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升级
搜索文档
高志刚: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与实践
经济日报· 2025-10-24 08:01
数字经济规模与战略地位 - 数字经济是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其规模从2012年的11.2万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53.9万亿元 [1] - 2024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左右 [1]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 [1] 数字经济与创新发展 -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与传统要素结合推动经济发展质量、效率、动力变革 [3] - 数字技术对三次产业进行深度赋能,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3] - 数字平台突破时空限制,加速创新资源的集聚整合与共享开放 [3] 数字经济与协调发展 - 数字经济为后发地区提供“变道超车”契机,衍生平台经济、零工经济等新业态 [4] - 企业利用数字技术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例如将研发中心设于一线城市,数据中心设于中西部 [4] - 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完善和电商直播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4] 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 - 利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制造业全流程进行监控优化,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5] - 数字技术构建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对大气、水、土壤等要素的全天候实时监控 [5] - 数字经济在源头预防、过程管控、末端治理等环节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5] 数字经济与开放及共享发展 - 数字技术推动贸易数字化,降低“全球买、全球卖”门槛,提升跨境支付和通关效率 [6] - 企业利用大数据分析预判全球产业动态,使跨境投资更加精准高效 [6] - 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模式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数字经济创造新增就业岗位 [6] 产业结构升级路径 - 数字经济驱动产业价值链从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催生新产业新业态 [7] - 数字技术通过“赋能、改造、替代、融合”作用,推动产业智能化、融合化、绿色化发展 [7] - 产业结构高级化提升要素配置效率并倒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供需高水平动态平衡 [7] 要素配置优化 - 数字经济通过数据要素的渗透与协同,改变传统要素配置模式,提升配置效率 [8] - 数字平台精准匹配供需,引导劳动力、资本、技术在时空上高效流动 [8] - 算法推荐机制推动存量要素向高生产率部门转移,形成“数据驱动+算法优化”配置模式 [8] 数字经济发展挑战与未来方向 - 数字经济发展存在大而不强、快而不优问题,如治理体系不完善、核心技术创新不足 [9] - 需强化顶层设计,超前部署5G、千兆光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9] - 需推进数据立法,明确数据权属、流通、交易规则,建立健全数据要素市场规则 [9][10] 核心技术攻关与产业融合 - 需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制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攻关计划 [10] - 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聚焦集成电路、先进计算等领域构建国际竞争力数字产业集群 [11] - 深入推进产业数字化,引导数字技术在智能制造、智慧农业等领域持续发力 [11]
景林资产总经理高云程:流动性改善与基本面复苏,推动港股科技与医药板块重回上升周期
新浪证券· 2025-10-23 18:50
港股市场结构演变 - 过去十年香港市场从以金融、地产为主转向科技企业为主的格局 [3] - 上市公司结构与权重变化与中国经济产业结构升级方向一致 [3] - 港交所通过制度创新吸引更多优质、独特的企业上市 [3] 市场上涨核心驱动因素 - 流动性改善是最直接推动力 港股相较A股折价从普遍30%至50%显著缩小 部分优质蓝筹科技制造企业甚至出现溢价交易 [4] - 主流蓝筹公司通过分红与回购实现每年5%至10%的股东收益率 企业经营稳健且回报意识增强 [4] - 科技与生物医药板块爆发与国际大型医药公司对中国企业的合作收购密切相关 [4] 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 - 中国正在研发的新药管线数量已居全球前列 [4] - 凭借高效研发体系和工程师群体执行力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全球竞争力持续提升 [4] 香港市场角色与机遇 - 香港凭借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成功承接大量原在美上市中概股的二次上市或双重上市 [5] - 上市仅是公司早期阶段 后续通过资本市场进行再融资、并购重组成为推动持续成长的关键路径 [3] - 港股市场结构优化与中国资本市场重新繁荣是新一轮发展周期的起点 [6]
博时市场点评10月23日:两市翻红上涨,成交继续缩量
新浪基金· 2025-10-23 16:03
市场表现 - 沪深三大指数翻红上涨,上证指数报3922.41点,上涨0.22%,深证成指报13025.45点,上涨0.22%,创业板指报3062.16点,上涨0.09% [4] - 两市成交继续缩量至1.66万亿,市场成交额为16609.34亿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 [1][5] - 申万一级行业中,煤炭板块涨幅领先,上涨1.75%,石油石化、社会服务分别上涨1.52%和1.07% [4] - 通信、房地产、建筑材料跌幅靠前,分别下跌1.51%、0.99%和0.91% [4] - 2964只个股上涨,2127只个股下跌 [4] 资金动向 - 昨日两融余额放量81亿元,两融余额昨日收报24524.10亿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 [1][5] 宏观经济 -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其中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 [2] - 装备制造业累计增加值占全部规上工业比重达35.9%,已连续31个月超过30% [2] - 前三季度我国涉外收支总规模为11.6万亿美元,创历史同期新高,跨境资金净流入1197亿美元,银行结售汇顺差632亿美元,均高于上年同期水平 [2] 产业与政策 - 深圳出台推动并购重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并购重组,力争到2027年底累计完成并购项目超200单、交易总额超1000亿元 [3] - 方案支持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由链主企业、龙头上市公司等开展上下游并购重组 [3] - 高端制造、智能机器人、绿色能源等新动能集体发力,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升级 [2]
从落后到反超全国4.2个百分点 上海外贸出口凭什么“逆袭”
第一财经· 2025-10-22 12:45
"上海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 员詹宇波对第一财经表示,三季度外贸增长既是产业升级阶段性成果的展现,也因为出口市场进行了多 元化调整。与此同时,民营企业贡献显著,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与全国外贸的结构类似,上海出口的市场格局的确改变了。面对欧美市场占比有所下降的现实压力,新 兴市场不仅补上了缺口还带来了新增量。 前三季度,一方面,上海对欧盟、美国进出口分别为6003.1亿、3257.2亿元,分别下降0.4%、8.1%,合 计占全市外贸总值的27.7%,占比下降2.5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对非传统市场进出口增长8.7%,贡献率 达87.8%。尤其在出口市场开拓上,对巴西、印度等其他金砖国家出口增长27.7%,对非洲增长79.2%。 首先,在市场格局的调整中,企业的全球化已从初期的"卖产品"升级为涵盖技术、资本与管理的价值输 出,并在与本地化共赢的思维中实现产业链的系统性落地,同时反向赋能中国的制造转型。 从开局落后全国到大幅反超,上海三季度外贸强势"逆袭"。 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市进出口增长5.4%,增速超过全国1.4个百分点。其中, 出口增势更加明显 ...
9月份CPI环比上涨0.1% 消费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20 14:13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表现 - 9月CPI环比上涨0.1%,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1] - 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7%,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13个百分点[1] - 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0.5%,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12个百分点,其中国内金饰品价格上涨6.5%,服装价格上涨0.8%[1] - 服务价格下降0.3%,影响CPI环比下降约0.12个百分点,其中飞机票、宾馆住宿和旅游价格分别下降13.8%、7.4%和6.1%[1]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表现 - 9月CPI同比下降0.3%,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1][2] - 食品价格同比下降4.4%,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影响CPI同比下降约0.83个百分点[2] - 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0%,涨幅连续第5个月扩大,为近19个月以来首次回到1%[1][2]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表现 - 9月PPI环比连续两个月持平[2] - 煤炭加工价格环比上涨3.8%,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上涨2.5%[2] - 石油开采价格环比下降2.7%,精炼石油产品制造价格下降1.5%,有机化学原料制造价格下降0.6%[2]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表现 - 9月PPI同比下降2.3%,降幅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1][3] - 部分行业产能治理成效显现,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价格同比降幅收窄[3] - 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向好,市场需求稳步扩大,带动相关行业价格同比上涨[3]
公布啦!我国前三季度经济增长5.2%,GDP为141682亿美元,全球第2
搜狐财经· 2025-10-20 12:13
宏观经济总体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实质GDP增长5.2%,名义GDP规模达101.5万亿元人民币(约14.17万亿美元)[1][3] - 前三季度GDP净增长量达到39679亿元人民币[3] - 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稳定在5.2%[3] 外贸与金融稳定 - 货物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增速逐季回升[4] - 外汇储备规模稳定在3.3万亿美元以上,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并略有升值[4] 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 - 中国创新指数首次跻身全球前十,24个集群进入全球百强[6] - 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分别达到35.9%和16.7%[6] - 集成电路、电子专用材料等硬科技产业高速增长,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等智能产品产量大幅提升[6] 绿色转型与新兴消费 -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快速提高,风力、太阳能发电量实现两位数增长[6] - 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等产品产量和出口保持高速增长[7] 内需与政策支持 - 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3.5%,重新成为拉动增长的主引擎[9] -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激发家电、汽车等大宗消费,设备更新改造投资高速增长[9] 发展前景与基础 - 前三季度5.2%的增长为完成全年预期目标奠定坚实基础[10] - 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生物制造等新兴产业方兴未艾,将持续创造新增长点[10] - 宏观政策工具箱依然丰富,已出台政策效果将持续显现[10]
消费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搜狐财经· 2025-10-20 09:16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表现 - 9月份CPI环比上涨0.1%,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 [1] - 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7%,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13个百分点 [1] - 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0.5%,影响CPI环比上涨约0.12个百分点,其中国内金饰品价格上涨6.5%,服装价格上涨0.8% [1] - 服务价格下降0.3%,影响CPI环比下降约0.12个百分点,其中飞机票、宾馆住宿和旅游价格分别下降13.8%、7.4%和6.1% [1]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表现 - 9月份CPI同比下降0.3%,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 [2] - 食品价格同比下降4.4%,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影响CPI同比下降约0.83个百分点 [2] - 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0%,涨幅连续第5个月扩大,为近19个月以来涨幅首次回到1% [2]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环比表现 - 9月份PPI环比连续两个月持平 [2] - 煤炭加工价格环比上涨3.8%,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上涨2.5% [2] - 石油开采价格下降2.7%,精炼石油产品制造价格下降1.5%,有机化学原料制造价格下降0.6% [2]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表现 - 9月份PPI同比下降2.3%,降幅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 [3] - 部分行业产能治理成效显现,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价格同比降幅收窄 [3] - 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向好,市场需求稳步扩大 [3]
9月PPI同比降幅继续收窄
中国化工报· 2025-10-17 11:37
9月PPI整体表现 - 9月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持平,同比下降2.3%,同比降幅较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 [1] 环比价格运行特点 - 供需结构改善带动部分行业价格企稳,煤炭加工业价格环比上涨3.8%,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价格上涨2.5%,均连续两个月上涨 [1] - 受国际油价下行影响,国内石油相关行业价格环比下降,石油开采业价格下降2.7%,精炼石油产品制造业价格下降1.5%,有机化学原料制造价格下降0.6%,化学纤维制造业价格下降0.2% [1] 同比价格变化因素 - 宏观政策效果显现及基数走低影响,部分行业价格同比降幅收窄,煤炭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业、电池制造业价格降幅分别较上月收窄8.3、3、2.4、0.5个百分点 [2] - 产业结构升级和消费潜力释放带动相关行业价格上涨,电子专用材料制造业价格同比上涨1.2% [2]
9月份核心CPI同比涨幅近19个月以来首次回到1% 部分领域市场供求关系逐步改善
经济日报· 2025-10-16 08:27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总体态势 - 9月份CPI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1% [1] - 9月份CPI同比下降0.3%,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 [2] - 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为近19个月以来涨幅首次回到1%,且涨幅连续第5个月扩大 [1][2]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影响因素 - 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7%,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其中鲜菜、鸡蛋、鲜果、羊肉和牛肉价格呈季节性上涨,涨幅在0.9%—6.1%之间 [1] - 食品价格同比下降4.4%,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影响CPI同比下降约0.83个百分点,是影响CPI同比下降的主要因素 [2] - 促消费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家电、手机价格同比涨幅扩大以及国际金价大幅上涨,抵消了食品价格同比降幅扩大的影响 [2] - 前9个月CPI累计同比下降0.1%,食品价格是主要拖累项,核心CPI持续回升 [3]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总体态势 - 9月份PPI环比连续两个月持平 [3] - 9月份PPI同比下降2.3%,降幅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 [3]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行业表现 - 供需结构改善带动部分行业价格企稳,煤炭加工、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均连续2个月上涨 [3]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推进带动相关行业价格同比降幅收窄,煤炭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电池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降幅分别收窄8.3、3.4、3、2.4、0.5和0.4个百分点 [4] - 产业结构升级和消费潜力释放带动相关行业价格上涨,飞机制造价格同比上涨1.4%,电子专用材料制造价格上涨1.2% [4] - 品质化、升级类消费需求释放,工艺美术及礼仪用品制造价格上涨14.7%,运动用球类制造价格上涨4%,营养食品制造价格上涨1.8% [4]
部分领域市场供求关系逐步改善
经济日报· 2025-10-16 08:07
整体物价走势 - 9月份CPI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上涨0.1% [1] - 9月份CPI同比下降0.3%,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 [2] - 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涨幅连续第5个月扩大,为近19个月以来首次回到1% [1] - 前9个月CPI累计同比下降0.1% [3] - 9月份PPI同比下降2.3%,降幅比上月收窄0.6个百分点 [3]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分析 - 食品价格环比上涨0.7%,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 [1] - 鲜菜、鸡蛋、鲜果、羊肉和牛肉价格均呈季节性上涨,涨幅在0.9%—6.1%之间 [1] - 猪肉和水产品供应充足,价格分别下降0.7%和1.8% [1] - 食品价格同比下降4.4%,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影响CPI同比下降约0.83个百分点 [2] - 扣除能源的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1.8%,涨幅连续第5个月扩大 [2] - 服务价格上涨0.6%,涨幅较为稳定 [2]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分析 - PPI环比连续两个月持平 [3] - 煤炭加工、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均连续2个月上涨 [3] - 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价格由降转涨 [3] -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锂离子电池制造价格降幅收窄 [3] 行业价格表现 - 煤炭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电池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价格同比降幅分别收窄8.3个、3.4个、3个、2.4个、0.5个和0.4个百分点 [4] - 飞机制造价格同比上涨1.4%,电子专用材料制造价格上涨1.2% [4] - 工艺美术及礼仪用品制造价格上涨14.7%,运动用球类制造价格上涨4%,营养食品制造价格上涨1.8% [4] 政策与市场因素 - 促消费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带动家电、手机价格同比涨幅扩大 [2] - 近期国际金价大幅上涨对核心CPI有一定拉动作用 [2] -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纵深推进,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带动相关行业价格同比降幅收窄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