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物科技
icon
搜索文档
七年混改路:方大集团东北制药“破茧成蝶”驶入生物创新药赛道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7 20:46
混改成效 - 公司自2018年加入辽宁方大集团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后,成功突破体制束缚,实现从传统制造向生物科技前沿的转型 [1] - 混改后公司建立畅通的员工建言渠道,2022年收到1345条建议,其中900多条被采纳,近三年累计兑现创新奖励2700余万元 [4] - 引入方大集团精细化管理理念,通过"产销衔接会"和严格合同审批流程,实现效率与风险的双重把控 [4] 民生战略 - 公司设立"民生小药片专柜",提供2元/板的对乙酰氨基酚片和1.6元/瓶的维生素C片等平价药品 [2] - 以"零缺陷项"通过美国FDA检查,获得国际质量认可 [2] - 七年来累计投入近3亿元用于社会公益,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2] 创新布局 - 采用"自主研发+联合开发+项目引进"三轨并行模式,加大研发投入 [5] - 在上海建立生物研发基地,收购北京鼎成肽源生物技术公司,切入细胞治疗领域 [5] - 鼎成肽源拥有10余款针对胰腺癌、结直肠癌等实体肿瘤的细胞治疗产品 [5] - 2023年上半年启动大规模硕博研发人才招聘,打造生物医药人才高地 [5]
方大集团东北制药混改七周年:创新驱动发展 铸就生物科技新高地
证券日报· 2025-07-17 00:50
混改与战略转型 - 公司自2018年加入辽宁方大集团实施混改后,从传统制造转向创新驱动,通过"自主研发+联合开发+项目引进"三轨并行策略进入尖端细胞治疗领域[1] - 混改后体制机制优势显著,研发投入力度加大,并从市场、竞争、工艺等多维度精准识别高潜力新药项目[2] - 在上海成立生物研发基地并收购北京鼎成肽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后者在实体肿瘤细胞治疗领域拥有TCR-T、CAR-T等前沿技术平台[2] 研发与人才布局 - 2023年上半年启动大规模硕博研发人才招聘,充实东北制药研究院、上海生物及北京鼎成肽源的科研力量[2] - 近4年有22个新产品获批生产,包括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等已上市产品[3] - 开发10余款针对胰腺癌、结直肠癌等疾病的肿瘤靶点细胞治疗产品,覆盖TCR-T、CAR-T技术[3] 生产智能化与成果 - 推进智能化生产线建设,实现从原料采购到销售的全流程自动化、信息化管控,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稳定性[3] - 新产品上市助力经营业绩持续增长,具体数据未披露但提及"硕果累累"[3] 社会责任与员工福利 - 累计投入近3亿元用于产业扶贫、乡村振兴及抗疫救灾等社会捐赠[4] - 混改后累计为员工发放福利及现金红包超12亿元,构建涵盖医疗、教育、养老的福利政策体系[4] 未来发展方向 - 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推进生物科技领域创新,响应"健康中国"战略[4] - 秉持"良药匠心来,健康千万家"宗旨,强化社会回馈与家乡回报[4]
主动基金又行了?到底什么样的行情才值得配主动基金!
雪球· 2025-07-16 18:59
基金收益表现 - 今年以来偏股型主动基金超额收益显著,前6只赚钱最多的基金中有4只是主动管理型基金 [1] - 中金中证优选300指数A收益+828.55,国泰君安中证1000指数增强C收益+816.21,国富基本面优选混合C收益+560.70 [3] - 永赢睿信混合A(019431)收益表现突出,实盘占比7%,超过黄金表现 [4] 优秀基金分析 - 永赢睿信混合A基金经理高楠采用行业轮动策略,重点布局TMT、消费、医药、制造等上半年表现亮眼的板块 [4] - 该基金成立一年多累计收益56.11%,年化收益32.75%,相比沪深300指数超额25%,最大回撤16.52% [5] - 当前持仓包括泡泡玛特(6.62%)、比亚迪汽车(4.81%)、匠心家居(4.18%)等 [5] 主动基金市场表现 - 近年来主动基金经历从被质疑到重新获得认可的过程 [8] - 部分赛道型基金经理在牛市表现突出但熊市回撤较大,而优质主动基金在熊市仍能创造瞩目业绩 [8] - 随着A港股市场稳健上涨,主动基金跑赢大盘比例进一步提高 [8] A股主动基金配置策略 - A股散户占比高导致市场容易出现定价偏差,优质量化策略可创造超额收益 [12][13] - 新兴领域如AI、高端制造等存在认知差红利,主动基金经理可提前布局获取超额收益 [14] - 结构性行情下主动基金经理的行业轮动和选股能力优势明显 [15] 指数基金配置价值 - A股指数和主动基金存在周期轮动,牛市初期指数表现更好,行情深化后优质主动基金可能超越指数 [17] - 红利/价值风格指数基金更具优势,如中金中证优选300指数A(501060)兼具高股息和高ROE [19] - 指数基金和主动基金都是重要配置工具,应根据市场环境灵活运用 [19][20] 基金选择建议 - 普通投资者选择主动基金难度较大,容易在牛市末期高点买入 [24] - 建议参考专业投研团队精选的基金池,如雪球三分法精选池 [24][26] - 资产配置应做好指数和主动、成长和价值、大小盘市值的分散 [20]
光模块龙头喜报潮?中际旭创+新易盛业绩预喜,细分赛道情绪高涨!双创龙头ETF(588330)盘中涨超1%
新浪基金· 2025-07-16 09:59
双创龙头ETF表现 - 双创龙头ETF(588330)盘中价格涨幅超1%,冲击日线2连阳 [1] - 自4月8日以来累计上涨18.35%,表现优于沪深300(11.97%)和沪指(13.19%) [1] - 成份股中新易盛股价涨超9%,寒武纪涨超4%,润泽科技涨逾3%,中际旭创涨逾2% [1] 成份股业绩表现 - 新易盛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预增328%-385%,业绩大超预期 [3] - 中际旭创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36亿元-44亿元,同比增加52.64%-86.57% [3] - 澜起科技预计归母净利润最高实现翻倍增长 [3] - 光模块三剑客(中际旭创、新易盛、天孚通信)合计权重占比超10% [3] 科创创业50指数特征 - 前十大权重股包括宁德时代(9.919%)、中芯国际(7.064%)、迈瑞医疗(5.49%)等 [5] - 指数从科创板和创业板选取50只战略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涵盖新能源、半导体、医疗设备等主题 [6] - 标的指数20%涨跌幅限制,具备高弹性特征 [6] 战略新兴产业投资共识 - 政策支持的长期性: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将持续加码 [5] - 技术创新的颠覆性:AI、生物科技等领域的技术突破将重塑产业格局 [6] - 绿色转型的确定性:新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市场空间明确 [6] ETF投资优势 - 投资门槛低,不足百元即可开始投资 [4][6] - 跨市场多元配置,聚焦高成长龙头 [6] - 全球科技博弈背景下,科技自立自强重要性提升 [6]
用好暑期实践 砥砺爱国情怀(纵横)
人民日报· 2025-07-14 06:00
社会实践与专业结合 - 医学、教育学等专业大学生可通过社区义诊、留守儿童课业辅导践行职业伦理 [1] - 农业经济专业学生可深入田间开展产业调研,助力农产品电商化转型 [1] - 文旅专业学子可参与非遗推广和传统村落文化创意,解读乡村发展密码 [1] - 新能源专业学生可调研光伏电站项目,分析可再生能源基层应用路径 [1] 科技前沿与人才培养 - 学校可组织学生进入实验室、科研院所与高科技企业,接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科技等前沿领域 [2] - 高端芯片、工业软件等领域的技术攻关需要青年创新人才勇闯"无人区" [2] - 科技与人才竞争是综合国力角力的核心,需增强学生科技报国内生动力 [2] 产业与基层发展 - 专业学识与乡土实践结合可加速构建"国之大者"认知体系 [2] - 深入一线服务人民能将爱国情怀转化为具体建设行动 [2] - 基层实践有助于理解中国乡村发展模式与产业转型需求 [1][2]
港股IPO狂飙!科技类企业赴港IPO策略分享
梧桐树下V· 2025-07-12 20:52
港交所"科企专线"新政核心内容 - 港交所推出"科企专线"新政,为特专科技和生物科技公司提供保密上市通道并降低门槛,吸引科技企业赴港上市 [1] - 新政适用于特专科技公司(如AI、芯片、新能源等)和生物科技公司(创新药、医疗器械等),尤其早期阶段或产品未商业化的企业 [3] - 特专科技公司需满足过去三年研发开支占总成本≥15%,生物科技公司需核心产品通过临床Ⅰ期 [6] - 允许未盈利、无收入企业上市,但需证明技术可行性及市场潜力(如专利、合作意向书) [7] 上市条件与自测工具 - 行业属性需符合港交所定义的"特专科技"(18C章)或"生物科技"(18A章)领域 [4] - 特专科技领域包括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新能源、半导体、自动驾驶等前沿科技 [5] - 生物科技领域包括创新药研发、基因治疗、高端医疗器械等 [6] - 企业可登录港交所官网下载《18A/18C资格自评表》进行自测,或通过邮件咨询港交所获取初步反馈 [8][9] 保密提交申请流程 - 与港交所签订NDA(保密协议),确保提交材料仅限审核团队可见 [11] - 提交PDF加密文件至港交所指定系统,材料包括招股书、技术资料等 [12][13] - 港交所专线团队在30天内反馈意见,重点审核技术可行性和合规性 [14] - 保密期持续至通过上市聆讯前,聆讯通过后需公开招股书 [14] 专属服务与快速通道 - 企业可预约港交所专家团队获得一对一辅导,包括上市规则解读和募资策略建议 [16] - 符合条件的企业(如A股已上市公司、估值超百亿)可申请快速通道,审核周期缩短至30天(常规流程90天) [17] - 允许同股不同权(WVR)设计,创始人可保留控制权,无需额外证明"创新性" [18] 常见问题与避坑指南 - 技术描述需附第三方认证或合作方背书,避免空洞表述 [21] - 关联交易需提前切割或披露价格公允性证明 [22][23] - 需引入至少2家"资深独立投资者"(管理规模≥10亿港元)并披露投资协议条款 [25] 上市后合规要求 - 必须公开技术商业化进展、研发里程碑和重大合作,敏感技术细节可申请豁免披露 [27] - 建议发布季度研发简报和定期与分析师沟通以维护市值 [28] - 18A/18C企业增发新股可走"简易程序",最快1周获批 [29] 与其他市场对比 - 港股科企专线无盈利要求,审核周期3-6个月,估值中等(PE 20-30倍),信息披露要求较低 [30] - A股科创板无盈利要求但需研发投入达标,审核周期6-12个月,估值较高(PE 30-50倍) [30] - 美股纳斯达克无盈利要求,审核周期4-8个月,估值高(PE 50-100倍),但需应对SEC问询和做空机构 [30][31] 课程内容概述 - 课程《科技类企业港股IPO通关》涵盖18C上市条件、Pre-IPO融资策略及12类审核雷区应对 [31][33] - 主讲嘉宾为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卢晴川律师,专注于资本市场和PE投资,尤其在半导体行业有丰富经验 [35] - 课程时长2小时36分钟,共7节课,提供案例分析和监管逻辑解析 [32][35]
A股并购重组逻辑正发生深刻变化
证券日报· 2025-07-10 00:12
并购重组浪潮 - 今年以来A股首次披露的重大资产重组项目达104单 是去年同期的2.17倍 [1] - 数据资产、产品专利、生产工艺、终端应用场景、电商服务能力等要素成为交易竞买方追逐的重要资产 [1] - 并购重组逻辑从"规模优先"加速转向"创新驱动与生态协同至上" [1] 并购逻辑转变驱动因素 -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 人工智能、生物科技、量子技术、商业航天等前沿技术蓬勃发展 [1] - 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 突破核心技术壁垒和构建创新生态体系成为竞争关键 [1] - 传统以扩大规模为首要目标的并购模式在当前经济环境中逐渐显露出局限性 [1] 并购重组战略价值 - 为企业提供快速获取创新要素、完成转型升级的高效路径 [1] - 通过并购拥有核心技术、顶尖研发团队或独特创新模式的标的公司 将外部优质创新资源内化为自身核心竞争力 [1] - 实现技术突破、业务升级和产业布局的跨越式发展 在激烈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 [1] 典型案例分析 - 海天水务集团股份公司并购光伏银浆领域技术领先企业 加速由"传统生产"向"新质生产力"转型 [2] - 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拟收购海南天羽飞行训练有限公司100%股权 补全航空产业链布局 [2] 产业竞争格局演变 - 企业间竞争升级为全产业链实力与创新生态的综合较量 [2] - 产品同质化加剧、价格战白热化、利润空间持续收窄 生态协同成为构筑竞争护城河的关键策略 [2] - 创新驱动与生态协同形成示范效应 吸引更多企业加入并购重组行列 [2] 政策与市场协同 - 并购重组引导资本向创新领域聚集 推动产业生态协同 成为连接资本与科技、产业的关键枢纽 [3] - 并购重组逻辑转变是市场自发演进结果 也是资本市场服务国家战略的必然选择 [3] - 持续推动创新要素聚合、产业生态升级 为中国经济锻造全球竞争核心优势 [3]
83只!百亿级ETF,创新高
天天基金网· 2025-07-07 13:07
百亿级ETF市场发展 - 国内ETF市场规模达4.32万亿元 其中83只产品规模超100亿元 创历史新高 [3] - 百亿级ETF较去年底新增17只 债券ETF(10只) 港股ETF(5只) 黄金ETF等新晋成员 [1][3] - 百亿级ETF中宽基ETF占比35% 跨境ETF 债券ETF 行业主题ETF各占17% [4] 规模增长驱动因素 - 政策支持为新"国九条"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ETF快速审批通道落地 [3] - 个人投资者资金流向变化 从沪深300 中证500等宽基ETF转向港股ETF 行业ETF及信用债ETF [3] - 债券ETF创新品种如沪做市公司债ETF 深做市信用债ETF首次发行即规模超百亿元 [4] 头部基金公司竞争格局 - 华夏基金ETF规模7535.64亿元居首 易方达(6703.51亿元) 华泰柏瑞(4999.19亿元)分列二三位 [7] - 12家头部公司ETF规模合计占比达83.55% 年内华夏基金规模增953.98亿元 易方达增685.1亿元 [6][7] - 市场呈现"存量玩家博弈"特征 新基金管理人入场积极性受费率下调影响 [7] 未来发展趋势 - 被动投资增长趋势将持续助推ETF发展 宽基ETF集中度或进一步提升 [10] - 细分科技领域如人工智能 人形机器人 生物科技等ETF需求空间大 [10] - 短期资金可能继续流向宽基ETF及黄金ETF 长期同质化竞争加剧中小公司压力 [10]
景顺投资赵耀庭:美元贬值周期或开启 资产配置迎拐点
上海证券报· 2025-07-06 22:57
全球金融市场变革 - 美联储货币政策不确定性持续 美元可能进入新一轮贬值周期 下半年贬值幅度或达5% [1] - 美元走弱意味着非美元资产迎来配置窗口期 新兴市场融资环境将显著改善 本币计价资产回报率提升 [1] - 美股估值处于历史高位 标普500指数当前市盈率接近22倍 远高于过去15年均值 非美市场相对估值优势凸显 [1] 新兴市场跑赢发达市场的关键因素 - 美国经济增长须适度放缓但避免衰退 维持全球需求 [2] - 美元须处于贬值周期 缓解新兴市场资本外流压力并提升资产吸引力 [2] - 石油价格须稳定在每桶80美元以下 避免能源成本对新兴市场进口国造成冲击 [2] - 新兴市场央行须推行降息政策 通过宽松货币环境刺激本地经济增长 [2] 欧亚资金流动趋势 - 欧洲投资者对亚洲市场关注度明显提升 亚洲投资者也对欧洲市场表现出更大兴趣 [2] - 欧亚之间资金流动呈现积极态势 投资者将在下半年至明年逐步转向美国以外市场寻找机会 [2] 中国科技企业表现 - DeepSeek-R1大模型展现中国企业在软件领域的强劲创新能力 [3] - 美国科技股与中国科技股之间存在显著估值差异 前者长期享有较高溢价 但随着中国创新成果出现 这一溢价正在逐步收窄 [3] - 投向美国科技七巨头的资金可能部分转向更具估值吸引力的中国科技股 [3] 中国科技行业前景 - 估值更具吸引力 增长潜力尚未充分释放的中国科技公司值得看好 [3] - 中国科技股目前展现出更高的投资性价比 [3] - 量子计算 生物科技和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获得政策支持 已形成从研发到商业化的完整产业链 [4]
83只!百亿级ETF,创新高
中国基金报· 2025-07-06 21:12
百亿级ETF市场发展 - 国内ETF市场规模达4.32万亿元,83只产品规模超100亿元,双双创历史新高 [3] - 新晋“百亿俱乐部”包括10只债券ETF、5只港股ETF及黄金ETF、军工ETF等创新品种 [3] - 百亿级ETF中宽基ETF占比35%,跨境ETF、债券ETF和行业主题ETF各占17% [4] 规模增长驱动因素 - 政策支持如新“国九条”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ETF快速审批通道落地 [3] - 个人投资者资金流向港股ETF、行业ETF及信用债ETF(纳入质押式回购后吸引力增强) [3] - 宽基ETF集中度提升,2023年下半年以来规模大幅增长带动百亿级产品数量增加 [4] 头部基金公司竞争格局 - 华夏基金ETF规模年内增953.98亿元,以7535.64亿元居首,易方达(6703.51亿元)、华泰柏瑞(4999.19亿元)紧随其后 [6][7] - 12家基金公司ETF规模超1000亿元,合计占比达83.55%,市场集中度显著 [7] - ETF费率下调趋势下,中小基金公司面临“存量玩家博弈”压力,入场积极性受抑制 [7] 未来趋势与创新方向 - 年内ETF规模增长5930.71亿元,总规模达4.32万亿元 [9] - 宽基ETF、黄金ETF或持续受青睐,细分科技领域(如人工智能、机器人)ETF需求潜力大 [10] - 产品同质化加剧可能挤压中小基金公司生存空间,主动管理基金业绩反弹或分流部分资金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