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具身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探访美的首个智能体工厂:看见机器人与人的相处
经济观察网· 2025-08-29 15:48
智能体工厂建设 - 美的集团在荆州工厂建立全球首个智能体工厂 目前共有14个智能体覆盖38个核心生产业务场景 [3] - 工厂采用"大脑"指挥模式 实现生产要素互联互通 赋予智能终端感知、理解、决策及行动能力 [6] - 智能体工厂实现秒级响应完成传统人工小时级任务 平均提效80%以上 其中排产响应速度提升90% [5] 人形机器人应用 - 人形机器人"美罗"已投入生产线3个月 可执行送检、巡检及保养等多项任务 [3] - 美罗能够准确握持托盘并移动工件 完成首检工单闭环操作 [3] - 人形机器人打破传统固定工位作业模式 实现跨业务系统协同工作 [8] 智能设备创新 - 巡检机器人"玉兔"具备视觉识别和声源定位功能 可自主调节机械臂进行设备检测 [5] - 玉兔Pro版本将增设旋钮按键功能 实现故障自主诊断与处理的全链路闭环 [5] - AI眼镜辅助人工检测 自动判断产品文字图案正确性 提升检测效率和准确率 [9] 技术演进路径 - 智能体工厂具备自主学习进化能力 检测数据可反馈至工厂大脑用于模型训练 [10] - 工厂建设采用"反向落地"思路 经过多次测试推翻最终形成现有框架 [8] - 5G网络为智能体运行提供核心支撑 荆州工厂是美的全球首个5G全连接工厂 [7] 制造范式变革 - 智能体工厂代表制造行业第四阶段演进 特点是AI驱动的智能化和自适应 [12] - 新模式将人工从枯燥高风险工作中解放 转向幕后协同协作角色 [12] - 公司旨在通过智能体工厂实践 定义中国制造新标准和发展方向 [13]
金发科技:机器人塑胶材料整体解决方案
DT新材料· 2025-08-29 00:04
人形机器人市场前景 - 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应用 预计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突破千亿美元[2] - 材料轻量化是未来机器人减重主攻方向 以塑代钢趋势愈发明显[2] - 轻量化对提高运动灵活性 降低能源消耗 延长电池续航时间具有重要意义[2] 金发科技战略布局 - 通过金石成长基金间接持有宇树科技0.42%股份 战略投资切入行业核心供应链[3] - 已成立机器人材料项目研发团队 依托汽车行业技术经验与客户开展联合开发[3] - 具备自主研发PEEK材料聚合能力 全球率先实现PA10T产业化[3] - 拥有年产2.1万吨PA10T/PA6T能力 年产2.1万吨LCP树脂能力[3] 材料解决方案 - 开发高抗冲 耐候及特殊美学材料用于外壳与面罩[3] - 推出薄壁阻燃 高绝缘及高耐热特种工程塑料用于电子电气部件[3] - 建立玻璃纤维与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体系实现以塑代钢[3] 行业活动参与 - 金发科技幸泽佳将于2025年9月10-12日在合肥高分子产业年会发表主题报告[4] - 报告主题为"金发科技机器人塑胶材料整体解决方案" 涵盖材料性能及应用案例[4] - 幸泽佳担任机器人行业技术经理助理及仿真工程师 负责材料解决方案研究[8] 产业年会概况 - 2025高分子产业年会设具身机器人创新材料及应用论坛 聚焦轻量化 智能化材料解决方案[8] - 同期举办低空经济 航空航天 新能源汽车 AI 先进通信等应用专场[8][12] - 大会立足全球视野 探讨新兴产业材料技术装备新机遇[12]
干什么吆喝什么,马斯克“鼓吹”人形机器人未来?
搜狐财经· 2025-08-28 06:43
马斯克对人形机器人的观点和预期 - 马斯克作为创业者和企业家 持续看好并投入人形机器人领域 包括特斯拉 Optimus xAI 等多个项目 [2] - 马斯克预测智能人形机器人数量将超过人类人口 每个行业将有大量机器人为人类提供产品和服务 [3] - 马斯克预计特斯拉 Optimus 机器人今年将迎来首批"军团" 明年尝试生产约5万台 [3] 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 - 机器人赛道受到广泛关注 包括英伟达黄仁勋等行业领袖及中国企业均在各自细分领域布局 [2] - 机器人应用场景正不断扩大和延伸 涵盖医疗 养老 工业场所等多个细分领域 [2] - 机器人技术和大模型基础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升 产品应用场景不断完善 [3] 人形机器人的市场预期 - 有人预测到2030年所有工作岗位将被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取代 [3] - 若机器人销售速度与汽车相同 年产量可能达到3.2亿台 [3] - 随着价格变化 人形机器人可能进入普通家庭 被更多人接纳和承受 [3] 机器人对就业和社会的影响 - 马斯克认为机器人将承担很多人类目前的工作 但普通人将享受更好的医疗 食物和交通等服务 [4] - 这种预期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 并非自动实现 [5] - 马斯克通过传播思想影响民众认知 为自身产业发展创造更好的前景和机会 [5]
巴斯夫 技术开发高级经理盛李红:多维创新赋能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发展
DT新材料· 2025-08-28 00:04
巴斯夫在新能源汽车材料领域的创新 - 巴斯夫与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和北京卫蓝新能源合作开发下一代固态电池包 结合先进材料解决方案设计非金属组件以提升轻量化、热安全管理和功能性 [2] - 巴斯夫推出无卤阻燃聚酰胺9T材料Ultramid® Advanced N3U42G6 可降低新能源汽车电子电气零部件金属触点的电腐蚀 提升电动汽车逆变器、直流-直流转换器及电池等高压连接器的安全性与耐久性 [3] - 新推出的Ultramid® Advanced N3U42G6材料具有高强度和硬度、出色耐化学性和尺寸稳定性 满足行业对无卤电子电气组件在温暖潮湿环境下日益增长的需求 提供本色版和预着色版两种选择 均具备高色泽稳定性且易于加工 [3] 巴斯夫可持续材料解决方案 - 巴斯夫推出包括Ccycled®和生物质平衡的工程塑料(Ultramid®和Ultradur®)、生物基和Cycled®聚氨酯(Elastoflex®)、工业后回收的Infinergy®赢飞力®发泡热塑性聚氨酯、生物聚氨酯合成革(Haptex®)以及水性粘合剂(Acrodur®)等一系列可持续材料解决方案 [5] - 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亚太区技术开发高级经理盛李红将出席2025高分子产业年会新能源汽车创新材料及应用论坛 分享题为"多维创新赋能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发展"的报告 [5] 2025高分子产业年会概况 - 2025高分子产业年会将于9月10-12日在安徽合肥举行 聚焦AI、具身机器人、低空经济、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数据中心和新一代通信等新兴产业的材料、技术、装备新机遇 [8] - 大会设置工程塑料产业创新大会、具身机器人创新材料及应用论坛、AI赋能高分子材料开发专场、高分子电磁复合材料及应用论坛、新能源汽车创新材料及应用论坛等多个平行论坛 [13][16][18][21][22][24] - 会议包括开幕式及产业宏观论坛、高分子产业发展闭门会议暨项目路演、科研成果展示及终端对接专区、产品及设备展区等内容 [13][15][25] 新能源汽车创新材料论坛重点内容 - 论坛将探讨岚图汽车创新轻量化材料应用案例、Technyl®在新能源创新浪潮下的高性能解决方案、聚酰亚胺在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中的应用、汽车内饰非金属材料新技术动态等话题 [24] - 具体演讲包括巴斯夫盛李红的"多维创新赋能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发展"、岚图汽车材料与轻量化负责人刘勇的"岚图汽车创新轻量化材料应用案例"、浙江道默工程材料销售总监张国辉的"Technyl®高性能解决方案"等 [5][24]
安徽合力(600761):公司简评报告:海外销量高增长,带动营收创新高
东海证券· 2025-08-27 18:03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1][6] 核心观点 - 海外销量高增长带动营收创新高 海外业务营收达40.16亿元 同比增长15.20% 海外收入占比达43% 海外整机出口7.36万台 同比+23.08% [6] - 电动化产品占比持续提升 上半年电动车销量同比增长28% 占比升至68% 较上年末提高2.5pct [6] - 智能物流战略业务快速增长 上半年智能物流板块同比增长59.1% 与华为成立"天工实验室" 与江淮技术中心成立"天枢实验室" [6] - 公司上调盈利预测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38/15.98/17.91亿元(原预测为13.84/15.42/16.78亿元) [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93.90亿元 同比增长6.18% 归母净利润7.96亿元 同比下降4.60% [6] - 预计2025年营业总收入183.95亿元 同比增长6.17% 2026年202.54亿元 同比增长10.11% [6] - 预计2025年归母净利润14.38亿元 同比增长8.97% 2026年15.98亿元 同比增长11.15% [6] - 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2.31/11.07/9.88倍 [6] 业务发展 - 2025年上半年叉车行业销量73.93万台 同比+11.66% 公司销量20.42万台 同比+17.23% 行业占比高达27.62% [6] - 公司设立首个海外制造工厂 优化国际化布局 现有300多家海外代理商覆盖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6] - 战略业务板块表现突出 零部件同比增长16.4% 后市场同比增长15.3% 智能物流同比增长59.1% [6] - 公司开展最大吨位级电动平衡重式叉车研发 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G2系列"锂电专用车成为爆款产品 [6] 市场表现 - 收盘价19.87元 总股本89,069万股 市净率1.55倍 净资产收益率7.43% [1] - 12个月内最高价23.90元 最低价14.31元 [1]
泉果基金调研虹软科技,在PSAI市场战略上坚持“应用+服务”双轮驱动
新浪财经· 2025-08-27 13:18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半年度营业收入4.10亿元,同比增长7.73% [2] - 归母净利润8,853.61万元,同比增长44.06% [2] - 归母扣非净利润7,201.08万元,同比增长33.86% [2] - 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2.20元(含税),合计派发现金红利88,160,908.00元,占半年度归母净利润的99.58% [3] - 研发费用1.9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8.39%,同比增长2.36% [5] 研发与人员结构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研发人员596人,占公司总人数的62.15% [5] - 研发费用尚未资本化 [5] 智能手机业务进展 - 智能超域融合技术持续迭代,加速全机型市场渗透 [6] - 视频解决方案在极端光照、长时间录制和影调场景实现核心优化 [6] - 星空拍摄解决方案完成多模块升级并在头部客户商业应用 [6] - 高倍率变焦场景通过生成式超分技术和端侧大模型实现画质与处理效能突破 [6] - 手机业务增长逻辑包括芯片升级适配、全机型渗透率提升及杀手级应用开发 [24][25][26] 智能汽车业务进展 舱内业务 - 驾驶员/乘员视觉安全辅助产品完成多轮技术迭代并批量出货至海内外客户 [7] - DMS产品通过欧盟ADDW认证,并在岚图、吉利海外车型ENCAP测试中获满分 [7] - DOMS ENCAP 2026方案正在研发中 [7] - Tahoe前装软硬一体车载视觉解决方案在欧洲豪华品牌车型完成量产交付 [7] 舱外业务 - 主推智能停车辅助系统和智能辅助驾驶系统 [8] - 舱泊一体解决方案完成POC技术验证,APA产品完成泊车全功能开发 [8] - 低算力平台解决方案(SouthLake/WestLake)获客户定点,L2级方案进入商业化落地阶段 [8] - 中高算力平台解决方案(EastLake)成熟度提升,启动舱驾一体POC项目 [8] 监管合规与市场战略 - 针对L2级辅助驾驶安全风险,完成传感器配置、功能策略及失效保护机制的系统性调整 [9][21] - 以欧洲法规为核心增强海外市场适配能力,深化合作与技术推广 [9] AI眼镜业务进展 - 已与5-6个AI眼镜品牌签署合同,雷鸟AI眼镜于2025年第一季度首发 [15][17] - 聚焦对焦、成像质量、抖动等核心技术问题,与高通等芯片厂商合作推进底层适配 [10][16] - 商务模式以计件收费为主,当前收入体量较小 [17] - 未来方向包括手机AI技术迁移、杀手级应用开发及多模态交互入口布局 [15][16] 其他业务与技术布局 - 新一代视觉大模型ArcMuse2025 V1.1实现对PSAI、智能汽车、智能手机及AI眼镜业务的赋能 [12] - PSAI产品新增AI试鞋、商品换色、高清改尺寸等功能,服务中小电商及300余家头部服饰品牌 [12] - 端侧大模型通过蒸馏技术适配终端,在长焦、超分辨率等场景实现技术突破 [19] - 在具身机器人领域与全球知名民用机器人公司建立技术合作 [13] 业务展望与战略 - 手机业务Q2收入波动因客户项目验收延迟,不影响全年成长性 [14] - 智能汽车业务战略从软硬一体转向纯软件授权,长期毛利率目标维持在90%左右 [22] - 研发人员规模保持稳定,下半年不会大幅新增人员 [23]
回购注销+上调回购价!稀土永磁龙头出手
上海证券报· 2025-08-27 09:29
回购计划调整 - 公司上调回购A股股份价格上限37.35% 由31.06元/股调整至42.66元/股 调整后上限于2025年8月27日生效 [2][3] - 回购价格上限调整因近期股价超过原定上限 旨在保障回购顺利实施 其他回购方案内容未变更 [2][4] - 回购计划总额1亿元至2亿元 回购股份将全部用于注销并减少注册资本 [7][8] 股份回购进展 - 公司于8月25日首次回购6.64万股 最高成交价30.87元/股 最低30.79元/股 总金额204.62万元 [10] - 自4月28日公布回购计划至8月26日 公司股价由20.34元/股涨至37.4元/股 累计涨幅83.91% [6][10] 财务表现 - 2024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5.07亿元 同比增长4.33% 归母净利润3.05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154.81% [13][14] - 扣非归母净利润2.34亿元 同比增长588.18% 基本每股收益0.22元/股 增长144.44% [13] - 总资产133.80亿元 较上年度末增长8.80%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5.49亿元 同比下降266.00% [13] 业务板块表现 - 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领域销售收入16.75亿元 产品销售量同比增长28.14% [14] - 变频空调领域销售收入10.50亿元 产品销售量同比增长19.85% [14] - 风力发电领域销售收入2.14亿元 机器人及工业伺服电机领域销售收入1.33亿元 3C领域销售收入1.01亿元 [14] 战略布局与行业前景 - 公司重点布局具身机器人电机转子业务 已投入专用厂房及设备 具备规模化量产能力 上半年实现小批量交付 [14] - 稀土磁材出口有望修复 海外补库备库推动需求增加 行业进入传统旺季 三季度需求边际提升 [15] - 公司总市值513亿元 市盈率(动)84.14倍 市净率7.14倍 流通市值424亿元 [5]
倒计时13天!中石化/中石油/巴斯夫/万华/金发/赢创/会通/道恩/LG化学/东丽/旭化成/京博/利安隆/聚隆......
DT新材料· 2025-08-27 00:03
会议概况 - 2025高分子产业年会暨"新塑奖"评选将于9月10-12日在安徽合肥举行 聚焦中国新兴产业崛起对高分子材料未来十年的引领作用[1] - 会议涵盖AI 具身机器人 低空经济 航空航天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 数据中心和新一代通信等新兴产业的材料 技术及装备机遇[1] - 主办单位为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DT新材料) 协办单位包括舟山市投资促进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浙江校友会等[2][31] 组织架构 - 大会主席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蹇锡高担任 专家顾问团包括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刘孝波等多位学术与产业界权威人士[2] - 支持单位涵盖中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平台 安徽省复合材料工业协会 浙江省生物基高分子材料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等机构[2][31] - 特别鸣谢企业包括德国耐驰仪器制造有限公司(热分析系统领导者) 浙江道默工程材料有限公司(聚酰胺材料全球领导者) 会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科创板首家改性材料上市公司)等[2] 会议议程 - 9月10日下午举行高分子产业发展闭门会议暨项目路演 聚焦工程塑料产业高质量发展[7][21] - 9月11日上午举办全体大会包括开幕式 产业宏观论坛及"新塑奖"颁奖盛典 下午并行召开工程塑料创新大会 具身机器人材料论坛和AI赋能材料开发专场[7][9][10][12][15] - 9月12日全天举行第三届高分子电磁复合材料论坛 第七届新能源汽车材料论坛以及航空航天与低空经济创新材料论坛[7][16][17][20] 专题论坛内容 - 工程塑料创新大会将探讨"双碳"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材料机遇 树脂基复材智能化生产 改性工程塑料关键要素及耐温抗老化PCT(G)树脂技术等议题[10][11] - 具身机器人论坛覆盖交互人形机器人新材料应用 腱传动灵巧手材料挑战 LG化学工程塑料解决方案及金发科技塑胶材料整体方案等前沿内容[12][14] - 新能源汽车论坛包含岚图汽车轻量化案例 Technyl®高性能解决方案 聚酰亚胺在三电系统应用及PA12汇流排绝缘层创新材料等技术方向[20] 参与方式 - 企业代表参会费用为3500元/位 高校教师为2800元/位 DT会员免参会费并可优先安排对接会[23] - 会议设置科研成果展示 终端对接专区 产品设备展区及"新塑奖"获奖企业专区等交流平台[7] - 报名需通过扫码审核 合作咨询可联系15355132586(DT新材料服务号)[31]
南京德腾机械:携“SMART-14微型双螺杆挤出试验机”出席2025高分子产业年会
DT新材料· 2025-08-27 00:03
公司介绍 - 南京德腾机械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专注于双螺杆挤出机的研发、制造及应用研究 创业团队具有德国机械制造行业先进的生产管理经验 在挤出机行业深耕多年 积累了丰富的行业应用经验 能为各类应用客户提供最佳的配混、挤出解决方案 至今在全球市场已交付超1000套挤出新装备 [3] - 公司历经15年发展 在改性装备领域形成了4个系列的产品 螺杆规格涵盖了11mm-Φ165mm的范围 试验型最小产量100g/h到生产型最大产量可达3吨/小时 [3] 产品系列 - 系列一:共混改性造粒 [4] - 系列二:特种防火电缆挤出 [4] - 系列三:实验型板片膜挤出机(单层、多层共挤、双向拉升) [7] - 系列四:微型双螺杆试验装配 [10] SMART-14微型双螺杆挤出试验机 - 南京德腾机械完全自主研发 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微型双螺杆挤出平台 螺杆直径14.2mm 中心距12mm 填补了螺杆直径在12-16mm之间的空白 [5] - 国内首创100g-1000g微型试验平台 助力快速高效节省的新材料和新工艺的研发 螺杆直径小 试验耗材少 100-200g可进行试验 浪费少 尤其适用于高价值的特种高分子材料或医用高分子材料 大大节省实验用料成本 [5] - 积木式结构 灵活调整螺杆构型适用于不同材料的多应用开发 占用场地小 使用方便 专门设计适用电源220V/50HZ 常规办公条件下即插即用 [5] - 为反应合成、医用高分子、制剂等领域可定制设计 进行反应脱挥挤出、热熔挤出、固体分散剂制备等开发应用 [5] 行业会议参与 - 公司将携SMART-14微型双螺杆挤出试验机(展位号A01)出席9月10-12日于合肥召开的2025高分子产业年会 [1][2] - 2025高分子产业年会立足全球视野 邀请国际领先企业、代表性产业化专家、政府、园区、资本、协会和联盟等产业链上下游 共探AI、具身机器人、低空经济、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数据中心和新一代通信等新兴产业的材料、技术、装备新机遇 [16] 会议组织架构 - 主办单位: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DT新材料) [17] - 大会主席:蹇锡高 中国工程院院士 亚太材料科学院院士 [17] - 协办单位:舟山市投资促进中心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浙江校友会 [17] - 支持单位:中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平台 安徽省复合材料工业协会 浙江省生物基高分子材料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北京化工大学新材料校友会 中国科学院大学新材料校友联合会 [17]
吉林大学张云鹤教授:低空经济与橡塑行业的融合发展
DT新材料· 2025-08-26 00:05
低空经济与材料创新 - 2024年被视为中国低空经济元年,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成为低空经济主力飞行器,需高性能聚合物及复合材料驱动性能提升[2] - eVTOL中超过90%的复合材料为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于机身、翼面和螺旋桨等关键部件,占比达75-80%,其相同重量下拉伸强度比传统金属高九倍以上,弹性模量达四倍以上[2] - 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用于需透波性能的部件如雷达罩、整流罩,芳纶纤维增强材料适用于负荷承载和透波结构部件,泡沫塑料夹芯复合材料因低密度和缓冲性能用于内部结构[2] PEEK材料应用与研发 - PEEK材料密度低且兼具刚性和韧性,可替代金属实现轻量化,碳纤维增强PEEK复合材料在室温下拉伸强度比未增强时增加至少一倍,150℃下达三倍,碳纤维增强还能抵御热软化和降低磨损率[3] - 吉林大学张云鹤教授团队专注聚醚醚酮(PEEK)材料研发,该材料原应用于军用航空航天,现于无人机、新能源汽车和生物医疗等新兴行业展现应用潜力,在高端市场具备与进口产品抗衡实力[3][7] - 张云鹤教授将出席2025高分子产业年会,以"低空经济与橡塑行业的融合发展"为题进行报告[3] 2025高分子产业年会概况 - 会议于2025年9月10-12日在合肥召开,主题为"中国新兴产业崛起将引领高分子下个十年",聚焦AI、具身机器人、低空经济、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材料与技术机遇[8] - 主办单位为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协办单位包括舟山市投资促进中心、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浙江校友会等,支持单位涵盖中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等机构[9][10] - 大会主席为蹇锡高院士,专家顾问团包括刘孝波院士、杨杰教授等行业领军人物,特别鸣谢企业涉及耐驰仪器、道默工程材料等产业链企业[10] 分论坛核心议题 - 工程塑料产业创新大会涵盖新能源汽车材料机遇、树脂基复材智能化生产、改性工程塑料关键要素等议题,演讲嘉宾包括小鹏汽车材料总监黄家奇、耐驰仪器市场副总曾智强等[17][18] - 低空经济论坛聚焦高分子材料在航空航天应用、eVTOL轻量化材料、聚醚醚酮复合材料等,演讲嘉宾包括航天材料所副总师赵云峰、吉林大学教授王贵宾等[25][27] - 新能源汽车论坛讨论轻量化材料案例、聚酰亚胺在三电系统应用、内饰材料技术动态等,演讲嘉宾来自岚图汽车、道默工程材料等企业[28] 会议附加活动 - 9月10日举办高分子产业发展闭门会议暨项目路演,协办单位为舟山市投资促进中心,面向全球征集塑料、纤维、橡胶等领域的新材料、新技术项目[29][32] - 会议设置科研成果展示及终端对接专区、产品设备展区及"新塑奖"获奖企业专区,提供产业链合作机会[15] - 参会费用为企业代表3500元/位、高校教师2800元/位,DT会员免参会费且享优先对接权益[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