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不可能三角
icon
搜索文档
美联署偷偷摸摸下场购债了,然而市场没有不透风的墙
搜狐财经· 2025-05-22 20:47
美联储购债操作 - 美联储近期开始隐蔽购债操作 通过回购和再投资对国债和MBS资产持仓实现小幅净增长 与公开宣称的缩表政策相矛盾 [1][3] - 5月上旬纽约联储披露数据显示 美联储在美债市场供给压力加大时接盘 形成对债市的暗中兜底 [3] - 操作手法引发市场质疑 投资者认为美联储在释放矛盾信号 一边声称退出干预一边实际支撑市场 [3][6] 资金流向与市场反应 - 5月以来海外机构资金显著流出美债市场 亚洲和欧洲主权基金持续减持 日本连续五周减持 韩国央行同步调仓 [5][8] - 美元指数震荡幅度加剧 显示市场对美联储政策可信度产生动摇 可能引发美元信用危机 [6][10] - 美国本土银行系统接盘能力不足 迫使美联储通过流动性工具介入 形成被动托市局面 [5][6] 政策矛盾与市场预期 - 美联储试图同时实现压通胀 稳汇率 维持债市稳定三大目标 但购债操作暴露其优先保债市的倾向 可能牺牲美元稳定性 [6][10] - 市场对美联储"说一套做一套"的模式产生警惕 区域性信心断裂风险上升 可能演变为系统性信用危机 [8][12] - 投资者转向关注政策实质性方向而非短期操作 亚洲市场通过静默减持表达对美债长期风险的预判 [8][10] 潜在系统性风险 - 美联储隐蔽操作持续可能引发市场预期崩溃 形成类似2008年的危机传导链条 但表现形式更隐蔽复杂 [6][8] - 美债 美股 美元三者平衡关系被打破 政策干预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全球资本开始提前布局防御 [6][10] - 金融系统隐形波动具有全球传导性 但具备稳定内需市场和制造业体系的经济体抗风险能力更强 [10][12]
【寻访金长江之十年十人】 茂源量化郭学文:国内量化“卷”出世界水平,未来将涌现万亿规模机构
券商中国· 2025-05-09 09:35
公司概况 - 茂源量化成立于2013年,2020年启动资管业务,当前管理规模两百多亿元,2021年突破百亿规模后曾封盘,2024年重新开放募资[2][13][14] - 公司特点包括强大的技术团队(技术/投研人员比例1:1)和注重组织管理,强调通过投研平台实现"1+1=2²"的规模效应[7][21][30] - 创始人郭学文拥有跨界背景,14岁考入清华,博士后研究气候变化大模型,曾创立两家被收购的科技企业[2][7] 量化方法论 - 量化研究无法一劳永逸,存在"信号消灭论"——强信号被大量资金交易后失效,必须持续快速迭代[3][11] - 多弱信号叠加成强信号是基础理论,但需通过组织管理(如共享文化、投研平台)实现高效迭代[11][21] - 气候研究与量化模型的相似性在于预测逻辑,但科学规律恒定而市场规律会被消灭[7] 行业发展趋势 - 国内量化在股票研究已达世界先进水平,高频策略迭代速度是典型案例,未来增长点在于低频策略、多资产配置和国际市场[5][16][23] - 预计中国将出现千人体量、万亿规模的量化私募,低频策略(如月/季度预测)可支撑更大资金容量[4][15][17] - 国债、外汇等新资产类别及宏观配置领域存在发展空间,国际市场拓展是必然方向[17][24][26] 技术布局 - 公司每年算力投入超九位数,投研平台建设是技术团队核心任务,可提升研究员效率(如1个月工作缩短至1周)[21][27] - 国产芯片在大模型推理接近国际水平,但高精度浮点运算仍有差距,行业替代需生态支持[22] - 量化本身就是AI细分应用,与通用大模型(如DeepSeek)属于技术同源不同方向[20] 人才战略 - 招聘标准强调热爱量化(非单纯逐利)和创新能力,需具备跳跃式思维而非流程化思维[6][28][29] - 团队稳定性依赖协作文化(策略研发需多人叠加贡献)和高效平台带来的工作满足感[27][28] - 国际化挑战包括熟悉海外规则和全球化团队管理,现有平台基础可支持海外扩张[24][25] 竞争格局 - "内卷"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中国用10年完成海外几十年发展路径,未来将诞生世界顶级量化公司[19][23] - 量化行业存在"不可能三角"(规模/业绩/回撤),市场有效性提升使长周期策略竞争力增强[12] - 量化能力是国家金融安全组成部分,强大量化机构可提升国际市场风险应对能力[26]
大模型也有“不可能三角”,中国想保持优势还需解决几个难题
观察者网· 2025-05-04 08:36
人工智能发展历程 - 人工智能概念可追溯至1950年图灵提出的"图灵测试",奠定了理论基础 [2] - 大众广泛接触人工智能以2022年11月ChatGPT发布为分水岭,至今仅两年多发展历程 [2] - 大模型时代标志着人工智能进入新阶段,通用人工智能是高阶阶段的标志 [4] 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的应用现状 - 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应用正由单点突破向系统集成发展,目标是与更多工业系统深度融合 [5] - 当前工业领域呈现大小模型并存局面,小模型处理结构化数据与精确预测,大模型处理复杂非结构化数据 [5] - 人工智能在汽车制造业等智能制造基础扎实的领域表现最佳,成熟度较高 [6] - 大模型在工业领域主流应用集中于智能客服、业务管理等边缘性建议,高阶自动化应用尚在探索 [8] 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的目标 - 提升效率,如排产调度优化 [9] - 改进质检,通过视觉神经网络等技术提高检测效率 [9] - 降低成本,这是工业赋能的核心命题 [9] - 创新驱动,生成式大模型在产品设计、工艺优化等方面提供新思路 [9] - 决策优化,为企业管理层提供更科学、及时的决策支持 [9] 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落地的挑战 - 工业场景细分程度高,通用解决方案难以实现,智能体无法充分控制风险 [9] - 工业数据分散于不同系统,格式与标准缺乏统一性,整合难度大 [10] - 定制化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成本高,投入产出比低,难以形成商业闭环 [10] - 数据治理是主要障碍,涉及数据获取、整合、处理、安全应用及权属界定 [11] - 大模型算法与工业逻辑存在冲突,工业追求决策过程可解释性、可控性和可追溯性 [13] - 生成式大模型无法满足工业级"四个九"或"五个九"的可靠性要求 [13] 人工智能与工业企业的双向对接问题 - 人工智能技术人员缺乏工业领域实践经验,工业专业人员对AI技术理解有限 [15] - 项目制、定制化合作方式制约大模型在工业领域的泛化应用 [15] - AI技术在工业领域价值变现面临不确定性,缺乏成熟商业模式 [17] 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推进策略 - 初级阶段优先在封闭场景采用小模型,开放场景试用大模型 [19] - 进阶阶段构建大小模型协同赋能体系,探索人工智能能力边界 [20] - 高阶阶段目标实现高度智能的"通用智能制造",通过MOE架构串联大小模型 [21][22] - 工业模型培养需分阶段推进,初阶段优化提示工程,进阶阶段赋予检索增强能力,高阶阶段预训练原生工业大模型 [24] 算力与数据配套发展 - 初阶阶段政府打造区域算力中心,规划城市级算力网络 [24] - 进阶阶段建设高性能算力集群,加速部署市级算力网络 [25] - 高阶阶段扩容升级算力集群,构建核心算力枢纽 [25] - 需汇集各行业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形成闭环数据飞轮 [26] - 优先在数据基础好、数字化水平高的行业开展试点示范 [26] 企业协同与产业链优势 - 龙头企业应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聚焦行业共性需求 [26] - 中小微企业聚焦场景迭代,参与大模型数据迭代 [27] - 中国拥有完整产业链体系和丰富工业场景,持续迭代数据是未来竞争关键 [27]
迈瑞医疗的“七年之痒”
远川研究所· 2025-04-29 20:42
业绩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367.3亿元,同比增长5.1%,归母净利润116.7亿元,同比增长0.7%,剔除财务费用影响后增速为4.4%,经营性现金流净额124.3亿元,同比增长12.4% [3] - 2025年第一季度收入82.37亿元,同比-12.12%,归母净利润26.29亿元,同比-16.81%,连续两个季度业绩低于预期 [3] - 尽管业绩不达预期,但市场反应积极,4月29日股价小幅低开后迅速冲高,收盘微涨 [3] 数智化转型 - 公司2015年推出搭载AI的医疗设备,2023年明确数智化转型战略,2024年12月发布全球首个临床落地的启元重症大模型 [9] - 启元大模型整合多模态临床数据,构建"智能监护-诊疗决策-文书生成"闭环,重症知识问答正确率超95%,病例撰写效率提升30倍 [11] - 技术向麻醉科、超声等领域延伸,如TEX20监护超声实现多设备数据融合,麻醉科大模型聚焦术中风险预警与用药辅助决策 [11] 医疗AI技术突破 - 启元大模型通过实时整合监护仪、呼吸机等多设备数据,构建患者"数字孪生",实现秒级病情预警与诊疗建议 [11] - MC系列血细胞分析系统通过百万级数据库与深度学习,将医生阅片时间从30分钟缩短至30秒,镜检效率提升60倍 [16] - 公司采用"临床闭环"模式,从数据采集到模型优化再到诊疗验证,形成自我强化的智能循环 [18] 国际化布局 - 2025年中美关税战升级前,公司已在美国备货一年,并在13个国家布局生产基地,可灵活调整生产场地以规避关税影响 [20] - 2018年后美国业务年复合增长达10%,2024年国际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45%,但海外市场占有率仅2%-3% [21] - 公司目标未来国际收入占比超过50%甚至70%,全球研发中心布局覆盖中美欧三大洲,拥有5,259名研发工程师 [21] 行业影响 - 医疗行业"不可能三角"(质量、效率、成本)正被AI技术打破,DeepSeek大模型推动中国医疗行业快速拥抱AI [15][16] - 公司通过"科室级知识蒸馏"技术,将临床专家经验沉淀为可迭代算法资产,形成细分领域竞争优势 [18] - 数智化理念将改变医疗设备行业竞争维度,巩固公司在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 [18] 战略愿景 - 公司通过"设备+IT+AI"生态网络覆盖全球190+国家,推动中国医疗智造主导的AI医疗变革 [24] - 启元大模型旨在消弭诊疗水平地域差异,实现技术普惠,如向非洲捐赠超声设备 [25] - 公司定位为技术普惠的实践者,将中国工程师红利转化为全球医疗平权方案 [25]
“股神”特朗普,给了普通人一个怎样的教训?
吴晓波频道· 2025-04-11 01:49
核心观点 - 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过社交平台发布推文暗示市场机会,随后美股出现异常波动,引发内幕交易质疑 [1][4][5] - 市场剧烈波动下,普通投资者需要合理配置资产以规避风险,推荐采用"金字塔模型"进行资产配置 [10][12] - 当前市场环境下,黄金、债券、高股息股票等稳健资产具有配置价值 [24][28][34] - 科技成长板块在转型期具有超额收益潜力,但需注意投资门槛和风险 [45][46] - 利率下行周期中,需调整资产配置策略应对"资产荒" [60][61] 资产配置金字塔模型 稳健层 - 配置比例50%-60%,核心目标是创造稳定现金流 [16][17] - 黄金作为避险资产,全球央行黄金储备突破4974吨创历史新高 [24] - 债券型基金在波动市场中表现稳定,中证纯债债券型基金指数单日逆势上涨0.22% [29][30] - A股市场有39只个股连续3年股息率超过3%,长江电力在美股暴跌期间逆势上涨4.12% [34][36] 进取层 - 配置比例20%-30%,目标是获取超额收益 [17] - 科技成长板块在转型期表现突出,日本1990-2015年科技板块年化收益达9.7% [45] - 中国科创50ETF和科创成长ETF(半导体+新能源+医药)具有投资潜力 [45] - 中美贸易摩擦可能利好国内种植业、基建和消费类股票 [47][50] 应急层 - 配置比例10%-20%,需具备高流动性 [20][21] - 活期存款、货币基金、国债逆回购等产品适合应急配置 [55] - 当前市场环境下可适当提高应急层比例至20%-30% [58] 行业与公司表现 金融行业 - 兴业银行连续3年股息超过5%,2025年走势平稳仍有8.35%涨幅 [37] - 银行、高速公路等垄断性行业公司成为高股息策略首选 [37] 公用事业 - 长江电力在金融风暴中表现稳健,成为A股"避风港" [36] - 山东高速承诺分红比例不少于60%,今年市值增长1.85% [37] 科技行业 - 半导体、新能源、医药等科技板块被看好 [45] - 人工智能、机器人板块具有投资潜力 [45] 市场环境 - 全球央行持续购金支撑黄金价格 [24] - 利率下行导致"资产荒",5年期存款利率跌破2% [60] - 中国银行建议2025年超配A股、港股、中资美元债和贵金属 [62] - 监管层鼓励企业分红,2025年股息率处于10年高位 [39]
特朗普的“关税经济学”错在哪里?
吴晓波频道· 2025-03-15 23:25
图源:X 但沃尔玛满满的求生欲并没能换来太久的安全,近日,特朗普又将大棒砸到了沃尔玛头上,尽管他本意并非如此。 点击图片▲立即收听 " 特朗普的努力正在落入 ' 俄狄浦斯式的命运悖论 ' :一个人知晓了宿命,接着努力躲避宿命,然而正是这种努力,导致了他最终落入宿命。 "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说到风险规避,可能没有几个企业比沃尔玛更注重。 去年,特朗普确认胜选当月月底,沃尔玛就顶着汹汹舆情,对"多元化、公平与包容"(DEI)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宣布将逐步关闭"种族平等中 心",并对LGBTQ主题商品进行更严格地管理。 这次"投诚",得到了新总统"从龙之臣"伊隆·马斯克的高度赞扬。 马斯克说"这是一个分水岭" 事情的起因是特朗普早前宣布,从3月4日起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10%关税,累计加征关税率达到20%。据媒体报道,沃尔玛的应对方法是要求它的 供应商们每轮关税降价10%,基本等同于要求其承担特朗普关税的全部成本,引发中国供应商强烈不满。 于是,在3月11日,中国商务部等部门约谈美国零售巨头沃尔玛,了解情况。对此,央视旗下新媒体"玉渊谭天"的点评一阵见血:美国单边加征关 税伤害中美企业,中美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