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存量
icon
搜索文档
酒商商讯:前4月白酒产量超130万千升;古井回应投资者;青啤/酒便利人事
搜狐财经· 2025-05-26 06:36
白酒行业产量数据 - 2025年1-4月全国规模以上企业白酒产量130 8万千升 同比下降7 8% 其中4月产量28 1万千升 同比下降13 8% [1] 公司动态与合作 - 泸州老窖与中国食品院探讨博物馆建设、沉浸式体验及智能感官赋能营销等议题 [1] - 古井贡酒全国化覆盖率超70% 省内省外结构占比6:4 持续推行"全国化、次高端"战略 [2] - 郎酒集团董事长汪俊林强调品质建设为首要任务 提出升级庄园体验及强化生产与品牌协同 [3] - 古贝春推出三款战略新品"金装""银装""鸿装" 深耕济南市场并推进宴席品牌全省化布局 [3] - 青岛啤酒选举姜宗祥为董事长 暂代总裁职责 同时聘任多名高管包括营销总裁、制造总裁等 [5] - 枝江酒业总经理张道红当选宜昌市企业联合会会长 [5] - 酒便利任命张立为总经理 其为公司联合创始人 [5] 产品与市场策略 - 古井贡酒核心产品收入占比提升 以古20为战略支点抢占次高端市场 同时扩大古8、古5等大众产品份额 [2] 价格指数 - 5月中旬全国白酒环比价格总指数下跌0 03% 名酒环比下跌0 06% 地方酒环比下跌0 01% 基酒价格稳定 [3] - 同期白酒定基价格总指数上涨8 80% 名酒定基上涨10 86% 地方酒上涨4 47% 基酒上涨10 22% [4] 投资项目 - 贵州播州区启动50亿元酱酒项目 计划年产5万吨酱香型白酒 配套建设酿造车间、研发中心等设施 [5] 行业监管 -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开展专项检查 重点排查投入品使用及产品质量 涉及121家葡萄酒生产企业 [6]
高盛最新研判:新房下行不可逆转,存量房流通效率成关键
搜狐财经· 2025-05-26 06:33
行业转型与机遇 - 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加速从增量开发转向存量运营,政策驱动下的住房升级需求与建筑翻新潜力将成为未来十年行业核心增长引擎 [1] - 至2035年,房地产及相关产业链的目标市场总额(TAM)将达到5.7万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增长70% [1] - 形成以二手房交易、存量房翻新为核心的新增长极 [1] 住房需求 - 到2035年住房需求达到2017年峰值水平的60%,必要性、改善性和更新性需求贡献相当 [4] - 一线和二线城市需求占比将从2024年的60%升至约70% [4] - 改善型需求与老旧房屋更新需求占比大幅提升,与刚性需求形成"三足鼎立" [8] 土地供应与开发商整合 - 政府和开发商将根据需求调整,开发商行业整合进入下一阶段,领军企业将集中于T-1/2级城市扩张 [5] - 前十大开发商全国市场份额按销售额计算将达约50% [5] - 新房市场规模将大幅缩小,全国房地产销售和建设活动平均比2024年水平低40% [5] 二手房市场 - 二手房市场在住房销售总量/总值中的占比将升至66%/64%,与发达市场水平相当 [6] - 二手房交易量占总成交量的66%、总交易额的64%,与欧美发达市场(60%-90%)接轨 [11] 房屋翻新 - 翻新是价值链需求亮点和关键驱动力,预计到2035年房屋翻新率约为1% [7] - 总建筑面积超1100亿平方米,翻新建筑面积将几乎翻倍,占总建筑面积约60% [7] - 2035年翻新建筑面积预计达20亿平方米(2024年为12亿),占新建与翻新总量的60% [12] 产业链机遇与挑战 - 建筑产品需求分化:玻璃、陶瓷等强周期品类短期承压,但节能材料与适老化改造需求将部分抵消下滑压力,2035年市场规模较2024年下降10%-15% [14] - 装修市场爆发增长:家装产业规模有望突破3万亿元,占产业链总规模的32% [14] - 物业与经纪服务扩容:物业管理与经纪行业收入规模预计达2.7万亿元,占据产业链30%份额 [14]
专项债收储提速
中国经营报· 2025-05-24 20:22
专项债券收回收购存量闲置土地概况 - 当前各地公示拟使用专项债收回收购存量闲置土地接近3000宗,总面积超1.33亿平方米,拟收购总金额超3500亿元 [1][2] - 专项债收储政策于2024年年底发布,2025年正式进入落地阶段,3月以来公示节奏持续加快,4月公示地块超1500宗,已超前3个月累计总量 [2][3] - 广东、湖南、福建、浙江、四川等地已完成部分专项债发行,合计发债金额接近550亿元 [1][5] 土地类型与权属分析 - 拟收储土地中住宅用地占比约65%,商办用地占比约25%,工业用地占比约6%,成交时间集中在2020-2024年(占比78%),2021-2023年地块居多 [3] - 政策优先回收未动工的住宅和商服用地,其他用途土地如司法拍卖、低效用地等也可纳入范围 [3] - 拟收储土地中超80%属于地方国企,央企和民企占比不足20%,郑州、昆明等地民企地块占比相对较高,4月涉宅地块中民企占比约16% [1][3] 地区分布与发行进展 - 23个省级地区已公示专项债收储计划,广东省拟收储总金额超650亿元居首,河南、福建超300亿元,郑州市收储金额173.5亿元、面积超500万平方米均为城市最高 [4] - 一二线城市拟收储金额占比25.6%(910亿元),已发行专项债占比21%(114.8亿元) [5] - 广州市专项债发行金额超60亿元,长沙市38.1亿元,宁波市13.2亿元,成都市2.8亿元 [5] - 当前专项债实际发行规模仅占公示拟收购金额的不到五分之一,未来发行节奏有望加速 [5]
发力存量高端酒店市场!华住“四美”组团“美好家族”出道
南方都市报· 2025-05-24 19:43
随着房地产黄金时代诸多高端豪华酒店的"老去",随着酒店供给过剩和需求分化矛盾的加剧,全国各地 高端酒店日益走向"存量时代",如何撬动这一存量市场?如何赋能、推动这场高端酒店存量市场的供给 侧改革?如何让高端酒店更有质价比? 5月22日,由华住集团高端品质事业部主办的"'向美而生'2025存量高端酒店投资峰会"在广州珠江新城 华轩美仑美奂酒店举办。该峰会以存量市场发展赋能为核心议题,紧扣当前高端酒店存量市场的发展态 势、机遇及未来走向,共同探究其焕新与提升之术;同时,华住还发布"美好家族"酒店品牌系列,打造 面向存量市场赋能焕新的专业品牌矩阵。 华住"美好家族"组团出道 峰会上,华住集团首席执行官金辉视频致辞时表示,"当下已进入存量时代,华住是存量酒店供给侧改 革的重要力量,华住美好家族酒店品牌矩阵,将持续以高端及中高端酒店存量品牌赋能焕新实践,为客 户创造美好价值,为行业贡献华住智慧。" 峰会上,华住集团高端品质事业部美仑品牌副总经理杨婷、产品设计总监谢涛、品牌市场总监王熙希具 体阐述了华住"美好家族"的品牌定位、品牌故事及品牌特色。 在圆桌论坛环节,酒店业多位专家及投资方代表围绕《破局与重构:存量高端酒店焕 ...
成都468米高楼再演罗生门?绿地回应称低调推进复工
中国经营报· 2025-05-24 03:33
项目复工进展 - 成都绿地蜀峰468超高层项目已全面重启,计划2027年竣工交付,但竣工时间尚未最终确定[2] - T1主塔楼已复工,施工电梯正常运转,塔顶吊臂正在吊运材料,但施工速度较慢[3][4] - T2和T3附属楼建设进度较快,幕墙施工接近尾声,预计年内竣工[4] - T1核心筒已建至444米(100F),外框钢构417米(94F),外框砼浇筑366米(81F)[5] 项目历史与现状 - 项目开工已13年,期间多次停工,2019年高度已达440米[2] - 原施工方中建三局因工程款拖欠导致停工,2024年8月更换为中国五冶[5] - 营销展示中心现已关闭,门前变为公共停车场,预约电话无人接听[4] - 项目规划高度468米,但"西南第一高楼"称号将被489米的中海"一带一路"大厦取代[3] 公司财务状况 - 项目总投资额超过120亿元[6]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3.36亿元,同比下降60.4%[6] - 2024年营业收入2406.4亿元,同比下降33.2%,净亏损155.52亿元,同比扩大62.75%[6] - 资产负债率89.16%,较2023年87.84%有所上升[6] - 公司实施人员结构优化和降薪措施,中高层管理人员带头降薪[6] 行业动态 - 武汉绿地中心(475米)即将交付,全球租售工作开启[7] - 宁波中心大厦(409米)已交付启用,成为浙江首座400米以上地标[7] - 天津117大厦(597米)将于2024年4月30日复工,工期两年[8] - 重庆陆海国际中心(458米)外立面幕墙已全部完工[8] - 超高层集中复工可能与中央盘活存量政策有关,包括2024年处置闲置土地政策和2025年盘活存量用地要求[8]
富国基金陈杰:A股市场正经历从“存量经济”向“新模式”转型
快讯· 2025-05-23 16:59
A股市场转型 - A股市场正经历从"存量经济"向"新模式"转型 [1] - 2025年Q1盈利增速转正 终结持续四年的下行周期 [1] - "新模式"下的盈利回升周期已启动 [1] 反转核心驱动力 - 全行业库存低位触发的补库存周期 [1] - 上市公司轻装上阵 [1] - 二手房回暖带动地产链修复 [1] 新模式特征 - "新模式"下ROE底部已显著抬升 [1]
黑马金茂,又杀回来了!
36氪· 2025-05-23 10:34
中国金茂,是第三条路。与其陷入被动修复库存之路,不如主动进攻,拿地大爆发,以增量打存量。 01,金茂的三板斧 对此,25新上任的金茂董事长陶天海,开启了组织,投资,产品,运营等全方位的变革,老潘总结为金 茂翻身"三板斧"。 其一,组织精简;其二、拿地大爆发;其三,产品优化 比如组织更扁平,更高效、更强悍后,开启拿地大爆发就能在行业下行期以增量破局,而产品大优化就 能快速变现增量土地形成新鲜现金流和利润修复,而后再支撑滚动拿地,整体形成金茂的正向发展闭 环。 不是所有地产央企都能"好好活着"。 比如,亏损后的地产央企有几条路。其一,离开牌桌,直接退出地产开发。比如中交地产;其二,瘦身 健体,压缩组织,降薪裁员,比如中铁置业。 这三板斧,最让业内和老潘好奇的当属近半年的拿地大爆发,但更具冲突感的是金茂从昨天"亏损病 号"到今天"拿地黑马",形象转变太快,让老潘惊诧。 好奇1:仅一年时间,金茂就由弱变强了? 好奇2:昔日央企黑马金茂,又杀回来了! 于是老潘,今天来简单聊聊下行期时"金茂的翻身战"! 02,拿地大黑马 金茂,又杀回来了。 记忆中,昨天金茂还在作为央企亏损户的"大病号",即2023年严重亏损69亿,结果 ...
近3000宗土地拟使用专项债资金收储 总面积已超1.33亿平方米
证券日报· 2025-05-22 23:44
盘活存量用地工作进展 - 各地公示拟使用专项债收储土地接近3000宗,总面积超1.33亿平方米 [1] - 4月份公示拟收储土地超1500宗,总面积超7000万平方米,总金额超1700亿元 [1] - 5月份各地持续推进收储土地工作,如重庆永川区拟收储7宗地块 [1] 专项债在盘活存量用地中的作用 - 专项债作为地方政府融资工具,在推进"严控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1] - 专项债收储土地有助于平衡土地市场供求关系 [1] - 5月初央行下调政策利率0.1个百分点,有望降低各地发债成本 [3] 拟收储地块所有权结构 - 绝大多数宗地属于地方国企,占比超80% [2] - 4月份拟收储涉宅地块中民企占比约16%,较2月、3月有所提升 [2] - 央企、民企可通过换地、"收调供"等方式加强与地方政府沟通 [2] 收储价格情况 - 约50%地块拟收储价格与成交价比值在0.8至1.0之间 [2] - 约30%地块比值在0.9至1.0之间 [2] - 信阳市规定除四种情形外,按基础价格下调5%确定收地价格 [2] 专项债发行进展 - 广东、湖南、四川等省份已完成部分专项债发行,合计发债金额接近550亿元 [3] - 已发行金额约占拟收储金额的15% [3] - 宁波市将发行土地储备专项债券43.39亿元 [3] 未来工作方向 - 更多地区将参考已发行专项债省市做法,明确收回收购价格 [3] - 需明确收购土地用途,确保有效二次利用 [3] - 持续优化工作方案和流程,提高专项债发行与使用效率 [3]
专项债收储提速!各地拟回收闲置土地近3000宗
第一财经· 2025-05-22 14:54
专项债收地加速 - 二季度以来各地拟用专项债收地节奏明显加快,截至5月20日公示拟收储地块近3000宗,总面积超1.33亿平方米,总金额超3500亿元 [2] - 土储专项债自2019年被叫停后于2024年重启,因楼市低迷导致大量闲置土地需盘活,2024年9月政治局会议提出支持盘活存量土地政策 [2] - 2025年以来各地行动提速,1-2月公示393宗580亿元,3月超830宗1000亿元,4月超1500宗1700亿元 [3] 区域分布特征 - 全国23省市参与收储,广东以652亿元居首,河南411亿元、福建354亿元分列二三位 [3] - 城市层面郑州以173.5亿元和500万平方米双居榜首,广州已公示第二批100宗150亿元项目 [3] - 三四线城市宅地收储占比达84%(5437公顷),收购总价1659亿元占74% [5] 土地属性分析 - 拟收储土地70%为2020-2024年出让地块,住宅用地占比65%,商办用地占比25%且持续提升 [4] - 地方国企地块占比超80%,央企(保利、华侨城等)和民企(新城、俊发等)不足20%,郑州、昆明等地民企占比较高 [5] 政策实施进展 - 实际发行专项债仅550亿元占公示金额15%,广州60亿元领跑,长沙38亿元、宁波13亿元次之 [8] - 中指研究院指出4月以来公示提速但实际发行不足五分之一,建议加速转化拟收储为已收储 [8] - 未来可通过换地、"收调供"等方式盘活央企民企闲置土地,优化土地储备结构 [9] 市场影响评估 - 拟收储宅地理论建筑面积超1.3亿平方米,落实后将减少新房供应,改善三四线城市库存周期 [7] - 专项债收储本质是化解城投债务压力、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的政策延续 [5]
A股僵局下的生存法则:看懂主力套路,别当行情里的“睁眼瞎”
搜狐财经· 2025-05-22 13:32
各位朋友好,我是帮主郑重。最近不少朋友跟我抱怨,说A股就像一潭死水,大部分板块每天都是"心电图"走势,买啥啥不动,卖啥啥起飞,简直让人抓心 挠肝。其实啊,这恰恰说明市场进入了典型的"存量博弈"阶段——场内资金在互相博弈,场外增量资金观望不前,这种时候要是还闷头乱冲,大概率要栽跟 头。 先给大家泼盆冷水:在没有大量新增资金入场的情况下,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会是结构性行情。啥意思?就是说,市场很难出现全面普涨,只有某个板块突 然被政策利好砸中,或者有主力资金悄悄布局,才会走出局部行情。比如前阵子AI算力突然爆发,固态电池概念旱地拔葱,背后都是主力资金在"点火"。这 时候如果你还抱着"躺平式炒股"的心态,盯着大盘指数等普涨,大概率会错过机会,甚至被诱多陷阱套住。 那怎么在这种僵局里找到机会?关键就三句话:看懂市场状态,看透主力意图,想清自己节奏。 先说看懂市场状态。现在的盘面就像一场"猫鼠游戏",主力资金就像鳄鱼一样潜伏在水草里,平时不动声色,一旦发现猎物(比如政策风口、行业拐点), 就会突然发动攻击。这时候你得学会看"水位"——也就是成交量和资金流向。如果某个板块连续几天温和放量,股价却没怎么涨,那可能是主力在悄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