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成长层
搜索文档
今日,科创板科创成长层“迎新”!
证券时报· 2025-10-28 08:05
科创板科创成长层设立与首批公司上市 - 10月28日,禾元生物、西安奕材、必贝特三家未盈利公司作为科创板科创成长层首批新注册公司上市 [1] - 科创板“1+6”政策于6月18日宣布,设立科创成长层,旨在服务技术有突破、前景广阔但未盈利的科技企业 [1] - 上交所于7月13日发布配套业务规则,32家存量公司在规则发布当日已纳入科创成长层 [1] 首批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 - 禾元生物采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是第五套标准重启后首家过会并获注册批文的公司,目前共有8个在研药品管线,其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奥福民)于今年7月获批上市 [2] - 必贝特同样采用第五套标准上市,其1类创新药产品BEBT-908已获批上市,BEBT-209处于III期临床试验,另有5个产品处于I期临床试验阶段 [2] - 西安奕材采用科创板第四套标准上市,基于2024年月均出货量和年末产能统计,为中国内地第一、全球第六的12英寸硅片厂商 [3] - 新注册未盈利企业自上市之日起自动纳入科创成长层 [3] 差异化限售机制的实施与市场反应 - 网下发行同步落地差异化限售机制,对未盈利企业设置锁定比例更高、锁定期限更长的网下投资机构,可相应提高其配售比例 [4] - 三家公司为A类投资者设置了3档差异化限售档位,例如禾元生物A1档限售比例70%、限售期9个月,A2档限售比例45%、限售期6个月,A3档限售比例10%、限售期6个月 [4] - 投资者在锁定期限长、比例高的A1、A2档位报价踊跃,对应申购量合计占比约七成,A1档投资者的配售比例约是A3档的9倍 [5][6] 科创板“1+6”改革的进展与成效 - 自改革启动以来,科创板新增受理26家企业,其中未盈利企业8家 [7][11] - 采用第五套标准的企业北芯生命、未盈利企业摩尔线程、昂瑞微已分别提交注册,沐曦股份已于10月24日通过上市委审议 [7][11] - 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已扩围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已受理首家披露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的第五套标准企业泰诺麦博的IPO申请 [7] - 改革启动4个月内已新增21只科创板ETF上市,截至目前上交所上市的科创板ETF达105只,跟踪产品总规模达3000亿元 [8][12] - 32家科创成长层存量公司IPO募资净额合计达1051.97亿元 [12] 市场基础设施与投资者参与情况 - 科创成长层技术系统改造完成,股票简称添加“U”标识,新注册股票加“成”标签,存量股票加“成1”标签 [14] - 普通投资者需签署《科创成长层风险揭示书》方可参与新注册股票的申购和交易 [14] - 截至目前,共计758万个投资者账户开通了科创成长层交易权限,是存量投资者活跃账户的1.26倍 [15] - 上交所组织营业部宣讲200余场,实现了108家会员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宣导全覆盖,并在14个重点城市举办政策宣介会15场,覆盖企业、机构超1000家,累计超2300人参会 [15] 科创成长层公司的研发投入特征 - 32家科创成长层存量公司展现出高研发投入特征,例如首药控股-U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395.23%,海分公-U的比例为47441.25% [13] - 百济神州-U的研发投入金额达141.40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1.96% [13]
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科创板上市公告书提示性公告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5-10-28 07:15
上市概况 - 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民币普通股股票将于2025年10月2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 [1] - 股票简称为禾元生物,扩位简称为武汉禾元生物,股票代码为688765 [3] - 首次公开发行后总股本为357,500,000股,首次公开发行股份数量为89,451,354股 [3] 公司财务与估值 - 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尚未盈利,自上市之日起将纳入科创成长层 [2] - 本次发行价格为29.06元/股,对应的公司2024年摊薄后市净率为3.43倍 [4] - 该市净率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市净率算术平均水平 [4] 股本结构与流动性 - 公司发行后总股本为35,750.0000万股 [2] - 上市初期无限售流通股数量为4,097.8773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为11.46% [2] - 流通股数量较少主要因原始股股东、保荐人相关子公司、战略配售投资者及部分网下投资者股份存在锁定期 [2] 交易机制 - 科创板股票上市后的前5个交易日不设价格涨跌幅限制,此后涨跌幅限制比例为20% [2] - 科创板股票上市首日即可作为融资融券标的 [4]
西安奕斯伟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科创板上市公告书提示性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10-28 07:10
上市概况 - 公司股票简称西安奕材,股票代码688783,将于2025年10月2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 [1][4] - 首次公开发行后总股本为4,037,800,000股,本次发行股票数量为537,800,000股,均为新股 [4] - 上市公告书及招股说明书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及指定媒体网站披露 [1] 股本与流动性 - 上市初期无限售流通股数量为164,617,586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为4.08% [3] - 流通股数量较少主要因原始股股东、保荐人跟投股份、战略配售投资者及网下投资者股份存在锁定期 [3] 估值指标 - 公司选择市销率作为估值指标,因尚未盈利 [7] - 本次发行价格8.62元/股对应的2024年摊薄后市销率为16.41倍 [8] - 该市销率低于A股可比公司2024年市销率水平 [8] 交易机制 - 科创板股票上市后的前5个交易日不设价格涨跌幅限制,此后涨跌幅限制比例为20% [2] - 公司股票上市首日即可作为融资融券标的 [9]
科创成长层首股禾元生物打新,券商提醒缺位让投资者遭遇权限门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8 07:09
禾元生物申购事件与市场反应 - 科创成长层首股禾元生物于10月14日进行网上申购,申购代码787765,但许多已开通科创板权限的投资者因未签署《科创成长层风险揭示书》而申购失败,权限成为“隐形门槛”[1][2][3] - 禾元生物是重启科创板第五套标准后首家过会并取得注册批文的企业,也是科创成长层新注册企业中首家启动发行的企业,总发行数量为8945万股,其中网上发行1431万股[2][3] - 投资者参与网上申购的申购数量上限为1.4万股,顶格申购需配沪市市值14万元[3] 科创成长层投资者准入门槛 - 个人投资者参与科创成长层交易,需先满足科创板权限开通条件:前20个交易日日均资产不低于50万元、参与证券交易2年以上、风险测评等级C4及以上[4] - 对于已开通科创板交易权限且风险等级为C4及以上的投资者,仅需补充签署《科创成长层风险揭示书》即可参与科创成长层股票交易[4] 券商服务质量分化 - 部分券商如中金财富展现出主动服务意识,在申购前两周通过短信、APP弹窗、客户经理一对一沟通等方式批量提醒客户,并指导线上开通权限[5] - 部分券商如平安证券等服务不到位,未进行任何主动提示,导致客户在申购当日被驳回后才知情,错过申购时间,调查发现过半券商未开展针对性提醒服务[5] - 投资者呼吁券商建立新品种申购预警机制,避免权限问题影响打新机会[6] 禾元生物公司基本面 - 公司是一家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专注于水稻胚乳细胞表达体系的植物分子医药技术研发,核心产品HY1001已完成国内III期临床研究并达到主要和次要终点[3] - 公司目前尚未盈利,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339.97万元、2426.41万元、2521.61万元及1271.05万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4亿元、-1.87亿元、-1.51亿元及-8162.78万元[3] 本周其他科创成长层新股信息 - 除禾元生物外,本周另有西安奕材和必贝特两家科创成长层新股可申购,西安奕材申购代码732175,发行价格17.08元/股,申购上限1.25万股,于10月16日申购[8][9] - 西安奕材是“科创板八条”发布后上交所受理的首家未盈利企业,专注12英寸硅片研发生产,基于2024年月均出货量和年末产能,公司是中国大陆第一、全球第六的12英寸硅片厂商,全球份额约6%-7%[9] - 必贝特是一家采用第五套上市标准的生物医药公司,申购代码787759,申购上限5.35万股,于10月17日申购,核心产品BEBT-908已获批上市,公司目前尚未盈利[8][9] 未盈利企业估值方法 - 对于未盈利企业,估值不能按传统模式测算,可采用虚值期权模型、市销率法、现金流折现法等方法来捕捉未来增长潜力而非当前盈利[9]
高投入驱动高成长 科创成长层公司演绎“研发反哺”新范式
搜狐财经· 2025-10-28 06:23
科创板科创成长层设立与首批公司概况 - 2025年6月18日科创板启动“1+6”改革并设置科创成长层,同年7月13日上交所发布配套业务规则,32家存量公司于规则发布当日被纳入[1] - 预计科创成长层未来将迎来更多新上市公司,以进一步丰富其内涵并壮大群体阵容[1] 融资规模与资金运用 - 32家科创成长层存量公司通过IPO募集资金净额合计达1051.97亿元,为研发投入、产能建设和商业化提供支持[1] - 其中27家公司IPO募集资金净额超过10亿元,百济神州和芯联集成的募集资金净额均超过百亿元[1] - 通过合理运用募集资金投入研发生产和技术商业化,多家公司已发展成为行业龙头[1] 市值规模与市场地位 - 32家公司A股总市值合计达1.22万亿元,如叠加其他证券市场市值则合计接近1.5万亿元[1] - 其中20家公司总市值超过100亿元,寒武纪、百济神州等已成为行业内备受瞩目的龙头企业[1] 营业收入表现 - 32家公司2024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675.75亿元,其中29家公司营业收入突破1亿元,百济神州营收规模最大已突破270亿元[2] - 2025年上半年32家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06.91亿元[2] - 多家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实现增长,例如寒武纪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46.07亿元,同比增长2386.38%[2] 盈利能力与亏损收窄趋势 - 受产品导入期、高研发投入、高折旧摊销等因素影响,科创成长层公司普遍亏损,2024年合计亏损211.33亿元[2] - 但业绩呈现边际改善,2024年合计亏损较2023年减少38.45亿元,其中19家公司同比实现缩亏[2] - 部分公司盈利能力增强,如寒武纪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05亿元,同比扭亏为盈[2] 研发投入强度 - 2024年32家公司研发投入合计达306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的中位数为65.40%,领跑科创板[3] - 其中10家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超过100%,高水平研发投入成为其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因[3]
首批增量科创成长层公司今日上市 科创板包容性集聚“硬科技”动能
上海证券报· 2025-10-28 04:32
科创板“科创成长层”改革落地 - 10月28日禾元生物、西安奕材、必贝特3家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集体上市成为首批增量科创成长层公司使科创成长层公司总数达到35家科创板上市公司总数达到592家 [1] - 此次上市标志着今年6月18日中国证监会推出的深化科创板改革“1+6”政策措施正式落地特别是科创成长层的设置和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的重启 [1] - 改革政策发布后一批前沿科技领域企业加快上市步伐包括摩尔线程、沐曦股份IPO过会兆芯集成进入问询阶段以及本源量子、星河动力等商业航天企业启动IPO辅导 [1] 首批增量科创成长层公司概况 - 3家公司均属于未盈利企业但具备硬科技实力西安奕材为半导体行业新秀是国内12英寸硅片领域头部企业基于2024年月均出货量和年末产能统计为中国境内第一、全球第六的12英寸硅片厂商全球市场份额占比分别约为6%和7%截至2025年上半年是中国境内该领域拥有已授权境内外发明专利最多的厂商 [2] - 西安奕材是“科创板八条”发布后首家获得IPO受理的未盈利企业选择科创板第四套标准申报上市即预计市值不低于3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亿元 [2] - 禾元生物与必贝特来自生物医药行业均采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申报上市禾元生物是重启第五套标准后首家IPO过会并取得注册批文的企业也是科创成长层新注册企业中首家启动发行的企业 [2] 生物医药公司硬科技实力 - 禾元生物全球首创“稻米造血”技术获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支持其自主研发的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水稻)于今年7月获批上市是我国首个获批上市的重组人血清白蛋白产品适应症为肝硬化低白蛋白血症 [3] - 必贝特专注于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领域创新药研发其1类创新药产品BEBT-908(注射用盐酸伊吡诺司他)于6月30日获批上市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公司正积极推进商业化此外BEBT-209处于III期临床试验BEBT-109已获准开展III期临床试验 [3] 科创成长层存量公司创新潜能 - “1+6”政策后32家尚未扭亏的存量未盈利上市公司全部进入科创成长层主要分布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4] - 2024年32家存量公司研发投入合计达306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中位数为65.40%领跑科创板 [4] - 科创板成长层13家存量创新药企业已成功推出20款具备“全球新”属性的国家1类新药推动10款创新药物在17项适应症治疗上取得“突破性疗法”认定 [5] 创新药与信息技术领域进展 - 今年以来一批创新药企业推动多单出海交易落地潜在交易总额合计近50亿美元例如迈威生物与Calico就IL-11靶向疗法达成协议潜在交易总额达5.96亿美元诺诚健华与Zenas BioPharma达成协议预计取得1亿美元首付款和近期里程碑付款及700万普通股股票潜在交易总额超20亿美元 [5] - 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芯联集成成为中国最大车规级IGBT生产基地之一产品渗透国内90%以上新能源车企寒武纪深化与头部企业技术合作融入国产AI基础设施建设星环科技连续5年蝉联中国大数据平台市场份额第一核心产品落地金融、能源、政务等行业云天励飞自研DeepEdge 10芯片为深空探测实验室星载计算提供支撑 [6]
高投入驱动高成长科创成长层公司演绎“研发反哺”新范式
证券时报· 2025-10-28 02:15
科创板科创成长层设立与公司纳入 - 2025年6月18日科创板启动“1+6”改革并设置科创成长层,同年7月13日上交所发布配套业务规则,32家存量公司于规则发布当日被纳入该层 [1] - 科创成长层预计将迎来更多新公司,以进一步丰富其内涵并壮大相关群体阵容 [1] 融资规模与资金运用 - 32家科创成长层存量公司通过IPO募集资金净额合计达1051.97亿元,其中27家公司IPO募集资金净额超过10亿元 [1] - 百济神州和芯联集成的IPO募集资金净额均超过百亿元,相关资金被合理用于研发投入、产能建设和技术商业化,推动部分公司成为行业龙头 [1] 市值规模与行业地位 - 32家科创成长层公司A股总市值合计达1.22万亿元,如叠加其他证券市场市值则接近1.5万亿元,其中20家公司总市值超过100亿元 [1] - 寒武纪、百济神州等公司已成为行业内备受瞩目的龙头企业 [1] 营业收入表现 - 32家公司2024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675.75亿元,其中29家公司营业收入突破1亿元,百济神州营业收入规模最大,已突破270亿元 [2] - 2025年上半年32家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406.91亿元,寒武纪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达46.07亿元,同比增长2386.38% [2] 盈利能力与亏损收窄 - 寒武纪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05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2] - 受产品导入期、高研发投入和高折旧摊销影响,科创成长层公司普遍亏损,但2024年32家公司合计亏损211.33亿元,较2023年减亏38.45亿元,其中19家公司同比缩亏,业绩边际缩亏态势日趋明朗 [2] 研发投入水平 - 2024年32家公司研发投入合计达306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的中位数为65.40%,领跑科创板 [3] - 其中10家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超过100%,高水平研发投入成为其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因 [3]
继往开来,看科创成长层如何托举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成长
证券时报网· 2025-10-27 19:55
科创成长层政策与定位 - 科创成长层为高研发投入、暂未盈利的硬科技企业搭建连接技术与资本的桥梁 [1] - 该层定位清晰,立意高远,补强了硬科技融资的关键一环,回应了全球科技竞争格局 [2] - 政策推出后新增申报企业18家,平移纳入32家企业,集聚效应不断放大 [3] 代表性企业案例与融资成效 - 寒武纪作为首批平移企业,平移后4个月即通过科创板再融资机制获得39.85亿元定增资金 [1] - 寒武纪上市后5年内完成两笔再融资及IPO募资,合计超82亿元,并实现连续四个季度盈利 [2] - 摩尔线程科创板IPO从受理到过会仅用时88天,有望成为首批原生登陆科创成长层的企业 [1] 关键领域技术突破与产业应用 - 半导体制造领域,芯联集成已成为中国最大车规级IGBT生产基地之一,产品渗透国内90%以上新能源车企 [5] - AI算力领域,寒武纪深化与头部企业技术合作,深度融入国产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 [5] - 通信赛道,翱捷科技5G智能手机芯片成功流片,信科移动开展17项6G关键技术研究 [5] - 算法应用领域,星环科技连续5年蝉联中国大数据平台市场份额第一 [6] - 云天励飞自研DeepEdge 10芯片为深空探测实验室星载计算提供核心支撑 [6] 前沿赛道布局与长期研发 - 具身智能赛道,埃夫特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居国产企业前三,新一代伺服驱动器进入小批量阶段 [7] - 奥比中光聚焦机器人3D视觉,与优必选、天工机器人等人形机器人客户达成合作 [7] - 奥比中光自2022年7月以未盈利状态登陆科创板,至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扭亏为盈 [7] 制度创新与生态建设 - 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扩围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 [7] - 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提升对企业含科量的精准识别能力 [8] - 试点预先审阅机制,有助于优质半导体、人工智能企业保护商业秘密 [8]
聚焦科创成长层丨继往开来,看科创成长层如何托举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成长
证券时报· 2025-10-27 12:18
科创成长层定位与意义 - 科创成长层为高研发、暂未盈利的硬科技主体搭建连接技术与资本的桥梁,是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的及时雨[1] - 板块定位清晰立意高远,补强硬科技融资关键一环,回应全球科技竞争格局[3] - 对存量企业体现政策适配性,如寒武纪平移后获39.85亿元定增资金提升长期竞争力[1][3] 企业案例与市场影响 - 寒武纪作为平移企业代表,上市后5年内完成两笔再融资,IPO募资合计超82亿元,产品在多个重点行业规模化部署并实现连续四个季度盈利[3] - 增量企业加速集聚,科创成长层已平移纳入32家企业,新政后新增申报18家,摩尔线程等GPU独角兽过会,兆芯集成等进入IPO审核通道[4] - 奥比中光自2022年7月以未盈利状态登陆科创板,至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扭亏为盈,营收利润稳步增长[10] 技术突破与产业应用 - 半导体制造领域芯联集成成为中国最大车规级IGBT生产基地之一,产品渗透国内90%以上新能源车企[7] - AI算力领域寒武纪深化与头部企业技术合作,融入国产AI基础设施建设[7] - 通信赛道翱捷科技5G智能手机芯片成功流片,信科移动开展17项6G关键技术研究[7] - 算法应用领域星环科技连续5年蝉联中国大数据平台市场份额第一,云天励飞自研芯片支撑深空探测实验室星载计算[8] 前沿布局与未来赛道 - 具身智能赛道埃夫特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居国产企业前三,新一代伺服驱动器进入小批量阶段[10] - 奥比中光聚焦机器人3D视觉,与优必选、天工机器人等人形机器人客户达成合作[10] - 中芯国际作为首家摘U企业,上市后五年月产能翻番,全年营收达500亿元里程碑,稳居全球纯晶圆代工领域第二[8] 制度创新与生态建设 - 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扩围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更好服务国家战略[11] - 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提升对硬科技企业含科量的精准识别能力[11] - 试点预先审阅机制有助于优质半导体、人工智能企业保护商业秘密,避免过早披露造成不利影响[11]
聚焦科创成长层丨继往开来,看科创成长层如何托举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成长
证券时报· 2025-10-27 12:14
文章核心观点 - 科创成长层的设立为高研发投入、暂未盈利的硬科技企业提供了关键的资本支持平台,通过更具包容性的政策和融资机制,助力企业技术攻坚和长远发展 [1][3][11] - 科创成长层已吸引并汇聚了一批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和国产替代的企业,其集聚效应和示范效应正不断放大 [4][6][7] - 相关改革举措持续优化资本生态,通过扩围上市标准、引入专业投资者等机制,进一步支持前沿科技领域企业的发展 [11][12] 科创成长层的定位与意义 - 科创成长层旨在为“高研发、暂未盈利”的硬科技主体搭建连接技术与资本的桥梁,是对硬科技发展规律的深度回应 [1][3] - 对存量企业如寒武纪而言,平移至科创成长层意味着“政策适配”,公司上市后5年内通过IPO及再融资合计募资超82亿元,解决了发展燃眉之急,并实现连续四个季度盈利 [3] - 政策吸引下,“新鲜血液”加速集聚,截至文章发布时,科创成长层共平移纳入32家企业,新增申报18家,多家企业即将上市或已过会,集聚效应放大 [4] 企业的技术突破与产业贡献 - 半导体制造领域,芯联集成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车规级IGBT生产基地之一,产品渗透国内90%以上的新能源车企 [7] - AI算力领域,寒武纪深化与头部企业的技术合作,深度融入国产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建设 [7] - 通信赛道,翱捷科技5G智能手机芯片成功流片,信科移动开展17项6G关键技术研究,稳固全球标准话语权 [7] - 算法应用领域,星环科技连续5年蝉联中国大数据平台专业厂商市场份额第一,云天励飞自研芯片为深空探测实验室提供核心支撑 [7] - 上市后实现扭亏为盈的范例存在,如中芯国际上市后五年月产能翻番,全年营收达500亿元,在纯晶圆代工领域稳居全球第二 [8] 前沿布局与长期发展 - 部分企业在具身智能等未来赛道抢占先机,例如埃夫特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份额居国产企业前三,其新一代伺服驱动器已进入小批量阶段 [10] - 奥比中光聚焦3D视觉,与优必选等人形机器人客户合作,公司自2022年7月上市后,于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扭亏为盈,营收利润稳步增长 [10] 制度创新与生态建设 - 第五套上市标准适用范围扩围至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更多前沿科技领域,以服务国家战略 [12] - 试点引入资深专业机构投资者制度,以提升对硬科技企业“含科量”的精准识别能力 [12] - 试点预先审阅机制,有助于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领域的优质企业保护商业秘密,避免过早披露信息造成不利影响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