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费率改革
搜索文档
券商代销公募大展身手:57家跻身百强,股指代销“霸榜”
新京报· 2025-09-15 20:40
基金代销市场格局变化 - 公募基金代销百强榜单中57家券商上榜 较2024年下半年增加1家[2][3] - 券商在股票型指数基金代销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保有规模1.08万亿元 占百强机构总规模的55%[1][3] - 第三方销售机构在权益基金代销方面表现突出 蚂蚁基金以8229亿元规模位列第一[2] 各类机构代销表现对比 - 银行机构24家进入百强榜单 在非货基金代销前十中占据主要地位[2] - 券商在股票型指数基金前十中占据7席 包括中信证券、华泰证券等头部机构[2][4] - 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15家进入百强 在权益基金代销领域保持领先优势[2] 头部券商代销规模数据 - 中信证券权益基金保有规模1421亿元 非货基金2397亿元 股票型指数基金1223亿元 均居券商首位[3][4] - 华泰证券权益基金1266亿元 非货基金1752亿元 股票型指数基金1150亿元 位列券商第二[3][4] - 国泰海通权益基金978亿元 非货基金1605亿元 股票型指数基金757亿元 排名券商第三[3][4] 市场整体规模变化 - 百强机构代销非货基金规模突破10万亿元 环比增长近7%[2] - 权益基金代销规模5.14万亿元 环比增长6%[2] - 股票型指数基金代销规模1.95万亿元 环比大幅增长15%[2] 费率改革影响分析 - 公募基金第三阶段降费规模预计达到300亿元 涉及认申购费率降低和赎回安排优化[1][5] - 费率改革对券商整体影响有限 因股票型产品为主且收入占比小(代销收入占经纪收入10%以内 占营业收入仅2%)[1][6] - 差异化费率安排有望重塑基金代销行业格局 推动投顾牌照广泛化[5][6] 股票型基金市场发展 - 股票型基金数量从年初2656只增至3209只 资产净值从4.07万亿元增至5万亿元[3] - 股票型基金在整体基金中占比从12.6%提升至14.37%[3] - 23家券商股票型指数基金代销规模超100亿元 其中6家超500亿元[4]
重磅来了,见证历史
中国基金报· 2025-09-14 21:54
政策核心内容 - 证监会正式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标志着公募基金销售费率改革方案推出 [2] - 改革方案旨在重塑公募基金销售生态,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构建健康可持续的财富管理生态 [2][9][11] 费率调整具体规定 - 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的认申购费率上限分别调降至0.8%、0.5%、0.3% [4] - 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指数型和债券型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的销售服务费率上限分别调降至0.4%/年、0.2%/年、0.15%/年 [4] - 对持有期超过1年的基金份额(货币市场基金除外)不再继续收取销售服务费 [7] 对投资者的影响 - 费率改革每年可为投资者节约300亿元以上成本,提升投资者长期收益水平 [8] - 长期持有免收销售服务费等措施有助于降低投资成本,引导投资者摒弃短期行为,鼓励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 [7][8] 对销售机构的影响与转型 - 费率下调直接减少基金销售机构相关收入,依赖传统收费模式和机构业务的销售机构面临较大转型压力 [4][5] - 改革倒逼销售机构从追求“销售量”的“流量”模式,转向依靠“保有量”和持续服务的“保有”模式 [5][28] - 未来代销机构竞争力将体现在投顾服务能力、客户陪伴深度、资金规划和多元资产配置专业度上 [5][32] 对基金公司的影响与竞争格局 - 改革给基金行业带来利润空间压力,可能导致行业马太效应增强,投研和服务能力较弱的中小基金公司面临优胜劣汰 [4][5] - 要求基金管理人将竞争焦点回归到投资管理能力、产品创新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的提升 [10] - 基金公司需深耕投研以打造稳健业绩,并聚焦服务能力提升以实现产品销售与客户服务的有机融合 [10] 聚焦个人客户与权益类基金发展 - 维持向个人投资者销售基金形成的保有量,客户维护费占管理费比例不超过50%的上限,鼓励做好个人投资者服务 [16] - 对机构投资者销售权益类基金的尾随佣金上限维持30%,销售债券型、货币基金的比例上限则从30%降至15% [16] - 差异化尾随佣金政策鼓励销售机构将资源向权益类产品倾斜,有助于优化基金产品结构,吸引更多资金进入权益市场 [16][21][22] 机构投资者服务平台建设 - 新规明确了基金行业机构投资者直销服务平台的法律依据及功能定位 [19] - FISP平台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一站式”服务,能解决传统直销运营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提升行业直销服务水平 [19] - 平台有助于吸引更多中长期资金流入,推动资本市场稳健发展 [19] 基金投顾业务变革 - 新规明确禁止基金投顾业务对同一保有量重复收取客户维护费,禁止双重收费 [14][24] - 规定将引导投顾机构从“重销售”转向“重服务”,必须以投资者利益为中心,专业能力和服务质量优秀的买方投顾模式是未来趋势 [24] - 券商正通过优化收费结构、服务产品化及科技赋能来推动投顾转型,竞争焦点从“产品销售能力”转向“投顾服务能力” [31][32] 行业长期发展趋势 - 改革是一场深刻的利益机制重塑和行业生态重构,将加速构建“投资者获益、机构稳健经营、市场健康运行”的良性生态 [10][11] - 长期有助于优化资本市场资金结构,降低市场短期波动,更好地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枢纽功能 [11] - 行业将朝着更注重投资者获得感、更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 [32]
周末利好!美联储,降息大消息!证监会:拟降费!重要指数,即将调整!影响一周市场的十大消息
证券时报网· 2025-09-07 19:03
证监会人事变动 - 十四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易会满涉嫌严重违纪违法 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2] - 证监会党委召开会议传达中央决定 党委书记吴清主持会议 与会同志一致表示坚决拥护党中央决定 [2]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 - 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 拟降低基金认购费、申购费及销售服务费率水平 [3] - 新规鼓励长期持有 明确对持有超一年的股票型、混合型及债券型基金不再计提销售服务费 [3] - 费率改革预计每年向投资者让利超500亿元 涵盖管理费、托管费及交易费率下调 [3] 央行资产配置动态 - 中国央行连续10个月增持黄金 8月末黄金储备达7402万盎司 较7月增加6万盎司 [4] - 外汇储备规模升至33222亿美元 较7月末增加299亿美元 升幅0.91% 自6月末后再次站上3.3万亿美元关口 [4] - 特朗普签署行政令豁免黄金等金属全球关税 明确金条豁免地位 [4] 指数成分调整 - 科创50指数调入生益电子 科创100指数调入埃夫特、中科蓝讯等5只证券 调整后科创50总市值3.1万亿元 覆盖率38.9% [5] - 恒生指数成份股增至88只 新增中国电信、京东物流及泡泡玛特 调整于9月8日生效 [5] - 科创板三大指数总市值覆盖率达84.6% 较调样前提升0.5个百分点 [5] 美国就业与货币政策 - 美国8月非农就业人口增加2.2万人 大幅低于预期 失业率升至2021年以来新高 [6] - 市场预期美联储9月降息50基点概率升至16% 年底前降息3次概率达71% [7] 半导体产业政策 - 特朗普宣称将对未将生产转移至美国的半导体公司征收关税 中方回应称在关税问题上立场一贯明确 [8] 金融市场表现 - 热门中概股多数上涨 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收涨1.16% 房多多涨超32% 百度、阿里巴巴涨超3% [9] - COMEX黄金期货上涨46.6美元至3653.3美元/盎司 涨幅1.29% 创历史新高 [9] - 芯片股多数上涨 博通涨超9% 美光科技涨逾5% 台积电涨超3% 英伟达跌近3% [9] 经济数据与事件预告 - 中国将于9月10日公布8月CPI及PPI数据 9月8日公布进出口数据 [10] - 美国将于9月11日发布8月CPI报告 为美联储议息会议前关键通胀数据 [10] - 苹果公司将于9月10日举行发布会 预计发布iPhone17系列 重点关注产品线调整及定价策略 [10] 新股发行与IPO动态 - 证监会同意苏州丰倍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交所主板IPO注册 [11] - 本周3只新股发行:世昌股份(申购价10.9元)、昊创瑞通(申购代码301668)、友升股份(申购代码732418) [12][13] 限售股解禁 - 本周47家公司限售股解禁 总市值956.34亿元 解禁股数42.32亿股 [14] - 解禁市值前三:时代电气(278.23亿元)、南网储能(230.81亿元)、华大智造(133.82亿元) [14][16] - 解禁占比前三:民士达(66.23%)、南网储能(65.3%)、赛伦生物(59%) [15][17]
基金费率新规落地,谁最吃亏谁最受益?
华尔街见闻· 2025-09-07 17:54
核心观点 - 中国证监会发布基金销售费用新规 大幅降低认申购费 销售服务费和赎回费 同时简化费率结构 鼓励长期投资和权益类基金发展 [1][2][3] - 新规对渠道收入影响约20% 行业基金销售相关收入减少约77亿元 但较市场预期更温和 [7][16] - 监管通过FISP平台提升行业直销服务能力 并强化合规要求 引导行业从价格竞争转向服务质量提升 [5][6][16] 费率调整细则 - 认申购费上限调降:股票型基金从1.2%/1.5%降至0.8% 混合型基金从1.2%/1.5%降至0.5% 债券型基金从0.6%/0.8%降至0.3% [2] - 销售服务费上限调降: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从0.6%每年降至0.4%每年 指数型和债券型基金从0.4%每年降至0.2%每年 货币市场基金从0.25%每年降至0.15%每年 [2] - 赎回费安排优化:全额计入基金资产 费率简化为三档 并调整7日/30日/6个月持有期赎回费 [2] - 持续持有超1年可免收后端认申购费及销售服务费 [2] 权益类基金扶持 - 股票型基金认申购费降幅小于50% 调整后费率0.8% 高于混合型0.5%和债券型0.3% [3] - 股票/混合型销售服务费降幅33% 调整后费率0.4% 为货币市场基金0.15%的2.7倍 [3] - 非个人投资者销售中 股票/混合型基金客户维护费上限保持30% 其他基金降至15% [3][4] 投资者保护措施 - 结算资金利息除合理费用外全归基金财产 销售机构需按活期存款利率计息 [4] - 禁止通过专属份额或差异费率不公平对待投资者 [4] - 赎回费全额计入基金资产 提高短期炒作成本 [4] - 客户维护费不得以任何形式返还投资者 [4] 行业收入影响测算 - 新规对银行/券商/独立第三方渠道收入影响分别为21.4%/17.6%/20.1% 综合影响约20% [7] - 2024年行业基金销售相关收入386亿元 预计减少77亿元 [7] - 股混基金客户维护费或调降28亿元 [7] - 投资者总成本1993亿元中 降费涉及费用占比36.6% [8] 渠道差异化影响 - 认申购费影响:银行渠道影响10.6% 券商6.6% 独立第三方0.8% [11] - 销售服务费影响:银行渠道影响6.9% 券商6.2% 独立第三方8.0% [14] - 赎回费42亿元收入全额返还投资者 对基金投顾调仓成本产生明显影响 [11][12] 产品覆盖率分析 - 混合型基金中96%产品申购费率高于新规上限 规模占比93% [10] - 债券型基金中84%产品申购费率高于新规上限 规模占比77% [10] - 货币基金中84%产品销售服务费率高于0.15%新规上限 [13] 平台与合规建设 - FISP平台提供一站式机构直销服务 解决传统业务成本高/效率低/风险大问题 [5][6] - 要求基金机构对接平台 鼓励机构投资者通过平台申赎 [6] - 强化信息披露和从业人员合规要求 遏制恶性竞争 [6]
基金大事件|公募基金费率改革顺利收官!9家基金公司被采取措施!
中国基金报· 2025-09-06 22:13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 - 证监会修订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标志着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顺利收官[3][4] - 改革内容包含调降公募基金销售环节费用 公募基金赎回费全额计入基金财产 设置差异化的尾随佣金支付比例上限[4] 基金公司人事变动 - 信达澳亚基金总经理朱永强因达到退休年龄正式卸任 副总经理方敬暂代总经理职务[5] 基金公司违规处罚 - 上半年9家基金公司接到监管警示函或责令改正通知 部分公司被处以罚款[6][7] - 处罚原因包括前任董事长被认定为不适当人选 违反外汇登记管理规定 未按规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内控管理不完善等[8] 公募基金业绩表现 - 易方达基金上半年净利润近19亿元 工银瑞信基金超17亿元 南方基金 广发基金和华夏基金均超11亿元[10] - 中邮创业 永赢基金 上银基金 兴业基金等上半年净利润增长强劲 永赢基金净利润飙升80%[10] - 公募基金管理费 交易佣金 托管费 销售服务费整体增长20.52% 达到1131.56亿元[11] 基金投资业绩 - 前八个月A股市场大幅走强 北证50年内涨幅达51.49% 科创创业50 科创50 创业板指 中证2000等指数涨幅超30%[12] - 永赢科技智选前8月大涨177% 实施单日单账户限购1万元[14] 基金发行情况 - 招商均衡优选混合基金首发当日募集规模超70亿元 超过50亿元募集上限 将启动比例配售[15] 基金经理持仓动向 - 私募大佬葛卫东二季度末现身6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 合计持股市值30.29亿元[17] - 葛卫东新进会稽山 拉芳家化两只消费股 加仓中晟高科[17]
证监会:公募基金费率改革顺利收官!
中国基金报· 2025-09-05 20:13
核心观点 - 中国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标志着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进入收官阶段 将整体降费约300亿元 降幅约为34% 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1][10] 费率调整 - 股票型基金认购费率上限由1.2%调降至0.8% 申购费率上限由1.5%调降至0.8% [2] - 混合型基金认购费率上限由1.2%调降至0.5% 申购费率上限由1.5%调降至0.5% [2] - 债券型基金认购费率上限由0.6%调降至0.3% 申购费率上限由0.8%调降至0.3% [2] - 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销售服务费率上限由0.6%/年调降至0.4%/年 [2] - 指数型和债券型基金销售服务费率上限由0.4%/年调降至0.2%/年 [2] - 货币市场基金销售服务费率上限由0.25%/年调降至0.15%/年 [2] 赎回费改革 - 赎回费全额计入基金财产 归属持有人所有 取代原有部分归销售机构的制度安排 [3] - 统一赎回费收取标准 除ETF等特定基金外均按相同标准收取 [3] - 持有期限超过一年的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基金不再计提销售服务费 [4] 权益类基金发展 - 向机构销售权益类基金的客户维护费占比维持不超过30%上限 [7] - 向机构销售债券型/货币基金的客户维护费占比上限由30%调降至15% [7] - 差异化佣金比例旨在鼓励销售机构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 [7] 直销渠道建设 - 建立基金行业机构投资者直销服务平台(FISP平台) [10] - 平台提供集中式、标准化、自动化的一站式全流程数据信息交互服务 [10] - 有效解决传统直销业务运营成本高、效率低、风险大等问题 [10] 行业影响 - 优化收费结构使投资者直接感受投资成本降低 [2] - 引导市场从规模导向向回报导向转变 [2] - 促进中长期资金入市 形成长钱长投生态 [9] - 倒逼行业能力提升 推动发展模式深刻变革 [9] - 基金公司需通过业绩、风控、产品和服务赢得市场 [9]
证监会:公募基金费率改革顺利收官!
中国基金报· 2025-09-05 20:10
文章核心观点 - 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 标志着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进入收官阶段 通过降低认购费 申购费 销售服务费率等直接减少投资者成本 同时优化赎回费归属和尾随佣金比例 引导行业从规模导向转向回报导向 鼓励长期持有和发展权益类基金 并搭建直销平台提升效率 预计整体降费约300亿元 降幅34% [2][3][11] 降费力度与投资者成本 - 股票型基金认购费率 申购费率上限从1.2% 1.5%调降至0.8% [3] - 混合型基金认购费率 申购费率上限从1.2% 1.5%调降至0.5% [3] - 债券型基金认购费率 申购费率上限从0.6% 0.8%调降至0.3% [3] - 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销售服务费率上限从0.6%/年调降至0.4%/年 [3] - 指数型和债券型基金销售服务费率上限从0.4%/年调降至0.2%/年 [3] - 货币市场基金销售服务费率上限从0.25%/年调降至0.15%/年 [3] - 优化收费结构使投资者直接感受投资成本降低 引导市场向回报导向转变 [3] 赎回费优化与长期持有导向 - 赎回费全部归基金财产所有 不再部分归属销售机构 [5] - 统一赎回费收取标准 除ETF 同业存单基金 货币市场基金等特定类型外均按相同标准执行 [5] - 持有期限超过一年的股票型 混合型 债券型基金不再计提销售服务费 [5] - 鼓励投资者长期持有 减少短期炒作行为 [5][6] 权益类基金发展激励 - 设置差异化尾随佣金支付比例上限 权益类基金向机构销售形成的保有量维持客户维护费占管理费比例不超过30% [8] - 债券型基金 货币基金向机构销售形成的保有量客户维护费占管理费比例上限从30%调降至15% [8] - 鼓励销售机构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 促进资本市场长钱长投生态形成 [8] 直销渠道与行业平台建设 - 建立基金行业机构投资者直销服务平台(FISP平台) 提供集中式 标准化 自动化一站式服务 [11] - 解决传统直销业务运营成本高 效率低 风险大等问题 提升行业直销服务水平 [11] - 近三年平均数据测算显示销售费用改革整体降费约300亿元 降幅约34% [11]
再迎实质性突破!从“降费让利”到“机制重构”,公募基金费率改革进入深水区
券商中国· 2025-08-25 23:48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纵深推进 - 费率改革从"管理费用-交易费用-销售费用"三阶段推进 2025年5月《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再次强调优化主动权益类基金收费模式 [2] - 改革从降费让利转向机制重构 旨在破除规模崇拜与渠道依赖 构建管理人、销售渠道与投资者利益共担的新范式 [2] - 全市场超3500只公募基金降低管理费用 累计为投资者节省数百亿元成本 [3] 浮动费率基金发展态势 - 首批26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募资258.65亿元 平均募集规模约10亿元 显著优于年内主动管理偏股型基金整体水平 [3] - 截至8月22日 景顺长城成长同行等6只基金成立至今回报超15% [3] - 第二批浮动费率基金发行提速 易方达价值回报和中欧核心智选募集金额均超20亿元 [4] - 第二批产品投资策略更多元 出现聚焦行业或主题的产品如建信医疗创新等 华泰柏瑞制造业主题混合将降档阈值调整为"跑输2个百分点" [4] - 浮动费率产品将从试点转向常规审批 可能从主动权益产品拓展至"固收+"基金 [5] - 监管要求头部公司发行1只固定费率产品需配套2只浮动费率产品 [5] 销售费用改革预期影响 - 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将公开征求意见 包含统一调降销售服务费率、下调机构端尾随佣金、全面取消直销渠道销售费用等措施 [6] - 销售费率下调可能导致基金业务相对优势短期降低 但长期各类业务降费影响将拉平 [6] - 改革将推动销售渠道更加重视基金保有量和留存率指标 对销售团队专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6] - 客户可能因交易成本降低而提升交易频率 [6] - 基煜基金调整产品结构 从固收类向多资产、权益类产品转型 加大对低波含权产品研究力度 [7] - 销售费用改革将倒逼行业从卖方销售驱动转向买方投顾模式 以投顾服务费为核心收费模式 [7] 费率改革解决行业痛点 - 解决利益错配问题 浮动管理费模式将管理人收入与投资业绩捆绑 实现从规模导向到业绩导向 [8] - 解决潜在利益冲突 交易费用改革规定研究费用与交易佣金分离 使研究和交易成本更清晰 [9] - 解决销售驱动问题 销售费用改革推动卖方销售向买方投顾转型 使销售渠道利益与客户资产长期增值保持一致 [9] - 行业降费具有内生动力 低费率指数基金吸引力增强 投资者成本敏感性提升 [10] - 费率改革可减少投资者投资成本 缓解基金公司旱涝保收现象 推动行业回归资产管理本源 [10] 费率改革下半场重点 - 改革核心转向重塑与投资者利益深度绑定的行业新生态 [11] - 鼓励多元化费率模式探索 包括"固定管理费+业绩报酬"及与规模挂钩的阶梯费率机制 [11] - 需配套考核评价体系改革 将长期业绩、投资者回报、风险控制等指标置于核心位置 [12] - 培育成熟买方服务生态 基金公司与销售机构需投入资源于投顾能力建设与投资者教育 [12] - 改革需摒弃"一刀切" 采用"分类施策、系统配套、培育生态"的精细化思维 [12]
从降费让利到机制重构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层层递进
证券时报· 2025-08-25 05:04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进展 - 费率改革按照"管理费用—交易费用—销售费用"三阶段推进 重点优化主动权益类基金收费模式 推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模式 [1] - 两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已获批发行 首批26只产品募资258.65亿元 平均募集规模约10亿元 多只产品成立两个月回报超15% [2] - 第二批浮动费率基金投资策略更加多元 出现聚焦行业或主题的产品 费率降档阈值设定更加严格 [3] 浮动费率机制创新 - 浮动费率模式将管理费收入与基金创造的超额收益挂钩 推动基金管理人提升主动管理能力 [3] - 浮动费率产品将从试点探索转为常规审批 监管要求头部公司发行1只固定费率产品需配套发行2只浮动费率产品 [4] - 浮动费率产品可能从主动权益产品拓展到"固收+"基金 产品策略定位将更加清晰 [4][5] 销售费用改革方向 - 销售费用改革包含统一调降销售服务费率 下调机构端尾随佣金 全面取消直销渠道销售费用 [6] - 销售费率下调将促使销售渠道更加重视基金保有和留存率指标 对销售团队专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6] - 销售费用改革将倒逼行业从卖方销售驱动转向买方投顾模式 以投顾服务费为核心的收费模式 [8] 费率改革行业影响 - 解决行业三大痛点:利益错配问题通过浮动管理费模式实现从规模导向到业绩导向 [9] - 交易费用改革使研究和交易成本更为清晰 券商选择更专注于交易执行质量 [9] - 销售费用改革推动卖方销售向买方投顾转型 使销售渠道利益与客户资产长期增值保持一致 [10] - 行业降费短期可能造成基金公司利润承压 但长期有助于吸引养老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 [10]
基金费率改革进入下半场 生态培育是“立新”之本
证券时报· 2025-08-25 02:54
公募费率改革核心观点 - 公募费率改革进入下半场 核心任务是重塑与投资者利益深度绑定的行业新生态 [1] 费率模式创新 - 鼓励多元化差异化费率模式探索 包括扩大浮动费率产品覆盖 探索固定管理费+业绩报酬模式 建立与规模挂钩的阶梯费率机制 [1] - 费率应真实反映管理难度 风险承担和投资者价值创造 给予市场主体更多创新空间 [1] 配套体系改革 - 需同步优化考核评价体系 将长期业绩 投资者回报 风险控制置于核心位置 [2] - 监管 基金公司 评价机构和媒体需协同推进评价体系系统性优化 [2] 买方服务生态建设 - 销售费用改革旨在扭转行业从卖方销售转向买方服务的发展逻辑 [2] - 基金公司与销售机构需投入资源建设投顾能力和投资者教育 虽带来转型阵痛但系高质量发展必经之路 [2] 改革实施路径 - 需摒弃一刀切思维 采用分类施策 系统配套 培育生态的精细化改革思路 [2] - 下半场改革考验全行业立新的智慧与耐心 是决定改革能否行稳致远的关键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