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电厂

搜索文档
一季度可再生能源占新增装机约九成 支持民企投资能源基础设施举措出台
人民日报· 2025-05-06 05:45
能源供需与生产 - 全国能源供应充足 消费保持增长 供需总体宽松 价格稳中有降 [1] - 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7675万千瓦 同比增长21% 占新增装机的90% [1] - 风电光伏发电合计装机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 [1] -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8160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18.7% 占全部发电量的35.9% [1] - 在运和核准在建核电装机容量超过1.2亿千瓦 核电发电量4509亿千瓦时 占全国总发电量的4.5% [1] 氢能与能源投资 - 氢能全年生产消费规模超3650万吨 位居世界第一 [2] - 累计规划建设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项目超600个 [2] - 建成加氢站超540座 推广燃料电池汽车约2.4万辆 [2] - 能源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前2月全国能源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12.9% [2] - 海上风电 新型储能 电网 核电等投资快速增长 [2] 民营企业参与能源发展 - 规模以上充电设施运营商中民营企业占比超80% [3] - 新核准的5个核电项目民营企业所持股比均达到10%以上 [3] - 支持民营企业投资新型储能 虚拟电厂 充电基础设施 智能微电网等新技术新业态 [3] - 支持民营企业投资建设水电 油气储备设施等基础设施项目 [3]
国能日新(301162):Q1业绩亮眼,分布式功率预测顺利推进费用率显著改善
华源证券· 2025-05-05 18:3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一季报业绩超预期,分布式功率预测市场逐渐打开,费用率显著改善,新能源入市和虚拟电厂带来新成长曲线,维持“买入”评级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4月30日,收盘价62.06元,年内最高/最低66.06/29.86元,总市值62.1746亿元,流通市值44.0758亿元,总股本1.0018亿股,资产负债率36.09%,每股净资产11.74元 [3] 盈利预测与估值 |年份|营业收入(百万元)|同比增长率(%)|归母净利润(百万元)|同比增长率(%)|每股收益(元/股)|ROE(%)|市盈率(P/E)| | ---- | ---- | ---- | ---- | ---- | ---- | ---- | ---- | |2023|456|26.89%|84|25.59%|0.84|7.86%|73.80| |2024|550|20.50%|94|11.09%|0.93|8.09%|66.43| |2025E|784|42.54%|143|52.59%|1.43|11.43%|43.54| |2026E|866|10.50%|175|22.31%|1.74|12.85%|35.60| |2027E|1,135|31.09%|248|41.72%|2.47|16.33%|25.12|[6] 2025年一季报情况 - 25Q1实现营业收入1.45亿元(同比增长40.1%),归母净利润0.17亿元(同比增长34.6%),扣非归母净利润0.15亿元(同比增长104.8%) [7] 毛利率情况 - 收入大幅增加但毛利率下滑,或与分布式功率预测开始加装有关;25Q1毛利率水平同比下滑9.1pct,环比下滑7.1pct,反映分布式功率预测市场逐渐打开,后续服务收入有望体现 [7] 费用率情况 - 25Q1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0.3%/7.3%/14.3%/0.8%,同比-5.8/-2.5/-6.2/+2.8pct,环比-5.4/-0.8/+3.2/+0.3pct,总费用率同比-11.7pct、环比-2.8pct,销售费用率显著低于2024年任意一个季度,或许证明分布式功率预测盈利能力更强 [7] 新成长曲线 - 1月“136号文”要求新能源全面进入电力市场,3月虚拟电厂文件要求到2027年、2030年虚拟电厂规模达到2000万、5000万千瓦,分布式光伏入市也箭在弦上,电力交易、电力交易辅助决策、虚拟电厂等业务有望迎来发展,给公司带来新成长曲线 [7] 附录:财务预测摘要 资产负债表(百万元) |会计年度|2024|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货币资金|502|303|365|462| |应收票据及账款|396|551|610|805| |预付账款|4|6|8|9| |其他应收款|8|13|16|19| |存货|106|153|155|200| |其他流动资产|174|158|160|166| |流动资产总计|1,190|1,184|1,313|1,661| |长期股权投资|94|98|103|108| |固定资产|372|539|552|524| |在建工程|28|23|18|14| |无形资产|9|18|26|26| |长期待摊费用|8|6|4|2| |其他非流动资产|94|101|90|87| |非流动资产合计|604|784|794|761| |资产总计|1,794|1,968|2,106|2,422| |短期借款|32|0|0|0| |应付票据及账款|190|235|252|329| |其他流动负债|229|286|310|411| |流动负债合计|451|521|562|740| |长期借款|50|61|46|25| |其他非流动负债|99|99|99|99| |非流动负债合计|149|160|145|125| |负债合计|600|681|708|864| |股本|100|100|100|100| |资本公积|751|753|753|753| |留存收益|306|396|506|662| |归属母公司权益|1,157|1,250|1,360|1,515| |少数股东权益|36|37|39|42| |股东权益合计|1,193|1,287|1,399|1,557| |负债和股东权益合计|1,794|1,968|2,106|2,422|[8] 利润表(百万元) |会计年度|2024|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营业收入|550|784|866|1,135| |营业成本|187|255|267|343| |税金及附加|4|6|6|8| |销售费用|145|208|232|310| |管理费用|47|63|69|91| |研发费用|85|102|104|114| |财务费用|-2|-3|-2|-4| |资产减值损失|0|0|0|0| |信用减值损失|-11|-17|-19|-25| |其他经营损益|0|0|0|0| |投资收益|10|7|7|7|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7|0|0|0| |资产处置收益|0|0|0|0| |其他收益|8|10|10|10| |营业利润|97|154|188|266| |营业外收入|0|0|0|0| |营业外支出|0|0|0|0| |其他非经营损益|0|0|0|0| |利润总额|97|154|188|266| |所得税|2|9|11|16| |净利润|95|144|177|250| |少数股东损益|1|2|2|3| |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94|143|175|248| |EPS(元)|0.93|1.43|1.74|2.47|[8] 现金流量表(百万元) |会计年度|2024|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税后经营利润|95|128|160|234| |折旧与摊销|23|44|50|53| |财务费用|-2|-3|-2|-4| |投资损失|-10|-7|-7|-7| |营运资金变动|-49|-91|-26|-73| |其他经营现金流|12|17|17|17| |经营性现金净流量|68|89|193|219| |投资性现金净流量|-289|-219|-54|-14| |筹资性现金净流量|-6|-69|-77|-108| |现金流量净额|-226|-199|62|97|[8][9] 主要财务比率 |会计年度|2024|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成长能力| | | | | |营收增长率|20.50%|42.54%|10.50%|31.09%| |营业利润增长率|15.83%|58.98%|22.31%|41.74%| |归母净利润增长率|11.09%|52.59%|22.31%|41.72%| |经营现金流增长率|1.31%|30.10%|117.38%|13.61%| |盈利能力| | | | | |毛利率|65.92%|67.52%|69.18%|69.80%| |净利率|17.21%|18.42%|20.39%|22.04%| |ROE|8.09%|11.43%|12.85%|16.33%| |ROA|5.22%|7.26%|8.29%|10.22%| |ROIC|23.94%|22.50%|18.83%|25.40%| |估值倍数| | | | | |P/E|66.43|43.54|35.60|25.12| |P/S|11.31|7.93|7.18|5.48| |P/B|5.37|4.98|4.57|4.10| |股息率|0.00%|0.85%|1.04%|1.47%| |EV/EBITDA|34|30|25|18|[8][9]
我国新一代地月空间激光角反射器实现白天卫星激光测距;全球最大“人造太阳”完成其“电磁心脏”组件制造丨智能制造日报
创业邦· 2025-05-03 10:42
全球首次地月空间激光角反射器白天测距 -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团队于2025年4月27日成功实现全球首次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1] - 该技术试验由"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科研团队完成 标志着中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新突破[1]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里程碑进展 - ITER组织完成全球最大脉冲超导电磁体系统所有组件制造 其中中心螺线管第六个模块由美国制造并测试[1] - 完整组装后的脉冲磁体系统重量近3000吨 中心螺线管磁力可举起航空母舰[1] - 系统将作为ITER反应堆的"电磁心脏" 与俄罗斯、欧洲和中国制造的六个环形极向场磁体协同工作[1] 中国聚变能发电装置进展 - 合肥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工程总装提前两个月启动 将在EAST装置基础上首次演示聚变能发电[1] - BEST装置将引领燃烧等离子物理研究 为中国聚变能发展做出前瞻性贡献[1] 江苏增量配网虚拟电厂投运 - 江苏宿迁运河港配售电有限公司虚拟电厂正式投运 聚合26兆瓦分布式光伏和145兆瓦可调节负荷[1] - 该"源网荷储"一体化平台包含105千瓦/210千瓦时储能系统 自2023年6月启动建设[1] 智能制造产业资讯服务 - 提供智能制造产业日报订阅服务 包含精选行业新闻[1] - 会员服务可获取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AGI等热门赛道行业图谱和报告[2]
东方电子(000682) - 东方电子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430
2025-04-30 19:22
公司经营情况 - 2024 年新中标额超 100 亿元,实现营业收入 75.45 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6.47 亿元,同比 37.69% [1] - 2024 年调度及云化业务收入 12.9 亿元,同比增长 17.11%;输变电自动化业务收入 8.56 亿元,同比增长 37.5%;智能配用电业务 43.24 亿元,同比增长 17.06%;综合能源和虚拟电厂业务收入 2.19 亿元,同比增长 12.43%;海外业务收入 4.13 亿元,同比增长 10.62% [1][2] - 2025 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14.05 亿元,同比增长 10.04%;归母净利润 1.2 亿元,同比增长 19.2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1.14 亿元,同比增长 18.89% [2] 业务问题解答 输变电自动化业务 - 2023 年以来集控站、自主可控保护监控、智能巡视等业务领域中标额多,带动保护类、监控类和在线监测产品收入增长,提升输变电业务板块 [2] 合同负债 - 2024 年末合同负债 35.03 亿元,比 2024 年第三季度末减少 1.45 亿元,因 2024 年第 4 季度客户验收集中度高,收入确认所致 [2] 功率预测方向 - 凭借电网业务技术积累,布局储能及新能源、综合能源及虚拟电厂业务,136 号文带来机遇,积极布局发挥产业链优势争取份额 [3] 海外业务 - 海外销售以配网产品为主,包括配电终端、一次设备以及调度和配网主站等,产品进入沙特、乌兹别克、比利时、南美等市场,保持东南亚市场优势,未来围绕“突破、提升”拓展光伏、微网、新能源、储能等业务 [4] 虚拟电厂业务 - 形成“可调资源改造实施+智慧管控平台+电网互联互通+电力现货+辅助服务”全产业链,技术层面打造核心技术,通过科技成果鉴定“整体技术国际领先”,市场层面实现多场景实用化应用,后续加大研发和市场开拓力度 [5] 微电网业务 - 离并网型智能微电网是研发重点,2024 年实践烟台机场项目、马尔代夫微网等项目,未来发挥产业链优势争取更多项目落地 [6] 电表业务 - 2025 年预计保持平稳态势,两网统招行业外部分细分领域高端计量需求有增长趋势 [6] 配网业务 - 配电产品线齐全,市场需求量上升,配网装备价格现阶段规范标准成熟稳定,国家电网区域联合采购新招标模式推行,预计价格可能下降但降幅不大,未来技术要求变化可能使价格回弹,2025 年国网、南网有招标机会,公司积极参与投标 [7] 分红情况 - 2024 年度利润分配预案综合考量多因素制定,子公司威思顿自筹资金 8.5 亿元进行产业园区扩建项目,保留留存收益有助于公司发展,符合股东长远利益,已规划授权董事会制定 2025 年中期分红方案并提交 2024 年年度股东大会批准 [8]
国能日新(301162) - 2025年4月30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4-30 17:32
财务表现 - 2024 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 5.5 亿元,同比增长 20.5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9358.84 万元,同比增长 11.0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 8242.84 万元,同比增长 15.67% [2] - 2025 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45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40.1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660 万,较上年同期增长 34.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 1500 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 104.81% [3] 盈利增长驱动因素 - 新能源并网规模扩大,使新能源电站对功率预测数据服务和并网智能控制产品需求提升,分布式电站“四可”管理要求普及拉动功率预测市场需求增长 [4] - 电力市场化改革推进,公司通过技术、产品和服务创新提升产品性能,延伸产品线助力长期发展 [4] 行业发展前景 - “双碳”战略及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政策下,新能源电力将成主力电源,提升行业对新能源全流程管理诉求,为公司业务提供市场环境 [5] - 电力体制改革推进,市场主体需求多样化,新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催生新质生产力,数字化与信息化需求攀升,应用场景丰富 [5] 分布式光伏相关情况 - 2025 年 1 月 17 日国家能源局发布文件明确分布式新能源“四可”管理要求,2024 年 4 月国家发布新国标要求分布式光伏电站接入电网具备功率预测数据提报要求,部分省份要求分布式工商业新建电站具备功率预测功能,公司功率预测业务新增分布式光伏类客户 [7] - 2025 年 3 月华东、山西能源监管局发布涉及存量新能源分布式场站改造要求的通知,具体以电网后续管理要求细则为准,公司将跟进并推广分布式相关产品 [7] 新能源入市新规影响及应对 - 新规推动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入市,提升对新能源企业投资决策和运营要求,使功率预测、电力交易等产品需求提升,电力交易产品市场需求多元化 [8] - 电力市场参与主体面临挑战,电力交易发展依赖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公司认为电力交易市场将呈现市场化交易电量比例上升、新能源发电地位重要、依赖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电力交易托管需求增加等特征,公司将提升产品服务质量和能力,关注市场变化,提升自研“旷冥”新能源大模型预测能力 [9] 虚拟电厂业务 - 2025 年 4 月国家能源局发布政策文件,明确到 2027 年全国虚拟电厂调节能力达 2000 万千瓦以上,到 2030 年达到 5000 万千瓦以上,明确诸多机制,公司将跟进政策落地情况并拓展业务 [10] - 公司通过资源签约合作模式(签约工业负荷、电采暖等可控负荷资源用户)和投资建设及代运营模式(拓展分布式光伏、工商业储能等资源投建运营或代运营业务)开展虚拟电厂业务,未来将探索资源聚合及市场化交易服务业务方向 [10][11]
政策解读丨支持能源领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中国电力报· 2025-04-30 11:33
政策背景与核心目标 - 国家能源局发布《通知》支持能源领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其在绿色低碳转型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2] - 政策旨在破除民营企业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投资热情和创新活力,为现代能源体系注入动能 [2] 民营企业现存问题 准入门槛与竞争环境 - 能源行业传统领域(油气、电网、核电)由国企主导,民企面临高准入门槛和不公平竞争,资源获取难度大 [3] - 能源项目投标资质要求高,民企因规模小、资源受限难以达标,部分领域管理不规范影响经营秩序 [3] 融资困境 - 民企融资难、融资贵,银行倾向国企,能源项目周期长、风险高加剧金融机构审慎态度 [4] - 债券融资需担保增信,大额长周期项目筹资渠道受限 [4] 新业态适应不足 - 民企在新能源领域占比高(风电整机制造60%、光伏产业链70%、新型储能出货前十占9家),但分布式能源、虚拟电厂等新业态缺乏统一标准和政策支持 [5] - 产学研协同创新短板明显,高端技术和管理人才不足制约发展 [5] 国际化挑战 - 民企在光伏、风电、储能等国际市场领先,但面临国际壁垒增多和内部恶性竞争问题 [5][6] 政策支持措施 投资与融资支持 - 支持民企参股核电、投资油气储备、LNG接收站、油气管网及“沙戈荒”大基地项目 [7] - 拓宽融资渠道,利用超长期国债支持设备更新,鼓励绿色金融专项信贷产品 [7] 新业态布局 - 鼓励民企发展虚拟电厂、绿电直连、智能微电网、大功率充电等新业态,加速技术应用落地 [9] - 推动数字化改造(煤矿、电厂智能化)和“人工智能+”应用,提升风光电站运行效率 [10] 创新与人才 - 支持民企参与能源科技战略制定,与国家实验室协同攻关,加强产学研合作培养技术人才 [10][11] 市场公平竞争机制 - 推进油气管网运销分离,深化电力资质许可管理,开放电网建设民企参与 [12] - 公开技术标准、价格信息,强化公平竞争审查,整治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 [12][13] 政策落实保障 - 优化能源项目审批流程,推行“一站式”服务和并联审批,提高配电网核准效率 [14] - 健全政企沟通机制,规范涉企检查与收费,完善信用评价体系保护企业权益 [14] - 地方政府需细化举措,协调解决民企发展困难,因地制宜推动政策落地 [15]
双融日报-20250430
华鑫证券· 2025-04-30 09:31
核心观点 - 华鑫市场情绪温度指标显示市场情绪综合评分为62分,处于“较热”状态,市场逐渐进入上涨态势,情绪值低于或接近30分时市场获支撑,高于90分时出现阻力 [6][10] 热点主题追踪 - 跨境支付主题:中国央行等印发方案,推动银行加入CIPS扩大网络覆盖,相关标的有跨境通(002640)、青岛金王(002094) [7] - 虚拟电厂主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指导意见,2027年全国虚拟电厂调节能力达2000万千瓦以上,2030年达5000万千瓦以上,相关标的有国能日新(301162)、科华数据(002335) [7] - 免税主题:商务部等6部门发布通知,下调离境退税起退点等,相关标的有中国中免(601888)、王府井(600859) [7] 资金流向 个股 - 主力净流入前十个股:利欧股份(002131.SZ)88425.67万元、兆易创新(603986.SH)58186.62万元等 [11] - 主力净流出前十个股:胜宏科技(300476.SZ)-38952.18万元、华银电力(600744.SH)-38768.15万元等 [13] - 融资净买入前十个股:韦尔股份(603501.SH)21607.92万元、宁波银行(002142.SZ)18343.52万元等 [13] - 融券净卖出前十个股:韦尔股份(603501.SH)379.65万元、华能国际(600011.SH)327.70万元等 [14] 行业 - 主力资金净流入前十行业:SW机械设备231722万元、SW家用电器41560万元等 [17] - 主力资金净流出前十行业:SW国防军工-24111万元、SW电力设备-28624万元等 [18] - 融资净买入前十行业:SW公用事业31452万元、SW汽车25974万元等 [20] - 融券净卖出前十行业:SW医药生物420万元、SW农林牧渔301万元等 [20] 指标说明 - 融资净买入表明投资者乐观,但融资余额过高有过度投机风险 [23] - 融券净卖出表明投资者悲观,是高风险交易策略 [23] - 期间净买入额=融资净买入-融券净卖出 [23] - 华鑫市场情绪温度指标从6大维度搭建,适用于区间震荡行情,出现趋势时可能钝化 [23] - 市场情绪综合评分:过冷(0 - 19)、较冷(20 - 39)、中性(40 - 59)、较热(60 - 79)、过热(80 - 100) [23] 市场情绪策略建议 - 过冷:找价值投资机会,注意风险控制 [22] - 较冷:谨慎操作,关注基本面良好股票,避免追高 [22] - 中性:根据个股和市场信息投资,保持灵活性 [22] - 较热:适度增加投资,警惕市场过热风险 [22] - 过热:适时减仓,避免高点买入,关注市场泡沫风险 [22]
特锐德:4月29日接受机构调研,中信证券资管、长江证券等多家机构参与
证券之星· 2025-04-30 00:13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海外重点布局中东非、中亚欧、东南亚及太平洋三大中心区域,在中东非以迪拜子公司为核心支点,中亚欧依托成都基地中欧班列枢纽优势,东南亚及太平洋由香港子公司统筹拓展 [2] - 公司在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建设海外电力设备生产基地,增强对海外客户需求的响应能力 [2] - 行业布局聚焦新能源、电网、有色金属、油气化工及数据中心等核心领域,与全球能源领军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3] - 产品布局以预制舱式模块化变电站为核心,提供数字化全场景一站式电力解决方案,送电时间仅需2-3个月,大幅缩短建设周期 [3] 特来电数字生态业务 - 特来电作为全国最大电动汽车充电网运营商,充电网运营平台每天产生大量工业化大数据,涵盖用户行为、车辆状态、电池健康、能源交易等维度 [4] - 已与70余家主流车企合作,合作模式包括共建品牌形象站、提供专属品牌充电桩及充电站信息互联互通 [4] - 在保险服务领域与5家头部保险公司合作,提供电池衰减保障服务及电池健康卫士报告 [4] - 与高德、百度等地图商合作,提供充电站数据接口实现精准显示 [4] 虚拟电厂业务 - 特来电自主搭建虚拟电厂运营平台,聚合充电网、新能源微电网及其他可调负荷,参与电力系统运行和市场交易 [4] - 平台具备聚合、调控、交易、结算核心能力,基于负荷预测、新能源预测、市场价格预测及资源调度等关键技术 [4] - 2019年起参与华北电网调峰辅助服务市场,在深圳、上海等标杆性项目中作为首批技术认证和入网许可运营商 [5] - 截至2024年底,已实现与38个电力调控中心在线信息交互,可调度电站超过3400座,2024年参与规模超300万kWh,产生效益近1000万元 [5] 电力设备板块发展策略 - 重点服务优质头部企业以确保稳定毛利率水平,通过成本优化打造"高品质、低成本、高效率"运营体系 [6] - 依托技术创新优势,完成从110kV到330kV电压等级技术突破,创新推出三层建站模式 [6] - 打造电力设备行业大服务体系,提供一站式服务、建站周期短、综合成本低、全生命周期服务的高阶服务新业态 [6] 充电行业发展展望 - 2025年增量最大可能在重卡等商用车领域,鄂尔多斯、大同等商用车占比较大城市增长较快 [7] - 三四线城市及县域市场成为新增长引擎,公司将与商用车主机厂开展合资合作 [7] - 私家车电动化渗透率逐年提高,公司提出"城市运营商模式"解决小区充电设施问题,统建统管模式将成为大趋势 [7] 财务数据 - 2025年一季度主营收入21.02亿元,同比上升3.46%;归母净利润6477.73万元,同比上升5.17% [8] - 扣非净利润4548.54万元,同比下降3.9%;负债率65.24%,毛利率22.12% [8] - 近3个月融资净流入8600.54万,融券净流入157.27万 [11]
特锐德(300001) - 2025年4月2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4-29 19:52
投资者关系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投资者开放日 [2] - 参与单位包括中信证券资管、天弘基金等机构及个人投资者 [2] - 活动时间为2025年4月29日 [2] - 活动地点为公司会议室、新能源生态科技馆及零碳办公楼 [2]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有公司总裁王超、特来电总裁郭永光等 [2] “智能制造 + 集成服务”业务海外布局 区域布局 - 重点聚焦中东非、中亚欧、东南亚及太平洋三大中心区域 [2][3] - 中东非以迪拜子公司为核心支点辐射周边;中亚欧依托成都基地中欧班列枢纽优势布局;东南亚及太平洋由香港子公司统筹拓展 [3] - 在青岛前湾保税港区建设面向海外电力设备的生产基地 [3] 行业布局 - 重点拓展新能源、电网、有色金属、油气化工及数据中心等核心领域,与全球能源领军企业合作 [3] 产品布局 - 以预制舱式模块化变电站为核心,提供数字化全场景一站式电力解决方案及完善售后服务 [3] - 预制舱式模块化变电站送电时间仅需2 - 3个月,解决变电站建设周期长痛点 [3] 未来规划 - 持续推进全球国际化业务战略布局,构建三大中心区域,实现海外业务高质量发展 [3] 特来电数字生态业务 车企合作 - 与70余家主流车企建立合作关系,合作模式包括共建品牌形象站等 [4] 保险服务 - 依托自主研发技术体系,与5家头部保险公司合作,提供电池衰减保障服务及增值服务 [4] 地图商合作 - 为高德、百度等地图商提供数据接口,实现充电站信息精准显示 [5] 特来电虚拟电厂业务 开展模式 - 自主搭建运营平台,聚合充电网、新能源微电网及其他可调负荷,参与电力系统运行和市场交易 [5] - 平台以聚合、调控、交易、结算为核心能力,整合各类资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获取收益 [5] - 除直接参与交易外,还可为其他主体提供平台部署或租用服务 [5] 推广情况 - 2019年参与华北电网调峰辅助服务市场,在深圳、上海等标杆项目首批通过技术认证和入网许可 [5] - 在山东、江苏等示范区展现技术领先性 [5] 业务规模 - 截至2024年底,与38个网、省、地级电力调控等中心在线信息交互,可调度电站超3400座,支持第三方充电设备接入 [5] - 2024年在上海、深圳等地开展电网互动业务,参与规模超300万kWh,产生效益近1000万元 [5] 电力设备板块发展策略 - 服务优质头部企业,优化成本,打造“高品质、低成本、高效率”运营体系 [5][6] - 依托技术创新,完成110kV到330kV电压等级技术突破,推出三层建站模式 [6] - 打造电力设备行业大服务体系,提供高价值、高毛利增值服务 [6][8] - 快速布局海外业务,提升国际市场影响力 [6] 充电行业发展趋势及公司策略 行业趋势 - 今年新能源车增量最大可能是重卡等商用车领域,三四线城市及县域市场成新增长引擎 [6] - 私家车电动化渗透率逐年提高,小区及园区充电站将成私家车规模化充电主要依靠 [7] 公司策略 - 与商用车主机厂开展合资合作,抓住商用车电动化机遇 [6] - 制定“高品质、低成本、高效率”战略,把握下沉市场增量机遇 [6] - 提出统建统管的“城市运营商模式”并试点,解决小区充电设施相关问题 [7]
临沂市新能源装机将突破1000万千瓦
齐鲁晚报网· 2025-04-29 18:38
能源转型改革政策 - 临沂市将深化能源转型改革 打造绿色企业及村居300个以上 新能源装机突破1000万千瓦 [2] - 聚焦56个新能源领域重大项目 加快陆上风电、集中式光伏、生物质能开发 [2] - 实施"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和"千家万户沐光行动" 拓展新能源开发应用空间 [2] 能源结构优化 - 推动煤电向清洁降碳、高效调节方向发展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风光热储"多能互补体系 [2] - 推动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提速实施 包括蒙阴垛庄、平邑郑城等项目 [2] - 年内建成一批新型独立储能电站 应用锂电池、液流电池、熔盐等多元储能技术 [2] 新能源消纳与电网建设 - 提升煤电机组深度调峰能力 突破新能源发展瓶颈 [2] - 加强主电网和配电网投资建设 全年力争满足100万千瓦以上新能源接入需求 [2] 绿色发展模式创新 - 探索"源网荷储"一体化、虚拟电厂等模式 推动零碳园区和绿电产业园创建 [3] - 鼓励企业开展绿电绿证交易和碳足迹试点 实现能源绿色效益最大化 [3] - 加快打造"数字能源管理平台" 推动"人工智能+能源"融合及电网光明大模型应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