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试平台
搜索文档
长沙布局建设概念验证中心 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
长沙晚报· 2025-08-05 09:45
政策背景与核心目标 - 长沙市科技局8月4日发布《长沙市科技成果转化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平台备案管理办法》,本月起实施,旨在构建高效能成果转化体系,聚焦研发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概念验证)和"最后一公里"(中试)[1] - 政策核心目标是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3] 概念验证中心功能与布局 - 概念验证中心主要任务包括科技成果遴选识别、技术可行性评估、商业化价值分析,被定义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1] - 布局围绕长沙优势产业链、重点产业需求及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展开,强调顶层设计[1] 中试平台功能与历史布局 - 中试平台任务涵盖中试项目开发、工艺改进、小批量试生产、产品检测等,服务于"最后一公里"转化[1] - 长沙两年前已首批认定9家中试基地,覆盖汽车零部件、医疗器械、新能源等领域,部分填补行业空白[2] 五大支持政策细节 - 运营补贴:每年评价择优给予概念验证中心最高20万元、中试平台最高50万元[3] - 项目补助:对通过验证/熟化并落地转化的成果按规补助[3] - 人才补贴:对首次取得技术经纪高、中级职称者分别补贴1万元/5000元,个人获补比例不低于50%[3] - 场景支持:市科技局在应用场景搭建、科技金融等方面重点扶持[3] - 配套保障:鼓励区县提供环评绿色通道及用地、能源等优先保障[3]
瞭望 | 引领光子产业向新
新华社· 2025-07-14 17:18
公司定位与行业地位 - 光电子先导院是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批重点培育中试平台中唯一涉及先进光子集成产业的平台,也是少数具有公共性、开放性和专业性的市场化中试平台之一[2] - 公司成立十年间为100多家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提供中试服务,助推多个国内光子产业创新团队成为领军者[1] - 作为陕西省光子产业"链主"单位,公司通过"孵化平台+产业基金"模式推动光子产业创新集群发展[5][6] 技术能力与设施配置 - 拥有覆盖"材料-器件-系统"全链条的研发能力,配备200余台(套)先进光电芯片关键设备和8000平方米洁净厂房(百级至十万级)[11] - 具备6英寸化合物光电芯片研发中试能力,并建成8英寸先进硅光集成技术创新平台(130nm工艺技术),预计2025年底正式通线[7][11] - 2023年正式启用的先进光子器件工程创新平台可提供光刻、刻蚀、薄膜制备等全流程工程化中试服务,已完成多款VCSEL产品PDK发布[7] 商业模式与服务成效 - 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提供洁净室租赁、设备共享、单步工艺代工等"拎包入住"式技术服务,使客户产品迭代速度提高数倍[6][7] - 为深圳瑞识智能科技提供高度定制化工艺开发,其中试速度比国外快5倍以上,其VCSEL产品总销量近两亿颗、产值数亿元[9][10] - 协助西安唐晶量子实现车载雷达芯片从概念到量产仅用两年多,填补国内光电芯片领域空白[6] 产业生态与协同效应 - 构建连接高校、科研院所与产业资源的创新网络,能快速组建跨学科联合攻关团队[1][9] - 与唐晶量子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共生关系,相互推荐客户并共同优化技术工艺[8][9] - 通过共享设备、技术授权等合作方式,累计吸引上下游企业向西安聚集,强化区域产业集群效应[1][10] 政策支持与战略规划 - 陕西省2021年启动"追光计划",聚焦光子材料与芯片、先进激光与光子制造、光子传感三大领域[5] - 公司作为"六个一"模式中的"一平台"(先进光子器件工程创新平台),承接省级光子产业发展战略任务[5] - 正在筹划光子异质异构集成技术创新平台,以引领光子产业下一阶段发展[11]
瞭望 | 中试夯基
新华社· 2025-07-14 17:18
中试平台的重要性与现状 - 中试平台是加速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其能力强弱直接决定从技术创新到产业落地的效率 [1] - 未进行中试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成功率仅为30%,而开展中试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成功率可以高达80% [1] - 中试是通过工程化验证、风险过滤、资源整合,让技术创新获得“工业身份证”的必需环节 [1] 中试平台发展的新动向 - 新兴行业中试平台加速涌现,在创新药、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领域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5] - 中试平台区域布局逐步完善,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等科技创新中心以及广州、湖北、江苏等产业链完整地区 [6][7] - 参与主体日益多元,运营模式包括企业主导、高校参与、联合型运营和生态型运营等多种形式 [8] 中试平台发展面临的挑战 - 缺乏标准导致中试成果产出质量不够高,核心技术和工艺研发能力不足导致中试平台不好用 [9][11] - 复合型人才缺乏成为中试产业发展掣肘之一,新兴行业技术复杂、多学科跨界融合的特点对人才要求高 [12] - 缺乏风险共担机制,中试失败风险高且资金投入大,研究开发与中试之间资金投入比例约为1:10 [13] - 专业化的公共中试平台仍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中小企业往往建不起、用不上 [10][13] 强化中试平台发展的措施 - 构建多元化融资渠道并培育耐心资本,通过政府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立收益分享和风险分担机制 [14][15] - 联合培养复合型人才,发展跨学科教育,强化校企联合实训,并建立专业培训体系 [16] - 加强中试标准建设,中试标准化可缩短验证周期40%、降低重复试验成本30%以上、提升协同效率50% [17] - 以科技专项支撑公共服务导向的中试平台建设,支持关键技术和基础共性技术研发 [18] - 通过共享机制解决中试平台公共性、开放性不足问题,鼓励平台通过多种方式取得服务收入以增强自我造血能力 [18][19]
中国改革现场|中试平台“朋友圈”扩建指南
央广网· 2025-07-07 16:48
中试平台的核心作用 - 中试平台是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品市场的关键过渡阶段 主要进行新产品产业化应用的过渡性试验 被称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1] - 科技成果经过中试后产业化成功率可达80% 未经中试则产业化成功率仅30% [12] - 中试平台提供全链条支持 覆盖小批量样机制造 市场验证 关键试错等环节 有效降低科技型企业早期投入 加快研发进程 提高研发效率 降低研发成本 [9] 成都高新区中试平台建设成果 - 全国首批241个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名单公布 涵盖原材料工业 消费品工业 装备制造等6大领域 [4] - 蜂鸟中试平台自启动运营以来已累计服务500余个科技企业和高校院所科研团队 推动300多个科研项目实现产品化 [11] - 成都高新区中试云平台已集纳75家中试平台的服务能力 设备清单和服务报价信息 按照产业链细分领域分类呈现 [24] 中试平台具体应用案例 - 智能炒菜机器人通过蜂鸟中试平台完成样机测试和小批量试产 经过多轮测试后已达到市场投放标准 目前已有超过700台投放全国340余家门店 [5][6][11] - 四川先进微球材料中试平台为生物医药 电子信息 新能源等多领域提供中试项目30余项 [27] - 成都屿西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中试云平台找到合作伙伴 已签订协议并推进射频芯片集成封装项目 [26] 中试平台人才建设 - 成都高新区全区中试平台已聚集工程师1757人 [18] - 开展"中试+技术经理人"培训 2024年培育技术经理人400余名 [18] - 将AI辅助药物设计的高级工程师等中试相关人才类别纳入"成都市人才开发指引" [18] 中试平台资金支持机制 - 成都高新区天使母基金出资4500万元与高新蜂鸟中试平台共同组建1亿元国内首个中试股权基金 重点投向经过中试后的优质项目 [19] - 采用"中试+基金"模式 由国有资本牵头联合中试平台和社会资本共同组建中试基金 [19] - 修订天使母基金办法 支持中试平台获得基金保送生资格 [19] 中试云平台运营成效 - 中试云平台按照电商模式罗列呈现所有中试平台 并按产业链分类 企业可快速筛选所需中试服务 [24] - 平台开发"需求广场"功能 企业提交需求后由运营团队专人跟进对接 中试测试服务已实现线上报价下单 [24] - 多家企业通过平台获得中试服务预约 先进陶瓷材料制备技术和工艺正在逐步完善 预计2024年可交付中试服务成果和产品 [26]
16家“川字号”中试平台入选
四川日报· 2025-06-29 04:57
中试平台入选情况 - 四川16家平台入选首批国家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名单 数量居全国第五 西部第一 [1] - 入选平台主要分布在原材料工业 消费品工业 装备制造 信息技术 新兴和未来产业领域 [1][3] - 平台建设总投资超过43亿元 [1] 平台服务功能 - 服务功能涵盖技术验证与工艺开发 产品性能测试与改进 工程化服务 合规性与认证支持 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及其他增值服务 [1] - 成都菲斯特科技中试平台提供微细结构光学材料及器件产品的概念验证服务 中试熟化等服务 [1] - 东方电气氢产业科技中试平台实现氢电互融绿色能源多级供应及核心装备验证 [1] 技术优势 - 成都菲斯特科技是全球少数掌握超大尺寸菲涅尔透镜制造技术的企业 [1] - 该平台基于超精密微纳工艺核心技术进行光学投影屏幕类 光学膜材类等中试项目孵化及成果转化 [1] 未来规划 - 将紧扣六大优势产业和"15+N"重点产业链发展需求 [2][3] - 完善制造业中试平台培育机制 [2][3]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成立低空经济协同创新等三大联盟 激活协同发展动能
证券时报网· 2025-06-25 18:13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低空经济协同创新联盟 - 联盟由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办公室牵头组建,旨在打造低空经济跨区域协同创新合作交流平台,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1] - 聚焦创新驱动:构建产业创新生态体系,推动低空标准建立,加强产学研合作,培育创新领军企业和前沿技术关键节点企业 [1] - 聚焦产业发展:打造低空经济产业集群,依托产业图谱引导产业链集聚,招引链主企业及培育关键环节重点企业 [1] - 聚焦金融赋能:构建多层次资本支持网络,发挥政府产业基金引导作用,引入社会资本形成G60低空基金矩阵 [1]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企业出海服务联盟 - 基于问卷调查显示:34.17%企业计划3年内扩大业务,65%企业首选东南亚为目标市场,代理分销和技术品牌授权为主要进入方式 [2] - 企业最迫切需求包括国际市场数据报告、法律咨询、金融支持和政策资金 [2] - 联盟目标为整合上海及九城市功能优势,通过国际化平台促进资源整合,提供全链条出海服务,举办系列活动加速信息共享 [2] - 助力企业参与全球产业分工,构筑"走出去"生态圈,提升国际竞争力 [2] 创芯集成电路设计制造一体化中试基地 - 由浙江创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建设,占地50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配备12英寸CMOS成套工艺线及124台(套)研发设备 [3] - 12英寸中试线于2022年5月通线流片,提供芯片工艺验证、流片服务及设备验证 [3] - 研发团队建成低功耗55纳米基础工艺平台,核心器件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 [3]
多部门加力部署,打通科技创新“最后一公里”
第一财经· 2025-06-16 19:56
政策部署与高层表态 - 国务院以"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为主题进行专题学习 强调通过多方面协同发力破解转化瓶颈 [1] - 工信部 国资委等部门密集部署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 旨在统筹创新资源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畅通供需对接渠道 [1] - 李强总理指出科技成果转化需经历技术研发 工程验证和产业化商业化等环节 需聚焦关键着力打通堵点断点 [2] 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优化 - 转化源头需优化科技研发及产业发展的评价体系 增强产业需求与科技供给契合度 [2] - 转化对接需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支持企业牵头或参与国家科技创新项目 引导产学研合作 [2] - 转化应用需用好首台套政策 推动自主技术产品在规模化应用中迭代升级 [2] - 国资委提出优化科技成果披露 评价 交易机制 畅通企业内部转化通道 实施应用拓展工程 [2] 中试平台建设与布局 - 工信部公示首批242家重点培育中试平台 涵盖原材料工业(79家) 消费品工业(62家) 装备制造(60家)等六大领域 [3] - 中试是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关键环节 计划到2027年培育省部级平台 认定国家级平台 推动技术成果工程化突破 [3] - 加快建设中试验证平台 强化技术熟化 工程化放大功能 为高校院所 中小企业提供验证服务 [3] 科技成果产业化推进措施 - 工信部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试点 聚焦先进制造 新材料领域 通过中试熟化等途径加快转化 [4] - 发布《科技型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 将孵化器分为标准级和卓越级两类 推动从量增向质提转变 [5] - 全国现有孵化机构1.6万家 培育大量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 管理办法旨在构建创新创业生态 [5]
布局“放大的实验室,缩小的生产线”
解放日报· 2025-06-15 05:28
国产机床技术突破 - 国产数控机床部分性能指标已反超欧洲、日本同类设备,打破进口垄断局面 [1] - 国产机床价格仅为欧洲同类设备的一半,但此前因可靠性担忧导致下游用户偏好进口设备 [2] - 通过中试平台验证,国产机床在模拟实际工况中发现问题并改进,如上汽通用采购前解决1400多条问题 [2] 中试平台的作用与案例 - 上海已布局超过360家中试平台,作为连接研发与市场的关键桥梁 [1][7] - 上海交大智邦搭建的汽车动力总成验证线推动国产机床商业化应用 [2] - 航空发动机中试平台承接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验证9种17台国产机床,涉及高精度加工(如陀螺仪孔精度达"谬"级) [3][6] 汽车芯片国产化进展 - 地平线"征程2"芯片搭载于智己汽车,缓解汽车行业"芯痛" [4] - 第三方检测平台助力国产车规芯片通过高温、高寒等严苛测试,故障率要求从百万分之一降为零 [4] - 检测实验室一期500平方米,年产能支持10款芯片全流程测试,二期扩建中规模扩大10倍 [4] 中试平台运营模式创新 - 上海交大智邦采用民企主导的第三方模式,结合高校科研、行业经验与用户需求("三拨人"团队结构) [6] - 公司员工持股为主,B轮融资吸引工信部工业母机基金及市场化基金,营收从2021年8000万元增至2023年超4.3亿元 [7] 政策与产业规划 - 上海计划到2027年建成20家市级中试平台,争创3家国家级平台,强化对集成电路、高端装备等产业的支撑 [7] - 《上海市中试平台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明确重点发展中试经济,覆盖新兴及未来产业 [7]
四川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同时发力 量子“芯”突破 中试架“金”桥
四川日报· 2025-06-11 14:06
中试平台建设与成果转化 - 第二批24家四川省中试研发平台公布 全省中试平台总数达35家 [9] - 全省有数百家各类中试平台 分布在企业、高校院所及独立市场化运行机构 [9][12] - 2023年成都高新区率先全国启动中试平台建设 今年新增44家 累计建成131家省级市级平台 [10][12] - 蜂鸟智造已服务1500个项目 助推300多件产品量产上市 包括智能材质扫描仪、呼吸式捕蚊机等 [12] - 蜂鸟智造发起国内首只中试平台运营的成果转化创投基金 首期规模1亿元 构建"中试+孵化+投资"闭环 [12] - 炒菜机器人项目通过中试平台实现量产 效率提升60% 首批300台投放市场 [9][11][12] 量子技术突破与产业化 - 电子科技大学与天府绛溪实验室联合发布全球首个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 为量子互联网"心脏" [9][13] - 氮化镓量子光源采用LED材料创新路线 突破硅基主流技术 奠定光量子计算芯片基础 [13] - 成都中微达信推出国内首台量子计算测控系统ZW-QCS560系列 纠错响应时间达300纳秒 [9][15] - "岷江2.0"量子测控系统实现可视化、零代码、自动化标定 提升科研效率减少人为错误 [15] - 四川量子科技实现三大突破:固态量子存储器容量世界纪录、氮化镓量子光源芯片、量子纠缠互联新方案 [14]
242家!工信部首批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初步名单公布,8家仪器仪表单位在列
仪器信息网· 2025-05-30 15:10
首批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名单 -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首批242家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初步名单 涵盖原材料工业 装备制造 新兴和未来产业等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急需领域 [1][3] - 原材料工业领域79家 消费品工业62家 装备制造领域60家 信息技术领域21家 新兴和未来产业13家 共性需求领域7家 [3] 仪器仪表中试平台 - 装备制造领域共有8家仪器仪表中试平台入选 包括中国传感谷智能传感器中试平台 汽车传感器中试平台 仪表功能材料及特种传感器中试平台等 [3][4] - 具体承担单位包括安徽北方华鑫智感科技 吉林省工业技术研究院集团 重庆材料研究院等企业 [4] 药品中试平台 - 消费品工业领域共有33家药品中试平台入选 包括辽宁上药北方药业化药中试平台 基因工程药物临床测试样本制备中试平台 创新药中试平台等 [5][6] - 承担单位覆盖上海医药集团 广东暨大基因药物工程研究中心 人福医药集团等企业 [6] 医疗器械中试平台 - 消费品工业领域共有7家医疗器械中试平台入选 包括西丽湖IBT生物智能中试平台 再生医学技术与材料转化中试平台等 [5][7] - 主要承担单位包括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华熙生物科技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等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