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会计准则
icon
搜索文档
瑞可达: 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关于苏州瑞可达连接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审计报告及财务报表
证券之星· 2025-07-10 00:11
审计意见 - 容诚会计师事务所对瑞可达2022年度财务报表出具无保留意见 认为其公允反映了公司合并及母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1][2] - 审计范围涵盖2022年12月31日的合并及母公司资产负债表 2022年度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1] 关键审计事项 - 收入确认为关键审计事项 2022年营业收入达16.25亿元 审计程序包括测试内部控制、检查销售合同、执行函证和截止性测试等 [2][3] - 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涉及重大会计估计 审计程序包括评估管理层假设、重新计算坏账准备金额及分析账龄 [4] 公司基本情况 - 瑞可达成立于2014年6月 注册地址为苏州市吴中区 法定代表人为吴世均 证券代码688800 [7] - 2022年注册资本增至1.13亿元 经营范围涵盖连接器、传感器、充电设备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及进出口业务 [8] 重要会计政策 - 金融工具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三类 [28][29] - 存货采用加权平均法计价 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提跌价准备 [47][48] - 合同资产和合同负债按净额列示 同一合同下相互抵销后按流动性分类列报 [50] 合并报表范围 - 2022年新增两家境外子公司 RECODEAL PTE.LTD和RECODEAL INTERCONNECT SYSTEM MEXICO [9] - 合并报表编制采用主体理论 抵销内部交易及权益投资 并对特殊交易事项进行调整 [13][15] 长期股权投资 - 对子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 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采用权益法核算 [56] -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按购买日公允价值确认合并成本 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54]
干货分享 | 企业赴美上市的六大关键挑战与应对策略
搜狐财经· 2025-07-09 10:17
监管与法律合规挑战 - 中国实施境外上市备案制,要求提交详尽材料,增加时间成本且存在备案不成无法上市的风险 [2] - 美国SEC要求严格的信息披露,中概股审计底稿问题长期合规仍是挑战 [2] - 房地产、教育、互联网等行业受国内政策收紧影响,业务模式可能受质疑 [2] - 法律风险包括《外国公司问责法案》退市风险和FCPA合规挑战,需建立合规体系 [2] - 企业应提前规划,深入了解并适应美国监管要求 [3] - 聘请熟悉中美两国证券法的专业律师团队,确保合规运营 [3] -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透明度 [3] 中美会计准则差异 - 中国会计准则(CAS)与美国GAAP差异显著,如收入确认、资产减值等影响企业估值 [5] - 涉及国家敏感行业企业审计底稿处理需谨慎,需平衡合规与信息披露 [5] - 企业应按照GAAP对财务报表进行调整以满足美国监管要求 [6] - 聘请PCAOB认可的审计机构进行审计,增加报告公信力 [6] 投资者文化差异 - 美国投资者对中概股商业模式理解有限,可能导致估值偏低 [8] - 美国投资者注重长期增长潜力、创新能力及管理层执行力 [8] - 做空机构针对中概股发布报告,需强化财务透明度和危机公关能力 [8] - 企业应频繁路演,突出核心竞争力和长期发展规划 [9] - 通过ESG报告提高透明度,建立专业投资者关系团队 [10] 地缘政治冲突 - 中美关系不确定性如贸易摩擦、技术制裁等影响企业上市进程和股价 [11] - 国内政策收紧如数据安全审查、反垄断等需及时评估上市可行性 [12] - 企业应分散上市地风险(如港股同步上市),降低市场波动风险 [13] - 加强与投资者沟通,传递稳定运营信息以增强信心 [13] 信息安全与数据隐私 - 《数据安全法》与《个人信息保护法》要求严格,涉及用户数据的企业面临更高合规要求 [15] - 美国要求披露用户增长等数据,可能与中国法规冲突 [15] - 企业应加强数据安全管理,明确招股书中合规措施 [16] - 与政府部门保持沟通,争取跨境审计数据流动政策支持 [16] 高昂上市成本 - 赴美上市涉及承销费、律师费、会计师费等,对中小企业造成较大资金压力 [17] - 上市后持续合规成本较高,如定期审计费用、信息披露费用等 [17] - 企业应进行财务规划和成本效益分析,合理选择中介机构 [18] - 考虑引入战略投资者,缓解资金压力 [18]
光韵达: 深圳市亿联无限科技有限公司审计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7-08 21:14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12年9月,初始注册资本500万元,由陈政、张光龙、徐海雯、王鹏飞共同组建,陈政持股87%[3] - 2022年11月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增至3000万元,净资产折股10,691.15万元[3] - 2022年12月通过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注册资本增至5000万元[3] - 2024年通过股份回购减少注册资本至4128.76万元,并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3] - 注册地址位于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道,实际控制人为陈政[4] 业务与行业 - 公司属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4] - 主营业务为宽带接入设备、无线网络设备等网络终端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4] - 报告期末合并报表子公司7家,较上期新增4家、减少1家[4] 财务报告编制 - 财务报表涵盖2023年1月1日至2025年4月30日,经董事会2025年7月4日批准报出[4] - 采用企业会计准则编制,以持续经营为基础,记账本位币为人民币(境外子公司使用美元)[5] - 重要会计政策包括金融工具分类、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收入确认时点等[6] 合并报表范围 - 合并范围以控制为基础确定,包含所有子公司[10] - 编制时统一会计政策,抵销内部交易影响,少数股东权益单独列示[10] - 报告期内新增子公司:同一控制下调整期初数,非同一控制下不调整期初数[12][13] 金融工具处理 - 金融资产分为以摊余成本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当期损益三类[20] - 应收账款按信用风险特征分组计提预期信用损失,分为银行承兑汇票(低风险)和商业承兑汇票(参照应收账款)[18] - 存货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采用月末加权平均法计价,期末计提跌价准备[20] 长期股权投资 - 对子公司采用成本法核算,联营/合营企业采用权益法核算[22] - 权益法下初始投资成本小于可辨认净资产份额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22] - 追加投资导致核算方法变更时,按公允价值重新计量原持有股权[23]
险资加速布局:港股高股息资产成“心头好”
环球网· 2025-07-08 10:28
险资在港股市场的投资动态 - 中国香港市场投资余额占保险机构境外投资余额的51%,是险资境外股票和债券投资首选 [3] - 63%的机构计划2025年增加港股投资规模 [3] - 港股通资金集中于金融、能源、电信等行业 [3] - 今年以来险资举牌19次,涉及15家上市公司,其中三分之二为H股标的 [3] H股的投资优势 - H股标的具有估值低、股息率高、分红稳定的特点 [3] - 恒生AH股溢价指数上半年下跌近10%,但截至上半年末仍接近130,A股价格比H股高近30% [3] - 机构投资者通过港股通连续持有满12个月,股息红利所得可免征企业所得税 [3] - 港股国际化程度高,险资通过动态平衡持仓可降低投资组合波动 [3] 险资投资策略调整 - 在利率下行、存量高收益资产到期、权益市场波动背景下,险资资产再配置压力增大 [4] - 险资更倾向寻找底层资产安全、长期收益稳定的标的,高股息港股成为"压舱石"资产之一 [4] - 今年一季度多家险企还加仓A股高股息标的 [4] 新会计准则的影响 - 新会计准则切换对险资投资影响显著,自2023年起上市险企实施,非上市险企最晚2026年实施 [4] - 新准则下金融资产分类变化大,权益类资产市值波动直接进利润表,放大险企利润波动 [4] - 不少险企加大布局OCI类资产以平抑报表波动 [4]
港股市场成重要吸金地险资南下寻找“高股息”
中国证券报· 2025-07-08 04:52
险资加速布局港股高股息资产 - 今年以来险资在权益市场加速布局高股息资产 港股成为重要投资方向 其中H股在险资举牌标的中占比达三分之二 [1][2] - 中国香港市场占保险机构境外投资余额的51% 是险资境外股票和债券投资首选市场 63%机构计划2025年增加港股投资规模 [1] - 险资通过港股通投资港股 资金高度集中于金融 能源 电信等行业板块 [1] H股性价比优势突出 - H股具备折价优势 恒生AH股溢价指数上半年末接近130 意味着A股价格比H股高近30% [2] - 通过港股通连续持有H股满12个月可免征企业所得税 港股国际化程度高有助于降低投资组合波动 [3] - 北京某上市险企表示港股投资比例适度提升 去年取得非常好投资业绩 有效缩小负债久期缺口 [3] 险资长期投资试点聚焦港股 - 新华保险和中国人寿管理的200亿元鸿鹄志远二期基金主要投资中证A500成分股中大型上市公司A+H股 通过长期持有获取稳健股息收益 [2] - 泰康稳行私募基金精选境内和香港优质上市公司 阳光保险200亿元阳光和远基金重点配置恒生港股通指数成分股及相关ETF [2] 新会计准则推动高股息资产配置 - 新会计准则下金融资产市值波动直接进入利润表 险企加大布局OCI类资产平抑报表波动 [4] - 保险公司需借助OCI科目提升权益资产比重 更偏好稳定分红类 长期型金融资产 [4] - 今年以来港股红利板块较大涨幅助推险资投资组合收益 [4] 行业配置趋势 - 险资更倾向寻找底层资产安全 长期收益稳定标的 高股息优质港股成为"压舱石"资产之一 [3] - 未来保险配置型资金对红利资产重视度将强化 高股息 低估值 低波动 高ROE资产持续受青睐 [1][4] - 除港股外 一季度多家险企显著加仓A股高股息标的 两地市场加仓高股息标的态势明显 [3][4]
惠泰医疗: 湖南依微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审计报告及财务报表(2025年1-3月)
证券之星· 2025-07-07 21:1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11年1月,注册资本未披露具体金额,实际控制人为成正辉 [3] - 主营业务包括医疗器械研发、制造、销售,以及卫生材料、医药用品制造等,拥有Ⅰ类备案和Ⅱ类、Ⅲ类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 [3] - 控股股东为某械股份有限公司,持股比例42.34% [3] 财务报告基础 - 2025年一季度财务报表经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认为报表公允反映公司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 [1] - 报表编制遵循《企业会计准则》,采用持续经营假设,记账本位币为人民币 [3][15] 重要会计政策 收入确认 - 国内销售在货物签收后确认收入,出口销售以报关离港为依据,研发服务按合同约定阶段成果交付确认 [22] - 合同资产按预期信用损失计提减值,方法与应收账款一致 [9][23] 固定资产 - 采用年限平均法折旧,房屋建筑物年折旧率4.75%,专用设备9.5%-19%,运输设备19% [13] - 在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转入固定资产,次月起计提折旧 [14] 研发支出 - 开发阶段支出需满足5项资本化条件(如技术可行性、市场验证等),否则费用化 [12] - 享受研发费用100%加计扣除税收优惠 [24] 税务情况 - 企业所得税适用15%高新技术企业优惠税率(证书号GR202343000093,有效期至2026年) [24] - 增值税执行先进制造业进项税额加计5%抵减政策(2023-2027年) [24] 关键财务数据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488.78万元,较上年末1087.57万元下降55% [25] - 应收账款账面余额1836.38万元,计提坏账准备1018.07万元,净额818.31万元 [25] 会计政策变更 - 执行《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7号》,调整流动负债划分标准及售后租回会计处理 [37][38] - 2024年起实施《企业数据资源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对符合资产条件的数据资源资本化 [38]
英搏尔: 珠海鼎元新能源汽车电气研究院有限公司2024年、2025年1-3月审计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7-03 00:25
公司基本情况 - 珠海鼎元新能源汽车电气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11月4日,法定代表人姜桂宾,由珠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核准[6] - 公司主要经营范围包括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新能源汽车电附件销售以及技术服务、技术开发等[6] - 公司采用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7] 财务报表审计 - 致同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2024年12月31日、2025年3月31日的财务报表进行了审计,认为报表在所有重大方面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编制,公允反映了公司财务状况[1] - 审计工作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执行,审计证据充分适当,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了基础[2] - 管理层负责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并设计、执行和维护必要的内部控制[2] 资产负债表关键数据 - 2025年3月31日货币资金为243,226.55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593,926.47元下降59%[4] - 其他应收款2025年3月31日为36,155,403.76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34,600,000元增长4.5%[4] - 投资性房地产2025年3月31日为90,790,379.94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91,590,325.98元下降0.87%[4] - 固定资产2025年3月31日为2,165,330.63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2,308,227.25元下降6.2%[4] 利润表关键数据 - 2025年1-3月营业收入为1,426,975.92元,营业成本为831,349.13元,毛利率为41.7%[5] - 2025年1-3月税金及附加为172,792.53元,管理费用为160,058.94元[5] - 2025年1-3月净利润为196,626.60元,较2024年同期的480,916.13元下降59.1%[5] 现金流量表关键数据 - 2025年1-3月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350,699.92元,2024年同期为净流入65,839.31元[5] - 2025年1-3月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为107.49元,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为50,193.77元[5] 重要会计政策 - 金融资产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三类[13] - 存货按成本进行初始计量,发出时按加权平均法计价,资产负债表日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27] - 固定资产折旧采用年限平均法,房屋及建筑物折旧年限20-40年,机器设备5-10年,运输设备10年,电子设备3-5年[35] - 无形资产中软件和特许权使用费摊销年限5年,土地使用权50年,均采用直线法摊销[39] 合并财务报表 - 合并范围以控制为基础确定,包括公司及全部子公司[8] - 对于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合并方取得的资产和负债按照合并日被合并方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计量[7] - 对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合并成本为购买日支付的资产、发生或承担的负债以及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8]
保险业2025年5月保费收入点评与后续展望:结构优化与存款搬家,保费增速持续改善
国信证券· 2025-07-02 13:5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 年以来储蓄型保险带动行业保费增速持续回升,三季度预定利率或下调,短期“炒停售”激活保费增量,中长期利好负债成本下移,叠加大盘风险偏好回升,利好保险股估值改善,建议关注中国人寿、新华保险、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 [2] 各部分总结 保费收入情况 - 截至 5 月末,行业今年累计原保险保费收入 30602.0 亿元,同比增长 3.77%,增幅较 4 月扩大,其中财险保费收入 6129.4 亿元,同比增长 3.98%,人身险保费收入 4472.6 亿元,同比增长 3.72% [2] 人身险 - 单月保费收入同比增长 16.7%,传统寿险持续扩容,2025 年行业加大分红险销售力度,部分上市险企分红险占新单保费收入比例超 50%,带动传统寿险保费收入高增,截至 5 月末,传统寿险保费收入 18734.9 亿元,同比增长 3.89%,保费收入占比达 61.2%,较 2019 年提升 8.2 个百分点 [3] - 分红险具有“低保底 + 高浮动”特点,能降低险企刚性兑付成本,在“资产荒”背景下,为险资资产配置提供灵活性,新准则下利润具有较高确定性和稳定性,在财富管理工具收益下行背景下,有望成为收益驱动型客户核心选择,预计为行业全年保费收入贡献主要增速,随着分红险保费收入增长和新会计准则实施,有利于提升险企对权益类资产配置需求 [4][6] - 2025 年前 5 月,健康险保费收入 3879.0 亿元,同比增长 3.1%,受行业产品结构转型等因素影响,增幅较去年同期放缓,预计三季度预定利率调整,保费上浮预期或带动短期健康险保费收入放量 [7] 财险 - 2025 年前 5 月,财险保费收入 7805 亿元,同比增长 5.2%,5 月车险保费 753 亿元,同比增长 4.7%,核心驱动力是汽车销量高景气,前 5 月乘用车及新能源车销量分别达 1099.1 万辆(+12.6%)和 560.6 万辆(+43.9%),新能源车单均保费高于传统燃油车,渗透率提升强化保费增长动力 [8] - 5 月非车险保费 566 亿元,同比增长 6.3%,其中健康险/意外险/农险表现突出,单月增速分别达 21.4%、12.9%和 6.2%,财产险公司发力健康险业务成效显著,增速显著高于人身险公司 [8] 投资建议 - 进入三季度,预计预定利率下调,短期“炒停售”激活保费增量,中长期利好负债成本下移,叠加大盘风险偏好回升,利好保险股估值改善,建议关注寿险业务占比较高、资产端弹性相对较大的中国人寿及新华保险,以及具备较强销售基础的中国平安、中国太保 [2][9]
恒通股份: 广西华恒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审计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7-02 00:31
审计意见 - 审计机构对广西华恒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25年2月28日的财务报表出具无保留意见,认为其公允反映了公司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2] - 审计工作依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执行,审计证据充分适当[2] - 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编制及内部控制负责,治理层监督财务报告过程[3]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2017年9月,注册资本1亿元,注册地位于广西北海市[6] - 经营范围涵盖新能源技术咨询、危险货物运输、燃气设备销售及进出口业务等[6] - 法定代表人曲俊宇,母公司为华恒能源有限公司[6] 财务报表编制 - 报表以持续经营为基础,采用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计量[7] - 会计年度为公历年度,记账本位币为人民币[7] - 公司确认未来12个月具备持续经营能力,无重大经营风险[7] 重要会计政策 - 金融资产分为三类:以摊余成本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9][10] - 应收账款按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计提坏账准备,商业承兑汇票按100%比例计提[19][20] - 固定资产折旧采用直线法,房屋建筑物折旧年限20年,运输设备4-6年[30] 税务情况 - 企业所得税享受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按15%税率征收[47] - 主要税种包括增值税(9%)、城建税(7%)及教育费附加(3%)[47] - 2022年1-3月地方水利建设基金减半征收[48] 财务数据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7889.5万元,较期初减少305万元[50]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1063.5万元,计提坏账准备212.3万元[50] - 预付账款前五名占比96.56%,最大供应商为贵州黔南天然气管网公司(651.9万元)[51]
险资密集举牌港股:四大动因撬动投资新局
环球网· 2025-07-01 10:08
险资举牌港股动因分析 核心观点 - 险资上半年举牌港股公司17次,其中14次标的为港股上市公司,63%保险机构计划2025年加大港股投资规模 [1] - 险资频繁举牌港股并计划加大投资,背后有四大动因:估值洼地价值再发现、优质企业聚集、资产配置多元化、新会计准则适配性 [3] - 险资举牌港股是资产配置调整,增强收益弹性并促进港股价值重估,夯实"中国资产全球定价权"基础 [4] 估值洼地价值再发现 - 恒生指数上半年涨幅远超沪深300指数,市盈率低于后者,AH股溢价指数虽下跌但仍处高位,显示H股估值较低 [3] - 低利率环境下优质固收资产稀缺,港股高股息优势凸显,国有大行H股股息率普遍约5%,部分能源股超8% [3] 优质企业聚集 - 内地优质企业持续赴港上市,港股科技股、消费股活跃 [3] - 腾讯等科技龙头引领创新,安踏等消费品牌提升溢价,模式创新与品牌价值造就独特投资价值 [3] 资产配置多元化与风险分散 - 港股国际化程度高,资产价格波动与A股不同步,动态平衡两地持仓可降低投资组合波动,提升风险收益率 [3] - 增配港股契合险企全球化布局需求,香港金融基础设施和法律环境成熟,是国际化配置关键枢纽 [3] 新会计准则下的财务适配性 - 头部险资机构已实施IFRS 9及IFRS 17,多数险企最迟2026年完成切换 [3] - 新准则下增配高股息港股并计入FVOCI账户,可平滑业绩波动、获取稳定收益 [3] 险资配置规模 - 截至一季度末险资运用余额近35万亿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