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智能化
icon
搜索文档
汽车圈下一个“轮值”顶流
汽车商业评论· 2025-10-03 07:06
文章核心观点 - 新能源浪潮和消费需求变化正推动旅行车这一传统小众品类在中国市场迎来破圈机遇,其有望从边缘角色转变为具有稳定需求的细分市场 [4][26][31] - 以享界S9T为代表的新能源旅行车通过产品力重构和差异化竞争策略,初步验证了市场潜力,大定突破15000台成为现象级爆款 [19][28][30] - 电动化平台为旅行车带来了空间、设计和操控方面的优势,而智能化配置的加持则弥补了其传统短板,使其产品力显著提升 [21][22][24] 中国旅行车市场历史与现状 - 燃油车时代旅行车在中国市场被贴上“工具属性”标签,市场份额长期徘徊在1%左右,与欧洲超过30%的份额形成鲜明对比 [6][8][17] - 早期车型如桑塔纳旅行版凭借装载能力在公务、警用等领域应用,但强化了其工具车形象,未能传递生活方式理念 [8][10] - 后续豪华品牌旅行车如大众R36、宝马3系旅行版等改变了工具车属性,强化了情怀、小众、精致的标签,但受众圈层更为狭窄 [15][17] - 2024年旅行车年销量超过17万辆,虽连续四年上涨,但整体市场份额仍不足大盘的1% [30] 电动化带来的变革机遇 - 电动平台短前后悬、长轴距的特性使旅行车车身比例更协调,车顶线条向后延伸营造出远超燃油时代的内部空间 [21][22] - 布置在底盘的电池降低车辆重心,对冲了车尾升高对操控的影响,其操控表现甚至优于同级燃油轿车 [22] - 旅行车的空气动力学优势使其公路能耗表现略胜SUV一筹 [22] - 空气悬架等以往豪华配置加速下放,有效弥补了传统旅行车通过性不足的短板,模糊了与SUV的界限 [24] 当前市场动态与成功案例 - 享界S9T上市后大定突破1.3万台,第13天大定已突破15000台,成为新能源旅行车市场现象级爆款 [19] - 蔚来ET5T在2025年1-8月累计销量达到30227辆,而其同平台三厢轿车ET5同期销量为11271辆,旅行版销量远超三厢版 [28] - 中国品牌新能源旅行车采用“与同平台三厢车型同价甚至更低”的定价策略,区别于燃油车时代进口旅行车的“高配高价” [24][28] - 车企开发旅行车可复用大量技术,能够快速出牌抢占市场空白 [24][26] 未来市场展望 - 消费主体向90后、00后转化,“三厢情结”淡化,对个性的追求为旅行车提供了审美基础 [21] - 消费者对传统三厢轿车和SUV出现审美疲劳,需要更独特的产品,旅行车成为继方盒子车型和大型MPV后的新轮值热点 [4][21] - 旅行车有望成为一个有稳定需求、有特定拥护者的细分市场,但短期内难以复制SUV的统治级表现,市场教育仍需循序渐进 [30][31] - 高端市场用户更易接受新物种,旅行车从高端自上而下切入是更稳妥的行业趋势 [30]
燃油车追赶智能化:上汽大众Pro家族将配高快NOA
观察者网· 2025-10-01 14:08
公司战略与产品发布 - 上汽大众于2025年9月29日宣布Pro家族2026款车型上市,包括途观L Pro、帕萨特 Pro和途昂 Pro [1] - 公司战略口号为"油电同进,油电同智",旨在让燃油车用户也能体验类似电动车的智能化功能 [3] - 公司秉承燃油与新能源协同发展战略,未来将持续推动双轨并进 [8]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升级 - 核心升级是与卓驭科技合作开发的IQ.Pilot增强驾驶辅助系统 [4] - 系统硬件搭载800万像素惯导双目摄像头,无需高精地图和激光雷达即可生成高精度稠密点云 [4] - 采用双目增强OCC算法结合端到端算法模型,显著提升静态障碍物监测距离与精度 [4] - 系统可实现"端到端高快NOA",支持自动导航变道、推荐超车、智能避障、自主上下匝道等功能 [5] - 强调"人机共驾"策略,当驾驶员临时改变路线时系统不会直接退出,而是提供最优辅助 [5] - 该系统在顶配车型上免费提供,其余车型需5000元选装 [5] 智能座舱升级 - 公司与百度合作,引入文心和DeepSeek双大模型,支持更复杂的语音交互和个性化服务 [6] - 支持一次指令中识别五个意图,或通过Face ID直接调用个人化设置 [6] 行业竞争与市场定位 - 相比新势力车企强调"全栈自研",公司采用外部合作方式加速功能上车并降低研发投入 [8] - 新势力车企普遍强调高感知精度传感器和大算力芯片,目标是实现"无人驾驶" [8] - 公司燃油车智能化的核心价值仍在机械品质与可靠性,智能是"锦上添花"而非唯一卖点 [8] - 此举意在缓解燃油车与电动车之间的代际差距,避免燃油车因智能体验缺位而丧失竞争力 [8]
极氪攻占豪车上甘岭
华尔街见闻· 2025-09-30 18:52
极氪9X产品发布与市场表现 - 极氪9X于9月29日晚正式上市,售价区间为45.59-58.99万元 [2][3] - 上市后13分钟大定订单突破1万台,1小时内订单量达到42667台 [2][6] - 1小时订单量相当于奔驰EQ系列去年在华销量的七成,是宝马iX系列去年在华销量的两倍,远超问界M9月销1万-1.6万台的稳定水平 [2] - 该车型被定位为品牌的战略级超豪华作品,旨在为极氪品牌乃至整个吉利集团承担向上突破的重任 [3] 极氪9X产品定位与核心卖点 - 核心卖点是极致的豪华感,与问界M9主打的智能化、理想L9深度绑定的家庭场景以及蔚来ES8的组合拳形成差异化竞争 [2] - 集成了吉利集团顶配的技术和配置,包括千里浩瀚H9智驾方案、多颗激光雷达、五块车内屏幕、双Thor-U芯片、6C超快充、闭式双腔空簧和双阀CCD减震器等 [3] - 融入大量豪华细节设计,如游艇式飞桥车顶、天地门电动开合系统以及22英寸镜面锻造轮毂,试图对标劳斯莱斯 [3] - 动力形式采用超级电混SEP系统,基于从纯电向混动走的浩瀚-S架构,配备70度电池 [26] 极氪9X用户画像分析 - 用户主要吸引三类人群:豪华品牌的资深用户、极氪品牌的忠实拥趸(现有001、009车主增换购占比近20%)、以及科技热衷者与燃油车升级用户(包括BBA车主) [5][8] - 用户群体被概括为“老钱新贵”,主要是行业精英、企业家和商业领袖 [9] - 产品到店后,全国多地门店外停靠的车辆多为豪华品牌,显示出对传统豪车用户的强大吸引力 [8] 吉利集团的技术战略与投入 - 公司在技术上不设上限,研发上不设预算上限,只要有好的技术就大胆投入以支撑品牌向上 [6] - 技术突破包括行业首创的三个800V(高压平台、大容量电池、超快充网络)、四电机分布式电驱以及首个一体式压铸智慧生产线 [6] - 浩瀚超级电混SEP系统实现混动车型零百加速3.1秒,并在馈电和满电情况下提供基本一致的体验,采用前瞻的900V高压架构 [12] - 三电机混动电驱的马力达到1400匹,等效于36缸发动机的功,匹配三台12缸发动机 [13] - 在AI和智能驾驶领域进行大规模投入,自2021年开始布局,2022年大面积投入并推出新的智算中心,算力达到23.5EFLOPS,在中国车企中排在第一位 [15][23] 智能驾驶技术路线与合作模式 - 公司通过“赛马机制”让多个智驾团队(吉利、极氪、路特斯、亿咖通、福瑞泰克等)并行发展,最终于今年3月3日发布统一的千里浩瀚智能驾驶技术路线方案(H1/H3/H5/H7/H9) [21] - 未来智驾发展方向是AI驱动,认为识别+决策的传统模式决定下限,AI能力决定上限 [22] - 与千里科技成立合资公司(吉利、千里科技、迈驰各占30%,路特斯占5%,团队占5%),并在此基础上再成立千里浩瀚公司专门服务吉利产品,以保持技术的先进性、主动性和经济性 [23][25] - 智能驾驶技术必须具备技术领先性、主动性和产品经济性三个特点 [24] 集团协同与极氪品牌发展规划 - 回归“一个大吉利”战略后,强调集团内部在基础能力和底层技术上的协同,例如极氪的先进技术未来可赋能领克、银河甚至中国星等品牌 [17] - 极氪未来的定位是继续向上突破,集团将聚全集团之力,花更多资源进行尖点技术突破,极氪的技术将成为吉利金字塔顶端的技术 [18] - 极氪9X的成功被视为品牌关键破局机会,若能站稳50万元级市场,将提振品牌形象,并为未来的8系车型、现有7系车型和001的换代完成自上而下的更新创造条件 [5] - 品牌用户运营强调真诚沟通和立足长远,避免急功近利,相关权益提前公布以建立用户信任 [19] 公司的体系能力与产品理念 - 打造爆款产品依赖于体系能力,包括从组织架构、文化底层、产品定义到做事逻辑的全面变化 [10] - 坚持“货真价实”,对产品质量用“苛刻”二字要求,设有总裁质量例会,所有研发、制造、供应链、SQE的一把手每月参会,会议可直接任免不合格人员 [10] - 组织架构上形成“液态组织”,拉通研发、销售和供应链,围绕市场和客户需求统一目标 [11] - 产品理念是解决客户痛点,增加客户爽点,认为这是产品发展的关键 [26]
智能座舱独角兽 登陆港交所
上海证券报· 2025-09-30 16:22
9月30日,智能座舱解决方案供应商博泰车联正式登陆港交所。至此,今年热潮涌动的智能座舱赛道,终于迎来首位港股"敲钟者"。 根据公司此前披露的招股计划,本次IPO全球共发售1043.69万股H股,发售价每股102.23港元,上市后总市值预计将达到153.34亿港元。 9月30日,博泰车联盘中一度大涨近50%,截至发稿涨超40%,报145.8港元/股。 招股书显示,早在2010年汽车联网概念初兴之际,博泰车联便推出了国内首个3G车联网系统,率先切入汽车智能化领域。 此后,随着技术演进与产业需求释放,智能座舱与车联网服务迎来广阔市场空间。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2020年至2024年,我国乘用车智能座舱解决方案 的市场规模从442亿元提升至1290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30.7%。 在此背景下,博泰车联的业务迎来高速增长。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实现了从12.18亿元到25.57亿元的翻倍增长。按2024年的出货量 计,公司位列中国乘用车智能座舱域控制器解决方案的第三大供应商,市场份额7.3%。 | | | | 截至12月31日止年度 | | | | | 截至5月31日止五個月 | | | | -- ...
“坚守的创新者”,沃尔沃全新XC70要做安全的“豪华超混第一车”
中国经济网· 2025-09-30 15:12
产品定位与市场策略 - 沃尔沃全新XC70正式上市,共提供四款车型,售价区间为26.99万至34.99万元 [1] - 新车填补了XC60与XC90之间的市场空白,构建起更丰富的产品矩阵 [3] - 新车是诞生于SMA超级混动架构的首款车型 [3] 安全性能 - 全新XC70承袭沃尔沃安全基因,其安全基础源于SMA超级混动架构 [3][5] - 主动安全方面,四驱车型配备24个智能感知硬件,实现21项智能安全功能 [6] - 辅助驾驶系统基于闭源系统QNX开发,具备高安全冗余和稳定性 [6] - 被动安全采用“三路三区”吸能卸力设计和硼钢笼式车身,配备7个安全气囊,包括120L超大副驾气囊和2m超长侧气帘 [8] - 三电安全选择P2电机布局,电池外部采用1.4m长的六宫格全铝门槛加强梁,内部为“田字型”全铝框架,底护板抗拉强度达1180MPa [9] 新能源动力系统 - 新车采用四擎四驱超级混动系统,1.5T混动专用发动机最大功率120kW,热效率超44% [10] - 配合3档混动专用变速箱和P1+P2+P4高性能电驱系统,实现全速域覆盖和智能四驱 [10] - 提供7种混动工作模式,系统可根据路况与驾驶意图自动切换 [11] 智能化功能 - 智能化功能覆盖上车前、行驶中、停车后全场景,包括远程控温、寻车、遥控泊车等 [13] - 配备场景助手,支持系统预设6种场景及海量个性化自定义场景 [13] - 拥有AI大模型语音车控、NPA智能领航辅助、92寸AR-HUD等功能 [13] - 提供四种休憩模式,座椅靠背可调节至130°(支持120-150°范围调节),并具备至高6kW对外放电功能 [13]
115亿!赛力斯向华为支付完毕购买引望股权的全部对价
新浪财经· 2025-09-30 10:07
交易概述 - 赛力斯汽车以115亿元人民币现金收购华为持有的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10%股权 [1] - 交易对价已全部支付完毕,第三笔付款34.5亿元已完成支付 [1] - 交易分三期付款,股权过户手续计划于2025年3月31日前完成 [1] - 交易完成后,华为、阿维塔、赛力斯分别持有引望80%、10%和10%股权 [1] 引望公司背景 - 引望是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于2024年1月新成立的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 [2] - 引望定位为股权多元化的"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开放平台",旨在以华为技术赋能汽车行业智能化转型 [2] 战略合作与公司业绩 - 本次交易旨在以股权纽带夯实赛力斯与华为的合作关系,探索智能车与智能化部件的创新合作机制 [4] - 赛力斯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24.02亿元,同比下降4.06%,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41亿元,同比增长81.03% [4] - 公司研发投入大幅增长至51.98亿元,同比增长154.9% [4] - 2025年1-6月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约17.21万辆,其中问界系列交付约14.7万辆,占比超八成 [4] - 高端智能电动汽车销量增长带动利润提升,问界系列多款新品在2025年上半年上市 [4] - 问界M8累计交付量已突破10万台 [4] 市场反应 - 交易公告后次日,赛力斯股价开盘上涨,涨幅达3.81%,报165.26元/股,市值为2699亿元 [5]
2025年中国汽车压铸件行业政策、产量、市场规模、重点企业及未来趋势研判: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带动汽车压铸件规模达264亿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30 09:35
行业概述与定义 - 汽车压铸件行业利用高压压铸工艺生产铝、锌、镁等合金材质的汽车金属零部件,产品应用于发动机、变速箱、车身结构及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等关键部位 [1] - 压铸件具有尺寸精度高、力学性能优良、耐磨性强、机械强度高等优点 [4] - 行业受益于汽车工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崛起,轻量化与节能减排需求推动铝合金等轻质合金压铸件应用持续扩大 [1][4] 市场规模与增长 - 中国汽车压铸件行业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189.8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64.2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84% [1][11] - 中国汽车压铸件产量从2017年的48.43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55.91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2.07% [10] - 中国铝合金产量从2017年的792.2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1614.1万吨,年复合增长率为10.7%,2025年1-7月产量达1062.8万吨,同比增长15.28% [8] 下游需求驱动 - 中国汽车产量从2017年的2901.54万辆增长至2024年的3128.2万辆,年复合增长率为1.08% [9] -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从2017年的79.4万辆增长至2024年的1288.8万辆,年复合增长率高达48.91% [9] - 2025年1-8月,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105.1万辆和2112.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2.6%,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962.5万辆和96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3%和36.7% [9] 产业链与政策环境 - 产业链上游主要为铝合金等原材料及压铸机等设备,中游为生产制造,下游为汽车制造 [6] - 国家政策鼓励精密铸造工艺与装备,如2023年12月国家发改委印发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 [6] - 2024年2月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指导意见,推进与绿色低碳转型相关的基础零部件等技术攻关 [6] 主要上市企业 - 行业代表上市企业包括拓普集团、广东鸿图、爱柯迪、旭升集团、文灿股份、嵘泰股份、比亚迪、铭利达、美利信、宜安科技等 [2][12] - 拓普集团2025年上半年汽车零部件营业收入为12.77亿元,同比增长6.14% [13] - 广东鸿图2025年上半年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营业收入为41.99亿元,同比增长18.48% [13] 未来发展趋势 - 精密化:引入先进模具技术与智能控制系统,提升产品一致性与可靠性,满足核心总成严苛要求 [14] - 定制化:推动柔性生产和模块化设计,提供一体化定制方案,从标准化生产向个性化服务转变 [15][16] - 轻量化:在节能减排与电动车续航驱动下,扩大铝合金、镁合金应用,通过结构集成设计实现减重 [17] - 绿色环保:推广再生铝材等低碳材料与清洁生产工艺,降低碳足迹,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 [18]
思特威(688213):安防+手机+汽车三足鼎立发展 加强多元业务布局
新浪财经· 2025-09-30 08:32
汽车电子领域持续深化与主流车厂的合作。汽车电子25H1 营收4.8 亿元,同比+108.0%;公司与多家主 流车厂继续深化合作,行业解决方案能力、影响力显著提升,覆盖车型项目数量持续增加,应用于智能 驾驶(包括环视、周视和前视)和舱内等新一代产品出货量同比大幅上升,未来也将持续助力汽车智能 化趋势和车企智驾平权方案并从增量市场中获益。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思特威2025-2027 年营收分别为80.60/102.18/122.26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8.90/13.14/17.05 亿元。公司25 年上半年整体业绩持续高增,其中汽车电子同比实现翻倍以上增长,我 们持续看好公司在高端应用领域的拓展潜力,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国际供应链变动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事件:公司发布2025 年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收37.86 亿元,同比+54.11%,归母净利润3.97 亿元,同 比+164.93%,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23.16%/10.48%,同比分别+2.03/+4.38 pct。 智能手机市场向中高端应用布局打开成长空间。智能手机25H1 营收17.5 亿元,同比+40.5% ...
美股异动|美光科技股价两连涨背后存储器市场价格狂飙引发关注
新浪财经· 2025-09-30 06:46
股价表现 - 9月29日股价大涨4.22% 连续两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达4.51% [1] - 股价上涨反映市场对公司未来增长潜力的信心 [2] 产品价格与市场趋势 - 美光科技及其他存储器厂商上调NAND Flash产品价格 部分型号涨幅超10% [1] - NAND市场处于价格上升周期早期阶段 预计趋势持续至2026年 [1] - 存储芯片价格上涨带来短期利好 [2] 财务业绩 - 2025财年第四财季营收达113.2亿美元 超出市场预期的111.6亿美元 [1] - 毛利率提升至45.7% [1] - 用于AI的高带宽内存(HBM)收入创下新高 [1] 市场竞争地位 - 全球高带宽内存市场份额攀升至第二位 仅次于SK海力士 [2] - 三星电子市场份额下滑 但预计随新一代产品推出有望反弹 [2] 业务合作与技术应用 - 与联想合作推进汽车智能化领域 聚焦下一代车载存储解决方案 [2] - 高性能存储技术支持联想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开发 满足高速数据访问需求 [2] 市场关注点 - 需密切关注云服务商订单执行情况及公司业务表现 [1] - 长期需关注公司技术创新及市场竞争表现 [2]
渤海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报告书摘要
上海证券报· 2025-09-30 04:53
收购方案概述 - 渤海汽车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海纳川持有的四家标的公司股权 包括北汽模塑51%股权 廊坊安道拓51%股权 智联科技100%股权和廊坊莱尼线束50%股权[20][21][47] - 标的资产总交易对价为27.28亿元 其中股份支付23.19亿元 现金支付4.09亿元[47] - 发行股份价格为3.44元/股 预计发行数量为6.74亿股[25][47] 股权结构变化 - 交易前海纳川直接持股23.04% 北汽集团直接持股21.71% 合计持股44.75%[6][20] - 交易后海纳川持股比例将升至54.98% 与北汽集团合计持股比例达67.68%[18][21] - 北汽集团通过持有海纳川60%股权实现对渤海汽车的间接控股[6] 收购目的与战略意义 - 加强模块化供货能力 新增汽车外饰零部件 汽车座椅骨架 汽车电子产品和汽车线束等业务[12] - 紧跟汽车产业电动化 智能化趋势 加快乘用车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布局[13][15] - 构建智能化软硬件能力 发展汽车电子软件业务[15] - 深化国企改革 提升国有资产证券化率 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16] - 增厚上市公司业绩 提升资产规模 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水平[17] 交易条款细节 - 设置发行价格调整机制 可针对上证指数或汽车零部件指数波动进行双向调整[26][29][30] - 海纳川承诺通过交易取得的股份36个月内不转让[34][49] - 过渡期损益安排调整为由海纳川承担亏损并在现金对价中扣除[48] - 现金对价支付与募集配套资金挂钩 若配套融资不足将以自有资金补足[39][40] 审批进度与时间安排 - 已获得北汽集团董事会 海纳川董事会及股东大会批准[19] - 已完成标的公司合资方股东优先购买权放弃程序[19] - 标的资产评估报告已获北京市国资委核准[47] - 尚需北京市国资委正式批准 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审议 上交所审核及证监会注册[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