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融合

搜索文档
以教育对外开放助力中华文明建设
新华日报· 2025-06-17 11:26
教育对外开放的历史演进 - 自汉唐丝绸之路开辟起,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的互动交流不断加强,教育对外开放渐成雏形 [1] - 鸦片战争后引进西方科学知识、教育制度和教学方法,为中国现代教育发展奠定基础 [1] - 新中国成立初期通过吸引海外学子回国初步打开教育国际合作通道 [2] - 改革开放后大规模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技术和资源,中外合作办学、留学生交流项目快速增长 [2] - 新时代在"一带一路"倡议下,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纵深推进,全方位参与全球教育治理 [2] 教育对外开放的战略意义 - 文化融合视角:推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汲取多元文化精华为中华文明建设注入智慧滋养 [3] - 知识创新视角:通过国际合作加速学术研究与科技创新,解决全球性挑战如能源危机、粮食危机 [3] - 人力资本视角:培养兼具本土文化理解与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融合传统与现代理念 [3] 教育对外开放的实施路径 - 强化开放意识:引入国际前沿教育思想培养跨文化人才,促进中华文化与各国文化互鉴 [4] - 创新开放举措: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推动中外合作办学、联合科研及汉语文化推广 [4][5] - 健全开放体系:构建多层次国际合作机制,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以提升影响力和话语权 [5] 国际经验与本土实践结合 - 16世纪以来全球五大科学人才中心(意、英、法、德、美)均以教育开放为驱动 [2] - 需植根本土服务本土,同时吸纳世界一流教育资源与创新要素支撑中华文明建设 [3]
“为开放的世界”,全球大咖云集!凤凰网2025中国企业出海高峰论坛议程公布
凤凰网财经· 2025-06-11 22:05
中国企业全球化挑战与机遇 - 全球供应链面临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技术封锁、碳壁垒、数据主权争端等新型贸易壁垒的复杂挑战 [2] - 中国企业全球化经历三次跨越:从"成本驱动型"商品出海到"资源整合型"跨国并购,再到"规则定义型"技术标准输出 [4] - 当前全球化逻辑从"效率优先"转向"安全可控",区域化、近岸化、友岸外包趋势加速,技术民族主义抬头 [5] 2025中国企业出海高峰论坛 - 论坛主题为"为开放的世界",旨在搭建思想碰撞、资源对接、规则对话的高端平台 [2] - 论坛将于6月28-29日在深圳举行,参会报名平台已开启 [2][3] - 论坛汇聚全球政界、商界、学界顶尖领袖,包括潘基文、姜增伟、龙永图等重量级嘉宾 [6] 中国企业出海战略升级 - 出海战略需从单一市场拓展转向参与全球产业新秩序重构,适应多维度规则体系 [5] - 企业需具备全球合规架构、区域深耕策略、伙伴生态构建能力,并将ESG融入商业逻辑 [5] - 技术标准输出与产业升级、合规与风险防控、文化融合与本地化创新等成为关键议题 [8] 国际资源与生态网络 - 论坛汇聚中东、东盟等核心市场的顶级资源方阵,包括阿联酋哈利法经济区、阿曼主权基金、马来西亚关丹产业园等 [7] - 联动亚投行、沙特华商协会、越南总商会、欧洲投资巨头Tikehau Capital等构建跨境生态网络 [7] - 论坛旨在打破信息孤岛,促成中国企业与国际资源方的高效精准匹配 [7] 长效生态平台建设 - 论坛将发起成立"中国企业出海全球化理事会",打造常态化协作机制 [8] - 理事会聚焦"硬技术突围、软文化浸润、全生态护航"等议题,助力企业抢占先机 [8] - 旨在构建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的"安全垫"与"加速器",提供从顶层设计到落地实施的全方位支持 [8] 论坛意义与愿景 - 论坛在深圳举办,象征中国坚持开放共赢的决心,展现中国企业拥抱全球化的坚定信念 [9] - 论坛不仅是思想盛宴,更是向世界宣告中国全球化战略的升级 [9] - 旨在将"媒体势能"转化为"出海动能",助力中国企业从"走出去"到"融进去" [9]
记者观察丨 新加坡文旅之道:多元文化,何以为家?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7 21:35
新加坡旅游市场 - 新加坡旅游局推出全新中国市场营销主题"新加坡 反正好玩",针对年轻职场人、成熟客群、银发族等五大客群推出新玩法 [2] - 2023年新加坡接待游客1650万人次,同比增长21%,其中中国游客308万人次,同比增长126%,排名第一 [2] - 2024年一季度中国仍是新加坡最大游客来源国,预计全年入境游客1700-1850万人次,旅游收入290-305亿新元,有望恢复至2019年水平 [2] 中国白酒出口新加坡 - 2023年新加坡进入中国白酒前十大出口目的地,出口量、出口额和均价同比增速分别为17.8%、87%和59%,增速在十大目的地中排名第一 [2] - 文化隔阂是中国酒企出海新加坡面临的主要障碍,需注重文化融合而非简单文化输入 [6] 新加坡华族文化特点 - 新加坡华人占比74%,但已形成独特的本地华族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存在差异 [9] - 新加坡春节假期仅2天,拜年习俗需送两个桔子,新年小吃包括蛋卷、华人沙拉、黄梨糖等 [10] - 新加坡华人更关注本地春晚而非央视春晚,建议酒企调整推广策略 [11] - 华语使用率下降影响文化传承,但华人家庭仍坚持通过活动推广华族文化 [12] 新加坡多元文化融合 - 新加坡非华人人口占比26%,包括马来人(15%)、印度人(8%)等,形成多元文化社会 [15] - 组屋政策促进种族混居,异族通婚普遍,催生娘惹菜等文化融合产物 [20] - 多元文化环境为企业提供更广阔市场机会,如摄影师可服务各族群客户 [23] 中国企业新加坡本土化策略 - 张亮麻辣烫调整出餐速度以适应新加坡快节奏生活方式 [24] - 胡大饭馆针对不同种族推出多元口味,包括小龙虾、海鲜小馆、红烧肉等 [24] - 贵州茅台、洋河股份、青岛啤酒等中国酒企正尝试在新加坡市场寻找突破口 [24]
为什么美国不灭掉加拿大,吞并墨西哥,一统北美洲?
搜狐财经· 2025-06-03 14:54
美国全球霸权地位 - 美国在经济、科技和军事领域具有世界级影响力 几乎没有国家能与之匹敌 [1] - 美国军事实力长期位居全球领先地位 通过霸权主义手段维持全球霸主地位 [1] 吞并邻国的军事可行性分析 - 现代战争极少通过直接吞并领土实现 历史上成功案例多针对军力悬殊的小国(如印度吞并锡金、伊拉克占领科威特) [3] - 科威特被吞并时人口仅210万 伊拉克部署54万大军形成绝对优势 [3] - 锡金被吞并时人口仅20万 印度投入百万级军队实现控制 [3] 加拿大与墨西哥的体量特征 - 加拿大面积超过美国 人口近4000万 文化多元且体制独立 [4] - 墨西哥人口超1亿 面积达200万平方公里 历史文化深厚难以融合 [4] - 两国与美国的体制、文化差异显著 加拿大虽是盟友但仍保持强烈民族认同 [4] 吞并大国的综合成本 - 军事代价高昂:需应对数百万现役军队及民兵 初期优势可能被持久抵抗抵消 [8] - 战略资源分散:战争将削弱美国在全球其他区域的军事布局能力 [10] - 难民危机风险:1.7亿人口邻国可能引发远超欧洲中东难民潮的冲击 [11] 文化融合与社会治理挑战 - 美加墨三国文化背景差异巨大 强行合并将加剧现有社会裂痕 [12] - 美国多民族社会已存在冲突 新增异质文化群体将导致治理复杂度指数级上升 [12] 替代性霸权维持手段 - 现代霸权可通过金融操控、舆论影响等非军事手段实现财富积累 [13] - 殖民时代的领土占领模式已被更高效的经济控制方式替代 [13] 国际政治合法性约束 - 现代侵略行为需包装"正义"借口 直接吞并缺乏国际舆论支持基础 [14] 战略价值评估结论 - 加拿大作为合作伙伴的价值高于吞并收益 墨西哥虽大但不构成战略威胁 [16] - 全面吞并带来的资源消耗远超地缘政治收益 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16]
大运河新城即将新建的这座天桥很文艺
每日商报· 2025-05-14 10:44
项目规划 - 杭州大运河新城丽水路与平炼路交汇处将新增未来艺术科技中心人行桥 设计形似"钥匙" 右侧圆环形设计兼具观赏与引流功能 [1] - 人行桥连接杭州炼油厂旧址与平炼路大道市集 通过空间重构激活工业遗产与创新业态的融合 [1][2] - 大运河未来艺术科技中心项目分三期建设 集成文、产、商融合创新业态 定位为创意聚集地 [1] 功能定位 - 人行桥不仅是交通设施 更是居民社交新场所 通过观景平台设计促进人流自然汇聚 [1] - 平炼路大道市集涵盖美食、音乐表演、潮流快闪等多元场景 东段侧重烟火气 西段强化艺文气息 [1][2] - 项目构建"步行友好型"城市网络 串联地铁站点、文化地标、滨水空间 实现市井生活与文艺体验的无缝切换 [2] 文化价值 - 杭州炼油厂旧址保留粗犷管道、斑驳墙体等工业遗迹 承载上世纪工业生产历史记忆 [1] - 人行桥象征产业迭代 将工业遗产转化为创新经济孵化器 形成历史与现代的空间对话 [2] 建设进展 - 人行桥目前处于方案研究阶段 具体实施方案尚未最终确定 [3]
一半沙漠、一半海水,一座渔村的现代化奇迹
36氪· 2025-05-13 16:21
阿布扎比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首都,从地图上看,这座城市一半是沙漠,一半是海水,或者说,蓝色的海水将大大小小的200多个岛屿紧紧地包围。 这是一个比迪拜还富有奢侈的地方,石油储藏量约占全阿联酋的90%,丰富的石油储藏改变了阿布扎比的命运。从1970年代开始,短短五十年的时间,沙 漠中耸立起了像是科幻片《沙丘》里的世界,一座沙漠里的渔村变成了现如今这座拥有约80%外国人的"地球村"。 阿布扎比是个典型的"地球村"。 短时间内的超快速发展,让这座城市形成了极其丰富矛盾的观感:一边是CBD鳞次栉比、形状各异的科技感大楼;另一边是随处可见的清真寺、传统的 美食和当地人日常穿着的长袍。 如果想寻找赛博科幻感,这座既传统又超现代的城市是绝佳的选择。 一半海水,一半沙漠 乘坐从上海到阿布扎比直达的航班,我于晚上抵达阿布扎比,只觉得道路宽敞,大地辽阔。等早上醒来从酒店阳台往外望,我才发现不远处就是一片极其 梦幻宁静的大海。一年当中的十一月到四月,是阿布扎比最好的季节,天气一般都很晴朗舒服,阳光柔和,微风拂过皮肤还有一点凉感。 我住的酒店,位于阿布扎比的萨迪亚特岛,面朝波斯湾。这座酒店和海边一排酒店共享着眼前一片纯净的海滩。吃完 ...
用建筑和文字凝结百年时光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4-29 08:59
书店概况 - 雅典人书店位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市中心的圣菲大道,前身为1919年建成的大光明剧院,2000年改造为书店后正式营业[1] - 书店面积超过1700平方米,每年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1] - 书店保留了剧院的建筑特色,包括穹顶巨幅壁画、舞台深红色幕布和包厢浮雕等装饰元素[1] 历史沿革 - 大光明剧院由著名建筑师设计,内部装潢典雅,穹顶壁画由意大利画家纳萨雷诺·奥兰迪绘制,表达了对和平的期盼[1]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因经济危机和影视普及导致剧院衰落,2000年市政府将其改造为书店[1] - 2019年剧院建成一百周年时,书店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全球最美书店"之一[2] 文化价值 - 阿根廷是世界上人均阅读时间最多的国家之一,布宜诺斯艾利斯遍布书店和二手书摊,雅典人书店是当地购书首选[1] - 书店将戏剧与书籍融为一体,为读者提供独特的文化体验[2] - 插画家布鲁诺·马尼亚特拉表示书店具有令人平静的能量,适合阅读和创作[2] 社会影响 - 阿根廷作家奥古斯丁娜·林奇认为书店是人们与故事、知识、想象力接触的重要场所[2] - 书店已成为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文化地标,百年穹顶油画见证着城市变迁[2] - 书店为爱书人营造了家的感觉,成为当地重要的文化聚集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