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
搜索文档
2025国际数字能源展主论坛在深圳举办
搜狐财经· 2025-09-21 18:08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涂竞玉 日前,2025国际数字能源展主论坛在深圳会展中心五号馆举行。本次论坛聚焦数智化转型如何赋能能源 产业高质量发展,汇聚了全球能源领域顶尖专家、行业领袖和国际组织代表,共同探讨数字能源的未来 趋势与挑战。 深圳先行示范,数智引擎驱动能源产业新变革 匈牙利可再生能源协会主席查巴·诺瓦克介绍,匈牙利在太阳能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面临着平衡 太阳能发电、发展灵活性存储和智慧管理系统的挑战。"能源的未来必须是智能的,欢迎中国企业到匈 牙利投资,促进双方在能源领域的合作。" 中外论道,共探全球能源转型数字机遇与挑战 圆桌对话环节围绕"全球能源转型中数字能源的机遇与挑战"展开深度探讨,中外专家一致认为,数智技 术是破解能源"不可能三角"的核心动力,需加强标准协同、数据共享与金融创新,共建全球能源数字未 来。 南方科技大学碳中和能源研究院院长赵天寿在主题演讲中指出,尽管我国风光装机容量已超煤电,但弃 风弃光率平均达5%,部分区域超30%,根源在于新能源出力的不可控性。破解这一难题需依靠长时储 能技术,其需满足安全、经济、资源可及三大核心要求。他重点介绍了液流电池技术,尤其是全钒液流 电池,是 ...
活力中国调研行|10个“气墩墩”送绿色能源“走四方”
搜狐财经· 2025-09-21 16:01
项目规模与投资 - 项目总投资超百亿元 建有4座22万立方米和6座27万立方米LNG储罐 总罐容达250万立方米[4] - 年处理能力超过600万吨LNG 相当于85亿立方米气态天然气 可满足江苏省28个月民生用气需求[4] - 全球最大的27万立方米LNG储罐建造完工 全球最大的27万立方米储罐群[4] 技术创新与国产化 - 项目国产化率达98.3% 完全掌握LNG储罐设计建造核心技术[13] - 配套建设冷能交换中心 制冰厂 冷水养殖等项目 未来将拓展空气分离 低温粉碎 冷冻冷藏 发电等领域[5] - 利用零下162℃LNG超低温冷能实现玫瑰花10秒速冻和冰淇淋制作 展示冷能利用技术创新[5] 环保效益 - 年处理600万吨LNG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3764万吨 氮氧化物66.8万吨[5] - 年减排量相当于种植约6亿棵树木或减少800多万辆汽车年排放量[9] 经济功能拓展 - 2023年设立2座22万立方米LNG保税储罐 实现保税进口53.32亿元[9] - 2025年上半年通过保税储罐开启LNG转口贸易 实现保税进出口36.45亿元[9] - 项目集LNG接收 储存 外输 燃气发电 冷能利用等多功能于一体[9] 战略定位 - 全国最大液化天然气能源枢纽站 国家能源战略重要支点[1] - 通过管网将清洁能源输送至长三角地区 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绿色动力[14] - 标志着中国在构建清洁低碳 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方面迈出坚实一步[14]
2025东莞市公共充电站场安全管理调研报告
搜狐财经· 2025-09-21 12:29
《东莞市公共充电站场安全管理调研报告》由东莞市电力行业协会于 2025 年 8 月发布,核心内容如下。 一、调研背景与概况 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普及,东莞公共充电设施规模持续扩张,但充电安全事故频发、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凸显。2025 年,课题组选取全市 8 个镇街 117 个代表性充电站场,通过含 168 个关键指标的问卷、实地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结合交叉分析、风险矩阵等工具开展评估。 二、核心发现 整体安全状况:全市充电站场整体安全可控,平均每站隐患 3.41 个(占指标 2%),但部分站场问题突出。 隐患等级分布:B 类(中度)隐患占 59%,为主要类型;C 类(一般)占 37%;A 类(重大)占 4%,集中于接地不良、消防器材缺失等关键环节。 问题类型结构:配电问题占 42%,管理制度问题占 33%,桩体问题占 25%。 关键关联特征:2020 年前投运的老旧站点隐患更多;大型站点问题总量高但单位设备风险密度不高;"有保险无代维" 站点占 71%,双保障站点仅 22%。 三、主要隐患 涵盖设计(图纸不全、选址不当)、施工(接地虚假、电缆选型不合理)、运维(设备灼烧、人员无证上岗)三大环节,核心短板在制度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累计近500亿元 地级市PM2.5降至29.3 | “十四五”成绩单
中国经营报· 2025-09-20 05:41
全国碳市场建设进展 -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已建成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 [1] - 截至2025年9月18日,全国碳市场配额累计成交量达7.14亿吨,累计成交额达489.61亿元 [1] - 2024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成交额达180亿元,创历史新高 [1] - 市场新纳入钢铁、水泥、铝冶炼等重点行业,实现对全国60%以上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有效管控 [1] - 国家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并出台多项政策法规,初步形成多层级碳市场法规制度体系 [1] - 政策目标到2027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基本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实现重点领域全覆盖 [2] 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 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年均浓度降至29.3微克/立方米,比2020年下降16.3% [3] - 2024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例达87.2%,比2020年上升2.4个百分点 [3] - 2024年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90.4%,首次超过90%,长江黄河干流水质连续多年保持Ⅱ类 [3] -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PM2.5年均浓度分别较2020年下降18%、10%和20% [4] - 七大流域和重点海湾整治完成率分别达到90%和93.3%,全国3000多条地级及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4] 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 2025年上半年风电和新能源汽车项目环评数量同比分别增长44.4%和31.3% [3] - “十四五”以来共审批电子信息制造等高技术产业项目环评文件1.46万个,涉及总投资6.28万亿元 [3] - 全国累计完成11.2亿千瓦煤电机组和9.5亿吨粗钢产能的超低排放改造 [2] - 累计完成散煤治理4100万户,淘汰高排放车辆近2000万辆 [4] - 实施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完成132个重点县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溯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45%以上 [4]
广东“双碳”路径研究成果出炉:2030年前有望率先达峰
搜狐财经· 2025-09-19 21:20
近日,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iGDP)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能源战略研究团队发布最新报告 《广东中长期低碳转型路径研究-基于EPS模型》(以下简称《报告》)。该研究依托能源政策模拟工 具EPS(Energy Policy Simulator),构建了广东省能源政策模拟模型,量化分析不同政策路径下的能源 消费、温室气体排放、投资需求及社会经济影响,系统评估了广东省"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为政策设 计提供参考。 《报告》指出,广东省作为我国经济强省和低碳转型的先行者,具备按时甚至率先实现"双碳"目标的经 济、技术和政策基础。在转型过程中,广东需发挥优势,通过政策创新、技术突破和市场机制完善,力 争如期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并为全国提供经验借鉴。 优势与压力并存,广东如何兼顾高质量发展与绿色转型? 作为地区生产总值连续36年保持在全国第一的经济大省,广东是我国经济和制造业的核心省份,同时也 是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重点地区。《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广东省能源相关二氧化碳排放为5.6亿 吨,约占全国总排放的5%左右。同时,作为工业大省和农业大省,广东省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规 模显著。2020年,广东省非二氧化碳温 ...
调研速递|丽臣实业接受投资者调研 透露多项关键数据与发展规划
新浪证券· 2025-09-19 18:06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2.10亿元,同比增长31.43%,净利润5506.98万元,同比增长5.70% [1] - 营收增长源于产销规模扩大及产品价格上涨,净利润增长得益于产销规模增长、原材料把控、库存管理及精益管理推行 [1] - 外销业务表现强劲,2021年外销收入1.99亿元,2024年达6.00亿元,三年累计增长超300%,2025年半年度外销收入同比增长35.00% [1] 产能与生产 - 表面活性剂产能利用率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2024年达到86.00% [1] - 拥有长沙、上海、东莞三大生产基地,表面活性剂年产能超60万吨,洗涤用品年产能约25万吨 [1] - 上海奥威25万吨新型绿色表面活性剂生产基地一期12万吨产能已于2024年5月投产,二期13万吨产能预计2025年12月投产 [1] 客户与市场 - 与主要客户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关系,成为国内外知名日化企业重要供应商 [1] - 通过加大优质客户供应、拓展新客户、开拓国际市场、渗透下游领域等方式消化新增产能 [1] - 自有品牌"AW"为中国驰名商标,产销量居全国前列,洗涤用品品牌在湖南、湖北及周边有一定知名度 [1] 成本与供应链管理 - 主要表面活性剂产品直接材料占生产成本90%以上 [1] - 通过加强与核心供应商合作,采取价格联动定价策略,提高行情预判能力,做好产销联动并合理调整原料库存 [1] 研发与创新 - 以技术创新驱动,开发多品类产品提升客户黏性 [1] - 洗涤用品主要用于个人护理和家居清洁,也推出系列工业清洗剂,未来将加大研发拓展工业应用领域 [1] 可持续发展 - 响应"碳达峰、碳中和"号召,通过温室气体排放和产品碳足迹核查,应用绿色清洁能源 [1] - 推进能源管理数字化,旗下多家表面活性剂生产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绿色工厂" [1] 公司治理与股东回报 - 2024年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5.10元(含税),共派发现金股利66,390,912.60元 [1] - 制定《未来三年(2024-2026年)股东回报规划》,保证利润分配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 [1] - 2023年7月股东大会通过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74名员工566.63万股限制性股票 [1] 战略规划 - 未来将强化市值管理,综合运用股权激励、提升经营业绩、提高分红水平、增强信息披露、做好投资者关系管理以及适时开展投并购等方式 [1] - 贯彻"精益管理"理念,以三大生产基地为支撑,增强区位影响力,强化成本管控、提升生产效率 [1] - 深化国际化战略拓展国际市场,表面活性剂与洗涤用品业务形成显著上下游协同效应 [1]
打通西藏与广东,又一个超级工程来了
虎嗅APP· 2025-09-18 21:21
文章核心观点 - 藏粤直流工程开建将形成东西能源大动脉 西藏每年向大湾区输送430亿度电能 相当于三峡年发电量的一半[4] 该项目将缓解广东电力缺口并支持西藏经济发展[8][31][38] 广东电力需求与能源战略 - 广东作为中国经济和工业第一大省 2024年用电量达9121亿度 与日本全国用电量相当[9] - 尽管年发电量超7000亿度 仍存在巨大电力缺口 未来AI发展将进一步增加电力消耗[10][11] - 电力补充依赖核电扩容和西电东送 目前外送电力主要来自云南、贵州、广西等水电大省[15][16] 西藏能源开发潜力 - 西藏当前年发电量不足200亿度 但水能潜在蕴藏量达210GW 理论年发电潜力超万亿度[19] - 清洁能源开发符合碳中和趋势 仅雅江下游水电工程年发电量预计达3000亿度[6][20][22] - 藏粤直流工程对接玉曲河等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 未来需更多电力天路实现资源外送[22][23][32] 藏粤直流工程技术与投资 - 工程全长2600多公里 采用特高压技术实现9毫秒极速输电 计划2029年建成[25][26][27] - 总投资2000亿元 其中直流项目直接投资532亿元 配套电源投资超1500亿元[30] - 建设面临高海拔、电网薄弱等世界级难题 但将创造输电能力最强等技术纪录[30] 区域经济协同效应 - 工程预计带动10万余人直接就业 显著促进西藏经济发展[31] - 西藏连续多个季度GDP增速第一 未来10年有望成为经济增长最快省份[38][39] - 超级工程集群包括万亿级雅江水电站、4000亿级新藏铁路等 推动西藏经济位次上移[40][42][43] 广东与西藏经济对比 - 广东GDP达141634亿元 人口12780万人 人均GDP11.1万元[36] - 西藏GDP仅2765亿元 人口370万人 人均GDP7.5万元 为全国经济最弱省[36][37] - 两地通过能源合作实现互补 广东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西藏依托大基建实现追赶[35][45][46]
打通西藏与广东,又一个超级工程来了
虎嗅· 2025-09-18 14:16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国民经略 (ID:guominjinglve),作者:凯风,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最强的省和最弱的省,联动了。 日前,藏粤直流工程正式开建,跨越西藏、云南、广西、广东四省区,打造东西能源大动脉。 届时,西藏每年可向大湾区输送430亿度电能,相当于三峡年发电量的一半。 就在几个月前,总投资超1万亿的西藏雅江下游水电工程正式开工,预计年发电量约3000亿度。 ● 友电童 ● 用电量 一东一西,广东牵手西藏,影响有多大? 一 广东,为何需要西藏的电? 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和工业第一大省,广东也是用电第一大省。 2024年,广东全年用电量达9121亿度,与日本一个国家基本相当。 虽然核电、海上风电发达,加上火电托底,广东年发电量超7000亿度,但远不够用。 考虑到未来AI对于电力的巨大消耗,作为人工智能第一省的广东,更要为电力未雨绸缪。 8344 5193 内蒙古 7355 9121 广东 6807 江苏 8487 8320 6773 山东 5478 4233 新疆 5307 4000 四川 浙江 6780 4984 2788 4646 云南 4629 2972 m 2 4957 4335 河北 3 ...
多家外媒:中国绿色发展经验值得借鉴
环球时报· 2025-09-17 16:10
报告称,2024年,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和生产为中国经济贡献了近2万亿美元,这一数字相当于澳 大利亚的整个经济规模。Ember的报告还显示,清洁能源行业的发展增速是中国整体经济增速的3倍。 巴基斯坦应借助中国绿色能源的巨大发展,将风能和太阳能项目纳入目前正在重新规划的中巴经济 走廊中。(作者沙希德·贾维德·布尔基曾任世界银行副行长,王从译) 美国《新闻周刊》网站9月13日文章,原题:图表显示中国在全球清洁能源竞赛中胜出 一份最新报 告显示,随着全球最大能源消费国中国大力推进脱碳进程,风能和太阳能在满足激增的电力需求方面发 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国的化石燃料使用量正趋于稳定。 重要性何在?中国已成为绿色科技制造和出口领域无可争议的领导者,在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板 和电池储能等多个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中国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凭借的是积极的国家驱动型产业政 策、大规模的公共支出以及利用其整合的国内供应链,进一步减少对石油进口的依赖,并在新兴技术领 域抢占先机。 英国能源智库Ember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风电累计发电量同比增长约16%,太阳能累 计发电量则飙升近43%。根据Ember的数据,仅在2025年上 ...
双碳周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额累计成交量下降-20250917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9-17 14:35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跟踪2025年9月8日 - 9月12日国内外“双碳”领域动态,涉及碳配额交易及前沿技术;国际碳市场价格有降有升、成交量变化不一,国内全国碳市场成交量和成交均价下降、试点市场交易集中且总量上涨,同时两项双碳前沿技术取得进展 [2][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国际碳交易市场跟踪 - 欧洲碳配额价格及成交量:EUA现货价格从9月8日的76.65欧元/吨降至9月12日的75.31欧元/吨,周降幅1.75%,现货成交量31.10万吨,较前一周涨314.67%;EUA期货价格从9月8日的77.16欧元/吨降至9月12日的75.78欧元/吨,周降幅1.79%,期货成交量216.50万吨,较前一周降45.63% [6] - 美国碳配额价格及成交量:EUA期货价格从9月8日的77.17欧元/吨降至9月12日的75.77欧元/吨,周降幅1.81%,期货总成交量169.99百万吨,较前一周降7.59%;UKA期货价格从9月8日的57.10英镑/吨降至9月12日的56.11英镑/吨,周降幅1.73% [12] - 韩国碳配额价格及成交量:KAU25现货价格从9月8日的9480韩元/吨涨至9月12日的10500韩元/吨,周涨幅10.76%,现货成交量60.93万吨,较前一周涨72.31% [17] 国内碳市场跟踪 - 全国碳市场碳配额成交量及成交均价:上周全国碳市场碳配额(CEA)累计成交量532.81万吨,累计成交金额33261.15万元,较前一周成交量和成交金额降幅为36.42%和38.62%;截至9月12日,上周CEA日成交均价62.58元/吨,较前一周降4.29% [21] - 国内各试点省市碳市场碳配额周成交均价:上周国内试点碳市场碳配额周成交均价除湖北省HBEA和广东省GDEA外均呈下降趋势,福建省FJEA降幅最大达10.00%;与上月同期相比,除北京市BEA、湖北省HBEA和广东省GDEA外均呈下降趋势,福建省FJEA降幅最大达26.41% [25] - 国内各试点省市碳市场碳配额成交量及成交金额:上周国内试点碳市场碳配额交易集中在深圳市、上海市、北京市和天津市碳市场,其交易量和成交金额分别占全部试点市场周交易总量的97.23%和98.10%;上周国内各试点碳市场周交易总量21.60万吨,较前一周涨118.54% [27] 双碳前沿技术跟踪 - 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项目封存量破1亿立方米:恩平15 - 1油田碳封存项目累计封存二氧化碳突破1亿立方米,应用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流程技术,开创“以碳驱油、以油固碳”模式,为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技术支撑与实践成果 [29] - 我国最大全钒液流光储一体化项目开展首次充电实验:新疆吉木萨尔全钒液流光储一体化项目储能电站启动首次充电实验,采用全钒液流电池技术,具有超长循环寿命、高安全性和长时储能能力,为能源结构清洁低碳转型提供解决方案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