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指数化投资
icon
搜索文档
指数化投资研讨会在沪举行,共议规模品类双升背后的机遇挑战
新华财经· 2025-07-16 14:43
行业发展趋势 - 指数基金进入规模与品类双升快车道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募被动权益基金规模突破3.5万亿元 连续两个季度超过主动权益基金 [3] - 产品图谱持续完善 形成覆盖行业主题 Smart Beta策略 跨境市场 商品及债券指数的丰富工具库 [3] - 投资者结构日趋多元 保险 年金 银行理财子等机构投资者对被动工具(尤其是ETF)配置需求稳步提升 [3] 政策与市场环境 - 2024年新"国九条"出台后配套文件密集落地 为指数化投资筑牢制度基石 [3] - 策略指数是唯一连续三年实现"新发指数产品化率"与"挂钩产品指数数量"双增长的品类 [3] - 当前A股市场策略指数产品占比不足5% 远低于成熟市场25%的水平 [3] 竞争与挑战 - ETF行业存在产品同质化竞争现象 加剧投资领域竞争激烈程度 导致投资者选择困惑 [4] - 热门赛道风口褪去后部分ETF面临流动性压力 若缺乏做市商有效支撑 可能引发一二级市场套利机制被持续利用 [4] - 生态体系完善仍有提升空间 包括ETF做市机制制度保障不足 衍生品配套多样性待拓展 运营成本高企等问题 [4] 发展机遇 - 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深化 策略指数及其产品增量空间显著 可满足投资者风险分散工具升级需求 [4] - 策略指数为基金公司提供差异化竞争战略方向 [4]
热门赛道短兵相接 ETF格局重塑
上海证券报· 2025-07-15 02:29
ETF市场总体规模与格局 - ETF总规模突破4万亿元,较去年底增加6780亿元 [1] - 13家基金公司ETF管理规模超千亿元,合计3.79万亿元,占市场总规模的85% [1] - 华夏基金(7667.03亿元)、易方达基金(6829.09亿元)、华泰柏瑞基金(5053.68亿元)为行业前三,均拥有千亿级宽基ETF [2] 债券ETF的崛起与格局变化 - 债券指数化投资加速,富国中债7-10年政策性金融债ETF规模达527.68亿元,为最大债券ETF [2] - 富国基金ETF规模1882.68亿元(排名第七),较去年底提升三位;海富通基金ETF规模增长超500亿元至千亿级 [2] 头部公司与竞争动态 - 头部公司通过品牌效应和渠道优势把控市场份额,但中小公司仍有机会通过指数投资渗透率提升实现超车 [3] - 中证A500ETF成为新战场,32只产品上市,9只规模超百亿元,6只不足4亿元,头部产品竞争激烈 [4][5] - 华泰柏瑞中证A500ETF通过更名(改为"A500ETF华泰柏瑞")强化辨识度 [6] 行业竞争策略 - ETF更名成行业趋势,采用"标的指数+ETF+管理人名称"命名规则提升产品辨识度 [6] - 流动性服务商数量激增,7月超百只ETF新增服务商,华夏国证航天航空行业ETF上市两月新增3家 [6] - 沪深交易所修订ETF风险管理指引,强化申购赎回清单管理和客户交易行为监测 [7] 行业长期发展展望 - ETF市场空间广阔,但需避免同质化竞争,通过创新产品与服务建立差异化壁垒 [7]
手搓「永久组合」,这届年轻人的投资赢学
雪球· 2025-07-14 17:19
永久投资组合的兴起 - 永久组合是一种多元资产等权重配置策略,起源于1970年代的美国,由哈利·布朗提出,核心思想是持仓分散、减少干预 [3][5] - 该策略在中国年轻投资者中流行,表现为"手搓版永久组合",特点是每年只调仓1次、无需盯盘,适合上班族极简理财 [3][4] - 组合配置思路具有开源特性,允许个人根据偏好调整资产比例和基金选择,形成个性化方案 [5][8] 三分法工具的应用 - 雪球推出"三分法"基金组合功能,通过资产分散、市场分散、时间分散三个层面实现配置理念落地 [7] - 操作流程分两步:根据收益率和最大回撤确定资产比例(可调整),在股票/债券/商品分类下选择基金(可添加其他基金) [8] - 工具结合引导式操作与自主权,近两年配置黄金和债券权重的组合回测业绩表现优异 [8][9] 历史背景与当前环境 - 1970年代黄金价格从35美元涨至512美元(+1363%),石油危机引发滞胀,促使全天候/永久组合等多资产策略诞生 [12][13] - 当前宏观环境与70年代相似:发达经济体增长放缓、高利率、黄金上涨,推动多资产配置理念复兴 [15] - 中国指数基金/ETF普及为"多资产配置+指数化投资"提供便利条件 [15] 投资者行为变迁 - 年轻投资者倾向构建"安全屋"式组合,追求抗收割能力,与哈利·布朗自由意志主义的政策主张(权力分散、减少干预)理念契合 [17][18] - 资管行业主动管理叙事遇冷,信息差消除使投资者更青睐确定性的多元资产配置方案 [5][15]
银行理财2025年上半年前瞻!14家规模增超5000亿元,现金管理产品大缩水,权益配置有了新途径
券商中国· 2025-07-12 07:16
银行理财规模变化 - 6月银行理财规模环比下降超9000亿元,主要受银行上半年考核和理财回表等因素影响 [1] - 前14家理财公司6月末合计规模22.96万亿元,较5月下降约9500亿元,上半年增量回落至5300亿元 [2] - 全市场理财存量规模6月末降至31万亿元,较上月回落0.3万亿元 [2] 现金类产品表现 - 6月现金类产品规模环比下降超5500亿元,较年初下降约8000亿元 [3] - 现金管理类产品自2023年11月高点8.7万亿元降至6.9万亿元,缩水约1.8万亿元 [8] - 6月现金管理类产品年化收益率仅为1.43%,低于纯债类产品1.18个百分点 [7] 固收类产品表现 - 开放式固收理财6月平均兑付收益率2.73%,环比上涨7BP,超出基准4BP [10] - 封闭式固收类产品平均兑付收益率2.78%,环比下跌3BP,落后基准16BP [10] - 开放式产品通过灵活配置中短端利率债及信用债实现收益,封闭式产品受持有到期策略限制 [10] 权益类资产配置 - 理财公司明显加大对权益类资产的配置,布局被动指数ETF资产 [4] - 上半年24家理财公司调研A股上市公司1473次,涉及1249只个股 [13] - 被调研个股中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占比达51%,重点关注科技、医药生物和国防军工等领域 [13] 理财公司参与IPO投资 - 光大理财6月参与A股IPO网下打新并成功入围有效报价 [4] - 中邮理财参与宁德时代港股IPO基石投资5000万美元,三花智控2000万美元 [14] - 工银理财参与三花智控港股IPO基石投资2000万美元,并参与新消费领域IFBH的IPO [14][15] 理财公司规模变化 - 6月农银理财、工银理财、中银理财单月降幅均超千亿元,建信理财接近千亿元 [5] - 上半年光大理财规模增幅超2000亿元,中邮理财、信银理财和华夏理财增幅均超1500亿元 [5] - 华夏理财6月突破1万亿元关口,万亿级理财公司增至14家 [6] 后市展望 - 7月理财市场规模或将迎来快速回流,预计回升幅度维持在1万亿元以上 [6] - 7月理财规模季节性扩张特征明显,历史增幅普遍在1.4万亿至2.2万亿元之间 [6]
创业板综合指数编制优化 7家基金公司火速申报ETF
中国经营报· 2025-07-11 19:45
指数编制方案修订 - 深交所及深圳证券信息公司修订创业板综合指数编制方案 样本股数量调整为1316只 覆盖95%创业板上市公司 总市值覆盖率98% [1] - 剔除被实施风险警示(ST或*ST)的样本股 引入ESG负面剔除机制 剔除国证ESG评级C级及以下企业 [1] - 修订后高新技术企业权重占比92% 战略性新兴产业权重占比79% 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三大重点领域企业权重占比74% [1] ETF产品申报动态 - 鹏华基金、银华基金、博时基金申报创业板综ETF 建信基金、华宝基金、招商基金、东财基金申报创业板综增强ETF [1] 指数历史表现与特征 - 创业板综运行近十五年 累计涨幅197% 年化收益7 6% 今年以来累计上涨10% [2] - 指数呈现长期收益优良、行业分布均衡、成长性突出、个股权重分散特征 [2] - "创系列"指数覆盖宽基、主题、策略、ESG等类型 跟踪产品规模超2000亿元 [2] 深交所未来规划 - 深交所将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 持续优化"创系列"指数及产品 丰富优质投资标的供给 [2]
理财资金加码增配权益:指数化布局升温,调研超1200只A股个股
快讯· 2025-07-11 17:06
理财公司增配权益资产 - 多家理财公司集体发声将通过直接投资或间接方式持续增持ETF 包括中银理财 中邮理财 交银理财 浦银理财等 [1] - 理财公司布局指数策略 指数增强策略等各类含权类理财产品 [1] - 近期一批挂钩被动指数的银行理财产品完成募集 上半年指数化投资理财产品数量显著多于去年同期 [1] 理财公司调研A股上市公司 - 上半年24家理财公司调研A股上市公司达1473次 涉及个股1249只 包括宁银理财 招银理财 兴银理财等 [1] - 被调研个股中科创板 创业板 北交所板块分别有320只 295只 22只 合计占比达51% [1]
解读国证自由现金流指数 长城基金 “财富长城万里行” 活动走进深交所
新浪基金· 2025-07-11 15:21
长城基金活动 - 长城基金持续开展"财富长城万里行"系列交流活动 近期走进深交所 为建设银行深圳分行理财经理解读国证自由现金流指数的投资价值和机会 [1] - 活动由深交所基金管理部指导 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联合举办 多方协同助推"长钱长投"生态构建 [1] - "财富长城万里行"活动自2021年启动以来已举办超7000场 通过线上线下方式与全国合作机构及投资者保持深入沟通 [2] 指数化投资趋势 - 近年来指数化投资呈现蓬勃发展态势 政策文件如《促进资本市场指数化投资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推动生态优化 [1] - 投资者对财务稳健性关注度攀升 青睐具有稳定现金流的优质企业 自由现金流指数基金成为构建稳健组合的重要途径 [1] 国证自由现金流指数 - 国证指数研究员解析该指数编制规则及特点优势 [2] - 长城基金将于7月14日发行长城国证自由现金流指数基金 定位为"一键配置高现金流优质公司"工具 [2] - 产品发行背景契合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及无风险利率下行趋势 [2] 公司战略与服务 - 长城基金践行"专业专注 长期长情"服务文化 依托活动矩阵提供有温度的投资者陪伴 [2] - 目标是通过特色活动筑牢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投资者根基 [2]
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7月11日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11 08:05
REITs市场动态 - 首批两只数据中心REITs完成询价并于7月14日至15日启动认购,华夏华电清洁能源REIT公众发售提前结募并进行比例配售,首单民企仓储物流类REITs嘉实京东仓储REIT启动扩募,显示优质资产持续扩容[1] - 市场预期"首发+扩募"双轮驱动将进一步激活REITs市场新动能,相关部门将加快推动REITs常态化发行并持续优化扩募机制[1] ETF投资趋势 - 上半年多位个人投资者频繁出现在ETF首发认购前十大持有人名单中,部分累计认购金额超5000万元,高净值个人投资者成为ETF首发"帮忙资金"来源之一[1] - 部分私募资金采取挂名形式参与ETF配置或提供流动性做市服务,显示个人投资正从个股投资转向指数化投资[1] 权益基金表现 - 今年以来提前结束募集的基金达197只,其中权益类基金占比50%,上半年新成立基金发行份额达5303.47亿份,股票型基金占比35.46%,同比增长1216.18亿份[2] - 权益类基金发行显著回暖,资金加速流入A股市场迹象明显,与去年固收类产品主导形成鲜明对比[2] 货币政策与锂电池技术 - 我国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实现"稳增长、控物价、防风险、促稳定"多重目标平衡,未来政策工具箱储备充足[3] - 补锂剂可提升电池循环寿命,在液态和固态电解质锂电池中均适用,未来在固态电池中添加量有望超过液态电解质锂电池,售价达20-30万元/吨远高于磷酸铁锂材料的3万元/吨[3] 银行板块表现 - 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7月8日,全球、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银行板块指数分别上涨52%、49%、65%、53%和59%,均逼近或超过2010年以来新高[4] - 全球经济低增长环境下银行作为盈利稳定、分红可持续的"确定性资产"获得价值重估,海外银行兼具高股东回报和成长性[4] 港股市场融资 - 今年以来港股股权融资规模达2879.82亿港元同比增350.56%,上半年完成42宗IPO合计集资超1070亿港元较去年全年增22%暂列全球第一[5] - 港股融资呈现"科技+消费"双轮驱动特征,科技板块聚焦人工智能、新能源与新材料等前沿领域[5][6] 多晶硅期货行情 - 多晶硅期货主力合约报41345元/吨触及近三个月新高,成交量达101.5万手创历史新高,广期所将涨跌停板幅度调整为9%并提高保证金标准[6] 上市公司出海表现 - 2024年3667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境外业务收入占比68%,合计境外总收入9.52万亿元较2020年增长56.58%,制造业境外收入6.39万亿元增长75.42%[7] -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等"新三样"构筑外贸增长极,产业链出海、生态圈出海成为关键词[7] 快递业与港股回购 - 今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突破1000亿件比2024年提前35天,显示消费市场规模扩大和电商渗透率攀升[8] - 年内206家港股公司启动回购涉及金额1007亿港元,行业分布从互联网、金融扩展至消费、医药[8] 退市监管 - 年内已有19家退市公司收到20张罚单同比大幅增加,监管部门推动行政、民事、刑事立体追责机制[9]
落实科创板改革“1+6”政策 上交所召开投资端机构宣介会
证券时报网· 2025-07-10 15:47
科创板改革政策宣介会 - 上交所组织召开科创板改革"1+6"政策专题宣介会 旨在推动健全投融资相协调的市场功能 打造与科技创新发展需求适配的资本市场服务体系 [1] - 包括公募基金 证券公司 保险资管 银行理财子公司等20余家机构近百人参会 市场各方对科创板改革举措高度认同并积极响应 [1] 科创板指数化投资发展 - 科创板指数产品成为投资者参与科创板投资的重要渠道 助力保险 银行等中长期资金入市 持续吸引资金流入"硬科技"企业 [1] - 科创板是A股指数化投资比例最高的板块 占科创板整体自由流通市值比例达8.3% [1] - 自"科创板八条"发布以来 新发13条科创板指数 总数达29条 新上市56只科创板ETF 较发布前增长近2倍 [1] - 已上市科创板ETF达85只 总规模超2500亿元 较"科创板八条"发布前增长超60% [1] 科创板政策框架与市场展望 - 在科创板"1+6"政策框架下 科创板指数化投资将迎来发展新机遇 为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2] - 市场各方将积极投身科创板市场建设 发挥投资端改革示范引领作用 畅通"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2] - 上交所将继续推动科创板改革措施走深走实 加快构建支持创新发展的资本市场生态 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支持 [2]
创新药BD热潮持续,指数化投资优选易方达医药ETF联接
财富在线· 2025-07-09 15:17
医药板块市场表现 -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今年以来涨幅达50.88%,领跑市场,创新药和CXO是核心驱动因素 [1] - 政策红利(医保支持创新药全链条政策落地)、技术突破(国产双抗/ADC药物海外授权超500亿美元)、资本回流(南向资金持续加仓港股医药)三重动能推动行业价值重估 [1] - 易方达医药ETF联接基金近一年收益率达15.29%(C类份额),跑赢沪深300指数,底层ETF规模突破206亿元,管理费率仅0.5% [1] 政策与需求驱动 - 医保谈判规则优化,对创新药械扶持力度加大,企业盈利边际改善预期增强 [1] - 老龄化加速和消费升级趋势未改,医疗支出刚性增长逻辑坚实 [1] - 指数重仓股分化,药明康德、迈瑞医疗短期承压,科伦药业获18家机构中15家“买入”评级,目标价潜在涨幅超20% [1] 指数化投资优势 - 易方达医药ETF联接基金跟踪沪深300医药指数,PE为28.61倍,低于近五年均值,覆盖药明康德、迈瑞医疗、爱尔眼科等头部企业 [2] - 管理费仅0.5%,显著低于主动型医药基金的1.5%,C类份额免申购费,持有7天以上免赎回费 [2] - 底层ETF近5个交易日日均流入达145.20万元,支持大额资金高效进出 [2] 投资策略建议 - 短期交易者可关注C类份额(007883),近3个月收益率6.58%,成本优势明显 [2] - 长期配置者适合选择A类份额(001344),持有超2年可摊薄费率 [2] - 增量资金建议分三批布局,结合集采政策落地节点逐步建仓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