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基金费率改革
icon
搜索文档
强监管下代销江湖生变!民生银行终止与多家第三方平台基金代销业务合作
搜狐财经· 2025-08-18 09:40
民生银行终止第三方平台基金代销合作 - 公司于2025年8月25日终止与"宇通生活"平台的公募货币基金代销合作 [1][3] - 公司于2025年9月4日终止与"华为钱包"平台的公募基金代销合作 [1][2] - 合作终止后投资者需通过民生银行APP办理查询、申购、赎回等业务 [2][3] 业务调整与监管政策关联 - 调整直接响应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2025年3月发布的《商业银行代理销售业务管理办法》 [1][5] - 新规禁止银行通过外包业务流程或嵌入其他机构应用场景等方式开展代销业务 [1][5] - 公司此前通过第三方平台跳转至自有基金频道的模式属于新规禁止情形 [5] 存量业务迁移与渠道整合 - 代销公募基金存量三方项目正逐步向民生银行APP迁移 [4] - 直销银行"慧选宝"频道基金业务于2025年9月18日关闭并整合至手机银行 [6] - 直销银行APP、PC版于2024年7月15日起与手机银行APP整合 [8] - "如意宝""慧选宝"等核心基金销售频道已完成向手机银行迁移 [9] 行业费率下行与收入影响 - 公司2024年代理及受托业务手续费收入同比下降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减少9.91亿元 [12] - 公司2024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82.45亿元同比下降5.15% [12] - 招商银行2024年代理基金收入41.65亿元同比下降19.58% [12] - 公司2025年对部分基金开展申购、定投费率优惠低至1折 [11] 行业监管合规动态 - 2025年6月江苏证监局对江阴农商行等三家机构基金销售业务存在问题作出处罚 [13] - 2025年8月晋商银行因基金销售违规被山西证监局出具警示函 [13] - 《代销新规》将于2025年10月1日正式施行 [13]
公募基金经理离职潮起,明星基金经理“公奔私”,继任者业绩承压
搜狐财经· 2025-08-14 11:44
公募基金界近期人才流动显著加速,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8月12日,年内基金经理离任人数已达到240人,相比去年同期的212人,增长了28 人,增幅约为13.21%。这一趋势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其中,原招商基金明星基金经理翟相栋的离职尤为引人注目。8月9日,招商基金发布公告,宣布翟相栋因个人原因离任招商优势企业混合基金的 基金经理职务,同时不再担任公司其他任何职务。该基金的基金经理一职现由陆文凯接任。翟相栋在任期间,招商优势企业混合基金表现优异, 截至8月8日,基金总规模达到81.32亿元,年内A、C份额的回报率分别为23.88%和23.44%。翟相栋的离职,无疑给该基金的未来发展带来了一定 的不确定性。 翟相栋的职业生涯颇为丰富,他曾在中信建投和释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担任TMT研究员,2020年加入招商基金,任固定收益投资部研究员,后升 任投资管理四部资深专业副总监兼招商优势企业基金经理。其任职期间,招商优势企业混合基金的任职总回报高达124.59%,年化回报达 27.96%,业绩远超同类基金和业绩比较基准。 然而,翟相栋并非今年唯一离职的明星基金经理。据多家媒体报道,包括景顺长城基金的鲍无可、安信基金的 ...
权益基金年内新成立608只,发行规模2861亿元,占比大幅提升至44%
搜狐财经· 2025-08-04 06:51
权益基金市场发展态势 - 公募基金总规模于7月底达到34.48万亿元,彰显资管行业强劲活力 [1] - 权益类基金年内新成立608只,发行规模合计2861.39亿元,数量和规模占比分别达72.81%、44.31%,较去年同期的58.55%、15.77%大幅增长 [3] 政策与市场驱动因素 - 政策红利与产品创新形成双重驱动力,市场参与者广泛认可叠加长期资金战略性增配 [3] - 利率下行背景下居民财富加速向金融市场转移,权益类基金成为资产配置核心选项 [3] - A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叠加经济转型升级结构性机遇,增强权益资产吸引力 [4] 产品结构与市场表现 - 年内新成立基金产品共835只,发行总规模达6457.16亿元,权益类基金在数量和规模方面显著增长 [4] - 偏股型基金股票仓位约为85.8%,较上季度末提高0.5个百分点,股票型开放式基金仓位为90.1%,环比提高0.7个百分点 [4] - 2023年以来偏股型基金持续以高仓位运作,仓位水平基本保持在85%以上 [4] 行业经营策略转型 - 公募基金管理人从"规模驱动"转向"质量驱动",注重持营效果而非首发规模 [5] - 渠道"赎旧买新"套利机制被约束,小微基金优胜劣汰压力倒逼行业转向长期主义 [5] - 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及占比、投资者盈亏与持有期限等被纳入评价指标体系 [5] 产品与服务创新 - 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及现金流策略基金等细分行业主题产品陆续入场 [4] - 公募基金管理人通过持营引导投资者"逆周期布局",形成市场解读、资产配置、服务升级三位一体陪伴体系 [5] - 数字化工具应用于持仓诊断、定投规划等定制化服务,提升客户黏性 [5]
从“卖方销售”到“买方服务”,基金代销加速转型
券商中国· 2025-07-14 10:33
公募基金销售机构转型 - 公募基金销售机构正加速从"卖方销售"向"买方服务"转型,告别依赖尾佣、重首发轻持营的传统模式 [2] - 行业面临双重冲击:尾随佣金缩水和即将落地的销售费用改革 [3][5] 尾随佣金缩水影响 - 2024年公募基金管理费收入1247.3亿元,同比下降8.1%,客户维护费(尾随佣金)354.84亿元,同比下降8.7% [3] - 超40家基金公司的客户维护费占管理费比例已降至20%以下 [3] - 招商银行、天天基金、同花顺等机构代销收入降幅达20%左右 [4] 销售费用改革进展 -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分三阶段推进,前两阶段(管理费用、交易费用)已实施,销售费用下调预计2025年落地 [5] - 销售降费将进一步压缩销售机构收入空间,倒逼盈利模式多元化 [5] 机构转型方向 - **基煜基金**:调整产品结构,从固收类转向多资产、权益类产品;推进从交易到配置的业务转变,加强互认基金推介 [7] - **盈米基金**:深耕买方投顾模式,转向以投顾服务费为核心的收费模式,构建五位一体的投顾服务体系 [8] - **中金公司**建议两大方向:做大保有规模以量补价,或转向直接向客户收费的买方服务模式 [8] 考核评价机制变化 - 监管推动将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投资者盈亏与持有期限等纳入销售机构评价指标 [9] - **腾讯理财通**:将"盈利客户占比""客户盈利比例"纳入管理指标,避免市场高点过度销售 [10] - **基煜基金**:侧重机构客户组合的长期稳健性与目标达成率 [11] - **盈米基金**:将"用户获得感"作为绩效考核要素,强化与投资者利益一致性 [11] 提升投资者体验策略 - **腾讯理财通**:通过选品、适配、投教、陪伴的"全流程顾问式服务"改善用户收益 [12] - **基煜基金**:为机构客户提供深度尽调报告、智能投研平台和专属投后服务团队 [12] - **盈米基金**:通过投教、资产配置和全权委托方案改善投资者交易习惯,形成投顾服务闭环 [13]
从卖方销售转向买方服务 基金代销探寻转型之路
证券时报· 2025-07-14 01:43
公募基金销售机构转型 行业背景与核心挑战 -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进入第三阶段 销售费用下调即将落地 行业从管理费 托管费到销售费用全面降费 [1][3] - 2024年公募基金管理费收入1247 3亿元 同比下降8 1% 客户维护费(尾随佣金)354 84亿元 同比下降8 7% 超40家基金公司客户维护费占比降至20%以下 [2] - 招商银行 同花顺等头部代销机构收入同比下降约20% 中小机构面临更大生存压力 [2] 盈利模式冲击 - 传统依赖尾随佣金 重首发轻持营的模式难以为继 销售机构收入空间持续收窄 [1][2] - 销售费用下调预计2025年落地 将进一步压缩代销收入 倒逼业务结构多元化 [3] 转型方向与案例 产品与服务升级 - 基煜基金调整产品结构 从固收类转向多资产 权益类产品 加大低波含权产品研究 推进交易到配置的转变 2023年加强互认基金推介 [4] - 腾讯理财通建立"全流程顾问式服务" 严格产品准入 创设差异化"店铺" 显著展示最大回撤等风险指标 [8][9] 买方投顾模式探索 - 盈米基金构建五位一体投顾服务体系 盈利客户占比超89% 权益资产占比超60% [5][10] - 中金公司指出转型两大路径 以量补价或转向直接向客户收费的买方服务模式 [5] 考核机制变革 - 监管推动销售机构分类评价 纳入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 投资者盈亏 持有期限等指标 [6] - 腾讯理财通将"盈利客户占比"作为核心管理指标 基煜基金侧重机构客户长期稳健性考核 [6][7] 技术赋能与服务创新 - 基煜基金升级"基构云"智能投研平台 集成数据 工具与风险监测 建立专属投后服务团队 [9] - 盈米基金通过数字化打造端到端投顾服务体系 实现"千人千时千面"服务 [10]
基金降费“接力赛”:超千只产品入“低价”行列
环球网· 2025-07-10 10:46
基金行业降费潮 - 进入下半年仅7个交易日就有超过20只基金宣布下调费率 涵盖混合型、债券型、货币型及FOF产品 [1] - 管理费率在0 15%及以下的"低费率"基金产品数量已达1050只 [1] - 易方达、国投瑞银、国泰、富国等多家基金公司下调管理费率和/或托管费率 例如易方达两只债券基金托管费率从0 10%降至0 05% 国投瑞银瑞祥灵活配置管理费率从0 90%降至0 55% [1] - 部分货币基金销售服务费率被调低 有基金推出限时销售服务费优惠至0 01% [1] 公募费率改革进展 - 这波降费潮是公募费率改革持续深化的体现 第一阶段管理费改革和第二阶段交易费改革已相继落地 [2] - 以基金销售环节为核心的第三阶段费率改革有望加速推进 [2] - 证监会主席透露2025年起进一步降低基金销售费率 预计每年可为投资者节约约450亿元费用 [2] 行业发展趋势 - 基金公司探索更精细化收费模式 建议销售服务费按持有期限设置阶梯费率以鼓励长期投资 [4] - 规范尾随佣金分成 优化客户维护费 寻求机构与投资者利益新平衡点 [4] - 通过"买方投顾"等方式实现机构和投资者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4] - 基金公司需夯实投研"硬实力" 用优质业绩吸引并留住投资者 实现规模与效益可持续增长 [4]
“费率刺客”现身货币基金市场,各项费用吃掉近三成年化收益
搜狐财经· 2025-07-02 19:43
存款利率下调与货币基金吸引力 - 多家国有大行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已降至"1字头",储户将闲置资金转向货币基金、债券基金及银行理财等产品 [1] - 货币基金规模从3月底的13.32万亿元增长至5月底的14.40万亿元,两个月增长超过1万亿元 [4][8] 货币基金费率现状 - 全市场近三成货币基金管理费率≥0.3%,近四成销售服务费率≥0.25%,运作综合费率超过0.6%的货币基金不在少数 [2] - 近20只前身为券商大集合产品的货币基金保持0.7%以上的管理费率,最高达0.9% [2] - 全市场货币基金平均管理费率、托管费率、销售服务费率分别为0.24%、0.06%、0.13%,平均运作综合费率高于0.4% [3] - 天弘余额宝运作综合费率0.63%(管理费0.30%、托管费0.08%、销售服务费0.25%及审计信息披露费) [4][5] 费率对收益的影响 - 2024年余额宝净值收益率1.5867%,运作综合费率占总收益近三成 [6] - 宽基产品运作综合费率最低下探至0.2%,大幅低于货币基金平均费率水平 [3] 货币基金降费难点 - 货币基金是资管行业最重要收入来源,也是销售机构、代销机构主要收入渠道 [7] - 广发基金2024年收取管理费用最多的前11只基金全部为货币基金,前20名中货币基金占16席 [7] - 中小型基金公司降费面临更大运营压力 [7] - 降费涉及利益分配方较多,需资产管理公司与银行、互联网金融等代销机构协商 [7] 行业应对措施与发展趋势 - 可通过优化交易系统、降低托管费、减少中间环节等方式降低运营成本 [8] -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精细化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8] - 推出短债基金、同业存单基金等低费率现金管理工具分流高费率货基需求 [8] - 公募基金规模从2024年末至2025年5月末达33.74万亿元创历史新高 [8]
3.61万亿背后的费率暗战:中国 ETF 如何改写被动投资格局(上篇)
Morningstar晨星· 2025-07-02 17:40
全球ETF市场发展趋势 - 2024年末中国被动权益基金规模首次超越主动权益基金,达3.61万亿元 vs 主动权益3.46万亿元,标志市场配置转向低成本透明化产品 [2] - 国内被动ETF占被动权益基金比例从2015年38%跃升至2024年90%,开放式被动基金份额则从62%萎缩至10% [5] - 美国市场被动基金规模2019年首次超越主动基金后持续扩张,2023年被动型基金总资产达13.3万亿美元,略超主动型13.2万亿美元 [5] 国内外ETF费率演变 - 中国股票型ETF费率2024年显著下降,主因2023年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及头部产品集体降费(如沪深300ETF管理费从0.5%降至0.15%)[10] - 美国ETF费率竞争更激烈:2018-2024年股票型/债券型ETF费率累计降13%/29%,2024年整体净运营费率仅0.12% vs 中国0.42% [14][15] - 中证A500ETF等新产品采用行业最低费率(管理费0.15%+托管费0.05%),加速拉低行业整体水平 [10] ETF价值创造与损失分化 - 中美价值创造头部ETF高度重合:中国前10名中8只为宽基指数ETF,美国前15名中9只为大盘指数被动基金 [20][24] - 价值损失集中于细分领域:中国损失前10均为行业主题ETF,美国损失前15中13只为窄基或单一新兴市场ETF [28][31] - 规模与价值创造正相关,头部ETF因资金持续流入放大增值效应 [20] 投资决策核心要素 - 成本控制优先选择低费率产品,需综合考量管理费、托管费及隐性成本(如指数跟踪误差)[35] - 机构选择应关注受托责任文化,被动基金需重点评估指数跟踪精度而非主动管理能力 [36]
浮动费率基金首募成绩单:13只募126亿!东方红核心价值募集近20亿领跑,博时卓睿成长不足3亿垫底
新浪基金· 2025-06-23 17:22
6月中下旬,包括华夏基金、富国基金、汇添富基金在内的多家公募机构相继公告,旗下新型浮动费率 基金正式成立。截至最新统计,首批获批的26只产品中,已有13只成功结束募集并宣告成立,合计募集 规模突破126亿元。其余13只产品则处于发行中或待发行状态。 值得关注的是,博时卓睿成长以2.59亿元的募集规模,成为目前13只已成立产品中规模最小的一只。该 基金由田俊维管理,其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8.53亿元,在管基金最佳任期回报18.34%。代表基金博时卓 越成长A今年来涨3.44%,近六月涨3.36%,近一年涨17.95%,分别跑赢基准0.76%、0.64%、4.58%。 另外,投资者参与热情反映了市场对新型费率机制的认可。数据显示,13只基金合计有效认购总户数接 近15万户,平均每只基金吸引约1.15万户投资者参与。 其中,易方达成长进取混合认购户数高达4.73万户,位居榜首。平安价值优享、东方红核心价值、华夏 瑞享回报、汇添富均衡潜力优选4只基金的有效认购户数也均超过1万户。 至20250623 从已成立的13只基金规模来看,市场对新型浮动费率产品表现出高度关注,但资金流向分化明显。共有 3只基金募集规模突破13亿 ...
浮动费率基金密集自购 累计金额已达7000万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9 10:35
又有基金公司自购旗下浮动费率基金。 6月9日,交银施罗德基金发布公告称,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以及公司主动投资管理能 力的信心,公司拟运用固有资金2000万元认购旗下新发浮动费率基金"交银施罗德瑞安混合型证券投资 基金"。 5月27日,东方红资管表示,为践行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理念、进一步强化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的 利益绑定,公司将于近期运用自有资金1000万元投资旗下东方红核心价值混合基金。 事实上,这一事件并非孤例。近日,中欧基金、博时基金、兴证全球基金、东方红资管等头部公募机构 接连宣布自购旗下新发浮动费率基金,据南财快讯记者不完全统计,累计自购金额达7000万元。 6月7日,宏利基金公告称,公司将于近日运用固有资金1000万元投资旗下宏利睿智领航混合型证券投资 基金。 兴证全球基金在6月3日公告称,公司拟运用固有资金2000万元认购兴证全球合熙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5月30日,中欧基金宣布出资1000万元自购旗下浮动费率基金中欧大盘智选混合发起式,并承诺持有期 限不低于三年。据介绍,该基金是首批新模式浮动费率基金中唯一一只发起式基金。 博时基金则在5月28日宣布,将于近日运用固有资金各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