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

搜索文档
中国二十二冶获评“双百行动”标杆企业
新华网· 2025-07-11 21:18
中国二十二冶作为以"科改企业"标准获评"标杆"等级的"双百企业",在落实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中始 终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 兴产业培育发展,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促进市场竞争力跃升,通过一系列改革组合拳打造出"标杆企业"的 硬核实力,充分彰显了近年来二十二冶高瞻远瞩、坚定不移走大科技、大品牌、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发展 之路取得的卓越成效。 原标题:中国二十二冶获评"双百行动"标杆企业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2024年度"双百企业"考核评价结果,中国二十二冶以全面深化改革与高质量发 展的突出成效,再度获评"双百行动"标杆企业。 治理机制促进效能提升。坚持"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治理机制建设目标, 以建设"科学、理性、高效"董事会为核心,纵深推进"决策风险防范科学化、决策管理运作规范化、决 策服务保障精细化",进一步规范决策行为,防范决策风险,推动治理主体不断提升"三重一大"科学决 策质效。股权与监事会改革协同突破,打造多元互补董事会结构,创新采用 "系统+片区"管理模式,凝 聚班子合力;动态科学完善"三清单一流程",进一步明确各治理 ...
渝 开 发(000514) - 000514渝 开 发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
2025-07-11 19:24
公司业务与战略 - 公司依托开发建设、物业服务构建产业投资体系,推动转型升级,以重庆本土住宅项目为主,业务涵盖物业管理、会议展览等,可对冲房地产市场周期波动风险 [2] - 石黄隧道经营权由公司承继,拥有20年收费运营权限,2026年6月到期 [2] - 未来公司将增强市场经营理念,提升竞争力,推进国企改革,聚焦城市开发主力军定位 [3] 房地产市场情况 - 重庆从调整新购住房再交易管理、优化住房信贷政策等多方面优化房地产政策,增强企业信心 [3] 项目开发进度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在建在售项目有四个,2025年一季度后现有项目为三个,分别是南岸区茶园项目三期、渝北区回兴星河博棠三期项目、九龙坡区华岩贯金和府一期 [3] - 公司建立项目全周期运营计划,预测利润和现金流,合理规划开发节奏 [3] 未来发展方向 - 公司拟定位为新时代城市开发经营服务商,业务以城市开发为主业,业态以“住宅 + 商业”为主 [3] - 积极发展会展业务、资产经营业务等支撑型及拓展型业务,提供多元化收入来源 [3] - 未来经营模式拟定为“开发 + 运营” [3] 定增情况 - 2024年8月深交所受理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申请文件 [4] - 12月调整募投项目投入,募集资金总额由不超过7亿元调整为不超过6.4亿元 [4] - 2025年7月7日公司将相关有效期延长至2026年7月19日,目前工作正常推进 [4][5]
标杆企业!中国五冶集团国企改革“双百”评价创佳绩
齐鲁晚报· 2025-07-11 16:16
国企改革"双百行动"标杆企业评选 - 中国五冶集团获评国务院国资委2024年度中央企业"双百行动"标杆企业[1] - "双百行动"旨在选取央地国企推进综合性改革,重点突破治理结构、经营机制、创新能力等关键领域[3] 中国五冶集团改革举措 - 公司围绕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目标,从党建、产业布局、科技创新等7大方面推进改革[3] - 具体措施包括强化基层党建、优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完善科技创新机制、提升资本配置效率等[3] - 公司拥有行业领先的装配式建筑研发生产基地(成都建筑科技产业园)[5] 未来发展计划 - 公司将以标杆企业为契机,加大改革力度增强核心功能与竞争力[6] - 目标定位为打造全产业链顶级服务商和行业领军企业[6] - 已建成四川唯一国家级认证"零碳建筑"(科技中心大厦)[3]
聚焦国资国企转型 中埃共绘“数字丝路”合作蓝图
中国新闻网· 2025-07-10 23:48
数字经济国际合作 - 数字经济被比喻为新时代的丝绸之路,正在重塑国家竞争力、产业结构和全球合作格局 [1] - 中国拥有领先的数字基础设施和丰富的国企改革经验,埃及具备年轻人才储备和区域枢纽优势,双方可在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工业互联网发展、数字人才培养、金融科技与跨境支付等领域开展合作 [1] - 建议设立中埃国企数字转型工作组,围绕标准制定、网络安全和投融资建立专项机制 [1] 天津数字经济发展 - 天津作为中国北方对外开放重要门户和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形成显著优势 [1] - 天津国资国企在数字经济浪潮中积极作为,成果丰硕 [1] - 天津提出强化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数字技术创新协同攻关、健全数字经济治理协同机制、拓展数字惠民领域务实合作等四项具体举措 [2] 国企数字化转型 - 天津国资国企将充分发挥数字经济的纽带及赋能作用,持续拓展合作新空间 [2] - 天津国资国企致力于让数字经济发展红利惠及更多民众,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贡献"天津智慧"与"天津方案" [2]
聚焦“两高四着力” 深度融入河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程
金融时报· 2025-07-10 11:16
习近平总书记河南考察指示精神 - 强调河南需落实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等战略部署 [1] - 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农业强省、改善民生、加强生态保护等发展方向 [1] - 中国信达河南分公司将围绕"两高四着力"融入地方发展 [1][5] 产业转型升级支持 - 聚焦新材料、先进制造领域,通过债转股支持专精特新企业技术突破与国产替代 [2] - 助力恒达智控发展煤矿无人化智能开采技术装备 [2] - 创新金融不良债权处置模式,帮助华英农业、中孚实业等上市公司减轻债务负担 [2] - 参与科迪食品救助,保障1万多名奶农、5000多名员工就业 [2] - 2025年4月联合河南省国资委举办国企业务对接会,推动存量资产盘活与并购重组 [2] 重点领域风险化解 - 累计投资超500亿元收购河南省内银行不良贷款 [3] - 收购宛达昕高速项目不良债权化解风险,盘活地方政府存量资产 [3] - 累计收购地方中小银行不良债权本金61.67亿元 [3] - 2025年3月举办银行客户座谈会强化金融不良资产生态圈建设 [3] - 通过纾困基金完成郑州铁炉项目3319套住房交付,推进康桥集团重组并交付6214套住房 [3] 传统产业升级与新能源发展 - 2015年起累计为河南能源集团、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提供超200亿元资金支持 [4] - 助力河南能源集团信用修复并重返债券市场 [4] - 通过债转股支持多氟多降低资产负债率,扩大新能源材料生产 [4] 文旅产业赋能 - 参与洛阳达码格利置业破产重整,推动商业综合体品牌升级与业态焕新 [4] - 打造洛阳"特色文旅名片",助推河南文旅产业成为支柱产业 [4] 未来战略方向 - 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和服务河南"两高四着力"深化主业 [5][6] - 重点支持文旅、制造业、高新技术等产业发展 [6]
中国北方稀土(集团)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7-10 03:18
业绩预增情况 - 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90,000万元到96,000万元,同比增加85,500万元到91,500万元,增幅达1882.54%到2014.71% [2] - 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88,000万元到94,000万元,同比增加86,500万元到92,500万元,增幅达5538.33%到5922.76% [3] - 上年同期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4,539.62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560.75万元 [5] 业绩预增原因 - 公司强化全面预算管理,深化降本提质增效,科学联动组产排产,加强市场研判预判,加压营销运作,加快重点项目建设 [7][8] - 生产营销方面,公司优化原料和产品结构,满足高附加值产品市场需求,冶炼分离及稀土金属加工成本进一步降低,主要产品产销量同比实现不同幅度增长 [9] - 重点项目建设方面,新一代稀土绿色采选冶稀土绿色冶炼升级改造项目一期进入产线联动调试收尾阶段,二期工艺设计等有序推进 [9] - 研发创新方面,制定科技创新改革方案,围绕优化科研管理体系等重点领域明确6个改革方向,提出23项改革任务,科研成果转化率不断提升 [9] - 深化改革与治理提升方面,国企改革深入推进,现代治理体系巩固提升,强化绩效考核,优化"摸高机制",充分调动全员积极性 [9] 公司发展动态 - ESG获中证指数公司、万得(Wind)等主流机构评级提升,合规体系建设与运行日臻完善 [9] - 上半年市值增长17.34%,市值规模保持稀土永磁行业上市公司首位,公司股票首次入选中证A50指数成分股 [9] - 公司将参加内蒙古辖区上市公司2025年投资者网上集体接待日活动,与投资者就公司业绩、治理、发展战略等进行沟通 [12][13]
北方稀土: 北方稀土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增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09 16:09
业绩预告 - 预计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90,000万元到96,000万元,同比增加85,500万元到91,500万元,增幅1882.54%到2014.71% [1][2] - 预计2025年半年度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88,000万元到94,000万元,同比增加86,500万元到92,500万元,增幅5538.33%到5928.33% [1][2] - 上年同期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4,500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500万元 [2] 业绩增长原因 - 强化全面预算管理,深化降本提质增效,科学联动组产排产,加强市场研判预判 [2] - 冶炼分离及稀土金属加工成本进一步降低,主要产品产销量同比实现不同幅度增长 [3] - 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新一代稀土绿色冶炼升级改造项目一期进入产线联动调试收尾阶段 [5] - 产业链并购重组、合资合作等延链补链强链资本运作项目高效推进 [5] 研发与创新 - 制定科技创新改革方案,明确6个改革方向和23项改革任务 [5] - 加强产业转化中心建设,科研成果转化率不断提升 [5] - 新产品研发取得新成果,充分发挥科研平台优势 [5] 公司治理 - 国企改革深入推进,现代治理体系巩固提升 [5] - 强化绩效考核,优化"摸高机制",引入"基本目标""奋斗目标""卓越目标" [5] - ESG获中证指数公司、万得等主流机构评级提升 [5] 资本市场表现 - 上半年市值增长17.34%,市值规模保持稀土永磁行业上市公司首位 [5] - 公司股票首次入选为中证A50指数成分股 [5]
燕京啤酒(000729):25Q2业绩再超预期,多元化业务布局有亮点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7-08 20:1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2][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2025H1归母净利润10.6 - 11.4亿,同比增长40% - 50%,2025Q2归母净利润8.96 - 9.72亿,同比增长36.7% - 48.3% [7] - 上调2025 - 2027年盈利预测,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71亿、18.03亿、20.88亿,同比增长39.4%、22.5%、15.8%,最新收盘价对应PE为25/20/18x,维持“买入”评级 [7] - “百县工程 + 百城工程”发力,U8大单品预计延续快速增长,东三省、山东等地表现更佳 [7] - 啤酒业务拓展新渠道,提升流通渠道布局、增加罐装产品比例、拥抱新零售;非酒业务探索饮料等多元化产品,饮料和生物科技业务有望贡献增量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数据 - 2025年7月8日收盘价13.06元,一年内最高/最低14.46/8.10元,市净率2.5,股息率0.77%,流通A股市值32,775百万元 [2] - 上证指数3,497.48,深证成指10,588.39 [2] 基础数据 - 2025年3月31日每股净资产5.25元,资产负债率32.81% [2] - 总股本2,819百万股,流通A股2,510百万股 [2] 财务数据及盈利预测 |项目|2024|2025Q1|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14,667|3,827|15,532|16,191|16,780| |同比增长率(%)|3.2|6.7|5.9|4.2|3.6|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1,056|165|1,471|1,803|2,088| |同比增长率(%)|63.7|61.1|39.4|22.5|15.8| |每股收益(元/股)|0.38|0.06|0.52|0.64|0.74| |毛利率(%)|40.7|42.8|42.1|43.0|43.7| |ROE(%)|7.2|1.1|9.5|10.8|11.7| |市盈率|35|/|25|20|18| [6] 财务摘要 |项目(百万元,百万股)|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14,213|14,667|15,532|16,191|16,780| |营业成本|8,865|8,695|8,996|9,229|9,454| |税金及附加|1,221|1,244|1,320|1,376|1,426| |主营业务利润|4,127|4,728|5,216|5,586|5,900| |销售费用|1,575|1,587|1,646|1,595|1,585| |管理费用|1,620|1,570|1,548|1,531|1,515| |研发费用|246|233|247|257|266| |财务费用|-168|-198|-128|-119|-129| |经营性利润|854|1,536|1,903|2,322|2,663| |营业利润|1,025|1,609|2,049|2,467|2,807| |利润总额|1,039|1,572|2,063|2,481|2,821| |净利润|855|1,324|1,740|2,091|2,377| |少数股东损益|210|268|269|289|289|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45|1,056|1,471|1,803|2,088| [9]
枕戈待旦——钢铁行业2025年度中期投资策略
2025-07-08 00:32
纪要涉及的行业 钢铁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行业过去几年表现及矛盾**:过去三到四年单边下滑,主要矛盾是弱需求和高成本。需求端因 2021 年下半年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钢铁需求占比从 2020 年近 40%降至 2024 年 22%,总需求萎缩影响钢价和制造业板材需求;成本端矿石和焦炭价格居高不下,占黑色产业链利润大头,四大矿企主导格局及国内安检趋严加剧焦炭供给紧张,吨价差收窄[2]。 2. **2025 年边际变化**:成本端弱化,上半年焦煤价格显著下跌,铁矿石基本面恶化,港口库存回升至 1.4 - 1.5 亿吨,非主流矿增产,几内亚西芒渡项目预计 10 - 11 月首次发运[3]。 3. **2026 年矿区影响**:一期规划产能 1.2 亿吨,占全球铁矿边际供给约 4%,若二期推进可能占 8% - 10%,缓解国内钢铁产业对铁元素原材料需求瓶颈[4]。 4. **新投产项目影响**:预计生产成本 50 - 70 美元/吨,改变成本曲线,未来一到两年铁矿石价格可能降至 80 美元/吨以下,改善钢铁行业盈利[5]。 5. **钢厂盈利变化**:2025 年实现全季度盈利的钢企比例从 2024 年 20% - 30%升至 50% - 60%,吸引市场资金关注[1][6]。 6. **内需外需影响**:前五个月内需下降 2.9%,总需求降幅收窄至 1.2%,钢坯出口增速达 300%,缓解内需滞销压力[1][7]。 7. **钢材价格走势**:螺纹钢价格维持在 3000 元左右,长期上涨概率大于下跌概率,行业景气度将自然回升[8]。 8. **产能调整措施**:增加高端产能,减少低端同质化产能,保住头部企业,压制较差企业,与过去“一刀切”改革不同,工具更多样化[8]。 9. **行业发展趋势**:注重高端化和可持续发展,优秀钢企发挥重要作用,反内卷政策和国企改革带来机遇[10]。 10. **投资潜力企业类型**:与制造业升级迭代相关优秀钢企、受益反内卷政策区域性减产企业、国企改革背景下地方性国企、非普遍型特种加工技术或资源型企业[11]。 11. **应对压力手段**:高端及中端企业提升产品附加值,通过区域性自律控产措施实现供给收缩[12]。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钢铁行业目前策略落实在能源消耗、超低排放、碳排放等方面,钢企进展差异将在 2026 年后成为分级管理重要标准[8][9] 2. 高端企业不受反内卷政策影响,推动行业进一步修复和发展[8]
中国重工: 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换股吸收合并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摘要(注册稿)
证券之星· 2025-07-07 19:12
交易方案概述 - 中国船舶以换股吸收合并方式整合中国重工 中国船舶向中国重工全体股东发行A股股票交换其持有的中国重工股票 交易完成后中国重工终止上市并注销法人资格 中国船舶承继中国重工全部资产、负债、业务及权利义务 [9][10][11] - 换股比例确定为1:0.1339 经除权除息调整后中国船舶换股价格为37.59元/股 中国重工换股价格为5.032元/股 [11][12] - 交易设置异议股东保护机制 中国船舶异议股东可行使收购请求权 价格为30.02元/股 中国重工异议股东可行使现金选择权 价格为4.03元/股 [14] 交易背景与目的 - 贯彻落实国企改革政策要求 通过专业化整合消除同业竞争 提升上市公司核心竞争力与经营质量 [8][45][46] - 抓住船舶行业景气周期机遇 2024年我国造船三大指标全球占比均超50% 新接订单量同比增长55.28% 手持订单量达2.43亿载重吨 [43] - 满足国防建设需求 整合舰船装备研制体系 提升海军装备保障能力 服务国家战略 [45][47] 股权结构变化 - 交易前中国船舶总股本44.72亿股 交易后存续公司总股本增至75.17亿股 中国船舶集团合计持股比例从50.42%降至49.29% [17][18][20] - 中船工业集团仍为控股股东 持股比例由44.47%调整为26.68% 实际控制人仍为中国船舶集团 最终控制人为国务院国资委 [18][19] 财务影响 - 交易显著提升资产规模 总资产从1,819.77亿元增至4,036.39亿元 净资产从552.66亿元增至1,392.48亿元 [21] - 营业收入从785.84亿元增至1,333.51亿元 但每股收益从0.81元摊薄至0.65元 存在即期回报摊薄风险 [21] 行业背景 - 全球船舶制造业持续复苏 新造船价格指数较2020年低点上涨超50% 2024年末达189.16点 [43] - 船队老龄化加速更新需求 集装箱船平均船龄达13.85年 接近历史峰值 绿色低碳转型进一步推动船舶更替 [44] - 国家政策支持行业转型升级 推动船舶制造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