稳定性、完善考核机制等 [1][2][5] - 行业头部机构需在一年内发行不低于60%的浮动费率权益类基金 [3] 收费模式改革 - 推行浮动管理费机制,根据业绩比较基准分档收取管理费(基准档/低档/升档) [2] - 首批创新型基金将按持有时间(≥365天)和年化收益率分档收费 [2] - 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约束作用,制定监管指引并严格监管基准选用行为 [3] 考核与激励机制 - 建立以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高管考核中投资收益权重≥50%,基金经理考核中业绩权重≥80% [6] - 实施长周期考核,三年以上中长期收益考核权重≥80% [6] - 薪酬与业绩挂钩,业绩低于基准10个百分点需降薪,显著超基准可适度提薪 [6] - 投研团队考核周期调整为3-5年,建立激励递延及跟投机制 [7] 权益类基金发展 - 推动权益类基金创新发展,提升监管分类评价中权益类基金指标权重 [8] - 支持浮动费率基金、指数基金、主题投资基金及互换便利操作试点产品 [8] - ETF注册缩短至5个工作日,主动权益类基金注册缩短至10个工作日 [9] - 权益基金规模扩大可增加股市资金供给,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 [9] 销售与投研能力建设 - 建立销售机构分类评价机制,纳入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投资者盈亏等指标 [10] - 支持头部公司综合财富管理能力提升,鼓励中小公司差异化发展 [11] - 强化投研能力建设,启动投资者直销服务平台,出台投顾业务管理规定 [11] - 完善流动性风险防控机制,加强合规管理和内部问责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