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
搜索文档
尚未完成注册就入选“种子企业” 两个高校创业团队获全方位培育
长江日报· 2025-05-12 08:33
种子企业培育计划 - 江岸区发布首批15家"种子企业",涵盖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态环保等领域 [1][3] - 两个未完成注册的高校创业团队入选,分别为研发高端轴承的纳威超晶和专攻无人船的博睿智创 [1] - 评选标准包括技术创新、市场前景、竞争力等,109家企业及24个团队申请,纳威超晶评分名列前茅 [1] - 入选企业将获得20万元资金支持,金融机构提供"知识价值"贷款、"数易贷"等融资产品 [1] - 指派科技、金融、人才等八类"陪跑员"协助解决各类难题 [1] 高校创业团队技术优势 - 纳威超晶由武汉理工大学教授团队创办,采用声—电耦合超细晶强化技术 [1] - 该技术可使高速轴承磨损率降低90%,疲劳寿命提高超200%,适用于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 [1] - 团队人才济济,参加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产品产业化在即 [1] 区域创新发展政策 - 江岸区实施"彼岸计划"(2024-2026年),目标培育200家"种子企业",每家支持20万-50万元 [2] - 遴选标准为"不设门槛、不定方向",优先支持市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中试平台备案 [2] - 政策旨在帮助创业团队快速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 [2]
PCB层数,创新高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5-10 10:53
124层PCB技术突破 - OKI Circuit Technology推出124层印刷电路板(PCB),突破行业长期存在的108层上限,且保持标准7.6毫米板厚不变 [1] - 该技术为半导体测试应用中已知的最高商用堆叠高度,可能推动AI、国防、航空航天和先进通信技术领域的基板设计革新 [1] 技术细节与挑战 - 信号层数增加15%至124层,未增加板厚,符合晶圆级测试设备的尺寸限制 [4] - 传统PCB设计在100层前即面临机械和热性能极限,OKI通过超薄介电材料(每层25µm)解决树脂流动、导通孔塌陷及层间对准问题 [5][6] - 采用低损耗材料支持112GHz以上频率,阻抗控制达±5%,并优化热传导性能 [6] 应用场景与性能优势 - 124层PCB为AI加速器的高带宽存储器(HBM)晶圆探测提供高信号密度和垂直互连能力 [4] - 支持PCIe Gen6和CXL 3.0协议的高速差分对布线,集成更多接地层以减少串扰和信号损耗 [4][9] - 通过1,000次热循环测试并符合MIL-STD-883G标准,适用于航空航天和国防领域的极端环境 [9] 成本与生产限制 - 物料成本高达4,800美元/平方米,生产周期16周,良率仅65%,低于108层PCB的85%良率 [10] - 热循环机械应力超80MPa,可能导致细间距BGA封装焊盘凹陷或信号衰减,故障诊断需破坏性分析 [10] - 当前应用限于高性能利基市场,但底层创新可能逐步渗透至其他领域 [10] 行业意义 - 虽未超越电装(Denso)2012年129层纪录,但OKI通过保持常规板厚和可制造性,弥合理论极限与量产差距 [10]
南京聚隆(300644) - 2025年5月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09 18:38
投资者关系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业绩说明会和线上交流 [2] - 第一场线上交流参与单位及人员共 12 人,第二场业绩说明会参与为线上年度网上业绩说明会投资者 [2] - 时间为 2025 年 5 月 9 日上午 10:00 - 11:00(第一场)和下午 15:00 - 17:00(第二场) [2] - 地点第一场为腾讯会议,第二场为全景网 [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第一场为副总裁、董事会秘书范悦谦先生;第二场有董事长、总裁刘曙阳先生等多人 [2] 公司财务与分红情况 - 2024 年拟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总股本(扣除回购专用账户中已回购股份)为基数,向全体股东每 10 股派发现金红利 2.5 元(含税),待 2024 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3] - 2024 年收入 23.87 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8433.97 万元;2018 - 2024 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约为 15.26%,净利润复合增长率约为 24.16% [8] - 2025 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 5.95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32.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3052.77 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33.5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2897.81 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 26.35% [20] - 2025 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 285.03%,原因是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增加,公司计划加强现金支出管理等改善现金流 [3] - 截至 2025 年 4 月 30 日,公司已回购 126.3 万股,支付金额约 2960 万元 [5] 公司研发与项目情况 - 截至 2024 年末,主要在研项目 18 项,研发人员 179 人,研发人员数量占比 20.65%,研发投入金额 9563.56 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 4.01% [3] - 墨西哥生产基地 2024 年下半年正式投产,处于市场拓展及产能逐步释放阶段 [3] - 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募投项目“年产 5 万吨特种工程塑料及改性材料生产线建设项目”进度达 67.17%,部分厂房及设备已投入运行 [15] 公司业务与市场情况 - 主要从事高性能高分子新材料等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包括高性能改性塑料等,应用于多个领域 [7] - 2024 年按产品应用终端领域分,新能源汽车及传统汽车领域销售额 17.82 亿元,占比 74.64%;通讯及电子电气领域销售额 2.29 亿元,占比 9.58%等 [16][17] - 2025 年度预计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长率均在 10% - 30%之间,该数据为内部管理控制指标,存在不确定性 [17] - 2024 年度国外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约为 10.27%,产品以生物基资源循环塑木型材为主,主要市场包括欧洲等,原材料供应链已全面国产化,受关税政策影响不大 [18] 公司未来规划与发展 - 未来通过产品创新升级等举措实现盈利增长 [6] - 锚定多个前瞻性项目方向,布局关键领域,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9] - 加大研发投入,开发高毛利率产品,实现产品多元化和稳定增长 [19] - 成立机器人用材料项目团队,推动人形机器人相关材料项目落地实施 [9][20] - 参与南京江北新区低空经济产业链规划,为低空经济提供先进制造支持 [12] - 关注 6G 卫星通信技术发展动态,把握高性能材料在 6G 通信领域应用机会 [12] 行业发展前景 - 中国改性塑料市场规模将突破 4000 亿元,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等下游产业发展及对高性能改性塑料需求增加 [13] - 新能源汽车单车用塑量从 2023 年的 150kg 增至 2025 年的 180kg;电子电气及通讯等行业有新兴增长点;新能源领域部分材料需求年增速超 25%;人形机器人带动特种工程塑料需求增长;医疗和包装行业对改性塑料需求旺盛 [14]
紧抓产业转移机遇的四川路径
四川日报· 2025-05-09 08:15
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成果 - 2024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四川)签约项目达157个、总投资超2300亿元 [1] - 2025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四川)已收到1000余家企业报名,省外转移意向项目超300个、投资总额超3000亿元 [15] - 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电子信息三个优势产业签约项目占比分别为36%、23%、20% [4] 四川承接产业转移优势 - 四川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和31个制造业门类 [3] - 重点承接领域包括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5] - 形成"15+N"重点产业链布局,包括人工智能、新型显示、航空航天及低空经济等细分领域 [10] 企业转移案例 - 星空钠电钠离子电池项目一期已进入试运行,预计5月底产品下线 [1] - 三一硅能在南江县投资建设2GW高效晶硅光伏组件生产基地,配套1500兆瓦风光储项目 [4] - 智华科技将成都未来科技城生产基地部分厂房在两个月后投入使用 [7] 产业链发展模式 - 达州以"以链延链"思路吸引电池壳体、逆变器等上下游配套厂家落地 [9] - 四川采用"一链一清单、一链一图谱"模式精准对接链主企业 [10] - 三一硅能项目从接洽到签约仅用6个月,创南江县10亿级项目落地纪录 [12] 政府支持措施 - 实施"标准地+定制厂房"模式,叠加产值激励、设备补贴等政策 [12] - 为转移企业提供免费办公场所、上门办理能评环评等服务 [13] - 组织银企专项对接会,促成智华科技与多家商业银行合作 [13] 企业发展规划 - 星空钠电计划建设50GW产能规模的产业链项目 [14] - 智华科技将拓展四川本地市场,与更多车企达成合作 [15] - 三一硅能光伏组件生产基地将于2024年6月正式投产 [12]
复制一个自己“对话”了解数字孪生
南方都市报· 2025-05-08 07:10
深圳科学技术馆开馆盛况 - 5月1日正式开馆,现场人气爆棚,1万多张门票早早售罄,开馆前已排起长队 [4][5] - 15名建设"突出贡献者"代表获颁荣誉证书 [2] - "五一"假期期间推出950个创新展项、4大特效影院、80余场活动及2场特别展览,形成"科技狂欢"盛宴 [5] 场馆定位与主题特色 - 全球首家以"数字文明、创新未来"为主题的数字文明创新科技馆,展示主线为"通信科技" [3][4] - 作为深圳市"新时代十大文化设施"之一,定位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一流科学探索中心 [2][10] - 融合科普教育、文化旅游与深圳特色,打破传统学科边界,提供科技、艺术与文化交融的沉浸式体验 [2][6] 建筑与空间设计 - 坐落于光明科学城核心区,建设用地6.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2.83万平方米 [2] - 扎哈·哈迪德事务所设计,深灰色金属外衣形成"大飞船"造型,U型布局融合未来设计与自然生态 [9][10] - 采用9万多块异形多曲面不锈钢面板和巨型拉索玻璃,借助BIM技术实现智能建造 [10] 展区与展项亮点 - 设四大常设展厅:一层"科技影视体验区"、二层"你好,世界!"、三层"美好生活"、四层"智慧产业"、五层"宇宙探源" [4] - 包含950个国内领先的创新展项,如VR地标游览、AI人形机器人互动、数字孪生对话、超级大脑模拟等 [4][7][8] - 科技影视体验区运用LED虚拟技术搭建拍摄场景,观众可实时生成个性化影片 [7] 运营模式与教育功能 - 首创"事业单位+运营公司"的"1+1"运营模式,兼顾战略规划与市场效能 [10] - 以AI大模型为核心驱动引擎,5G+物联网构建全域感知网络,智慧化赋能运营 [6] - 推出馆校结合计划、7类特色研学活动及"少年科学家"培育计划,覆盖科普表演、深度观展等多元需求 [6]
四十载车轮滚滚,上海车展驭见未来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06 10:34
40年光阴流转,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以下简称"上海车展")从黄浦江畔萌芽,一路成长为全球汽车行业瞩目的盛会。从燃油车时代的机械轰 鸣,到新能源浪潮的电驱澎湃,它始终站在产业变革的潮头,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同频共振,扮演着中国汽车工业崛起的见证者和全球汽车技术碰撞交融 的推动者。 从1万到36万平方米 4月23日,2025上海车展开幕,全球汽车业的目光交汇于此。近1000家中外知名企业参展,展出总面积超36万平方米,首发超百款新车,举办 超193场新闻发布会,使其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层级最高的汽车新品首发地和首秀场。这一盛况和规格,不仅彰显出全球车企对中国市场的高度重 视,更凸显出上海车展在全球汽车产业中的关键地位。 回溯到40年前的1985年7月3日,第一届上海车展在上海工业展览馆(现上海展览中心)开幕。当时,展馆面积仅1万平方米,参展厂商来自22个国家 和地区,共328家。中国汽车工业展设在露天广场,展示了桑塔纳轿车、天津大发微型车、南京依维柯货车等合资汽车企业的产品。首届上海车展的举 办,很大程度上是服务于当年上海大众最新下线的首款轿车桑塔纳,助力其快速打开市场,开启中国汽车产业合资合作的新篇。 然而,2 ...
东方钽业受益航空航天领域高温合金需求增长 一季度营收增长三成
证券时报网· 2025-04-29 17:30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3.38亿元,同比增长30.83% [1] - 归母净利润5650.25万元,同比增长13.62%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5399.88万元,同比增长18.95% [1] 业务驱动因素 - 营收增长主要来自高温合金市场产品销量增加,受益于航空航天技术发展和国产替代推进 [2] - 开发"航天用液体火箭姿控发动机推力室制造技术",满足商业航天推力室产品需求 [2] - 公司将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为航空航天领域提供更多材料解决方案 [2] 市场与投资者关系 - 2025年已接待投资者14次,参与机构总数达182家 [3] - 机构关注领域包括大科学工程、高算力芯片、智慧汽车、国防装备驱动的超高纯铌材、半导体用高纯钽材等需求回升 [3] - 公司通过"十四五"规划推动高质量发展,巩固全球钽铌行业领先地位 [3] 行业与战略展望 - 钽铌金属在高端新兴应用领域需求多点开花,公司主业钽丝钽粉企稳复苏 [4] - 定增项目产能释放将推动业绩增长,民生证券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8/4.13/5.30亿元 [4] - 公司实施市场化激励改革与研发创新双轮驱动,提质增效成果持续兑现 [4]
中阿企业家大会海南开幕 共商经贸合作新机遇
中国新闻网· 2025-04-29 01:22
中阿企业家大会概况 - 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十一届企业家大会暨第九届投资研讨会在海南海口开幕 来自中阿的千余名政商界代表出席 [1][3] - 大会主题为"共建'五大合作格局' 加速命运共同体建设" 聚焦能源转型、科技创新、文旅融合、金融合作等专题 [3] 中阿经贸合作成果 - 中国连续多年稳居阿拉伯国家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 2024年中阿贸易额突破4000亿美元 [3] - 中阿"油气+"合作模式深入推进 大数据、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新技术领域合作加强 产业链供应链日益融合 [3] 合作前景与机遇 - 阿拉伯国家希望实现贸易伙伴多元化 私营企业界期待与中国企业展开更多务实合作 [3] - 中国制造业体系完善与阿拉伯国家资源优势互补 合作将助力中国企业开拓新市场并推动阿拉伯国家工业化进程 [4] - 海南自贸港封关运作将显著提升贸易投资自由便利水平 为中阿合作提供新平台 [4] 大会配套活动 - 举办海南自贸港专场推介会、商务洽谈对接 安排4条商务考察路线展示自贸港建设成果和投资机遇 [5]
国家级“小巨人” 天工股份(920068)开启申购,低估值 + 高成长构筑打新 “双保险”
智通财经网· 2025-04-28 08:51
发行概况 - 天工股份启动北交所新股申购,公开发行60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9.28%(超额配售选择权行使前),每股价格3.94元,对应上市后市值25.48亿元 [1] - 若超额配售选择权全额行使,发行股数增至69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10.52%,对应市值25.83亿元 [1] - 发行股票类型为人民币普通股,每股面值1元,采用直接定价方式确定发行价格3.94元/股 [3] 发行结构 - 网上发行占比70%(4200万股),战略配售占比30%(1800万股),战略配售比例较高有利于提升二级市场打新中签率 [3] - 战略配售机构包括中信证券、国泰海通证券、中金公司等顶级券商及知名私募,最长锁定期达18个月,反映机构对公司前景的看好 [4][5] 行业地位与业务表现 - 公司是消费电子领域钛及钛合金材料行业领导者,受益于钛合金在3C产品中的加速渗透 [5] - 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83亿元、3.83亿元、10.35亿元,同比增长55.23%、35.65%、170.05% [6] - 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34.3万元、6998.1万元、1.7亿元,同比增长67.87%、244%、142.57% [6] - 2024年收入8.01亿元,毛利率提升4.64个百分点至31.87%,归母净利润1.72亿元,同比微增1.57% [6] 高端化布局 - 行业存在结构性产能过剩,中低端竞争激烈,高端产品供不应求,公司加速向3D打印、航空航天、医疗等高附加值领域拓展 [7] - 在增材制造领域客户数量和销售规模显著增长,航空航天领域通过EN9100认证并完成首个航天级紧固件订单交付,医疗领域通过ISO 13485认证 [7] 募资用途与产能规划 - 募集资金将用于年产3000吨高端钛及钛合金棒、丝材生产线项目,建成后总产能从7000吨提升至10000吨 [8] - 新项目聚焦高端产品,支撑公司高端化战略并巩固市场领先地位 [8] 估值对比 - 同行业西部材料、西部超导、宝钛股份、金天钛业的平均静态市盈率为50.64倍 [8][9] - 公司上市市值25.48亿元对应2024年扣非净利润1.7亿元的估值为14.98倍,显著低于行业均值 [11]
振华股份20250427
2025-04-27 23:11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铬盐行业、铃业、航空航天、AI、人形机器人行业 [2][5][15] - 公司:振华股份 [1]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行业供需与价格**:铬盐行业供需紧张,氧化铬绿价格上涨,2025 年 4 月 24 日均价达 3 万元,较年初涨 2000 元,当日再提价 1000 元,氧化铬绿到铬矿价差较年初增加 1686 元/吨,产业链利润空间扩大 [2][3] - **需求增长原因**:疫情后航空发动机等领域需求回升,AI 时代对高性能材料需求增加,铬盐特性与航空航天及 AI 产业契合 [4][8] - **铃业周期影响**:铃业周期对振华股份影响显著,下游飞机发动机、燃气轮机和军工需求订单周期长,为上游技术进步提供动力 [2][5] - **价格传导机制**:铃业价格传导机制影响市场各环节,价格上涨反映供需趋紧,对下游传统和新兴领域有影响 [2][6] - **市场推动作用**:商用飞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市场对铃业有重要推动作用,长期稳定订单确保上游供应链发展和技术进步 [2][7] - **供给限制因素**:铬盐生产污染问题致全球管控严格,国内禁止新企业进入,过去行业景气度差,未来供给难大幅提升 [9][10] - **公司竞争优势**:振华股份生产成本低于行业第二 15%-20%,通过产业链延伸和规模化优势,推出高品质产品 [4][11] - **金属铬价格上涨**:2025 年 2 月起金属铬下游应用爆发,新兴订单拉动需求,高纯金属铬价差扩大 [12] - **铬盐环节价格上涨**:环保限制使铬盐产能释放受限,下游对金属铬需求增长推动价格上涨,氧化铬绿较年初涨 2000 元 [14] - **人形机器人需求**:人形机器人对金属铬有四大应用,拉动高纯度金属铬需求并传导至产业链 [15] - **公司市场地位**:振华股份是全球最大铬盐生产企业和国内第二大金属铬生产企业,具备成本和研发优势 [16] - **公司产能扩展**:振华股份在湖北黄石和重庆有生产基地,重庆基地搬迁后产能将达 35 万吨以上 [17] - **行业与公司预期**:行业周期看好,全产业链价格上涨,振华股份将受益,成本和研发优势带来利润增长和产量释放 [18]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商用飞机发动机订单含整机交付和维修需求,CFM 国际发动机零部件需定期更换,维修需求增长 [7] - 去年年底不锈钢企业停产检修致铬矿价格下跌,今年初止跌回稳并涨价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