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
搜索文档
张明: 美元指数大概率步入较长下行期
搜狐财经· 2025-07-08 18:36
美元指数历史周期分析 - 1971年至今美元指数呈现三个先降后升的长周期 第一个周期下降期1971年初至1978年10月底从120 5降至82 1降幅31 9% 上升期1978年10月底至1985年2月底从82 1升至164 7升幅100 6% [2] - 第二个周期下降期1985年2月底至1992年9月初从164 7降至78 3降幅52 5% 上升期1992年9月初至2001年7月初从78 3升至120 9升幅54 4% [2] - 第三个周期下降期2001年7月初至2008年4月底从120 9降至71 3降幅41 0% 上升期2008年4月底至2022年9月底从71 3升至114 1升幅60 0% [2] 美元指数周期特征 - 三个周期最高点与最低点持续下降 最高点分别为164 7 120 9 114 1 最低点分别为82 1 78 3 71 3 显示美国经济相对优势逐渐削弱 [5] - 周期持续时间拉长且上升期显著延长 第一个周期下行期8年上升期6年半 第二个周期下行期7年半上升期9年 第三个周期下行期7年上升期14年半 [5] - 前两个周期利率见顶早于美元指数见顶 第三个周期利率见顶晚于美元指数见顶 显示美元指数与利率相关性下降 [6] 近期美元指数走势 - 2022年9月底至2025年6月底美元指数从114 1降至96 9降幅15 1% 美联储2024年9月进入降息周期 确认美元指数进入新下行长周期 [4] - 2023年二季度联邦基金利率持平 10年期美债收益率持平 但美元指数从104 2降至96 9 反映外国投资者远离美元资产 [6] 未来美元指数预测 - 美元指数未来较长时间将波动下行 当前下行期已持续1年 历史规律显示可能再持续6-7年 [10] - 未来下行期最低点可能低于第三周期71 3 但受其他发达国家基本面制约或难低于80 [10] - 美元指数与利率相关性可能持续保持低位 [10] 人民币汇率影响 - 2015年"811汇改"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与美元指数相关性增强 若美元指数波动下行 人民币兑美元可能稳中有升 [11] - 该情景有利于中国跨境资本流动与人民币国际化 同时增强货币政策独立性 [11]
刘晓春:在稳定币浪潮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稳定币监管
搜狐财经· 2025-07-08 18:14
稳定币的现实需求与风险 - 稳定币是虚拟资产交易和链上交易等新兴经济领域的重要支付工具,传统支付方式难以满足其需求 [3] - 稳定币的匿名性和便捷性使其成为灰色产业和非法交易的工具,例如泰达币(USDT)与美元币(USDC)多次涉及非法金融活动 [3] - 为稳定币立法既是创新的需要,更是金融安全的保障 [3] 稳定币支付的性质与法定货币的关系 - 稳定币支付只是支付结算的一个环节,最终目的是实现以法定货币体现的价值转移 [4] - 只有收款人最终获取法定货币,结算才算真正实现 [4] - 稳定币的使用必须与法定货币的流通紧密结合,监管介入是确保过程安全合规的关键 [4] 境外稳定币对法币主权的影响 - 境外与本币挂钩的稳定币可能对本国金融体系产生风险冲击,曾多次引发金融市场震荡 [5] - 中国有必要制定法规对境外与人民币挂钩的稳定币进行监管,防范潜在风险 [5] - 借助稳定币的全球化特性,主权货币的影响力可拓展至国际支付和金融交易领域 [5] 稳定币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关系 - 美元稳定币市值占据法币稳定币的95%以上,通过锚定美元稳定币,美元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6] - 发行人民币稳定币的首要目的是为新兴经济发展服务,为人民币国际化服务,而非与美元稳定币竞争 [6] - 在美元仍是国际主要储备货币的情况下,人民币稳定币的推广需结合实际需求稳步推进 [6] 稳定币与央行数字货币的关系 - 法币稳定币与央行数字货币各有侧重、互为补充,稳定币在跨境结算和加密资产交易中具有优势 [7] - 数字人民币广泛应用于国内生活缴费、购物消费等场景 [7] - 稳定币能够成功应用的场景也是央行数字货币适用的场景,人民币稳定币发行有助于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应用 [7] 推动人民币稳定币发展的建议 - 推动人民币稳定币发展应采取渐进性路线,可考虑在香港尽快推出离岸人民币稳定币 [8] - 发展路径上可尝试"先境外离岸再境内离岸",从香港逐步向内地自贸区推广 [8] - 通过这种方式可扩大离岸人民币的使用范围,为人民币国际化开辟新路径 [8] 全球稳定币浪潮中的战略布局 - 中国应主动作为,通过合理监管稳定币推动人民币稳定币有序发展 [9] - 此举既能防范金融风险,又能为人民币国际化开辟新路径 [9] - 人民币有望借助稳定币的东风进一步提升其全球影响力 [9]
金涌投资搭上稳定币快车,盘中涨超650%
环球老虎财经· 2025-07-08 17:40
公司表现 - 金涌投资7月8日股价最高涨幅超650% 收盘涨幅达533.2% 报12.6港元 市值攀升至32.33亿港元 [1] - 股价暴涨直接诱因为7月7日盘后公告与AnchorX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备忘录 合作涉及四大领域 [1] 战略合作细节 - 合作方AnchorX为亚洲数字货币领军企业 持有哈萨克斯坦数字资产服务牌照 专注发行1:1挂钩离岸人民币的稳定币AxCNH [1] - 四大合作方向包括跨境支付与贸易 稳定币场景拓展 数字资产交易管理 区块链与金融科技投资 [1] - AxCNH稳定币可降低美元/SWIFT依赖度 减少交易成本 全天候即时结算特性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2] 行业政策动态 - 中国人民银行7月4日发布《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业务规则》征求意见稿 优化CIPS账户管理及结算流程 [3] - 香港《稳定币条例》预计8月生效 财经事务局计划年内发出个位数牌照 规范市场发展 [3] 公司背景 - 金涌投资主营业务涵盖投资管理 战略直投 企业顾问服务 属多元化金融服务商 [1] - AnchorX技术优势体现在分布式账本和网络安全领域 为法定货币挂钩稳定币专业发行机构 [1]
人民币国际化,香港证监会重磅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7-08 16:08
债券通优化扩容 - 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管局宣布债券通优化扩容措施,包括扩大南向通参与机构范围至券商、保险公司、理财及资产管理公司,并优化离岸人民币债券回购业务,允许债券再质押使用 [2] - 债券通八年来发展显著,境外投资者持有的在岸债券在香港作为抵押品的应用场景增加,香港场外结算公司已接受30亿元人民币在岸国债作为抵押品 [2] - 香港证监会将人民币固定收益市场作为工作重点,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当前机遇 [2] 一级市场固收产品发行 - 2024年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总额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7% [4] - 国家财政部加大在港发行国债的频率与规模,未来可能增加中长期国债比重 [4] - 香港证监会欢迎更多机构和企业在港发行"点心债",包括主权机构、国际组织、内地政府机构和企业 [4] - 香港证监会推动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技术准备工作进展顺利 [4] 二级债券市场流动性提升 - 香港证监会支持开发更多元化的衍生产品,包括利率、外汇和信贷衍生类产品 [5] - 美元兑人民币期货日均交易量达11.3万张,是2023年的3倍 [5] - 香港证监会积极推进国债期货推出,并研究建立离岸国债商业回购市场 [6] 离岸人民币产品基础设施优化 - 香港证监会研究优化离岸人民币产品相关基础设施,包括前台交易系统和中后台配套系统 [6] - 港交所与Omniclear合作,探索扩大使用国债作为合资格抵押品 [6] - 香港将继续发挥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优势,扩大产品生态、增强流动性并完善基础设施 [6]
人民币国际化,香港证监会重磅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07-08 15:59
债券通优化扩容 - 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管局宣布扩大南向通参与机构范围,加入券商、保险公司、理财及资产管理公司 [3] - 优化离岸人民币债券回购业务,允许回购期间债券再质押使用 [3] - 境外投资者持有的合资格在岸债券在香港作为抵押品的应用场景不断增加,香港场外结算公司已接受用作抵押品的在岸国债规模达到30亿元人民币 [3] 人民币固定收益市场发展 - 香港证监会将人民币固定收益市场作为工作重中之重 [2][3] - 2024年全年在香港发行的离岸人民币债券总额突破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37% [6] - 国家财政部加大在港发行国债的频率与规模,期待增加中长期国债比重 [6] - 欢迎更多机构和企业来港发行"点心债",包括主权机构、国际组织、内地政府机构和企业 [6] 二级债券市场流动性提升 - 支持金融机构开发更具吸引力、更多元的衍生产品,包括利率、外汇和信贷衍生类产品 [8] - 美元兑人民币期货今年上半年每日平均交易11.3万张,是2023年的3倍 [8] - 积极推进国债期货准备工作,希望尽快推出 [8] - 推动在香港建立离岸国债的商业回购市场,促进离岸国债的二级市场交易 [8] 离岸人民币产品相关基础设施 - 研究建立、优化配套的离岸人民币产品相关基础设施,包括前台交易系统以及中后台配套系统 [9] - 港交所与Omniclear签署合作备忘录,探索扩大使用国债作为港交所不同产品的合资格抵押品 [9] - 提升香港金融系统的稳健性,为投资者及金融机构提供高效、透明的离岸人民币资产交易及融资平台 [9]
美国人很郁闷,美元收割全球却唯独拿中国没办法,打又打不过
搜狐财经· 2025-07-08 15:57
美元霸权机制 - 美元在全球跨境支付中占比41%,远超欧元的32%和人民币的3% [1] - 大宗商品贸易(原油、天然气、粮食)普遍采用美元结算 [1] - 美元占全球外汇储备58%,欧元仅19%,人民币5.5% [6] 金融操控手段 - 美联储2020年疫情期间释放超4万亿美元流动性,引发全球资本市场波动 [4] - 1980年代美联储加息至20%导致拉美债务危机,1997年加息触发亚洲金融危机 [7] - 美国通过量化宽松政策促使美元外流后低价收购海外资产 [10] 中国反制策略 - 人民币汇率从2005年起转向一篮子货币浮动制,2023年稳定在7.2兑1美元 [11] - 中国实施外汇管制,个人年换汇额度5万美元,2022年外汇储备达3.2万亿美元 [12] -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增持美债从7000亿至1.2万亿美元以稳定市场 [12] 贸易多元化进展 - 2022年中美贸易额6900亿美元,中国对美出口占比17% [13] - 2023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超9000亿美元,与欧盟贸易额达8000亿美元 [13] - 人民币跨境支付占比升至4.5%,沙特接受人民币石油结算 [13] 军事对抗格局 - 中国海军2023年总吨位超200万吨,拥有3艘航母及33艘主力驱逐舰 [13] - 南沙群岛填海造岛3000英亩并部署军事设施,052D驱逐舰直接威慑美军 [14] - 兰德公司评估中美冲突中美国胜算低于50%且需付出数艘航母代价 [18] 科技自主突破 - 华为2023年推出搭载麒麟9000s芯片的Mate60Pro手机 [15] - 中国半导体14纳米工艺成熟,7纳米技术持续突破 [16] - 2022年中国研发投入达2.8万亿元人民币,全球第二 [16] 经济相互依赖 - 2022年全球供应链危机暴露美国对中国芯片及原材料依赖 [18] - 中美贸易战导致美国通胀飙升至8%,2023年美财长耶伦主动寻求对话 [18] - 中国经济占全球18%,美国难以脱离中国供应链独立运转 [18]
香港证监会梁凤仪: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进展顺利 力争近期公布细则
经济观察网· 2025-07-08 15:53
香港发展人民币固定收益市场的重点方向 - 香港证监会将发展固定收益及货币市场作为今年工作重点,特别是人民币固定收益市场 [2] - 积极推进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技术准备进展顺利,近期将公布实施细则 [2][3] - 投资者加速重新配置资产分散风险,人民币国际化迎来机遇,香港将推进三个新方向 [2] 增加一级市场固收产品发行 - 2024年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总额突破1万亿元,同比增长37% [3] - 财政部增加在香港发行国债的频率与规模,侧重中长期国债以满足国际投资者需求 [3] - 香港特区政府将继续发行不同期限人民币债券,鼓励主权机构、国际组织、内地机构和企业发行点心债 [3] - 香港离岸人民币同业拆息处于低位,国际和内地大型企业近期公布点心债发行计划 [3] 提升二级债券市场流动性 - 流动性提升有助于发行人获得更具竞争力的定价条件和更广泛的投资者基础 [3] - 发展利率、外汇和信贷衍生品等工具,丰富香港市场风险管理工具 [4] - 积极推进国债期货准备工作,推动建立离岸国债回购市场,提高投资者参与积极性 [4] 建立离岸人民币产品基础设施 - 研究建立离岸人民币相关产品的前台交易系统和中后台配套系统 [4] - 提升香港金融系统稳定性,打造高效透明的离岸人民币资产交易和融资平台 [4]
互换通:月成交增660%,多项优化待落地
搜狐财经· 2025-07-08 15:13
互换通发展现状 - 互换通自2023年5月15日启动以来持续优化,月成交金额从2023年5月的500亿元升至2025年5月的3800亿元,增长660% [1] - 截至2025年一季度,参与互换通的离岸投资者超80家,较启动时的22家显著增加 [1] - 2025年5月互换通日均结算金额达250亿元,远超预期 [1] - 截至2025年5月,互换通成交金额约占境内利率互换产品市场的8% [1] - 2025年3月互换通月度交易量和交易笔数均创新高 [1] 国际投资者参与情况 - 截至2025年4月,国际投资者持有的在岸固定收益产品总值达4.4万亿元,较一年前增加10% [1] - 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量达1万亿-2万亿元 [1] - 部分境外投资者从NDIRS市场转移到互换通市场进行风险对冲和套利 [1] 规则优化与产品创新 - 2024年1月北向互换通合资格抵押品范围扩大 [1] - 2025年利率互换合约最长交易剩余期限由10年延长至30年 [1] - 计划在2025年晚些时候增加以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为参考利率的合约 [1] 人民币国际化背景 - 全球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比接近6%,超越欧元结算占比 [1] - 2024年中国与东盟国家跨境人民币结算额超5.8万亿元,是2021年的两倍多 [1] 市场影响与机构观点 - 互换通为离岸衍生产品市场带来突破,包括提供对冲工具、吸引投资者、完善收益率曲线、提升资本效率等 [1] - 北向互换通实现跨境交易,避免交易对手信用风险,解决授信不足问题 [1] - NDD利差缩窄等因素将吸引更多海外投资者,丰富利率互换市场参与者结构 [1]
梁凤仪:人民币柜台纳入港股通进展顺利 力争近期公布细则
搜狐财经· 2025-07-08 14:21
债券通发展成就 - 债券通八年发展显著 通过债券通持有的在岸债券在香港作为抵押品的应用场景显著拓宽 已成功应用于互换通北向交易、离岸人民币回购以及场外衍生品结算等业务 [1] - 香港场外结算公司接受用作抵押品的在岸国债规模已达30亿元人民币 这些创新举措提升了国际投资者持有在岸债券的灵活性与资本效率 [1] 债券通优化扩容新措施 - 南向通的合资格投资者范围进一步扩大至券商、保险公司、理财及资产管理公司等机构 [2] - 优化离岸人民币债券回购业务 允许在回购期间进行债券的再质押(Rehypothecation) 便利境外投资者获得更灵活的人民币流动性支持 [2] 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窗口期 - 全球宏观环境变化促使全球投资者加速资产重新配置以分散风险 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供了绝佳的战略窗口期 [2] - 发展固定收益及货币市场 尤其是人民币固收市场 是香港证监会今年的重中之重 [2] 丰富产品供给策略 - 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规模增长迅猛 2024年发行总额已突破一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7% [3] - 鼓励更多元化的发行主体包括主权机构、国际组织、内地地方政府和优质企业来港发行点心债 [3] - 国家财政部持续在港扩大国债发行规模与频率 期待增加中长期国债的发行比重 以满足国际投资者的长期配置需求 [3] - 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的技术准备工作进展顺利 力争近期公布实施细则 [3] 提升二级市场流动性策略 - 香港美元兑人民币期货交易活跃 今年上半年日均成交量达11.3万张 是2023年日均水平的三倍 [4] - 积极推进国债期货的准备工作 希望推动在香港建立商业化的离岸国债回购市场 [4] 优化金融基础设施策略 - 研究建立和优化与离岸人民币产品配套的金融基础设施 包括前台交易系统以及中后台的结算和交收系统 [4] - 增强不同金融市场基建之间的互联互通 例如港交所与Omniclear签署合作备忘录 探索扩大国债作为港交所不同产品合资格抵押品的应用范围 [4]
增660%!互换通5月成交额达3800亿元
券商中国· 2025-07-08 12:17
互换通发展概况 - 互换通自2023年启动以来持续优化,月成交金额从2023年5月的500亿元增长至2025年5月的3800亿元,增幅达660% [1] - 截至2025年第一季度,参与互换通的离岸投资者数量从最初的22家增至超过80家 [2][3] - 2025年5月互换通日均结算金额达250亿元,占中国境内利率互换产品市场的8% [3][4] 交易规模与市场表现 - 2024年12月以来互换通月度交易量持续保持在4500亿元以上,2025年3月创下4955.69亿元的单月新高,日均成交量达开通首月的8倍 [4] - 国际投资者持有的在岸固定收益产品总值在2025年4月达4.4万亿元,同比增长10% [2] - 境外机构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交易量达1万亿-2万亿元,互换通交易量预计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5] 产品优化与创新 - 2024年1月北向互换通合资格抵押品范围扩大,纳入在岸国债及政策性金融债 [6] - 2025年北向互换通利率互换合约最长交易剩余期限从10年延长至30年,为超长期债券提供对冲工具 [6][7] - 计划2025年新增以1年期LPR为参考利率的利率互换合约,丰富产品类型 [7] 市场影响与机构观点 - 互换通成为境外投资机构最佳利率风险对冲工具,促进NDD利差缩窄和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深度提升 [8] - 北向互换通通过跨境集中清算模式有效解决信用风险问题,推动交易量快速提升 [8] - 机构建议扩大交易限额、丰富产品种类并优化基础设施(如合约压缩服务)以满足境外投资者需求 [9] 人民币国际化背景 - 全球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比达6%,超越欧元(5.3%)[7] - 2024年中国与东盟国家跨境人民币结算额达5.8万亿元,较2021年增长超一倍 [7] - 互换通发展有助于巩固香港作为全球领先离岸人民币枢纽的地位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