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碳达峰
icon
搜索文档
安 纳 达: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7-31 00:14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76亿元,同比下降10.51%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2626.78万元,同比下降158.08% [2]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1亿元,同比改善38.17% [2] - 钛白粉业务收入5.75亿元,同比下降19.65%,毛利率下降8.49个百分点 [20] - 磷酸铁业务收入2.68亿元,同比增长4.23%,毛利率下降1.38个百分点 [20] 行业动态 - 2025年上半年国内钛白粉产量239.53万吨,与去年同期持平 [3] - 钛白粉出口总量91.66万吨,同比下降5.75% [5] - 磷酸铁产量139.57万吨,同比增长62.72% [7] - 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44.3%,动力电池产量697GWh,同比增长60.4% [7] - 钛白粉行业向绿色环保、低能耗、高品质方向发展 [6] 公司业务 - 钛白粉现有产能8万吨/年,主要产品为金红石型和锐钛型钛白粉 [8] - 磷酸铁现有产能15万吨/年,控股子公司铜陵纳源为主要生产主体 [8] - 采用硫酸法生产钛白粉,外购钛精矿为主要原料 [9] - 销售模式包括直销、区域经销和外贸出口三种方式 [9] - 拥有10项发明专利和51项实用新型专利 [11] 竞争优势 - 钛白粉生产技术优势明显,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 [14] - 磷酸铁生产具有原材料自供、公用工程共享等成本优势 [16] - 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 [17] - 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 [15] - 产品在部分中高端应用领域具有一定市场份额 [10] 经营策略 - 钛白粉业务通过工艺优化、技术迭代提升竞争力 [12] - 磷酸铁业务推进技术改造,以节能降耗为抓手 [13] - 加强原材料市场价格跟踪分析,降低采购成本 [13] - 拓展国际自主销售渠道,打造自主品牌 [9] - 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变化及行业发展趋势 [26]
【行业研究】2025年上半年电力行业信用风险总结及展望
新浪财经· 2025-07-30 17:41
2025年上半年,中国电力行业企业资产规模保持增长趋势。受益于煤炭价格有所回落以及上网电价维持较高水平,火力发电企业盈利水平同比提高;清洁 能源发电企业盈利水平保持稳定。预计2025全年中国电力供需总体紧平衡,局部地区高峰时段电力供应偏紧。受电力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以及"碳达 峰""碳中和"目标等因素影响,当前清洁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已超过火电装机规模,清洁电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趋势明显。 债券市场方面,电力行业发债企业主要为中央国有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企业整体资质好,融资渠道通畅且融资能力强。2025年1-6月,电力行业企业发 债规模同比增长,新增首次发债主体以清洁能源企业为主;电力企业信用债到期规模3899.83亿元,未发生债券违约,电力行业企业信用状况相对稳定, 企业信用等级迁徙以调升为主。2025年下半年,电力行业到期债券规模较历史同期下降,企业兑付压力较小,行业整体偿债风险可控。 一、电力行业运行概况 2024年,全社会用电量9.8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主要系"两新"政策等一揽子增量政策措施作用下,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支撑电力消费较快增 长所致。2024年,全国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电力供需总体平衡 ...
华鑫证券:供需缺口或逐步扩大 煤炭行业或迎新一轮价值重估
智通财经网· 2025-07-30 11:43
2024年国内煤炭消费总量48.4亿吨,同比+1.7%,电力行业需求占比55%,仍为核心占比。2024年支撑 电力行业动力煤用量同比+2.64%至26.51亿吨;化工用煤需求增长强劲,消费量同比+13.86%;建材用煤量 同比-5.05%,随房地产政策优化降幅有望收窄;冶金行业受生铁产量下滑拖累,用煤量同比-4.07%;供热 及其他行业增速放缓,但仍保持正增长,分别同比+5.66%、+6.75%。出口需求方面,2024年煤及褐煤 出口666万吨,同比+49.1%,呈现增长趋势。 供需缺口或持续扩大,煤价中枢有望上移 海外除印度贡献主要增量外,其他地区产量呈现下滑趋势。据IEA数据,预计印度2025-2027年三年动力 煤及褐煤产量分别为11.51、12.07、12.64亿吨,三年复合增速为4.9%。而海外煤炭资本开支逐步下降, 供给放量将趋于放缓。国内来看,近年来北方煤矿安监形势趋严,东中部地区煤矿存量可采资源下降, 煤炭产量长期增长受限,同时"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约束下,新建煤矿投产周期长,部分新增产能 难以短期落地,预计2025年国内新投产煤矿数量有限,少量增量来源于晋陕蒙新等资源储量集中地。预 测2 ...
煤炭行业深度报告:供需缺口或逐步扩大,煤炭行业或迎新一轮价值重估
华鑫证券· 2025-07-29 23:1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煤炭行业,给予“推荐”投资评级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煤炭供需缺口有望逐步扩大,煤价中枢有望上移,可关注中国神华、陕西煤业、兖矿能源、山煤国际及电投能源等投资机会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煤炭行业介绍 - 煤炭产业链上游为生产设备和系统,中游为煤炭开采和洗选,下游为应用领域。上游主体为煤炭开采设备和系统,中游主要煤种有褐煤、烟煤、无烟煤等,下游主要包括电力、钢铁、化工、建材以及其他行业 [16][17] 供给侧:增量释放趋缓 - 全球煤炭产出约一半以上分布于国内,且占比逐年提升。国内煤炭储量主要集中于北方四大产区,山西、新疆、内蒙古、陕西合计储量占比为 71.87% [21][23] - 国内四大产区除山西受减产影响外,其余三大产区持续释放产量。2024 年国内原煤产量 47.6 亿吨,同比+1.3%,动力煤产量增速同样趋缓 [27][28] - 新疆远期规划原煤产能增量 0.72 亿吨/年,2024 年新疆原煤产量 5.41 亿吨,同比增长 18.4%,占全国原煤产量的 11.31% [35] - 内蒙古远期规划原煤产能增量 1.32 亿吨/年,2024 年原煤产量同比增长 5.4%达 12.97 亿吨,原煤产量跃居国内首位 [39] - 山西 2024 年原煤产量同比下滑,全年累计产煤 12.69 亿吨,同比下降 6.9%,自 2018 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 [43] - 国内煤炭进口增速呈现放缓趋势,2024 年煤炭进口 5.43 亿吨,同比+14.4%,但增速较 2023 年下降 47.4pct [3][49] 需求侧:偏刚性需求持续释放 - 煤炭需求跟随经济增速放缓边际下降,但仍占据主要能源消费地位。2024 年国内能源消费增速为 4.20%,相比 2023 年增速下滑 1.54pct [58] - 电力为煤炭主要下游消费行业,2024 年国内煤炭消费总量 48.4 亿吨,同比+1.7%,电力行业需求占比 55%,仍为核心占比 [4] - 国内煤炭出口量呈现上升趋势,2024 年煤及褐煤出口 666 万吨,同比+49.1%,呈现增长趋势 [4][82] 库存:小幅累库,产地库存压力较小 - 国内动力煤库存矿山库存压力较小,2025 年 2 月国内矿山动力煤库存为 282.6 万吨,月环比+23.8%,同比+46.3% [87] 供需展望:缺口或长期存在,煤价中枢有望上移 - 海外煤炭投资额增速呈现下滑趋势,2024 年全球煤炭行业投资额为 1650 亿美元,同比增长 1.85%,同比增速下滑 4.03 个百分点 [92] - 海外或几无新的海运煤炭产能投放,印度增量源于当地及国内需求增长,预计印度 2025 - 2027 年三年动力煤及褐煤产量分别为 11.51、12.07、12.64 亿吨,三年复合增速为 4.9% [94][95] - 供需平衡预测缺口或逐步扩大,预测 2025 - 2027 年国内动力煤产量分别为 40.50、40.60、40.76 亿吨,3 年复合增速为 0.21%,消费量分别为 43.17、44.51、45.89 亿吨,3 年复合增速为 1.85%,预测 2025 - 2027 年供需缺口分别为 - 0.63、- 1.50、- 2.29 亿吨,煤价中枢有望上移 [4][6][97] 煤价复盘与展望 - 煤炭股价以煤价周期逻辑为主,风格为辅,当前煤价或已触及历史低位,秦皇岛港动力末煤(Q5500)价格已跌至 700 元/吨以下位置,煤价或迎触底回升 [100] 行业评级及投资策略 - 考虑到煤炭供需缺口有望逐步扩大,煤价中枢有望上移,首次覆盖煤炭行业,给予“推荐”投资评级,可关注中国神华、陕西煤业、兖矿能源、山煤国际及电投能源等投资机会 [7]
双登股份与汇川技术达成战略合作 携手共拓储能产业
中证网· 2025-07-29 19:17
战略合作背景 - 双登股份与汇川技术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深化原有合作基础并拓展全球能源转型发展机遇 [1] - 合作遵循"优势互补 互利共赢 长期合作 共同发展"宗旨 围绕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1] 双方核心优势 - 汇川技术作为国内工控龙头企业 专注能源控制及工业自动化产品研发生产销售 通过高研发投入构建技术护城河 [1] - 双登股份在储能电池及系统解决方案研发生产领域积累丰富经验 [1] - 汇川技术具备领先电力电子技术及控制技术积累 助力能源转型 [1] 合作内容与目标 - 双方通过资源整合实现多维度深度协同 加速储能产业技术创新与商业化应用落地 [1] - 强强联合构建产业发展新生态 为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具竞争力解决方案 [1] - 未来将继续深化储能业务领域全方位协同 [1]
向“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未来前行
中国经济网· 2025-07-29 17:53
"十四五"时期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十四五" 期间 "6轴7廊8通道" 国家综合立体 交通网主骨架建成容筛图90% 截至2024年底 | 铁路营业里程 | 16.2万公里 | ↑约1.6万公里 | | --- | --- | --- | | 公路总里程 | 549万公里 | ↑约29万公里 | | 高等级航道通航里程 | 1.76万公里 | ↑1600公里 | | 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 | 2971个 | 1379个 | | 颁证民航运输机场 | 263个 | ↑ 22个 | ↑表示比"十三五"末增加 道路通畅有多重要?看看荔枝的旅程便知。在唐代,要将"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的荔 枝,从5000余里外的岭南运送到长安,堪称"难于上青天"。如今,在纵横的高铁网络、高效的航空货运 等现代物流体系加持下,一颗荔枝从岭南的枝头到西安的餐桌,只需24小时。 不只是荔枝,昆明的鲜花、敦煌的瓜果、无锡的水蜜桃……冷链物流一路领"鲜",让远方的鲜货始 终带着"刚刚好"的温度。距离不再是阻碍,美好出行说走就走,"坐着高铁看中国""沿着高速看中国", 成为人们乐享生活的真实写照。 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缩短了时空距离,让发展红 ...
中经评论:向“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未来前行
中国经济网· 2025-07-29 17:02
不只是荔枝,昆明的鲜花、敦煌的瓜果、无锡的水蜜桃……冷链物流一路领"鲜",让远方的鲜货始终带 着"刚刚好"的温度。距离不再是阻碍,美好出行说走就走,"坐着高铁看中国""沿着高速看中国",成为 人们乐享生活的真实写照。 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缩短了时空距离,让发展红利惠及更多人。同时,也打通经济"大动脉",畅通基 层"微循环",推动经济发展跑出"加速度"。 "十四五"时期加快建设交通强国 十四元" 期间 "6轴7廊8通道" 国家综合立体 交通网主骨架建成率超90% 截至2024年底 | 铁路营业里程 | 16.2万公里 | ↑约1.6万公里 | | --- | --- | --- | | 公路总里程 | 549万公里 | 个约29万公里 | | 高等级航道通航里程 | 1.76万公里 | ↑1600公里 | | 港口万吨级以上泊位 | 2971个 | 1379个 | | 颁证民航运输机场 | 263个 | ↑22个 | ↑表示比"十三五"末增加 道路通畅有多重要?看看荔枝的旅程便知。在唐代,要将"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的荔枝,从 5000余里外的岭南运送到长安,堪称"难于上青天"。如今,在纵横的高铁网络、 ...
北京连续两年登顶中国省级双碳指数评价报告
中国新闻网· 2025-07-29 13:28
中国省级"双碳"指数评价报告核心发现 - 中国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在多重压力下展现出强大韧性,主要省市能源转型和电气化加速推进,中东部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1] - 北京在2022-2024两个年度评价中稳居榜首,上海和天津在2023-2024年度表现突出 [1] - 最新年度得分前十省份包括吉林、广东、四川、江苏、重庆、福建和湖南,河南、黑龙江、海南、湖北和浙江处于中游偏上 [1] 评价体系与方法论 - 采用修订版中国省级双碳指数(PCNI)评价体系,包含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18个三级指标 [1] - 特别针对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重点区域开展气候行动力指数研究,作为绿色低碳行动回顾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政策建议与实施路径 - 建议全国一盘棋推进碳达峰,落实国务院碳排放双控及地方目标评价考核要求,为"十五五"设定总量控制目标并向省级分解 [2] - 建议各省区市结合"十五五"规划将减排任务向地市分解,并在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制定分行业碳达峰路线图 [2] - 特别建议探索跨省能源输送碳排放责任共担机制,平衡"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工程中能源输出省与输入省的权责 [2]
中国多式联运行业动向观察及投资机遇研究报告2025-2031年
搜狐财经· 2025-07-28 23:16
多式联运产业定义与分类 - 多式联运定义为通过两种及以上运输方式协同完成货物运输的物流形式 [3] - 主要分类包括铁水联运、空铁联运、海空联运、陆海联运、陆空联运和公铁联运 [3][7] - 组成要素涵盖运输工具、转运设施、信息系统和标准体系 [3] - 定价机制涉及里程计价、货种差异和模式组合等因素 [3] 全球多式联运发展现状 - 2025年全球物流市场规模达万亿美元级别,集装箱贸易量超亿TEU [11] - 美国多式联运量保持稳定增长,2025年运力达特定规模 [11] - 欧洲已形成成熟的联运网络,标准化程度较高 [4] - 全球集装箱船总运力2025年突破万TEU,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呈现波动 [11] 中国多式联运基础设施 - 2025年全国公路总里程突破万公里,密度达公里/百平方公里 [11] - 铁路营业里程持续扩展,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亿元规模 [11] - 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万公里,港口万吨级泊位数量显著增加 [11] - 民航货邮吞吐量2025年达万吨级别,运输机场数量稳步上升 [11] 中国多式联运市场表现 - 铁水联运量2025年突破万标箱,沿海区域占比显著 [12] - 铁路集装箱运量同比增长%,国际班列开行数量达列规模 [12] - 公路货运量保持亿吨级别,周转量达亿吨公里 [12] - 水路货运周转量突破亿吨公里,沿海集装箱船队规模扩张 [12] 行业竞争格局 - 示范工程牵头企业包括中国物流股份、安吉物流等大型国企 [6][8] - 国际竞争力方面,中国铁水联运水平较发达国家仍有差距 [6] - 投融资事件数量呈现增长趋势,区域集中在东部沿海 [6] - 头部企业如宁波舟山港、天津港已形成完善的海铁联运网络 [8][9] 技术创新与标准建设 - 智能物流发展进入新阶段,参与主体类型多样化 [6] - 托盘标准化进程加速,2025年保有量预计达亿片 [11] - 集装箱产量突破万立方米,出口量达万个 [11] - 叉车年销量超万台,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 [11]
“三融合”探索节能减碳新路径 | 大家谈 如何当好“碳路先锋”
中国化工报· 2025-07-28 11:04
绿色低碳发展战略 - 绿色低碳发展是化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需将节能降碳理念深度融入企业发展战略核心 [1] - 南化公司通过理念引领、技术创新和资源整合三结合,持续探索绿色节能减碳路径 [1] 理念引领措施 - 南化公司以"双碳"目标为方向,定期开展节能政策宣讲和技能培训,强化全员绿色低碳意识 [1] - 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将节能降碳指标与绩效考核挂钩,确保责任层层落实 [1] - 将节能减碳理念转化为企业内生发展动力,形成全员自觉行动 [1] 技术创新实践 - 南化公司聚焦生产环节能源优化,实施循环水系统改造项目,累计节电创效226万元 [2] - 在氯化苯、硝基氯苯装置应用文丘里高效疏水器,节约蒸汽费用70万元 [2] - 科技创新被定位为节能降碳的第一生产力 [2] 资源协同整合 - 通过跨厂区风管网余量调配,停运2台空压机实现每小时节电415千瓦时 [2] - 与华扬液碳合作建设碳捕集示范基地,年捕碳量达40万吨 [2] - 践行"协同共享、循环利用"理念,实现生产资源最优配置 [2] 转型成效验证 - 传统化工企业可通过贯穿绿色发展理念、科技创新和资源优化实现转型升级 [2] - 南化公司的实践为行业提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路径参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