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科技创新
搜索文档
聚焦强治理、优供给等5方面 钢铁行业稳增长路径明确
新华网· 2025-09-23 14:02
总体目标 - 2025年至2026年钢铁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左右 [1] - 推动行业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1] - 实现经济效益企稳回升和市场供需更趋平衡 [2] - 提升绿色低碳和数字化发展水平 [2] 行业现状与挑战 - 2024年1月至7月行业实现利润830.3亿元但稳增长基础不牢固 [1] - 当前主要矛盾是供给总量过大和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的供需失衡 [1] - 行业面临钢材消费达峰需求持续下降和微利状态的压力 [1] - 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有效供给不足 [2] - 截至2023年底重点统计企业中1000立方米以下高炉和100吨以下转炉占比分别约为26%和27% [3] 主要举措:供给端调控与优化 - 实施产能产量精准调控推进钢铁企业分级分类管理 [1][2] - 强化产业科技创新增强高端产品供给能力 [2] - 促进大宗产品质量升级稳定原燃料供给 [1][2] - 鼓励组织钢铁企业开展产业链协同攻关重点发展高性能轴承钢齿轮钢等关键钢材 [2] - 抓住落后低效产能有序退出这一牛鼻子 [2] 主要举措:需求端拓展与转型 - 挖掘钢材应用需求深化与船舶等重点用钢领域合作 [3] - 积极推广钢结构在住宅公共建筑等领域的应用 [3] - 推进工艺设备更新和加快数字化转型 [3] - 推进绿色低碳改造促进转型升级 [3] 政策支持与保障措施 - 利用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专项再贷款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支持行业改造 [3] - 重点支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改造数字化转型改造和资源综合利用 [3] - 完善重点产品产能预警机制对存在过剩风险的行业及时发布预警 [3] - 强化钢铁产品出口管理维护出口竞争秩序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 [3]
常州西太湖:锚定“产人城”融合 扛牢开发区使命担当
扬子晚报网· 2025-09-18 21:11
产业发展战略与格局 - 公司发展遵循“以产聚人、以人兴城”的“产—人—城”融合逻辑,统筹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1] - 公司致力于构建“产业生态、创新生态、环境生态”互促共融的发展新格局,目标是打造有影响力的区域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1] - 公司正加速形成“百亿企业打头阵、50亿元企业为支撑、亿元企业当主力、科技中小企业成集群”的产业发展梯队 [3] 产业集群与企业发展 - 公司旗下智能制造企业产品已畅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 [3] - 医药产业创新中心采用“研发在一期、生产在二期”的全周期空间布局,一期8万平方米孵化研发平台已全部出租,企业正加速入驻 [3] - 医疗器械及生物细胞生产厂房二期面积达18.56万平方米,部分主体建筑已封顶,预计部分标段10月封顶,将形成“孵化—加速—产业化”完整链条 [3] 项目投资与建设进展 - 公司力争签约落地30亿元项目1个、10亿元项目5个,并确保省、市重大项目应开尽开 [7] - 公司今年新增省重大项目2个,年度计划投资6亿元,项目入库即开工 [7] - 省民间投资重点产业项目年初在库2个,新增3个,年度计划投资8.92亿元,上半年已全部开工,外资项目洽谈也在进行中 [7] 创新生态与未来产业布局 - 公司正加快探索“一港(细胞创新港)一湾(常州氢湾)一谷(东方碳谷)一岛(合成生物岛)”的未来产业培育路径 [9] - 公司目标在“十五五”末打造全省有影响力的区域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并融入全市“1028”产业布局 [9] - 公司致力于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9] 人才环境与城市配套 - 公司所在区域近期新增许多年轻人喜爱的餐饮、快消品牌,城市面貌变化显著 [11] - 公司正不断提升教育、医疗、商业、文化、休闲等高品质公共服务,旨在打造宜游宜创、近悦远来的生活热土 [11]
信长星许昆林会见2025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嘉宾
新华日报· 2025-09-11 23:14
9月11日,省委书记信长星、省长许昆林在南京会见出席2025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的部分嘉宾。 信长星、许昆林代表省委、省政府感谢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和各高校院所长期以来给予江苏发展的大力 支持,感谢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各位院士专家对江苏发展的关心、作出的贡献。信长星说,在推动科 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的重大任务。我们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 体发展,充分发挥重大科创平台作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着 力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举办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就是为了推动高校院所与企业"双向奔 赴"、科技供给与创新需求精准对接,共同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希望科技部继续给予关心指导,希望 与中国科学院持续深化省院合作,希望各位专家多为江苏发展建言献策,助力江苏在基础研究、重大平 台布局、前沿技术攻关、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更大成效,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 业科技创新中心。 科技部党组成员、科技日报社社长吴兢,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何宏平,诺贝尔化学奖获 得者库尔特·维特里希,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托马斯·苏德霍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 ...
“十四五”时期我国新型工业化走深走实
科技日报· 2025-09-11 09:39
新能源汽车与制造业规模 - 新能源汽车去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 产销量连续10年保持全球第一 [1] - 制造业增加值增量预计达到8万亿元 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 [1] 传统产业升级 - 支持46个城市开展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 累计建成230多家卓越级智能工厂和1260家5G工厂 [2] - 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过50% [2] 新兴产业发展 - 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相当于2020年全年的9.5倍 [2] - 光伏和风电装备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2] - 累计培育形成60多个新兴产业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创建23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2] 未来产业布局 - 系统谋划未来制造 未来信息 未来材料 未来能源 未来空间 未来健康六大重点方向 [2] - 部署"揭榜挂帅"攻关任务100多项 指导地方建设63家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 [2] - 超导量子计算机和光量子计算机实现量子优越性验证 激光制造技术进入国际第一梯队 [2] 科技创新体系 - 新布局16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总数达33家 突破近700项关键共性技术 [3] - 累计认定187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 遴选首批241家重点培育中试平台 [3] 企业创新投入与产出 - 企业研发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3/4以上 [3] - 工业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数从"十三五"末90.7万件提高至124.4万件 占比从60%提升至65% [3] 技术成果转化 - 技术合同成交额达6.8万亿元 [4] - 出台人工智能等22个产业标准体系 制定9263项行业标准 牵头制定国际标准500多项 [4] - 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53.3% 较"十三五"末提高8.4个百分点 [4] 中小企业培育 - 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14万家 "小巨人"企业1.46万家 [1]
2025北京(无锡)科技合作洽谈会成功举办
环球网· 2025-08-18 18:09
活动概况 - 2025北京(无锡)科技合作洽谈会于8月15日在北京举行 主题为"京彩锡引力 智汇新未来" [1] - 活动由无锡市人民政府主办 无锡市科学技术局 工业和信息化局等部门承办 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等支持 [1] - 活动包括一场科技合作洽谈会和两场项目路演 200多名专家学者 业界精英参与 [3] 战略合作意义 - 北京科技创新资源密集 高校院所众多 龙头强企云集 科技人才荟萃 [3] - 无锡拥有强大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和卓越产业化效率 [5] - 合作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精准对接 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 [3][5] 合作机制与举措 - 首批驻京津冀高校技术经理人获颁聘书 成为高校成果与无锡产业转化的关键纽带 [5] - 无锡市技术转移高校联盟正式成立 由无锡市科学技术局指导 无锡市产业创新研究院管理 [7] - 联盟聚焦科研成果与企业技术需求对接 概念验证及中试服务等核心环节 [7][8] 政策支持 - 无锡全力打造国内一流 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 [8] - 围绕创新平台能级提升 科技企业孵化 人才团队引育 科技成果转化推出五个政策"大礼包" [8] 未来合作方向 - 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产业发展为导向 [10] - 推动创新链 产业链 资金链 人才链深度融合 [10] - 为长三角与京津冀科技协同发展提供示范样板 [10]
到2027年 制造业企业有效信贷需求得到充分满足
搜狐财经· 2025-08-06 07:37
政策文件核心内容 - 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的指导意见》,推出18条针对性支持举措[1] - 政策聚焦新型工业化重大战略任务,目标到2027年实现制造业企业有效信贷需求充分满足、债券发行规模持续增长、股权融资水平显著提升[1] - 政策强调分类施策、有扶有控原则,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防止"内卷式"竞争[1] 重点产业支持方向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重点支持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服务器、仪器仪表、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制造业重点产业链[2] - 加大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独角兽企业的支持力度[2] - 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汽车、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商业航天、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3] 金融工具创新 - 建立科技企业上市融资、并购重组、债券发行"绿色通道"[2] - 发展创业投资二级市场基金,优化创业投资基金份额转让机制[2] - 推广"创新积分制",规范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3] - 推进投资端改革,完善长周期考核机制,引导政府投资基金、保险资金等长线资金布局未来产业[3] 金融机构配套措施 - 单列制造业信贷计划,制定差异化授信政策[3] - 培养科技产业金融复合型人才队伍[3] - 建立跨部门协同推进、政策激励约束、地方政策配套、风险协同防控等4方面机制[3] 政策实施安排 - 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牵头推动政策落实[4] - 目标构建完善的金融支持新型工业化体系[4]
总规模破千亿!江苏省战新母基金又有新动作
证券时报网· 2025-07-14 20:05
江苏省战新母基金第三批产业专项基金启动 - 第三批产业专项基金共5只 总规模155亿元 已进入实质性组建阶段 [1] - 至此江苏省战新母基金出资组建的产业专项基金累计达41只 总规模跃升至1069亿元 实现江苏全省13个设区市全覆盖 [1] - 其中规模100亿元的诚通科创投资基金(江苏)由中国诚通控股集团发起 是江苏省战新母基金与央企集团合作设立的首只产业专项基金 [1] 重点合作类基金详情 - 诚通科创投资基金将依托江苏在新材料 先进制造 新一代信息技术 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扎实基础 精准引导资金流向创新源头 为早中期科技项目及产业化提供资本支持 [1] - 该基金将进一步深化央地全方位合作 推动央企产业链落地江苏 更好发挥战新基金集群"撬动"效应和协同效应 [1] 设区市专项基金布局 - 第三批设区市产业专项基金共2只 分别落地徐州和镇江 总规模40亿元 [2] - 30亿元的江苏徐州新兴产业专项母基金由徐州市国盛控股集团发起 重点聚焦新能源 集成电路 新材料 绿色环保 安全应急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2] - 10亿元的江苏镇江高端智能制造产业专项母基金由镇江国有投资控股集团发起 [2] 全省产业覆盖情况 - 江苏战新基金集群已实现全省13个设区市全覆盖 重点投资新能源 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 低空经济和空天产业 新型电力(智能电网) 海工装备与高技术船舶 新材料等产业领域 [2] - 江苏省农垦集团发起10亿元的江苏农垦现代生物技术产业投资基金 围绕医药健康 生物农业 特色新型食品等相关领域开展直投 [2] 天使投资专项基金 - 5亿元的江苏省新智未来产业天使投资基金由江苏高投集团和苏州创新投资集团共同发起 支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 [3] - 重点推动通用智能 先进计算 第三代半导体 量子科技 合成生物 前沿新材料 深海 深地 空天开发等未来产业领域前沿科技成果转化 [3] 基金运作成效 - 江苏省战新母基金运作一年来成效显著 前两批36只产业专项基金规模914亿元已全部组建落地 累计投资项目86个 [3] - 成功引导国投招商 中信建投 中车基金等央企及头部投资机构资本汇聚江苏 [3] - 第三批产业专项基金启动将吸引更多资本汇聚江苏 [3]
黄金产业迎来重磅政策,鼓励企业以资本为纽带开展整合
第一财经· 2025-06-24 12:14
黄金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核心内容 - 工信部等九部门印发《黄金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明确未来三年黄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9个方面核心工作 [1] - 方案旨在解决资源保障能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难以满足需求等突出问题,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安全化发展水平 [1] - 到2027年目标:黄金资源量增长5%-10%,黄金、白银产量增长5%以上;展望2035年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体系和产业体系 [1] 资源保障能力提升 - 2024年我国矿产金产量377吨(全球第一),黄金消费量985吨(全球第一) [2] - 我国大型矿山占比不足,中小型矿山为主力;进口金占供应总量40%,对外依赖度高 [2] - 推进国内增储上产:加强西部重点区域勘查,推动大中型矿山深边部找矿 [3] - 鼓励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提高金、银及伴生有价元素回收率 [3] - 强化二次资源回收利用:开发黄金尾矿库二次资源,完善回收市场体系 [3] 产业科技创新 - 深井及超深井金矿开发利用关键技术尚未完全突破,高端新材料不能满足需求 [5] - 开展深井超深井勘探开采、绿色高效冶炼等关键技术攻关 [5] - 研制深井开采、绿色低碳、数字化赋能等标准,推动标准双向转化和互认 [6] - 攻关新一代电子信息等领域高端新材料,完善创新平台建设 [6] 企业整合与竞争力提升 - 支持山东、甘肃等重点矿区资源整合,建设"区域矿山" [7] - 新建黄金独立选矿厂、堆浸场、金精矿冶炼厂日处理规模分别不低于500吨、2000吨、200吨 [7] - 鼓励企业以资本为纽带开展整合,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单项冠军企业 [7] - 中国黄金集团将实施"走出去"战略,构建全球资源配置新格局 [8] 行业现状与挑战 - 我国黄金资源储量世界第四、官方储备第六,呈现"产消大国、储备中等"特征 [3] - 资源"大而不优、散而不聚",深部开采技术瓶颈与绿色转型压力并存 [3] - 全球技术竞争激烈,美加澳等国垄断深部资源开发技术 [5] - 智能装备、数字孪生技术发展滞后,存在原创能力、高端人才等短板 [5]
深圳将从四个方面推进改革
广州日报· 2025-06-17 11:13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政策解读 政策核心内容 -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部署含金量高、撬动力强的重大改革举措 [1][2] - 改革聚焦四大领域: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金融技术数据赋能实体经济、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科学化精细化法治化治理模式 [2][3] - 深圳将实施"四个一"落地标准(一个改革方案/一套操作规范/一批应用场景/一套评估体系)确保改革效果 [6][9] 教育科技人才改革 - 加强产学研高效协同,完善海外人才引进保障机制,建设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2] - 实施积极开放的人才和创新政策,打造最佳创新创业生态 [4] - 累计3批48条典型经验已获国家发改委推广 [4] 金融与实体经济融合 - 健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激励约束机制,创新支持新兴产业发展体制机制 [2] - 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推动数据资产登记存证、评估入表及场内交易标准化 [7] - 腾讯等企业已通过跨境支付系统实践科技金融创新,形成大湾区互联互通示范效应 [9] 开放型经济建设 - 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和服务贸易创新,完善人员流动配套机制 [2] -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将作为CPTPP/RCEP/DEPA等国际规则的压力测试区 [8] - 扩大电信服务、医疗康养等领域开放,建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 [8] 产业升级与营商环境 - 集中支持重点产业/集群超常规发展,形成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成势的机制 [4] - 放宽AI、智能网联汽车、医药等领域市场准入,探索"沙盒监管"机制 [7] - 推进"超充之城2.0"计划,加速重卡超充换电及乘用车闪充技术应用 [7] 数据要素创新 - 开展公共数据分级分类授权运营,扩大公共数据资源供给 [7] - 试点医疗健康等领域跨境可信数据空间,探索数据出境清单管理制度 [7] 企业响应 - 科技企业认为政策将金融科技融合提升至国家战略,深圳成为科技金融创新试验田 [9] - 腾讯等市场主体肯定政策实践性,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深圳特色改革模式 [9]
广东省常务副省长张虎:支持深圳培育发展长期资本、耐心资本
快讯· 2025-06-12 10:34
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 - 支持深圳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1] - 支持深圳建设一批高水平高校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1] - 创新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模式 促进场景创造开放和规模化应用 [1]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 支持深圳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推进金融、技术、数据等要素赋能实体经济发展 [1] - 支持深圳培育发展长期资本、耐心资本 [1] - 深化数据交易规则及场景探索 完善便利人员流动配套机制 [1] 高水平开放型新体制建设 - 支持深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新体制 打造全球优质要素资源引力场和集聚地 [1] - 支持深圳加强与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对接 深化跨境贸易便利化改革 [1] - 支持前海高标准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支持河套建成深港科创综合服务中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