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消费电子
icon
搜索文档
方正科技涨2.03%,成交额10.35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3024.50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8 10:05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18日盘中股价上涨2.03%至12.08元/股 成交金额10.35亿元 换手率2.07% 总市值516.27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3024.50万元 特大单买入占比13.16% 大单买入占比24.31%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175.17% 近5日/20日/60日分别上涨17.62%/68.48%/144.53% [1] - 年内7次登上龙虎榜 最近9月12日净买入2.95亿元 买入总额占比17.01% [1]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1.40亿元 同比增长35.60% [2]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73亿元 同比增长15.29% [2]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21.66万户 较上期减少9.04% 人均流通股19,256股 较上期增加9.94% [2] - 南方中证1000ETF新进第八大股东 持股2693.95万股 香港中央结算新进第九大股东 持股2669.28万股 [3] - 中航机遇领航混合发起A退出十大股东行列 [3] 公司基本信息 - 主营业务为PCB产品生产销售、互联网接入服务、IT系统集成及解决方案 [1] - 收入构成中销售商品占比98.83% 提供服务占比1.17% [1] - 所属电子-元件-印制电路板行业 涉及PCB概念/消费电子/5G/光通信等概念板块 [2] 分红历史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98亿元 近三年未进行分红 [3]
钴价持续上行 年内涨幅已超60%
证券日报· 2025-09-18 00:08
钴价上涨表现 - 2025年初钴价16.9万元/吨 截至9月16日涨至27.25万元/吨 较年初上涨61.25% [1] - 钴价上涨提升公司盈利空间 公司已在第一季度提前备货 [1] - 钴价上涨让手握钴资源且具备全产业链布局的生产商受益 例如洛阳栾川钼业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86.71亿元 同比增长60.07% [2] 钴价上涨原因 - 全球最大钴供应国刚果(金)自2025年2月起实施钴产品临时出口禁令并多次延期至9月22日 导致全球钴供应明显收紧 [1] - 新能源汽车和消费电子等行业对钴的需求持续上升 推动钴价走高 [1] - 2024年全球钴矿产量29.0万吨 其中刚果(金)产量22.0万吨 占比76% 为全球第一大钴矿供应国 [1] 钴市场前景展望 - 若刚果(金)解除禁令后实施出口配额管理 钴价短期内或延续强势 [2] - 中长期钴价仍有上行空间 2026至2027年钴价中枢有望达到35万元/吨以上 [2] - 新能源汽车 消费电子 5G 6G AI 物联网 卫星通信等新技术持续商业化应用 钴市场需求有望进一步打开 [2] 产业链影响与应对 - 钴价上涨使上游资源端利润增加 话语权增强 市场逐渐转变为卖方主导 [3] - 中下游冶炼企业成本压力巨大 导致企业显著分化 [3] - 推动龙头企业主导下的协同发展 企业加速布局纵向一体化 如电池厂入股矿企 矿企向材料生产领域延伸 签订长期供货协议 [3] - 钴价上涨加速无钴电池技术研发导入 长远来看或重塑行业需求格局 [3] 企业战略布局 - 公司进一步挖掘下游市场需求 增强与下游客户协同性 在新兴领域加速布局 挖掘增量 [2] - 依托四氧化三钴全球领先市占率与上下游稳定协同效应 公司有望在行业景气周期中持续领跑 推动钴酸锂产业链高质量协同增长 [3]
卓兆点胶20250917
2025-09-17 22:59
卓兆点胶2025年中报及业务分析 公司概况与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约1.56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3亿元有显著增长[3] * 增长主要源于存量消费电子项目(尤其是苹果AirPods相关)验收完成,以及2024年收购的广东点胶耗材公司(普森塑胶)并表贡献,后者贡献约1亿元营收[2][3] * 公司预计2025年全年合并收入规模约为3-3.5亿元,净利润预计为5000万-6000万元,研发费用约2600万元[5][35] * 公司产能利用率约为50%,暂无额外扩产计划,但子公司在潮州获得40亩土地用于未来扩张[5][36] 业务构成与市场分布 * 以全年3-3.5亿营收预期计算,约1亿元来自收购的广东公司业务,其余2.5亿左右来自卓兆原有业务[6] * 收入构成中,约60%来源于国内市场,20%来自Meta客户(AR眼镜散热和音响模组点胶),20%来源于检测业务[2][6] * 光伏、半导体等新兴领域目前占比仍小,基本为个位数[2][6] * 公司业务模式不仅是提供设备,还包括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10] 核心业务领域进展 消费电子与苹果产业链 * 存量项目验收主要集中在消费电子领域,尤其是与苹果耳机(AirPods)相关的项目[4] * 公司在果链中主要服务于耳机、iPad和MacBook,正争取进入iPhone供应链[2][14] * 公司已为iPhone 18打样,预计相关订单将在2026年体现,通常春节前后下单,二至三季度产能爬坡,四季度确认部分订单[14] * 2025年预计从果链获得约2000万元收入(占原业务2.5亿的20%),已出货3000万元,但收入确认取决于验收情况[12][13] * 苹果眼镜项目目前处于内部暂停状态,公司密切关注其进展[16] * 2025年公司在果链的绝对收入占比有所下降,源于其他业务领域的拓展使营收结构更稳健[39] 检测业务 * 检测业务是公司的新增长点,投入约2000万元,目前已进入收获期[2][7] * 业务主要集中于国内市场,涉及键盘点击、手机镀膜、摄像头灰尘等光学检测,对标天准科技[7][11] * 通过挤占竞争对手市场份额取得进展,毛利率可达50%[27] * 公司拥有一个接近60人的检测团队(集团总员工约300人),使用2.5D工业相机进行平面层级检测[25] * 未来计划将视觉检测业务与现有点胶业务平行发展,并最终独立孵化成独立业务单元(BU)[23] Meta客户 * Meta是公司重要客户,主要为其AR眼镜提供散热和音响模组的点胶服务[15] * 目前Meta年需求量大约在400到600套之间,每套价格约为5万元人民币[15] * 预计2026年需求提升不大,新品订单通常在春节前后确定[15] 新能源与半导体领域 * 新能源锂电储能领域:公司对2026年发展抱有较大期望,2025年是客户积累期[17] * 主要拓展客户包括宁德时代(下达约百万元储能相关小批量订单)、珠海冠宇(订单金额约两三百万元,主营消费级锂电池)[19][21] * 用于储能领域的设备平均单价在40至50万元之间,毛利率约为40%至50%[20] * 半导体领域:目前进展较慢,多数项目仅停留在打样阶段,公司主要集中于封测环节的底部填充(Underfill)工艺段[17][22] 收购与耗材业务(普森塑胶) * 公司2024年收购广东普森塑胶拓展耗材业务,该业务于2025年1月开始并表[3][28] * 普森2024年收入接近9000万元,2025年预计收入达1亿元左右,毛利率为50%,净利润率在20%至30%之间[2][29] * 普森主要从事胶水耗材业务,是国内行业领导者,客户包括山东德邦、维尔通等,并已进入汉高供应链[2][31] * 收购产生了5600万元商誉,但普森经营稳健,2025年预计可实现2500万元净利润(对赌业绩为1900万元),商业风险较低[35] * 收购后通过普森的客户群体(如小米)帮助卓兆接触到了更多国内终端客户和非果链客户[33] 竞争格局与战略规划 * 未来战略重点是成为行业龙头,专注于苹果、Meta等国际大客户,并计划突破三星,暂时不会花太多精力推进国内消费电子客户[5][34] * 考虑通过收购并购扩充产品线(关注高端消费电子、半导体和新能源等领域)和市场份额[5][42] * 国内竞争对手包括安达智能、凯格精机、高卡技术等,国外龙头如武藏、诺信竞争力更强(提供从方案到阀门模块化的成熟解决方案)[43] * 公司标品与非标品比例在2025年已达到50%:50%[44] * 对于零部件加工,机械件部分认为无必要整合,标准件部分(如电机、传感器)倾向于自主研发以降低成本,提高阀门毛利率至70%-80%[45] 其他业务 * 光伏领域:尽管市场整体表现不佳,但丁基胶系统设备2025年仍有销售,约卖出10台,每台售价约七八十万元,总收入约七八百万元[46] * 注塑行业:公司业务不仅限于点胶领域,还涉足化妆品瓶子、饮料瓶等产品的制造,以提升营收结构稳健性[37][38] * 点胶设备国内市场需求约为100亿美元,检测设备市场规模可能略小但应用广泛潜力巨大[9]
钴价年内涨超60% 产业链格局或生变
证券日报网· 2025-09-17 20:49
钴价格走势 - 2025年钴价格从年初16.9万元/吨上涨至9月16日27.25万元/吨 涨幅达61.25% [1] 供需格局 - 刚果(金)自2025年2月起实施钴出口禁令并多次延期至9月22日 该国2024年钴产量22万吨占全球总产量29万吨的76% [2] - 新能源汽车和消费电子行业需求持续上升 5G/6G/AI/物联网等新技术商业化进一步推动需求增长 [2] 产业链影响 - 上游资源端利润增加且话语权增强 市场转变为卖方主导 [4] - 中下游冶炼企业面临巨大成本压力 导致企业显著分化 [4] - 全产业链布局企业如洛阳钼业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86.71亿元 同比增长60.07% [4] 企业战略应对 - 企业通过纵向一体化布局增强抗风险能力 包括电池厂入股矿企或签订长期供货协议 [5][6] - 龙头企业依托上下游协同效应强化竞争优势 如中伟新材料凭借四氧化三钴全球领先市占率实现产业链协同增长 [4] - 高价钴加速无钴电池技术研发 长期可能重塑行业需求格局 [6] 未来展望 - 华泰证券预测2025-2027年钴价进入上行周期 2026-2027年价格中枢有望突破35万元/吨 [4] - 若刚果(金)解除禁令后实施出口配额管理 钴价短期或延续强势 中长期伴随新能源需求增长仍有上行空间 [2]
碳酸锂日报:碳酸锂基本面短期平静,盘面抛压仍未能完全消化-20250917
通惠期货· 2025-09-17 19:1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短期碳酸锂市场或延续震荡偏强格局 供给端锂辉石产能占比提升及新增项目投产预期压制上方空间 但现货库存去化、矿商惜售及节前备货需求对价格形成支撑 需求端下游正极材料成本压力传导分化 三元前驱体涨价与锂盐波动形成矛盾 市场观望情绪仍存 预计未来1 - 2周碳酸锂主力LC2511合约在无额外边际因素影响下 维持当前区间运行 下游采买疲软则可能重新测试前低 [3] 各部分总结 日度市场总结 - 9月16日碳酸锂主力合约价格涨至73180元/吨 涨幅0.69% 基差扩大至 - 1080元/吨 期货相对现货走强 [1] - 主力合约持仓量降至300437手 降幅2.91% 成交量增至50.03万手 增幅3.62% [1] 产业链供需及库存变化分析 - 供给端 锂辉石原料生产的碳酸锂占比超60% 锂云母占比降至15% 紫金矿业项目投产及企业硫化锂中试线推进增强中长期供应预期 但短期锂矿停产及矿商惜售支撑现货 [2] - 需求端 9月1 - 7日新能源汽车零售同比降3% 批发同比增5% 三元前驱体涨价 三元材料价格分化 电芯价格整体走强 动力型磷酸铁锂电芯价格环比升0.28% [2] - 库存与仓单 碳酸锂库存连降四周至13.85万吨 仓单维持高位 [2] 产业链价格监测 |名称|2025 - 09 - 16价格|变化|变化率| | ---- | ---- | ---- | ---- | |碳酸锂主力合约|73180元/吨|500元/吨|0.69%| |基差|- 1080元/吨|- 500元/吨|- 86.21%| |主力合约持仓|300437手|- 9009手|- 2.91%| |主力合约成交|500267手|17477手|3.62%| |电池级碳酸锂市场价|72100元/吨|0元/吨|0.00%| |六氟磷酸锂|56650元/吨|150元/吨|0.27%| |动力型三元材料|119650元/吨|200元/吨|0.17%| |动力型磷酸铁锂|33470元/吨|95元/吨|0.28%| |碳酸锂产能利用率|66.41%|0.00%|0.00%| |碳酸锂库存|138512实物吨|- 1580实物吨|- 1.13%| |523圆柱三元电芯|4.42元/支|0.02元/支|0.45%| |523方形三元电芯|0.39元/Wh|0.00元/Wh|1.04%| |523软包三元电芯|0.41元/Wh|0.01元/Wh|2.50%| |方形磷酸铁锂电芯|0.33元/Wh|0.00元/Wh|0.92%| |钴酸锂电芯|6.35元/Ah|0.10元/Ah|1.60%| [5] 产业动态及解读 - 现货市场报价 9月16日SMM电池级碳酸锂指数等价格上涨 成交价格震荡上行 期货主力合约7.3 - 7.4万元/吨震荡 下游采购谨慎 9月供需同步增长 需求增速更快 或现阶段性供应偏紧 [6] - 下游消费情况 9月1 - 7日全国乘用车新能源零售18.1万辆 同比降3% 批发17.9万辆 同比增5% [7] - 行业新闻 宁德时代江西宜春枧下窝矿区8月10日停产 锂矿行业结构性调整引发产业链洗牌 [9] 产业链数据图表 包含碳酸锂期货主力与基差、电池级与工业级碳酸锂价格等多类数据图表 [10][13][14] 附录:大模型推理过程 - 市场数据显示多空交投活跃 短期交易行为增加 [30] - 产业链供需 供给结构或变 中长期供应或增 需求分化 终端需求有支撑 库存下降显示去库效果 [31] - 资讯要点 9月数据影响需求预期 锂矿停产短期影响有限 新项目增加供应预期 企业布局或影响需求结构 钴盐等或影响碳酸锂需求 备货需求支撑价格 [32] - 综合判断 期货价格受基差和现货影响 市场有分歧 供需因素支撑价格 但采购谨慎限制上行空间 [32] - 未来判断 期货价格震荡偏强 关注供给项目进展和下游采购节奏 [33]
兴业科技(002674.SZ)拟携手苏州能斯达研发柔性电子皮肤
智通财经网· 2025-09-17 18:04
战略合作 - 公司与苏州能斯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 - 双方将共同研发基于天然皮革和生物基础材料的柔性电子皮肤 [1] - 合作推动科技面料应用于人形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汽车座椅方向盘、消费电子智能穿戴设备、鞋履、箱包等皮革制品 [1]
收评:创业板指大涨近2%,汽车、券商等板块拉升,光刻机概念爆发
证券时报网· 2025-09-17 15:56
市场表现 - 深证成指上涨1.16%报13215.46点,创业板指上涨1.95%报3147.35点,突破3100点并创阶段新高 [1] - 沪指上涨0.37%报3876.34点,科创50指数上涨0.91%,沪深北三市合计成交24032亿元 [1] - 汽车、家电、半导体、券商板块上扬,光刻机、人形机器人、消费电子概念活跃 [1] 行业板块动态 - 旅游、酿酒、食品饮料、传媒板块走低 [1] - 科技成长板块受关注,包括计算机、电力设备、基础化工行业 [1] - 算力板块景气高增确认,四季度科技主题潜在催化较多 [1] 政策与流动性驱动 - 四季度A股核心驱动力来自政策和流动性,股权风险溢价显示股票性价比优异 [1] - 估值仍有扩张空间,受益于增量政策及宏微观流动性支持 [1] - "反内卷"叙事成为行业配置脉络,与"十五五"规划建议及化债预期相关 [1] 风格与机会展望 - 四季度市场风格较三季度更均衡,成长和价值均有机会 [1] - 科技成长板块牛市氛围有望延续,"金九银十"需求旺季及财政政策兜底周期品 [1] - 行业配置关注科技成长和"反内卷"趋势,包括计算机、电力设备、基础化工 [1]
铂科新材涨2.16%,成交额3.89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1006.82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7 11:23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17日盘中股价上涨2.16%至78.00元/股 成交额3.89亿元 换手率2.14% 总市值225.82亿元[1] - 主力资金净流入1006.82万元 特大单买入占比12.00% 卖出占比12.62% 大单买入占比26.39% 卖出占比23.18%[1] - 年内累计涨幅45.22% 近5日涨8.71% 近20日涨8.79% 近60日大幅上涨80.60%[1] 公司基本信息 - 主营业务为金属软磁粉 金属软磁粉芯和电感元件研发生产销售 软磁粉末制品占比96.69%[1] - 所属有色金属-金属新材料-磁性材料行业 涉及电感 IDC电源 专精特新等概念板块[2] - 注册地址深圳市南山区 2009年9月成立 2019年12月A股上市[1] 财务与经营数据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61亿元 同比增长8.11% 归母净利润1.91亿元 同比增长3.28%[2] - A股上市后累计现金分红1.74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1.20亿元[3] - 股东户数2.08万户 较上期增加3.76% 人均流通股11075股 减少3.42%[2] 机构持仓动态 - 华夏行业景气混合持股469.18万股 较上期增持30.10万股 位列第三大流通股东[3] - 国投瑞银新能源混合A持股217.52万股 减持6.41万股 位列第十大流通股东[3] - 交银先进制造混合A退出十大流通股东行列[3]
恒铭达涨2.01%,成交额1.18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631.99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7 10:43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17日盘中股价上涨2.01%至44.22元/股 成交额1.18亿元 换手率1.41% 总市值113.30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631.99万元 特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13.87%和13.49% 大单买卖占比分别为26.34%和21.38% [1] - 年内累计涨幅35.04% 近5/20/60日分别上涨6.12%、6.43%和28.06%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1.99万户 较上期减少2.53% 人均流通股9687股 较上期增加2.60%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197.83万股(第七大股东) 较上期减少123.04万股 南方中证1000ETF新进持股166.11万股(第十大股东)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2.44亿元 同比增长32.18% 归母净利润2.34亿元 同比增长43.01%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5.04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3.33亿元 [3] 公司基本情况 - 主营业务为消费电子功能性器件(占比82.85%)、精密金属结构件(15.69%)及材料等其他产品(1.46%)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消费电子-消费电子零部件及组装 概念板块涵盖智能穿戴、智能手机、无线耳机及小米概念等 [1]
影石创新涨2.26%,成交额1.74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入474.09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17 10:16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17日盘中股价上涨2.26%至316.00元/股 总市值达1267.16亿元 成交额1.74亿元 换手率1.84% [1] - 主力资金净流入474.09万元 特大单买入占比13.58% 大单卖出占比27.51%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78.53% 近60日涨幅达79.43% 近5日下跌0.90% [1] - 年内6次登上龙虎榜 最近8月28日龙虎榜净卖出1.81亿元 买入额占比11.48% 卖出额占比17.39% [1] 财务与经营状况 - 2025年1-6月营业收入36.71亿元 同比增长51.17% 归母净利润5.20亿元 同比增长0.25% [2] - 主营业务收入构成:消费级智能影像设备占比86.06% 配件及其他产品占比12.63% 专业级设备仅0.30% [2]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1.70万户 较上期减少27.52% 人均流通股1795股 较上期增加37.96% [2] 公司基础信息 - 公司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 成立于2015年7月9日 于2025年6月11日上市 [2] - 主营业务为全景相机、运动相机等智能影像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 - 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消费电子-品牌消费电子 概念板块包括近端次新、消费电子、百元股等 [2] 机构持仓情况 - 截至2025年6月30日 十大流通股东均为新进机构 包括博时汇兴回报持股61.24万股(第一大股东) [3] - 摩根新兴动力混合持股60.67万股(第二大股东) 摩根远见两年持有期混合持股36.58万股(第四大股东) [3] - 富国新兴产业持股36.18万股(第五大股东) 招商优势企业混合持股34.94万股(第六大股东)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