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房销售制度

搜索文档
房地产重大政策点评:信阳公示现房销售制度,如何看待行业影响
国信证券· 2025-05-14 15:4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维持)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信阳住建局公示的现房销售制度是地方政策变化,预计全国性政策四季度前出台且有融资支持政策 [3] - 现售制短期使房企ROIC大幅下降,长期重塑行业商业模式,从“资产负债表生意”走向“利润表生意” [3][10] - 投资上短期市场会调整,长期不悲观 [3][1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项 - 5月13日信阳市住建局官网公示措施,已开工项目预售条件不变,新开工项目主体结构封顶方可预售,新拿地项目一律现房销售,还有预售资金监管要求 [3] 评论 传统报表角度 - 预售是房企低成本扩表手段,助力规模增长,本质是接近融资的负债扩张,引致资产负债率上升19% [4] - 取消预售,房企维持资产规模需增加有息负债,利息支出约为总资产2.9%,收缩负债则营业收入规模大幅下降 [4] - 取消预售使现金流分布改变,投资回收期拉长,项目IRR承压,假设项目IRR由43%降为8% [4] - 取消预售土地市场下行,新房供给减少,利于稳定房价 [4] 公司金融角度 - 建立公司ROIC与项目利润率、回款时间、预售资金监管比例定量关系,以特定项目为例,预售变现售项目IRR从7%降至3%,ROIC从12.4%降至2.9% [7][9] 长远影响 - 现售制下拿地利润率上升,房企ROIC下降幅度不如静态计算猛烈,财务特点从“低利润率、高杠杆率、高ROE”演变为“中利润率、中杠杆率、中ROE” [10] 演进 - 现房销售制度大局已定,大概率四季度前推出,会有配套融资支持政策 [11] 应对 - 应对现售制的方式有加快建造过程、小股操盘、寻求供方垫款 [12] 投资建议 - 短期政策推出市场有悲观情绪,中长期行业向低杠杆、中利润率、中ROE发展,长期不悲观 [13]
如何看待现房销售制度?+商业地产的四重投资逻辑
2025-05-12 09:48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房地产行业、商业地产行业 - **公司**:华润置地、龙湖集团、新城控股、太古、恒隆、凯德信托、融信中国、中海物业、华润万象生活、绿城服务、保利物业、招商积余、新湖中宝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现房销售制度 - **政策推进情况**:自2023年起逐步推进,住建部多次发文,2024年开始试点并明确大力推进商品住房销售制度改革[2] - **推进原因**:现房销售占比提升各方适应度提高;减少新房供给与严控增量政策导向一致;避免三高模式开发降低风险推动好产品开发;从制度上排除交付风险保护购房者权益[3] - **实际落地情况**:2023年至今仅15宗土地出让涉及现房销售条款,远低于2016 - 2022年间的250宗,主要受市场调整和房企资金压力影响[1][3] - **对市场影响**:大概率采用新老划断模式,整体供给影响相对平滑;优质房企受影响较小,有望实现更快去化和更高溢价;全面推进面临阻力,过程将循序渐进[1][6] 商业地产投资逻辑变化 - **市场需求多元化**:消费升级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不同类型商业物业均有发展潜力[4] - **运营能力提升**:注重后期运营管理能力,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体验增强竞争力[4] - **科技赋能**:智能化技术应用广泛,有助于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并优化用户体验[4] - **绿色可持续发展**:环保意识增强促使商业地产向绿色建筑方向发展,符合政策导向提高竞争力[5] 2025年商业地产投资逻辑 - **政策助力消费市场**:2024年消费市场热度平淡但四季度以来有所改善,2025年政策红利将持续释放,有利于线下消费场景和商业地产运营商[1][7][8][11] - **供应端压力**:2024年新增供应力度同比基本持平,但高能级城市供应为主力,一线城市可能面临供应过剩问题[8] - **租金表现**:2024年首层租金下降3.3%,租金下滑主要由于需求和供应不平衡,运营商多以价换量[8][10] - **关注消费结构变化**:消费者更加注重性价比,务实且个性化需求增加,如黄金珠宝、运动户外等品类表现良好[8][9] 内资和港资商业地产运营商差异 - **规模扩张**:内资头部运营商如华润置地、龙湖集团、新城控股等保持高增长率,贡献过半新增供应;港资运营商如太古、恒隆维持前年水平甚至有所下降,凯德信托规模缩减[2][12][13] - **经营表现**:内资头部运营商在终端集聚效应、单店客流及销售额方面均有积极表现,租金收入显著增加;港资运营商如太古、恒隆为负增长[13] - **品牌定位**:高端消费需求在2024年下滑,内资华润通过多元化品牌线平滑市场影响,运营效果更优;港资恒隆高端商场零售额同比下滑[16] - **城市能级**:三四线城市消费市场比预期好,新城控股专注三四线城市,外延式增长数据及单位坪效表现均有正增长[16] 三四线城市商业地产运营环境优势 - **弱财富效应**:三线城市房产价值偏低,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新房,房价下跌不影响消费意愿[20] - **更友好的竞争环境**:2020年以来开发商往三四线城市发展的项目减少,运营商竞争环境温和[20] - **消费降级影响**:近年来三线城市旅游热潮增加,为商业地产创造了更好的发展环境[20] 商业保险在REITs市场中的作用 - **打通商业逻辑**:2024年消费基础设施REITs起航,商业零售物业的融资、投资、管理和退出环节得以全面打通[20] - **市场认可**:已有8只消费基础设施REITs成功发行,总发行规模达250多亿元,所有已上市的消费REITs累计表现均跑赢指数[20] - **对运营商意义**:快速实现资产变现,补充流动性;提升资产流动性溢价和管理溢价,对公司资产价值重估有重大意义;扩大管理半径,实现轻资产运营[21] 头部内资运营商租售并举表现 - **毛利占比提升**:华润置地来自租金收入的毛利占比接近30%,龙湖和新城达到50%,购物中心运营利润重要性日益凸显[22] - **估值低估**:当前市值显示龙湖和新城显著低估,华润置地整体折价率超过51%,低估值为商业地产板块提供关注催化剂[22] 2025年商业地产板块投资机会 - **贝塔属性**:促消费政策催化下,看好2025年消费市场,为商业地产提供坚实终端市场土壤[23] - **阿尔法属性**:头部运营商管理相对优势持续提升,强化阿尔法属性并演绎集中度提升逻辑[24] - **消费赋能提升**:运营商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24] - **价格低估优势**:目前持有物业板块估值与市值基本相当甚至高于市值表现[2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5年一季度现房销售面积和金额占比均达到30%左右,而2021年这一比例仅为10%[6] - 2024年全国社零增速为3.5%,北京和上海分别为约3%的负增长,2025年一季度全国社零增速有所改善,但北京和上海仍呈现负增长状态[16] - 2024年餐饮增速与商品零售持平,线上渠道分流加剧对线下场景造成一定冲击,四季度至今消费表现有所改善,餐饮收入优势持续收窄,线下场景客流显著提升但客单价下降[8] - 2025年一季度内资头部商业地产运营商品牌表现稳定且良好,新城控股和新城发展比去年下半年表现更好,龙湖集团也有更好表现,华润置地稳定在高位水平[15] - 2024年上半年中国重奢市场衰退明显,日本市场高速增长,下半年日本汇率回归正常,中国市场降幅未明显收窄,2025年一季度LV在中国市场同比降幅进一步加深,日本市场也呈现负增长[17]
一种潜力
猫笔刀· 2025-05-08 22:19
印巴局势对资本市场的影响 - 巴基斯坦使用中国武器击落印度飞机引发国内网民情绪高涨 类似"修仙爽文"情节 [1] - 印度综合实力远超巴基斯坦 GDP是巴11倍 人口14 3亿对2 4亿 外汇储备多45倍 军费多8倍 军队规模多2倍 坦克和飞机数量均多60% [1] - 印巴两国拥有300多枚核弹头 对战争升级持谨慎态度 印度未大肆宣传报复 [1] - 印度实施断水行动导致杰纳布河下游干涸 冲击巴基斯坦粮食和纺织业 [1] - 中证军工指数连续上涨 昨日涨3 3% 今日再涨2 2% 成飞板块涨7% [2] - 巴基斯坦股市大跌7 65% 盘中触发熔断 总市值仅3000多亿人民币 与印度差近百倍 [2] - A股制造业板块普涨 轨道交通和通信均涨2 7% 通用设备涨2 4% 光伏涨2 2% 电机和元件均涨2 1% [2] 中国制造业与军工关系 - 强大民用制造业是军事工业基础 中国作为制造业第一大国 军事能力不容小觑 [3] - 当前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 世界局势动荡可能使战争成为消化产能的新市场 [3] - 现阶段中国不畏惧战争 但需要道义正当性才能动员民众 类似二战前美国情况 [3] 其他市场动态 - 政府考虑全国推广商品房现房销售制度 重塑购房者信心 楼市去杠杆后时机已成熟 [4] - 美联储维持利率4 25-4 5%区间 符合预期 鲍威尔称关税对通胀影响超预期 [4] - 特朗普将宣布与英国达成重要贸易协议 此前猜测日本但因分歧未能达成 [4] - 比特币价格重返10万美元 跌破8万后反弹 持仓比例为币39% U61% [4] - 泡泡玛特被股东减持22亿 A股ST墨龙摘帽后连续涨停 港股股东趁机减持13%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