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硬科技
icon
搜索文档
中金快讯 | 中金公司独家保荐BLDC电机驱控芯片第一股「峰岹科技」完成港股IPO
搜狐财经· 2025-07-09 20:54
公司上市情况 - 峰岹科技于7月9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票简称"FORTIOR",股票代码1304 HK,绿鞋前发行规模2 88亿美元,绿鞋后发行规模3 31亿美元(假设绿鞋全额行使)[2] - 本次上市是香港市场半导体行业"电机驱控芯片第一股",也是2015年以来香港市场发行规模最大的半导体企业IPO项目[2] - 中金公司担任独家保荐人、保荐人兼整体协调人、联席全球协调人、联席账簿管理人及联席牵头经办人[2] 募集资金用途 - 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增强研发能力、战略性投资及收购、扩展海外销售网络、丰富产品组合[2] 市场表现与投资者情况 - 国际配售获得众多高质量长线投资者多倍认购,并引入多家知名基石投资者[2] - 公司是中国BLDC电机驱动控制芯片市场的领先企业,截至2023年12月31日市场份额达4 8%(按收入计),排名第六,且为前十大企业中唯一的中国企业[3] 公司业务与技术 - 公司专注于直流无刷电机(BLDC电机)驱动控制芯片的设计与研发,致力于最大化BLDC电机的性能优势,实现高效率、低噪音、高精度的运行表现[3] - 公司是中国首家专注于BLDC电机驱动控制芯片设计的芯片设计厂商[3] 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 本次上市是香港市场首个半导体企业A to H项目[2] - 公司在BLDC电机主控及驱动芯片市场建立了强大的市场地位[3]
兴业上证科创板综合价格ETF投资价值分析:科创板全景画像:把握硬科技成长与制度红利双重驱动
中泰证券· 2025-07-09 20:43
报告核心观点 报告指出政策持续加码支持科创企业发展,科创板承载科技强国使命,科创价格指数具备配置价值,兴业上证科创板综合价格 ETF 为投资者布局科创板提供工具 [3]。 政策持续加码,资本市场支持科创再提速 政策促进资源集聚 - 近两年来资本市场政策力度上升,更注重支持科技发展,两会期间证监会与央行针对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更大力度政策支持 [6]。 - 央行创新推出债券市场“科技板”,优化再贷款政策,支持三类主体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解决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 [7]。 - 5 月 7 日国新办会议,央行推出三大类共十项货币政策措施,创设科技创新债券风险分担工具,优化两项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 [8]。 - 证监会提出三大举措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全方位支持优质企业融资,强调服务新质生产力和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9]。 科创板政策先行 - 科创板是注册制改革起点和资本市场制度改革“试验田”,6 月 18 日吴清主席宣布推出“1 + 6”政策措施,深化改革 [10]。 - 设立科创成长层、重启“第五套标准”,提升资本市场对科创企业的包容性与适应性,服务优质科技企业 [11]。 - “6 项配套措施”聚焦投融资结构优化,涵盖引入资深机构投资者等举措,增强科创企业融资能力 [12]。 科创板:承载科技强国使命,服务“硬科技”发展 中美竞争与中国科技突破 - 中美科技博弈升级,美国技术封锁加速中国自主创新,2024 年以来中国在关键领域实现系列突破 [15]。 - 中国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在部分领域实现从技术追赶到局部领先的跨越 [16]。 行业分布 - 从申万一级和二级行业分布看,科创板与新质生产力行业高度相关,行业分布多元、覆盖度广 [17]。 - 科创板成份股聚焦硬科技,相关领域企业占比约 87%,专精特新产业占比约 42%,均高于创业板和沪深 300 [17]。 - 科创板成分股研发费用占比高,20 - 24 年期间均高于 10%,具有更高增长潜力 [17]。 未来可期 - A 股科技牛市需技术突破、政策支持等多重条件,当下 AI 大模型、人形机器人、智能驾驶等领域有突破 [20]。 - 政策全方位覆盖,年初以来市场资金与北向资金交投热情升温,科创板块潜力可期 [20]。 科创价格指数:捕捉全板块红利的策略工具 成份股覆盖全面 - 科创价格指数包含 569 只成分股,采用总市值加权,前十大成分股合计权重 21.53%,集中度较低 [23]。 - 指数成份股市值分布分散,截至 2025 年 7 月 4 日,总市值 7.8 万亿元,对科创板市值覆盖率近 97% [23]。 - 市值低于 100 亿元的成分股占比 68.89%,多数公司处于初创或成长期,成长潜力高 [23]。 业绩表现优异 - 科创价格自基日以来区间涨幅 17.51%,跑赢同期科创 50、科创 100,年化收益率高,最大回撤小 [31]。 - 与主流宽基指数相比,在反弹行情中进攻性强,成分股多为中小企业,股价弹性大 [31]。 兴业上证科创板综合价格 ETF 产品介绍 基金产品简介 - 兴业上证科创板综合价格 ETF 是兴业基金旗下股票型基金,认购代码 589053,基金代码 589050 [35]。 - 紧密跟踪标的指数,追求跟踪偏离度和误差最小化,为投资者布局科创板提供工具 [35]。 基金管理人简介 - 兴业基金由兴业银行与中海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设立,截至 7 月 4 日,在管公募产品规模 3613 亿元 [37]。 基金经理简介 - 徐城成有 21 年证券从业经验,近 7 年公募投资管理经验,曾管理基金超 30 只,总管理规模 210 亿 [38]。 - 张诗悦有 9 年证券从业经验,超 3 年公募投资管理经验,管理多只基金 [38]。
上半年A股并购重组新趋势:央国企引领,“硬科技”成焦点
华夏时报· 2025-07-09 17:38
近日,中国船舶公告称,公司发行股份吸收合并中国重工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获上海证券交易所并购 重组审核委员会审议通过。标志着中国造船工业史上规模最大的资本市场运作进入最后的收官阶段。 据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1493家A股上市公司共计筹划1984单并购重组计划。其中,构成重大资产重 组的有102单,相比去年同期的46单增长121.74%。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102单重大资产重组中,央国企占据28单,占比27%。其中,央企控股上市公司重 组达10单,地方国有上市公司重组18单。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这些重组案纷纷瞄准半导体、AI、新能 源等硬科技领域,展现了央国企在资本市场的新动向。 "央国企在并购重组中主要聚焦于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以及高端制造等关键领域。这些领域与 国家产业发展战略紧密关联,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港股100强研究中心顾问、经济学家 余丰慧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具体来说,通过并购重组,央国企能够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在战略性 新兴产业中的布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从传统制造业向先进制造业的转型。 硬科技并购潮起 近年来,央企在硬科技领域的并购活动日益频繁。半导体、人工智能、生物医药 ...
2025中国芯片集体冲刺IPO:存储龙头长鑫科技或成“新标杆”
财富在线· 2025-07-09 14:17
A股半导体IPO热潮 - A股市场正掀起年内最大规模半导体IPO热潮,至少11家半导体产业链企业向交易所递交上市申请,涵盖材料、封测到高性能计算芯片等多个关键环节 [1] - 6月以来半导体行业IPO步伐明显加快,上海超硅半导体拟募资49.65亿元,估值达200亿元,紫光展锐估值高达715亿元 [3] - A股三大交易所一夜之间新增受理41家IPO企业,包括国产GPU独角兽摩尔线程和沐曦集成电路 [3] 半导体企业上市动态 - 上海超硅半导体填补国内大尺寸硅片空白,紫光展锐有望成为"国产智能手机芯片第一股" [3] - 昆仑芯完成新一轮融资,粤芯半导体、杰理科技、大普微、昂瑞微、度亘核芯等企业纷纷冲刺IPO [3] - 长鑫科技启动上市辅导备案,作为国内稀缺的存储芯片IDM企业,其上市具有战略意义 [4] 长鑫科技的行业影响 - 长鑫科技上市恰逢行业上行周期,TrendForce预测2025年全球DRAM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美元 [4] - 长鑫科技作为产业链核心企业,其资本化进程将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重塑行业估值体系 [4] - 长鑫科技上市将为A股科技板块注入优质标的,提振市场对硬科技企业的投资信心 [4] 半导体行业发展趋势 - 半导体行业迎来关键窗口期,科创板"1+6"新政为企业提供资本助力 [4] - 长鑫科技等龙头企业加速资本化,推动中国半导体产业在国产替代浪潮中实现质的飞跃 [5] - 半导体IPO热潮为全球半导体格局注入新的中国力量 [5]
瞄准工业母机、工业软件等战新产业 诚通科创首只子基金完成合作签约
搜狐财经· 2025-07-09 11:54
基金合作签约 - 诚通科创与工研资本签署首只子基金意向性合作协议 基金规模10亿元 [1][3] - 合作聚焦工业母机 工业软件 先进基础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1] - 目标培育孵化具有科研技术优势和创新驱动能力的企业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升级 [1] 战略意义 - 签约旨在落实国务院国资委工作要求 助力科技强国战略目标 [3] - 计划将基金打造成央企科技成果转化典范 形成"国家战略—央企使命—资本力量"协同创新生态 [3] - 中国机械总院已创造200多项全国工业领域第一 是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3] 基金概况 - 诚通科创投资基金为首批央企创投母基金 总规模300亿元 [4] - 首期规模100亿元 由中国诚通联合中国石化 中国航油及北京市海淀区政府共同出资 [4] - 基金采用母子基金架构 发挥投早 投小 投长期 投硬科技的先行示范作用 [4] 投资方向 - 锚定"硬科技"投资主航道 重点布局新材料 先进制造 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领域 [4] - 采用"股权投资+生态孵化"组合策略 构建从技术攻关到场景应用的完整投资链条 [4] - 通过投资带动产业发展 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3]
极智嘉IPO,这家VC再下一城
投中网· 2025-07-09 10:12
极智嘉上市及财务表现 - 极智嘉正式登陆港交所成为全球AMR仓储机器人第一股 [1] - 毛利率从2022年17.7%提升至2024年34.8% [1] - 2024年终端客户复购率达74.6% [1] - 2024年收入24.09亿元人民币,连续六年保持全球最大仓储履约AMR解决方案提供商地位 [1] 祥峰投资的早期布局与策略 - 祥峰投资2017年参与极智嘉A+轮融资,并在2018年和2022年持续加注 [1] - 2015年提前10年布局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赛道,当时机器人投资远不如互联网热门 [3] - 投资案例包括极智嘉、芯驰、宇树、松灵等,均在pre-A或A轮介入 [3] - 投资逻辑基于中国产业升级趋势,从低成本制造转向高技术附加值领域 [5] 极智嘉的技术与市场优势 - 产品搬运速度、稳定性、客户反馈在早期测试中稳居第一 [5] - 抓住中国企业出海浪潮,解决方案随宁德时代等制造业巨头走向海外 [8] - "中国验证,全球复制"模式成为科技企业国际化新范式 [8] - 日本市场占有率远超第二名,先发优势领先竞争对手3-5年 [9] 祥峰的投资赋能与退出策略 - 协助极智嘉国际化,如引荐东南亚客户、对接资源、组建本地团队 [9] - 硬科技企业平均需8-10年达到上市规模,祥峰耐心等待8年 [8] - 退出方式灵活,除IPO外注重并购(如91助手、摩拜单车、Databricks等案例) [10] 行业趋势与团队特质 - 电商爆发推动仓储物流自动化需求,中国时效要求高于全球 [3] - 极智嘉团队具备强大学习能力、执行力及理想与务实的平衡 [10] - 技术进步永不停歇,持续跟踪才能踩准技术爆发前奏 [3]
特写:写字楼市场“以价换量” 深圳创业企业办公成本降低
证券时报网· 2025-07-08 21:46
深圳甲级写字楼市场现状 - 深圳甲级写字楼平均租金为每月每平方米160.1元,较去年末下跌5.3% [1] - 租金水平较2018年高点每月每平方米276.6元下跌四成以上 [1] - 创业者表示每月每平方米一百多元可租到位置很好的甲级写字楼 [1] 租金策略与市场动态 - 业主采取"以价换量"策略,2025年第一、二季度租金环比分别下降2.7%和3.1% [2] - 业主提供极大优惠以留住客户,因开拓新客户成本更高 [1] - 部分公司因产业园优惠政策到期而搬迁至甲级写字楼,看重品牌提升效应 [1] 政府支持与创业环境 - 政府部门为相关企业提供低成本的优质办公空间及租金补贴 [1][2] - 创业者可申请政府租金补贴,办公成本显著降低 [1] 行业需求与增长动力 - 深圳科技创新高地吸引创业公司,为写字楼市场注入新动力 [2] - 硬科技板块(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和出海经济浪潮推动结构性增长 [2] - 深圳产业根基持续孵化增长新引擎,支撑写字楼市场未来复苏 [2]
天津:创投机构“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可获奖励
快讯· 2025-07-08 18:18
天津市政府鼓励创业投资机构投资硬科技和未来产业 - 天津市政府发文鼓励创业投资机构投资早期阶段的硬科技和未来产业领域的科技型企业 [1] - 对持股2年及以上的创业投资机构,按其实际投资额中社会资本部分的一定比例给予投资奖励 [1]
(活力中国调研行)从“书架”到“货架” 解码陕西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密码”
中国新闻网· 2025-07-08 14:04
公司发展历程与成果 - 西科控股从研究所资产管理公司发展为专业成果转化平台,服务区域从陕西拓展至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初步建立硬科技创新创业"雨林生态"体系 [1] - 公司投资孵化企业数量从2015年的50家增长至超550家,市值突破6700亿元,培育出3家科创板上市企业、18家独角兽企业、8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和19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3] - 公司形成光子产业、人工智能、量子技术、商业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产业集群 [3] 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 公司构建"科技金融+科技服务+科技平台+科技空间+科技智库"为一体的成果转化体系 [1] - 2013年发起中国首个硬科技天使投资基金"中科创星",实践"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理念 [4] - 组建"技术经理人"团队提供全链条服务,已培育近600名科技创业者 [4] 企业支持案例 - 帮助西安奇芯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开拓新客户、优化客户关系,三个月内建成现代化工厂,大幅提升产能 [6] - 通过全方位支持使该企业实现营收大幅增长,并在市场份额、技术创新能力和品牌形象等方面取得显著提升 [6] 商业模式与业绩 - 打造覆盖企业成长全周期的全要素服务体系,包括天使投资、专业团队支持、银行贷款对接、高端人才寻觅等 [6] - 坚持10年长线投资布局,2023年投资收益综合指标全国第一,形成"盈利反哺探索"的商业闭环 [6]
从拼多多、中际旭创到禾赛,“点金圣手”如何炼成?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7-07 11:55
投资业绩与行业布局 - 主导早期投资12家成功上市企业包括美团、拼多多、中际旭创、禾赛科技等,5次登上福布斯全球最佳创投人榜[1] - 投资领域覆盖移动互联网(美团、拼多多)、硬科技(中际旭创、禾赛科技、汉朔科技)及前沿科技(AI大模型与应用)[1][2] - 中际旭创从小型光模块供应商成长为AI光通信全球龙头,市值达千亿[3][6] - 禾赛科技实现全球车载激光雷达营收市占率第一,2018年起连续投资5轮[4][5][6][12] 投资方法论与行业洞察 - 硬件与软件创新呈交替螺旋上升趋势,需同时布局互联网与硬科技领域[2] - 早期投资需预判技术趋势,如激光雷达行业研究10年后选中禾赛科技的固态技术[4][5] - 核心策略为在行业爆发前捕捉优质项目,如拼多多业务模式可行性探讨[13] - 团队具备理工科背景与科技产业经验,能挖掘水下项目并触达全球技术趋势[15] 个人背景与跨界经验 - 复旦大学物理学士,普林斯顿电子工程博士,研究方向为硅锗三代半导体[9] - 英特尔期间研发闪存芯片技术使存储量翻倍且成本不变,获14项美国专利[9] - 谷歌中国首席代表,主导百度、大众点评等投资,面试过李开复[10] - 创业失败经历深化对早期创业艰辛的理解,被称为"创业送炭人"[11] 团队与基金运营 - 光速光合团队兼具科技产业网络与投资经验,专注早期中国科技创新公司[15] - 自2011年首支基金起坚持前瞻性预判,目标成为穿越周期的科技投资先行者[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