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
搜索文档
中金:年内流动性拐点——8月金融数据点评
中金点睛· 2025-09-15 07:35
社融增速下行与货币供应变化 - 8月新增社融2.57万亿元 同比少增4630亿元 存量社融增速从7月的9.0%下降至8.8% 为2024年11月以来首次下行 [2] - M2同比增速持平于7月的8.8% 终止连续4个月改善势头 M1同比增速从5.6%升至6.0% 但上升幅度明显放缓 [2] 信贷需求与利率表现 - 企业短期贷款新增700亿元 同比多增2600亿元(低基数影响) 但企业中长期贷款、居民短期及中长期贷款分别同比少增200亿元、611亿元和1000亿元 反映整体信贷需求偏弱 [5] - 新发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持平于3.1%的历史低位 企业贷款利率小幅下降0.1个百分点至3.1% [5][8][9] 财政政策支撑力度减弱 - 1-7月政府债净融资9.02万亿元 同比多增4.84万亿元 占同期社融同比增量5.12万亿元的主要部分 但8月政府债净融资1.37万亿元 同比少增2500亿元 [12] - 9-12月剩余新增政府债额度约3.4万亿元 显著低于去年同期的5.3万亿元净融资额 预计后续对社融支撑作用下降 [12] 财政存款投放空间与M1增速前景 - 财政存款增速从7月的23.9%下降至16.0% 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进一步投放空间存在 是支撑M2增速持平的因素之一 [15] - M1增速逐季递减 因低基数效应减弱 活期存款环比增速已低于2022-2023年同期 预计四季度同比增速可能快速下行 [16] 金融总量指标趋势与政策影响 - 社融、M1与M2同比增速的10个月连续上升周期(去年10月至今年7月)结束 因高基数和政策重心转向结构性支持 [16][19] - 政策潜在发力方向包括服务消费促进、地方债务化解(2025年2万亿元置换债已使用1.44万亿元)、专项债管理优化(1-8月发行进度75%慢于往年)、拖欠企业账款清理(专项债安排资金)、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额度或5000亿元)及房地产市场调整(多地放松限购及贷款利率) 但单独政策难逆转总量指标下行趋势 [19]
每日债市速递 | 资金面变化有限
Wind万得· 2025-09-15 06:58
公开市场操作 - 央行9月12日开展23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操作利率1.40% 实现全额中标[1] - 当日逆回购到期1883亿元 净投放资金417亿元[1] 资金面状况 - 存款类机构隔夜回购加权利率微降不足1bp 匿名点击系统隔夜报价持平于1.35% 供给规模达数百亿[3] - 非银机构以存单和信用债抵押融入隔夜资金 报价小幅降至1.40%附近[3] - 美国隔夜融资担保利率报4.39%[3] 同业存单市场 - 全国及主要股份制银行一年期同业存单二级市场最新成交利率为1.6764%[7] 利率债市场 - 国债期货表现分化:30年期主力合约涨0.38% 10年期涨0.06% 5年期涨0.01% 2年期跌0.03%[13] - 关键期限国债收益率变动有限:1年期持平于1.40% 10年期下降0.65bp至1.7910%[10] - 政策性金融债收益率普遍下行:国开债10年期降1.80bp至1.9370% 口行债10年期降1.50bp至1.9800% 农发债10年期降1.75bp至1.9800%[10] 财政政策动态 - "十四五"期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超136万亿元 较"十三五"增长26万亿元 增幅达24%[14] - 财政赤字率从2.7%逐步提升至今年4% 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19.4万亿元[14] - 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返税规模超10万亿元[14] 社会融资数据 - 2025年前8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26.56万亿元 同比多增4.66万亿元[15] - 8月末M2余额331.98万亿元 同比增长8.8% M1余额111.23万亿元 同比增长6%[15] - 前8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3.46万亿元 其中住户贷款增加7110亿元 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2.22万亿元[15] 国际货币政策 - 欧洲央行连续第二次会议维持利率不变 认为通胀压力已得到有效控制[17] - 交易员削减对欧洲央行宽松政策的押注 暗示降息周期可能结束[17] 信用风险事件 - 正荣地产控股新增6.14亿元重大被执行信息[19] - 多家企业涉及隐含评级下调:包括苏宁易购20云享B 中海企业25中海03 招商蛇口23招商蛇口GN002等[19] - 华阳集团因非经营性资金占用被山西监管局处以400万元罚款[19]
央行今日开展 6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证券时报· 2025-09-15 02:02
央行流动性操作 - 央行将于9月15日开展6000亿元6个月期限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进行 [1] - 央行9月5日已开展1万亿元3个月期限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本月逆回购净投放3000亿元 实现连续4个月加量续作 [1] - 9月有1.3万亿元逆回购到期量 另有3000亿元MLF到期 市场机构普遍预测MLF将继续加量续作 [1] 流动性管理工具 - 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国债买卖操作及MLF操作构成央行中长期资金投放工具 在每日7天期逆回购基础上额外提供流动性 [1] - 央行自6月以来持续在月初和月中开展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通过提前预告方式稳定市场预期 [1] 流动性影响因素 - 9月银行体系面临政府债券发行、3.5万亿元商业银行同业存单到期及居民存款"搬家"现象的多重资金面扰动 [1] - 债券市场情绪低迷 市场对央行重启国债买卖操作预期持续升温 去年8-12月央行保持每月净买入债券态势 [1] 政策协调机制 - 国债被认定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的主要抓手 在积极财政政策持续发力背景下加大国债发行力度势在必行 [2] - 央行应加大公开市场国债买卖操作力度 配合财政政策发力 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市场传递积极导向 [2]
国家财政这五年:“钱袋子”增收约19%,财政民生投入近100万亿元
华夏时报· 2025-09-14 18:56
财政收支增长 - "十四五"时期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达106万亿元 较"十三五"时期增加17万亿元增长19% [1] - 2024年16个省份财政收入较2020年增长超20% 其中7个省份超5000亿元(2个省份超1万亿元) [1] - 同期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超136万亿元 较"十三五"增加26万亿元增长24% [1] 财政政策实施 - 赤字率从2.7%逐步提升至2024年的4% [2] - 安排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19.4万亿元 [2] - 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10万亿元 [2] - 2023年9月底出台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经济企稳回升 [2] 民生领域投入 - "十四五"时期教育支出20.5万亿元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6万亿元 卫生健康支出10.6万亿元 住房保障支出4万亿元 [3] - 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3186亿元 较"十三五"增长29% [4] - 城镇累计新增就业超5000万人 [4] - 2024年安排1000亿元育儿补贴及200亿元免费学前教育资金 [5] 债务风险管控 - 安排6万亿元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3] - 常态化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监管 形成法定债务闭环管理制度 [3] 财税体制改革 - 中央本级从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资金规模为"十三五"同期10倍多 [6] -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累计近50万亿元 [7] - 现行18个税种中已有14个完成税收立法 [7]
宏观经济点评:降息周的市场悬念
民生证券· 2025-09-14 17:54
美联储降息与市场预期 - 美联储下周降息25个基点概率高,主要基于疲软就业和可控通胀[2] - 中国当前不跟随降息,因经济压力和情绪好于去年第三季度[2] - 第四季度中国仍有降息空间,随经济压力边际上升和美联储后续降息推进[2] 中美经贸与政策动态 - TikTok禁令第三次延期9月17日结束,中美高层会谈聚焦此议题[3] - 中美防长和外长9月频繁通话,预示最高级别沟通可能临近[3] - 四季度财政货币政策协同性增强,财政前置应对压力[3] 财政状况与地方债 - 财政收支缺口较年初预算扩大约6800亿元,反映政策发力稳增长[4][14] - 地方债额度提前下达,每年可提前不超过60%新增限额用于化债[4] - 特殊再融资债券额度所剩不多,提前下达2026年额度旨在稳定预期[4] 经济数据与风险提示 - 青年失业率上升苗头可能触发货币政策宽松[6][18] - 风险包括美国经贸政策变动和关税扩散导致全球经济放缓[6]
国家财政这五年:“钱袋子”增收约19%,财政民生投入近100万亿元|“十四五”成绩单
华夏时报· 2025-09-13 22:59
财政收入增长 - "十四五"时期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达106万亿元 较"十三五"增加17万亿元 增长19% [2] - 2024年16个省份财政收入较2020年增长超20% 7个省份超5000亿元 其中2个省份超1万亿元 [2] 财政支出强度与结构 - 过去5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超136万亿元 较"十三五"增加26万亿元 增长24% [2] - 支出结构持续优化 重点投向发展大事和民生实事领域 [2] 财政政策调控 - 赤字率从2.7%逐步提升至2024年的4% [4] - 安排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19.4万亿元 [4] - 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超10万亿元 [4] - 过去4年经济平均增速达5.5% 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30%左右 [4] 民生领域投入 - "十四五"时期教育支出20.5万亿元 社会保障就业支出19.6万亿元 卫生健康支出10.6万亿元 住房保障支出4万亿元 [5] - 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3186亿元 较"十三五"增长29% 城镇新增就业超5000万人 [5] - 2023年提高"一老一小"专项附加扣除标准 累计超6700万人受益 [5] - 2024年安排1000亿元育儿补贴 200亿元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5] 债务风险管控 - 安排6万亿元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减轻地方偿债压力 [4] - 常态化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监管 形成法定债务"闭环"管理制度 [4] 财税体制改革 - 过去4年中央本级从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资金规模为"十三五"同期的10倍多 [6] -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累计近50万亿元 支撑地方落实决策部署 [7] - 现行18个税种中已有14个完成立法 [8]
前8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3.46万亿元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稳固有力
经济日报· 2025-09-13 14:19
业内专家提示,发行专项债用于置换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虽然在短期内确实会对信贷增长产生下拉 效应,但长期来看有利于修复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畅通实体经济资金循环,为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推 动信贷可持续增长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观察金融总量情况不宜只看信贷单一渠道。"近年来实体经济融资渠道越来越多样化,企业债券、 政府债券和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等直接融资占比稳步提升,由2018年末的26.7%提高到2025年8月 末的31.6%。"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单月数据容易受到经济运行的季节性规律、个人与企业资 金需求规律、商业银行应对考核节点的自发调节等因素影响,分析金融总量时也不宜对单月变化过度关 注。 实际上,行业景气恢复、出口延续韧性、暑期消费旺季、房地产支持政策等因素均为8月信贷增长 提供了支撑。 经济日报记者 姚进 勾明扬 中国人民银行9月12日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31.98万亿元,同 比增长8.8%;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33.66万亿元,同比增长8.8%;人民币贷款余额269.1万亿元,同比增 长6.8%。总体看,各项增速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与经济增长和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财政政策始终留有后手 未来财政政策发力空间依然充足
经济观察报· 2025-09-13 11:17
财政政策作为宏观调控主要手段,具有扩大总需求和定向调结构的双重优势。"十四五"以来,中国财政 政策始终保持积极取向,既主动应对经济短期波动,加强逆周期调节,又始终锚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 一中心任务,着力增强中长期发展动能;既注重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又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变化相机 抉择,科学把握力度节奏,成为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蓝佛安表示:"我们对财政宏观调控的规律性认识也在逐步深化。比如,财政宏观调控总体要稳,但在 形势变化较大时,也要及时调整、增强针对性灵活性。比如,更加注重促进微观经济循环,通过支持地 方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发行专项债券支持土地储备和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等,畅通地方和企 业资金链条,打通循环堵点。再比如,加强财政与货币等政策协同,形成政策合力。今年专门发行5000 亿元特别国债,为大型商业银行注入资本金,预计可撬动信贷投放约6万亿元。" 据蓝佛安介绍,"十四五"期间财政政策主要有四方面特点: (原标题: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财政政策始终留有后手 未来财政政策发力空间依然充足) 9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发布 ...
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杨志勇:中国财政政策仍有较大发力空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3 09:44
财政政策力度与工具创新 - 财政政策从积极转向更加积极 战略更主动 战术更精准 成为支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2] - "十四五"期间财政宏观调控呈现四大特点:力度更给力 工具更丰富 发力更精准 时机更灵活[5] - 2024年财政赤字率从"十四五"初期的2.7%提升至4% 进一步打开财政政策空间[8] 政策协同与杠杆效应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发力 今年发行5000亿元特别国债注入商业银行资本金 预计撬动信贷投放约6万亿元[6] - 财政资金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 带动更多社会资金参与 提升宏观调控效果[6] - 支持地方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盘活经济 畅通地方和企业资金链条[6] 财政空间与债务管理 - 2024年末政府负债率为68.7% 远低于G20国家118.2%和G7国家123.2%的平均水平[8] - 政府拥有庞大国有资产 资源 土地等特殊制度优势 为财政政策提供更大空间[8] - 地方隐性债务化解效果显著 政府债务管理水平提高 为政策腾挪出更大空间[10] 经济增长与就业目标 - "十四五"前四年年均经济增速达5.5% 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4] - 财政宏观调控需从总量和结构上综合发力 促进有就业的经济增长[7] - 通过大财政改革模式统筹资金 资源 资产 盘活地方政府可支配财力[9] 国际政策协调与治理 - 加强国际宏观政策协调 参与G20主权债务处理规则制定和国际税收规则磋商[11] - 通过多边财金对话和双边磋商机制 减少大国宏观政策负面外溢效应[11] - 全球经济治理为国内财政宏观调控创造更优环境[11]
前8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3.46万亿元——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稳固有力
搜狐财经· 2025-09-13 06:48
货币供应与信贷增长 - 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31.98万亿元同比增长8.8%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33.66万亿元同比增长8.8% 人民币贷款余额269.1万亿元同比增长6.8% [2] - 前8个月政府债券净融资规模10.27万亿元同比增加4.63万亿元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合力支撑社融增速 [2] - 狭义货币M1余额111.23万亿元同比增长6% 较上月加快0.4个百分点 M1与M2剪刀差收窄至2.8% 为2021年6月以来最低值 [3] 信贷结构与企业融资 - 前8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3.46万亿元 制造业贷款投放显著改善 东部某银行前8个月新增制造业贷款占对公贷款比重达53% 较去年全年提升33个百分点 [4] - 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景气度较高 企业新增融资需求旺盛 纺织服装、专用设备、计算机通信等行业投融资需求带动信贷增长 [4][5] - 特殊再融资专项债已发行1.9万亿元用于置换隐性债务 还原置换影响后8月贷款增速约7.8% [3] 融资渠道与政策支持 - 直接融资占比从2018年末26.7%提升至2025年8月末31.6% 企业债券、政府债券和非金融企业股票融资渠道多样化 [4] - 8月暑期消费旺季和房地产政策调整推动个人贷款需求 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放松限购和信贷政策 [5] - 2020年以来政策利率累计下调9次 1年期和5年期LPR分别下降115和130个基点 8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3.1%同比下降40个基点 个人住房贷款利率3.1%同比下降25个基点 [6] 经济环境与政策展望 - 行业景气恢复、出口韧性、消费旺季和房地产政策为信贷增长提供支撑 [4] - 货币政策保持适度宽松 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维持在8%-9%区间 金融总量宽松 [5] - 宏观政策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 财政政策积极发力 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稳步推进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