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材料
搜索文档
国资委与中国科学院多领域开展合作 签约金额超70亿元
央视新闻· 2025-10-17 07:28
昨天(16日),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国科学院共同签署技术协同攻关专项合作协议,将就人工智能、先进材料、未来能源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量子、脑机、核聚变等国家总体方案领域,共同梳理难点,绘制图谱,强化布局。 (文章来源:央视新闻) 此次签约涉及20家中央企业与21家中国科学院所属科研机构,涵盖了超大直径盾构机主驱动轴承工程化应用、合成生物成果转化应用等40个重点合作项目, 签约金额超70亿元。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目前58家中央企业打造了97个原创技术策源地,中国科学院强大的原始创新能力与中央企业规模化市场优势可以相互成就。 数据显示,近两年中央企业和中国科学院已签署600余项合作协议,项目经费累计近百亿元。下一步,双方将从长周期、体系化、整建制协同创新合作三方 面着力,坚持长周期谋划,加强多领域协同布局。 ...
国务院国资委与中国科学院战略合作提质升级 一批重点合作项目签约
新华社· 2025-10-16 21:00
合作签约概况 - 国务院国资委与中国科学院于10月16日举行合作会商活动,旨在推动双方战略合作提质升级 [1] - 20家中央企业与21家中国科学院所属科研机构就40个重点合作项目进行签约,签约金额超过70亿元人民币 [1] - 合作项目涵盖超大直径盾构机主轴承工程化应用、合成生物成果转化应用、人工智能、先进材料、未来能源等多个领域 [1] 合作方定位与意义 - 中央企业和中国科学院所属科研机构被定位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骨干中坚 [1] - 中国科学院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方面具有优势,而中央企业在应用场景和规模化市场方面优势明显,双方协同融合对提供高质量技术供给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1] 未来合作方向 - 下一步合作将从长周期、体系化、整建制协同创新三方面着力,持续完善合作模式 [1] - 坚持长周期谋划,加快从“短期合作”向“长期协同”转变,深化战略协同、项目策划和合作机制 [1] - 坚持体系化布局,加快从“单点突破”向“串珠成链”转变,加强多领域协同和全链条创新 [1] - 坚持整建制合作,加快从“单打独斗”向“兵团作战”转变,优化统筹和力量集聚 [1] 历史合作基础 - 自2023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双方协同创新持续深化 [2] - 近两年,60余家中央企业所属200余户企业与60余家中国科学院所属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签署600余项合作协议 [2] - 合作项目经费累计近100亿元人民币,合作基础不断夯实,领域日益拓展,成效加速显现,不断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 [2]
中国将增设科技人才K签证,8月规上工企利润大增 | 财经日日评
吴晓波频道· 2025-09-30 08:29
中国K字签证政策 - 中国增设青年科技人才K签证,为科学、技术、工程、数学领域的境外高校毕业生或科研人员提供签证便利 [2] - K字签证不要求申请人已在国内找到工作,审批流程较短,旨在增强对全球高技术人才的吸引力 [2] - 符合标准的海外科技人才有望成为国内科技行业发展的助力,但对国内就业环境的整体影响有限 [3] 智能装备与AI产业政策 - 工信部等六部门发布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系统,推动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与装备融合 [4] - 政策方向从侧重供给端扶持转向注重需求创造,将AI技术与提高传统行业生产力相融合 [5] - 国内对算力、AI芯片等方向投资已较为拥挤,推动传统机械行业转型有助于扩大AI应用市场并提升行业竞争力 [4] 工业企业利润数据 - 1—8月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6929.7亿元,同比增长0.9%,年内首次由负转正 [6] - 8月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由降转增,大幅增长20.4%,部分受去年同期的低基数影响 [6] - 行业表现分化,装备制造业利润增长7.2%拉动作用强,原材料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22.1% [6][7] 房地产市场政策 - 广州优化住房公积金政策,将首付提取范围扩大至购买二手房、保障性住房等,以降低购房门槛 [8] - 今年以来全国已有超30个市(区)出台公积金支付首付款新政,所有一线城市均已明确该政策 [8] - 政策旨在激活置换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并带动房地产上下游产业复苏 [8] 人形机器人行业动态 - 优必选获得天奇股份3000万元工业人形机器人采购合同,其Walker系列机器人合同总额已达4.3亿元 [10] - 优必选此前获得一笔2.5亿元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采购合同,为全球人形机器人最大合同 [10] - 公司人形机器人订单主要来源为政府采购,但在消费级市场缺乏价格竞争力,且行业市场化需求前景未明 [10][11] 美股市场与AI技术 - 第二季度美国家庭金融资产中股票配置比例升至45%的历史新高,由美股价格上涨及参与度提升等因素推动 [14] - AI技术的兴起是本轮美股牛市重要驱动力,但AI应用端商业化速度与投资热情不成正比 [15] - 家庭财富与美股高度挂钩,未来美股若进入下行周期将对美国经济产生显著负面影响 [14][15] A股市场表现 - 9月29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上涨,沪指涨0.9%,深成指涨2.05%,创业板指涨2.74%,两市成交额2.16万亿元 [16] - 市场对宏观政策加码预期升温,大金融板块爆发,新能源、有色金属等板块走强 [16] - 临近国庆长假市场以博弈为主,成长与价值风格或将迎来再平衡 [16]
发展一批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
证券日报· 2025-09-30 07:24
政策目标 - 2025年至2026年机械行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达到3.5%左右,营业收入突破10万亿元 [1] - 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持续提升,发展质量效益迈上新台阶 [1] - 重点细分行业规模稳中有升,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1] 重点任务:扩大有效需求 - 针对机械行业70%的需求来自基础设施建设和各行业新上或更新改造设备投资的特点,从国内国外两方面发力 [2] - 提出深挖国内存量市场潜力、培育壮大新需求、着力扩大有效投资等5项任务 [2] - 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深化开放合作,以增强行业稳增长牵引力 [2] 重点任务:提升优质装备供给 - 提出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等5项任务 [2] - 实施智能装备创新发展工程,加强通用大模型和机械行业大模型研发 [2] - 推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先进材料、北斗导航等新兴技术与装备融合创新 [2] - 利用新技术发展高端装备是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的关键举措 [3] 重点任务:激发行业增长活力 - 提出梯度培育优质企业、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助企惠企力度等4项任务 [3] - 利用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产业发展基金等现有政策渠道资源,支持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3] - 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等领域培育若干世界一流企业 [3] - 在工业母机、机器人、医疗装备等领域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 [3] 政策资源支持 - 国家产融合作平台整合金融资源与产业需求,为企业提供多元化融资渠道和金融服务 [4] - 产业发展基金通过直接投资或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为企业提供长期资金支持 [4] - 机械行业优质企业为资本市场带来新的投资标的,提升资本市场整体质量和吸引力 [4]
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发展一批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
证券日报· 2025-09-30 00:19
文章核心观点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机械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旨在推动机械行业平稳向好发展 [1] - 方案设定目标,力争2025至2026年机械行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达到3.5%左右,营业收入突破10万亿元 [1] - 方案从供需两侧同时发力,提出三方面14项重点任务和3项保障措施,以激发行业增长活力 [1] 方案主要目标 - 机械行业运行保持平稳向好态势,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持续提升 [1] - 重点细分行业规模稳中有升,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企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1] - 优质装备供给能力显著提高,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1] 重点任务:全方位扩大有效需求 - 针对机械行业70%的需求来自基础设施建设和各行业设备投资的特点,提出深挖国内存量市场潜力等5项任务 [2] - 任务包括培育壮大新需求、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深化开放合作 [2] - 目标是从国内国外两方面不断增强机械行业稳增长牵引力 [2] 重点任务:提升优质装备供给能力 - 针对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不够、高端装备供给不足等问题,提出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等5项任务 [2] - 任务包括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系统、强化标准引领作用、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2] - 在智能装备方面,方案明确将实施智能装备创新发展工程,加强通用大模型和机械行业大模型研发 [2] - 推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先进材料、北斗导航等新兴技术与装备融合创新 [2] 重点任务:激发行业增长活力 - 针对企业经营压力加大等问题,提出梯度培育优质企业等4项任务 [3] - 任务包括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加大助企惠企力度、营造良好发展生态 [3] - 方案提出利用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产业发展基金等现有政策渠道资源,支持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3] - 在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等领域培育若干世界一流企业 [3] - 在工业母机、机器人、医疗装备等领域,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3] 专家观点与行业意义 - 机械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引领性行业,是工业经济的“压舱石” [1] - 利用新技术发展高端装备是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的关键举措,将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 [3] - 国家产融合作平台能整合金融资源与产业需求,为企业提供多元化融资渠道和金融服务 [4] - 产业发展基金可通过直接投资或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为企业提供长期资金支持 [4] - 机械行业优质企业成为繁荣资本市场的重要基石,为市场带来新投资标的并提升整体吸引力 [4]
六部门:发展一批智能农机、智能医疗装备、服务和特种机器人等智能民生装备
证券时报网· 2025-09-29 15:28
智能装备发展 - 实施智能装备创新发展工程 加强通用大模型和机械行业大模型研发[1] - 推动人工智能 量子科技 先进材料 北斗导航等新兴技术与装备融合创新[1] - 突破工业母机 智能仪器仪表 智能检测装备 矿山深部安全开采装备 新能源工程机械 工业机器人等智能制造装备[1] 智能民生装备 - 发展智能农机 智能医疗装备 服务和特种机器人 智能物流装备 食品机械 安全应急装备 冰雪装备 养老适老装备[1] - 面向人民美好生活需求提升智能民生装备供给能力[1] - 突破发展智能机器人等高端装备应对全球科技创新趋势和未来产业发展需求[1] 装备智能化升级 - 提升装备产品数据获取 互联互通 人机交互 辅助决策 自主执行等智慧服务功能[1] - 鼓励装备企业联合产业互联服务商共同打造装备互联生态[1] - 分类分级促进行业数据资源开发利用 培育发展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1] 智能制造系统创新 - 完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揭榜攻关机制[1] - 推动工艺 装备 软件成组连线创新突破[1] - 提高数智化转型服务商专业化 一站式集成服务能力[1]
天赐材料递表港交所 行业竞争激烈净利润大幅下滑
智通财经· 2025-09-22 19:50
公司上市与发行信息 - 公司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 联席保荐人为摩根大通、中信证券和广发证券[1] - 每股H股发行价格包含[编撰]港元另加1.0%经纪佣金及多项交易征费 需以港元缴足[2] - 股份面值为每股人民币1.00元 股份代号待定[2] 业务结构与产品布局 - 公司为新能源和先进材料企业 主营锂离子电池材料及日化材料与特种化学品[3] - 锂离子电池材料业务包含电解液及核心材料、正极材料(磷酸铁、磷酸铁锂)、PACK结构胶及粘结剂[3] - 日化材料及特种化学品业务包含卡波姆、表面活性剂、硅油及有机硅等产品[3] - 收入主要来自锂离子电池材料产品 为战略重点 日化材料及特种化学品贡献较小部分收入[3] - 整合电解液关键原材料完整价值链生产 包括LiPF6、LiFSI、添加剂及碳酸锂等[3] - 业务拓展至正极材料和锂电池用胶领域 形成锂离子电池材料综合解决方案[3] - 新一代产品包括固态电解质、汽车电子专用胶、高性能聚合物(PEEK/PI)、高效冷却剂及阻燃材料[3] 产能与供应链优势 - LiPF6自供比例达99.0% LiFSI达97.0% DTD添加剂达90.0% 高纯碳酸锂自供率达100.0% 行业排名第一[4] - 在中国拥有15个在营生产基地和1个在建生产基地[4] - 境外委托加工供应商位于美国和德国 计划在摩洛哥和美国建立新生产基地[4] 客户集中度与行业竞争 - 2022年至2025年6月 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比分别为70.8%、71.2%、58.7%及58.7%[5] - 行业面临激烈竞争 电解液价格自2023年起大幅下降[5] - 关键原材料产能增长超过下游需求 导致全行业价格压力加大[5] 财务表现 - 2022年收入223.17亿元 2023年154.05亿元 2024年125.18亿元 2025年上半年70.29亿元[5][6] - 2022年利润58.44亿元 2023年18.42亿元 2024年4.78亿元 2025年上半年2.65亿元[5][6] - 2022年毛利84.74亿元 2023年39.93亿元 2024年23.64亿元 2025年上半年13.14亿元[6] - 研发开支2022年8.94亿元 2023年6.46亿元 2024年6.68亿元 2025年上半年4.39亿元[6]
调研速递|博深股份接受全体投资者调研,聚焦发展战略与业务布局要点
新浪财经· 2025-09-15 20:15
公司战略规划 - 控股股东山东铁投集团定位为山东省综合交通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主体 坚持主业加科创 以新质生产力为主导 重点发展新能源 新材料 新装备三大产业 拟将公司打造为新装备产业重要平台 [2] - 公司确定国际领先 国内一流的先进材料和高端装备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愿景 坚持内生增长与外延并购结合 挖掘利用集团及市场资源加快发展 [2] - 公司立足先进材料和高端装备两大业务 以客户为导向 向价值链两端高价值环节延伸 提供场景化定制方案包括产品加方案加服务 提升竞争力和业务附加值 [2] 业务发展状况 - 轨交装备零部件产品应用于高速列车运维和新车制造领域 客户包括国铁集团及中国中车子公司 新藏铁路建设带来新机遇但未披露具体业务或订单情况 [2] - 人造金刚石是金刚石工具主要原材料 产品用于建筑等领域 公司将加大研发投入扩大材料应用领域研究捕捉商业机会促进业务升级 [2] - 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近6000万元 常州金牛子公司陶瓷磨料砂纸砂布产品使用领域扩大竞争力提升 汶上海纬子公司高铁制动盘质量稳定 其研发生产的制动盘已应用于复兴号家族新车型CR450 [2] 资本运作与股权结构 - 股东陈怀荣减持计划于2025年9月25日截止 期间合计减持公司股票287.24万股 其本人及一致行动人尚持有公司股份2634.18万股 占总股本4.99998% [2] - 公司管理层如有增持计划将依法依规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2] - 对于控股股东是否有合适资产注入及注入时间表未明确回应 对于AI和芯片方面融合发展的并购洽谈及实质性并购未明确表态 公司一直在推动并购相关工作但无需要披露事项 [2] 市值管理与业绩表现 - 市值受经营业绩 发展规划 市场环境等因素综合影响 公司确定企业愿景旨在加快做优做强做大 将围绕既定战略以优良业绩回报股东和社会 [2] - 股票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 公司将做好主业经营提高盈利能力 坚持持续稳定分红政策积极回报投资者 [2] - 企业愿景是永恒追求 公司将立足实际结合长短期目标推动持续健康发展 [2] 投资者关系活动 - 公司于9月15日15:00至17:00通过全景路演网络互动平台举行2025年河北辖区上市公司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暨2025年半年报业绩说明会 接受全体投资者调研 [1] - 参与接待人员包括董事长杜继新 董事兼总经理李善达 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井成铭 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宫敬辉 [1] - 本次活动不涉及未公开披露的重大信息 [3]
2025国际新能源博览会在常州开幕
新华日报· 2025-09-14 04:09
行业活动与签约成果 - 2025国际新能源博览会在常州开幕 主题为新能源 新动力 新常州 [1] - 33个重点项目现场签约 总投资超337亿元 涵盖人才 科创 产业等多个领域 [1] 产业规模与增长数据 - 常州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39.1万辆 增长42.3% [1] - 新能源领域规上企业完成产值5077亿元 同比增长4.3% [1] - 新能源产业规模突破8500亿元 正冲刺迈上万亿元台阶目标 [1] 产业生态与政策建设 - 常州率先打造发 储 送 用 网五个环节为主体的产业生态闭环 [1] - 创新设置企业首席双碳官制度 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和ESG体系建设 [1] - 培育近零碳园区 近零碳工厂 发布长三角双碳ESG国际产业创新园建设方案 [1] 未来产业发展方向 - 新能源下半场是瓦特经济与比特经济深度融合 [2] - 以人工智能为引领 构建6+X未来产业体系 [2] - 重点发展人工智能 具身智能 新型储能 合成生物 先进材料 化合物半导体六大成长型产业 [2]
万润股份20250910
2025-09-10 22:35
公司业务与行业概览 **公司** 万润股份是一家先进材料平台型企业 以分子合成工艺放大为技术核心 业务布局涵盖电子信息材料 环保材料 大健康 新能源材料四大领域[3] 其成熟业务包括液晶材料 OLED升华前材料 环保沸石材料及医药产品 新兴业务则涵盖OLED终端材料 光刻胶 聚酰亚胺(PI)等[3] 核心业务发展情况 **液晶材料业务** * 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液晶单体供应商 与默克 戴尔本油墨等国际三大混晶厂商有长期稳定合作关系[2][4] * 液晶单体和中间体业务收入基本稳定在5亿多元 预计后续将保持个位数增速稳健增长[2][4] **OLED升华前材料业务** * 公司是国内最大的OLED升华前材料厂商 客户包括三星 SDI 斗山 日本出光及美国杜邦[2][5] * 今年上半年收入有所下滑 但随着三星 京东方维信诺等面板厂商扩产 预计8.6代线落地后增速将提升[2][5] **环保沸石材料业务** * 受益于汽车尾气排放标准提升(如国六标准) 沸石分子筛选择性催化还原装置(SCR装置)用量大幅增加[6] * 据第三方统计 到2030年全球沸石市场规模预计达到217亿美元 22-30年年均复合增速约为6.2%[6] * 公司是行业龙头张鑫万丰的全球两大主要供应商之一[2][6] * 去年下半年收入出现较大下滑 但今年二季度销量回升至1,000吨以上[2][6] * 公司正积极拓展非车用领域应用 如与中石化合作处于送样验证阶段[6] **医药板块业务** * 公司布局医药中间体 原料药及成药制剂全产业链 并收购海外MP公司切入生命科学和体外诊断行业[7] * 疫情期间收入从疫情前6亿元规模提升至15-20亿元左右 疫情后有所下滑[7][8] * 今年上半年板块收入恢复 同比增长接近20% MP公司扭亏为盈 预计后续将逐步修复[2][8] 新兴业务进展 **OLED终端材料** * 通过子公司森宇科技开展研发销售 目前有6-7种终端成品材质(如CPL JDG HET BP等)[9] * 收入从21年的3,000多万元增长到24年的1.4亿元 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转正188万元[9] * 一款终端材质进入量产阶段 预计其他产品陆续量产 将保持盈利并实现净利润快速增长[9] **半导体材料** * 公司是国内光刻胶单体树脂及光致产酸剂的关键供应商之一[2][9] * 23年半导体材料收入约1.5亿 24年增长到2亿 今年预计达到2.4-2.5亿[9] * 公司规划扩充751吨半导体材料产能 为需求释放做好储备[2][9] **聚酰亚胺(PI)材料** * 公司当前拥有200吨的PI产线 并计划在2025年下半年投产1,500吨的新产线[2][11] * 届时将成为继沙比克之后第二家实现PI量产的企业[11] * 假定PI单价为15万元每吨 按照40%的毛利率估算 1,500吨满产后预计可贡献两个多亿收入和4至5千万净利润[12] * 目前主要将PI产品用于光纤连接器等光学材料领域 并计划未来扩展至光模块领域[2][12] * 如果1,500吨产能消化良好 后续还会有数千吨甚至万吨以上的扩产计划[12] * PI通过在分子主链上添加柔性环氧官能团提升加工性能 减少生产成本 与现有材料相比价格更低且使用空间更大[10] **其他新材料(PEI/PEEK)** * PEI未来有望为公司带来较大的业绩增量[13] * 公司的PEEK材料覆盖从初级化学品到单体再到树脂 目前百吨中试线处于下游测试验证阶段 客户认可度较高[13] * 由于产品杂质含量领先市场 已取得一些初步销售 若验证进展顺利会考虑扩产[13] 财务表现与展望 * 预计公司2025年净利润为4.2亿元 2026年净利润为5.78亿元[14] * 目前股价对应市盈率约29倍至21倍 相对较低[14] * 今年上半年业绩同比增长良好 二季度营收环比提升17% 净利润环比大幅提升73% 达到自2024年一季度以来最高水平[15] * 公司主业业绩拐点已出现并进入修复通道 新产品逐步进入放量阶段 有望在未来几年支撑更大的市值空间[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