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学研
icon
搜索文档
多点聚力支撑经开区改革创新 做强做优主导产业开辟新领域新赛道
央视网· 2025-05-28 10:27
央视网消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5月27日举行政策例行吹风会,中国商务部、生态环境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介绍深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 区改革创新的相关举措。 商务部表示,在对外开放、发展新质生产力等4方面,推出16项政策举措,以高水平开放促经开区高质量发展。 生态环境部表示,鼓励发展绿电、创建碳达峰试点园区。市场监管总局表示,将大力推进形成具有本地区特色的"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进一 步优化营商环境。 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232个国家级经开区共有外资企业超过6万家,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9.9万家。 目前,经开区里的各类经营主体已经超过了490万家。其中,包括7.3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8.5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以上研发机构超过 1.5万家。 国家级经开区高新技术企业数占全国18.3% 一大批国内外企业在国家级经开区投资兴业、创新创业,已经逐步形成了规模庞大、分工明晰、配套齐全的产业体系。覆盖了电子信息、高端 装备制造、汽车、石化、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领域。 中国商务部:超6万家外资企业落户国家级经开区 鼓励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领域外商投资,支持数字服务出口,建设内外贸融合发展产业集群、国际枢纽物流中心;加 ...
“上证·院士说”做客“徽客厅” 聚焦制药行业机遇与挑战
搜狐财经· 2025-05-27 23:06
活动概述 - 上海证券报"上证·院士说"系列活动第九期于5月22日举办,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马大为解析制药行业机遇与挑战 [1] - 活动由华安证券全程深度支持,旨在通过科学家分享前沿技术趋势,为资本市场提供"技术风向标" [2] - 同期举办生物医药产业与科创金融对接活动,包含企业路演、金融服务展示及院士演讲 [2][4] 制药行业分析 - 马大为院士长期从事有机合成方法学、天然产物全合成及药物发现研究,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1] - 活动聚焦制药行业技术前沿,探讨创新驱动发展路径 [5] 华安证券战略布局 - 公司年初起战略支持"上证·院士说"系列活动,践行科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2] - "徽客厅"平台自2023年8月建立以来已举办37场活动,吸引超500家企事业单位参与,含80余家上市公司,促成数十项跨区域合作 [4] - 平台计划升级至3.0版本,强化要素对接和双招双引功能,打造安徽融入长三角的前沿阵地 [4] 生物医药产业对接 - 赛箔生物科技CEO汤忞参与企业路演,华安证券及兴业银行分别展示港股上市服务和医药行业金融方案 [4] - 安徽省人工智能母基金由华安嘉业高级投资经理严士涵推介,蚌埠市招商局现场推介投资环境 [4]
同济大学携手上海嘉定打造环同济知识经济圈2.0
中国新闻网· 2025-05-27 20:04
科技创新产业化大会 - 同济大学宣布打造"嘉定环同济知识经济圈2 0",嘉定区启动"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新一轮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1] - 大会聚焦新能源汽车、智慧交通、人工智能等领域,搭建高能级合作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新质生产力培育 [1] - 同济大学将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与嘉定区政府、在地企业建立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 [1] 校地合作进展 - 嘉定区与同济大学合作日益紧密,本次大会标志着环同济知识经济圈拉开新一轮建设序幕 [2] - 嘉定区将持续深化校地合作,推动更多标志性、原创性的重大科技成果在嘉定诞生并转化落地 [2] - 同济大学将通过"学科融合、机构融合、产教融合"三大举措,打造"政-校-企"共建共享共赢的协同创新生态 [4] 环同济知识经济圈规划 - 同济大学与嘉定区携手打造"嘉定环同济知识经济圈2 0",打造具有创新策源意义的"核爆点" [5] - 规划面积约30平方公里,依托同济大学"大制造、大材料、大交通、大信息"四大优势学科 [5] - 将围绕人工智能、现代交通、装备制造业的学科集群,推动机器人、智慧交通、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发展 [5] 科技活动与成果 - 2025年嘉定科技节以"科技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培育城市科学文化 [7] - 发布"嘉定区十大科技创新应用场景",聚焦汽车"新四化"、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科创领域 [7] - 启动"十大最具转化潜力科技成果——智能系统赛道"评选和"智能系统国际创新大赛" [7]
联动长三角 食博汇新篇—首站连云港共绘餐饮协作新蓝图
中国食品网· 2025-05-27 18:01
长三角江南美食创新中心常务副理事长章平宝深入解读了创新中心的战略定位与发展规划。面对长三角 超1.2万亿元餐饮市场规模下的同质化竞争、传统技艺传承困境等挑战,创新中心以长三角一体化为契 机,整合区域资源、推动产学研协同,促进美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打造集技术研发、科学普及、标准 制定、人才培养、文化研究交流于一体的权威平台,推动美食产业向标准化、数字化、健康化升级。他 强调区域协同、共建共享是建设创新中心的指导思想,并指出连云港独特的文旅与餐饮资源为区域产业 5月26日,长三角餐饮产业协同发展系列走访活动在江苏连云港市正式启动。长三角江南美食创新中心 联合长三角食博会组委会组成代表团,与连云港市旅游饭店业协会、连云港市烹饪餐饮行业协会及骨干 企业代表齐聚花果山国际酒店,围绕区域餐饮资源整合、食博会合作落地、产业协同发展等议题展开深 度对话,共谋长三角餐饮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座谈会上,连云港市旅游饭店业协会及连云港市烹饪餐饮行业协会会长韩亮率先介绍了本地餐饮产业发 展现状。作为黄海之滨的重要节点城市,连云港依托丰富的海洋资源,构建起以海鲜美食为核心的特色 餐饮体系,形成了以"鲜、活、美"为核心的地方饮食文化 ...
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科学家与企业家如何同题共答?
新华社· 2025-05-27 16:06
新华社北京5月27日电 题: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科学家与企业家如何同题共答? 新华社记者温竞华 一个顶刊好成果,为啥出了实验室却进入不了市场?科学家有成果,企业有需求,为啥总是匹配不上? 近日,记者旁听了一场特别的闭门研讨会。会上,数十位来自科研一线的青年科学家与数十位上市公司 负责人围坐一桌,直面科技成果转化的痛点难点,坦诚交流、各抒己见,在碰撞中寻求"解题思路"。 《2024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显示,我国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53.3%。相比之下,2022年的调查显 示,我国高校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仅为3.9%。 "我既是科研人员,也在学校里负责成果转化工作。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是当前我们在科研产业 化上面临的一大痛点。"作为最先发言的人之一,华东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杨强开门见 山。 近年来,从加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到拓宽科技创新的融资渠道;从试点开展职务科技成果 赋权改革到加快培育技术经理人队伍,各地都在积极探索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记者在研讨会现场看到,科技界、产业界和社会力量正在努力探索、改变,推动科学家和企业家同题共 答、双向奔赴、各得其所—— 深圳粤港 ...
中国园艺学会小浆果分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暨长江流域蓝莓产业发展大会成功举办!
消费日报网· 2025-05-27 15:21
行业会议概况 - 中国园艺学会小浆果分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暨长江流域蓝莓产业发展大会在怀宁县召开,吸引全国小浆果产业链300余人参会,聚焦产学研融合与产业高质量发展[2] - 会议由中国园艺学会、吉林农业大学等机构指导,iFresh亚果会主办,怀宁县蓝莓产业相关单位承办,多家科研机构及媒体协办[4] - 参会嘉宾包括多地政府领导、高校代表及产业专家,如吉林农业大学副校长马红霞、安徽农业大学副校长江海洋等[6] 怀宁县蓝莓产业现状 - 怀宁县将蓝莓作为主导产业,种植规模从"1棵苗"发展到10万亩,形成"怀宁蓝莓"特色品牌,并协同发展粮油、黄茶等产业[8] - 怀宁县蓝莓种植面积已达9.5万亩,地处北纬30°黄金种植带,是长江流域优势产区,产业体系完善并带动集体增收与就业[11] - "十四五"目标为"双十双百",力争成为全国蓝莓产业单打冠军、深加工集散中心及休闲旅游区[12] 产学研合作与技术发展 - 安徽农业大学将深化与怀宁产学研合作,推动蓝莓技术升级,发挥高校科研优势[8] - 吉林农业大学聚焦小浆果育种及寒地栽培技术,计划加强产区合作,推动抗逆品种选育与功能性产品开发[9] - 会议设置30余位专家学术报告,覆盖育种、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环节,并举办技术对接活动[11] 区域产业协同发展 - 怀宁、靖宇、麻江、无为等产区代表现场推介,展现我国蓝莓区域化、特色化发展及三产融合实践[9] - 大会通过学术研讨、产区推介等形式促进全国产区经验交流与协作,推动产业迈上新台阶[12] 产业活动与规划 - 会议持续至5月23日,包含实地考察怀宁种植基地与加工企业环节[11] - 怀宁县计划通过科技创新与产业联动,打造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区,实现"田园变公园、农区变景区"愿景[12]
多方共话新路径,协同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新浪证券· 2025-05-27 13:31
会议背景与意义 - 中国科技发展基金会主办"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新路径闭门研讨会",聚焦产学研用精准对接机制建设 [3] - 会议旨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向"需求牵引型"转型升级,构建需求导向的成果筛选体系和全要素配置平台 [3] - 参会方包括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上市公司、产业界及投资机构等多领域专家 [1] 科研产业化挑战 - 青年科学家指出科研成果转化存在"最后一公里"瓶颈,实验室研发与市场应用衔接不畅 [6] - 呼吁建立高效产学研对接平台和常态化校企技术需求对接渠道 [6] - 建议改革科研评价体系,增加技术转移权重系数,优化资源配置模式 [6] 上市公司科技布局痛点 - 企业面临技术路径选择、高端人才引育、研发投入与回报周期平衡三重挑战 [7] - 提出深化产学研协同诉求,主张构建校企联合攻关机制和技术预研协作模式 [7] - 建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实体化研发平台共建实现深度融合 [7] 投资科学家难点 - 科学家投资面临项目遴选标准模糊、风险量化困难、价值评估体系缺失等问题 [8] - 建议建立多维度科研项目评估体系和透明化信息交互平台 [8] - 主张通过联合实验室共建、技术孵化等方式实现风险共担 [8] 产学研协同新路径 - 提出构建科学家与企业界双向协同通道,破解信息孤岛效应 [10] - 实施路径包括常态化对接平台、科学价值评估体系、创新权益共享模式 [10] - 上市公司新华锦与高校签署横向技术合作协议,启动实践探索 [11] 未来发展方向 - 中国科技发展基金会将构建企业家与科学家协同创新的开放性公益平台 [12] - 持续强化产学研协同平台功能,促进科研与产业主体高效对接 [13] - 推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与产业应用的有机衔接 [13]
商务部外资司司长朱冰:支持有条件的经开区设立离岸创新基地,探索海外研发、境内转化
快讯· 2025-05-27 11:00
5月27日,商务部外国投资管理司司长朱冰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在支持国家级经开区发展 新质生产力方面,下一步,商务部将重点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联动,达到"1+1>2"效果。发挥 市场机制作用,鼓励区内企业牵头打造"产学研"创新联合体,支持有条件的经开区设立离岸创新基地, 探索海外研发、境内转化;结合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布局,打通产业验证、规模化生产以 及检验测试、质量控制、成果转化全链条。(人民财讯) ...
补上数字人才供给短板
经济日报· 2025-05-27 06:10
数字人才发展现状 - 我国60.61%成年人和64.69%未成年人具备初级及以上数字素养与技能 16.26%成年人和12.55%未成年人具备高级数字素养与技能 [1] - 数字人才供给存在"金字塔失衡"现象 基础开发岗位人才过剩与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领域人才紧缺并存 [1] - 数字人才培养滞后于产业实践 区域间人才供给失衡问题突出 [1] 数字人才培养体系优化 - 推动数字技术龙头企业与高校共建现代产业学院 实施"学术导师+产业导师"双导师培养模式 [2] - 完善数字人才培养实习基地建设 构建学校、企业、政府共同参与的产学研一体培养机制 [2] - 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开展数字职业技术技能竞赛活动 为人才成长提供优质平台 [2] 高端数字人才队伍建设 - 构建"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数字人才生态系统 搭建数字人才大数据平台监测供需动态 [3] - 实施数字人才专项计划 对关键领域人才给予税收优惠和科研自主权 [3] - 建设数字人才保税区 试点国际通行的成果转化机制吸引海外顶尖人才 [3] 数字教育生态构建 - 建立"智能+X"交叉学科群 推动数字技术在各专业领域应用 [3] - 将数字素养纳入各类人才培养标准 开设数字技术通识课程 [3] - 建设线上数字精品课程 依托新媒体丰富高质量课程资源 [3]
聚真科技,扬帆起航!
DT新材料· 2025-05-26 22:48
公司动态 - 江西聚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新址开业典礼于上饶市广信区茶亭经济开发区举行[1] - 公司改性聚苯硫醚年产能从1万吨提升至5万吨[1] - 2025年出口创汇目标为500万美元[1] - 2024年公司营收近亿元 近三年平均增长率达86.35%[1] - 出口业务覆盖欧洲、东南亚等市场[1] - 公司计划在上海建立研发基地 在越南、巴塞罗那扩建生产基地[4] 产学研合作 - 与中北大学设立"就业基地"及"校外实习基地"[6] - 与华东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共建"研究生实践教学联合培养基地"[8] - 举办"科技驱动创新"产学研合作论坛 邀请行业专家发表演讲[9] - 200余家产学研上下游企业代表参与开业仪式及科技论坛[11] 行业前景 - 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子电器等领域[4] - 公司展示产学研合作进展与担当[4] - 论坛内容涵盖设备及工艺进展、产学研合作及专利布局[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