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整合
搜索文档
庄园牧场(002910) - 庄园牧场2025年5月1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4 17:52
行业发展趋势与公司战略 - 乳制品行业未来重点在于加强产业链整合,向上游延伸至奶源基地建设,向下游拓展销售渠道和终端市场 [3] - 中国乳制品人均消费量仍低于发达国家,提升空间巨大,行业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 [3] - 公司将聚焦奶产业整合、特色养殖、QACP管理体系、产品创新与市场营销五大核心方向 [3][5] - 坚持"立足西北,走向全国"战略目标,巩固甘肃、青海、陕西市场,拓展全国市场 [6] 公司业绩与亏损原因 - 2024年营业收入8.90亿元,净利润-1.67亿元 [7] - 亏损主因:原奶供需失衡、消费结构变化导致市场竞争加剧和成本上行 [5] - 自有牧场奶牛饲养成本倒挂,维持高自有原奶供给率导致产品毛利率下降 [5] - 为应对市场竞争持续投入高营销费用,挤压利润空间 [5] 竞争优势与提升计划 - 作为区域性乳企,在甘肃省内拥有高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4] - 已建立独立完善的销售网络,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4] - 未来计划:向先进企业学习养殖技术,优化饲料配方和牛群健康管理 [5] - 加强生产调度管理,合理配置资源,释放潜在产能 [5] - 完善营销效果评估体系,调整营销策略与投入方向 [5] 盈利增长驱动因素 - 全面推进奶产业整合发展,打造奶牛养殖领域领军企业 [6] - 发展有机奶等特色养殖,引进乳肉兼用品种,实现养殖板块多元化 [6] - 严格落实成本管控方案,提高人效比和设备综合利用率 [6] - 根据市场需求增加产品附加值,结合新技术、新材料 [6]
今年以来白羽肉鸡价格波动明显 行业普遍看好“出海”机遇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5-10 01:11
白羽肉鸡行业现状与挑战 - 白羽肉鸡价格今年以来出现明显波动 2月12日毛鸡价格骤降至2 86元/斤创近5年新低 此后随复工复产迅速回弹进入平稳期 [1] - 前4个月白羽肉鸡均价3 48元/斤同比下降9 14% 市场饱和 渠道备货不足导致屠宰企业及下游食品加工企业库存处于高位 [2] - 供需失衡与疫病是价格震荡主因 养殖难度高于去年同期 鸡苗质量参差不齐 昼夜温差大 疫病严重对散户冲击较大 [1][2] 产业链整合与优化方向 - 行业需加强产业链整合 提升自主鸡苗市场占比 建议企业优化鸡源结构 增加合同鸡 自养鸡比例 制定长期精准生产计划 [1] - 养殖环节需强化精细化管理 关注鸡苗质量与环境控制 屠宰环节应纵向一体化发展 涉足养殖与深加工业务 [2] - 通过向前延伸产业链建立自有养殖场或长期合作协议 向后拓展发展深加工与销售业务 提高附加值与竞争力 [2] 企业应对策略案例 - 春雪食品通过调整采购区域 比价采购 战略协议优化鸡苗采购成本 采用玉米豆粕集中采购增强议价能力 [3] - 推行"五统一"委托养殖模式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 构建疾病精准防控体系减少损耗 新增4万吨调理品产能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占比 [3] - 同步拓展出口市场分散风险 针对性开发欧洲 东南亚等新兴市场 计划推动品牌 销售 研发业务"出海" [3][4] 行业发展前景 - 行业集中度提升与产业链一体化推进有望实现更稳健发展 企业需在周期波动中探寻新增长点 [2] - 去年中国鸡肉出口量创历史新高 海外市场机遇显著 企业可利用汇率优势及海运成本下降增强竞争力 [4]
青岛食品(001219) - 2025年5月8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09 15:52
行业发展趋势 - 核心消费群体重构推动产品创新,Z世代占总人口19%主导健康化、场景化需求,银发经济催生中老年食品市场 [2] - 渠道生态形成“三元融合”格局,传统商超通过数字化改造维持35%市场份额并强化县域渗透 [2] - 产业链整合加速,推动行业CR5集中度 [2]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休闲食品行业22家上市企业营收同比行业中值为0.43%,公司同比增长7.47% [3] - 2024年休闲食品行业归母净利润同比行业中值为 - 2.28%,公司同比增长13.2% [3] - 2024年度销售利润率达到25%,处于行内较高水平 [6] 市值管理与分红 - 公司自2021年上市以来连续3年现金分红,2021 - 2023年度现金分红比例分别为39%、38%、52%,累计现金分红达1.062亿元,2024年度拟现金分红5849.51万元 [3] - 后期从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两个维度做好市值管理,包括做大做强主业、提高现金分红比例、按要求执行股份回购并披露 [3] - 利润分配预案在股东会审议通过后两个月内实施完毕 [3] 资金使用与发展规划 - 2024年底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3904.06万元 [5] - 募集资金按法规和管理办法使用,闲置资金买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 [4] - 未来稳固核心业务,开拓新渠道与空白市场,加大品牌宣传与新产品研发投入,强化品牌联名及产业协同,优化升级产品结构和提升智能化生产水平 [4] 市场拓展与全国化战略 - 北方区域收入占比超70%,通过布局新零售渠道、线上营销、产品创新、精准营销等打破区域依赖实现全国化 [6] - 产品主要销售区域覆盖山东省及周边省份,拓展至华北、华东等全国重点市场,花生酱出口到多个国家和地区 [10] 其他问题回应 - 四季度因计提经销商年度返利,利润环比前三季度下降 [4] - 固定资产核算遵守企业会计准则等财经法规要求 [6] - 中美关税对花生酱现阶段销售影响不大 [8] - 已设立调味品事业部,后期将推出更多新品 [9]
金新农(002548) - 2024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
2025-05-08 21:00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456,209.91 万元,同比增长 12.9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015.77 万元,同比增长 104.57%;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42,142.92 万元,同比增长 238.85% [2] - 2025 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16,850.84 万元,同比增长 11.2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577.79 万元,同比增长 50.48% [6] - 2025 年公司营业收入目标为 55 亿元,饲料业务外销目标为 110 万吨,养殖业务出栏目标为 130 万头,饲料收入占比预计 65%左右,生猪收入占比预计 30%左右,其他业务占比预计 5%左右 [8] 生猪养殖成本 - 公司 2025 年第一季度商品猪销售成本 14.15 元/公斤,2025 年商品猪销售成本目标为 13 元/公斤 [3] - 公司有 10%左右的场线商品猪销售成本已做到 13 元/公斤 [3] - 未来降本增效措施包括饲料降本(成本控制、集中采购、饲料代工)、生产效能提升(种猪改良、健康管理、自动化升级)、管理效率优化(强化批次化生产) [3] 财务相关 - 生猪养殖为重资产投入及周期性行业,历史固定资产投入高及累积亏损造成公司有息负债余额较大,2024 年有息负债余额及资产负债率已有较大幅度下降,预计 2025 年财务费用将有较大幅度下降 [4] - 降低资产负债率措施包括加强核心能力建设、积极调整融资结构、探索新业务的交易性机会 [4] - 2025 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负,主要系饲料及养殖业务利润未能覆盖研发费用、财务费用及管理费用支出,其中饲料业务盈利 771 万元、养殖业务盈利 1,970 万元,总部研发及管理费用 1,945 万元,公司及控股子公司财务费用 3,610 万元 [5][6] 猪场情况 - 2022 年底收购的广州增城猪场暂未完全满产,投产后暂未实现盈利,管理层正积极筹划满产并将生猪供港澳区域 [4] - 子公司铁力金新农猪场蓝耳病毒传播得到有效控制,生产成绩好转,成本降低,生产性能趋于稳定 [4] - 近年来公司持续处置低效猪场,这是养殖业务持续降本的重要因素之一 [4] 行业与市场 - 2024 年大宗农产品原料价格下行对养殖行业盈利起到支撑作用,叠加生猪养殖产能去化,生猪养殖行业盈利情况明显好转 [2] - 生猪价格受供应、需求、成本、市场与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2025 年下半年价格能否达到 20 元难以确定 [6] - 特朗普关税战可能使豆粕价格上涨推高养殖成本,但我国采取多元化进口渠道等措施缓解了压力,当前实际影响有限 [14] 公司战略与发展 - 公司未来会创新业务模式,拓展市场边界,传统业务突破地域限制,创新业务探索新增长点,同时围绕“大饲料”业务整合上下游资源 [10] - 自新任董事长履新以来,公司推动多项革新,包括聚焦长期价值、数据化治理、创新业务模式、强调合规经营 [9] 控股股东相关 - 公司控股股东粤港澳大湾区产融投资有限公司是综合性投资平台,已在人才、资金等方面持续赋能上市公司 [11] - 控股股东在 2024 年 2 月至 5 月期间增持公司股票 953.21 万股,截至目前,公司尚未收到控股股东关于进一步增持计划的通知 [12] 其他 - 公司及子公司共有 6 家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每年投入大量研发支出用于饲料新产品研发等方面 [3] - 公司目前经营状况良好,根据监管规则,不存在退市风险 [13]
华峰化学关联收购议案被否 原拟60亿买控股股东2公司
中国经济网· 2025-05-06 14:29
股东大会决议 - 公司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未通过19个议案 包括《关于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方案的议案》和《关于<华峰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及其摘要的议案》等 [1] 交易方案细节 - 公司拟以60亿元收购华峰合成树脂100%股权(40.4亿元)和华峰热塑100%股权(19.6亿元) 交易对方为华峰集团、尤小平、尤金焕、尤小华 [3] - 华峰合成树脂评估价值404,466.85万元 较账面价值增值337,828.21万元 增值率506.96% 华峰热塑评估价值196,323.68万元 较账面价值增值162,386.38万元 增值率478.49% [4] - 交易涉及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 具体包括发行股票种类、面值、上市地点、发行方式、定价方式、锁定期安排等15项子议案 [2] 交易性质与影响 - 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因交易对方为公司控股股东华峰集团及实际控制人尤小平家族 交易后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不变 [4] - 交易属于同一控制下的聚氨酯行业并购 将帮助公司整合延伸产业链 进入革用聚氨酯树脂和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领域 [4] - 交易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和重组上市 [3][4] 中介机构 - 国泰海通证券担任本次交易的独立财务顾问 项目主办人为汪飞、杭沁、戚务锋 [5]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蛋制品行业产业链图谱、产业环境、市场现状及未来前景:消费者需求日益多样化,国内蛋制品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05 10:34
行业概况 - 蛋制品指以鸡蛋、鸭蛋、鹌鹑蛋或其他禽蛋为原料加工制成的产品,分为传统蛋制品(如皮蛋、咸蛋)和现代蛋制品(如蛋液、蛋粉)两大类 [1][2] - 2024年行业规模达515.43亿元,较2020年的397.43亿元显著增长 [1][9] - 国内鸡蛋加工比例仅5%-7%,远低于日本(50%)、美国(33%)和欧盟(25%),市场潜力巨大 [11] 产业链分析 - 上游为蛋禽养殖及原材料供应(鸡蛋、盐、糖等),中游为加工生产(欧福蛋业、荣达禽业等代表企业),下游通过商超、电商等渠道销售至烘焙、餐饮及家庭用户 [5] - 头部企业通过"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模式降低原料成本波动影响20%以上,饲料企业与养殖户合作推动行业成本下降10%-15% [19] 产业环境 - 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83344.7亿元,同比增3.48%,2025年Q1增速提升至4.6%,消费复苏支撑蛋制品需求增长 [7] - 烘焙、餐饮行业对蛋制品依赖性提高,居民预制菜接受度上升进一步拉动需求 [7] 企业格局 - 行业集中度低,企业规模普遍小于50亿元,远低于肉制品和乳制品行业 [13] - 代表企业包括欧福蛋业(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6.74亿元)、艾格生物(2024年营收6488.46万元,同比增2.82%)等 [15][17] - 主要企业业务覆盖蛋液、蛋粉、功能性提取物等,如艾格生物专注高附加值活性成分提取,欧福蛋业主营巴氏杀菌液体蛋 [15][17] 未来趋势 - 规模化养殖加速:蛋鸡养殖前十大企业市场份额达42%(2024年),预计2030年超50%,智能化设备提升效率 [19] - 功能性产品崛起:富含DHA、叶黄素的蛋品市场年增速超30%,实验室人造蛋技术成本降至50元/公斤以下 [21] - 消费分层明显:有机蛋市场份额从0.5%(2020年)增至5%(2024年),预制蛋品如即食蛋花汤年销售额突破2亿元 [22]
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4-29 15:30
收购广州海港商旅有限公司100%股权及配套资产 - 公司拟以19,722.71万元收购控股股东广州港集团持有的广州海港商旅有限公司100%股权及15个浮趸资产,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 [4][5] - 交易标的商旅公司2025年1月31日评估基准日股东权益账面值8,167.01万元,评估值17,748.87万元,增值率117.32%;15个浮趸资产账面值2,412.13万元,评估值1,973.84万元,减值率18.17% [17] - 支付方式为分两期现金支付,首期支付50%在协议生效后5个工作日内,剩余50%在变更登记完成后5个工作日内支付 [21] 交易背景与战略意义 - 收购旨在整合港口客货运产业链资源,减少关联交易,商旅公司近两年合并报表净资产收益率高于上市公司水平 [25] - 商旅公司主营珠江游和邮轮游业务,2024年7月爱达邮轮与广州南沙国际邮轮母港签约部署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花城号" [25] - 交易完成后将消除公司与商旅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提升上市公司整体竞争力和资本市场品牌影响力 [25] 公司治理制度修订 - 2025年4月27日董事会审议通过《公司章程》修订案,取消监事会设置,同步修订股东会议事规则等13项制度 [32][34] - 制度修订依据《公司法》《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等法规,涉及审计委员会、薪酬考核委员会等专门委员会议事规则 [34] - 修订后的《公司章程》《股东会议事规则》等文件需提交股东会审议,部分制度已在上交所网站披露 [33][35]
整合港口客货运产业链资源 广州港拟2亿元买入关联资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28 22:56
收购交易概述 - 公司拟以1.97亿元收购控股股东持有的广州海港商旅有限公司100%股权及15个浮趸资产 [1] - 交易采用非公开协议转让方式 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资金 [1] - 交易构成关联交易 因交易对方为公司控股股东 [1] 资产评估详情 - 商旅公司股东权益账面值8167.01万元 评估值1.77亿元 增值率117.32% [2] - 15个浮趸船账面值2412.13万元 评估值1973.84万元 减值率18.17% [2] - 合计评估值1.97亿元 整体评估增值率86.43% [2] - 商旅公司2024年营业总收入1.68亿元 净利润617.33万元 [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 商旅公司总资产规模2.81亿元 [2] 交易战略意义 - 交易旨在整合港口客货运产业链资源 减少关联交易 [1] - 商旅公司主营珠江游和邮轮游业务 依托码头资源开展客运业务 [3] - 交易可促进资源协同利用 商旅公司近两年净资产收益率高于上市公司综合水平 [3] - 交易有助于提升资本市场品牌影响力 预计伴随文旅行业复苏 商旅业务向好 [3] 公司经营数据 - 2024年完成货物吞吐量5.68亿吨 同比增长2.9% 集装箱吞吐量2519.95万标箱 同比增长5.3% [3] - 2024年营业总收入140.73亿元 利润总额16.07亿元 [3] - 2025年经营目标为货物吞吐量5.85亿吨 集装箱吞吐量2648万标箱 [3]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34.17亿元 同比增长5.53% [4] - 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2.62亿元 同比下滑17.55% 扣非净利润2.08亿元 同比下降32.86% [4]
深市并购重组成效渐显 多样路径提质增效激活新动能
证券时报网· 2025-04-21 10:42
政策影响与市场活跃度 - 自2024年9月24日“并购六条”发布以来,深市新增披露701单并购重组,金额合计2155亿元 [1] - 其中重大资产重组76单,金额合计51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92%和26% [1] - 2025年4月以来新增重大资产重组12单,环比增加300% [1] 并购重组类型与趋势 - 新增披露的68单资产收购项目中,53单为产业链上下游及同行业并购,占比近八成 [2] - 15单跨界并购中,超九成拟收购标的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四成为实际控制人主导资产注入 [2] - 71%的新增披露重组标的符合新质生产力方向,标的集中于电子、医药生物、化工、机械设备等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2] 拟IPO企业证券化路径转变 - 新增披露重组中,23单涉及收购拟IPO企业,其中5家为创业板撤回企业,4家为科创板撤回企业,11家曾接受IPO辅导 [3] - 拟IPO企业转向并购重组后估值普遍明显下降,例如金力新能源投前估值从约93亿元下降至重组预估作价约54亿元 [3] 未盈利资产收购与风险控制 - 新增披露重组中,8单涉及收购未盈利资产,其中7单为有助于补链强链的产业整合类并购 [3] - 收购案例中不存在亏损上市公司收购大额亏损标的、收购后上市公司由盈转亏等情形,例如波米科技亏损金额远低于上市公司盈利且持续收窄 [3] 上市公司间整合与跨境并购 - “并购六条”支持上市公司之间吸收合并,例如海联讯吸收合并杭汽轮B [4] - 出现收购上市公司子公司新路径,例如威尔泰收购沪市公司紫江企业的锂电池材料业务子公司 [4] - 3家上市公司拟收购新三板挂牌企业,例如因赛集团收购智者品牌 [4] - 跨境并购呈现边际复苏迹象,2家上市公司筹划跨境重组,例如光弘科技收购All Circuits S.A.S.股权 [4]
深化新能源产业战略布局 宁波方正拟收购骏鹏通信60%股权
证券日报· 2025-04-18 00:44
交易概述 - 宁波方正正在筹划以现金方式收购鹏鑫创展持有的骏鹏通信60%股权,交易构成关联交易[1] - 交易前宁波方正已持有骏鹏通信40%股权,若完成将实现全资控股[2] - 骏鹏通信主营业务为新能源动力电池结构件及储能设备结构件的研发、设计、制造、销售[1] 战略意义 - 此次收购是公司基于长远战略规划的商业抉择,业务契合度极佳,具备资源整合基础[1] - 从参股到全资控股的转变凸显对新能源结构件业务战略定位的升级,意在强化产业链整合[2] - 全资控股骏鹏通信是公司向动力电池结构件上游延伸的重要一步[3] 业务协同 - 公司与骏鹏通信在原料采购、生产运营、技术研发、销售渠道等方面具备协同潜力[1] - 骏鹏通信已掌握高安全性、高精密度的生产工艺,是宁德时代结构件产品核心供应商[1] - 骏鹏通信订单稳定且盈利能力突出,有望为公司贡献丰厚收益[3] 行业背景 - 全球动力电池市场规模有望持续攀升,公司战略布局顺应行业发展态势[3] - 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公司近年来积极拓展新能源汽车领域业务[3] 历史布局 - 2021年11月设立安徽方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电池精密结构件生产业务[3] - 2023年4月收购福建佳鑫金属科技有限公司涉足锂电池模组导电软连接领域[3] - 2024年12月披露计划斥资3.4亿元收购骏鹏通信40%股权[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