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辅助驾驶
icon
搜索文档
马斯克转发辅助驾驶测试 懂车帝回应:未做过任何官方排名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5 11:18
测试背景 - 懂车帝推出辅助驾驶科普节目《懂车智炼场》,测试20多个品牌近40款车型,涵盖问界、智界、小米、小鹏、蔚来、比亚迪、理想、阿维塔、特斯拉等 [1][3] - 测试场景包括城区和高速的15类辅助驾驶高危事故场景,城区9个场景,高速6个场景 [3] 测试结果 - 15个场景中,近40款车型的平均通过率仅为35.74% [3] - 特斯拉CEO马斯克转发测试视频,称特斯拉在没有本地训练数据的情况下在中国取得最高成绩 [1] 节目内容 - 已发布两期视频,包括高速公路场景测试视频,时长一个半小时,测试车型包含特斯拉Model X等 [3] - 节目旨在提醒公众正确认识辅助驾驶功能和安全边界,增强安全驾驶意识,未做官方排名 [3]
懂车帝上线辅助驾驶大型科普节目 助力提升公众安全驾驶理念
证券日报网· 2025-07-25 11:10
节目内容与测试方法 - 懂车帝推出辅助驾驶大型科普节目《懂车智炼场》,测试20多个品牌近40款热门车型的辅助驾驶功能 [1] - 测试模拟15类城区和高速辅助驾驶高危事故场景,探索功能使用边界并科普相关知识 [1] - 测试车型均为市场在售量产车,在全国4S店随机自购,保证与消费者体验一致 [1] - 所有测试车辆在统一道路环境下进行,测试前升级至最新OTA版本,全程影像记录可追溯 [1] 测试结果分析 - 15个模拟场景中仅3类城区场景综合通过率超过50%,其余12类场景通过率均低于50% [1] - 高速路遇故障车、施工场景、野生动物等场景表现不佳,显示过度依赖辅助驾驶存在安全隐患 [1] - 整体上辅助驾驶功能仍有很大提升空间,无法胜任某些危险复杂交通场景 [2] 行业专家观点 - 目前国内市场没有经过认证的L3级智能驾驶产品,均为L2级要求驾驶员全程接管 [2] - 发生事故时除非证明是产品缺陷,否则责任仍归驾驶人 [2] - 此类测试对提高消费者安全意识和正确认识辅助驾驶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2] 公司后续计划 - 希望联合更多行业从业者共同科普辅助驾驶使用方法和安全风险 [2] - 持续提高公众安全驾驶意识,促进行业更好发展 [2]
上汽集团:上半年终端销量夺冠 下半年新车集中发力
华尔街见闻· 2025-07-23 18:44
核心观点 - 上汽集团上半年业绩显著增长,1-6月整车批售205.3万辆,同比增长12.4%,终端交付220.7万辆位列行业第一 [1] - 下半年将依托多款战略级新车密集投放,包括尚界H5、智己LS9、荣威M7 DMH等,蓄力引爆新一轮市场增长 [1][5][7] - 自主品牌和新能源车型成为销量主力,6月自主品牌销量22.4万辆(同比增长17.1%),新能源车销量12.1万辆(同比增长29.2%) [14][15] - 海外市场表现强劲,6月销售9万辆(同比增长11.5%),MG品牌在欧洲多个国家进入销量榜前列 [18][19] 产品攻势 - 尚界H5作为上汽与华为合作首款车型,提供纯电(续航655km)和增程(续航1300km)两种动力形式,搭载华为ADS4辅助驾驶系统 [3][5] - 智己LS9定位全尺寸SUV,车身尺寸5279/2000/1806mm,轴距3160mm,采用全新设计理念 [7][9] - 荣威M7 DMH由前布加迪设计师操刀,采用第五代超级混动DMH系统;全新MG4搭载上汽与OPPO智行打造的车手互联生态 [5] - 上汽通用推出"逍遥"超级融合架构,支持多种动力形式和驱动方式,将支撑别克高端新能源子品牌"至境"系列产品 [12] 技术优势 - 近十年在智能电动领域投入近1500亿元,获得26000余项专利,涵盖三大整车平台和七大技术底座 [15] - 已实现L2-L4级辅助驾驶量产能力,与地平线、华为等行业领先供应商保持深度合作 [15] - DMH超混技术大规模商业化落地,数字底盘技术等创新助力市场表现 [15] 海外市场 - 产品行销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累计销量超600万辆 [19] - 在欧洲市场,MG品牌顶着超30%关税压力仍实现交付超15万辆,在英德法意西等国保持主流市场优势地位 [19] - MG HS夺得西班牙PHEV市场销量冠军,MG HEV家族欧洲月销量突破万辆 [19]
公安部:进一步加强“智能驾驶”规范管理!
证券时报· 2025-07-23 17:24
智能驾驶行业监管动态 - 当前市场上销售的汽车"智驾"系统均不具备自动驾驶功能 仍处于辅助驾驶阶段 驾驶人为最终责任主体 [1] - 驾驶人若在辅助驾驶状态下"脱手脱眼"将面临三重法律风险:民事赔偿 行政处罚 刑事追责 [1] 监管部门工作重点 车企管理 - 督促车企落实主体责任 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 明确系统功能边界 [2] - 要求车企严格遵守广告法 杜绝夸大和虚假宣传 强化新用户培训 [2] 法律配套 - 推动细化道路交通安全法规 明确0-2级辅助驾驶系统"人机共驾"法律属性 [2] - 推动制定安全技术标准 探索将自动驾驶分级标准纳入驾驶人教育培训 [2] 用户教育 - 强调驾驶人始终是行车安全第一责任人 需全面了解辅助驾驶功能特性 [3] - 加强宣传提示 使驾驶人明确辅助驾驶≠自动驾驶 认知技术边界 [3]
关于汽车“智驾”系统,公安部提醒
中汽协会数据· 2025-07-23 17:05
行业现状与政策背景 - 我国市场上销售的汽车搭载的"智驾"系统均不具备"自动驾驶"功能 目前仅停留在辅助驾驶阶段 车辆仍需人工操控 驾驶人为最终责任主体 [1] - 驾驶人若在辅助驾驶模式下"脱手脱眼" 将面临民事赔偿 行政处罚和刑事追责三重法律风险 [1] 车企管理规范 - 公安机关将督促车企落实主体责任 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 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 [1] - 要求车企严格遵守广告法 杜绝夸大和虚假宣传 强化新用户培训 确保用户掌握功能使用方法和禁止事项 [1] 法律体系完善 - 推动细化道路交通安全法配套法规 明确0到2级辅助驾驶系统"人机共驾"的法律属性 [2] - 推动制定辅助驾驶安全技术标准 探索将自动驾驶分级标准纳入驾驶人教育培训和考试范围 [2] 用户教育与宣传 - 现阶段辅助驾驶不等于自动驾驶 驾驶人需全面了解系统功能特性及操作方法 [2] - 使用辅助驾驶时应清楚认知技术边界 "脱手脱眼"行为将导致安全隐患和法律风险 [2]
懂车帝联合中南大学发布报告:辅助驾驶有局限,白天事故占比超八成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23 10:48
辅助驾驶事故场景分析 - 高速公路是辅助驾驶事故发生最多的场景,占比超50%(21起/41起)[1][6] - 追尾是最频发的碰撞类型,占比39%[1][9][10] - 感知系统识别失效是事故主要诱因,占比63.4%(含静止障碍物识别失败34.1%+动态物体误判29.3%)[1][12] 事故时空分布特征 - 白天事故占比高达80.5%,远超夜晚(12.2%)和凌晨(7.3%)[1][9] - 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合计占比超80%(高速公路21起+城市道路15起)[6][7] - 城市快速路事故4起,国道仅1起[6][7] 四类高危边缘场景 - "鬼探头"场景因视觉盲区导致突发事故,驾驶员反应时间短[4] - 同向变道切入(Cut-in)在城市快速路与高速公路中风险突出[4] - 雨天等恶劣天气使感知系统失效风险增加[4] - 施工场景包含车道占用、交通流改变等复杂情况[5] 碰撞形态与技术缺陷 - 不合理变道/转向导致固定设施碰撞占比22%[9][10] - 路径规划/控制逻辑错误占比26.8%[12] - 系统对静止/慢行目标识别能力不足[13] 行业规范与用户教育 - 存在将"辅助驾驶"宣传为"自动驾驶"的误导现象[13] - 监管部门已发布《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召回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通知》强化企业责任[13] - 需加强用户对系统限制条件的认知培训[13]
汽车行业专题报告:辅助驾驶的AI进化论:站在能力代际跃升的历史转折点
国海证券· 2025-07-22 19:2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维持辅助驾驶行业“推荐”评级 [1][8][110]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辅助驾驶行业现状是平均水平提升、技术路线收敛,车企难差异化,向高级别跃迁时细分安全功能待提升,人机交互边界模糊带来商业化落地焦虑和安全隐患 [5] - 建立辅助驾驶能力研究框架,从企业组织战略、技术能力、消费者感知三个维度梳理全栈自研主机厂辅助驾驶能力及潜力 [6][7][111] - 大算力芯片上车元年,世界模型持续优化,辅助驾驶行业能力迎来迭代拐点,头部厂商解决方案逐步完善,车企展开战略合作推动智能化渗透率普及,供应链格局显现,国内供应商向软硬件一体化发展 [8][110][1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前言:辅助驾驶技术进展及研究框架构建 - 全栈自研主机厂发展进程:介绍特斯拉、小鹏、华为、理想、蔚来、小米等车企辅助驾驶研发进展、硬件配置、车型发布等情况 [11][15][28] - 第三方解决方案玩家格局:车企与头部智驾厂商合作可节省成本、抢占市场,Momenta、元戎启行、地平线等厂商端到端方案推进有节奏且合作覆盖广泛 [45][46] - 构建辅助驾驶技术研究框架:从企业经营、技术能力、用户感知三个维度衡量辅助驾驶能力,分析各车企研发投入、战略重心、传感器方案、算力、模型等情况 [48][49][50] 维度一:企业组织和战略 - 辅助驾驶战略布局:研发方向从早期模块化分工向端到端融合、全域架构与跨域协同发展,车企动态调整团队架构与研发重心 [53][54][55] - 辅助驾驶研发投入:2022 - 2024年技术驱动型企业研发费用普遍高于15%,规模效应型企业随销量增长费率降低,小米集团2021 - 2023年研发费用率逐步攀升 [60] 维度二:技术能力三要素 - 传感器、算力、模型 - 传感器:技术降本与规模量产推动多感知方案并行,形成“数据输入 - 算法进化 - 硬件适配”正向循环,国产厂商在传感器供应链格局中份额稳步提升 [64][66][67] - 算力军备赛:云端智算中心肩负模型训练等任务,头部车企建立EFLOPS级超算中心,车端驾驶域控芯片向大算力化跃迁,国产芯片2025年集中量产 [75][78][85] - 车云模型:技术路径收敛,架构由决策规划模型化向模块化端到端发展,引入多模态数据信息,世界模型运用数据驱动提升类人化决策能力 [7][111] 维度三:消费者感知 - 辅助驾驶功能表现能力 - 驾驶辅助功能:“车位到车位”功能融合行车与泊车功能,实现全场景连续驾驶目标,各车企相关功能不断迭代升级 [97][98][105] - 安全辅助功能:AEB性能边界优化,车辆避撞方式与车速有关,蔚来等车企安全辅助功能不断提升 [99][103][105] - 消费者感知力:辅助驾驶产品标签化,成为新车卖点,各车企驾驶及安全辅助功能落地进程有差异 [105]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车企研发及功能落地进展,如特斯拉、小鹏、鸿蒙智行合作车企、理想汽车、蔚来汽车、小米集团;以及头部第三方解决方案供应商,如Momenta、元戎启行 [8][111] - 建议关注供应链国内供应商,如速腾聚创、禾赛科技、舜宇光学科技、联创电子、德赛西威、华阳集团、均胜电子、知行科技、地平线机器人、黑芝麻智能等 [8][111]
决战“电动、智能、海外” 车市下半年聚焦三大增长极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21 10:03
中国车市上半年表现 - 上半年中国车市销量达1500万辆 同比增长超过10% [2] 增长驱动因素 - 电动化 智能化和海外市场成为推动中国车市增长的三大核心动力 [3] - 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爆发式增长 受益于环保意识增强和政府政策支持 [3] - 智能化技术包括自动驾驶 车联网和人工智能使汽车转变为智能移动空间 [3] - 自主品牌在海外市场影响力扩大 凭借产品品质 售后服务和价格优势赢得消费者青睐 [3] 下半年企业战略布局 - 企业将围绕电动化 智能化和海外市场三个领域积极布局 [4] - 电动化方面将加大新能源车型研发 优化电池技术并提升续驶里程 [4] - 智能化领域将加强与科技公司合作 加速智能网联汽车商业化落地 [4] - 海外市场方面将完善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 打造国际影响力品牌 [4] 电动化发展态势 - 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突破690万辆 增速超过40% [5] - 下半年将是电动化新产品和新技术集中上市的黄金期 [5] - 新能源汽车依然是车市发展关键 企业需深耕该市场 [6] - 竞争从价格转向产品 技术和质量 包括电池安全 充电速度和续驶里程 [6] - 电动化底盘平台技术应用优化驾乘体验并加剧技术竞争 [6] 技术路线竞争 - 插电混动汽车凭借可油可电 长续驶里程和便捷补能优势赢得消费者青睐 [7] - 纯电动技术因技术进步和充换电基础设施完善将在下半年迎来新高潮 [7] - 纯电动和插混汽车将围绕不同用户群体和使用场景展开竞争 [7] 市场竞争格局 - 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前十五的企业集团合计销量占比达95.1% 高于去年同期1.8个百分点 [8] - 头部企业竞争格局变化 尾部企业淘汰风险增加 [8] - 大部分新能源车企尚未实现盈利 下半年头部企业盈利目标成为市场热点 [8] 智能化发展 - 前4个月新能源乘用车2级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达77.8% [9] - 下半年辅助驾驶功能将向低价位车型下沉 竞争核心围绕使用体验 [9] - 纯视觉辅助驾驶方案因高性价比推动技术下沉 [9] - 数据管理成为提升辅助驾驶体验的核心 也是下半年竞争关键 [10] - 智能化不再是新能源车型专属 燃油车也需具备智能化功能以应对市场竞争 [10] - 自主车企推进端到端大模型和技术下沉 外资品牌推动合资品牌建立中国本土化智能化体系 [11] - 下半年将以Robotaxi为代表推进更高级别自动驾驶市场化 [11] 海外市场表现与策略 - 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308.3万辆 同比增长10.4% [12] - 欧洲市场一季度销量14.8万辆 同比增长78% 市场份额从2.5%升至4.5% [12] - 插混车型在欧洲销量同比激增368% 成为增长核心引擎 [12] - 插混车型因适用10%基础关税成为开拓欧洲市场利器 [12] - 自主车企加快海外本土化步伐 例如比亚迪在匈牙利建厂并布局欧洲经销商网络 [13] - 上汽集团调整产品结构 计划24个月内投放14至15款车型至欧洲市场 [13] - 长安汽车构建研产供销运一体化本地运营体系 确保72小时内响应售后需求 [13] - 自主车企在东南亚 巴西等市场推进本土化生产和全产业链协同出海 [14] - 海外本土化发展需加强与当地合作 规避贸易风险并适应当地标准法规 [15]
科力装备(301552) - 301552科力装备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714
2025-07-14 17:28
投资者关系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特定对象调研和现场参观 [2] - 参与单位有西南证券、财达证券 [2] - 活动时间为2025年7月14日15:00 - 16:00,地点在公司一楼会议室 [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董事长张万武、董事兼董事会秘书张静、证券事务代表安喜双 [2] 公司介绍 - 公司董事、董事会秘书张静介绍公司基本情况、行业概况、投资亮点与发展前景 [2] 互动交流 中美贸易竞争影响 - 公司通过贸易条款设计(出口美国产品多以EXW模式交易,关税由客户承担)、美国本土化生产、技术壁垒和客户多元化构建多层次风险缓冲体系,关税成本转移和头部客户协同确保业务稳定 [2] 与小米汽车配套情况 - 公司作为二级供应商在小米所有车型上均有产品配套并进行技术迭代,终端应用产品主要是风挡玻璃安装组件等,按订单正常生产,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有望推动辅助驾驶领域新技术普及 [3] 生产基地与产能情况 - 主要生产基地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美国子公司已采购生产设备推动本土化生产 [3] - 募投项目“汽车玻璃总成组件产品智能化生产建设项目”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按计划推进,建成后缓解产能不足 [3] 研发投入情况 - 2024年研发投入同比增长32.19%,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5.38% [3] - 重点投向智能化零部件开发、汽车玻璃总成组件产品生产与装配工艺技术迭代、新型材料研发领域 [3]
出行观 | 汽车技术营销应把社会责任提上日程
观察者网· 2025-07-11 19:03
行业现状与事件背景 - 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在驾驶问界M8时疑似分神被拍,后承认低头看手机并称"开智驾确实没事干",同时呼吁国家放开L3级驾驶功能[2][4] - 余承东在公开场合表示期待L3级驾驶实现"想睡就睡",引发台下观众欢呼,但该言论与国家标准《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中L3级定义不符[5][13] - 广州发生一起因司机低头看手机导致的3死3伤交通事故,与余承东事件形成鲜明对比[7][8] 技术标准与法规框架 - 国家标准GB/T 40429—2021明确L3级为"有条件自动驾驶",驾驶员需保持警觉并及时接管,不存在"想睡就睡"条件[13][14] - 工信部2022年实施自动驾驶分级标准后,2025年4月又提出智能驾驶宣传、功能使用和技术部署的规范性要求[14] - 行业正加强安全警示,高速公路电子牌频繁显示"辅助驾驶不是自动驾驶"标语[14] 企业责任与行业倡议 - 华为乾崑智驾官网明确标注其ADS仅为辅助驾驶功能,要求驾驶员时刻保持注意力[10][12] - 华为联合11家汽车品牌发布《智能辅助驾驶安全倡议》,承诺技术研发投入、营销透明化、用户教育及标准共建[15][16] - 倡议提出构建"五全"安全底座(全时速、全方向、全目标、全天候、全场景),提升行业安全基线[15] 技术营销边界 - 深圳交警和问界客服均强调L2级辅助驾驶需手握方向盘并目视前方,发生事故需担责[10] - 行业专家指出大企业应破除消费者对辅助驾驶的迷信,明确区分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概念[13] - 智能驾驶技术竞争背景下,供应商需平衡技术营销与社会责任,建立差异化品牌价值框架[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