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屏
搜索文档
港股异动丨苹果概念股继续走强 机构指苹果追加在美投资 看好果链估值修复
格隆汇· 2025-08-12 10:17
港股苹果概念股表现 - 鸿腾精密涨7.48%至3.880港元 比亚迪电子涨7.24%至41.480港元 高伟电子涨3.21%至30.200港元 富智康集团涨2.78%至14.420港元 瑞声科技涨1.32%至44.680港元 蓝思科技涨1.12%至21.680港元 丘钛科技涨1.15%至13.210港元 舜宇光学科技涨0.45%至77.400港元 [1] - 工业富联盈喜涨停带动港A富士康概念股走强 景旺电子逼近涨停 鸿腾精密涨近9% [2] - 苹果概念股普涨 比亚迪电子涨超5% 瑞声科技涨超2% [2] 苹果公司投资与战略动向 - 苹果承诺对美国国内制造业新增1000亿美元投资 被解读为规避硬件产品惩罚性关税措施 [1] - 看好苹果2025-2027年硬件创新周期 重点关注AI业务、折叠屏、机器人等新领域布局企业 [1] 产业链企业动态 - 鸿腾精密向新加坡全资附属公司FIT注资1.5亿美元 [2] - 比亚迪电子拟于8月29日举行董事会会议审批中期业绩 [2] - 瑞声科技通过光学及XR业务驱动消费电子多元布局增长 [2] - 蓝思科技被定位为一站式精密制造领军者 新兴领域业务拓展成长空间 [2] 行业估值与前景 - A/H股苹果产业链代表公司当前估值处于较低水平 [1] - 阶段性利空落地推动产业链情绪修复 [1] - 具备苹果业务基础业绩且卡位新领域技术的公司受重点关注 [1]
东睦股份(600114):MIM业务高速增长 粉冶机器人零部件空间广阔
新浪财经· 2025-08-06 14:2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9.3亿元,同比增长24.51%,归母净利润2.61亿元,同比增长37.61% [1][2] -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14.7亿元,同比增长17.5%,归母净利润1.49亿元,同比增长37.6% [2] - 扣非净利润2.5亿元,同比增长40.61%,基本每股收益0.42元 [2] 业务板块表现 - P&S业务营收12.61亿元,同比增长13.59%,其中汽车中高端客户收入占比75.14%达9.48亿元(+12.71%),家电领域收入2.66亿元(+18.3%) [1][3] - MIM业务营收12.07亿元,同比增长57.26%,消费电子占比82.16%(含折叠屏铰链),医疗领域占比3.89%(含手术机器人零件),汽车类占比8.33% [1][5] - SMC业务营收4.44亿元,同比下降2.68%,光伏领域销售占比35.06%,新能源车领域占比17.42%,芯片电感及服务器电源软磁材料销售收入1.05亿元(占比23.73%) [1][4] 技术突破与产品进展 - 折叠屏铰链实现1到N跨越式发展,液态金属谐波减速器柔轮、轴向磁通电机、手术机器人已实现突破或批量供货 [1] - MIM工艺在人形机器人灵巧手零部件制造具备优势,可生产高精度、高强度、复杂形状金属零件 [5] - SMC材料已实现组合式芯片电感批量生产及铜铁共烧一体式芯片电感小批量生产 [4] - 轴向磁通电机价格从万元降至2000-3000元,推动软磁电机在人形机器人中放量 [4] 行业地位与成长空间 - P&S业务位居国内领先,受益于进口替代和全球市占率提升,与汽车行业中高端客户保持长期战略合作 [3] - MIM技术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在高速连接器外罩、芯片散热器等场景具备潜在市场需求 [5] - SMC材料是逆变器关键材料,在光伏、新能源车/桩、芯片电感领域应用广泛,伴随算力发展需求增长 [4] - 折叠屏手机目前仅占中国市场3%,但设备持续演进带来更多应用场景 [5] 股权激励计划 - 公布2025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拟授予1500万股(占总股本2.43%),授予价格11.90元/股,覆盖304名激励对象 [7]
折叠屏拐点,始于「0.1mm」的战争
36氪· 2025-08-01 21:34
折叠屏行业发展趋势 - 折叠屏赛道进入"百花齐放"时代,主流厂商聚焦"更轻、更薄、更大"目标,竞争体现在"0 1mm"级技术突破[2] - 2025年起行业进入折叠屏2 0时代,旗舰机型平均重量降至230g,平均厚度低于9mm[2] - 三星Galaxy Z Fold7以215克重量和8 9mm折叠厚度成为技术标杆,完成系列最大升级[2] 三星Galaxy Z Fold7技术突破 - 铰链结构优化:重新设计水滴铰链,140+零部件高密度堆叠,轴承部分厚度减少23%,支撑部分减少39%,实现"无折痕"观感[7] - 材料创新:采用钛合金箔作为内屏应力分散骨架,通过20万次折叠测试和-20°C~60°C温差测试,抗冲击能力显著增强[9][10] - 影像系统突破:首次搭载2亿像素主摄,模组体积减小18%,实现轻薄机身与大底影像共存,支持AI变焦和全链路HDR优化[11][13] 三星Galaxy Z Flip7产品升级 - 外屏交互革新:4 1英寸直角窄边框外屏支持2600尼特亮度和120Hz刷新率,新增实时窗和AI习惯学习功能[15][16] - Vlog创作能力:5000万像素主摄支持10-bit HDR视频(10 7亿色),外屏自拍支持专业级拍摄模式和AI动态变焦[17][19] - AI场景优化:通过光线参数计算平衡夜景人像曝光,避免传统过暗/过曝问题[19] 折叠屏AI生态构建 - 多模态AI生产力:Bixby语音助手实现音乐生成、思维导图整理、"语聊视界"等场景化功能[21] - 跨应用协同:支持悬浮窗攻略、照片路人移除、音频降噪等功能,实现多任务无缝衔接[21][23] - 行业竞争逻辑转变:从硬件参数转向体验平衡,三星通过全产业链掌控力建立"一超多强"格局[24] 行业技术里程碑 - 推翻"不可能三角":首次实现便携性、轻薄机身与大屏体验三重统一,标志折叠屏从尝鲜设备转向成熟主力机[25] - 产业链门槛提升:关键部件公差控制达±5μm,屏幕结构创新打破"薄即脆"刻板印象[7][9] - 技术统治力体现:三星成为唯一掌握材料、部件、屏幕、整机全链条的厂商,量产稳定性领先行业[24]
Canalys: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遇冷 关税压力和需求疲软 厂商如何破局?
智通财经网· 2025-08-01 13:43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 -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小幅下降至2.889亿部,受限于相对温和的消费者需求 [1] - 厂商押注第三季度新品发布季,聚焦AI、折叠屏和轻薄设计等趋势,以激发年底假日购物季需求 [1][8] - 消费者信心依然低迷,厂商在入市策略上需保持谨慎 [1][8] 主要厂商表现 - 三星保持最大出货量厂商地位,出货5750万部,同比增长7%,主要得益于面向大众市场的Galaxy A系列 [1] - 苹果排名第二,iPhone出货量为4480万部,同比下降2%,面临中国市场激烈竞争和美国市场库存调整挑战 [1] - vivo位列第四,同比增长2%,出货2640万部,印度市场增长明显 [1] - 传音排名第五,出货2460万部,同比下降3% [1] 三星战略与市场表现 - 三星自2021年第四季度以来首次在全球前五大厂商中实现最快同比增长,战略重心重新聚焦于"智能出货量"策略 [3] - 入门级A0x和A1x系列发挥关键作用,A06 5G推出助力新兴市场表现,S25系列整体表现稳定 [3] - 出于对关税变化的担忧,三星在第二季度提前向美国市场大量备货,在美出货量同比大增38% [3] 区域市场动态 - 中东和非洲市场表现突出,成为拉动增长的主要引擎 [5] - 非洲市场在政府政策引导、厂商竞争加剧、功能机向智能机加速转型及分期付款模式推动下数字化普及 [5] - 中东市场消费者对高端设备需求上升,受"先买后付"支付方式普及、宰牲节促销季及厂商与零售商配合驱动 [5] 其他厂商表现 - 前五名厂商之外的Nothing出货量同比大增177%,首次单季突破100万部,主要得益于印度市场的成功投入与布局 [5] 行业趋势与策略 - 厂商优先考虑盈利能力,结合短期策略性收获与长期战略性投入 [7] - 严格的成本控制与优化的企业资源规划成为所有主流厂商的工作重点 [7] - 美国市场备货潮过后可能带来市场下修,中国补贴政策效应减弱也将带来负面影响 [8] - 厂商必须与渠道伙伴紧密合作,挖掘机会并平衡库存水平,避免影响2026年增长预期 [8]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遇冷,关税压力和需求疲软,厂商如何破局?
Canalys· 2025-08-01 12:03
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概况 - 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小幅下降至2.889亿部,市场增长受限于温和的消费者需求 [1] - 三星以5750万部出货量保持第一,同比增长7%,主要得益于Galaxy A系列大众市场机型 [1][3] - 苹果排名第二,出货4480万部同比下降2%,面临中国市场竞争和美国关税政策挑战 [1] - 小米以4240万部守住第三,拉丁美洲和非洲市场表现强劲 [1] - vivo出货2640万部同比增长2%,印度市场增长显著 [1] - 传音出货2460万部同比下降3% [1] 厂商战略与区域表现 - 三星通过“智能出货量”策略平衡盈利与规模,Galaxy A0x/A1x系列及A06 5G在新兴市场表现突出 [3] - 三星因关税担忧提前向美国备货,在美出货量同比大增38% [3] - 中东和非洲成为增长引擎,非洲受益于功能机向智能机转型及分期付款模式,中东受高端设备需求和宰牲节促销驱动 [5] - 前五名之外的Nothing出货量同比激增177%,首次单季突破100万部,主要依靠印度市场成功 [5] 行业趋势与厂商应对 - 厂商优先考虑盈利能力,加强成本控制和企业资源优化以适应市场低增长预期 [7] - 第三季度厂商将聚焦AI、折叠屏和轻薄设计等趋势,通过新品发布刺激年底需求 [7] - 美国市场备货潮后可能面临调整,中国补贴政策效应减弱将带来挑战 [7] 数据服务与公司背景 - Canalys(现为Omdia)提供全球智能手机Horizon服务,涵盖市场份额、硬件规格分析及渠道数据 [8] - 公司是科技市场独立分析机构,25年来专注于渠道研究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9][10]
AI焦虑、关税大出血,iPhone大卖也给不了苹果安全感
钛媒体APP· 2025-08-01 10:05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总净营收940.36亿美元,同比增长10%,为2021年12月以来最大季度收入增幅 [1] - 净利润234.34亿美元,同比增长9% [1] - 产品净营收666.13亿美元(+4.1%),服务净营收274.23亿美元 [9] - iPhone收入445.82亿美元超预期,累计出货量达30亿部里程碑 [11] - Mac营收80.46亿美元,iPad营收65.81亿美元,可穿戴设备等营收74.04亿美元 [9] 区域市场表现 - 大中华区营收153.69亿美元(+4%),结束连续下滑趋势 [4][5] - 美洲部门营收411.98亿美元(vs 去年同期376.78亿) [6] - 欧洲部门营收240.14亿美元(vs 218.84亿) [6] - 日本部门营收57.82亿美元(vs 50.97亿) [6] - 亚太其他地区营收76.73亿美元(vs 63.90亿) [6] 中国市场动态 - 降价策略叠加中国政府补贴推动销量回升,iPhone16系列在京东618霸榜前三 [8] - Counterpoint数据显示苹果手机销量环比从第五升至国内第三 [8] - 用户生态粘性强,厂商难以转化苹果用户至安卓系统 [8] AI与战略挑战 - AI进展缓慢导致股价年内下跌16%,市值落后英伟达/微软(3.1万亿美元 vs 4万亿) [3][15] - 一个月内四位AI研究员转投Meta,公司计划增加AI投资并开放并购 [16] - 预计2026年发布个性化Siri功能,AI商业化或提升每股估值75美元 [16] 供应链与关税压力 - 当季因关税政策产生8亿美元成本 [4] - 印度产iPhone占美国进口量44%(同比+240%),但8月起将面临25%关税 [18] - 计划2026财年将美国市场iPhone生产线全部转移至印度 [18] - iPhone17物料成本或涨20-25美元,售价可能上调50美元 [19] 产品与创新 - iPhone16销量较前代提升两位数,新兴市场增速达两位数 [11] - 折叠屏iPhone预计2027年销量1000-1500万部,2029年达4500万部 [14] - 服务业务面临App Store抽成争议和谷歌搜索合同风险(占营收6%/利润19%) [14]
苹果业绩超预期,还表示将加大AI投资,今年有望迎来新一轮换机周期
选股宝· 2025-08-01 08:40
公司方面,其表示核心标的包括:蓝思科技、领益智造、欣旺达、鹏鼎控股等。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隔夜苹果发布财报,营收碾压预期,同比增近10%,毛利率回落至46.5%仍位于指引区间高端,本季指 引46%-47%;二季度iPhone销售增逾13%,和Mac销售额较分析师预期高至少10%,iPad销售下滑8%, 服务收入再创新高、增13%。 苹果CEO库克称,苹果在华业务得到"国补"的帮助。同时苹果将"大幅增加"人工智能(AI)的投资, 并"对加速我们发展路线图的并购持开放态度"。 浙商证券表示,今年下半年,苹果有望推出首款真正意义上的AI智能手机,外观亦将迎来全面更新, 在多重创新的推动下,iPhone有望迎来新一轮换机周期,明年推出的首款折叠屏,更是有望将这轮果链 的持续创新升级推向高潮,未来两年果链核心供应商的产品ASP有望实现量价齐升。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
东山精密20250729
2025-07-30 10:32
纪要涉及的公司 东山精密、维信、索尔思、猫泰克、北创力、景旺、生益电子、Mota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业务发展与市场格局**:东山精密最初是钣金厂,后转型进入消费电子领域,2015 年并购维信切入苹果供应链,在软板行业与鹏鼎形成双寡头格局,占据全球大部分市场份额 [2][4][5] - **盈利能力**:自 2019 年以来经营性现金流飙升,收缩 LED 封装和 LCM 模组业务提升整体盈利能力,未来三年软板业务利润因折叠屏需求增加有望年增 25%左右,目前软板业务利润约 30 亿级别 [2][6] - **并购索尔思**:索尔思以光芯片起家,在光模块产业链地位重要,在 800G 光模块领域进展重大,与北美大客户合作顺利,计划扩产至 40 万块/月,自供光芯片能力使其无供紧瓶颈,有望成行业龙头 [7] - **硬板扩产**:计划投资 10 亿美金扩产硬板,收购有几十年高端 PCB 经验的猫泰克,提升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2][8] - **硬板厂情况**:脱胎于科技巨头,技术底蕴深厚,2018 年被收购后经大量改造,一直保持不错盈利能力,目前专注 AI PCB 领域,已投入一二十亿人民币技改,为大客户新技术方向准备 [3][9][11] - **未来预期**:2026 年起成为 PCB 行业重要玩家,未来两到三年可能有百亿美金增量需求,形成 5 亿美金及以上固定资产新增产能,市值有望达 1500 亿 - 2000 亿人民币 [4][1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历史挑战**:2021 年行业高点投产的大量高端产能在 2022 - 2024 年拖累利润,Mota 因未投大量增量产能避开行业下行期 [4][10] - **市场预期差**:公司处于正确赛道,利润走向向上,虽历史股东结构致估值偏低,但股价上行空间大 [13]
新材料50ETF(159761)涨超2.0%,下游需求与替代或成行业驱动力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4 14:12
新材料行业分析 - 新材料行业面临下游需求高景气和替代机遇 龙头公司凭借高技术壁垒有望迎来快速成长期 [1] - 新型玻璃、碳纤维等品种受益于新能源等高景气下游的持续拉动 [1] - 电子纱市场短期需求支撑来自高端产品及低介电领域 中高端产品货源持续紧俏 [1] 细分市场动态 - 玻纤行业当前风电等需求启动有望带动去库涨价 无碱粗纱市场热塑订单略有增加 [1] - 光伏玻璃市场整体交投平稳 库存增速放缓 随着组件企业适量备货 局部需求稍有好转 [1] - 电子玻璃则有望受益于替代和折叠屏等新品放量 [1] 中长期展望 - 新材料板块成长性明确 [1] 指数与基金产品 - 新材料50ETF(159761)跟踪的是新材料指数(H30597) 该指数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编制 从A股市场中选取业务涉及先进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和无机非金属材料等领域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 [1] - 该指数注重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具有较高的成长性和行业代表性 [1] - 没有股票账户的投资者可关注国泰中证新材料主题ETF发起联接A(014908)和国泰中证新材料主题ETF发起联接C(014909) [1]
博众精工20250723
2025-07-23 22:35
纪要涉及的公司 博众精工,苹果,宁德时代,特斯拉,智元,上海沃点汽车零部件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未来增长空间大**:2026 - 2027 年苹果将大规模资本投资,2026 年发布折叠屏手机投资增 20%,2027 年 iPhone 或设计变更 博众作为苹果核心供应商将受益 2025 年利润约 5 亿同比增 20%,2026 年保守估计 7 亿,市值有望从 130 亿达 200 亿增 50% [3] - **当前时点推荐**:2025 年折叠屏打样提前,3C 板块行情或提前;三、四季度业绩预期向上,提前布局获前瞻性收益 2025 年增量来自苹果和宁德时代换电站订单,换电站订单 10 亿,下半年确认 5 亿,下半年业绩增速 40% - 50% [5] - **业务布局**:2006 年起以消费电子为主,2010 年成苹果自动化产线核心供应商,2017 年多元化布局新能源、半导体、机器人领域 消费电子占 60% - 70%,新能源占 20% - 30%曾亏损,半导体和机器人业务收入小影响有限 [6] - **股权及财务**:实控人持股超 60% 近年收入稳定,退出低毛利订单使新能源业务影响收入 2025 年 Q1 营收持平因苹果小年,下半年宁德时代换电站订单确认收入,全年业绩预计增 20%,三、四季度单季增速 40% - 50% [7][8] - **未来增量来源**:2026 年折叠屏手机设备增量 10 亿,2027 年 Vision Pro 二代及全玻璃机身 iPhone 带来设备需求 主要增量来自苹果新产品及自动化设备改造需求,非苹果客户收入少 [9] - **折叠屏业务盈利**:2025 年苹果折叠屏设备投资 40 亿,博众获 1/3 份额即 10 亿订单 折叠屏设备毛利率高,净利润率近 15%,预计 2026 年带来 1.5 亿增量利润 [4][10] - **新能源领域发展**:涉及注液高速切叠一体机和智能换电业务 曾接低毛利订单有负面影响,2025 年有望盈亏平衡 智能换电业务 2025 年在宁德时代带领下拓展,计划建超千座换电站,博众预计拿一半份额,2025 年 10 亿订单确认一半收入,2026 年预计快速增长 [11][12] - **人形机器人领域发展**:与特斯拉合作提供生产辅助设备,累计供货 2000 万,未来可能介入自动化生产线 控股子公司灵猴剥离报表但与智元绑定代工远征系列人形机器人,绑定核心玩家 [13] - **未来盈利及投资建议**:2025 年预计增长 20% 2026 年折叠屏业务贡献 1.5 亿、股权激励费用减 2000 万、新并表子公司贡献 2000 万、锂电设备减亏和智能换电增长,预计利润达 7 亿 市值 130 亿时目标市值 200 亿,收益率 30% - 50% 三、四季度业绩好,当前布局风险低,是稳健投资选择 [1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