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价格战
icon
搜索文档
新消费派 |放下“咖位” 星巴克中国加入茶饮“价格战”
新华财经· 2025-06-09 21:26
星巴克中国降价策略 - 公司宣布自6月10日起对星冰乐、冰摇茶、茶拿铁三大品类数十款产品进行调价,大杯平均价格降幅为5元左右,最低降至约23元 [2] - 此次降价集中在非咖啡类产品,但业内人士认为后续可能覆盖咖啡类产品 [2] - 公司近年来在中国市场面临增长困境,2024财年营业收入29.58亿美元(约210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4%,同店销售额连续8个季度下跌,2024财年同比下降8% [3] - 2024年10月公司首次设立首席增长官职位,2025年以来推出"真味无糖"创新体系、与五月天合作等举措 [3] 中国咖啡市场现状 - 2024年中国咖啡产业规模达3133亿元,同比增长18.1%,人均年饮用数从16.74杯提升至22.24杯 [3] - 公司是中国市场第二大咖啡品牌,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末门店总数达7758家,覆盖超1000个县级市场 [4] - 2025年第二财季公司营业收入约7.4亿美元,同比增长5%,同店可比交易量同比增长4% [4] 价格战与市场竞争 - 公司已通过第三方平台促销、双杯卡等活动变相降价,单杯价格从原价近40元压至20-25元 [4] - 国内咖啡市场"9.9元价格战"持续两年,部分品牌价格已下探至9.9元以下,如库迪咖啡部分单品最低仅需1.68元 [8] - 价格战导致部分品牌出现订单过载、品质下降、服务掉线等问题,影响品牌信任度 [8][9] 公司战略调整 - 公司将非咖啡产品视为"第二增长曲线",通过降价鼓励顾客探索"客制化"和"隐藏菜单" [4] - 首席增长官表示将打造咖啡与非咖啡双线并举的产品矩阵,满足多元需求 [5] - 行业竞争逻辑从品类竞争转向全天候陪伴消费者的"时间与情绪"竞争 [4]
价格战无赢家,中国汽车行业如何突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9 21:22
多位行业专家表示,要杜绝内卷,也要警惕"内卷外溢" 这一轮讨论和5月下旬头部车企进行的新一轮大规模降价有关。当时该公司对旗下共计22款智驾版车型 进行降价,降幅高达34%。 这也引起了行业内其他车企的跟进效仿。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王侠在论坛上公布 了一组令人忧心的数据:2024年国内车市降价车型超过200款,2025年前4个月已有60多款车型降价,而 5月份在头部车企的带动下,降价车型激增至百余款,部分车型降幅甚至超过5万元,3万元级别的低价 车重现市场。 降价虽然短期内刺激了销量,但行业整体利润却持续下滑,目前已降至4%以下的极低水平。全国政协 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商务部原副部长陈健直言,"核心技术创新不足,却大搞内耗,这是慢性自 杀。" 赛力斯(601127)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张兴海,同样关注到了价格战背后的隐患。他认为行业内卷式的 竞争,尤其是低价竞争,会导致整车企业自身盈利能力减弱。企业没钱,就会减少创新投入,进而损害 产品质量和安全。当前的车市竞争,还影响到了产业链的协同,削弱了产业韧性和内生动力,不利于产 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价格战为主要体现方式的行业内卷牵动着全行业的神经。 ...
王传福,好好的你哭啥
和讯· 2025-06-09 18:40
以下文章来源于和讯商业 ,作者徐帅 和讯商业 . 商业世界的故事、逻辑、认知。由"和讯商业"团队出品。 6 月 6 日,比亚迪全球总部的股东大会现场,一位股东动情讲述清仓其他股票、全仓押注比亚迪的 抉择时,素来克制冷静的比亚迪 董事长 王传福 也一度 声音哽咽: " 比亚迪是我的生命,我只有这 一家企业。 " 面对近期汹涌的舆论压力,他回应: " 不管承受多大委屈,我们从不拉踩别人,只专 注做好自己。 " 从呼吁同行携手并进,到独自扛起风雨专注前行,两年时间,比亚迪的处境转换背后,是中国新能源 汽车产业逐渐从做大蛋糕的拓荒时代,步入了暗流涌动的存量 市场 。 当下这片深水区,正上演着前所未有的较量。从 "车圈恒大"的警示预言,到席卷全行业的价格战争 论,再到重庆论坛上毫不避讳的点名互怼,车企间的攻讦愈发赤裸。 但不得不提的是,能在舆论场上发声的,恰恰是暂无生存之忧的 "幸存者们",那些真正被淘汰出局 的,早已失去了表达的机会。同样,如今高喊"反内卷"口号的,往往正是上一轮残酷竞赛中胜出的赢 家,而真正选择或被迫躺平的,早已湮没在滚滚车轮之下。 更值得玩味的是,这些赢家一边在舆论场上疾呼反内卷,另一边却不同程度 ...
最低仅需23元,星巴克中国官宣降价,先从非咖啡饮品入手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9 17:01
星巴克中国战略调整 - 公司宣布发力非咖啡饮品市场,打造"上午咖啡、下午非咖"全天候服务场景 [1] - 三大王牌品类(星冰乐、冰摇茶、茶拿铁)数十款产品推出夏日"心动价",大杯平均降价5元,最低23元起 [1] - 6月17日将联动迪士尼"疯狂动物城"推出3款联名冰摇茶,定价23-29元 [1] 价格策略与市场竞争 - 茶饮市场中端价格带(10-20元)占比46.2%,咖啡市场瑞幸、库迪采用"9.9元常态化"策略 [2] - 公司通过京东外卖将部分产品价格降至20多元,如大杯巧克力风味星冰乐补贴后25元(原价低9元) [2] - 京东618期间大杯咖啡兑换券从40元降至26.8元 [3] - 此次降价为官方渠道首次直接调价,非线上平台补贴 [6] 营销与产品创新 - 3月推出史努比联名系列饮品及周边引发抢购 [7] - 4月与五月天主唱阿信品牌STAYREAL联名,结合歌词印刷强化情感联结 [7] - 非咖产品中抹茶星冰乐、冰摇红莓黑加仑茶、红茶拿铁为三大畅销单品 [8] 财务表现与市场布局 - 2025财年Q2中国区营收7.4亿美元(同比+5%),同店交易量+4%,门店总数达7758家覆盖超1000个县级市场 [10] - 管理层强调中国供应链本地化优势,认为市场增长潜力巨大并将持续投入 [10]
汽车业再掀新一轮价格战?平价车市场也要参战了吗?
36氪· 2025-06-09 15:51
汽车行业新一轮价格战 - 比亚迪于5月23日宣布22款车型降价,覆盖海洋网和王朝网车型,最低价格至5.58万元,现金直降幅度在5000元至2万元左右 [3] - 此次降价促销针对智驾版车型,此前3月降价主要针对非智驾版车型,目前非智驾版库存已基本消化 [3] - 比亚迪降价引发羊群效应,零跑、吉利、上汽通用别克、奇瑞等品牌跟进降价,奇瑞部分车型价格低至5万元级别 [4] 价格战延伸至平价车市场 - 汽车行业价格战从早期中高端车型竞争逐渐向中低端市场延伸,符合市场发展逻辑 [7] - 中高端市场饱和度增加、利润空间压缩,车企转向平价车市场寻求新增长点 [7] - 比亚迪通过全产业链控制能力(电池、电机等)实现成本优势,支撑其价格战策略 [9] 新能源汽车成本下降推动价格战 - 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如电池、电机)技术成熟,进入边际成本递减区间 [10] - 电池能量密度提升、成本持续下降,电机技术革新进一步降低整车生产成本 [10] - 成本下降为车企定价提供灵活性,成为价格战爆发的客观条件 [10] 价格战的长期影响 - 价格战是短期竞争策略,过度依赖可能压缩利润空间并影响研发投入 [12] - 历史经验表明过度价格战可能导致市场恶性循环,损害行业健康发展 [12]
中信建投 大消费联合会议
2025-07-07 08:51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珠宝、快递、空调、白电、旅游、白酒 - **公司**:老铺黄金、周大福、美的、格力、海尔、小米、九华旅游、西武、汾酒、茅台、五粮液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老铺黄金 - **核心观点**:未来两年扩张计划将显著提升收入,在高端黄金镶嵌市场竞争力强,近期股价上行 [1][2][4][5] - **论据**:2025 年计划开 7 - 8 家新店,预计贡献当年 1/3 收入,剩余 2/3 在 2026 年体现;目标到 2026 年底总门店数达 33 家,单店贡献 10 亿元收入可期;黄金镶嵌品类客单价超万元市场规模约 1000 亿元,老铺黄金与周大福竞争优势明显;近期股价上行与配股完成及市场对未来业绩预期有关,2025 年业绩强劲,线下和线上渠道数据出色,如五月 SKP 体系增长约 230% [1][2][4][5] 快递行业 - **核心观点**:618 数据表现良好但前三季度业绩或承压,面临增速放缓和价格竞争挑战 [1][6][7][8] - **论据**:618 大促期间快递揽收量同比增 12%,派件量增 15.26%,月度滚动平均增速约 20%;大促日常化利于资源利用,但前期为抢占份额增加成本投入;5 月增速环比下降,预计 6、7 月增速维持在 15%左右;存量竞争下价格竞争加剧,头部公司易抢占份额 [1][6][7][8] 空调行业和国补政策 - **核心观点**:国补暂停后续恢复可期,政策调整或提供买入良机,价格战短期持续长期提升效率和龙头市占率 [1][9][10] - **论据**:国补暂停因额度消耗过快及支付系统升级,全国已使用约 1600 亿元,全年预算约 3000 亿元;目前空调价格战激烈,各厂商降价争夺市场份额 [1][9][10] 白电行业 - **核心观点**:投资思路转变,价格战对二三季度业绩影响有限,关注市场格局变化 [14][15] - **论据**:消费基金对白电三大品牌持仓占比稳定,被动基金推动股价上涨;本轮价格战价格同比去年降幅不大,原材料价格下滑,库存管理得当,企业利润稳定,品牌份额增加 [14][15] 旅游行业 - **核心观点**:2025 年暑期旅游市场客流增长,客单价有差异,关注特定类型公司 [17] - **论据**:第一季度旅游公司表现一般,暑期前有炒作,高考后客流量和事件因素带动部分地区火爆;出行需求从客流增长转向客单价转换,质价比和精神溢价重要,宗教或文化属性场所可能表现优 [17] 白酒行业(汾酒) - **核心观点**:汾酒稳居行业前三,未来业绩增速可能更快且确定性高 [18][19][20] - **论据**:2017 年国企改革后业绩快速增长;全价格带产品布局完善,省内外布局有优势,相比茅台、五粮液收入驱动更均衡 [18][19][20]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5 年国补对销售促进效果不如预期,放大了淡季和旺季效应,消费者购买更理性,一季度实际销售下滑 [11] - 国补透支问题不严重,去年透支幅度有限,未来三年可逐步平滑,今年国补性质变化,经销商套取福利现象减少 [12][13] - 美的推进 DTC 模式改革,格力推进数科体系,提升渠道效率应对价格战,二季度盈利情况上修 [16]
“上班不在工位的,吃东西的,下班不关电脑,罚款”,一知名企业高管,惹争议
新浪财经· 2025-06-09 08:54
高管罚款言论事件 - 敏华控股高管因发布"员工上班照镜子要罚钱""下班不关电脑罚款"等言论引发网络热议[1] - 该高管被曝要求员工一天打卡6次、强制加班,相关行为被质疑违反劳动法[4] - 公司内部文件显示违反办公环境规定将处以50-100元罚款,罚金纳入"8S激励基金"[8][9] - 敏华控股回应已关注此事并启动调查,但截至发稿未公布调查结果[1][9] 公司经营状况 - 敏华控股2024财年营收169.03亿港元同比下滑8.2%,净利润20.63亿港元同比下跌10.4%[11] - 国内销售收入锐减17.2%至99.27亿港元,占总收入比重从65%降至58.7%[11] - 核心业务沙发销售收入下降7.2%至117.43亿港元,床具收入下降19.4%至24.08亿港元[11] - 公司裁员超3700人减员逾10%,但董事酬金反增20%[11] - 逆势扩张国内门店至7367家,试图通过下沉市场和"以旧换新"政策提振需求[11]
人民日报:打“价格战”没出路更没未来
人民日报· 2025-06-09 05:54
近日,某车企率先发起大幅降价活动,多家企业跟进效仿,引发新一轮"价格战"恐慌。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等相继发声,明确反对这场无序的"价格战"。 有人不解:降价是企业自愿的,消费者还能得实惠,为何要反对? 当然,车企通过创新提质、降本增效带来价格下降是正常市场现象,也让消费者受益,应当鼓励支持。 但无序的"价格战",不利于汽车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也终将损害消费者权益。 从产业端看,汽车行业经不起"价格战"折腾。 汽车产业链条长,围绕整车制造,向上是原材料供应、零部件生产、技术研发等环节,向下延伸至销 售、维修等领域。整个行业牵一发而动全身,无序"价格战"挤压链上各环节利润空间,给整条产业链带 来冲击,广大从业者面临收入下降的风险。 从消费端看,无序"价格战"也会让消费者受损。 俗话说,"羊毛出在羊身上"。当利润被一再压减,不排除个别企业经营困难时,可能铤而走险:板材、 零部件的标准放低,售后服务开始敷衍,维修保养逐渐糊弄……这样做,将对产品的安全、质量、服务 产生恶劣影响,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 数据显示,去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创历史新高,然而汽车行业利润率仅为4.3%,不及2023年同期水平, 也低于整 ...
比亚迪紧急回应“常压油箱”“车圈恒大”两大争议,车企高管密集发声:反对 “内卷式”竞争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8 19:16
比亚迪回应争议 - 中国PHEV技术及标准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比亚迪2021-2023年采用的常压油箱方案符合法规要求[1] - 对于长期纯电行驶的PHEV车型,建议每隔一周左右启动发动机运转3~5分钟以满足排放合规要求[1] - 基于客户反馈,比亚迪已全部切换为高压油箱方案[1] - 浙江某头部车企也采用了常压油箱方案,并相信他们有符合环保及法规要求的解决方案[1] - 河北某车企去年下半年以来持续发起关于汽车行业"高负债率"、"财务造假"等话题,并向监管机构恶意举报比亚迪[1] - 监管部门确认比亚迪没有问题,公司保留追究恶意举报法律责任的权利[1] 行业价格战现状 - 2024年中国汽车制造业利润率仅有4.3%,2025年一季度进一步下滑到3.9%,低于制造业平均水平[6] - 2024年国内车市降价车型200多款,2025年前4个月降价车型已达60多款[6] - 5月"价格战"加剧,降价车型达百余款,降价幅度最高超5万元[6] - 适度降价是行业从稚嫩走向成熟的必经阶段,但无底线价格战会挤压企业利润空间,影响产品和服务质量[6] 车企高管观点 - 吉利高级副总裁杨学良称"常压油箱和排放严重不达标事件"是典型的违法犯罪案件,要有公开结论[1] - 奇瑞董事长尹同跃表示降价是最无奈的一招,是饮鸩止渴的手段[2] - 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称当前竞争让经销商、供应商链条上的100多万职工感受到巨大压力[4] - 赛力斯董事长张兴海提到"内卷式"竞争会影响供应链稳定,降低零部件质量和安全标准[4] - 吉利决定不再建设新的汽车生产工厂,要充分利用全球过剩产能[8] - 比亚迪未来资本开支将重点投向海外市场的本地化建设[8] 行业破局之道 - 企业需要回到技术创新核心价值观,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打造差异化产品[9] - 车企应通过技术创新带动研发、生产、管理效率提升改善制造成本[12] - 中国汽车企业应通过原生和原创路线,基于用户全程体验的服务能力布局实现差异化竞争[12] - 汽车行业兼并整合是"内卷"的必然结果,也是治理"内卷"的重要手段[12] - 未来1~2年,中国汽车行业有望回归到理性竞争和健康可持续的价值回归线上来[13] 行业底线共识 - 坚持质量与安全标准不动摇,守住法律法规底线[12] - 坚持诚信经营和契约精神,维护合作共赢的产业链关系[12] - 坚持长期主义,以技术创新和差异化构筑价值高地[12] - 拒绝夸大式宣传,反对"拉踩式"营销[12] - 不能把"价格战"卷向海外,更不能相互诋毁拆台[8]
突然宣布:不再建厂
中国基金报· 2025-06-08 00:14
吉利汽车战略调整 -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宣布公司不再建设新的汽车生产工厂或扩大现有工厂产能 因全球汽车工业存在严重产能过剩 [3] - 吉利计划通过全球产能合作与资源重组 利用成熟质量保证体系和熟练技术工人 提高行业过剩产能利用率 [3] - 李书福以马拉松比喻中国汽车产业发展 指出当前主要赛场在国内 出口占比极低 并批评部分企业不当竞争方式 [3] 政府监管政策动向 - 商务部表示汽车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产业 将持续释放消费潜力 研究破除流通消费堵点 加强整治内卷式竞争 [5] -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加大内卷式竞争整治力度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 加强产品抽查 配合反不正当竞争执法 [6] - 主管部门指出无序价格战是内卷典型表现 影响产品质量与服务 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成本提升品质 [6] 行业竞争现状 - 中汽协披露某车企5月23日发起大幅降价引发连锁反应 新一轮价格战加剧恶性竞争 挤压企业利润空间 [6] - 行业价格战被认为将影响产品质量与售后服务 阻碍健康发展并危害消费者权益 存在安全隐患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