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5.7%里看韧性
搜狐财经· 2025-07-22 07:10
经济表现 - 江苏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7% 比全国高出04个百分点 [1] - 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52% 增幅高于全国23个百分点 [2] - 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118% 拉动全部规上工业增长27个百分点 [3] 行业亮点 -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18% 较一季度提升04个百分点 [3] - 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形成创新高地 依托3家龙头企业及重大创新平台 [3] - 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挂牌4个月入驻项目31个 建设15个校地共建创新体系 [3] 消费与文旅 - "苏超"赛事带动外地游客增长144% 异地文旅消费增长147% [2] - 赛事效应超越体育范畴 对经济社会文化产生广泛积极影响 [2] 产业转型 - 传统产业通过创新实现"老树发新芽" 新兴产业"新枝成栋梁" [3] - 数字化车间应用四足送样机器狗 送样效率提升50%以上 [3] - 产业结构呈现"向新攀升 向智转型 向绿发展"战略成效 [3]
我国研发经费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科技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十四五”规划收官
第一财经· 2025-07-21 19:45
面向"十五五",创新驱动仍是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期,科技创新正成为提高生 产效率、提升供给能力和激发潜在增长率的关键助力。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近年来,我国基础研究有哪些进 展?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做得如何? 研发投入强度达2.68% 我国"十四五"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68%,接近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2.73%的平均水平。 面向"十五五",创新驱动仍是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日前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 委主任郑栅洁介绍,"十四五"规划把创新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我国研发投入再创新高。去年全社 会研发经费投入规模比"十三五"末增长近50%,增量达到1.2万亿元。中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研发人员 队伍,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达到26个、占比全球第一,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6万家。 另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GII)》,在130多个经济体中,中国 位居第11,是全 ...
中国经济:上半年的几点有益启示
搜狐财经· 2025-07-20 19:01
上半年能实现5.3%的增长,"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发挥了很大作用。"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相当积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比较适度,超长期特别国 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加快使用,"两重""两新"效应持续显现。 这半年,经济运行的结果"超预期",政策的作用效应也"超预期"。 政策管用,给人信心。上半年的"政策投放"有几个特点:一是针对性比较强,政策之间形成了"组合拳",政策取向鲜明且一致;二是出台实施政策体现 了"能早则早、宁早勿晚",跟不确定性抢时间;三是在政策落实上加强了上下联动、横向协作,加强了社会预期引导。 上半年的经济数据陆续公布后,感受到最多的是"超预期""不容易""有韧性"等等。半年时间,180余天,从冬到夏,给我们认识中国经济、推动中国经济, 提供了很多新的观察,留下不少有益启示: 管用的政策至关重要,企业的力量不可小觑。上半年,在各方政策支持下,各类所有制企业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两方面给人印象尤为深刻:一是关 税战袭来,外贸承受巨大冲击,很多企业不等不靠、积极开拓新的市场方向,努力化危为机。二是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上,很多中国企业展现出惊人的创 造力,既给自己赢得空间,也给整个中国经济 ...
向稳、向新、向优——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负责人详解上半年工业经济
新华网· 2025-07-18 23:15
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 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5.7% [2] - 电气机械、汽车、电子、通用设备、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增长较快,贡献率提升 [2] - 31个省份规上工业增加值均实现同比增长,8个工业大省利润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 新动能发展 - 装备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5.5% [2] - 数字产业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3%,增速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 [2] - 国家层面绿色工厂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超20%,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持续下降 [2] 创新型企业培育 - 支持124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 [3] - 上半年累计服务中小企业超360万家,促成交易订单金额近82亿元,技术成果转化合同金额超86亿元 [3] 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 - 人形机器人训练数据集开源550多万条,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5.6%和25.5% [4] - 上半年全国登记技术合同近41万件,成交额超3万亿元,同比增长14.2% [4] - 已建成33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储备2400余家中试平台,首批重点培育241家 [4] 产业转型升级 - 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23.3% [5] - 5G基站总数达455万个,"5G+工业互联网"项目超1.85万个,覆盖国民经济86个大类 [5] - 1至5月软件业务收入55788亿元,同比增长11.2%,云计算和大数据收入5855亿元,同比增长11.2% [5][6] - 开源鸿蒙操作系统产品种类超1200款,总量超11.9亿台 [6]
向智!创新力成就生产力——“活力中国调研行”感受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动
新华社· 2025-07-18 19:22
人工智能产业 - 北京人工智能企业突破2400家,核心产业规模近3500亿元,占全国一半以上[3][9] - 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研发多模态世界模型,孵化中国首个千亿参数大模型和AI智能体[9] - 北京培育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和7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聚焦高精尖产业[9] 新能源汽车与智能制造 - 小米汽车工厂76秒下线一辆车,700个机器人协同作业,关键工序自动化率100%[4][6] - 江淮汽车与华为联合打造的尊界超级工厂实现0.3毫米车身分色精度,安徽新能源汽车产量全国第一[11] - 安徽通过高能级创新平台和全产业链发展,1-5月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量居全国首位[11] 无人机与低空经济 - 深圳联合飞机科技无人机产品覆盖农林植保、物流运输等领域,广东开通超700条无人机航线[14] - 广东无人机物流年飞行近80万架次,构建30分钟航空医疗救援网络[14] 传统产业升级 - 潮州三环公司突破MLCC介质层厚度技术,产品进入AI服务器和高端车载电子市场[15] - 首钢一高炉转型为科幻乐园,融合AI/VR技术,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16][19] - 安徽宿州智慧农业平台提升大豆单产10%,蛋白质含量提高9%以上[19][21] 量子科技与未来产业 - 合肥量子产业集群发展迅速,"量子密话"用户近600万,服务覆盖3000家单位[23][25] - 北京人形机器人"天工2.0"实现电力巡检应用,2024年机器人产业营收超300亿元[27] - 广州小马智行自动驾驶汽车在北上广深提供商业化服务,开展公开道路测试[28][30] 产业集群与创新生态 - 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超46万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约13%[14] - 广东培育9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包括电子信息、汽车和新能源[15] - 安徽布局通用智能、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先导区,设立发展基金[25]
工信部:提升中试能力赋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快讯· 2025-07-18 15:28
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谢存表示,中试是把处在试制阶段的样品转化到生产过程的过渡性试验,是 畅通技术创新到市场应用的"中间站"。我们将以提升中试能力赋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目 标,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抓好行业布局,针对创新成果策源地和产业发展集聚区,强化中试平台的 区域特色和支撑作用。二是抓好服务效能,引导中试平台提升行业服务能力,发布高水平中试平台目录 和公共服务资源清单,加快中试资源开放共享。三是抓好成果转化,多渠道支持中试平台建设发展,加 快科技成果工程化突破和产业化应用,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中国网) ...
1200家参展商齐聚北京,第三届链博会向全球发出北京倡议
北京商报· 2025-07-16 17:41
链博会概况 - 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开幕 来自100余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1100多名代表出席开幕式 [1] - 本届链博会国际化水平更高、链式逻辑更清晰、创新引领更突出 参展企业651家 境外参展商占比35% 实际参展商达1200家 170多个境外团组观展洽谈 [1] - 展会设置"六链一展区":先进制造链、清洁能源链、智能汽车链、数字科技链、健康生活链、绿色农业链及供应链服务展区 [5] 供应链发展倡议 - 发布《北京倡议》聚焦五大方向:维护全球产业链安全稳定、创新引领发展、数智供应链发展、绿色可持续供应链、深化全球工商合作 [3] - 创新领域合作重点: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命健康等前沿技术 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3] - 数智供应链建设:运用AI/物联网/区块链技术 推进供应链数字化改造 建设统一公共服务平台 制定国际数字标准 [4] - 绿色供应链措施:落实联合国2030议程 发展绿色低碳经济 推广农业/能源领域绿色技术 加强可再生能源技术交流 [4] 展会特色活动 - 举办70多场专题活动 首次成立各链条展商联盟 促进产业链合作 [5] - 同期举办10场主题活动 包括泰国/山东/广东主宾活动 超40场供应链专场活动 [5] - 首次设立创新链专区 展示超100项首发首展首秀 开设"链博首发站"集中发布新品 [5]
上半年我国外贸顶压前行 出口额增长7.2%
证券时报· 2025-07-15 02:38
外贸总体表现 - 上半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21 79万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 9% 其中出口13万亿元 增长7 2% 进口8 79万亿元 下降2 7% [1] - 6月进出口规模3 85万亿元 同比增长5 2% 为历史月度第二高位 出口增速回升至7 2% [1] 出口结构优化 - 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9 2% 连续9个月保持增长 其中高端机床 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出口增速超20% 仪器仪表出口增长14 7% [1] - 自主品牌在高技术产品中占比32 4% 同比提升1 2个百分点 [1] - 企业提供差异化产品 如太阳能充电手机 防沙尘耐高温发动机 获得海外客户认可 [2] 新兴市场拓展 - 对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实现增长 贸易规模超500亿元的伙伴达61个 同比增加5个 [2] - 对非洲进出口1 18万亿元 增长14 4% 对中亚进出口3572亿元 增长13 8% [2] 中美贸易动态 - 上半年对美国进出口2 08万亿元 同比下降9 3% 其中出口1 55万亿元 下降9 9% 进口5303 5亿元 下降7 7% [3] - 第二季度中美贸易同比下降20 8% 但6月进出口值从5月不足3000亿元回升至超3500亿元 同比降幅收窄 [3]
中国经济圆桌会·新华全媒头条 | 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新的示范——“中国经济圆桌会”聚焦深化国家级经开区改革创新
新华社· 2025-07-14 13:01
国家级经开区发展现状 - 国家级经开区数量达232家,覆盖31个省区市,外资企业超6万家,外贸企业约9.9万家 [3] - 2024年实际使用外资和进出口额占全国约25%,GDP达16.9万亿元,经营主体超490万家 [3] - 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3万家,高新技术企业8.5万家,占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的18.3% [3][7] 政策支持与改革方向 - 工作方案部署16项措施,涵盖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开放水平、深化管理制度改革和强化要素保障 [3] - 支持布局重大产业科技创新平台,优先参加"投资中国"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4] - 鼓励对标国际规则如CPTPP、DEPA,30余个自贸试验区片区与经开区联动发展 [11] 产业升级与创新实践 - 广州经开区推动全球首个新冠单药乐睿灵和抗甲流新药安睿威转化 [6] - 大连长兴岛经开区年减碳40万吨,武汉经开区推动汽车产业智能化电动化转型 [8] - 宜宾临港经开区动力电池出货量占全球11%,陕西航空经开区形成完整航天产业链 [9] 外资企业参与案例 - 松下在华64家法人企业,2024财年销售收入1000亿元,占集团全球业务24.4% [5] - 松下计划新增投资布局AI、新能源等领域,受益于经开区产业链和政策优势 [5][10] - 苏州工业园区连续9年综合排名第一,试点生物制品分段生产等改革 [4][12] 未来产业布局 - 北京经开区聚焦机器人,杭州经开区布局元宇宙,江宁经开区发展未来网络 [9] - 推动生物医药、新能源、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9] - 探索创建未来产业孵化器,加强碳足迹管理等绿色低碳措施 [9][12]
海关总署:上半年出口规模历史同期首次突破13万亿元,同比增长7.2%
央视网· 2025-07-14 10:54
外贸总体表现 - 上半年出口规模首次突破13万亿元 同比增长7_2% [1] - 有出口实绩企业数量持续增加 上半年新增8_5% 2015-2023年间每4年增加10万家 [1] 企业类型表现 - 民营企业出口8_52万亿元 增长8_3% 占比最大 [1] - 外资企业出口3_49万亿元 增长5_4% [1] - 国有企业出口9687_3亿元 增长3_8% [1] 区域市场表现 - 对欧盟/日本/英国等传统市场出口稳定增长 [1] - 对东盟/中亚/非洲等新兴市场出口增速达两位数 [1] - 对新兴市场出口设备显著增长 包括东盟机床/中亚农机/非洲纺织机械 [1] 产品结构特征 - 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9_2% 连续9个月正增长 [2] - 高端机床/船舶海工装备出口增速超20% 仪器仪表增长14_7% [2] - 自主品牌占比达32_4% 同比提升1_2个百分点 [2] 创新驱动因素 - 企业提供差异化定制产品 如太阳能充电手机/防沙尘发动机等 [2] - 产业体系完备+科技创新融合构成核心增长动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