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优势
搜索文档
京东集团-SW二季度取得收入3567亿元 同比增加22.4% 持续布局新增长领域
智通财经· 2025-08-14 19:32
财务业绩 - 第二季度收入356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2.4% [1] - 第二季度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62亿元人民币 [1] - 上半年收入6577.4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9.28% [1] - 上半年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170.68亿元人民币 [1] - 每股美国存托股摊薄收益4.15元 每股基本收益2.17元(第二季度)/5.95元(上半年) [1] 零售业务表现 - 京东零售收入同比增长20.6% 经营利润率达4.5%创大促季度历史新高 [1] - 零售毛利率实现连续13个季度同比增长 经营利润率保持稳步上升趋势 [1] - 通过6大类定制化货盘提供差异化购物体验 包括包装/IP/组套礼盒/工艺/功能/原料定制 [1] - 推出211毫升装乳制品和618毫升装白酒等特色商品 避免同质化竞争 [1] 新业务发展 - 外卖业务日单量突破2500万单 入驻品质商家超150万家 [3] - 全职骑手规模突破15万人 与零售业务形成用户/履约/供给侧协同 [3] - 七鲜小厨采用"菜品合伙人模式"创新餐饮外卖供应链 [3] 线下拓展与智能化建设 - 京东MALL累计开业24家门店 覆盖北京/深圳/南京/武汉/太原等多城市 [2] - 通过线上线下数据/服务/场景融合提供沉浸式数字化购物体验 [2] - "智狼"智能仓储系统实现全国规模化应用 覆盖北京/广州/成都/福州等多地仓库 [2] - 系统利用12米净空实现高密度存储 最快秒级完成数万SKU拣货 [2] 战略方向 - 核心零售业务持续聚焦用户体验/成本/效率 作为业务版图基石 [1] - 新业务按长期战略规划推进 为长期价值创造积蓄势能 [1] - 供应链优势体现为差异化商品供给和行业增长契机创造能力 [1]
京东二季度收入3567亿元 增速22.4%创近三年新高!外卖日单量突破2500万单 骑手超15万人!CEO许冉:核心零售业务将始终是基石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4 18:38
财务表现 - 第二季度收入达356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22.4% 远超市场预期并刷新近三年同比增速纪录 [2] - 归属于普通股股东净利润为62亿元人民币 较上年同期126亿元下降50.8% [2] - 京东零售收入同比增长20.6% 经营利润率达4.5% 创公司历史大促季度最高纪录 [4] - 服务收入同比加速增长29.1% 新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199% [4] 业务板块表现 - 绝大多数品类实现加速增长 带电等核心品类优势巩固 日百品类收入同比加速增长16.4% [4] - 商超品类连续6个季度保持收入同比双位数增长 [4] - 京东外卖日单量突破2500万单 入驻品质商家超150万家 全职骑手规模突破15万人 [6] - 京东MALL累计开业门店数量达24家 覆盖北京/深圳/南京/武汉/太原等多城市 [5] 用户与运营指标 - 季度活跃用户数和购物频次均实现超过40%的同比增长 [4] - 季度活跃用户数连续7个季度保持同比双位数增长 [4] - 京东体系人员总数约90万人 [7] 供应链与技术创新 - 京东物流"智狼"系统进入全国规模化应用阶段 在多个核心城市多种类型仓库实现落地部署 [5] - 该系统融合搬运机器人/飞梯机器人/立体货架等核心组件 能充分利用仓库12米净空实现高密度存储 [5] - 数万SKU仓库中最快秒级完成拣货 大幅提升仓内作业效率 [5] - 京东超市通过6大类定制化货盘为消费者提供差异化购物体验 包括定制化包装/IP/组套礼盒/工艺/功能和原料 [4] 战略发展 - 京东外卖深植于整体生态 与现有业务形成用户侧/履约侧/供给侧协同 [6] - 七鲜小厨通过"菜品合伙人模式"与合伙人共同开发招牌菜 创新餐饮外卖供应链模式 [6] - 京东MALL依托强大供应链能力 通过线上线下数据服务与场景融合提供沉浸式数字化购物体验 [5]
京东二季度收入3567亿元,增速22.4%创近三年新高!外卖日单量突破2500万单,骑手超15万人!CEO许冉:核心零售业务将始终是基石
搜狐财经· 2025-08-14 18:37
财务表现 - 第二季度收入为3567亿元 同比增加22.4% 远超市场预期 刷新近三年同比增速纪录 [1] - 归属于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为62亿元 上年同期126亿元 [1] - 京东零售收入同比增长20.6% 经营利润率达到4.5% 创下公司历史上所有大促季度的最高纪录 [3] 业务增长 - 绝大多数品类实现加速增长 带电等核心品类优势巩固 [3] - 日百品类收入同比加速增长16.4% 商超品类连续6个季度保持收入同比双位数增长 [3] - 服务收入同比加速增长29.1% [3] - 新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199% [3] 用户数据 - 季度活跃用户数和购物频次均实现超过40%的同比增长 [3] - 季度活跃用户数实现连续7个季度的同比双位数增长 [3] 零售创新 - 京东超市推出多种带有明显京东"标签"的商品 如211毫升装的大品牌牛奶和酸奶 以及211毫升装和618毫升装的白酒 [3] - 通过6大类定制化货盘为消费者提供差异化购物体验 助力品牌商家避免同质化竞争 [3] 线下扩张 - 2025年二季度京东MALL在多城市迎来新店开业 截至6月末累计开业门店数量达24家 [4] - 京东MALL依托供应链能力 提供沉浸式、数字化、"一站式"购物新体验 [4] 物流技术 - "智狼"系统进入全国规模化应用阶段 在多个核心城市仓库实现落地部署 [4] - "智狼"系统融合多种机器人技术 能充分利用仓库12米净空实现高密度存储 [4] - 大幅提升仓内作业效率 最快秒级即可完成拣货 [4] 外卖业务 - 京东618期间外卖业务日单量突破2500万单 [5] - 入驻品质商家超150万家 全职骑手规模突破15万人 [5] - 与京东现有业务形成有效协同 达成初期战略目标 [3][5] 新业务拓展 - 2025年7月推出七鲜小厨 通过「菜品合伙人模式」开发招牌菜 [5] - 致力于对餐饮外卖市场进行供应链模式创新与改革 [5] 人员规模 - 截至6月30日 京东体系人员总数约90万人 [5]
瑞幸咖啡 2025Q2 业绩点评:外卖拉动同店环比提速,供应链优势持续显现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8-01 20:14
投资评级 - 报告对瑞幸咖啡(LKNCY.OO)的投资评级为"增持" [1] - 目标价46.82美元(按1人民币=0.139美元折算) [7] 核心观点 - 外卖大战拉动短期需求激增,瑞幸供应链与运营综合优势显著,聚焦规模增长的竞争策略 [2] - 2025Q2收入123.59亿元/同比+47.08%,GMV142亿元/同比+46.2%,GAAP经营利润17.00亿元/同比+61.81% [7] - 上调2025-2027年GAAP净利润预测至38.03/46.68/50.91亿元,同比增长29.70%/22.77%/9.06% [7] 财务表现 - 2025Q2自营门店同店销售+13.4%(Q1为+8.1%),平均月交易用户数9170万/同比+31.6% [7] - 2025Q2自营门店OPM为21.0%/同比-0.5pct,原材料成本占比37.22%/同比-2.86pct [7] - 2025E营业总收入450.03亿元/同比+30.54%,2026E达521.34亿元/同比+15.85% [4] - 2025E毛利率36.2%(2024A为34.3%),ROE 23.0%(2024A为22.5%) [8] 业务进展 - 2025Q2门店总数26206家/同比+31.29%,其中国内26117家,国外89家(新加坡63家/美国2家/马来西亚24家) [7] - Q2净增门店2109家(自营1370家/加盟739家),轻体果蔬茶上市两周销量突破1120万杯 [7] - 厦门烘焙工厂投产后年咖啡烘焙总产能将达15.5亿吨,强化供应链效率 [7] 估值比较 - 当前股价38.26美元,市值108亿美元,对应2025E PE 22.84倍 [1][5][7] - 可比公司2025E平均PE 19倍(海底捞14倍/九毛九23倍/同庆楼22倍/广州酒家16倍) [10]
蜜雪“收割”瑞幸红利 幸运咖年内万店 打通一线城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1 08:21
公司发展 - 幸运咖2025年初定下年内规模突破万店目标 [1] - 二季度新签门店同比增长164% 7月加盟咨询量环比增长超300% [1] - 目前门店数超7000家 覆盖全国超300个城市 成为中国第四大现磨咖啡品牌 [1] - 7月12日店均营业额达5732元 外卖订单量环比提升258% 单店外卖最高单量3095单 [2] - 椰椰拿铁单品销售额超2亿元 多款新品销售额突破1亿元 近期有门店月营业额突破50万元 [9] - 加盟商投资预算从35万元降至25万元 年龄要求从25-45岁放宽至20-40岁 [7] - 针对六大城市推出单店总减免3.4万元的加盟扶持政策 [8] 商业模式 - 坚持"高质平价"定位 主要产品价格带在6-8元区间 [6] - 一线城市门店定价贵1元 门店面积集中在20-30平方米以降低成本 [3] - 供货价格不到70元/公斤 低于行业平均100元以上 现磨美式毛利率超50% [9] - 外卖订单占比提升但坚持线下为基本盘 补贴以不伤害加盟商利润为前提 [3] - 依托蜜雪冰城供应链优势 海南工厂咖啡豆年产能超2万吨 [6][9] 行业趋势 - 中国人均咖啡消费量从2016年9杯提升至2023年16.74杯 [12] - 国内咖啡门店CR5为27.5% 低于茶饮46.9% 美国市场CR5达67.6% [17] - 瑞幸Q2营收123.59亿元(同比+47.1%) 净利润12.51亿元(同比+44%) 门店总数达26117家 [18] - 库迪咖啡门店数超1.5万家 2024年5月起实现盈利 [14] - 咖啡市场连锁化空间大 北欧国家每日咖啡饮用达2-3杯 [16] 战略布局 - 作为蜜雪集团第二曲线重点发展 与蜜雪冰城旗舰店相邻体现战略地位 [5][6] - 重点布局高势能城市 已验证一线城市盈利模型 [3] - 签约巴西40亿元咖啡豆采购意向大单 为规模扩张做准备 [9][10] - 计划加大营销投放规模 但坚持不刻意高端化的定位 [21]
蜜雪“收割”瑞幸红利:幸运咖年内万店,打通一线城市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31 20:09
公司扩张计划 - 幸运咖2025年目标规模突破万店 目前门店数超7000家 覆盖全国超300个城市 为中国第四大现磨咖啡品牌[1] - 二季度新签门店同比增长164% 7月以来加盟咨询量环比增长超300% 一线城市加盟咨询电话激增[1] - 通过降低加盟门槛加速扩张 加盟投资预算从2023年8月的35万元以上降至25万元以上 年龄要求从25-45岁放宽至20-40岁[7] 经营表现 - 7月12日店均营业额达5732元 外卖订单量环比提升258% 单店外卖最高单量3095单[2] - 椰椰拿铁单品销售额超2亿元 多款新品销售额突破1亿元[9] - 近期有门店月营业额突破50万元 3-4家突破40万元 超30家突破30万元[9] 商业模式 - 坚持高质平价定位 主要产品价格带在6-8元区间 一线城市定价贵1元[6][9] - 现磨美式毛利率超50% 供货价格低于70元/公斤 显著低于行业平均100元以上水平[9] - 外卖作为辅助渠道 基本盘在线下 补贴以保证门店利润为前提[3] 战略布局 - 重点布局高势能城市 已验证一线城市盈利模型 门店面积集中在20-30平方米以降低经营成本[3] - 针对北京上海等六大城市推出单店总减免3.4万元的加盟扶持政策[8] - 依托蜜雪集团全产业链优势 5月与巴西签署40亿元采购意向大单 主要为咖啡豆[9] 行业背景 - 中国人均咖啡消费量从2016年9杯提升至2023年16.74杯[12] - 咖啡市场连锁化率存在提升空间 国内咖啡门店CR5为27.5% 低于茶饮的46.9% 更低于美国市场的67.6%[17] - 瑞幸2023年第二季度营收123.59亿元 同比增长47.1% 门店总数达26117家[18] - 库迪门店数超1.5万家 2024年5月起实现盈利[14]
瑞幸咖啡上半年营收超212亿元,二季度业绩实现稳步提升
财联社· 2025-07-30 22:29
行业趋势 - 现制饮品行业加速咖啡消费市场教育与饮用习惯培养 [1] - 咖啡赛道竞争围绕产品创新、门店扩张和用户体验展开 [2] 公司业绩 - 2025年第二季度总净收入123.59亿元(17.23亿美元),同比增长47.1% [1] - 营业利润同比增长61.8%至17亿元,营业利润率提升至13.8% [1] - 第二季度总净收入超过星巴克中国同期营收两倍(星巴克中国区净收入7.9亿美元) [1] - 上半年总净收入212.24亿元,创历史新高 [1] 门店与销售表现 - 自营门店同店销售增长率13.4%,超过一季度8.1%的水平 [2] - 联营门店收入同比增长55%,大幅高于2024年同期的24.5% [2] - 门店总数达26206家,净新开门店2109家(日均新增23家) [4] - 海外门店89家,同比增长140%(上年同期37家) [4] 产品创新与营销 - 夏季推出"百卡冰咖季"系列,包括羽衣轻体果蔬茶、长安的荔枝系列等 [2] - 羽衣轻体果蔬茶上线两周销量突破1120万杯 [2] - 2025年上半年与多邻国、海绵宝宝等IP联名,提升品牌影响力 [8] - 与热播剧《长安的荔枝》合作推出主题产品及周边 [8] 供应链与运营效率 - 计划2025-2029年向巴西采购24万吨咖啡豆 [5] - 厦门烘焙工厂动工,未来年咖啡烘焙总产能将达15.5万吨 [6] - 数字化覆盖全链路,实现需求预测、资源调配、门店效率优化 [6] 用户增长 - 二季度新增交易客户数超2870万,月均交易客户数同比增长32%至9170万 [8] - 累计交易客户数突破3.8亿 [8] 战略与展望 - 聚焦规模增长,强化供应链、产品创新与用户洞察 [9] - 未来关注市场份额增长,巩固市场领先地位 [9]
背靠“蜜雪”供应链,与瑞幸前后脚诞生的幸运咖要“起势”了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6 16:32
核心观点 - 蜜雪集团旗下咖啡品牌幸运咖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策略,依托集团供应链优势加速扩张,2025年目标突破1万家门店,并进军一线城市咖啡市场 [1][4][6][9][11] - 幸运咖主打6元价格带,通过极致供应链控制成本,单杯美式咖啡售价5.9元仍能保持50%毛利,计划在高线城市发展"快取店"模式控制成本 [10][13] - 咖啡市场竞争白热化,瑞幸、库迪等品牌已形成先发优势,但幸运咖认为平价咖啡市场东风刚起,凭借蜜雪集团4.6万家门店的供应链基础具备后发优势 [6][9][13] 市场格局 - 截至2024年底主要咖啡品牌门店数:瑞幸22000+、库迪10000+、星巴克中国7500+、幸运咖4000+,古茗和沪上阿姨等茶饮品牌也跨界布局咖啡产品 [7] - 2025年咖啡市场混战加剧:库迪目标5万家门店,麦当劳升级麦咖啡,肯德基推出肯悦咖啡,各品牌均主打十元以下价位 [6][7] - 幸运咖2023年底门店2900家,2025年6月突破6000家,2025年一季度末门店数为瑞幸(24097家)的四分之一 [2][4] 扩张策略 - 供应链先行:大咖国际温县工厂咖啡豆年产能8000吨,海南工厂新增2万吨产能,可支撑2万家门店需求 [4] - 加盟政策优化:老加盟商单店最高优惠49900元,北上广深等城市免收两年加盟费/管理费/培训费(合计34000元) [11] - 营销发力:2024年11月官宣王俊凯代言,2024年7月加盟咨询量环比暴涨300%,部分一线门店日营收达5万元 [12][13] 商业模式 - 定价策略:100%阿拉比卡咖啡豆采购价70元/公斤,显著低于行业水平,保障加盟商50%毛利空间 [10] - 店型创新:高线城市主推"快取店"降低房租成本,目标将回本周期控制在1年内 [10] - 日均营收:全国门店日均5700元,二线城市加盟商需日销3000元才能覆盖成本 [11][13] 发展历程 - 2017年与瑞幸同期成立,但前期发展缓慢,2024年起加速扩张 [4] - 蜜雪冰城从首店到1万家用23年,1万到4.6万家仅用3-4年,幸运咖复制该发展路径 [4] - 管理层多从一线晋升,2024年新任CEO原负责蜜雪冰城华南大区经营 [2]
共享机遇:中国供应链优势赋能全球农业科技发展
搜狐网· 2025-07-24 09:07
中国智慧农业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已突破1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15%以上 [2] - 中国智慧农业设备的综合成本较国际市场低30%-40% [2] - 中国已形成覆盖山东、河北、河南、天津等多个核心区域的智能温室产业集群,在300公里半径内可获取全套配套服务 [2] 供应链优势与产业竞争力 - 中国全球领先的供应链网络为智慧农业行业提供坚实支撑,大幅降低企业采购成本并提升研发效率 [2] - 产业集群优势和完整的产业链配套为本土农业科技企业提供强大支撑,同时吸引全球农业科技企业和国际资本加速布局 [1][2] 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双向发展 - 2023年中国农业科技领域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23.5%,增速显著高于制造业整体水平 [3] - 荷兰、以色列等国的领先企业加速拓展中国市场,纳斯达克上市公司Pinnacle Food Group加码中国市场布局 [3] - 2024年中国农业机械及零部件出口总额达151.7亿美元,同比增长14.3%,智能灌溉系统、环境控制设备等高附加值产品占比持续提升 [3] 国际合作与全球市场拓展 - 中联重科在泰国建设智能稻米工厂,与老挝签署合作备忘录支持建立农业机械标准体系 [3] - 大疆农业与巴西农业合作社合作推广无人机喷洒和土壤监测技术 [3] - 国际先进技术与本土产业优势深度融合,正在重塑全球农业科技产业格局 [4]
三重优势持续释放 筑牢中国供应链对美企“磁吸力”
中国新闻网· 2025-07-20 22:56
美国企业对中国供应链的重视程度提升 - 美国参展企业数量在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上同比增长15%,继续位列境外参展商之首,其中六成为世界500强企业 [1] -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报告显示几乎所有受访美企认为失去中国市场将削弱其全球竞争力 [1] 中国供应链的核心优势 - 中国具有领先全球的全产业链优势,可以独立实现其他地区可能需要多国协作才能完成的生产流程 [1] - 中国供应链带来持续的成本效益优势,即便叠加关税成本,仍较其他地区具有一定优势 [1] - 中国供应链已融合机器人、AI与软件技术,成为高度智能化系统,被英伟达创始人称为"奇迹" [2] 美国企业与中国供应链的深度合作案例 - 苹果公司全球200家主要供应商中逾八成在中国生产 [2] - 嘉吉集团在中国布局六大粮油基地,河北工厂是其全球第二大加工厂 [2] -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零部件本地化率超过95%,服务其全球战略 [2] 美国企业的战略选择 - 多数受访美企选择通过提升本土化运营水平来应对挑战,而非撤出中国 [2] - 中美工商界对加强供应链合作有共同意愿,期待推动经贸关系稳定发展 [3]