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动泊车
icon
搜索文档
巩固扩大智能化优势是当务之急 ——记2025新能源智能汽车新质论坛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7-23 09:16
汽车智能化发展现状 - 当前中国L2辅助驾驶渗透率已超50%,自动泊车等辅助驾驶技术渗透率超20%,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2] - 行业提出2030年目标:加速普及辅助驾驶形成用户基础,同时推动L3及以上自动驾驶商业化进程以建立应用领先优势 [3] - 自动驾驶技术发展滞后于预期,L3向L4/L5升级存在瓶颈,未来将进入融合规则与数据的认知驱动3.0阶段 [3] 技术突破与挑战 - 车企面临安全与成本平衡难题,L4以下仍需驾驶员参与,实现真正自动驾驶需克服技术鸿沟且成本可能增加2~3倍 [3] - AI操作系统(AIOS)成为智能化底座,车企正构建多Agent并行运行的智能体系,需统一共性技术支撑 [4] - 2026下半年至2027年算力平台将成关键"甜点位",规模化应用与用户体验是车企新挑战 [4] 产业生态与合作模式 - 整车与零部件企业进入深度绑定模式,形成战略联盟以提升AI竞争力并助力科技企业跨越"死亡谷" [5] - 江淮与华为全价值链合作案例显示,尊界S800上市首月大定突破6500辆,验证协同效应价值 [5] - 中国技术反向输出全球,跨国企业加速本土化布局,如法雷奥在华拥有4500名研发工程师和13个研发中心 [6] 全球化与产业链延伸 - 中国L2/L3新车装载率领先全球20%,带动智能化整车及供应链"出海",但需解决网络安全等合规问题 [7] - 岚图汽车推动从贸易出口向本地运营转型,实施"全球车+区域优化"战略以建立品牌形象 [7] - 智能汽车技术外溢效应显著,可带动机器人、低空技术等领域进入规模化低成本阶段,构建聚合智能产业链 [8]
AI驱动汽车行业新竞赛
中国证券报· 2025-07-18 05:03
中国汽车智能化发展现状 - 中国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超过50% 位列全球最高 [1] - 新能源乘用车L2+辅助驾驶装车率达77.8% 传统燃油车达52% [1] - 泊车辅助技术在中高端车型渗透率超20% 24万元以上车型APA装车率超50% [1] - 比亚迪推动"全民智驾"概念 辅助驾驶成为消费者购车重要考量因素 [1] 智能化竞争战略路径 - 发展高阶智能驾驶需缩短L3+自动驾驶从试点到规模化应用的时间窗口 [2] - 企业需将核心竞争力迁移至智能化和AI技术 这是行业优胜劣汰的关键 [2] - 2020-2030年是普及低阶智驾技术的关键窗口期 需加速培育用户习惯 [2] - 建议采取"低成本低阶技术布局+高等级自动驾驶突破"的双路径策略 [2] 产业链合作模式创新 - 华为/Momenta/元戎启行等智驾企业与整车厂深度绑定 解决技术落地难题 [3] - 欧洲日本经验显示 整车厂联合攻关+整零战略联盟可突破技术瓶颈 [2] - 中国车企通过合资/投资控股实现反向技术输出 开创开放合作新途径 [5] 技术突破与商业化挑战 - L3向L4/L5升级面临"黑箱决策""数据依赖"等技术瓶颈 [3] - 需通过"类脑认知架构"实现智能驾驶安全性的跃迁 [3] - L4以下辅助驾驶需平衡安全性与成本(可能增加2-3倍)的矛盾 [3] - AI操作系统发展分三阶段:AI in OS/AI for OS/AI as OS [4] 全球化发展维度 - 需实现技术创新从参数比拼转向价值创造 [4] - 管理模式需从交易关系升级为伙伴关系 [4] - 推动中国产品向全球品牌跃升 建立国际市场信任度 [4]
中国超一半的新车配备了L2级辅助驾驶
第一财经· 2025-07-16 10:49
反观美国市场,虽然其智能化装车率不高,但是在智能核心技术领域有竞争力。张永伟表示,特斯拉 FSD(全自动驾驶)功能处于全球领先水平,美国"智驾大算力芯片"方面有英伟达,在智能座舱领 域,高通+安卓也占据了主导地位。"如何巩固扩大我们在智能化上的发展优势,是中国汽车行业一个 非常急迫的问题。" 在张永伟看来,中国接下来的智能化发展可以分为两条路径,一是将目光放到更高阶的智能驾驶上, 快速提出L3级及更高等级自动驾驶的发展目标。2030年,甚至往后两三年时间,将是L3、L4级从试 点到规模化应用的一个时间窗口,车企或智能驾驶企业既要立足现在,布局低成本、低阶的智驾技 术,也要抓住时间窗口,加快布局或装载高等级的自动驾驶技术。 2025.07. 16 本文字数:1043,阅读时长大约2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肖逸思 7月15日,在2025新能源智能汽车新质发展论坛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 表示,目前全球汽车围绕智能化的竞争已全面展开,我国在终端装载率上走在了前列。中国L2级辅 助驾驶的渗透率已超过50%,在全球市场中最高。另外,一些新的辅助技术(如泊车)渗透率也在 加快提升,泊车辅助驾驶技术渗 ...
中国超一半的新车配备了L2级辅助驾驶
第一财经· 2025-07-15 18:19
辅助驾驶技术发展现状 - 中国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已超过50%,全球市场中最高 [1] - 泊车辅助驾驶技术渗透率超过20% [1] - 新能源乘用车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达77.8%(2025年前4个月数据) [2] - 传统燃油乘用车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超过52% [2] - 自动泊车系统APA功能乘用车整体装车率达到31.2%,24万元以上市场装车率超50% [2] 市场竞争格局 - 特斯拉FSD(全自动驾驶功能)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2] - 美国在智驾大算力芯片(英伟达)和智能座舱(高通+安卓)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2] - 比亚迪"全民智驾"口号和特斯拉FSD入华推动辅助驾驶技术关注度提升 [2] 智能化发展趋势 - 中国需巩固智能化发展优势,两条发展路径:布局高阶智能驾驶(L3/L4)和迁移核心竞争力至智能化/AI [2][3] - 2030年及未来两三年是L3/L4级自动驾驶从试点到规模化应用的关键窗口期 [2] - 汽车成本结构变化:机械硬件占比从70%降至当前50%,2030年将降至30%,汽车电子化成本占比将从25%提升至70% [3] 政策支持 - 北京市和武汉市已出台条例明确L3级别自动驾驶车辆上路规范(2025年1月) [3]
比亚迪为泊车“兜底”,L4一小步?丨智驾雷达 Vol.1
虎嗅· 2025-07-10 19:27
比亚迪智能泊车兜底政策 - 公司承诺对中国市场所有天神之眼车辆用户在智能泊车场景下的安全及损失全面兜底,无赔付上限且终身有效 [1][2] - 覆盖旗下所有搭载天神之眼A/B/C系统的车型,无论是否首任车主均可享受 [5] - 由公司直接面向用户赔付,区别于行业普遍通过保险公司合作的模式 [2][7] 政策实施细则 - 不适用情况包括私自改装、操作失误、零部件损伤等人为原因 [5] - 涉及第三方责任的事故需由交管部门判定责任主体 [5] - 用户需在事故后24小时内联系公司,并提供事故证据材料 [5] - 技术部门将分析事故并最终确定处理方案 [5] 行业对比分析 - 长安/鸿蒙智行/广汽等车企均通过保险公司提供有限赔付,最高40-400万元不等 [7] - 其他车企服务多有期限限制且要求车险优先理赔 [7][9] - 公司是行业内首个由车企直接承担无上限赔付责任 [7][9] 技术等级定义 - 自主代客泊车(AVP)是当前唯一严格符合L4级别的功能 [6][8] - 智能泊车功能(APA/RPA)属于L2级别辅助驾驶 [6] - 公司此次兜底针对的是L4级别的技术责任认定 [4][8] 行业影响 - 标志着车企开始直接承担智能驾驶技术的第一责任人角色 [10][11] - 推动行业从模块化功能入手逐步完善技术可靠性 [11] - 可能引发其他车企跟进类似责任承担模式 [12] 实施背景 - 公司智驾车型上半年销量超71万辆,全年或破百万辆 [13] - 高销量基数下偶发事故可能影响技术评价 [13] - 直接服务模式将考验售后体系应对能力 [13]
万和财富早班车-20250710
万和证券· 2025-07-10 10:19
报告核心观点 6月CPI同比由降转涨,核心CPI继续回升,PPI同比降幅走阔但高技术行业及部分下游价格回升形成支撑,市场中期上升趋势未变,短期调整空间有限,操作上继续持股待涨为主 [8][9] 国内金融市场 股指期货 - 上证指数收盘3493.05,跌0.13%;深证成指收盘10581.8,跌0.06%;创业板指收盘2184.67,涨0.16%;上证当月连续收盘2729.8,跌0.13%;沪深当月连续收盘3977,跌0.15%;恒生期货指数收盘30789.3,跌0.93% [3] 宏观消息汇总 国家统计局数据 - 6月CPI同比上涨0.1%,上半年比上年同期下降0.1%;PPI同比下降3.6%,上半年比上年同期下降2.8% [5]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发言 - “十四五”前4年我国经济增速平均达到5.5%,“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量预计将超过35万亿元 [5] 国办通知 - 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稳就业政策支持力度的通知》,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5] 行业最新动态 海洋经济 - 2024年全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破10万亿元,相关个股有中远海控(601919)、中国船舶(600150)等 [6] 汽车行业 - 比亚迪推出“L4级自动泊车”,机构看好增量零部件机会,相关个股有德赛西威(002920)、伯特利(603596)等 [6] 创新药企 - 2025年以来创药企在营收整体承压下,出口增长率由负转正,相关个股有百济神州(688235)、科伦药业(002422)等 [6] 上市公司聚焦 北方稀土 - 预计公司上半年净利润9亿元至9.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883%至2015% [7] 圣龙发展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5亿至9.5亿元,同比增长732.89%至830.88% [7] 乖宝宠物 - 拟以自有资金6.5亿元投资建设智能仓储及数智化分拣中心项目 [7] 宝明科技 - 公司针对未来锂电池高安全、超快充的市场需求,开发出第四代复合铜箔产品已进行客户送样测试 [7] 市场回顾及展望 市场表现 - 7月9日市场小幅高开,早盘震荡反弹,沪指盘中最高上冲至3512点,午后2点跳水,尾盘走低,沪指下跌0.13%未能站上3500点,深成指跌0.06%,创业板指涨0.16%,沪深两市成交额1.51万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512亿 [8] 板块表现 - 多元金融、文化传媒、医疗服务、银行、水泥建材等涨幅居前,工商银行等5只银行股再创历史新高,南华期货等涨停,PCB方向继续领涨,东山精密涨超6%创历史新高,短剧概念异动拉升,中文在线涨超10%,欢瑞世纪涨停;保险、有色金属、船舶制造、风电设备、半导体等下跌明显 [8] 技术面分析 - 指数连续两个交易日创出新高,成交量能有所放大,但昨日收出呈冲高回落阴倒Γ字形态,市场分歧加大,领涨板块缺乏持续性使资金谨慎做多 [8]
【RimeData周报06.28-07.04】多重利好因素共振下的AI芯片再现大额融资
Wind万得· 2025-07-06 06:21
投融概况 - 本周融资事件共108起,较上周增加4起,融资金额总计约113.69亿元,较上周增加46.40亿元 [4] - 融资金额在亿元及以上的融资事件有28起,较上周增加6起 [4] - 公开退出案例32个,较上周减少4个 [4] - 97家机构参与一级市场投资,较上周减少48家 [4] - 21起融资事件未公布准确金额,涉及金额至少8.22亿元,占融资总额7.23% [4] 融资事件金额分布 - 500万以下融资事件5起,与上周一致 [5] - 500万-1000万融资事件22起,较上周增加4起 [5] - 1000万-5000万融资事件13起,与上周一致 [5] - 5000万-1亿融资事件18起,较上周增加2起 [5] - 1亿-5亿融资事件9起,较上周增加2起 [5] - 5亿-10亿融资事件2起,与上周一致 [5] - 10亿元以上融资事件1起,与上周一致 [5] 热门投资事件 - 光伏材料:永祥股份完成49.16亿元战略融资,增资前估值270亿元,通威股份持股比例稀释至84.60% [7][8] - AI大模型:智谱完成10亿元战略融资,估值约400亿元,累计融资超30亿元 [8] - AI芯片:阵量智能完成近10亿元战略融资,专注于高性能GPU研发 [8] - 自动驾驶软件:天瞳威视完成5亿元D轮融资,推动Robotaxi全国落地 [9] 重点融资事件 - 麦科奥特(医药健康):D轮超1亿元 [11] - 中导信(信息技术):A轮3.2亿元 [11] - 英麦科微电子(电子):D轮近1.5亿元 [11] - 至信微电子(电子):战略融资近1亿元 [11] - 瑞高新材料(材料):Pre-IPO数亿元 [11] - 航天飞鹏(装备制造):B轮数亿元 [11] 行业分布 - 融资事件数量前五行业:信息技术(26起)、电子(25起)、装备制造(14起)、医药健康、材料,合计占比74.07% [12] - 融资金额前五行业:材料(49.16亿元)、电子、信息技术、装备制造、汽车,合计占比97.49% [14] - AI芯片领域融资活跃,阵量智能获近10亿元投资,国内AI芯片企业通过差异化竞争实现突破 [16] 地域分布 - 融资事件数量前五地区:广东省(17起)、江苏省(17起)、浙江省(16起)、上海市(13起)、北京市(13起),合计占比70.37% [19] - 融资金额前五地区:四川省(50.88亿元)、北京市(15.85亿元)、上海市(11.70亿元)、江苏省(11.30亿元)、广东省(6.61亿元),合计占比84.73% [19][20] 融资轮次 - 早期融资(A轮及以前)占比58.33%,较上周有所下降 [23] - 战略融资金额占比最高,达59.48% [23] - A轮融资金额占比16.91% [23] 投资机构 - 97家机构参与投资,合计出手111次 [26] - 北京国管(5次)、金浦投资(3次)最为活跃 [26] 退出情况 - 公开退出案例32个,股权转让17个,并购9个,新三板挂牌2个,IPO 4个 [30] - 退出案例最多行业:电子、医药健康、信息技术,合计占比53.13% [31] 数据平台功能 - 来觅PEVC推出批量查询统计功能,支持企业、机构、基金等实体数据的关键字段提取和衍生计算 [33]
6月多家车企新能源汽车销量再创新高,欧菲光持续发力智能汽车赛道
新浪财经· 2025-07-04 11:18
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 - 比亚迪6月新能源汽车销量38.26万辆,上年同期34.17万辆,稳居第一 [1] - 吉利汽车6月销量236036辆,同比增长42% [1] - 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销量70357辆,同比增长73.8% [1] - 鸿蒙智行单月全系交付52747辆,刷新单月、单日销量历史新高 [1] - 零跑汽车交付48006辆,同比增长超138%,再创历史新高 [1] - 小鹏汽车和理想汽车销量均超3万辆,分别交付34611辆和36279辆 [1] - 6月狭义乘用车零售总市场规模约200.0万辆,同比增长13.4%,环比增长3.2% [1] - 6月新能源零售预计110万辆,渗透率回升至55%左右 [1] - 厂商密集加码促销力度冲击季度、半年度目标,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推动汽车消费市场升温 [1] 欧菲光智能汽车业务布局 - 公司自2015年进军智能汽车领域,已取得20余家国内汽车厂商供货商资质 [2] - 智能汽车业务划分为智驾域、车身域、座舱域三大板块 [2] - 以光学镜头、摄像头为基础,形成周视系统、自动泊车系统、集成以太网关的车身域控制器等系统级产品定制能力 [2] - 智能驾驶系统布局车载摄像头、车载镜头、激光雷达、自动泊车域控制器等产品线 [2] - 推出环视系统、自动泊车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前视8M双目摄像头模组、5颗周视后视8M摄像头、4颗环视3M摄像头等 [2] - 车身电子方面BCM/BGM车身域控产品融合多核MCU、OTA、以太网网关、门模块等多种功能或模块,集成化程度高 [3] - 智能座舱布局舱内外光学传感器、仪表中控产品,提供DMS、OMS、CMS等解决方案 [3] 行业展望与公司发展 - 国内车市下半年多款增混车型上市,全年新能源渗透率有望达55% [4] - 高速NOA搭载车型售价可能降至20万元人民币以下,车市竞争或加剧 [4] - 公司持续发力智能汽车业务,加大研发、销售和生产资源配置 [4] - 凭借研发实力、快速开发周期、客户基础及自动化制程工艺,推动智能汽车相关营业收入快速增长 [4]
场景创新年中观察“场景驱动 走进成都未来试验场”活动深入前沿一线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1 15:30
场景创新的政策支持与战略地位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两次提及"场景"概念,强调创新消费场景和新技术应用示范的重要性 [2] - 场景创新被定位为连接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的关键桥梁,是驱动城市产业升级的核心要素 [2] - 成都成立"场景创新促进中心",将场景创新作为科技转化的重要支点 [2] 成都场景创新的实施架构 - 构建覆盖16条重点产业链(含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的场景工作小组,联动市级部门及国企形成协同体系 [3] - 技术成果加速商业化:沃飞长空推进"空中出租车"落地,10家智能机器人企业进驻主城区,布法罗机器人进入脑控外骨骼临床试验 [3] 产业园区与县市新城的创新实践 - 成都高新区新川科技园孵化5G医疗急救车、无人驾驶泊车等"成都造"产品 [4] - 电子科大科技园(天府园)超40%企业为成果转化型,18家企业直接源于高校科研院所 [4] - 成都经开孵化园聚集450家医疗器械/生物医药企业,培育初创至规模化发展 [4] - 县市新城工业投资占比连续四年高于全市12个百分点,承载全市1/3规上工业企业和1/4工业增加值,聚焦绿色食品、低空经济等产业 [4] 全域联动的未来试验场效应 - 通过主城区与县市新城协同,推动技术从实验室验证到产业推广的全链条转化 [5] - 场景创新成为城市能级跃升的核心动能,形成"可能→可行→推广"的闭环验证体系 [5]
2025年车载摄像头出货量将突破1亿颗,欧菲光等厂商迎快速发展机遇
新浪财经· 2025-07-01 10:41
行业市场数据 - 中国车载摄像头出货量从2020年的4263万颗增长至2023年的7200万颗,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9.1% [1] - 预计2024年中国车载摄像头出货量将达到8542万颗,2025年突破1亿颗 [1] - 中国车载摄像头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57亿元上升至2023年的162亿元 [1] - 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逼近200亿元,2025年达237亿元 [1]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自2015年进军智能汽车领域,已取得20余家国内汽车厂商供货商资质 [2] - 智能汽车业务划分为智驾域、车身域、座舱域三大板块 [2] - 形成周视系统、自动泊车系统、行泊一体驾驶域控制器等系统级产品定制能力 [2] 车载摄像头产品 - 前视、周视、后视、环视等多款产品已实现量产 [2] - 量产产品包括2M前视三目、8M前视双目摄像头、3M和8M侧视后视摄像头等 [2] - 高像素8M前视单目方案及8M DMS和OMS摄像头已量产 [2] - 车载COB技术在前视、环视、周视等产品上大量应用 [2] 座舱内外解决方案 - 座舱内提供驾驶员监测(DMS)、乘客监测(OMS)产品 [3] - 车外感知领域整合车载摄像头、显示屏、系统控制器三大产品线优势 [3] - 推出两代电子外后视镜(CMS)技术方案 [3] - 可定制开发周视系统、自动泊车系统等系统级解决方案 [3] 智能驾驶感知系统 - 整合前视8M双目摄像头模组、5颗周视后视8M摄像头、4颗环视3M摄像头等 [3] - 包括1颗DMS ToF摄像头、1颗前向数字式4D毫米波雷达、5颗多模式角环绕雷达等 [3] 产品线综合布局 - 全面布局车载摄像头、车载镜头、激光雷达、自动泊车域控制器等产品线 [4] - 综合先进传感器和域控制器推出环视系统、自动泊车系统解决方案 [4] -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打造系统级解决方案 [4] 未来发展前景 - 智能化趋势将推动更安全、更便捷的驾驶体验 [4] - 公司持续发力智能汽车业务,加大研发、销售和生产资源配置 [4] - 凭借研发实力、快速开发周期、客户基础及自动化制程工艺推动营收增长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