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升级

搜索文档
国家统计局:前五月宏观政策效应持续显现,投资延续平稳增长态势
快讯· 2025-06-16 15:09
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体情况 - 1-5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191,947亿元 同比增长3.7% [2] 设备购置投资领域 - 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3% 增速高于整体投资13.6个百分点 [3] - 对整体投资增长贡献率达63.6% 拉动投资增长2.3个百分点 [3] 基础设施投资领域 - 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6% 增速高于整体投资1.9个百分点 [4] - 对整体投资增长贡献率为34.5% 较1-4月提升1.9个百分点 [4] - 水上运输业投资增长27.2% 水利管理业投资增长26.6% [4] 制造业投资领域 - 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8.5% 增速高于整体投资4.8个百分点 [5] - 对整体投资增长贡献率达56.5% 较1-4月提升1.9个百分点 [5] - 消费品制造业投资增长13.2% 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7.3% 原材料制造业投资增长1.6% [5] - 高技术制造业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4.2% 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1.7% [5] 高技术服务业投资领域 - 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11.6% 增速较1-4月加快0.3个百分点 [6] - 信息服务业投资增长41.4% 专业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1.9% [6] 民间投资领域 - 民间项目投资(扣除房地产开发)同比增长5.8% [7] - 住宿和餐饮业民间投资增长25.3% 增速较1-4月加快2.6个百分点 [7] -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民间投资增长10.0% 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增长10.0% 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长8.1% [7] 绿色能源投资领域 -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同比增长25.4% [8] - 对整体投资增长贡献率达43.8% 拉动投资增长1.6个百分点 [8] - 太阳能发电、风力发电、核力发电、水力发电投资合计增长26.6% [8] 重大项目投资领域 - 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6.5% 增速高于整体投资2.8个百分点 [9] - 拉动整体投资增长3.6个百分点 [9]
万万没想到!银行股竟跑赢TMT?回望十年,这些行业和个股笑到最后→
第一财经· 2025-06-15 20:39
核心观点 - 2015年6月12日上证指数创下5178 19点后 行业指数价格超越该高点的行业寥寥无几 沪指核心波动范围为2700点-3600点 [1] - 近十年A股经历估值回归和产业结构升级 食品饮料 家用电器 银行三大行业表现最突出 其余28个行业指数未超过5178点时的点位 [1] - 行业与个股分化是主旋律 龙头股凭借盈利能力(ROE)和增长质量(现金流)获得超额收益 [1] - 通信 电子 生物医药 机械设备等行业的170余只细分龙头股累计涨幅超300% TMT 汽车 设备领域个股表现尤为突出 [2] - 银行股近十年表现超预期 大幅跑赢股票型基金指数和TMT行业指数 招商银行涨幅问鼎板块 [10][11] 食品饮料行业 - 食品饮料行业具备刚需消费属性和永续经营特征 是全球市场能穿越牛熊的优质赛道 [4] - 过去十年食品饮料是A股"王者之师" 白酒 饮料 休闲零食等子行业表现突出 [4] - 盐津铺子涨幅1430 52%领跑 山西汾酒涨863 43% 贵州茅台涨629 72% 五粮液涨404 45% 泸州老窖涨379 86% [5] - 消费升级推动高端白酒持续扩容 品牌护城河与定价权使龙头公司盈利增长确定性强 [5] - 今年以来"新新消费"受资金炒作 盐津铺子和万辰集团创股价新高 白酒股维持弱势调整 [6] 家用电器行业 - 家用电器近十年累计涨幅仅次于食品饮料 美的集团涨292 31%领跑 [6] - 三花智控 苏泊尔 格力电器 海尔智家 海信家电实现股价翻倍或接近翻倍 [6] - 超过六成的家电股近十年股价下跌 四川长虹 长虹美菱 九阳股份等老牌电器股在列 [7] TMT及新兴产业 - 近十年涨幅前30个股主要来自TMT 汽车 设备领域 电子行业(尤以半导体为主)表现突出 [8] - CPO龙头新易盛涨幅3765 07% 胜宏科技涨2190 15% 兴齐眼药涨1938 73% 兆易创新涨1899 60% [8] - 宁德时代 春风动力等也有10倍以上涨幅 [2] 银行业 - 银行指数本周五创历史新高7237 72点 较2015年高点累计上涨65 02% [11] - 2024年以来银行指数累计上涨61 4% 远超TMT 新能源等新兴领域 [11] - 招商银行涨幅224 14%问鼎板块 "中农工建交"五大行均实现股价翻倍 [11] - 成都银行 宁波银行 南京银行 江苏银行和杭州银行也实现十年翻倍 [11] - 银行板块分化程度较小 42只成分股中39只年内上涨 71%的个股自2015年高点以来上涨 [11]
万万没想到!银行股竟跑赢TMT?回望十年,这些行业和个股笑到最后→
第一财经· 2025-06-15 20:38
市场整体表现 - 2015年6月12日上证指数创下5178.19点历史次高点后,沪指核心波动范围为2700点-3600点,行业指数中仅食品饮料、家用电器、银行三大行业超越2015年高点 [1] - 近十年A股经历估值回归与产业结构升级,170余只细分龙头股累计涨幅超300%,主要集中在通信、电子、生物医药、机械设备等领域 [2] - 涨幅前20名个股中TMT占比最高,电子行业(半导体为主)有7只股实现10倍涨幅,CPO龙头新易盛以3765%涨幅居首 [9] 食品饮料行业 - 食品饮料行业过去十年涨幅居首,龙头股贵州茅台涨629%、山西汾酒涨863%、五粮液涨404%,休闲零食子行业盐津铺子以1430%涨幅领跑 [6] - 白酒子行业受益消费升级与品牌护城河,调味品/饮料子行业中安井食品涨446%、东鹏饮料涨572%、千禾味业涨427% [6] - 2025年行业内部格局分化,"新新消费"概念股盐津铺子年内涨39%、万辰集团涨130%,而白酒股普遍调整,五粮液跌11% [7] 家用电器行业 - 家用电器行业十年涨幅仅次于食品饮料,美的集团累计涨292%,三花智控、格力电器等龙头股实现翻倍 [8] - 行业分化显著,超六成家电股十年股价下跌,四川长虹、九阳股份等老牌企业表现疲弱 [8] 银行业表现 - 银行指数2025年6月创7237点历史新高,较2015年高点累计涨65%,2024年以来涨幅达61% [11] - 招商银行以224%涨幅领跑板块,五大国有银行均实现翻倍,成都银行等城商行涨幅超100% [12] - 板块分化程度低,42只成分股中71%实现十年正收益,39只股年内上涨 [11] TMT与新兴产业对比 - TMT板块估值显著回落,2015年高点至今电子PE下降40%、通信PE下降80%,盈利增长仅电子(+27%)、通信(+30%)为正 [12] - 银行股超额收益源于低估值安全垫与高股息率,其指数2014年后持续走强关键驱动因素为估值修复 [12]
中国社会科学院上市公司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鹏:中长期资金正成为连接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键纽带
财经网· 2025-06-05 12:35
政策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 新"国九条"提出"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各部门发布"1+N"政策体系,涵盖保险、社保、养老金、公募基金等多个方向,旨在优化市场结构、增强稳定性 [1] - 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重点引导商业保险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公募基金等加大入市力度 [2] - 中长期资金是资本市场的"压舱石"和"稳定器",对市场健康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1] 中长期资金特性与优势 - 社保基金和险资是中国资本市场重要的长期资金和耐心资本,投资领域与国家重大战略方向保持一致,与经济转型升级方向高度契合 [2] - 社保基金、养老金和险资等资金的长期性特点适合追踪具有长期投资价值的领域,能够为创新投入提供持续资本支持 [4] - 公募基金凭借低门槛、高流动性、多元化配置、风险分散等特点吸引了众多投资者,规模增长迅猛 [4] - 银行理财资金被鼓励参与资本市场,允许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增,有望逐渐成长为耐心资本的关键动能 [4] 机构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 银行理财子公司、公募基金等机构需平衡长期价值投资与产品收益性、流动性和风险性 [5] - 需设定合理和多元化的业绩考核机制,区分短期正常市场波动与长期投资目标 [5] - 需加强市场风险管理能力建设,采用多元化投资策略和衍生品适度对冲风险 [5] - 在"净值化转型"背景下,金融机构需应对短期赎回压力,加强资金流动性管理,建立多元化投资策略,增强优质客户获客能力 [6] 中长期资金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 中长期资金通过提供稳定资本支持、优化资本配置效率、改善治理结构和稳定市场预期,成为连接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键纽带 [7] - 能够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持续资本支持,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和未来产业培育 [7] - 引导资源向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培育方向流动,加速淘汰落后产能、无效产能 [7] - 入股成为重要股东参与公司治理,推动ESG落地,强化公司可持续发展和长期成长的价值导向 [7] - 降低资本市场波动性,提升稳定性,增强市场韧性与信心,形成"资本—创新—产业"良性循环 [8] 对科创企业的支持 - 中小市值优质创新型企业主要集中于科创板和北交所市场,但市值规模偏小 [8] - 建议加大长期资本对科创板和北交所的支持力度,促进优质中小企业快速崛起和成长壮大 [8] - 培育更多大型优质科技型企业,对标纳斯达克精选板市场,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8] - 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备受市场关注,但需警惕概念股投机性和短期游资带来的风险 [9] 机构投资者作用 - 全部A股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2024年为53.75%,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 [9] - 需通过制度设计提升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和稳定市场中的作用 [9] - 扩大和规范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边界和范围,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效能 [10] - 规范机构投资者增持、减持股份等行为,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为稳定市场和稳定预期提供支持 [10]
广州市“五经普”公报出炉 就业规模扩大 产业结构向新
广州日报· 2025-05-30 03:41
经济普查总体情况 - 2023年末广州市第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数量达10419万个 较2018年末增长386% [1] - 全市第二、第三产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7622167亿元 企业法人单位实现营业收入12997603亿元 [1] 产业结构变化 - 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法人单位达1099个 较2018年末增长731% [2] - 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营业收入较2018年末增长356% 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占比720% 医药制造业占比144% [2] - 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法人单位4898个 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和服务业法人单位的236% [2] -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物产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占比近五成 [2] 行业发展特征 - 第二、第三产业单位数量大幅增加 就业规模持续扩大 [1] - 产业结构呈现向新向好趋势 数智融合发展加快 [1] - 文化产业迅速成长 科技创新步伐加快 [1]
和渊×何亮×郑毓煌:聊聊孩子升学和选专业的那些事 | 今日直播
吴晓波频道· 2025-05-28 01:46
教育行业趋势分析 - 教育逻辑发生根本性转变,从学历红利转向能力与科技导向,传统教育杠杆效应减弱,普通家庭通过教育实现阶层跃升难度加大[4] - 未来人才发展需拥抱科技创新,重视STEM学科和职业教育,同时兼顾人文类职业以适应AI时代挑战[4] - 国际教育面临全球化与逆全球化交织的变革,需关注美英等主流留学目的地的真实情况与择校策略[6] 升学规划策略 - 理性规划教育投资需关注孩子兴趣与特长培养,重点考虑有潜力的大城市高校[4] - 留学规划需从小开始,包括路径设计、中介甄选和不同预算方案匹配,以打破信息壁垒[6] - 大学阶段是关键转型期,需做好学业职业规划,包括考证实习阅读考研等实际环节[8] 个人发展方法论 - 需建立成长型思维,通过社会化训练打造个人核心竞争力[3] - 自我营销能力成为当代大学生必备技能,需构建自身独特优势[8] - 建议以终为始规划长期目标,结合个人特点选择发展路径[3][8] 行业专家观点 - 清华大学博士指出教育性价比下降,建议家长提升认知并理性看待留学[4] - 北大哈佛双硕士强调国际教育需科学规划,应对安全录取标准等热点问题[6] - 清华原博导提出读书与自控相结合的发展理念,注重长期人生规划[8]
践行“长江大保护”,湖北宜化拟置换部分沿江旧厂产能、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全景网· 2025-05-15 15:48
产能置换计划 - 公司拟将66万吨/年磷酸二铵产能、10万吨/年保险粉产能、10万吨/年烧碱产能、5万吨/年烧碱产能和4万吨/年季戊四醇产能置换至宜昌市姚家港化工园田家河片区 [1] - 置换计划分步实施,逐步降低生产负荷至2025年6月底前关停旧厂区 [1] - 升级改造项目预计2025年底前分批投产 [1] 政策背景与战略目标 - 置换行动为落实"长江大保护"政策及湖北省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任务清单(2024-2025年度)要求 [1] - 公司以搬迁为契机推动产业升级,建设技术密集、生态经济效益显著的现代化工产业集群 [1] - 战略目标包括巩固规模经济优势、提升自动化水平、构建循环经济模式,实现煤磷盐化工元素耦合发展 [2] 技术升级与经济效益 - 通过生产自动化改造与工艺迭代降低能耗,提升盈利水平与核心竞争力 [2] - 资源循环利用模式为"资源—产品—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新产品",强化可持续发展能力 [2] - 集中布局优化产业结构,维护股东长远利益 [2] 实施保障措施 - 科学规划搬迁进度,合理安排生产计划及产品备货以确保平稳过渡 [1] - 同步推进新项目建设与投产进程,实现生产经营有序衔接 [1]
亚太科技(002540) - 2025年5月8日业绩说明会
2025-05-09 16:00
分红情况 - 2025 年 4 月 18 日第六届董事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 2024 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以实施权益分派股权登记日总股本扣除回购专用证券账户股份后的股本为基数,每 10 股派发现金股利 2 元(含税),不送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以 2025 年 3 月 31 日总股本 1,251,517,988 股扣除回购专用证券账户股份 15,837,354 股后的 1,235,680,634 股为基数,拟派发现金股利 247,136,126.80 元(含税)[2] - 董事会审议通过《关于 2025 年度中期分红安排的议案》和《关于未来三年股东回报规划(2025 年 - 2027 年)的议案》[2][3] 盈利情况 - 2024 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7,432,576,105.61 元,同比增长 4.5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462,883,318.15 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 442,822,551.89 元[3][4] - 2024 年铝挤压材及零部件产品销量 26.29 万吨,热管理系统铝材营业收入 31.56 亿元,同比增长 5.30%;底盘安全系统铝材营业收入 23.25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3% [4] 发展战略与增长点 - 抓住汽车、航空航天、海洋工程、新能源、热管理等高端铝材应用行业机遇,立足国内市场,扩大全球市场份额,成为全球轻量化合金材料最优供应商 [3] - 提升高性能铝材及配套深加工综合解决方案能力,构建科学治理结构和机制,聚焦市场,坚持科技创新,优化产能布局,优化组织结构,利用数字化等为管理赋能,推进 ESG 行动,利用资本市场优势 [3] 项目进展 - 青海年产 10 万吨绿电高端铝基材料项目厂房基建截至 2024 年末基本完成,设备采购、安装调试按计划推进 [5] - 亚通科技“轻量化高性能铝合金提质项目”等四个项目主体厂房截至 2024 年末已竣工验收,设备基础建设和设备采购等工作积极推进 [7] 研发人才 - 公司拥有超 500 人的专业研发团队,在高端铝材领域有人才优势 [5] - 通过提供培养发展平台、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凝聚共赢的企业文化及股权激励等长效激励机制,保障技术型人才建设,调动创新积极性 [6] 行业与公司前景 - 中长期来看,全球可持续发展政策、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双循环格局带来机会,汽车产业向高效等方向发展,汽车热管理系统迎来机遇挑战,汽车及零部件、工业热管理、航空航天等行业有新空间 [6][8] - 公司作为全球汽车热管理和轻量化系统部件领域重要铝材供应商,将发挥重要价值,未来围绕战略目标推进工作,把握产业升级重构机遇 [6][8] 事故影响 - 2024 年子公司亚通科技发生安全事故,有效产能减少,营业收入 239,891.36 万元,同比变动 -16.45%,公司整体营业收入 743,257.61 万元,同比增长 4.53% [7]
研判2025!中国毛纺织行业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积极推动行业向低碳经济型、科技创新型、增长集约型转变[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4-28 09:27
毛纺织行业概述 - 毛纺织行业是纺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专注于以动物毛纤维及毛型纤维为原料进行加工制造,产品具有柔软、保暖、透气等特点 [3] - 行业产品分为精梳毛织品、粗梳毛织品、长毛绒、驼绒、绒线、毛毡、毛毯和造纸毛毯8大类,按加工工艺可分为精纺、半精纺和粗纺3类 [5] - 我国毛纺织工业化生产始于19世纪70年代末,建国初期仅有13万纺纱锭和0.2万吨羊毛加工量,现已形成全球最大的生产加工体系 [1][12] 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行业市场规模同比增长6.25%至85亿元,呈现恢复性增长态势 [1][12] - 2023年绵羊毛产量达36.75万吨(同比+3.2%),羊绒产量1.76万吨(同比+20.1%) [7] - 2023年规模以上企业毛纱线产量18.7万吨(同比+5.8%),2024年1-11月持续回升(同比+3.6%) [13] - 2024年毛纺原料及制品出口额122.8亿美元(同比+1.4%),2025年1-2月出口14.9亿美元(同比+0.8%) [16] 产业链分析 - 上游为羊毛、羊绒等原材料供应,中游包括绒毛加工、毛条制造、纺纱织造等工艺,下游为批发零售等销售渠道 [6] - 线上零售额从2018年9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15.23万亿元(CAGR 9.16%),为行业提供重要销售渠道 [9] 竞争格局 - 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主要企业包括江苏阳光、南山智尚、如意集团、澳洋集团、新澳股份等 [18][20] - 江苏阳光2024年上半年营收77.20亿元(同比-18.03%),"阳光牌"精纺呢绒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 [20] - 南山智尚2024年精纺呢绒营收8.1亿元(同比-9.54%),拥有从羊毛到成衣的完整产业链 [22] 发展趋势 - 加强时尚化转型与品牌建设,从生产厂商向综合性服务厂商转型 [24] -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发展,拓展产品应用领域 [25] - 优化产能规模和产业结构,鼓励龙头企业兼并重组,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 [26]
三年减少90万人!人口第二省,难了
城市财经· 2025-03-07 11:42
文章核心观点 山东常住人口已三连降,人口持续下滑受全国人口下降、北方东北化等宏观因素,以及产业结构劣势、缺乏超级城市等主观因素影响 [1][12][48] 各部分总结 山东人口三连降 - 2024年末山东常住人口10080.17万人,较2023年减少42.8万人,是已公布数据的7个省自治区中减少最多的 [2][3][5] - 2022 - 2024年山东常住人口分别减少7.2万、39.82万、42.8万人,三年合计减少89.82万人 [7][8] - 2023年山河四省常住人口减少量约140万,超越东北;按照趋势,山东常住人口今明两年可能跌破1亿 [9][10][11] 山东人口持续下滑原因 - **宏观因素** - 全国人口下降,2022 - 2024年分别减少85万、208万、139万人;2024年出生人口954万,死亡人口1093万;2024年结婚对数610.6万对创新低,预示2025年新生儿可能大幅下滑;山东出生人口与全国同步,2022年开始自然人口负增长 [13][14][23] - 北方整体快速东北化,2023年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中20个地区人口减少,北方省份11个,减少量排名前三均为北方省份;南北产业、资本流动导致北方人口等往南流 [28][30][31] - **主观因素** - 山东产业结构存在劣势,虽GDP高、工业门类全,但产业偏重老旧,以传统重工业为主;与浙江相比,在产业比重、创新驱动、盈利能力、产业素质等方面均有差距 [50][51][53] - 山东没有超级城市,虽有3座万亿城市,但缺乏像广东、江苏、浙江那样能虹吸全国人口的城市;2023年除青岛和济南人口有增量,其余城市人口负增长 [56][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