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汽车
icon
搜索文档
中科三环股价微跌0.98% 股东户数增至11.16万户
金融界· 2025-08-02 00:53
股价表现 - 8月1日股价报收13.09元,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13元,跌幅0.98% [1] - 当日成交量为335786手,成交金额达4.40亿元 [1] 公司业务 - 主要从事稀土永磁材料及其应用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 - 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节能家电、工业电机等领域 [1] 股东结构 - 截至7月31日股东户数较上期增加5680户至11.16万户,增幅5.36% [1] - 最新总股本为12.16亿股,均为流通股 [1] - 户均持有流通股数量由上期的1.15万股下降至1.09万股 [1] 资金流向 - 8月1日主力资金净流入3496.82万元,占流通市值比为0.22% [1] - 近五日主力资金净流出40308.00万元,占流通市值比为2.53% [1]
容百科技: 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02 00:36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2.48亿元,同比下降9.28%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839.46万元,同比下降765.45% [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8.92亿元,主要由于应收票据贴现管理 [3] - 研发费用2.19亿元,同比增长22.44%,占营业收入比例3.50% [3][15] 业务发展 - 三元材料上半年销量5万吨,扣除新业务投入后实际盈利约7700万元 [5] - 钠电正极产品在动力、储能等领域已获得头部厂商认可,计划建设年产6000吨聚阴离子钠电正极材料产线 [5] - 磷酸锰铁锂产品出货量已达2024年全年总量,商用车领域销量突破千吨 [5] - 正式进入磷酸铁锂领域,计划在波兰建设欧洲首条磷酸铁锂产线 [5] 技术研发 - 累计专利申请1299项,授权679项,其中发明专利192项 [15] - 固态电池用高镍三元已小批量生产,硫化物电解质性能领先 [5] - 富锂锰基材料在全固态领域已有百公斤级出货并获批量订单 [5] - 尖晶石镍锰正极材料已有吨级出货,预计2026年量产 [5] 产能布局 - 已建成正极产能30余万吨,新产线正在爬坡和转固 [21] - 韩国工厂首期2万吨/年生产基地通过认证,二期4万吨/年产线建设完成 [11] - 波兰基地首期2.5万吨产线已开工建设 [11] - 仙桃启动年产6000吨聚阴离子钠电正极材料产线建设 [5] 行业趋势 - 低空经济和人形机器人市场为三元材料带来新增长机会 [5] - 商用车电动化需求放量带动磷酸锰铁锂产品增长 [5] - 固态电池领域正极材料和电解质双线并行推进 [5] - 多产品布局覆盖动力、储能和新兴市场需求 [9]
50强城市,又变了
虎嗅APP· 2025-08-01 22:26
城市GDP排名变化 - 2025年上半年GDP十强城市保持不变 广州与重庆差距收窄至783亿元 杭州对武汉领先优势扩大至1166亿元 [8][9] - 宁波以8861亿元GDP超越天津(8707亿元) 青岛(8587亿元)逼近天津 南京(9179亿元)作为第10城面临挑战 [9][10] - 温州(4832亿元) 大连(4647亿元) 徐州(4509亿元)有望在近两年突破万亿门槛 [11] - 榆林(-0.6%)和鄂尔多斯(退出前50)因能源价格下跌出现名义GDP负增长 [12][44][45] 重点城市经济表现 - 广州GDP触底反弹 上半年达1.5万亿元 实际增速3.8% 外贸出口大增25.2% 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9.5% [22][26][28] - 宁波凭借舟山港区位优势和674家单项冠军企业(104家国家级)实现7.8%名义增速 但80%外贸依存度带来不确定性 [38][39][40][41] - 资源型城市榆林 鄂尔多斯受煤炭价格下跌冲击 动力煤价触及5年低点 焦煤价创8年新低 名义增速显著低于实际增速 [46][49][51] 新兴产业布局 - 广州在低空经济领域形成全产业链优势 亿航智能等企业带动民用无人机产量增长37.7% [29][30] - 人工智能产业方面 广州聚集小马智行 文远知行等头部企业 液晶显示模组产量增长1.5倍 [28][30] - 资源型城市尝试多元化转型 榆林发展煤化工 鄂尔多斯布局光伏风电产业 [52] 数据统计口径说明 - 名义GDP增量普遍高估 因未扣除第五次经济普查调增部分 如上海实际增量应为1156亿元而非3876亿元 [16] - 通胀平减指数为负导致各省名义增速普遍低于实际增速 工业城市差距更显著 [17][19][20] - 人均GDP与人均收入不匹配 鄂尔多斯人均GDP28.5万元但未进入人均收入前十 [47][48]
隆盛科技(300680):EGR老牌供应商混动再成长,马达铁芯、机器人布局加速正当时(机器人系列深度报告之三十)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01 21:29
投资评级与估值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目标市值111亿元,较当前有36%上涨空间 [1][12]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2.96/3.67/4.37亿元,同比增速32.1%/24.0%/19.0% [2][12] - 对应2025年PE为28倍,参考可比公司给予38倍PE估值 [12] 核心业务分析 - EGR系统2024年收入7.30亿元占比30%,覆盖柴油商用车及混动乘用车市场 [11][23] - 新能源马达铁芯2024年收入10.34亿元占比43%,产能432万套将于2025年全面落地 [11][21][108] - 精密零部件业务2024年收入5.37亿元占比22%,通过微研精工开展 [23][26] 成长驱动因素 - EGR业务受益PHEV渗透率提升,预计2025-2027年收入9.9/11.9/13.1亿元 [13] - 马达铁芯业务配套价值量有望从500-800元提升至1500-2000元 [11][119] - 前瞻布局人形机器人和航空航天业务,已构建技术生态体系 [11][121]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收30.15/37.49/43.00亿元,同比增长25.8%/24.3%/14.7% [2] - 毛利率稳定在18.3%-18.5%区间,ROE提升至15.7% [2] - 每股收益1.30/1.61/1.92元,市盈率28/22/19倍 [2] 市场空间 - EGR市场规模预计2027年达46.6亿元,2024-2027年CAGR 9.04% [69][71] - 马达铁芯市场规模预计2027年达127.3亿元,2022-2027年CAGR 29% [95][96] - PHEV渗透率从2022年6%提升至2024年18%,带动混动EGR需求 [66][67]
“新央企,新深蓝”首上新,深蓝S05全球超长续航版12.99万元起售
中国经济网· 2025-08-01 21:29
公司动态 -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于7月29日在重庆挂牌成立,成为国内第三家汽车央企,也是首个总部设在重庆的央企 [1] - 深蓝汽车作为长安汽车向新能源转型的桥头堡,计划从8月1日开始每半个月推出一款新品,持续约两个月 [1] - 深蓝汽车CEO表示公司将以快速创新作为生存法宝 [1] 新产品发布 - 8月1日深蓝S05全球超长续航版正式上市,包含三款车型,售价12.99万-14.99万元 [3] - 新车拥有620km超长纯电续航、全系标配3C超充,可在15分钟内完成30%-80%充电 [3] - 采用微核高频脉冲加热技术,在-30℃环境下可使电池温升20℃,动力性能提升50%,充电效率提升15% [3] 产品技术特点 - 配备DEEPAL百万像素智趣光影大灯、DEEPAL4K智趣云台相机和融合DeepSeek R1大模型的智慧情感座舱 [4] - 车身采用78%高强度钢铝混合材质,应用7700T大压铸+一体式铸铝车身技术和CTV车身电池一体化技术 [4] - 全系标配宁德时代电芯,金钟罩电池满足新国标要求 [4] 市场表现 - 深蓝S05自2024年10月上市以来累计交付4.1万辆,占深蓝汽车总销量30%以上 [3] - 截至6月已进入全球35个国家,下半年计划拓展至超100个国家 [5] - 公司定下2024年下半年18万-20万辆的销量目标 [5] 产品规划 - 8月中旬将推出L07升级版,8月底推出S09增程版,9月推出全新S07升级版 [5] - 四季度计划发布全新车型深蓝L06 [5] - 产品策略聚焦15万元内SUV市场,满足家庭用车和年轻群体需求 [3][4]
【快讯】每日快讯(2025年8月1日)
乘联分会· 2025-08-01 19:04
国内新闻 - 北京市将加强对多子女无车家庭的小客车指标倾斜支持 [2] - 截至6月底,中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总数达1610万个,其中公共充电设施409.6万个,私人充电设施1200.4万个,县域覆盖率97.08%,乡镇覆盖率80.02%,上半年新能源汽车总充电量549.23亿千瓦时 [3] - 中国一汽目标2030年实现整车销量超500万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销量超300万辆,自主品牌销量超200万辆,自主品牌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销量超150万辆,海外市场销量超70万辆 [4] - 理想汽车与支付宝合作上线停车缴费新功能,支持MEGA、L系列、i系列车型,通过OTA更新 [5] - 极氪汽车与特来电合作实现即插即充功能,双方将开展充电场站互联互通和选址合作 [6] - 小米汽车7月新增18家门店,全国97城已有352家门店,8月计划再新增18家,覆盖包头、龙岩等8城,全国服务网点达181家覆盖106城 [7] - 日产中国与东风集团新设合营企业进入公示期,日产持股60%,东风持股40%,计划从2026年开始出口中国制造电动汽车至东南亚、中东和中南美市场 [8] - 智己汽车宣布进军澳大利亚市场,L6海外版IM5和LS6海外版IM6起售价60990澳元(约28.4万元人民币),已在澳设立60余家体验中心 [9][10] 国外新闻 - 法国7月新车注册量同比下降7.66%至116,377辆,特斯拉销量下降26.57%至1,307辆 [10] - 泰国调整电动汽车政策,从2024年起补贴仅限本地生产车型,推动泰国成为电动汽车出口基地 [11] - 巴西提前上调电动汽车散件进口税,CKD和SKD汽车进口税将从2027年1月起上调至35% [12] - Lucid组建美国电池材料联盟MINAC,与多家矿产公司合作推动本土矿产开发和采购 [13][14] 商用车 - 塔塔汽车以约38亿欧元收购依维柯集团商用车业务,预计组建年销量超54万辆的新商用车集团 [14] - 湘潭市老旧货车淘汰补贴最高可达17.87万元,省级和市级补贴可叠加 [15] - 东风商用车向贵州XQ物流公司交付30台龙擎3.0燃气车,为西南地区中长途物流提供运力升级样本 [16] - 庆铃首批49吨氢燃料电池牵引车交付哈密,氢燃料电池重卡已在20个省区市运营,单车最大里程突破50万公里 [17]
理想汽车“撞”上了硬骨头
新浪财经· 2025-08-01 19:00
理想i8对撞测试事件 - 理想汽车在i8上市发布会上播放与8吨卡车对撞测试视频 显示i8仅车头变形而卡车驾驶室前倾且车轮离地弹起[1] - 测试卡车品牌为东风柳汽旗下乘龙卡车 后续视频中卡车品牌标识被打码[2] - 乘龙卡车发布声明指控理想未经授权使用测试视频 称测试不规范且误导公众 损害其商业名誉[2] - 理想回应称测试由第三方机构中国汽研执行 符合标准 测试卡车为市场随机购买[2][3] - 中国汽研证券部人员确认测试合规 卡车为全新车辆[3] - 双方高管在社交媒体公开约战复测 卡车分类标准争议显现(8吨属中型卡车)[4] 乘龙卡车背景 - 乘龙卡车为东风柳汽旗下商用车品牌 母公司有71年历史 前身为1954年成立的柳州农业机械厂[5] - 东风柳汽1973年转型汽车制造 2003年推出首款重卡"东风霸龙" 2015年整合商用车品牌为"乘龙"[6] - 2024年东风柳汽总销量11.8万辆(乘用车8.3万/商用车3.5万) 海外出口4.3万辆[6] - 公司近期经历人事调整 面临新能源转型压力 但获东风集团表态支持其"十五五"发展[6] 行业影响 - 事件使原本在货运行业的乘龙卡车进入大众视野[5] - 测试争议涉及商用车与乘用车安全标准差异 引发专业分类讨论(12吨以上才属重卡)[4] - 东风柳汽需平衡商用车优势与乘用车市场压力 同时应对新能源转型挑战[6]
理想汽车(02015) - 自愿公告2025年7月交付更新资料
2025-08-01 16:30
业绩数据 - 2025年7月交付新车30,731辆[4] - 截至2025年7月31日累计交付1,368,541辆[4] 市场布局 - 截至2025年7月31日有535家零售中心,覆盖153个城市[4] - 截至2025年7月31日售后等中心527家,覆盖222个城市[4] - 截至2025年7月31日有3,028座超充站,16,671个充电桩[4] 产品动态 - 2025年7月29日发布理想i8,8月20日开启交付[4] - 现有一款MPV、四款L系列SUV、一款i系列SUV[5] 发展历程 - 2019年11月开始量产[5]
小米等新能源车企地毯供应商 拟在摩洛哥投资建厂
证券时报网· 2025-08-01 14:28
全球化战略布局 - 公司拟通过全资子公司坤泰宏景在摩洛哥投资设立孙公司及生产基地,投资总额不超过1亿元,主营汽车地毯、脚垫、内饰制造及销售等业务 [1] - 摩洛哥基地定位欧洲市场,旨在构建生产开发平台,建设本地化服务网络,与国内及墨西哥基地形成全球三大市场协同格局 [1] - 目前已在美、新、墨设立子公司,6月成立中日合资公司以拓展日本市场份额,未来计划强化海外布局 [2] 业务发展动态 - 针刺地毯业务增速显著,受益于新能源车市场发展及2023年募投项目产能释放 [2] - 核心产品包括簇绒地毯和针刺地毯,覆盖汽车内饰全产业链,已为小米、华为系新能源品牌配套供货 [1][2] 行业趋势与竞争优势 - 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及供应链重构推动零部件企业技术迭代与全球化布局,公司全产业链优势及创新驱动助力应对行业波动 [2] - 与多家知名汽车品牌建立稳定合作,通过全球基地配置资源优化长期战略布局 [1][2]
华安证券:给予宏发股份买入评级
证券之星· 2025-08-01 13:45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83.47亿元,同比增长15.43%,归母净利润9.64亿元,同比增长14.19%,扣非归母净利润9.27亿元,同比增长17.85%,毛利率34.24%,同比-0.54pct [2] - 2025Q2单季度营收43.64亿元,同比增长15.51%,归母净利润5.53亿元,同比增长13.25%,扣非归母净利润5.46亿元,同比增长20.52%,毛利率34.67%,同/环比分别+0.03/+0.90pct [2] 核心业务发展 - 继电器产品2025H1营收76.14亿元,同比增长17.26%,"7"类继电器产品优势巩固,全球市占率第一,受益于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光伏、电表智能化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需求增长 [3] - 高压直流系列产品具备综合竞争优势,新能源汽车高压控制盒项目推进顺利,同比高速增长 [3] 新兴业务拓展 - "5+"新门类产品(开关电器、连接器、电容器、熔断器、电流传感器)发展扎实,其中薄膜电容器发货量同比增长31%,电流传感器发货量同比增长36% [4] - 陶瓷方体直流快速熔断器HPE509获UL认证,熔断器业务有望通过标杆客户项目和新场景导入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4] 机构盈利预测 - 华安证券预测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163.71/188.92/217.70亿元,归母净利润19.61/22.81/24.87亿元,对应PE 18.3/15.7/14.4倍 [5] - 90天内9家机构给出评级(8家买入,1家增持),目标均价34.14元,中信证券最高目标价44.00元,国泰君安预测2027年净利润25.62亿元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