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硅光
icon
搜索文档
源杰科技20251030
2025-10-30 23:21
行业与公司 * 涉及的行业为光芯片行业,特别是数据中心和硅光领域 [2] * 涉及的公司为源杰科技 [1] 核心财务表现与增长驱动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度收入为1.78亿元,同比增长207.31%,环比增长47.9% [3] * 2025年前三季度收入为3.83亿元,同比增长115.09% [3] * 2025年第三季度归属公司净利润为5,963.89万元,毛利率有较大幅度提升 [2][3] * 2025年第三季度毛利率超过60%,而第一季度为40%多,第二季度为50% [25] * 业绩增长主要驱动是数据中心领域,尤其是硅光领域相关产品的大规模出货 [2][3] 产品研发与技术进展 * 100G液冷产品已小批量出货,200G产品正在测试,400G产品处于研发阶段且技术难度非常大 [2][5] * 公司在300毫瓦CPU光源方面进展扎实可靠,与客户紧密合作,对产品性能充满信心 [2][9] * 新产品(如高功率产品)处于小规模送样阶段,研发流程仍需完善 [2][10] * 从低功率(如75毫瓦、100毫瓦)转向高功率(如200毫瓦、300毫瓦)涉及产品设计与制造工艺复杂度增加 [24] * 公司去年(2024年)就开始量产100毫瓦产品,与70毫瓦产品混合发货,目前同步批量出货 [28] * 公司采用基于掩埋型芯片(buried heterostructure)的CW光源产品架构,技术成熟 [17] * CW光源功率太大,很难做到免隔离器,因为不用隔离器会破坏激光器内部的相干性 [29] 市场供需、价格与竞争格局 * 整个光芯片行业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8] * 产品价格涨跌主要由供需关系决定,同时也考虑客户长远战略关系,未来价格走势复杂 [8] * 市场需求非常旺盛,因此降价压力较小,对于主要客户外的其他客户,价格可能会有所上涨 [25] * 公司在硅光产业链中与国际友商处于同一起跑线,市场份额稳步提升,有信心成为全球主要CW光源供应商 [13] * 公司产品已出货给海内外多个头部云服务提供商(CSP)和国内头部通信服务提供商(CSC) [14] 产能扩张与资本投入 * 公司自上市以来加大了研发和资本投入,2025年每个季度都有提升 [2][4] * 设备投入预计在2025年年底到2026年第一、第二季度逐渐体现在业绩成长上 [2][4] * 公司已为2026年、2027年的扩产计划预定相关设备并支付定金,以确保持续增长 [4][15] * 扩产瓶颈动态变化,第一季度瓶颈在测试设备,第三季度则在晶圆设备 [29] * 晶圆环节设备交付周期较长,有时达半年、一年甚至更长时间 [15] * 如果设备及工艺顺利达标,预计2026年出货量将显著增加 [16] 客户拓展与战略 * 公司正扩展客户群,重点支持专业客户,并积极与HyperScale终端客户沟通 [2][11] * 公司不仅服务单一客户,而是努力扩展服务更多客户,并考虑战略合作关系及终端客户需求进行布局调整 [2][11] * 公司会尽最大努力支持所有模块厂及其背后的北美云服务提供商(CSP) [12] 其他重要布局与挑战 * 美国建厂项目2025年主要工作集中在基础设施建设及改造,以及部分设备预定,预计2026年设备陆续到位并逐步调试、投产 [4][19][20] * 磷化铟衬底材料供应商多元化,供应情况良好,公司计划从3寸向4寸、再向6寸晶圆尺寸升级 [21] * 电信市场是一个周期性行业,目前处于投资底部逐步攀升阶段,公司产品线齐全并已做好充分准备 [4][18] * 在大批量出货情况下,保证可靠性是非常困难的,生产管理要求极高 [17] * 激光器芯片生产模式从手动或半自动转向全自动化生产模式,是行业重大转型,需要大量自动化设备 [17] * CW光源与硅光芯片之间可以解耦,不存在强绑定关系,市场上的硅光芯片已经比较成熟,可以实现无缝切换 [26]
硅光,到底是个啥?
36氪· 2025-10-30 12:24
硅光技术概述 - 硅光是结合硅半导体工艺与光通信技术,在硅片上集成光器件以实现光信号传输和处理的技术,被视为光通信的未来 [10] - 行业普遍认为硅光是未来方向,包括英伟达、英特尔、思科在内的科技巨头均在力推该技术 [1] 硅光技术原理与架构 - 硅光技术通过共同封装光学技术将网络交换芯片和光引擎集成在一个芯片上,以解决高速率下电通道信号衰减问题 [7] - 硅光光模块采用CMOS制造工艺在硅基材料上直接制造调制器、探测器及无源光学器件,集成度显著高于传统光模块 [17] - 硅光模块内部包含激光器、调制器、波导、探测器、复用器/解复用器等组件,通过硅波导进行光信号传输 [31][32][33][37][42][43] 硅光与传统光模块对比 - 传统光模块采用分立器件封装,组件包括基于III-V族材料的光芯片和基于硅基材料的电芯片,制造过程复杂 [11][13][15] - 硅光模块将多器件单片集成,体积缩小约30%,并采用成本较低的硅衬底,其价格约为磷化铟衬底的二十分之一 [46][47][48] - 硅光模块功耗显著降低约40%,例如800G模块功耗可控制在14W左右,而传统模块可能超过18W [49] 硅光技术优势与挑战 - 硅光技术核心优势包括高集成度、低成本潜力、低功耗以及可复用成熟的CMOS集成电路产业链 [46][51] - 技术挑战包括硅材料本身不适合发光需外挂激光器、硅基调制器在超高速率下信号稳定性需提升、耦合封装精度要求高且成本占总成本90% [32][36][45][52] - 产业标准化不足,各厂商封装接口与驱动协议尚未统一,对成本及规模量产形成阻碍 [54] 硅光应用场景 - 光通信是硅光最主要且落地最快的应用领域,AI算力集群带动光模块向800G及1.6T发展,硅光在800G模块中占比35%-40%,在1.6T模块中占比预计达80% [56][57][58] - 其他应用方向包括激光雷达、光计算及生物传感,光计算能效可比传统电子芯片高出数个数量级,生物传感可用于医疗诊断及环境监测等领域 [59][61][62][63] 市场前景与产业格局 - 据LightCounting预测,2025年硅光模块市场规模将超60亿美元,年增长率超40%;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预测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78.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25.7% [58] - 科技巨头如英特尔、英伟达、思科、IBM等积极布局,国内企业中际旭创、熹联光芯、华工科技、新易盛等代表性企业也在加速追赶 [64]
财联社10月13日早间新闻精选
新浪财经· 2025-10-13 08:28
经贸政策与反制措施 - 中国商务部回应稀土管制并非禁止出口,对符合规定申请将予以许可,并在措施公布前向有关国家和地区作了通报 [1] - 针对美方宣布将对中方加征100%关税,商务部表示动辄以高额关税进行威胁不是正确之道,中方不愿打但也不怕打关税战 [1] - 交通运输部宣布自10月14日起对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作为对美对华造船等行业301调查限制措施的反制 [6] 产业发展与政策支持 - 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方案,提出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和规模化应用,按需布局算力基础设施 [3] - 工信部总工程师表示将加快高端算力芯片、工业多模态算法等技术攻关,大力发展智能机器人、智能穿戴等新一代智能终端 [5] - 上海市推出措施重点支持降低成本、提高可及性、构建产业生态,加快培育硅光、6G、第四代半导体、类脑智能等领域 [7] 金融市场与监管动态 - 9月A股新开户294万户,同比大幅增长61%,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新开2015万户,同比增长50% [8] - 中芯国际、佰维存储两融折算率分别被调回70%和50% [9] - 中国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对高通公司收购Autotalks公司未依法申报经营者集中立案调查 [10] 公司重大合作与投资 - 百利天恒子公司与百时美施贵宝的合作触发2.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 [13] - 明阳智能拟投资142.1亿元在苏格兰建设英国首个全产业链一体化风电机组制造基地 [13] - 中国能建子公司签署约195.54亿元沙特风电和光伏项目工程总承包合同,中国电建签署约117.19亿元沙特光伏项目合同 [13] 公司业绩与资产变动 - 东阳光前三季度净利同比预增171%-200%,北方稀土前三季度净利同比预增273%-287% [14] - 新莱福拟10.54亿元购买金南磁材100%股权,预计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13] - 大恒科技公告徐翔之母郑素贞1.3亿股被司法拍卖,公司将变更为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 [19] 行业特定事件与声明 - 闻泰科技公告对安世半导体的控制权暂时受限,并谴责个别外籍管理层以合规为名行夺权之实 [12] - 两连板海鸥住工公告未参与任何形式的灯塔工厂资质申报与认定,合锻智能公告未取得核聚变相关业务收入 [15] - 广生堂公告乙肝治疗一类创新药GST-HG131研究成果被美国肝病研究协会接受为年会最新突破摘要报告 [18]
【早知道】住建部:研究若干个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配套文件;工信部:开展卫星物联网业务商用试验
证券时报网· 2025-10-13 08:28
政策动态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研究制定若干个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配套文件 [1] - 七部门印发《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 [1] - 交通运输部对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 [1] 产业发展 - 上海加快培育硅光、6G、第四代半导体、类脑智能等产业 [1] - 工信部开展卫星物联网业务商用试验 [1] 市场数据 - 今年9月新开户数293.72万户,同比增长60.73% [1] - 9月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环比回升,物流需求持续向好 [1] 公司公告 - 上纬新材核查完成,于10月13日复牌 [1]
上海:“全链”培育未来产业
新华社· 2025-10-11 16:03
文章核心观点 - 上海发布政策文件,旨在构建未来产业全链条支撑体系,推动产业从萌芽到成熟的全周期发展 [1] 未来产业定义与重点领域 - 未来产业指处于孕育萌发或产业化初期,具有显著颠覆性和前瞻性的新兴产业 [1] - 上海布局的重点领域包括细胞与基因治疗、脑机接口、硅光、6G、类脑智能、量子计算、可控核聚变等 [1] - 针对各重点领域将制定差异化、针对性的培育方案 [1] 政策支持举措 - 政策提出六方面举措:聚焦重点发展领域、强化关键环节支撑、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打造产业集群高地、优化核心要素保障、构建动态培育体系 [1] - 具体措施包括主动布局前沿颠覆性技术研究,建好成果孵化转化平台,建立动态甄别评估调整机制 [1] - 将构建覆盖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1] 工作机制 - 上海构建“四位一体”工作机制:项目经理团队主责、重点任务清单突破、未来产业基金赋能、未来产业集聚区支撑 [1] - 项目经理需懂科技、懂产业、懂投资,对项目实施“里程碑”式全生命周期管理 [2] - 重点任务清单将产业发展重点细化为具体任务,明确发展方向 [2] - 未来产业基金定位为上海市级“功能性母基金”与“耐心资本” [2] - 集聚区作为核心空间载体,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资源高效整合 [2]
2025浦江创新论坛助推全球科技共同体建设
人民日报· 2025-09-23 06:01
论坛概况 - 2025浦江创新论坛于9月22日在上海闭幕 为期3天[1] - 论坛主题为共享创新共塑未来 构建开放合作的全球科技共同体[1] - 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家机构的550余位嘉宾参与[1] 主宾国活动 - 白俄罗斯作为主宾国与中方联合举办科技创新年系列活动[1] - 重点展示科技创新合作情况 举办两国合作项目签约仪式[1] - 举行共建机构揭牌仪式[1] 专题论坛设置 - 举办30余场前沿领域专题论坛和会议[1] - 涵盖量子智能 可控核聚变 具身智能 神经科技 硅光等尖端领域[1] - 聚集诺贝尔奖 沃尔夫奖 图灵奖等科学奖项得主参与研讨[1] 论坛背景 - 浦江创新论坛创设于2008年[1] - 由科技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1] - 旨在搭建创新发展交流平台和国际科技合作平台[1]
在上海 共享创新共塑未来 2025浦江创新论坛今开幕 550位中外嘉宾参会
解放日报· 2025-09-20 10:37
论坛概况与主题 - 2025浦江创新论坛在上海开幕,主题为“共享创新 共塑未来:构建开放合作的全球科技共同体”,主宾国为白俄罗斯 [2][7] - 论坛突出“科技办会”特色,将前沿科技引入论坛场景,并首次设立“预见未来展示区”和“共享未来体验区” [2][3] - 论坛邀请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300多家机构的550位嘉宾参会,包括90多家海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 [8] 量子计算与量子智能 - 量子计算被视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战略制高点,有望在化学催化、材料合成、药物研发等领域提供远超经典计算机的算力 [3] - 上海市科委组建量子计算项目经理团队,开展科技战略研究、产业一体化布局和全链条管理 [3] - 联合团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在60毫秒内成功构建2024个原子的无缺陷二维和三维原子阵列,创造世界纪录 [3] - 量子科技专题论坛将谋划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并成立“上海量子人工智能联合体”以促进跨界合作 [4] 人工智能与具身智能应用 - “智申花魔镜”集成血谱光学成像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通过30秒面部扫描可精准分析30余项健康指标 [5] - 人形安保机器人拥有19自由度的高仿真灵巧手,脸部可做出16种微表情,能为参会者提供引导服务 [6] - “全景浦江”智能会务系统接入“小江豚”AI智能体,具有自然语言交互和情感识别功能,提供个性化服务 [6] 脑机接口与神经科技 - 通过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体验者经过10分钟训练即可凭意念操控游戏角色 [5] - 华山医院与岩思类脑等机构组建iBrain侵入式脑电数据联盟,为脑机接口技术研发提供临床脑电数据 [5] - 上海于今年6月启动建设我国首个脑机接口未来产业集聚区 [5] 可控核聚变 - 可控核聚变是上海重点布局的未来产业之一,多条技术路线的聚变能源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1][2] -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ITER)总干事表示,在能源革命中,中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1] 科技外交与国际合作 - 论坛自2012年设立主宾国机制,已成为科技外交的重要平台,主宾国名单已从欧洲延伸至亚洲和南美洲 [7] - 论坛期间将联合举办“中白科技创新年”系列活动以及合作项目签约、共建机构揭牌等仪式 [7] - 论坛已走出国门,举办了英国分论坛和多伦多分论坛,并设立了上海创新中心(伦敦)和上海技术交易所伦敦分中心 [7]
2025年浦江创新论坛即将开幕 论坛规模和参会嘉宾数量为历届之最
证券时报网· 2025-09-13 14:51
论坛概况与规模 - 2025年浦江创新论坛将于9月20日至22日在上海举办,主题为“共享创新共塑未来:构建开放合作的全球科技共同体” [1] - 论坛将举办1场开幕式、1场主论坛、30场专题论坛和5场重要活动,其规模和参会嘉宾数量均为历届之最 [1] - 论坛已邀请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家机构,共计550位嘉宾参与,其中近40%来自海外及中国港澳台地区 [1] 前沿科技议题 - 论坛将聚焦基础前沿与交叉创新和未来产业,举办AI for Science、量子智能、可控核聚变、具身智能、神经科技、硅光等30余场前沿领域专题论坛 [1] 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 - 本届InnoMatch技术转移大会将面向全球发布10000项技术需求,企业投入资金超200亿元,发布人才需求岗位2000个 [2] - 大会将展示80余项前沿领域首发首秀产品和体验场景,吸引120多家行业骨干企业、200余家中小企业和20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服务机构参展 [2] - 历届InnoMatch大会共释放21000余项技术需求、35000余项人才需求,展示4080项创新产品,达成意向合作金额近180亿元 [2] 上海科技创新生态 - 上海持续实施“探索者计划”,参与企业已拓展到22家,并发布支持企业加强基础研究的9条政策措施 [2] - 202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中上海牵头4项、参与1项,重大原创成果持续涌现 [2] - 2024年以来,39家科技成果转化创新改革试点单位赋权成果近250项,转化金额23.9亿元,孵化公司167家,吸纳投资额超74.9亿元 [3] - 上海打造概念验证、高质量孵化等体系化生态,12家高质量孵化器在孵企业超300家,并启动建设6家高质量概念验证平台 [3] - 全市平均每天新设立科技企业约300家,科技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日益完善 [3]
浦江创新论坛20日起在沪举行 550位中外嘉宾共论“全球科技共同体”
解放日报· 2025-09-13 09:11
论坛基本信息 - 第18届浦江创新论坛将于9月20日至22日在上海举行,主题为“共享创新 共塑未来:构建开放合作的全球科技共同体” [1] - 论坛主宾国为白俄罗斯共和国,主宾省为辽宁省 [1] - 论坛包括开幕式、主论坛、30场专题论坛及5场重要活动 [1] 全球科技合作 - 论坛已邀请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300多家机构的550位嘉宾,其中近40%来自白俄罗斯、美国、德国、瑞士、丹麦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 [1] - 白俄罗斯作为主宾国将与中方联合举办“中白科技创新年”系列活动,包括合作项目签约和共建机构揭牌 [1] - 历届主宾国和“一带一路”合作国家将举办中欧、中德、中瑞等多场国际合作论坛 [1] 前沿科技领域 - 论坛将举办AI for Science、量子智能、可控核聚变、具身智能、神经科技、硅光等30余场前沿领域专题论坛 [2] - 活动邀请诺贝尔奖、沃尔夫奖、图灵奖得主等重量级嘉宾参与 [2] 科技成果转化与投融资 - InnoMatch技术转移大会将面向全球发布1万项技术需求,企业投入资金超200亿元,发布2000个人才需求岗位 [3] - 大会将展示80余项前沿领域首发首秀产品和体验场景,120多家行业骨干企业、200余家中小企业及200多家高校、科研院所、服务机构参展 [3] - WeStart创业投资大会吸引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未来产业四大领域的1487个团队报名,其中境外项目71项,已遴选出100个优质项目进行路演 [3] 论坛服务与技术 - 论坛升级了基于大模型技术的浦江专属AI智能体“小江豚2.0”,具备实时直播、多语种查询、智能导航等功能 [3]
2025浦江创新论坛年会将于20日在上海举办
央视新闻· 2025-09-12 21:56
论坛基本信息 - 2025浦江创新论坛(第十八届)年会将于2025年9月20日至22日在上海举办 [1] - 主宾国为白俄罗斯共和国,主宾省为辽宁省 [1] 论坛活动安排 - 论坛将重点组织"1+1+30+2+2+X"场活动 [1] - 活动包括1场开幕式、1场主论坛、约30场专题论坛 [1] - 活动包括2场展示对接(InnoMatch技术转移大会、WeStart创业投资大会) [1] - 活动包括2场特别对话(青年科学家座谈会、高端国际人才座谈会) [1] - 活动包括"中白科技创新年闭幕式"和"成果发布会"等重要活动 [1] 论坛核心议题 - 论坛将围绕培育未来产业展开 [1] - 重点聚焦领域包括量子智能、可控核聚变、具身智能、神经科技、硅光 [1] - 将邀请国内外重量级嘉宾共谋未来创新之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