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材料
icon
搜索文档
国机精工(002046) - 002046国机精工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729
2025-07-29 16:58
公司概况 - 国机精工在轴承和磨料磨具行业开展业务,涵盖五大业务板块,特种轴承和超硬材料磨具业务是主要利润来源,风电轴承增速最快 [1] - 公司轴承业务核心支撑为洛阳轴承研究所,超硬材料及制品核心支撑为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两研究所均成立于 1958 年,是行业唯一综合性研究机构 [1] 业务领域 轴承业务 特种轴承 - 产品应用于航天、航空等领域,有完善研发、制造、服务体系,完成多项航天工程轴承配套任务,技术国内领先 [1] 风电轴承 - 轴研科技强化核心业务,攻关关键技术和工艺,研制出国产首台 8 兆瓦、18 兆瓦及世界首台 26 兆瓦系列主轴及齿轮箱轴承,推进国产化替代 [1] 机器人轴承 - 已纳入“十五五”业务板块规划,未来聚焦高附加值产品,目前未与人形机器人公司建立商务关系 [2] 磨料磨具业务 超硬材料磨具产品 - 是核心业务,打破国外垄断,服务于半导体、汽车等领域 [2] 金刚石功能化应用产品 - 大单晶金刚石性能优异,功能化应用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和新兴产业,未来有望实现关键突破,为“碳时代”奠定材料基础 [2] - MPCVD 法生产大单晶(多晶)金刚石业务分三个阶段,宝石级大单晶已商业化,散热材料等 2023 年小批量销售,半导体材料处于基础研究阶段 [2] 业务情况 - 2024 年超硬磨具业务收入 5.8 亿元左右,下游分半导体和非半导体领域,半导体领域产品近年增长显著 [2] - 特种轴承业务量恢复不及预期,风电轴承增速较快,新产业园产能提升有望支撑更多业务 [2] 散热应用前景 - 金刚石散热性能优异,但成本制约应用,未来高功率器件和芯片发展或使金刚石散热材料获一席之地 [2] - 行业推出金刚石铜复合材料,散热性能介于铜和金刚石之间,成本较低,公司已研制成功并推广 [2]
纳尔股份(002825) - 2025年5月2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7-29 16:18
公司基本信息 - 证券代码 002825,证券简称纳尔股份 [1] - 投资者关系活动为特定对象调研,参与单位有华泰证券、泰康基金,时间为 2025 年 7 月 29 日 8:30 - 9:30,地点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新场镇新瀚路 26 号 [2] 公司业务情况 业务占比 - 数码喷绘材料、汽车功能膜、电子功能及光学膜分别占主营业务收入 65%、30%、5%左右 [2] 发展策略 - “新材料”领域:数码喷绘材料拓展市场份额、做强产业链深度;汽车保护膜、光学膜增加研发投入、扩大制造能力、创新渠道拓展市场 [2] - “新能源”领域:2021 年介入氢能源燃料电池行业,核心零部件及关键设备入手,自主研发与产业合作并重 [2] 2025 年上半年经营情况 - 营业收入 9.72 亿,同比增长 4.10%;净利润 1.14 亿,同比增长 79.15%,基本每股收益 0.4 元 [3] - 经营增长原因:出售参股子公司股权获投资收益,主营业务降本增效,江西丰城智能工厂和泰国工厂产能释放,精细化管理等投入及海外市场布局 [3] 汽车保护膜领域情况 产品特点及优势 - 纳尔 PPF 采用自主研发的第五代氢键涂层技术,有高硬度、韧性、抗划痕、自动修复等功能 [4] - 产品类型多样,储备大量功能薄膜技术,生产制造和品控严格,有品质和技术优势 [4] 技术研发及质量控制体系优势 研发优势 - 是高新技术等企业,建设有上海市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与多所大学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 [5] - 以精密涂布技术为支点持续投入研发,有专业技术人才,在产品研发管理体系取得突破 [6] - 2025 年 1 - 6 月新申请专利 27 件(发明专利 18 项、实用新型专利 9 项),截止 2025 年 6 月底累计有效发明专利授权数 18 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数 75 项,氢能相关实用新型专利 6 项,氢能在审发明专利 13 件 [6] 质量控制优势 - 通过多项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建立全套质量管理体系,针对不同客户需求制定个性化质量标准 [7]
广新集团:构建“4+4+2”产业布局,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财富FORTUNE· 2025-07-29 16:10
公司概况 - 广东省广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蝉联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 [1] - 公司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与食品健康、数字服务与供应链服务三大主业 [1] - 控股六家上市公司 海外营收占比达40% [1][16] 产业布局 - 构建"4+4+2"产业布局:四大支柱产业(镍合金、铝合金、生物科技与食品健康、数字服务与供应链服务)、四大战新产业(电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两大未来产业(人工智能、合成生物) [4] - 实施"211"行动计划:打造两个千亿级镍合金产业集群、一个千亿级铝合金产业集群、一个千亿级生物科技与食品健康产业集群 [7] - 培育"1+3+X"新兴产业百亿集群:高分子材料(100亿+)、电子电路材料(300亿+)、增长潜力板(X百亿) [7] 核心业务发展 镍合金产业 - 打造千亿级跨国镍合金产业链 印尼广青去年营收近500亿元 [5] - 并购浦项制铁中国不锈钢业务 印尼广青镍钴项目预计2026年试产 [5] - 印尼广青德建成年产400万吨热轧生产线 [5] 铝合金产业 - 兴发铝业建筑铝型材国内市占率第一 [6] - 完成40万吨新疆铝棒项目并购 即将建设48万吨印尼铝棒项目 [6] - 推动产业链向上游铝土矿、电解铝等环节延伸 [6] 新材料产业 - 全球刚性覆铜板行业头部企业生益科技第一大股东 [6] - 掩膜版行业头部企业清溢光电第二大股东 [6] - 佛塑科技正收购新能源电池隔膜企业 [6] 生物科技与食品健康 - 星湖科技与伊品生物重组后跃升全球生物发酵行业前三 [7] 科技创新 - 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7家 科技型企业利润贡献率超90% [11] - 累计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17个 省部级36个 [11] - 设立广新创新研究院和广新基金 支持初创企业发展 [12] 国际化布局 - 东盟地区营收占海外营收86.3% [16] - 越南18万吨铝型材生产基地预计年底投产 [16] - 泰国设立首个海外覆铜板和PCB生产基地 [16] 数字化转型 - 打造广青"5G+智慧工厂"、兴发精密生产工厂等标杆工厂 [12] - 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开发铝型材模具AI设计等项目 [12] 社会责任 - 投入13.29亿元布局粤东西北生猪养殖基地 [19] - 分布式光伏装机近70MW 年发电量超6000万千瓦时 [20] - 四家工厂获评工信部"绿色工厂" [20]
北京利尔20250727
2025-07-28 09:42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钢铁行业、耐火材料行业、硅碳负极材料行业、AI芯片行业、AI应用行业 - 公司:北京利尔、联创领能、振亮(现名希望)、联创锂能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钢铁行业 - **产量情况**:2025年上半年粗钢产量超5亿吨,同比降约3%,预计全年超10亿吨,因国企承担社会责任及出口增长缓解国内需求下降压力,2024 - 2023年前十大客户中8家国企产量变化不超2%,2025年上半年出口同比增20% - 30% [2][6] - **结构调整影响**:耐火材料市场份额增加集中在精炼环节,特种钢和不锈钢生产增加耐材需求,弥补普通产品利润下降影响,表明钢铁企业进行结构调整以提高质量和利润率 [2][7][8] - **需求影响因素**:自2021年地产需求下降,汽车等行业增量不足以弥补,主要靠出口增长支撑整体产量 [2][8] 耐火材料行业 - **市场格局变化**:2025年上半年小型企业因供应问题失单,部分订单转移到大型企业,合同条款和价格或需调整以保供应链稳定 [2][9] - **价格与利润情况**:2024年钢厂亏损致耐材降价,氧化铝价格上涨使企业难执行合同,2025年一季度价格上涨,中等规模企业接近盈亏平衡线;预计2025年三四季度部分钢厂涨价,转包合同预计有10% - 15%增长,改善耐材企业经营环境;不锈钢用耐材价格高、利润好,虽价格有降但降幅小于普钢 [2][3][10][13][17] - **企业话语权**:行业竞争激烈,整体企业话语权低,特定领域如不锈钢用高附加值耐材有一定话语权 [16] - **付款周期**:过去部分钢铁企业付款周期不明确,现部分合同约定付款期限,政府推动按规定付款,预计明年更多合同明确付款期限 [18] 北京利尔 - **耐火材料业务**:主要服务钢铁行业,2024年行业利润不佳致企业降价,2025年一季度后随氧化铝价格正常和钢厂利润回升情况改善,对下半年及明年业绩展望乐观 [3] - **海外市场拓展**:2025年在重点客户取得突破,承包模式推向东南亚,直销模式推向欧洲、中东等地;目前海外收入和盈利占比小,增速预计超国内;计划到2030年收入至少翻两倍,达10 - 12亿,争取15亿;承包客户毛利率和净利率总体比国内好 [2][19][20][22][23] - **新业务布局** - **硅碳负极材料**:2024年参股联创领能,看好该赛道,计划深化合作或控股,生产基地预计年底投产,明年规模化量产 [2][4][24][25] - **AI芯片**:2025年参股振亮(现名希望),以财务性投资为主 [4] - **AI应用**:是重要布局方向,梳理内部需求、接触相关团队,但选合适项目难,看好行业前景并推进工作 [29][30]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联创锂能正在启动下一轮融资,产品已在台积电下单生产,预计年底前回片,今年预计收入2 - 3亿元,三代芯片研发扩充软件团队 [31] - 北京利尔2024年收到1000片芯片,2025年3月下单近2000片预计年底到货,6月又下单几千片交付不确定,正催促供应链和生产代工环节 [32]
中国交建新签合同9911亿增3.14% 全力出海境外贡献20%达2004亿
长江商报· 2025-07-28 07:51
经营业绩 - 2025年上半年新签合同额9910.54亿元,同比增长3.14%,完成年度目标49%(基于2024年1.88万亿元目标增长7.1%测算)[2][3] - 基建建设业务新签合同额8976.98亿元(占比90.6%),同比增长3.98%;疏浚业务630.77亿元,同比增长5.69%;基建设计业务243.64亿元,同比下降25.39%[4] - 境外新签合同额2003.79亿元(折合281.67亿美元),同比增长2.20%,占总合同额20%,其中基建建设业务占比98.8%[2][4] 业务结构 - 新兴业务领域(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签合同额3202.55亿元,占比33%;能源工程项目583.79亿元,水利项目352.28亿元[4] - 基础设施投资类项目合同额454.09亿元,预计建安合同额346.07亿元,涉及城市更新及海洋经济项目(如广州黄埔城中村改造、大连海洋牧场)[5] - 沙特利雅得德拉伊耶门二期项目签约金额109.11亿元,为境外重点项目[4] 研发与创新 - 2020—2024年研发费用合计1194.73亿元,年均超200亿元(2024年为259.98亿元)[6] - 成功发行30亿元科技创新可续期债券,2+N年期票面利率1.74%(认购倍数3.14倍),3+N年期利率1.8%(认购倍数5.11倍),资金用于科技平台建设[6][7] - 完成东海大桥桩基防护工程,覆盖32.5公里范围内205个桥墩,为全国首个跨海大桥防护项目[6] 资本市场表现 - 上市以来累计分红487.56亿元(A股354.42亿元,港股133.14亿元),分红15次[2][7] - 2024年发行首单建筑类央企境外绿色债券,创3年期点心债利率新低[7]
风格变了!中石化,2亿入局又一“小巨人”
DT新材料· 2025-07-27 22:32
中国石化资本投资凤登绿能环保 - 中国石化资本增资2亿元人民币入股凤登绿能环保,持股比例约9.7%,成为第二大股东,资金将用于浙江上虞、山东潍坊两大"无废园区"建设 [1] - 凤登绿能环保前身为兰溪化肥厂,现为康恩贝集团子公司,专注于危险废物资源化利用,可转化为高纯氢、锂电池原料等高附加值产品 [1] - 公司拥有兰溪、绍兴两大生产基地,年处置规模达241,400吨,是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及国家绿色工厂 [1] - 该公司曾于2023年3月申请沪主板上市,但2024年6月主动撤回申请 [2] 中石化资本投资风格转变 - 2024年前中石化资本偏好中早期项目,重点布局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AI等领域,如中科富海、亨睿碳纤维、青昀新材等 [3] - 2024年中下旬起投资策略转向成熟企业,先后入股徐工汽车、万润股份、中简科技、宁德时代、华电新能等上市龙头企业 [4] - 2025年投资标的包括IPO终止企业(如昌德新材科)及细分行业龙头(如龙合智能、麒麟软件、海德氢能) [5] 投资策略调整原因 - 资本市场景气度下降导致IPO节奏放缓,退出周期延长,促使转向长期资本布局 [6] - 中早期项目失败率高,如一道新能、美科太阳能、百佳年代薄膜等光伏企业上市终止,氢能及新材料领域进展缓慢 [6] - 成熟企业回报更稳定,例如宁德时代2024年股东分红达199.76亿元,与中石化形成产业链协同 [7] 国家战略与重点投资领域 - 中石化参与国家战略项目,如联合中核集团等注资150亿元入局中国聚变能源有限公司 [8] - 2025年重点布局氢能与资源回收领域,发起50亿元氢能基金,并注资100亿元参与成立中国资源循环集团 [8] 行业活动与论坛 - 2025年将举办高分子产业年会,涵盖政策发展、市场分析、投融资等议题,并设立"新塑奖"评选 [11][13] - 七大平行论坛包括AI消费电子、工程塑料、新能源材料、航空航天等细分领域 [12][13] - 特色活动包括科技成果路演、投融资对接、国际合作及终端需求匹配 [13]
有机会享受500㎡免费场地+20万元补贴+100万元投资,这场创新创业大赛即将启动
长沙晚报· 2025-07-27 15:37
大赛概况 - 大赛名称为"建行杯·首届中南大学校友创新创业暨2025年长沙经开区满天星大赛",报名通道将于7月28日开启,决赛于10月24日举行 [1] - 大赛主题为"守正创新 创业报国",充分发挥中南大学校友资源优势,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 [3] - 参赛项目需至少有一名核心成员为中南大学毕业生,面向中南大学校友及校友企业家联谊会会员企业 [3] 产业聚焦 - 大赛重点聚焦"4x4"现代产业体系,重点关注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医疗健康、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文化创意等领域 [1] 赛事安排与奖励 - 报名持续至9月19日,参赛团队可通过"中南校友情""满天星科创联盟"微信公众号报名 [3] - 赛事经过项目网评、复赛、决赛等环节,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 [3] - 一、二、三等奖分别按照3万元/项、2万元/项、1万元/项的标准现场发放奖金 [3] - 落户长沙经开区的项目有机会享受最高500平方米免费场地、最高5万元的赛事奖励、5万元至20万元的一次性创业补贴 [3] - 优秀项目将直接进入湖南省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尽调阶段,有机会获得最高100万元的投资支持,并纳入长沙经开区科创基金"满天星"项目投资库 [3] - 所有入围项目纳入建设银行科创企业白名单,享受优先贷款服务 [3] 组织机构 - 指导单位包括中南大学、湖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专班、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科技厅、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分行 [4] - 主办单位包括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中南大学校友总会、建行湖南省分行河西支行 [4] - 承办单位包括中南大学湖南校友会、湖南省中南校友企业产学研发展中心、中南大学校友网上之家、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医疗器械产业园 [4] - 支持协办单位包括湖南省大学生创业投资基金、长沙经开科创产业投资基金 [4] 联系方式 - 大赛组委会办公室(中南大学校友总会)联系人颜敏、李妍蓉,电话13319577178、13347312100,邮箱alumni@csu.edu.cn [5] - 大赛组委会执行办公室(中南大学湖南校友会)联系人赵晶、马咏梅,电话18574393409、13973161349,邮箱hunan_xyh@163.com [5]
佛山一上市公司总经理换新
南方都市报· 2025-07-25 18:16
公司高管变动 - 总经理伍仲乾因退休辞去总经理职务,仍担任法定代表人、副董事长、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委员、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委员 [1] - 新任总经理龚伟全拥有经济学硕士学位及30余年制造业管理经验,曾任广东康宝电器董事兼总经理、广东长青集团副总裁,2023年起担任莱尔科技董事、副总经理 [4] - 近一年公司董监高变更2人次,包括周焰发不再担任非独立董事,夏和生新任非独立董事 [4][5] 公司业务与投资 - 公司专注于功能性胶膜材料及下游应用产品的研发生产,业务涵盖新能源涂碳箔、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等前沿领域 [1] - 通过投资38,000万元建设新材料与电子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项目和8,300万元12,000吨新能源涂碳箔项目,突破产能瓶颈并抓住新能源市场机遇 [1]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达5.26亿元,总资产规模突破14.52亿元 [1] 子公司与行业地位 - 公司下设四家子公司:佛山市顺德区禾惠电子有限公司、广东顺德莱特尔科技有限公司、广东顺德施瑞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晶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2] - 子公司施瑞科技凭借LED柔性线路板生产工艺和绿色环保理念,荣获2018年中国LED首创奖最具发展潜力奖 [2] - 公司参与《锂离子电池用铝塑复合膜》团体标准的起草,并于2018年12月成功发布 [2] 股价表现 - 公司股价从2022年末的19.78元,到2024年末的19.80元,涨幅0.12% [2] 新任董事背景 - 夏和生新任非独立董事,现任四川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新型碳材料和3D打印研究工作 [5]
科顺股份参设一支并购基金
FOFWEEKLY· 2025-07-25 17:58
科顺防水科技设立产业并购基金 - 公司通过董事会决议设立产业并购基金 总认缴规模达4 81亿元人民币 其中子公司横琴逸东作为有限合伙人出资2 4亿元人民币 [1] - 基金合作方包括专业投资机构高新创投和科创集团 其中高新创投担任普通合伙人/执行事务合伙人/基金管理人角色 [1][2] - 基金主要投资方向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 新材料 新科技 先进制造等前沿科技领域 以及国家大型战略工程相关产业 [1][2] - 设立目的为推动公司产业创新 智能转型 提质增效 探索第二增长曲线 加快战略转型升级 [1][2] 行业投资趋势 - 上市公司当前阶段对设立并购基金表现出较高热情 该现象成为行业关注热点 [4]
中国交建(601800) - 中国交建2025年第二季度主要经营数据公告
2025-07-25 16:45
业绩总结 - 上半年公司新签合同额9910.54亿元,同比增长3.14%,完成年度目标49%[3] - 境外地区新签合同额2003.79亿元,约折合281.67亿美元,同比增长2.20%,约占新签合同额20%[7] - 境内新签合同额7906.75亿元,同比增长3.38%[9] 业务详情 - 按业务类型,基建建设、基建设计、疏浚和其他业务新签合同额分别为8976.98亿、243.64亿、630.77亿和59.15亿元[4] - 基建建设业务中港口建设同比增15.90%,道路与桥梁建设同比降3.94%,铁路建设同比降66.10%,城市建设等同比增7.27%,境外工程同比增3.49%[5] - 基建设计业务新签合同额同比降25.39%,疏浚业务同比增5.69%,其他业务同比增14.86%[5] 新兴业务 - 新兴业务领域新签合同额3202.55亿元,约占新签合同额33%[10] - 能源工程项目新签合同额583.79亿元,水利项目352.28亿元,农林牧渔工程类项目35.66亿元[11] 项目合同 - 基础设施投资类项目合同额454.09亿元,预计建安合同额346.07亿元[12] - 2025年4 - 6月签约沙特利雅得项目109.11亿元、南通港项目15.44亿元[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