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民贸调研昆明高新区,共探“以商招商”产业创新路径
搜狐财经· 2025-10-25 02:34
10月23日,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简称:中国民贸)云南办事处主任甘荃文率队赴昆明国家高新技术产 业开发区开展调研,并与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高宇明举行座谈。双方围绕云南产业招商模 式创新、中国一乡一品贸易服务落地、低空经济场景建设、文体旅融合、金融赋能产业升级以及园区企 业信用体系建设等多个方面展开深入交流。 座谈会上,高宇明介绍了昆明高新区在生物医药与大健康、锡贵金属新材料、数字经济与智能制造等重 点产业领域的发展成果,并分享了高新区在招商引资方面的积极举措与当前面临的挑战。 甘荃文则详细阐述了中国民族贸易促进会的发展历程与中国一乡一品产业促进计划"6+3+N"赋能体系, 并邀请高新区管委会及相关企业参与"2025一乡一品国际商品博览会"。 在交流环节,双方重点探讨了低空经济领域的合作路径,一致认为应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结合企业市场 化运营,推动政策与市场协同,通过对接省级低空经济平台,整合昆明全域低空应用场景,争取政策支 持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同时积极探索组建高新区低空经济混合所有制运营公司的可行性。 在数字经济方面,园区管委会提出将明确半导体产业优势与短板,规避技术限制,依托绿电资源实现可 持续运 ...
前三季度北京工业和信息软件业实现增加值超1.3万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10-24 21:42
行业整体表现 - 前三季度北京工业和信息软件业合计实现增加值超1.3万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35.1%,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2% [1] - 规上工业实现产值突破2万亿元,增加值同比增长6.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 [1] - 信息软件业1-8月营收突破2.3万亿元,同比增长14.8%,领先全国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4315.7亿元,同比增长21.3% [1] 投资与资本支出 - 工业重点产业完成投资708.8亿元,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占全市制造业投资比重超过八成,汽车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45.4%和37.9% [1] - 信息软件业实现投资超1500亿元,同比增长1倍,贡献近九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量 [1] - 高精尖产业资金通过4个批次、21个政策方向靶向投放,累计支持企业超600家、金额达21亿元 [3] 创新与研发投入 - 1-8月全市大中型工业、信息软件业重点企业研发费用分别同比增长10.5%、5.0%,创新投入强度持续加大 [2] - 前三季度工业和信息软件业在京新设企业数量同比分别增长18.2%和65.0% [2] - 北京量子计算产业创新中心成立,"无极一号"离子阱量子计算装置综合性能达到业界一流水平 [2] 重点产业发展 - 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9%和17.9% [2] - 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4%,全市生产整车104.2万辆,同比增长21.7%,其中新能源汽车45.9万辆,同比增长1.5倍 [2] - 机器人、生物制造、空天技术、智能网联汽车等前沿领域呈现蓬勃发展势头,着力打造"人工智能第一城"成效显著 [2]
权威发声!解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中国证券报· 2025-10-24 12:51
经济基本面与总体目标 - 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 [2][5] - “十五五”时期是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为实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奠定基础 [2] - 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是“十五五”时期主要目标之一 [6] 产业发展与市场空间 - 优化提升传统产业,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初步估计未来5年新增10万亿元左右市场空间 [7] - 打造新兴支柱产业,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将催生数个万亿级甚至更大规模市场 [2][7] -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推动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等成为新经济增长点,未来10年新增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中国高技术产业 [2][7] 科技创新与核心技术 - 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全链条推动集成电路、工业母机、高端仪器等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 [2][9] -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壮大科技领军企业,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提高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 [2][10] - 加强基础研究战略性、前瞻性、体系化布局,加大长期稳定支持,产出更多标志性原创成果 [9] 内需市场与消费投资 - 坚持惠民生和促消费、投资于物和投资于人紧密结合,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扩大服务消费,推动商品消费扩容升级 [8] - 保持投资合理增长,高质量推进“两重”项目建设,实施一批重大标志性工程,完善民营企业参与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 [8] - 建设统一大市场,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充分释放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红利 [8] 对外开放与贸易投资 - 以服务业为重点,扩大市场准入和开放领域,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2][11] - 推动贸易创新发展,拓展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完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有序扩大数字领域开放 [11] - 擦亮“投资中国”品牌,营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落实好“准入又准营” [11] 社会民生与公共服务 - 优化生育支持政策和激励政策,发挥育儿补贴、个税抵扣等政策作用,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有效降低家庭生育养育教育成本 [2][13] - 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发展医养结合服务,推行长期护理保险,健全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体系 [13] - 优化就业、社保等方面年龄限制政策,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 [13]
集中力量办大事,全力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中心
长江日报· 2025-10-24 10:24
科技创新成果与产业转化 - 闪存芯片、脑机接口、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等世界领先创新成果加速诞生 [1] - 全球首片8寸硅光薄膜铌酸锂晶圆、首颗医学遥感科学实验卫星、首台掘爆机等重大自主创新成果在汉问世 [2] - 存储芯片、心肌旋切、北斗通导遥一体化等技术产品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2] - 车规级智能传感器研发获关键突破 可精准识别道路行人障碍物 已在东风汽车落地应用 [2] - 星载通信产品与北斗系统深度融合方案助力抢占空天信息产业制高点 [4] - 产出包括“华中10型”智能数控系统在内的一批重大成果 [4] 创新平台与研发体系 - “十四五”期间在汉全国重点实验室达41家 数量居全国前列 [2] - 建成5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2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及1家国家产业创新中心 [2] - 8家湖北实验室涌现24项亮点成果 [2] - 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引进领军科学家及创新创业团队70多个 集聚人才近1000人 投资转化科技成果近1000项 [2] - 组建11家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 整合97家单位 汇聚3700余名科研人员 投入近90亿元科研资金 [4] - 建成2家国家级、7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打造21家省级制造业中试平台(7家入选国家级培育名单) [5] 产业发展与集群效应 - 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实现年均16%的高速增长 [1] - 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迈向万亿级 6个主导产业产值过千亿 [5] - 商业航天、绿色船舶等产业规模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 [5] - 武汉光通信设备及光电子器件制造等4个集群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5] - 集成电路等4个产业入选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5] - 武汉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 [6] 企业培育与创新生态 -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三年翻番 超1.66万家 是2020年的2.66倍 [1][7] - 培育研发型企业和企业研发中心突破1100家 [7] - 中科凡语智策大模型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 深度服务全国超100家政府机构与大型企业 [6] - 政府成立应用场景开放与创新办公室 将政府投资项目转化为应用场景 [6] - 市投资促进局设立项目落地处 通过全流程闭环服务助力阿里巴巴华中总部等重大项目落地 [6] - 懂科技、产业、资本、市场、管理的“T”型产业尖兵全面布局 [6] 城市创新能级提升 - 武汉全力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中心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1] - 武汉创新策源能力从单点突破向体系化跃升 成为国内外重要的创新增长极 [3] - 全球科研城市排名从第13位跃升至第9位 [3] - 在高端芯片、工业母机、医工交叉、人形机器人等前沿领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5]
“进入‘创新爆发期’的中国重塑世界科技版图”
人民日报· 2025-10-23 17:15
高技术制造业与服务业增长 - 今年三季度中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明显快于全部工业 [1]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7%,比上年同期加快1.7个百分点 [1] - 机器人、3D打印设备等智能产品及绿色设备材料产量持续较快增长 [1] 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 “十四五”时期在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空间科学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如“天宫”空间站常态化运营、“嫦娥六号”月背采样返回、“海斗一号”万米海试 [1] - 5G通信实现大规模应用,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稳居世界首位 [1] - 第一艘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下水,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石岛湾基地投入商业运行 [2] 创新生态系统与国际认可 - 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排名跃升至全球第十位,为新兴经济体首次进入前十 [3] - 国际人士评价中国市场主导、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充满活力 [3] - 中国经济规模及庞大消费市场对发展新质生产力发挥重要作用,在亚洲创新生态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 [3] 产业创新与智能化应用 - 深圳市聚集7.4万余家机器人相关企业,总产值超2000亿元人民币,形成“高校+研究院+企业”的产业协同体系 [4] - 阿里巴巴菜鸟无锡智能仓应用自动导引运输机器人和自动化立体仓库,展示物流智能化 [4][5] - 中国数智技术推动政务“一网通办”、公共服务“一网通享”,提升基层治理智慧化水平 [5] 国际合作与成果共享 - 中国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签署119个政府间科技协议,加入200多个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 [7] - 深度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等60多个国际大科学计划,牵头组织“深时数字地球”等计划 [7] - 在拉美、非洲、东南亚等地输出电网智能化、铁路智能系统、医疗AI等技术,惠及各国民众 [7] 全球科技治理参与 - 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等国际倡议,牵头发起“开放科学国际合作倡议” [8] - 共建联合实验室、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平台,推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全球开放共享 [8] - 加快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开放公平的国际科技发展环境 [8]
厦门推动“两个创新”深度融合 助力产业发展转型升级
中国经济网· 2025-10-23 15:25
这5年,厦门聚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着力承接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技术转移转化,促进更多科技 成果由样品变成产品、形成产业。实施1775项企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碱性电解水制氢、高性能浮 力材料等近百项产品或技术达全国乃至全球领先水平;今年6月国内首支九价宫颈癌疫苗获批上市,打 破国外产品十几年的市场垄断。仅今年前三季度就新增2个一类创新药获批上市。 此外,厦门大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全社会各 类创新主体的活力和动力竞相迸发。5年来,厦门率先成立市委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深化教育 科技人才一体发展;颁布实施《厦门经济特区促进科技创新若干规定》等一批地方性法规;近3年每年 都出台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工程系列重磅政策措施,系统改革科技管理、科技投入、人才引育模式,有力 保障城市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一体推进、融合发展。同时动态升级"财政政策+金融工具"科技创新和产 业转型升级支持体系,整合设立总规模50亿元科创风投基金,新设科创增信子基金,市技术创新基金规 模扩大到500亿元,创新推出"厦研保"科技保险产品,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厦门是一座拥有"开放基因"的城市。"十四 ...
飞驰吧 向着科技强国
经济日报· 2025-10-23 06:10
高速轨道交通 - 复兴号CR450运营时速达到400公里,可实现北京至上海3小时通达 [1] - 中国高铁已从追赶者成功迈向领跑者 [2] - 京津冀地区形成核心区1小时交通圈和相邻城市间1.5小时交通圈 [2] 航空航天 - 第一座中国空间站天宫全面建成运营 [1] - 祝融号首次登陆火星,长征七号运载天舟九号实现3小时太空物资闪送 [1] - 商业航天破茧成蝶,全产业链正在形成 [1] 高端装备制造 - C919大飞机划破长空,爱达·魔都号扬帆启航 [2] - 沧渊号超大直径盾构机不断刷新工程掘进纪录 [2] - 第一艘国产电磁弹射航母福建舰下水 [3] 深海探测 - 奋斗者号实现万米潜海,标记人类勇闯深渊新坐标 [3] - 梦想号正式入列,助力科学家探索深海奥秘 [3] 科技创新与产业 - 十四五期间新兴产业加速壮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突破 [4] - 越来越多的产品装上中国芯 [4] - 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研发人员队伍,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第一位 [4] 整体发展态势 - 中国正从全球科技参与者、贡献者向开拓者、引领者加速转变 [5] - 五年奋进,创新潮涌,从跟跑到领跑 [5]
加快“两新”融合 强化人才支撑 浙江丽水打造创新型活力城市
经济日报· 2025-10-23 06:09
近年来,丽水市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两新"融合发展,以发展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的生态工业 为主攻方向,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丽水市委书记吴舜泽表示,丽水锚定打造长三角地区特质鲜明的创 新型活力城市,推进教育科技人才融合集成发展,全力建设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 丽水各地推动"两新"融合的步伐不断加快。在莲都经开区,替科斯集团联合中国计量大学攻克超大口径 全焊接球阀等特种阀门技术,获省级专项支持;在松阳县,当地与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共建的国 家特种金属结构材料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松阳实验室牵头制定《无缝不锈钢管生产企业节能规范》,填补 了国内该领域标准空白。 创新驱动,需要人才支撑。丽水系统推进校企高层次人才"互聘共享"、人才组团式共享等创新做法,向 重点企业、重大平台等用人单位授权人才自主认定。比如,缙云县探索"共享工程师"模式,成立工程师 协同创新中心,广泛吸引高校和研究院所的专家团队。 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同比增长11.2%,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增加 值增速居浙江省第一……今年前三季度,浙江省丽水市工业经济运行态势良好。 丽水市经信局、市促进中心负责人李舜表示,下一步,丽水 ...
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前三届整体开工率近九成 今年聚焦产业创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2 15:21
大会概况与主题 - 2025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将于11月3日在广州举办 [1] - 大会延续“投资大湾区,共创美好未来”主题,锚定“一点两地”全新定位和使命任务 [1] - 大会以打造全球招商品牌为目标,加强与欧美日韩及中东、东盟等国家的投资贸易合作 [1] 往届成果与数据 - 该大会自2022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三届,上届大会有来自89个国家和地区的650多家企业和商协会代表参会 [1] - 上届大会达成投资贸易项目1933个,金额达2.26万亿元 [1] - 前三届大会累计签约项目3645个,达成投资贸易金额7万亿元,其中超百亿元项目92个 [2] - 截至今年9月,三届大会投资项目整体开工率88.1%,投资进度37.6% [2] - 西门子医疗、中海壳牌、采埃孚等一批标志性项目进展顺利,助推生物医药、绿色石化、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2] - 前三届大会累计吸引465家世界500强企业、171位中国区副总裁级别以上高管参会,包括全球总裁7位、全球副总裁22位 [2] 本届参会情况 - 截至10月21日,已有中国欧盟商会、华南美国商会等外国商协会及埃克森美孚、巴斯夫、沙特阿美等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代表共450多人确认参会 [1] - 参会代表包括中国区副总裁以上级别的跨国公司代表63位,多位全球CEO将作投资经验分享 [1] 本届活动安排 - 本届大会将举办“1+9+N”系列活动,即1场主场活动、9场珠三角城市招商大会、N场海内外路演和投资考察活动 [2] - 主场活动包括主题大会、广东外资企业百强榜单发布会、“粤投粤引”资本招商对接会、大湾区与东盟投资贸易推介会等配套活动 [2] 本届创新亮点 - 聚焦品牌提质,构建覆盖全球主要经济圈的招商矩阵,并实现“以展促投、以投带展、展投联动” [4] - 聚焦产业创新,围绕广东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和5个未来产业集群,首设独角兽企业专场圆桌会,配套举办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产业链招商推介会 [4] - 聚焦区域协同,深化大湾区联合招商,携手港澳举办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生物医药等产业专场招商,并举办珠三角9市“揭榜招商”专题展 [4][5] 广东省外资投资背景 - 今年1—9月,广东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4万家,同比增长33.7% [5] - 同期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81.3亿元,同比增长8.8%,在主要经济大省中走在前列 [5]
(粤港澳大湾区)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揽金7万亿元
中国新闻网· 2025-10-22 15:10
发布会介绍,2025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定于11月3日在广州举办,本届招商大会将举 办"1+9+N"系列活动,即1场主题大会活动、9场珠三角城市招商大会、N场海内外路演和投资考察活 动。 本届大会聚焦产业创新,围绕广东省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和5个未来产业集群,首设独角兽企业专场圆 桌会,配套举办商业航天、低空经济、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等产业链招商推介会。"粤投粤引"资本招商对 接会将为项目孵化转化、规模化生产、拓展市场提供强有力资金和配套支持。 截至10月21日,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代表共450多人确认参会,包括中国区副总裁以上级别的跨国 公司代表63位,多位跨国公司全球CEO将作投资经验分享。(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粤港澳大湾区)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揽金7万亿元 中新社广州10月22日电 (记者 许青青)广东省人民政府22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表示,由粤港澳三地政府联 合举办的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自2022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三届,三届招商大会累计签约项目3645 个、达成投资贸易金额7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其中,超百亿元项目92个。 截至今年9月,三届招商大会投资项目整体开工率88.1%、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