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端化
icon
搜索文档
世界最大直径竖井掘进机在郑下线 “河南造”国之重器再上新
河南日报· 2025-09-30 07:18
产品技术突破 - 世界最大直径竖井掘进机“启明号”成功下线 开挖直径达24米为世界最大 最大开挖深度达150米为当今水下施工极限 [1] - 设备采用双臂结构 集开挖、出渣、支护、导向等功能于一体 搭载姿态调整、沉降控制等多项创新技术 [1] - 具备地质适应性强、导向姿态控制精度高、地层感知识别准等特点 能在软土、卵石、软岩、硬岩频变的复杂地质条件下实现高效掘进 [1] 施工效率与安全 - 传统竖井施工需一年之久 “启明号”通过机械自主开挖可将工期缩短至3个月 [2] - 实现深井作业“井下无人化、井上少人化” 可进一步提升竖井施工的质量和安全性 [2] 项目应用与意义 - “启明号”专门针对临江漫滩环境设计 用于崇太长江隧道项目盾构接收井施工 [2] - 崇太长江隧道是沪渝蓉高铁控制性“咽喉”工程 为目前建设标准最高、掘进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世界级高铁越江隧道工程 [2] - 设备下线对崇太长江隧道的全线贯通具有重要意义 标志着我国在超大直径竖井掘进装备领域实现技术新突破 [1][2]
中国五矿携旗下9家上市公司亮相深交所 增强矿产资源保障能力 多维度提升投资者回报
中国证券报· 2025-09-30 06:55
公司战略与业绩概览 - 中国五矿于2025年9月29日在深交所召开2025年半年度集体业绩说明会,旗下9家控股上市公司高管出席 [1] - 公司明确将“资源”作为第一战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1]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公司资产总额近1.5万亿元,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达3811亿元 [2] - 公司业务遍及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第86位 [2] 资源保障与核心资产 - 2024年,公司铜、铅锌、镍、钴、钨、锡、锑等主要矿产品资源量大幅增加,保供稳链能力持续增强 [2] - 公司与青海省共同组建中国盐湖集团,加快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建设 [2] - 旗下五矿资源是全球领先的铜、锌生产商,保有铜资源量1860万吨,锌资源量1190万吨 [3] - 五矿资源核心资产拉斯邦巴斯铜矿2025年铜产量有望达40万吨,有望成为秘鲁第一大铜矿并跻身全球前十大铜矿之列 [3]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公司拥有10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0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个“科改双百企业” [4] - 旗下中钨高新推动产业高端、智能、绿色转型,其柿竹园公司技改项目计划于2027年12月竣工 [5] - 技改完成后,柿竹园公司钨精矿产量将在现有基础上新增2000标吨/年,萤石产量将超过50万吨/年,钼精矿及铋精矿年产量同步提升 [5] 业务体系发展 - 冶金建设业务瞄准新型工业化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走差异化发展道路 [4] - 贸易物流业务建立“资源+贸易+物流+服务”综合发展模式,大力拓展资源进口,强化矿产品回运布局 [4] - 金融资本业务以科技金融、绿色金融、产业金融为目标,持续优化业务结构 [4] - 地产开发业务依托集团全产业链优势,打造有行业竞争力、有五矿特色的现代产城服务商 [4] 投资者关系与价值提升 - 公司未来将重点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推动优质资产向上市平台聚集,提升核心竞争力、内在价值和投资价值 [6] - 公司将优化投资者回报机制,支持上市公司制定可持续的利润分配政策,鼓励现金分红和依法合规实施股份回购 [6] - 公司将提升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鼓励开展路演、反向路演等多种活动,加强信息披露质量和透明度 [6]
中国五矿携旗下9家上市公司亮相深交所
中国证券报· 2025-09-30 04:46
公司概况与战略 - 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金属矿产为核心主业的中央直接管理的重要骨干企业,业务遍及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500强中排名第86位 [1]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公司资产总额近1.5万亿元,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811亿元 [1] - 公司战略以“资源”为第一战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全面推进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1] 资源保障与核心资产 - 2024年,集团铜、铅锌、镍、钴、钨、锡、锑等主要矿产品资源量大幅增加,保供稳链能力持续增强 [2] - 旗下旗舰平台五矿资源保有铜资源量1860万吨,锌资源量1190万吨,是全球领先的铜、锌生产商 [2] - 以拉斯邦巴斯铜矿为例,2025年该矿铜产量有望达40万吨,有望成为秘鲁第一大铜矿并跻身全球前十大铜矿之列 [3]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公司拥有10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0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个“科改双百企业” [3] - 在冶金建设、贸易物流、金融资本、地产开发等业务体系上,全面加快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3] - 旗下中钨高新推动产业升级,其柿竹园公司技改项目计划于2027年12月竣工,预计完成后钨精矿年产量将新增2000标吨,萤石年产量将超过50万吨 [4] 未来发展重点 - 公司将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布局和转型升级,推动控股上市公司提升产业链地位,优化资产结构和业务布局,积极推动优质资产向上市平台聚集 [5] - 将优化投资者回报机制,支持上市公司根据行业情况、盈利能力等因素制定利润分配政策,鼓励现金分红和依法合规实施股份回购 [6] - 将提升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鼓励上市公司积极开展路演、反向路演等多种投关活动,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增强信息披露质量和透明度 [6]
沉闷十年后,智能手机的背面终于「活」了
36氪· 2025-09-29 21:57
智能手机屏幕形态演进 - 2007年初代iPhone以多点触控取代物理键盘 确立"手指即输入"交互逻辑[4] - 2014年iPhone 6系列开启大屏化浪潮 行业陷入屏占比角逐[4] - 2019年三星折叠屏问世 但仍以正面屏幕为核心[4] - 过去二十年智能手机形态固化 交互逻辑始终未跳脱"正面单屏"框架[4][6] 小米17系列背屏创新功能 - 背屏支持个性壁纸显示 成为珍贵回忆的展示窗口[8] - 动态通知功能覆盖十大核心生活场景 包括航班/网约车/外卖等信息实时显示[8] - 通过AI识屏能力实现便利贴功能 支持重要内容一键钉到背屏[8] - 自拍时背屏提供实时预览 支持调用主摄获得高质量成像[8] - 搭配复古手机壳可运行酷跑/贪吃蛇/愤怒的小鸟2等轻量游戏[8] 背屏技术突破支撑 - 国产金沙江电池采用16%超高硅材料 能量密度达894Wh/L刷新全球纪录[14] - L形异形叠片设计使电池容量最高达7500mAh 续航进入"两天时代"[14] - 国产SuperRED发光材料实现国际领先发光效率 色彩偏差优于行业[14] - 屏幕峰值亮度达3500nits 解决户外强光可读性痛点[15] - 国产LOFIC第三代高动态技术动态范围达16EV 媲美专业相机[15] - 结合徕卡光影大师体系与AISP算力 成为"新一代逆光之王"[15] 小米战略转型与研发投入 - 2023年雷军明确高端化是"生死之战" 必须掌握核心技术[17] - 研发投入从2019年75亿元增长至过去五年累计1050亿元[21] - 未来五年研发投入将加码至2000亿元[21] - 全球授权专利数实现三位数增长 研发人员超两万名[21] - 手机全球市场份额连续20季度排名前三 IoT连接设备近10亿台[21] - 自研3nm高端旗舰SoC玄戒O1填补内地先进芯片设计空白[21] - 小米SU7/YU7在轿车和SUV市场超越特斯拉[21] - 建设多座先进智能工厂 形成持续性人才战略和工程师文化[22]
手机战苹果、汽车挑特斯拉:小米「硬核」的底气来自哪里?
雷峰网· 2025-09-29 21:21
公司战略定位 - 公司成为首家横跨手机、汽车、家电三大领域的硬核科技公司 [1] - 手机业务全面对标iPhone 17 汽车业务对标特斯拉和保时捷 [2][17] - 高端化成为核心战略标签 从互联网公司转型为硬核科技公司 [3][20] 研发投入与成果 - 研发投入从2020年93亿元增长至2024年241亿元 [2] - 研发人员数量从2020年10401人翻倍至22641人 [2] - 过去五年累计投入1020亿元用于底层核心技术研发 [19] - 全球授权专利数量从2020年底1.6万件增至2025年Q2的4.3万件 [19] 手机业务突破 - 小米17系列开售5分钟打破2025年国产手机全价位新机首销纪录 [4] - 小米17 Pro Max单款机型销量占比超50% 创国产手机首销纪录 [4] - 发布日当晚销量约50万台 截止27日销量超80万台 [4] - 搭载全球首发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芯片 采用3nm工艺制程 [5] - 电池技术突破:小米17容量达7000mAh 17 Pro Max达7500mAh 能量密度894Wh/L [6] - 影像系统升级:搭载徕卡Summilux系统及5000万像素光影猎人950传感器 [6] 芯片研发历程 - 2014年启动松果电子自研芯片项目 2017年澎湃S1芯片销量60万台 [10] - 2021年初重启芯片项目 2024年初采用3nm工艺投片 投片费超2000万美元 [11][13] - 成功研发玄戒O1芯片并搭载于小米15S Pro [14] 汽车业务进展 - 2021年3月官宣造车 投入100亿美元 雷军亲自带队 [17] - 小米SU7在纽北赛道创6分46秒874圈速纪录 打破全球四门车纪录 [17] - 推出定制服务 覆盖YU7 Max和SU7 Ultra车型 对标超豪车品牌 [20] 产品创新亮点 - 小米17系列首创妙享背屏设计 支持实时信息显示及主摄级自拍 [5] - 采用异形叠片电池技术 含硅量16% 目前仅苹果应用该技术 [5] - 支持100W有线充电 50W无线充电 100W PPS通用快充协议 [6] 市场表现对比 - 小米17系列中国区首周销量达80万台 苹果17系列同期激活约100万台 [4] - 电池续航能力全面超越iPhone 17系列 [6] - 游戏性能和多任务处理表现优于iPhone 17标准版 [6] 生态体系构建 - 形成完整的人车家生态 覆盖手机 平板 汽车 冰箱 洗衣机等品类 [20] - 未来五年瞄准超高端 全品类高端和全球化方向突破 [20]
玉柴在北京重磅“落子”,要干啥?
第一商用车网· 2025-09-29 15:36
9月26日,玉柴北京营销中心开业仪式举行。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邢敏、中国农 业机械工业协会副会长宁学贵、中国机电商会副会长石永红、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副会长 于晓虹、玉柴集团总经理申光、玉柴股份党委书记蒋飞等领导共同为玉柴北京营销中心开业 剪彩。 ● 当篮球遇上轻客 福田图雅诺的体育营销新玩法 | 头条 玉柴北京营销中心主要承担四大核心职能:一是打造战略前沿平台,紧跟国家政策与行业趋 势,为玉柴全球战略提供决策支持;二是打造高端客户服务中心,深度服务华北及全国重点 客户,提供快速专业的技术支持;三是打造品牌形象窗口,借助北京这个国际舞台,全面展 示玉柴技术实力与企业形象;四是打造人才与资源枢纽,吸引更多高端人才,推动玉柴高端 化、智能化、绿色化创新发展。 邢敏在开业仪式上致辞。他说,玉柴集团是我国发动机行业的骨干企业和排头兵企业,玉柴 在北京设立营销中心,是行业深化结构调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次生动实践。希望玉柴以 北京营销中心成立为契机,进一步强化产业链协同,深化国际合作,为中国动力装备产业迈 向全球价值链高端作出更大贡献。 申光在致辞中表示,北京作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中心,具有极强的辐射力 ...
“鸟”塌房,伯希和要摆脱“平替”身份
36氪· 2025-09-29 12:47
公司发展历程与市场地位 - 公司创立于2012年,由一对70后安徽夫妇创立,长期不温不火,2022年天猫双11户外品牌销售榜排名第17位 [1] - 2022年后公司进入发展快车道,门店网络从2022年的39家激增至2024年的146家 [3] - 按2024年零售额计算,公司已跻身中国内地三大国产高性能户外服饰品牌之列,市场份额达到5.2% [3] 财务表现与融资情况 - 收入从2022年的3.7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7.66亿元,净利润从2022年的2431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2.83亿元 [10] - 毛利率从2022年的54.3%提升至2024年的59.6%,经调整净利率在过去三年分别为7.3%、17.2%和17.2% [13] - 2023年完成4900万元A轮融资,2024年完成2.88亿元B轮融资,2025年3月腾讯在IPO前夕完成3亿元增资,持股10.70%,公司估值达约28亿元 [3][12] 业务策略与市场定位 - 品牌策略为对标始祖鸟等国际高端品牌的产品和形象,但价格瞄准千元以下大众消费空档,其经典冲锋衣定价约500元,仅为始祖鸟同类产品的十分之一 [3][6] - 产品注重采用与高端品牌类似的面料,与Polartec、eVent、Recco等全球顶级功能技术公司合作,将Recco救援技术用于售价850元的冲锋衣,被称为国产堆料王 [4] - 营销上采用从明星引流到专业塑形的复合路径,2024年签约顶流明星成毅,官宣代言后14小时内全平台GMV突破6000万元 [7] 成本控制与供应链管理 - 通过规模优势和高效供应链管理,将基础款上衣加工费压缩至几十元水平,远低于国际品牌约400元的单件加工成本 [15] - 销售成本占总收入比例从2022年的45.7%下降至2024年的40.4%,通过集中采购、与供应商深度合作优化成本结构 [15][17] - 计划将部分募集资金用于自建生产线,加强对核心工艺的控制 [26] 增长挑战与战略转型 - 营收结构单一,2024年服装产品收入占比达91.1%,较2022年80.7%依赖性增强 [21] - 严重依赖线上销售,2024年线上渠道收入13.51亿元,占总收入76.5%,但线下门店从2022年39家增至2024年146家 [23][24] - 积极拓展产品线,推出越野鞋、登山靴等新产品,并计划在一线城市开设大型旗舰店,打造户外文化体验与社群互动复合空间 [21][24] - 2025年1月推出高端巅峰系列,连体羽绒服定价12800元,但市场接受度有限,高端产品常靠打折促销 [26][28] 行业背景与品牌争议 - 2024年国内户外运动消费规模增幅近40%,行业尚未形成绝对龙头 [30] - 品牌名称与法国探险家保罗·伯希和同名引发争议,2025年4月相关词条冲上热搜,公司官网介绍已改为品牌名称出自伯牙抚琴故事 [18]
石化化工行业明确“十五五”发展方向
中国化工报· 2025-09-29 10:34
中化新网讯 9月23日,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下称石化规划院)在京组织召开石化化工行业"十五五"规 划重点发展方向研讨会。专家在会上指出,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将是我国石化化工行业重点领域 在"十五五"期间发展的主旋律。 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 节能降碳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晔则表示,我国钾、磷、锂等关键矿产资源对外依存度高,产业链安全风险 突出;部分资源性产品产能规模大,但高端产品仍依赖进口。未来应加强国内资源勘探与绿色开采技术 攻关,构建稳定多元的海外供应体系,同时强化战略资源储备与循环利用机制,推动资源向高端化、高 值化利用转变。 当前石化化工行业正积极谋求"走出去",开辟海外市场。石油化工处/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总工程师(专业) 双玥谈道,我国石化产业规模占全球40%以上,在炼油等领域具有显著产能优势。"面对第五次全球产 业转移,要坚持'双轮驱动':一方面巩固传统市场份额,另一方面通过拓展新兴市场寻求需求和利润增 长点。"双玥说。 "今年是'十五五'规划制定的关键年,石化规划院积极开展产业研究、生产力优化、园区提升、项目论 证等工作,支撑国家部委及地方政府政策制定。"石化规划院院长李君发表示,未来石化规划院将进 ...
建滔积层板20250928
2025-09-28 22:57
公司概况与行业定位 * 建滔积层板是国内特种电子布行业的重要参与者 产能仅次于中国巨石 位居全国第二 拥有约3000台织布机[3] * 公司长期被视为中低端覆铜板(CCL)生产商 但近年来在电子布和上游材料领域取得显著进展[3] * 公司具备一体化生产能力 自供铜箔、玻纤布和树脂 增强了其整体竞争力[2][3][4] 核心业务进展与产能布局 * 在电子布方面 公司已竣工三条一代布池窑 每条窑月产量预期为50万米到60万米 年底月销量可达150万米到180万米[7] * 公司计划扩产7万吨细沙 二代布池窑预计年底投产 认证周期约三个月[2][7][11] * 低膨胀布和石英布也有相应布局 预计明年会有进一步扩展[7][11] * 在铜箔方面 公司今年传统铜箔加工量超过10万吨 一代和二代HVLP铜箔已投产并外销及自用[7] * 三代HVLP铜箔正在验证中 而四代HVLP铜箔已开发 高速铜箔进展较快[7][9][11] * 高端树脂领域进展较慢 公司目前主要依赖外部采购[7] 高端化战略与产品认证 * 公司高端化思路清晰 先从上游原材料入手 逐步追赶马七、马八、马九系列 但整体进程相对较慢[2][8][9] * 目前其高端覆铜板产品仅达到马六级别 与市场主流的马八、马九存在差距[3][4] * 公司自2019年开始布局特种电子布 其持摇法生产的新型玻纤丝正进行客户认证 有望覆盖日韩台等核心CCL厂家 预计2025年10月取得进展[2][3][4] * 海外头部CCL厂商对特种电子布的一代部认证进展是核心催化点 预计最快10月完成 最慢年底前完成[17] 行业供需与市场周期 * 特种电子布行业供需紧张 二代布和低膨胀布以上产品紧缺率可能达到一倍以上 行业有望进入供需两旺状态[2][10] * 覆铜板行业景气度提升 主要受AI需求拉动及转产带来的供需结构调整影响[2][3] * 中低端覆铜板供需格局紧张 高端产品对中低端产能形成挤占 建涛公司的月度产能利用率已超过90% 接近满负荷运转[14] * CCL市场于8月15日进行了今年首次有效大幅提价 四季度中低端CCL价格进一步上涨存在一定概率 市场状态依然紧俏[2][18][19] * 需求预计将比去年增长5%至7%[14] 财务状况与盈利预测 * 根据万得一致预期 公司2025年盈利预测约为30亿港币 对应市盈率约为12倍[16] * 静态市盈率约为15至16倍 动态市盈率则约为11至12倍[16] * 若特种电子布验证与量产顺利推进及覆铜板再次涨价 盈利预期可能会上调[16][19] * 原材料价格上涨可能推动覆铜板毛利率提升[14][15] 潜在风险与催化因素 * 电子关税预期可能对产业链产生影响 需密切关注政策变化[20] * 核心催化点包括:海外CCL厂商对特种电子布的认证进展、铜箔认证节奏、以及传统电子布的涨价节奏[17] * 公司商业模式存在一定质疑 因其作为CCL巨头需将上游材料卖给竞争对手 但通过直接联系最终客户及集团内部拥有PCB产能(如收购的英飞达子公司)来缓解此问题[5][6]
小米17系列正面迎战苹果,雷军谈小米如何“逆天改命”
搜狐财经· 2025-09-28 16:15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从互联网公司坚定迈向智能制造新战场 从手机和消费电子开创"人车家"全生态新局面 用5年时间重塑公司骨骼与灵魂 [1] - 经过深入复盘后重新确定发展道路 持续投入底层核心技术 从互联网公司转向硬核科技公司 5年计划在核心技术上投入1000亿元 [13] - 研发投入从2020年93亿元猛增至2024年241亿元 2025年预计达300亿元 研发人员数量从一万余人翻倍至超过两万人 [14] 小米17系列产品表现 - 小米17系列开售5分钟刷新2025年国产手机全价位段新机系列"首销全天销量 销额纪录" 其中Pro Max单款机型打破今年国产手机全价位段首销全天销量 销售额纪录 在系列中销量占比超过50% [1] - 标准版起售价4499元 Pro版4999元 Pro Max版5999元 新机于9月27日10点首销 [1] - 产品力跨代升级 全面对标iPhone 从完全跟随到多项技术超越苹果 [2][5] 产品技术创新 - 续航方面搭载7000mAh金沙江电池 硅含量大幅提升至16% 是上代2.5倍以上 连续测试12.2小时后仍有26%电量剩余 而iPhone17加5000mAh磁吸充电宝电量全部耗尽 [2] - 影像方面搭载徕卡光影大师影像系统和国产第三代高动态技术LOFIC 拥有16.5EV超高动态范围 大幅改善鬼影 发雾 炫光问题 [2] - 屏幕使用最新M10屏幕发光技术 红色发光主材发光效率达82.1 cd/A Pro Max采用"超级像素"技术 每个像素点放下RGB三个子像素点 清晰度媲美传统2K屏 功耗降低26% [3] - Pro系列搭载"妙享背屏" 可设置时钟 AI人像 AI萌宠 支持出行 音乐等重要信息通知 配备复古掌机保护壳售价299元 [3][6] - 全系搭载UWB超宽带互联技术 能精准判断距离 方向 自动识别车主位置 实现靠近自动解锁 开启前后备箱 离车自动落锁 [3] 芯片研发突破 - 自研SoC芯片玄戒O1发布 成为中国大陆首家实现3nm手机SoC芯片设计并大规模量产的企业 全球第四家拥有自研手机SoC的厂商 [7][16] - 玄戒项目累计投入超135亿元 2025年芯片专项预算高达60亿元 拥有2500人研发团队 人数与投入规模跻身国内芯片设计公司前三 [7][8] - 研发团队默默干了四年多 花费135亿元 等待O1量产后才对外公布 [9] 汽车业务发展 - 小米SU7开局表现优异 230天交付10万台 2024年营收超320亿元 [9] - YU7定位豪华高性能SUV 搭载三电机系统 峰值功率达1138kW 全车隐藏9处磁吸点 承重达2.3kg 支持投影仪 咖啡机等设备扩展 [9] - YU7预售阶段表现火爆 发布3分钟大定突破3680辆 1小时突破28.9万台 [9] - 2025年8月小米汽车交付量持续突破3万辆 SU7 Ultra斩获2025上半年售价50万以上轿车 纯电销量双第一 国内每卖出3辆售价50万以上纯电车就有一辆是SU7 Ultra [14]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集团总营收达到2272亿元 同比增长38.2% 净利润达228.3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146% [10] 大家电业务进展 - 从空调高端化到全品类高端化 发布小米中央空调对标行业标杆大金 推出上出风空调 双区洗/三区洗洗衣机 高端法式冰箱 中高端大尺寸电视等创新产品 [15] 品牌定位升级 - 通过改名行动重新表达敢于挑战世界第一的决心 从对标苹果到多项技术实现超越 [4][5] - 公司已成为中国创造与中国智造的新最强对标系 在全球范围内已没有对标对象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