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日历效应
icon
搜索文档
国庆长假前投资攻略来了→
第一财经· 2025-09-30 17:27
国庆假期前后市场表现与策略 - 国庆长假前A股市场波动显著加剧,三大指数出现低开高走与全线回调的交替行情,市场交投活跃度上升,日成交额放大至2.18万亿元[5][6] - 历史数据显示近10余年国庆后A股上涨概率较大,机构普遍看好持股过节性价比,若节前市场已完成调整且最后3个交易日成交额较前一周放大,节后上涨概率可升至80%[3][7] - 除A股外,港股呈现“AH科技共振”潜力,近十年恒生科技指数国庆后7个交易日上涨概率达72.86%,在A股牛市年份其节后累计涨幅显著高于恒生指数[8] 资产配置格局变化 - 资产配置格局正从传统的股债二元走向多元,随着国际金价创下历史新高,“持金过节”成为新选项[3][9] - 国际现货黄金价格突破3870美元/盎司关口,创历史新高,较8月低点涨幅超16%,2025年以来累计涨幅超45%[11] - 金价走高带动相关理财产品收益上扬,多数黄金“固收+”类产品近一月年化收益率介于2.00%至4.00%之间,表现优于一般固收类产品[12] 股债市场动态分析 - 当前“股债跷跷板”效应持续演绎,A股市场自去年9月24日以来走出显著上涨行情,上证指数累计涨幅接近40%,创业板指等指数同期涨幅逾100%[14] - 债市情绪偏弱呈弱势震荡格局,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升至1.83%上方,机构对债市判断较为中性[8][14] - 多家机构对A股中长期走势保持乐观,认为A股慢牛逻辑未改变,企业在新兴领域展现顶尖产品力且盈利改善预期正逐步验证[14] 行业配置与投资建议 - 机构建议投资者在保持均衡配置基础上结合自身风险偏好积极把握跨市场、多资产机遇主要关注中大盘宽基指数[3][10] - 科技成长仍然是市场聚焦方向预计10月重磅会议仍有政策催化风险偏好较高投资者可关注科技、新能源、有色金属、恒生科技等热点行业[7][10] - 关键在于甄别资产质量对于基本面良好行业前景明确的优质公司可安心持股对于前期涨幅过大缺乏基本面支撑股票则建议落袋为安并控制仓位水平[11]
国庆节后A股行情如何演绎?券商热议日历效应
南方都市报· 2025-09-30 16:49
国庆日历效应市场表现 - 历史数据显示国庆节后市场放量回升概率较大,节后5个交易日平均涨幅和胜率均较高,小盘股表现优于大盘股[3] - 节前10个交易日A股平均成交额缩量35%,节后5个交易日则大幅放量,显示投资者入市意愿增强[3] - 2010-2024年国庆假期后第1阶段[T+1, T+5]中证全指中位数收益率达2.27%,胜率为80%[4] - 国庆假期后20个交易日累计收益率中位数涨幅为2.28%,整体胜率较高[4] 四季度行业配置逻辑 - 四季度稳定低估值及早周期板块通常表现更优,但该规律成立需以相对平稳的宏观预期为必要条件[2] - 若经济周期下行压力未消除且缺乏宏大政策叙事,则四季度低估值顺周期板块的日历效应容易失效[2] - 资源股在供给受限及全球地缘动荡预期下,从周期属性转向偏红利属性,可能带来估值体系重构[6] - 中国制造业龙头的全球化是更大中期线索,将份额优势转化为定价权和利润率提升[6] 政策窗口与宏观变量 - 10月作为关键政策布局窗口,二十届四中全会聚焦"十五五"规划,资本市场预期稳中有升[5][6] - 海外政策变量如美国新一轮高额关税及美国9月PMI、非农数据可能影响投资者风险偏好[5] - 市场强烈押注美联储10月份将再次降息,若兑现将促进香港市场资金流入和本地市场复苏[6] - 10月政治局会议、二十届四中全会及海外AI企业财报或为市场主线提供指引[5] 市场结构与资金流向 - 当前行情主要由高净值人群及企业客户等长期理智资金推动,而非散户情绪驱动[5] - A股机遇可能更多集中在科技成长领域,港股则受益于独特市场结构和外部流动性预期[6] - A股自6·23行情启动以来已积累较大涨幅,技术面出现一定滞涨现象,或以时间换空间等待下一政策契机[6][7]
持币、持股还是持金?国庆长假前投资攻略来了
第一财经· 2025-09-30 16:04
国庆假期前后A股市场表现与“日历效应” - 国庆长假前最后一个交易日,A股上证指数于3880点展开多空博弈,投资者面临“持币”与“持股”的抉择 [1] - 历史数据显示,近10余年国庆后A股上涨概率较大,机构普遍看好持股过节性价比 [1][4] - 以5个交易日为步长统计,国庆假期后第1、3、4阶段市场均录得正收益,仅第2阶段收益率为负 [4] - 若节前最后3个交易日成交额较前一周放大,节后上涨概率可升至80% [4] - 国庆前市场表现偏弱,仅创业板指录得正收益,涨幅中位数为0.34% [6] - 节后20个交易日各宽基指数均实现正收益,中证2000和沪深300分别上涨2.68%和2.54% [7] 节前市场波动与交投情况 - 国庆长假前最后几个交易日,A股市场波动显著加剧,三大指数低开高走 [2] - 9月24日创业板指创三年多以来盘中新高,科创50指数一度拉升近5% [2] - 9月29日A股企稳回升,沪指上涨0.9%报3862.53点,创业板指涨2.74%报3238.01点,深证成指涨幅超2%,日成交额放大至2.18万亿元 [2] - 9月30日收盘,沪指上涨0.52%,深证成指上涨0.35% [2] - 长假临近部分资金有获利了结持币过节需求,导致市场波动加大 [3] 港股市场与“AH科技共振”潜力 - 港股呈现“AH科技共振”潜力,近十年恒生科技指数国庆后7个交易日上涨概率达72.86%,显著高于恒生指数的65.71% [4] - 在A股牛市年份(2017年、2019年、2020年),恒生科技指数节后第七日累计涨幅较恒生指数分别高出2.49%、3.85%、5.18% [4] 资产配置格局多元化与“持金过节”选项 - 资产配置格局正从传统的股债二元走向多元,国际金价创下历史新高,“持金过节”成为新选项 [1] - 9月30日国际现货黄金价格突破3870美元/盎司关口,最高触及3871.73美元/盎司,创历史新高,较8月低点涨幅超16%,2025年以来累计涨幅超45% [7] - 黄金“固收+”类理财产品近一月年化收益率介于2.00%至4.00%之间,表现优于一般固收类产品 [7] - 建议投资者在保持均衡配置基础上,结合自身风险偏好,积极把握跨市场、多资产的配置机遇 [1] 行业配置与风格偏好 - 在经济运行承压背景下,科技成长仍然是市场聚焦方向,且预计10月重磅会议仍有政策催化 [3] - 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可关注科技、新能源、有色金属、恒生科技等热点科技行业波动调整时的布局机会 [6] - 假期后各宽基指数整体普涨,阶段1小盘领涨,阶段2普遍回撤,阶段3再度由小盘占优,阶段4则转为大盘更强 [6] “股债跷跷板”效应与债市表现 - 当前“股债跷跷板”效应持续演绎,6月下旬以来A股呈现涨多跌少格局,各期限国债到期收益率稳步上行,债券价格相对承压 [8] - 债市情绪偏弱,呈弱势震荡格局,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升至1.83%上方,随后因央行呵护流动性有所回落 [5] - 债市做多情绪较弱,叠加季末仍有兑现浮盈需求 [5] - 短期内债市难免受股市扰动,但长期走势最终取决于经济基本面 [8][9] A股中长期走势与市场观点 - 自去年9月24日以来,A股市场走出显著上涨行情,上证指数从2700点附近攀升至3900点左右,累计涨幅接近40%,深证成指涨幅超60%,创业板指、科创50等指数同期涨幅均逾100% [8] - 多家机构对A股中长期走势保持乐观,认为A股慢牛逻辑未变,市场已进入中长期价值区间 [1][8] - 若节前完成充分调整,节后市场修复动能有望增强 [1]
读研报 | 四季度更容易风格切换?
中泰证券资管· 2025-09-30 15:03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围绕A股市场四季度会否出现风格切换展开讨论,呈现了基于历史统计看空前期主线的“日历效应”观点与基于信用周期、产业景气看多成长风格的两种对立视角 [2][5][7] 日历效应与风格切换 - 历史统计显示Q3-Q4多存在明显风格切换,前三季度涨幅靠前的主流品种在四季度多数无法延续强势 [2] - 2010年至2024年数据显示,当年前三季度涨幅靠前的行业在四季度涨幅排名通常靠后 [2] - 银行、家用电器等行业在四季度的超额收益胜率高达60%,反映市场参与者可能获利了结并调仓至防御性板块以稳定年度收益 [2] - 四季度机构核心诉求从赚取超额收益转向锁定盈利、规避排名风险,前期主线因涨幅可观、交易拥挤导致风险收益比下降 [4] - 当前市场“冷热不均”的高度结构化现状可能触发风格切换 [4] - “A股高切低行情指数”显示指标已触顶回落,意味着低位补涨可能性上升 [5] - 当前市场高度结构化,多头和杠杆集中于AI上游算力硬件龙头,若市场缩量则高杠杆方向“多杀多”风险加剧,资金可能流向性价比更高方向 [5] 成长风格延续的支撑因素 - 信用周期角度看,中长贷增速可能已见底并出现回升趋势,四季度或继续处于回升周期 [7] - 2010年以来科技盈利和信用周期基本同步,盈利结构性回升、信用回升时大盘和中小盘成长相对占优 [7] - 科技盈利增速和中长贷增速回升期间,外资、融资、新发基金均出现明显流入,核心资产和周期也有配置机会 [7] - 成长产业景气周期规律显示,历史上三轮成长行情均经历“估值→业绩→估值”三阶段驱动 [7] - 2024年9月至今的成长行情指数上涨92%,PEttm上涨118%,正处于新一轮成长产业景气周期第一个由估值驱动阶段 [7] - 从成长切向价值需要三大催化因素:经济强复苏或强力政策刺激、价值ROE相对成长差值增加、压制风险偏好的政策,但目前看三大催化因素均有限,因此预期成长风格占优 [8]
受芯片需求与日历效应提振 韩国9月出口增速有望创13个月新高
智通财经· 2025-09-29 14:33
出口增长预测 - 韩国9月出口预计同比增长7.2% 创13个月新高 较上月修正后1.2%的增幅显著回升 [1] - 增长受技术需求强劲和日历效应双重推动 9月工作日为24天 去年为20天 [1] - 本月前20天出口整体增长13.5% 但日均出口额同比下降10.6% 显示基数效应显著 [1] 行业表现 - 半导体出口激增27% 创纪录出货量是主要推动力 [1] - 汽车和机械行业面临美国持续关税压力 可能制约后续增长空间 [1] 区域贸易 - 对美出口增长6.1% 对华出口增长1.6% 均受美方关税政策压制 [2] - 对欧盟和东南亚国家出口增速更为突出 [2] 进口与贸易平衡 - 9月进口预计增长5.6% 扭转8月下降4.1%的颓势 创13个月最快增速 [2] - 9月贸易顺差预估中值为78.1亿美元 高于上月的65.1亿美元 [2] 数据发布 - 韩国官方将于10月1日上午9点(首尔时间)公布9月贸易数据 [3]
机构称港股“持股过节”胜率较高,聚焦港股通科技ETF基金(159101)布局机会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9 11:12
港股通科技ETF基金表现 - 9月29日早盘震荡攀升小幅上扬,持仓股商汤、快手、优必选、金蝶国际、阿里巴巴等涨幅居前 [1] - 截至9月26日,近10个交易日累计获得资金净流入达4.64亿元,备受资金青睐 [1] 港股市场假期安排与历史规律 -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港股市场10月1日和7日休市,港股通9月29日与30日正常交易,10月1日至10月8日暂停运行 [1] - 历史规律显示港股市场呈现"节前防御—节中上涨—节后切换"的日历效应,节前南向资金大幅流入消费及防御板块,节中市场普涨且成长和消费板块领涨,节后当天大多回撤风格切换至防御,一周内日历效应消散 [1] - 港股通关闭导致港美股相关性小幅上升,但内部因素重要性大于外部,投资者关注重心在国内消费数据和四季度政策力度 [1] 假期海外事件与配置策略 - 假期内海外主要事件为美国非农数据及日本选举,对港股表现影响相对有限 [2] - "持股过节"胜率较高,假期前保持成长和消费等板块配置,假期后短期转为防御,日历效应消散后布局重回配置主线 [2] - 推荐配置科技成长(科技硬件、互联网和医药)、消费(受益于现金流和周转率改善的白电及服务型消费)和港股金融股 [2] 港股通科技ETF基金概况 - 紧密跟踪国证港股通科技指数,精选30只市值大、研发投入高的科技龙头 [2] - 前十大权重股占比超75%,覆盖腾讯、阿里等互联网巨头以及理想汽车、百济神州等新兴势力 [2] - 全面覆盖"软硬件+新消费+创新药+造车新势力"热门赛道 [2]
A股分析师前瞻:持股还是持币过节,10月又有哪些日历效应?
选股宝· 2025-09-28 22:59
国庆假期前后市场表现与日历效应 - 国庆假期前市场往往出现流动性收缩特征 但这种冷清多为情绪性缩量 [1] - 国庆假期后市场一般呈现节后开门红特征 牛市中节后涨幅通常维持更持久 [1] - 长假与利多事件催化同时发生是典型市场特点 持股过节性价比较高 [1] - 临近长假 日历效应下场外资金入市或有放缓 短期A股港股有望阶段性震荡休整 [1] - 部分资金倾向于节后布局十月行情 [1] - 国庆节后是市场风险偏好抬升的传统躁动窗口 今年重磅会议密集催化下将更具备抬升锚点 [5] 四季度行业表现概率与特征 - 2005年至今 顺周期行业在四季度上涨概率超过65% [1] - 顺周期行业有超过60%的概率跑赢沪深300 [1] - 宏观基本面亮点不多但产业赛道活跃年份 四季度股价对来年指引作用更强 [1] - 四季度领涨板块有较大概率贯穿下一年行情 [6] - 国有大型银行四季度上涨概率达84.2% [2] - 厨卫电器四季度上涨概率为80.0% [2] - 种植业 轨交设备 其他电源设备 电网设备等行业四季度上涨概率均为75.0% [2] 当前市场主线与产业趋势 - 光模块 PCB 创新药 科创芯片 有色金属主线趋势多数保持健康 [1] - 汽零/机器人 电网设备 消费电子等板块整体滞涨 向下调整幅度相对可控 向上对利好反馈敏感 [1] - 资源安全 企业出海和科技竞争是最重要的结构性行情线索 [4] - 对应资源+出海+新质生产力的行业配置框架 [4] - 中企出海和全球化是本轮行情最核心但又相对隐晦的基本面和行情线索 [4] - 中美科技竞争走向白热化 AI竞争从云端蔓延至端侧 可能重构移动互联应用生态壁垒 [4] 券商关注板块与配置建议 - 趋势性品种重点关注资源 消费电子 创新药和游戏 对应有色ETF VR ETF 恒生创新药ETF和游戏ETF [4] - 配置型品种可以左侧布局化工 军工 [4] - 关注供给在内 需求增长在外 单一供给国有持续定价能力的行业 如稀土 钴 钨 磷化工 农药 氟化工 光伏逆变器等 [4] - 重视三季报景气线索 十五五规划受益行业 包括创新药 AI(算力 游戏) 军工 电池 反内卷 [5] - 关注催化事件较集中的景气板块 半导体 新能源 人形机器人 创新药 有色等 [5] - 海外再通胀交易有望继续 关注出海资本品链条 有色金属 工程机械 石油化工等板块 [5]
日历效应系列一:国庆节的先抑后扬
东吴证券· 2025-09-27 22:02
核心观点 - 国庆节前后A股市场存在显著的日历效应 表现为节前跌多涨少而节后涨多跌少 其中节前T-10区间胜率最低(平均不足33%) 节后T+5区间胜率最高(平均超过80%) 最佳买点出现在国庆前两日 节后存在快速拉涨行情[1][2][9] - 不同市值风格均呈现先跌后稳再反弹的特征 受成交量影响显著 节前大盘风格占优(沪深300胜率60%) 节后小盘风格弹性更大(中证1000节后胜率80%)[3][25][26][27] - 行业配置方面 节前建议关注食品饮料和医药生物等消费板块(胜率60%) 节后可增加关注银行和非银金融等大金融板块(超额收益显著) 房地产链整体表现疲弱[4][29][30][31][32][33] 市场表现规律 - 上证指数节前T-10区间胜率仅35% 收益率中位数-0.64% 节后T+5区间胜率达80% 收益率中位数2.47% 万得全A指数同样呈现节前缩量节后放量特征[1][9][10][11][12][13] - 行情节奏显示节前15日开始调整 前2日止跌企稳 节后快速上行5日后进入震荡 成交额变化与价格走势高度协同 节前15日趋势性缩量 节后迅速放量[2][13] - 剔除2024年极端样本后规律更加明显 上证指数2005-2023年节前T-10胜率降至31.6% 收益率中位数-0.67% 节后T+5胜率78.9% 收益率中位数2.36%[11] 假期长度影响 - 国庆假期长度对行情有显著影响 8天假期样本节前调整幅度较小而节后放量明显 10天假期样本则呈现趋势性回落 节后反弹力度较弱[3][20] - 8天样本成交量变化剧烈 节前后萎缩和放量都较明显 10天样本成交量变化平缓 萎缩和反弹力度均较弱 2024年极端样本剔除后该规律依然成立[20][21][22][23][24] 行业表现特征 - 国庆节前食品饮料和医药生物胜率及收益率表现突出 消费板块整体居前 2005-2024年食品饮料胜率60% 医药生物胜率60% 超额收益明显[4][29][30] - 国庆节后胜率提升板块增多 消费板块继续保持领先 大金融板块表现亮眼 银行和非银金融节后胜率均达70% 相对上证超额收益显著[4][31][32][33] - 房地产链表现持续疲弱 节前节后均为明显拖累项 有色金属、煤炭等周期板块收益率中位数普遍为负[29][30][31][32][33]
缩量回调,节前扔不扔?
格隆汇· 2025-09-26 17:38
市场整体表现 - 三大指数集体回调 沪指跌0.65% 深证成指跌1.76% 创业板指跌2.60% [1] - 沪深两市成交额2.1万亿 较昨日缩量2000亿 [2] - 节前市场分歧加剧 波动幅度加大 成交量相对上周暗淡 [3] - 本周市场上涨个股比例仅32% 处于这轮上涨低位 [21] 板块表现分化 - 风电设备、化纤、化肥、保险板块涨幅居前 [6] - 游戏、消费电子、电子元件、互联网服务、通信设备、软件开发等科技板块跌幅居前 [6] - 科技股全线退潮 算力方向领跌 铜缆高速连接、CPO、液冷服务器等题材集体走弱 [8] - 金属铜概念股逆势走强 精艺股份三连板 江西铜业、铜陵有色跟涨 [9] - 风电股反复走强 吉鑫科技2连板 明阳智能、威力传动涨停 [12] - 创新药方向回调 广生堂、奥赛康、济民健康等纷纷走低 [14] 行业与公司动态 - 全球第二大铜矿印尼格拉斯伯格矿区因泥石流事故宣布停产 引发供应中断担忧 [9] - 咨询机构预计未来5年全球年均新增风电装机容量将超过170吉瓦 2034年达到峰值200吉瓦 [13]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10月1日起对多类进口产品实施新一轮高额关税 包括对专利及品牌药品加征100%关税 [15] - 特朗普政府正考虑要求芯片公司在美国境内生产数量与进口数量保持"1:1"比例 未达标公司将面临关税 [15] 资金与交易特征 - TMT板块占全A成交额比例达37% 2023年以来该数值达40%后通常会迎来回落 [25] - 从6月23日到上周全A指数上涨约18% 其中TMT板块贡献度42% [25] - 融资占比较大的板块面临长假风险和利息双重压力 [26] - 外资、险资更青睐"宏观经济驱动"信号 散户、活跃资金及部分基金更多青睐"政策驱动"信号 [31] 市场展望与策略 - 节假日海外市场走势、新关税、三季度末基金调仓等因素为节后A股走势带来不确定性 [4] - 历史上国庆节前五个交易日下跌概率60% 上涨概率40% [21] - 科技板块筹码拥挤度已预示调整需求 但产业趋势对市场影响将更大 [25][26] - AI作为市场核心主线地位短期难撼动 但算力硬件标的积累较大涨幅 [27] - 可关注业绩改善预期强的新能源、化工等板块 光伏与化工行业已逐步进入对利空因素钝化阶段 [27] - 锂电池在需求端和技术侧表现乐观 海内外储能需求提升 固态电池产业链多环节取得突破性进展 [28]
突发调整,什么原因?日历效应提前启动?
搜狐财经· 2025-09-24 09:12
市场表现 - A股市场9月23日全天探底回升,盘中全线跳水,创业板指数一度下跌2% [1] - 截至收盘,沪指下跌0.18%,深成指下跌0.29%,创业板指上涨0.21% [1] - 尽管尾盘三大指数拉升,但两市超过4200只个股下跌 [2] 调整原因分析 - 此次调整更多出于技术性需求和获利了结压力,并无太多实质性利空消息 [3] - 美联储降息预期落地后,部分资金有短期兑现情绪,历史经验显示降息后市场常出现下跌洗盘 [3] - 节前资金呈现避险情绪,获利盘开始"落袋为安" [6] - 国庆节前存在"日历效应",统计显示节前五个交易日指数下跌概率为60% [6] 市场结构与动能 - A股尚未摆脱小级别休整波段,短期性价比指标普遍处于高位回落 [4] - 市场热度短期下降,表现为上涨公司数量和涨停公司数量占比下降,跌停公司数量占比提升 [4] - 科技成长板块热点犹存但出现分化,龙头股依然强势,后线标的已普遍进入调整 [4] - 市场缺乏清晰的指数上台阶结构主线,处于新主线和新催化的等待期 [5] - 成交量逐渐下行,阶段性增量资金不足,市场风险偏好未明显上行 [10] 板块估值数据 - 主要指数估值分位差异显著:科创20市盈率TTM为176.49,估值分位(2010年以来)达99.1%;创业板指市盈率TTM为43.40,估值分位为41.7% [12] - 部分行业估值处于高位:房地产市盈率TTM为68.32,估值分位达99.9%;计算机市盈率TTM为93.08,估值分位为95.8% [12] - 部分行业估值相对较低:食品饮料市盈率TTM为21.53,估值分位为19.4%;农林牧渔市盈率TTM为18.88,估值分位为8.1% [12] - 银行板块市盈率TTM为6.20,风险溢价为14.3% [12] 后市展望 - 行情从8月到9月呈现降速特征,市场整体风险偏好仍位于高位,但增量资金不足以推动估值中枢进一步上行 [11] - 指数处于大的震荡箱体中,以震荡整固为主,冲击关键阻力位前可能进行深度洗盘 [11] - A股中长期走好的逻辑未变(低利率时代、长期资金入市、政策支持等),除少数科技赛道外整体估值仍具备较高性价比 [11] - 市场不具备大幅下跌及持续走弱的基础,构成长期上行基础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