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智能化
搜索文档
【重磅深度】2025年主流车企城市NOA试驾报告—10月北京篇
东吴汽车黄细里团队· 2025-10-29 22:25
行业核心观点 - 2025年被定位为汽车智能化的拐点之年,将开启一个为期3年的发展周期,推动国内电动汽车渗透率实现从50%到80%以上的跃升,整车市场竞争格局将迎来重塑 [4][110] - 头部智能驾驶主机厂及方案供应商的技术已取得显著进展,能够实现包括环岛、掉头在内的复杂城市领航辅助驾驶(NOA)场景落地,并不断完善从车位到车位、场景理解等更高阶功能,提升了处理各类极端情况的能力和驾乘体验 [4][110] - 从第一季度到第三季度,各家车企的智能驾驶能力差距呈现不断缩小的趋势,主要体现在第二梯队厂商对复杂场景的不断完善以及接管次数的减少,而第一梯队厂商则处于底层架构切换期 [6][110] 路测方法与样本 - 研究报告采用了两种路测形式:大样本集中路测和小样本深度路测,对尊界(华为)、小鹏、智己、理想、小米、蔚来共6家厂商的智能驾驶体验进行了多维度评价 [5][110] - 大样本集中路测在固定路线(国谊宾馆-车公庄-首都师范大学-国谊宾馆,约12.5公里)上进行,参与人员近50人,时段为8:00至18:00,旨在获取标准化路线下的丰富样本 [14][37][40] - 小样本深度路测由固定的安全员和评价员在不同时段完成,路线为国谊宾馆-航天桥环岛-公主坟-国谊宾馆,测试时长约40至60分钟,旨在保证评价尺度和安全边际的一致性 [14][62][63] 各厂商智能驾驶系统版本与架构 - 尊界(华为)搭载ADS 4.0系统,采用全新的WEWA架构,云端算力提升至7.5 EFLOPS,并配备了4颗激光雷达 [18][32] - 小鹏XOS大模型共创版4.0实现了视觉语言动作模型上车,其AI鹰眼视觉融合感知从图片式升级为视频流感知融合 [20][32] - 理想OTA 8.0版本正式升级了VLA模型,实现了语音控车功能 [22][32] - 蔚来cedar雪松1.3.0 CN版本搭载于ES8车型,采用了自研的NWM世界模型和自研智驾芯片NX9031 [25][32] - 智己采用Momenta提供的IM AD 3.0方案,小米则采用自研的端到端辅助驾驶方案V1.9.7 [29][31][32] 大样本集中路测核心结果 - 尊界(华为ADS 4.0)总体评价得分最高,为4.41分(满分5分),平均总接管次数为1.16次,在掉头、博弈场景表现优异 [44] - 小鹏(XOS 4.0)平均总接管次数为本次路测最低,仅0.94次,总体评价得分4.22分,场景表现均衡 [46][48] - 理想(OTA 8.0)平均总接管次数为1.06次,驾驶风格较为保守,平稳性表现好 [52] - 智己(IM AD 3.0)总体评价3.55分,平均接管次数1.44次,掉头成功率较高 [49] - 小米(V1.9.7)平均总接管次数为3.86次,蔚来(雪松1.3.0)平均总接管次数为4.14次,两者均能覆盖城市NOA基本场景,但接管次数相对较多 [55][58][60] 小样本深度路测场景分析 - 华为ADS 4.0在深度路测中接管总数为2次,分别发生在障碍物/车辆绕行和左转场景,其智驾风格偏激进,处理能力强 [74][78] - 小鹏XOS 4.0接管总数仅为1次,发生在复杂的车车博弈场景,在环岛、复杂路口等困难场景下表现优异 [79][80] - 智己IM AD 3.0接管总数为2次,理想OTA 8.0接管总数也为2次,主要发生在高难度博弈或非常规复杂路况 [90][93][96] - 小米V1.9.7接管总数为4次,蔚来雪松1.3.0 CN接管总数为6次,接管多出现在环岛、掉头、上下匝道等复杂或非常规场景 [98][108] 厂商表现总结 - 华为和小鹏在总体接管次数和细分场景表现上持续领跑,各项维度评价优秀且均衡,尤其在困难场景中反应及时,呈现“强者恒强”的态势 [5][110] - 智己采用的Momenta方案表现亮眼,相比之前的测试体验有提升;理想的VLA架构体验稳定,绝对接管次数少 [5][110] - 小米和蔚来能够覆盖城市NOA的基本场景,并正在逐步优化细节体验 [5][110]
领益智造拟24.04亿元收购浙江向隆96.15%股权,深化汽车产业布局
证券时报网· 2025-10-29 21:27
10月29日晚间,领益智造(002600)发布公告称,公司及全资子公司领益科技已与Venture Equities Management、宁波嘉隆、杭州协邦、宁波隆俊及浙江向隆机械有限公司(下称"浙江向隆")签订《股 权收购协议》。根据协议,领益科技将以24.04亿元现金,收购上述四家交易对手方所持浙江向隆合计 96.15%的股权。交易完成后,浙江向隆将纳入领益智造合并报表范围,且此次交易不构成关联交易与 重大资产重组。 在本次收购中,交易对价全部采用现金支付,第一阶段向转让方合计支付交易对价的67%,转让方将标 的资产过户至收购方名下;第二阶段与业绩承诺期挂钩,领益科技将在2025—2027年每期专项审计报告 确认后,分别支付9.9%、9.9%、13.2%的对价。业绩承诺方承诺,2025—2027年浙江向隆合并报表归母 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75亿元、2.00亿元、2.25亿元,三年累计净利润不低于6亿元,协议同时包含业绩补 偿、减值测试补偿及业绩奖励安排。 领益智造表示,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汽车业务将实现从Tier2向Tier1的进一步转型,迎合汽车电动 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充分完善了从动力电池结构件到新能 ...
均胜电子营收净利双增长 前三季度新获订单约714亿元
中证网· 2025-10-29 21:04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约458亿元,同比增长约11.45% [1] - 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约4.1亿元,同比增长约35.4%,环比增长约12.4% [1] - 前三季度归母及扣非归母净利润均约为11.2亿元,均同比增长约19% [1] - 第三季度毛利率同比提升约2.9个百分点至18.6%,创近三年新高 [1][2] - 前三季度整体毛利率同比提升约2.7个百分点至18.3% [2] - 报告期末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约36.4亿元,保持充沛 [1] 新业务订单与增长引擎 - 第三季度新获订单全生命周期总金额约402亿元,创下近年来历史新高 [1][2] - 前三季度累计新获订单全生命周期总金额约714亿元 [1][2] - 新订单中汽车安全业务约396亿元,汽车电子业务约318亿元 [2] - 第三季度新获两家头部汽车品牌跨域融合中央计算单元和智能网联等产品150亿元全球订单 [3] - 10月再次获得约50亿元的智驾域控、座舱车载多联屏等全球定点项目 [3] - 头部自主品牌及造车新势力的订单占比持续提升,成为重要驱动力 [2] 盈利能力提升措施 - 材料降本、运营效率提升、产能转移优化等盈利改善措施在全球各业务区域逐步取得成效 [2] - 汽车安全业务毛利率提升至约17.2%,取得近年来最优水平 [2] - 未来将继续实施盈利提升措施,包括核心零部件如芯片的国产化、气体发生器提高自主生产比例等 [2] - 新改善方案的持续落地有望推动毛利率进一步提升 [2] 汽车智能化业务进展 - 公司汽车智能化业务进入收获期,新获大额订单 [3] - 近两年不断推出基于国内外多个芯片平台的智驾域控、舱驾融合、智能网联及智能座舱等系列产品 [3] - 创新产品具备更高算力和更开放架构,并推进全球本土化适配方案 [3] - 前三季度研发费用约25.6亿元,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优势 [2] 机器人领域拓展 - 公司将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研发与制造经验拓展至机器人领域 [3] - 机器人关键部件解决方案已基本搭建完毕 [3] - 与智元机器人、银河通用和瑞士机器人公司RIVR等国内外公司开展合作,部分产品已批量供货或送样 [3]
华阳集团(002906) - 002906华阳集团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1029
2025-10-29 20:17
财务业绩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87.91亿元,同比增长28.50% [6] - 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61亿元,同比增长20.80% [6] - 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34.80亿元,同比增长31.43%,环比增长23.34% [6] - 2025年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20亿元,同比增长23.74%,环比增长18.32% [6] 汽车电子业务 - HUD、车载手机无线充电、座舱域控、数字声学、精密运动机构等产品实现大幅增长 [6] - 产品线从单一影音娱乐系统扩展至智能座舱及辅助驾驶,单车价值量明显提升 [6] - 客户群体从国内自主品牌扩展至国际品牌,订单开拓成绩显著 [6] - 国际客户开拓取得进展,获得Stellantis集团、福特、上汽大众、一汽大众等多个客户定点项目 [7] HUD与VPD产品 - HUD产品市场渗透率预计将快速提升,因其可直观提供驾驶安全信息并衍生更多应用场景 [7] - VPD产品已搭载小米汽车实现全球首家量产,显示视场角横跨整个挡风玻璃 [7] - 新一代VPD产品已获其他车企客户定点,致力于提升显示效果和成本竞争力 [7] 精密压铸业务 - 锌合金精密压铸业务2025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超过80% [8] - 产品广泛应用于连接器、光模块等结构件,受益于电信通讯、AI算力数据中心及汽车智能化发展 [7][8] - 为泰科、莫仕、安费诺、安波福等客户提供光通讯模块零部件及汽车高速高频连接器等相关零部件 [8] - 订单快速增长,预计该业务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8] 产能与竞争力 - 第三季度以来订单增长明显,产能压力增加,公司正加快推进国内外产能扩充 [6] - 持续完善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以提升组织活力和综合竞争力 [6] 机器人领域布局 - 公司现有技术可延伸至机器人领域,相关配套业务正在推进中 [8] - 正推进与相关企业的业务合作 [8]
均胜电子前三季度营收利润双增长,新获订单约714亿元
格隆汇· 2025-10-29 18:32
均胜电子表示,未来还将继续深入实施各项盈利提升措施,特别是针对核心零部件如芯片的国产化替 代、气体发生器提高自主生产比例等新改善方案的持续落地,毛利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10月29日,均胜电子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不仅营业收入同比双位数增长,盈利水平也继续保持快 速增长趋势,并在汽车智能化等新兴业务领域实现多点突破,打造新增长引擎。 报告期内,均胜电子前三季度营收约458亿元,同比增长约11.45%,归母及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大 幅增长35.40%和37.53%,第三季度毛利率创近三年新高至18.6%。在新业务拓展方面,2025年第三季度 新业务订单增长迅猛,单季度新获订单全生命周期总金额约402亿元,前三季度累计新获订单全生命周 期总金额约714亿元。 盈利保持快速增长,单季毛利率创近三年新高 2025年前三季度,均胜电子归母及扣非归母净利润均为约11.2亿元,均同比增长约19%,维持较高增 速。其中,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约4.1亿元,同比增长约35.4%,环比增长约12.4%,盈利水平继续保持 快速增长趋势。报告期末,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约36.4亿元,保持充沛。 随着材料降本、运营效率提升、产能 ...
世运电路(603920):25年三季报业绩点评:25Q3业绩增长稳健,大客户产业链带动成长预期
国元证券· 2025-10-29 18:20
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3] 核心观点 - 报告认为公司25Q3业绩增长稳健,大客户产业链将带动未来成长预期 [1] - 深度绑定T客户是公司业绩稳健增长的核心驱动力,T客户在新能源车、储能及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发展将为公司带来增长机会 [2] - 公司通过产品结构优化持续改善毛利率,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亦提升了净利率水平 [3]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40.78亿元,同比增长10.96%;归母净利润6.25亿元,同比增长29.46%;毛利率22.79%,净利率14.85% [1]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营收14.99亿元,同比增长17.16%,环比增长10.13%;归母净利润2.41亿元,同比增长33.77%,环比增长17.98%;毛利率22.92%,净利率15.66% [1] - 公司预计2025年全年营收为57.24亿元,同比增长14%;预计2025年毛利率为23.5%,净利率约为14.3% [2][3] 成长驱动因素 - T客户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销量达49.71万辆,同比增长7.4%,环比增长29.4%,其车型迭代计划加快 [2] - 汽车智能化趋势提升单车PCB价值量,公司在T客户的汽车业务增长由销量增长、单车价值量提升和份额提升共同驱动 [2] - T客户上海储能工厂于2025年投产,带动其储能业务增长,从而驱动公司储能PCB业务成长 [2] - T客户持续推进人形机器人产品,公司正配合客户开发,预计后续人形机器人量产将推动公司业绩增长 [2] 盈利能力分析 - 公司毛利率自25Q1以来持续改善,主要得益于导入高附加值产品及调整产品结构 [3] - 25Q3净利率环比提升1.04个百分点至15.66%,部分原因是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达到5700万元 [3] 财务预测与估值 - 预测公司2025年营收57.24亿元,归母净利润8.59亿元;2026年营收72.24亿元,归母净利润11.48亿元 [3] - 对应2025年预测市盈率为37倍,2026年预测市盈率为27倍 [3] - 预测2025年每股收益为1.19元,2026年每股收益为1.59元 [4]
在汽车圈,人人都想平替库里南,多少中产会买单?
新浪财经· 2025-10-29 15:58
市场热度与趋势 - 极氪9X等国产全尺寸SUV市场热度极高,单店销售人均手握超20张订单,试驾车频繁使用至需每日多次充电[1][3] - 2025年1-7月中国SUV市场累计零售销量达629.4万辆,同比增长13.1%,其中中大型SUV市场销量为71.6万辆,同比增长8.6%[5] - 国产全尺寸SUV赛道从早期少数品牌试探发展为2025年主流玩家集体入场,蔚来、零跑、奇瑞、极氪等品牌均推出车长超5.2米的新作[3] 产品策略与定位 - 车企采用“平替”策略,以远低于传统豪华车的价格提供相似尺寸与配置,例如极氪9X价格区间为46.59万-59.99万元,零跑D19预计价格为25万-30万元,哈弗H5价格下探至15万元[6] - 产品力上实现技术下放,极氪9X配备闭式双腔空气悬架与48V主动稳定杆,零跑D19全球首搭80.3kWh电池系统使混动车型纯电续航突破500公里[6] - 车企推出高端平替车型的核心目标并非追求大规模销量,而在于俘获高端用户、拉升品牌形象,为全面进军高端市场铺路[9] 消费者行为变化 - 消费出现“降级”趋势,部分原本瞄准一两百万预算豪车的消费者开始考虑国产高端新能源车,企业主和原有豪华品牌车主转向国产车型的现象增多[7][9] - 家庭用户是全尺寸SUV的主要客群,用户成家后购车优先考虑家庭用车需求,推动车企加速进入该赛道[6] - 部分高端消费者将国产智能电动车视为“科技玩具”进行尝鲜,但其对安全性仍有顾虑,不完全信赖智能驾驶功能[13] 行业竞争与挑战 - 国产车企在设计上借鉴成熟品牌的经典比例和元素,被视为降低市场认知成本和风险的保守策略,例如小米SU7参考保时捷比例,YU7借鉴法拉利线条[9][10] - 国产车型在配置上积极堆料,采用高算力芯片、多颗激光雷达和大量摄像头,试图以智能化体验与传统豪华品牌竞争[13] - 国产高端车型在细节打磨、用料质感、综合体验以及品牌赋予的“社交价值”方面,与传统百万级豪车仍存在差距[14][18]
豪威集团第三季度营收与扣非归母净利润再创单季度历史新高
证券日报· 2025-10-29 15:41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本报讯 (记者张文湘见习记者占健宇)10月28日晚间,豪威集成电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 称"豪威集团")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7.83亿元,较上年同 期增长15.20%,归母净利润32.1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5.15%,扣非归母净利润30.60亿元,较上年同 期增长33.45%。其中,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78.27亿元,同比增长14.81%,归母净利润11.82亿元,同 比增长17.26%;扣非归母净利润11.09亿元,同比增长20.40%,创下单季度营收、扣非归母净利润的历 史新高纪录。 对于营收与利润的持续高增,豪威集团在公告中表示,主要得益于紧抓市场机遇,伴随在汽车智能驾驶 领域渗透率的快速提升,以及在全景与运动相机等智能影像终端应用市场的显著扩张,营业收入实现了 明显增长;同时,公司通过产品结构优化与供应链梳理等举措,推动了毛利率的持续改善。 在汽车智能化、电动化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智能驾驶系统及舱内驾驶员监控系统加速渗透,带动车载摄 像头市场需求显著提升。据悉,凭借全面的汽车CIS解决方案开发经验,豪威集团在2024年全 ...
“四个轮子上的超级计算机”!量子科技如何支撑汽车智能化狂飙?
中国汽车报网· 2025-10-29 11:36
量子计算、量子通信……智能汽车,正在迎来新的技术变革。 近来,在汽车智能化的浪潮中,汽车正迅速从单纯的交通工具转变为"四个轮子上的超级计算机",而量子科技也成为其中的重要技术支柱之一。 突破传统算力瓶颈 目前,随着自动驾驶快速演进,汽车对算力的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仅仅几年前,单车算力需求还仅停留在数十TOPS(每秒万亿次操作)的级别, 如今,这一数字已飙升至千TOPS级别。像特斯拉FSD芯片每秒能够处理高达25亿帧图像,这样的数据处理量堪称惊人。 然而,即使拥有如此强大的算力,智能汽车在面对复杂路况时,仍可能出现"误判"的情况。这不仅暴露了经典计算在并行处理能力上的不足,也凸显了 其在概率推演方面的天然短板。同时,传统硅基芯片在应对如此高强度的算力需求时,也逐渐显露出其局限性。 而量子科技的出现,为汽车智能化带来了新的曙光。量子领域的量子叠加态和量子纠缠,为解决汽车算力难题提供了颠覆性的思路。量子叠加态是量子 力学的基本特性之一,它允许量子比特同时处于0和1的叠加状态,这与传统计算机中比特只能表示0或1的单一状态截然不同。这种特性赋予了量子计算机强 大的并行计算能力,使其能够在瞬间处理海量的数据。简而言之, ...
捷众科技(920690):业绩大幅增长凸现价值 布局半导体、机器人、军工等新领域
新浪财经· 2025-10-29 08:40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75亿元,同比增长46.71% [1]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为5335.46万元,同比增长20.27% [1]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扣非净利润为5252.01万元,同比增长50.48% [1]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13亿元,同比增长48.46% [1]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271.57万元,同比增长34.15% [1] - 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扣非净利润为2251.15万元,同比增长36.73% [1] - 业绩增长主要系公司主要客户的销售规模扩大所致 [1] - 预计2025-2027年公司营收分别为3.83亿元、4.92亿元、6.06亿元 [2] - 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1亿元、1.03亿元、1.29亿元 [2] - 预计2025-2027年公司EPS分别为1.22元、1.55元、1.94元 [2]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汽车塑料零部件行业市场规模在2025年突破1800亿美元 [1] - 汽车产业轻量化技术已从可选配置升维为必选战略 [1] - 中国汽车塑料零部件渗透率达42%,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1] - 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市场对高性能、轻量化、智能化核心零部件需求旺盛 [1] - 上市新车的智能化标配率、渗透率逐年提升 [1]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产品已实现对比亚迪、理想、零跑、小鹏、蔚来及小米等主流新能源车企的间接供货 [2] - 公司在汽车门窗系统领域客户覆盖已基本实现对行业内主流一级供应商的全面覆盖 [2] - 公司在半导体领域向启尔机电小批量供应磁悬浮泵相关部件 [2] - 公司在四足机器人领域完成关节类注塑齿轮样品交付 [2] - 公司在军工领域实现军用IGBT芯片精密注塑零部件交样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