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形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再Call灵巧手:本轮T链灵巧手的重要性再探讨!
2025-11-18 09:15
再 Call 灵巧手:本轮 T 链灵巧手的重要性再探讨! 20251117 摘要 人形机器人灵巧手是实现精细操作的关键,其性能直接影响产品发布, 因此是当前最紧迫的技术瓶颈。产品延迟发布的核心原因之一正是由于 灵巧手的性能和寿命不达标,新供应商的选择值得关注。 灵巧手技术结构复杂,单手及前臂需约 25 个执行器,主要由电机、微 型丝杠、腱绳等组成,并可能搭配电子皮肤。新一轮更新大概率沿用微 型丝杠加腱绳方案,并可能引入电子皮肤技术。 大部分公司已在 2025 年 11 月中上旬向海外客户送样,预计 11 月底收 到反馈,有望年底前拿到定点订单。2026 年二三月份发布前夕,灵巧 手核心零部件供应链非常值得重视。 零部件方面,电机、微型丝杠、电子皮肤环节可能出现增量、直径变化 或扭矩调整等变化,投资者应密切关注这些技术参数的调整。 微型丝杠环节,除浙江荣泰外,重点关注恒立液压的进展。电子皮肤方 面,看好汉威科技,该公司有望逐步将电子皮肤搭配至灵巧手上。 腱绳和电机端,可关注南山智尚、明志电器以及伟创电气,这些公司有 望成为新的供应链成员,具备较大的投资潜力。 方案,并可能引入一些电子皮肤相关技术。 当前阶段对灵 ...
多家港股上市车企披露三季报 业绩会透露明年乐观市场期待
中国证券报· 2025-11-18 05:54
11月17日晚,小鹏汽车、零跑汽车、吉利汽车三家港股上市车企披露三季报。小鹏汽车亏损大幅收窄, 零跑汽车持续盈利,吉利汽车盈利大幅提升。 "明年,汽车行业将迎来大浪淘沙的关键阶段。如果没有强大的盈利能力,企业生存将会非常艰难。"吉 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桂生悦在业绩会上表示。 对于明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优惠退坡带来的影响,三家车企均透露了能从容应对的乐观信号,并对市场 前景充满信心。同时,三家车企都将加快在海外市场的布局。 ● 本报记者 李嫒嫒 第三季度,零跑汽车实现营收194.5亿元,同比增长97.3%;实现净利润1.5亿元;毛利率为14.5%,较今 年第二季度提升0.9个百分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8.8亿元,自由现金流为38.4亿元。 今年第三季度,零跑汽车销量达17.39万辆。11月15日,零跑汽车宣布,提前完成2025年50万辆的销量 目标;2026年将冲刺百万辆销量新目标。 谈及新势力车企的发展,桂生悦表示,新势力车企中,发展时间最短的已有五六年,部分长达八九年, 但截至目前,能够实现盈利的仍属凤毛麟角。今年以来,在政策支持与相对有利的市场环境下,各家新 势力车企的销量普遍实现了大幅提 ...
多家港股上市车企披露三季报业绩会透露明年乐观市场期待
中国证券报· 2025-11-18 04:13
11月17日晚,小鹏汽车、零跑汽车、吉利汽车三家港股上市车企披露三季报。小鹏汽车亏损大幅收窄, 零跑汽车持续盈利,吉利汽车盈利大幅提升。 "明年,汽车行业将迎来大浪淘沙的关键阶段。如果没有强大的盈利能力,企业生存将会非常艰难。"吉 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行政总裁桂生悦在业绩会上表示。 对于明年新能源汽车购置税优惠退坡带来的影响,三家车企均透露了能从容应对的乐观信号,并对市场 前景充满信心。同时,三家车企都将加快在海外市场的布局。 ● 本报记者 李嫒嫒 "多数人认为,随着明年相关政策的调整,会对中国汽车市场带来影响。"桂生悦表示:"政策的调整, 正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更是进入一个更健康发展新阶段的起点。在此关键阶 段,企业的战略定力、综合底蕴等将成为决定胜负的核心。" 业绩表现有亮点 受销量增长的拉动,三家车企业绩持续向好。 今年第三季度,小鹏汽车实现营收203.8亿元,同比增长101.8%,环比增长11.5%;净亏损收窄至3.8亿 元,2024年同期净亏损18.1亿元;毛利率为20.1%,同比提升4.8个百分点。 "第三季度,小鹏汽车的各项关键经营指标,包括销量、收入、毛利率、在手现金,再创新 ...
A股最后的洗盘?不出意外的话,接下来,要历史重演了
搜狐财经· 2025-11-18 00:47
散户的账户绿得发慌,机构的筹码却越跌越买——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正是A股当前最真实的写照。 就像2018年股权质押危机时,市场同样出现全盘套牢,但随后迎来2019-2020年的结构性牛市。 当前A股已连续横盘3个月,证券板块的散户持仓人数较924 行情前减少,但机构资金通过ETF持续流入,单月净申购规模突破3400亿元。 关键信号:券商板块的"反常"沉默 历次牛市启动前,券商板块从未缺席。 2006-2007年牛市中,中信证券涨幅超20倍;2014-2015年行情中,券商股平均涨幅达4倍。 但2025年11月的券商板块 却表现低迷,这种压抑恰恰可能是爆发前的蓄力。 有分析指出,券商板块的使命是带领指数突破关键整数关口,而当前其散户持仓比例已降至低位,筹码 集中度接近2020年水平。 资金暗流:存款搬家与外资回流 2025年11月的市场,在3300点到3400点之间反复摩擦,成交量时而突破万亿,时而又缩水至不足8000亿。 但若将视线拉长,你会发现这一幕与2014年三季 度、2019年初的牛市前夜惊人相似:同样是横盘震荡,同样是个股普跌,同样是无量空跌。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总是押着相同的韵脚。 洗盘的真相:散 ...
加速进化完成新一轮融资:人形机器人累计出货量突破700台,海外占比超5成
IPO早知道· 2025-11-17 23:14
预计明年产能将跃升至数万台规模,产品价格也将进一步下探。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 作者| Stone Jin 微信公众号|ipozaozhidao 据IPO早知道消息,「加速进化(Booster Robotics)」日前完成新一轮融资,由IDG资本投资、 亦庄国投跟投,老股东源码资本、英诺天使基金、深创投集团、博华资本等多家一线机构与政府基金 持续加注。资金将主要用于产品研发升级、规模化量产交付及生态平台服务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 就在不到一个月前的10月24日,加速进化新品Booster K1在淘宝天猫等平台首 发,仅20分钟首批全款订单即告售罄,发布会现场经销商签约订单突破千台。 区别于行业中常见的"先Demo后预售"模式,Booster K1坚持"真出货、真交付",并承诺双11期间 全款订单若未在12月底前完成交付,将提供3倍赔付,展现出对产品成熟度、供应链与交付能力的高 度自信。 今年三季度,加速进化全球交付量显著增长。为应对爆发式的市场需求,加速进化进一步全面优化生 产体系,预计明年产能将跃升至数万台规模,产品价格也将进一步下探,推动人形机器人走向更广阔 的市场。 截至目前,加速进化人形机器人全球累 ...
国泰海通|机械:全固态电池进入研发和中试阶段,钙钛矿产业再迎政策催化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产能建设 - 特斯拉机械设备指数上周涨跌幅为-1.83% [1] - 特斯拉确认再度扩建得克萨斯超级工厂,规划建设专属Optimus的量产基地,承接后续大规模制造需求 [1] - 弗里蒙特工厂定位为试点产线,负责样机组装、验证及工艺爬坡,年产能预计约100万台 [1] - 得州新厂房目标年产能高达1,000万台,较弗里蒙特试点规模提升一个数量级 [1] 全固态电池发展进程 - 全固态电池正从实验室向中试阶段加速推进,多家企业已启动百兆瓦级中试线建设 [2] - 重点攻关材料体系、制造工艺和成本三大瓶颈,硫化物/氧化物验证深化、干法电极、固态电解质成膜等核心工序进入工程化验证 [2] - 固态产线对设备的新增需求率先显现,车企与电池厂形成"技术共研+场景验证"模式,规模化示范线规划加速落地 [2] - 设备端有望受益于中试线向GWh级产线过渡所带来的订单与工艺迭代需求 [2] 钙钛矿产业政策催化 - 工信部发布通知将钙钛矿材料、钙钛矿光伏电池及叠层光伏电池列为前沿材料与能源电子方向的重点中试平台建设领域 [2] - 中试平台旨在补上"从样品到量产"的关键工程化环节,通过工艺验证、测试评价及生产验证等综合能力加速钙钛矿规模化制造突破 [2] - 政策层面明确要求避免重复建设与无序竞争,有望引导资源向具备技术与工程化能力的头部平台集中 [2] - 钙钛矿产业链进程有望明显加速 [2]
五洲新春回复“10亿元定增”问询:与前次募投项目存在部分重合 人形机器人下游需求庞大 预计将有效消化公司未来产能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7 22:23
融资项目概况 - 公司拟通过定增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0亿元,其中7亿元用于具身智能机器人和汽车智驾核心零部件研发与产业化项目,3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2] - 募投项目总投资额为10.55亿元,其中设备购置费为7.21亿元,计划采购994台(套)生产线设备 [4] - 项目总投资额为135,474.62万元,其中募集资金投入100,000.00万元 [3] 募投项目产品与产能规划 - 项目主要产品包括人形机器人丝杠(行星滚柱丝杠、微型滚珠丝杠)、智能汽车丝杠(汽车转向系统丝杠、汽车刹车驻车系统丝杠)和通用机器人专用轴承 [4] - 项目建设期为3年,第4年产能利用率为60%,第5年为80%,第6年完全达产 [4] - 达产后规划产能为:行星滚柱丝杠98万套、微型滚珠丝杠210万套、通用机器人专用轴承7万组,可满足7万台人形机器人配套需求 [4] - 按1台人形机器人配套14套行星滚柱丝杠、30套微型滚珠丝杠、1组专用轴承测算 [4] - 智能汽车丝杠达产后规划产能为:汽车转向系统丝杠100万套、汽车刹车驻车系统丝杠400万套,可配套100万台智能汽车 [5] 与前次募投项目对比 - 本次募投项目与前次“线控执行系统核心零部件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存在部分产品重合,包括人形机器人丝杠和智能汽车丝杠 [6] - 前次募投项目产品可配套1万台人形机器人和35万台智能汽车,本次募投项目产品可配套7万台人形机器人和100万台智能汽车 [6] - 本次募投项目设备投入产出比为2.04,略低于前次募投项目的2.60,主要原因为本次需新建厂房及配套设备,并规划了全流程工序设备采购 [6] 市场前景与客户拓展 - 根据华鑫证券研报预测,203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销量将达到205万台 [7] - 叠加前次募投项目产能,公司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合计可配套8万台,按2030年全球销量测算,公司产品市占率约为3.9% [7] - 公司已对接字节跳动等人形机器人主机厂、新剑传动等零部件厂商,以及长安汽车旗下辰致科技、大陆集团等汽车领域客户 [7] - 公司已取得辰致科技的定点通知书,为其配套汽车转向系统丝杠和汽车刹车驻车系统丝杠,最终年需求量分别为配套51万台车和30万台车 [7] 当前业务进展 - 募投项目相关产品已产生初步收入,丝杠类产品在2024年和2025年1~6月分别实现收入613万元和270万元,通用机器人专用轴承产品也已实现少量交付 [8] - 由于人形机器人行业尚处于爆发前期,各大厂商仍在拓展场景和完善供应链,当前在手订单金额较小,但预计下游庞大市场需求将有效消化未来产能 [8]
11月17日重要资讯一览
搜狐财经· 2025-11-17 21:56
重要消息有哪些 11月18日(周二)申购提示 新股方面,精创电气18日开启申购,发行代码为920035,本次发行价格12.10元 ,发行市盈率为13.47 倍,单一账户申购上限为65.07万股。本次发行预计募集资金总额1.75亿元。公司主营业务为冷链设备智 能控制器、医药与食品冷链监测记录仪、制冷热泵检测仪表及环境颗粒物检测仪器等产品的研发、生产 和销售,并提供物联网和基于云的系统解决方案。 2.湖北省委书记王忠林:着力构建"北斗+低空经济""北斗+人形机器人""北斗+人工智能"等新场景 据湖北日报消息,11月17日,湖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到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调研北 斗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调研中,王忠林指出,要强化机遇意识,抢抓航天强国建设机遇,加快壮大产 业规模能级,不断培育发展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要强化研发创新,集中力量开展联合攻关,突破 更多"卡脖子"难题,不断提升我省北斗产业发展的硬核支撑。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深 入实施"链长+链主+链创"融合机制,加大行业龙头企业引育力度,加快构建"芯、星、端、网、数、 用"全产业链的发展格局,切实提升北斗产业整体竞争力。要强化场景 ...
宇树冲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 机器人企业扎堆IPO
中国经营报· 2025-11-17 21:56
宇树科技IPO进程 - 宇树科技于11月15日完成IPO上市辅导,由中信证券牵头,拟申请境内公开发行股票[1] - 公司预计在10月至12月期间提交IPO申报文件,并同步披露详尽财务数据[1] - 自7月启动上市辅导以来,公司已完成更名,创始人王兴兴职务变更为董事长[1] - 中信证券指出,辅导对象已具备成为上市公司应有的公司治理结构、会计基础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2] 宇树科技公司概况 - 宇树科技成立于2016年,是国内领先的人形机器人及四足机器人企业[2] - 公司自2020年开始盈利,2024年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2] - 2025年6月完成C轮融资,估值达120亿元,投资方包括中国移动旗下基金、腾讯、阿里巴巴等[2] - 公司近期发布新一代人形机器人H2,并上线人形机器人数采训练全栈解决方案[4] 机器人行业IPO动态 - 除宇树科技外,乐聚机器人于10月22日完成股改及近15亿元Pre-IPO轮融资,预计2026年3月至6月完成辅导[3] - 云深处科技已完成股改,并于11月1日更名为股份有限公司[3] - 智元机器人关联公司于11月6日完成工商变更,企业名称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3] - 机器人企业扎堆IPO,且进程不断提速[1] 行业前景与市场规模 - 行业步入量产前夕,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智能汽车后的下一个万亿级赛道[5] - 2025年中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预计达52.95亿元,占全球约27%[5] - 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82.39亿元,占全球约50%[5] - A股市场共有206只人形机器人概念股,合计总市值达4.83万亿元,94%的概念股年内股价上涨,平均涨幅高达71.82%[6] 商业化挑战与机遇 - 机器人企业面临商业化落地考验,应用场景与解决方案是关键[5] - 机器人部件如关节、电机和传感器等成本较高,AI自主化控制是产业发展卡点[6] - 上市融资有助于企业完善资本结构、加大研发投入,抢占全球竞争先机[4] - 国家“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推动具身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